請記住本站的網址:。李榷見到郭汜送來的酒水之中有毒.大怒不已.便欲整頓兵甲.欲攻郭汜.並且說道.“吾於郭汜共圖大事.今日竟然無端謀害於我.我不先發製人.必然慘遭其毒手.”.
吳氏卻說道.“大人不必如此.不如假裝不知道此事.言說於郭汜.明日邀請其到府上赴宴.到時候在宴席之間埋伏好數百刀斧手.一齊擁出.那郭汜無處可逃矣.”.
李榷以為然.便並未發作.靜待明日.
且說郭汜在府中.不聞李榷之事.不過他對李榷的不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他之所以請李榷飲酒.也不過就是穩住人心罷了.他卻也想在府內安排伏兵把李榷斬殺了.不過考慮到其手下的兵馬.郭汜倒是猶豫了.雖然殺了李榷容易.但是脫身卻也艱難.所以郭汜一直隱忍未發.
待到明日之時.李榷邀請郭汜赴宴.這郭汜卻覺得蹊蹺.昨日此人還以身體不適為由.婉拒郭汜.怎麽今天卻要反過來請他.郭汜的敏感神經似乎嗅到了味道.便派人在李榷之處打聽.知曉這李榷早在府中安排了數百的刀斧手.正在等著甕中捉鱉呢.郭汜大怒道.“我不殺汝.汝竟欲先殺我.”.隨即便不顧什麽後果.點齊本部軍馬去攻李榷.
李榷聞言郭汜起兵.也怒不可遏.哪裏肯想讓.也帶領軍馬迎敵.當下李榷郭汜二人兵反相加.兩處兵馬共有數萬.相拒於長安城下.混戰不已.
李榷的侄子李翟.奉李傕之命.引著一隊兵馬圍住皇宮.趕來兩輛馬車.一輛乃是獻帝坐著.一輛乃是伏皇後坐著.兵眾護住兩輛馬車.奔赴出城.
李傕倒是有一點政治陽光.知道獻帝乃是政治資本.不可放棄.便意欲接走獻帝.不想這李翟剛剛走出皇宮的城門口.便遇到了郭汜的部隊.這郭汜也想要搶走獻帝.正好兩方人馬又撞在了一起.
郭汜軍隊放箭.箭矢如雨.射殺宮女太監無數.而李翟所部也盡皆被衝散.隨即李傕親自率兵趕到.把郭汜之部攆走了.迎接聖駕回本方營寨之中.
李傕的營寨設立在長安城外的荒野上.與郭汜對峙的緊.獻帝大驚失色.“汝來殺我.汝來救我.”.
李傕大笑道.“某乃忠貞之臣.當然是來救陛下的.郭汜預謀造反.已經被臣下識破.請陛下在營寨中安歇.吾早晚必擒下郭汜.到時候再迎君上回都城之中”.
獻帝無法.此刻由人不由己.獻帝也隻能委曲求全.“有勞將軍了.”.
郭汜所部.被李傕潰散之後.又衝入長安城中.殺戮百姓.燒殺搶掠.無有不做.還有一眾兵馬闖入了皇宮之內.大肆破壞.火光滔天.有腿腳慢一些的宮女遺留宮中.也盡皆被jian殺.長安皇宮之內.又是一片慘象.好比當年董卓禍患洛陽之景.不禁讓人唏噓.
次日.郭汜知曉了獻帝被李傕掠到了自己營中.便有引兵來戰.直言.“大膽佞臣.竟然敢劫掠聖駕.吾今日必斬殺你李傕.以安天下.”.
李傕也在馬上喊道.“謀逆之臣.安敢妄語.明年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李榷郭汜二人叫囂不絕.而獻帝在大營之內盡皆聽的清楚.叫苦不迭.苦怨太尉楊彪.“這種自戕之計.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當下李榷郭汜二人大交兵.死傷無數.而郭汜略有敗績.退回軍中.李傕感覺事情不妙.便引著獻帝前往郿塢之中.這郿塢之所.乃是當年董卓在長安城外尋覓到的一個好地方.廣建樓閣.後被呂布王允之流毀壞.等到這李榷郭汜二人進得長安城內.這李傕便又重修了郿塢之所.此刻正好用上了.
李傕命令他的侄兒李翟親自把獻帝送到郿塢之內.並且暗中監視.使獻帝斷絕與朝中之臣的聯係.
郿塢之內.糧食不濟.獻帝身旁之近侍.皆麵黃肌瘦.而獻帝本人的情況也不是太好.便問李翟.“取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賞賜左右.”.
所謂牛骨其實就是牛頭.乃是祭祀之用.而帝王之家.在祭祀之後.便以貢品賞賜群臣.以做親近狀.而如今之勢.獻帝也不求能夠賞賜左右之人.自己能吃飽就不錯了.
李翟大怒.“如此之境.朝不保夕.兵卒尚且難果腹.汝恁多要求.”.
李翟便給獻帝以陳米腐肉.皆臭不可聞.獻帝觀看左右無人.方才敢罵道.“逆賊竟然如此相欺.”.
不過罵也僅僅是暗罵而已.獻帝雖為帝王.卻也過活的不如尋常百姓.時值戰亂.糧食緊缺的很.所以皇帝能夠享受到的待遇他都享受不到.而且身不由己.先被董卓控製不能自主.又被李榷郭汜二人把持難以作為.本想著招攬幾位忠貞之臣.輔佐漢室.不想這李榷郭汜二人掐起架來.倒是令獻帝本人如坐針氈.誰也不知道這兩個漢子究竟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當時太尉楊彪也在郿塢之中.見李翟之人離去.方才潛入到獻帝身邊.說道.“李傕生性殘暴.事情已經到了如此地步.陛下隻能忍耐.不可魯莽行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獻帝低頭不語.久之竟然落下淚水來.濕了袍袖.
忽有左右侍者來報.“有一路軍馬.刀槍映日.鼓聲震天.必是前來救駕的.”.
獻帝叫去人打聽.究竟是何人前來救駕.不想消息傳來.竟然是郭汜所部.帝心複而轉憂.
郿塢之外喊殺聲大起.卻原來是李傕引兵迎敵郭汜.乃在馬上.以鞭呼道.“我帶你不薄.為何謀害於我.”.
郭汜大喊道.“爾乃反賊.人人得而誅之.我如何不殺你.”.
李傕倒是笑道.“我保駕在此.誰說是反賊.”.
郭汜辯解道.“你這是劫駕.何為保駕.”.
李傕也感覺不厭其煩.便大聲說道.“用不著怎麽多廢話.你我二人.不許用軍士.兩人比勝負.定輸贏.贏得便把皇帝接走.怎麽樣.”.
當下李榷郭汜二人便在陣前廝殺.戰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當時卻有一馬飛來.二人看時.竟然是太尉楊彪.
楊彪拍馬而來.大叫道.“二位將軍稍歇.老夫邀來眾位官吏.來與二位將軍講和.”.
當時李榷郭汜二人便各自罷兵.退回軍營之內.而楊彪腦門上一股子大汗.方才鎮定下來.“若是兩軍交戰.帝比受禍矣.”.
這楊彪並著朝中諸多的官吏.共有六七十人.先到郭汜營寨中去講和.而郭汜突然翻臉.將眾多官吏扣押在營寨中.楊彪大驚.“我等乃是說和而來.何故如此.”.
郭汜大笑道.“李傕可以劫掠天子.我怎不可扣押群臣.”.
楊彪怒道.“你李榷和郭汜二人.一個劫掠天子.一個劫掠群臣.你們究竟想要幹什麽啊.”.
郭汜被這楊彪說的惱怒.便欲拔劍殺了此多嘴多舌之人.卻被他的副將攔住.“此人乃是朝中老臣.名聲在外.殺之恐不能服天下.將軍且三思啊.”.
郭汜拔劍憑空.思慮一番.便把寶劍歸鞘.不複怒意.卻被眾位大臣當作囚犯一般監押在一起.不準走動.少給飲食.太尉楊彪抬頭望天.歎息曰.“天之將亡漢室矣.竟有佞臣如此.”.
這李傕扣押獻帝.郭汜扣押群臣.兩個誰也不想讓.至此.此二人每天都要帶兵在陣前廝殺一番.一連月餘.死者無數.而長安城內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卻說這李傕平日裏最喜歡邪道神術.經常讓女巫在軍中擊鼓.以求巫神將於軍中.以期戰勝郭汜.
獻帝居於郿塢之內.缺衣少食.苦難不已.正在思慮完全之策的時候.李傕突然帶劍而入.獻帝麵如土色.問李傕來者何事.
李傕說道.“郭汜不臣.監禁群臣.意欲劫持陛下.非臣則陛下危矣.”.
獻帝拱手謝道.“李傕乃是國之棟梁.非汝朕無以至此.”.
李傕哈哈大笑.繼而走出.當時獻帝身邊有一宦官.名為皇甫鸝.乃是能言善辯之輩.又與李榷郭汜二人具是同鄉.帝便思之.不若派遣皇甫鸝帶著詔書到郭汜處求和.說不定會有勝算.
皇甫鸝有心為帝建功.便隻身前往李傕軍營處.見到李傕其人.便言說.“某乃是奉皇帝之命.前來講和.今帝以某為西涼人.與公乃是同鄉.請將軍垂憐.”.
李傕說道.“吾有敗呂布之功.在朝中經營數年.功勳顯著.天下共知.郭汜乃是盜馬賊出身.竟然敢劫持百官.與我相抗.勢必誅殺之.以解心頭之恨.而且我軍中之兵比郭汜多矣.安有不勝之理.”.
皇甫鸝卻道.“不然.將軍身為上將.假鉞結杖.子孫宗族.何其顯耀.國恩不可不謂之厚矣.今郭汜劫持百官於軍營之中.而將軍劫持皇帝於郿塢之內.孰輕孰重.君當思之.然將軍軍多兵眾.而出師無名.能勝乎.”.
當時李傕大怒.拔劍而出.叱吒曰.“天子使汝來辱我乎.先斬汝頭顱.以祭軍旗.”.
未知皇甫鸝性命如何.且看下章.
第四卷《長安亂》完.請看下卷《英雄四起》.
吳氏卻說道.“大人不必如此.不如假裝不知道此事.言說於郭汜.明日邀請其到府上赴宴.到時候在宴席之間埋伏好數百刀斧手.一齊擁出.那郭汜無處可逃矣.”.
李榷以為然.便並未發作.靜待明日.
且說郭汜在府中.不聞李榷之事.不過他對李榷的不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他之所以請李榷飲酒.也不過就是穩住人心罷了.他卻也想在府內安排伏兵把李榷斬殺了.不過考慮到其手下的兵馬.郭汜倒是猶豫了.雖然殺了李榷容易.但是脫身卻也艱難.所以郭汜一直隱忍未發.
待到明日之時.李榷邀請郭汜赴宴.這郭汜卻覺得蹊蹺.昨日此人還以身體不適為由.婉拒郭汜.怎麽今天卻要反過來請他.郭汜的敏感神經似乎嗅到了味道.便派人在李榷之處打聽.知曉這李榷早在府中安排了數百的刀斧手.正在等著甕中捉鱉呢.郭汜大怒道.“我不殺汝.汝竟欲先殺我.”.隨即便不顧什麽後果.點齊本部軍馬去攻李榷.
李榷聞言郭汜起兵.也怒不可遏.哪裏肯想讓.也帶領軍馬迎敵.當下李榷郭汜二人兵反相加.兩處兵馬共有數萬.相拒於長安城下.混戰不已.
李榷的侄子李翟.奉李傕之命.引著一隊兵馬圍住皇宮.趕來兩輛馬車.一輛乃是獻帝坐著.一輛乃是伏皇後坐著.兵眾護住兩輛馬車.奔赴出城.
李傕倒是有一點政治陽光.知道獻帝乃是政治資本.不可放棄.便意欲接走獻帝.不想這李翟剛剛走出皇宮的城門口.便遇到了郭汜的部隊.這郭汜也想要搶走獻帝.正好兩方人馬又撞在了一起.
郭汜軍隊放箭.箭矢如雨.射殺宮女太監無數.而李翟所部也盡皆被衝散.隨即李傕親自率兵趕到.把郭汜之部攆走了.迎接聖駕回本方營寨之中.
李傕的營寨設立在長安城外的荒野上.與郭汜對峙的緊.獻帝大驚失色.“汝來殺我.汝來救我.”.
李傕大笑道.“某乃忠貞之臣.當然是來救陛下的.郭汜預謀造反.已經被臣下識破.請陛下在營寨中安歇.吾早晚必擒下郭汜.到時候再迎君上回都城之中”.
獻帝無法.此刻由人不由己.獻帝也隻能委曲求全.“有勞將軍了.”.
郭汜所部.被李傕潰散之後.又衝入長安城中.殺戮百姓.燒殺搶掠.無有不做.還有一眾兵馬闖入了皇宮之內.大肆破壞.火光滔天.有腿腳慢一些的宮女遺留宮中.也盡皆被jian殺.長安皇宮之內.又是一片慘象.好比當年董卓禍患洛陽之景.不禁讓人唏噓.
次日.郭汜知曉了獻帝被李傕掠到了自己營中.便有引兵來戰.直言.“大膽佞臣.竟然敢劫掠聖駕.吾今日必斬殺你李傕.以安天下.”.
李傕也在馬上喊道.“謀逆之臣.安敢妄語.明年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李榷郭汜二人叫囂不絕.而獻帝在大營之內盡皆聽的清楚.叫苦不迭.苦怨太尉楊彪.“這種自戕之計.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當下李榷郭汜二人大交兵.死傷無數.而郭汜略有敗績.退回軍中.李傕感覺事情不妙.便引著獻帝前往郿塢之中.這郿塢之所.乃是當年董卓在長安城外尋覓到的一個好地方.廣建樓閣.後被呂布王允之流毀壞.等到這李榷郭汜二人進得長安城內.這李傕便又重修了郿塢之所.此刻正好用上了.
李傕命令他的侄兒李翟親自把獻帝送到郿塢之內.並且暗中監視.使獻帝斷絕與朝中之臣的聯係.
郿塢之內.糧食不濟.獻帝身旁之近侍.皆麵黃肌瘦.而獻帝本人的情況也不是太好.便問李翟.“取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賞賜左右.”.
所謂牛骨其實就是牛頭.乃是祭祀之用.而帝王之家.在祭祀之後.便以貢品賞賜群臣.以做親近狀.而如今之勢.獻帝也不求能夠賞賜左右之人.自己能吃飽就不錯了.
李翟大怒.“如此之境.朝不保夕.兵卒尚且難果腹.汝恁多要求.”.
李翟便給獻帝以陳米腐肉.皆臭不可聞.獻帝觀看左右無人.方才敢罵道.“逆賊竟然如此相欺.”.
不過罵也僅僅是暗罵而已.獻帝雖為帝王.卻也過活的不如尋常百姓.時值戰亂.糧食緊缺的很.所以皇帝能夠享受到的待遇他都享受不到.而且身不由己.先被董卓控製不能自主.又被李榷郭汜二人把持難以作為.本想著招攬幾位忠貞之臣.輔佐漢室.不想這李榷郭汜二人掐起架來.倒是令獻帝本人如坐針氈.誰也不知道這兩個漢子究竟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當時太尉楊彪也在郿塢之中.見李翟之人離去.方才潛入到獻帝身邊.說道.“李傕生性殘暴.事情已經到了如此地步.陛下隻能忍耐.不可魯莽行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獻帝低頭不語.久之竟然落下淚水來.濕了袍袖.
忽有左右侍者來報.“有一路軍馬.刀槍映日.鼓聲震天.必是前來救駕的.”.
獻帝叫去人打聽.究竟是何人前來救駕.不想消息傳來.竟然是郭汜所部.帝心複而轉憂.
郿塢之外喊殺聲大起.卻原來是李傕引兵迎敵郭汜.乃在馬上.以鞭呼道.“我帶你不薄.為何謀害於我.”.
郭汜大喊道.“爾乃反賊.人人得而誅之.我如何不殺你.”.
李傕倒是笑道.“我保駕在此.誰說是反賊.”.
郭汜辯解道.“你這是劫駕.何為保駕.”.
李傕也感覺不厭其煩.便大聲說道.“用不著怎麽多廢話.你我二人.不許用軍士.兩人比勝負.定輸贏.贏得便把皇帝接走.怎麽樣.”.
當下李榷郭汜二人便在陣前廝殺.戰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當時卻有一馬飛來.二人看時.竟然是太尉楊彪.
楊彪拍馬而來.大叫道.“二位將軍稍歇.老夫邀來眾位官吏.來與二位將軍講和.”.
當時李榷郭汜二人便各自罷兵.退回軍營之內.而楊彪腦門上一股子大汗.方才鎮定下來.“若是兩軍交戰.帝比受禍矣.”.
這楊彪並著朝中諸多的官吏.共有六七十人.先到郭汜營寨中去講和.而郭汜突然翻臉.將眾多官吏扣押在營寨中.楊彪大驚.“我等乃是說和而來.何故如此.”.
郭汜大笑道.“李傕可以劫掠天子.我怎不可扣押群臣.”.
楊彪怒道.“你李榷和郭汜二人.一個劫掠天子.一個劫掠群臣.你們究竟想要幹什麽啊.”.
郭汜被這楊彪說的惱怒.便欲拔劍殺了此多嘴多舌之人.卻被他的副將攔住.“此人乃是朝中老臣.名聲在外.殺之恐不能服天下.將軍且三思啊.”.
郭汜拔劍憑空.思慮一番.便把寶劍歸鞘.不複怒意.卻被眾位大臣當作囚犯一般監押在一起.不準走動.少給飲食.太尉楊彪抬頭望天.歎息曰.“天之將亡漢室矣.竟有佞臣如此.”.
這李傕扣押獻帝.郭汜扣押群臣.兩個誰也不想讓.至此.此二人每天都要帶兵在陣前廝殺一番.一連月餘.死者無數.而長安城內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卻說這李傕平日裏最喜歡邪道神術.經常讓女巫在軍中擊鼓.以求巫神將於軍中.以期戰勝郭汜.
獻帝居於郿塢之內.缺衣少食.苦難不已.正在思慮完全之策的時候.李傕突然帶劍而入.獻帝麵如土色.問李傕來者何事.
李傕說道.“郭汜不臣.監禁群臣.意欲劫持陛下.非臣則陛下危矣.”.
獻帝拱手謝道.“李傕乃是國之棟梁.非汝朕無以至此.”.
李傕哈哈大笑.繼而走出.當時獻帝身邊有一宦官.名為皇甫鸝.乃是能言善辯之輩.又與李榷郭汜二人具是同鄉.帝便思之.不若派遣皇甫鸝帶著詔書到郭汜處求和.說不定會有勝算.
皇甫鸝有心為帝建功.便隻身前往李傕軍營處.見到李傕其人.便言說.“某乃是奉皇帝之命.前來講和.今帝以某為西涼人.與公乃是同鄉.請將軍垂憐.”.
李傕說道.“吾有敗呂布之功.在朝中經營數年.功勳顯著.天下共知.郭汜乃是盜馬賊出身.竟然敢劫持百官.與我相抗.勢必誅殺之.以解心頭之恨.而且我軍中之兵比郭汜多矣.安有不勝之理.”.
皇甫鸝卻道.“不然.將軍身為上將.假鉞結杖.子孫宗族.何其顯耀.國恩不可不謂之厚矣.今郭汜劫持百官於軍營之中.而將軍劫持皇帝於郿塢之內.孰輕孰重.君當思之.然將軍軍多兵眾.而出師無名.能勝乎.”.
當時李傕大怒.拔劍而出.叱吒曰.“天子使汝來辱我乎.先斬汝頭顱.以祭軍旗.”.
未知皇甫鸝性命如何.且看下章.
第四卷《長安亂》完.請看下卷《英雄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