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意欲派遣紀靈為將,調譴兵馬前去誅殺高飛,不想卻被這個閻象橫生枝節,袁術親自奪劍而殺閻象,正逢晴空一計雷聲,卻把袁術嚇得不輕,當即便喚左右人,道,“朕非天明耶?何故有雷聲相擊?”。
但是紀靈在袁術左右,諫道,“雷不擊天子,此雷必然是天公以閻象忤逆,方才降下,而天雷見凡間真龍天子於此,不敢造次,方才擊於半空,此乃是陛下真龍之征兆也!”。
袁術聞言大喜,不過轉瞬便氤氳起來,“可惜朕之公主尚在高飛手裏!”。
紀靈拜跪曰,“臣紀靈願意領兵救回公主!”。
袁術以為然,點兵五萬與紀靈,命令其火速行軍,務必把在冀州之前追上高飛,救回公主!
化繁就簡,不說這個紀靈火速行軍之事,單說高飛一行,才出的洛陽城數裏的地方,便遭遇了韓暹、夏侯惇之禍,雖然己方沒有什麽損失,但是袁翎兒一人,便已經令高飛的情緒大跌,而獻帝之流卻不以為然,催促高飛速行!
如今的袁翎兒似乎尚在繈褓之中的嬰兒,不能言,不能動,不能感覺,用高飛的話來說,簡直比嬰兒還不如,分明就是一個植物人,而高飛對其的愧疚也達到了頂點,所以高飛在行軍往冀州之時,總是把袁翎兒攬在自己的馬上,扶正姿勢,不讓她感覺不舒服,雖然她也感覺不到,如此便大大的減慢了行軍的速度!
許褚諫道,“如今迎接獻帝於冀州,一路上定然是凶險異常,有覬覦者,有危險處,而我方軍馬尚少,誠宜速度行軍,不可耽擱!”。
高飛也知道許褚的意思,但是看看懷中的袁翎兒,便不忍速度行軍,而許褚也是感歎一聲,不複提此事!
三日之後,高飛之行行走了百餘裏距離,抵達了一處郡縣,名為廣平,尚有人跡,而郡縣之中的縣丞,聽聞聖駕降臨,率領著縣衙之內,大大小小的數個衙役,前來拜跪聖駕!
縣丞跪倒在地,大呼曰,“廣平縣縣丞拜見聖駕,吾皇萬歲!”。
獻帝見一眾縣內的衙役人等,呼道,“洛陽百裏之內,尚有人煙乎!”。
縣丞賠笑道,“陛下玩笑,此地廣平,尚有百餘人,下官不忍離去,於此鎮守此地!”。
獻帝頗感欣慰,“汝乃良臣也!”。
高飛見得這廣平縣尚有不少的住戶,便問縣丞道,“此間百姓為何不離去,當年逆臣董卓曾經血洗洛陽百裏!”。
縣丞拜見高飛,回道,“稟大人!雖然董卓之亂,但是這廣平之地,地土肥沃,糧食充盈,百姓安肯離之乎?所以董卓走時,百姓又依附而回!”。
如此一言,高飛倒是聽出了一點門道,原來這廣平之地,盛產糧食,所以高飛便把心思落在了這廣平縣縣丞身上,“如今聖駕意欲往冀州而去,奈何行軍缺兵少糧,汝當納糧!”。
聽聞此言,這縣丞倒是臉色為難,“縣中著實無糧,那百戶的百姓也不過是在縣中溫飽,哪裏有糧食捐獻!”。
高飛大怒,“汝為朝廷命官,監守漢家土地,安有無糧之理?”。
縣丞拜到在地,“請陛下及大人明察,某雖為縣丞之官,但是亦親自耕種,臣子願意舉家捐軍糧,不敢擾百姓矣!”。
這個縣丞如此說話,定然是個一心為民的好官,而高飛見獻帝動容之色,他自己也不忍心再為難此人,便道,“你自離去,把縣衙之所騰出來,以供陛下居住!”。
縣丞誠惶誠恐的去了,而高飛的臉色卻並未好轉,少糧的確是個問題,離冀州還有五六百裏地的距離,尚要經過袞州之地,凶險未知,而高飛身邊算上楊奉和董承的人馬,也不過一千餘人,所以高飛也不免要多做綢繆!
入夜的時候,獻帝於伏皇後就寢於縣衙之內,算是比軍帳之中的環境要好一些,而獻帝神思難安,謂伏皇後曰,“此冀州之行,未知福禍,恐生枝節!”。
伏皇後也知道獻帝所擔憂之事,隻是說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為今之計,隻能祈望這高大人乃是忠貞愛國之士!”。
獻帝不禁神傷,“恐怕其亦有異矣!”。
正在獻帝有所思慮之時,突然聽聞周圍馬蹄聲四起,喊殺聲不止,伏皇後道,“定然生亂矣!陛下速走!”。
其實有馬蹄聲,便告知了眾人有勁敵殺來,因為獻帝一行之中,鮮有馬匹,伏皇後攙扶著獻帝其人,探頭出門外,見得火把之光閃爍,而喊殺聲更甚。
“如之奈何!”,獻帝身邊左右隻有伏皇後一人,顯然此時他已經沒有了主見,伏皇後道,“到那許褚將軍之去處,定然聖駕無虞!”。
未及片刻,許褚便擎著一雙鐵錘,奔入了縣衙之內,正好撞上意欲逃竄的獻帝。
獻帝似乎見到了大救星一般,“許褚將軍來矣!”。
許褚說道,“正來護佑陛下!”。
此時伏皇後問道,“發生何事,誰人截駕?”。
許褚道,“乃是袁術上將,紀靈!”。
獻帝倒是熟悉紀靈這人,因為前番行刺的刺客,為首的便是這紀靈,不過獻帝沒有想到高飛會放走紀靈,導致有今日子禍!
許褚護佑在獻帝左右,而當時便有一隊騎兵衝撞而來,獻帝大呼,“城破矣!”,未及聲音落下的時候,許褚早就飛身而出,手裏的兩隻西瓜大小的鐵錘,分別砸向了左右兩個馬頭!
鐵錘砸向馬頭的時候,按許褚的力道來說,這馬頭應該當即碎成血漿才對,但是許褚手上的力道向上一挑,馬頭並沒有血漿四濺,而是馬身反轉,一下子騰起空來,而兩匹馬身後的一隊馬匹,盡皆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被前一個的陣勢帶起,翻身於空,馬死人亡!
獻帝見得這一幕,驚訝不已,連忙呼道,“將軍神勇!”。
許褚可沒有時間去搭理獻帝的大呼小叫,尋到一匹無恙之馬,請獻帝於上,望城外奔逃!
獻帝不解,“城外盡是紀靈兵馬,何故送羊入虎口?”。
但是紀靈在袁術左右,諫道,“雷不擊天子,此雷必然是天公以閻象忤逆,方才降下,而天雷見凡間真龍天子於此,不敢造次,方才擊於半空,此乃是陛下真龍之征兆也!”。
袁術聞言大喜,不過轉瞬便氤氳起來,“可惜朕之公主尚在高飛手裏!”。
紀靈拜跪曰,“臣紀靈願意領兵救回公主!”。
袁術以為然,點兵五萬與紀靈,命令其火速行軍,務必把在冀州之前追上高飛,救回公主!
化繁就簡,不說這個紀靈火速行軍之事,單說高飛一行,才出的洛陽城數裏的地方,便遭遇了韓暹、夏侯惇之禍,雖然己方沒有什麽損失,但是袁翎兒一人,便已經令高飛的情緒大跌,而獻帝之流卻不以為然,催促高飛速行!
如今的袁翎兒似乎尚在繈褓之中的嬰兒,不能言,不能動,不能感覺,用高飛的話來說,簡直比嬰兒還不如,分明就是一個植物人,而高飛對其的愧疚也達到了頂點,所以高飛在行軍往冀州之時,總是把袁翎兒攬在自己的馬上,扶正姿勢,不讓她感覺不舒服,雖然她也感覺不到,如此便大大的減慢了行軍的速度!
許褚諫道,“如今迎接獻帝於冀州,一路上定然是凶險異常,有覬覦者,有危險處,而我方軍馬尚少,誠宜速度行軍,不可耽擱!”。
高飛也知道許褚的意思,但是看看懷中的袁翎兒,便不忍速度行軍,而許褚也是感歎一聲,不複提此事!
三日之後,高飛之行行走了百餘裏距離,抵達了一處郡縣,名為廣平,尚有人跡,而郡縣之中的縣丞,聽聞聖駕降臨,率領著縣衙之內,大大小小的數個衙役,前來拜跪聖駕!
縣丞跪倒在地,大呼曰,“廣平縣縣丞拜見聖駕,吾皇萬歲!”。
獻帝見一眾縣內的衙役人等,呼道,“洛陽百裏之內,尚有人煙乎!”。
縣丞賠笑道,“陛下玩笑,此地廣平,尚有百餘人,下官不忍離去,於此鎮守此地!”。
獻帝頗感欣慰,“汝乃良臣也!”。
高飛見得這廣平縣尚有不少的住戶,便問縣丞道,“此間百姓為何不離去,當年逆臣董卓曾經血洗洛陽百裏!”。
縣丞拜見高飛,回道,“稟大人!雖然董卓之亂,但是這廣平之地,地土肥沃,糧食充盈,百姓安肯離之乎?所以董卓走時,百姓又依附而回!”。
如此一言,高飛倒是聽出了一點門道,原來這廣平之地,盛產糧食,所以高飛便把心思落在了這廣平縣縣丞身上,“如今聖駕意欲往冀州而去,奈何行軍缺兵少糧,汝當納糧!”。
聽聞此言,這縣丞倒是臉色為難,“縣中著實無糧,那百戶的百姓也不過是在縣中溫飽,哪裏有糧食捐獻!”。
高飛大怒,“汝為朝廷命官,監守漢家土地,安有無糧之理?”。
縣丞拜到在地,“請陛下及大人明察,某雖為縣丞之官,但是亦親自耕種,臣子願意舉家捐軍糧,不敢擾百姓矣!”。
這個縣丞如此說話,定然是個一心為民的好官,而高飛見獻帝動容之色,他自己也不忍心再為難此人,便道,“你自離去,把縣衙之所騰出來,以供陛下居住!”。
縣丞誠惶誠恐的去了,而高飛的臉色卻並未好轉,少糧的確是個問題,離冀州還有五六百裏地的距離,尚要經過袞州之地,凶險未知,而高飛身邊算上楊奉和董承的人馬,也不過一千餘人,所以高飛也不免要多做綢繆!
入夜的時候,獻帝於伏皇後就寢於縣衙之內,算是比軍帳之中的環境要好一些,而獻帝神思難安,謂伏皇後曰,“此冀州之行,未知福禍,恐生枝節!”。
伏皇後也知道獻帝所擔憂之事,隻是說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為今之計,隻能祈望這高大人乃是忠貞愛國之士!”。
獻帝不禁神傷,“恐怕其亦有異矣!”。
正在獻帝有所思慮之時,突然聽聞周圍馬蹄聲四起,喊殺聲不止,伏皇後道,“定然生亂矣!陛下速走!”。
其實有馬蹄聲,便告知了眾人有勁敵殺來,因為獻帝一行之中,鮮有馬匹,伏皇後攙扶著獻帝其人,探頭出門外,見得火把之光閃爍,而喊殺聲更甚。
“如之奈何!”,獻帝身邊左右隻有伏皇後一人,顯然此時他已經沒有了主見,伏皇後道,“到那許褚將軍之去處,定然聖駕無虞!”。
未及片刻,許褚便擎著一雙鐵錘,奔入了縣衙之內,正好撞上意欲逃竄的獻帝。
獻帝似乎見到了大救星一般,“許褚將軍來矣!”。
許褚說道,“正來護佑陛下!”。
此時伏皇後問道,“發生何事,誰人截駕?”。
許褚道,“乃是袁術上將,紀靈!”。
獻帝倒是熟悉紀靈這人,因為前番行刺的刺客,為首的便是這紀靈,不過獻帝沒有想到高飛會放走紀靈,導致有今日子禍!
許褚護佑在獻帝左右,而當時便有一隊騎兵衝撞而來,獻帝大呼,“城破矣!”,未及聲音落下的時候,許褚早就飛身而出,手裏的兩隻西瓜大小的鐵錘,分別砸向了左右兩個馬頭!
鐵錘砸向馬頭的時候,按許褚的力道來說,這馬頭應該當即碎成血漿才對,但是許褚手上的力道向上一挑,馬頭並沒有血漿四濺,而是馬身反轉,一下子騰起空來,而兩匹馬身後的一隊馬匹,盡皆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被前一個的陣勢帶起,翻身於空,馬死人亡!
獻帝見得這一幕,驚訝不已,連忙呼道,“將軍神勇!”。
許褚可沒有時間去搭理獻帝的大呼小叫,尋到一匹無恙之馬,請獻帝於上,望城外奔逃!
獻帝不解,“城外盡是紀靈兵馬,何故送羊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