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宇的臉上笑容滿麵,但是卻沒有忘記仍然跪在地上的沮授,於是趕緊的從主位之上走了下來,來到沮授身前,一把扶起了沮授,一雙大手緊緊的握住了沮授的雙肩。
“公與願與威國共同進退,實乃威國之幸也。威國得公與,有如高祖得蕭何,文王得薑尚,實乃威國之大幸,天下之大幸也。”
賈詡原本警惕的眼神也在刹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看向沮授的眼神,也很是歡喜。
沮授站起的時候,不僅華宇緊張,賈詡也是十分的緊張。
早在三人討論詩詞歌賦之時,沮授榮辱不驚的表現,已經得到了賈詡的認同。但是在身在其位而謀其事,賈詡既然已經投身華宇麾下,自然就要事事都為華宇考慮,如果沮授不願投身華宇麾下,賈詡就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那怕賈詡明知道華宇會降罪於自己,也要斬殺沮授,不能讓沮授將華宇之事說出,從而妨礙到華宇的大事。
直到沮授跪倒在地,拜叩華宇,稱呼華宇為主公之時,賈詡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沮授可以說是一大才,如果殺之,未免太過可惜,但是,如果不殺,導致華宇功敗垂成,又不甘心,所以,在賈詡的心中,正在進行天人大戰,為了殺與不殺沮授,覺得十分的頭疼。
如今沮授已經拜在華宇麾下,殺與不殺也就不需考慮了。
後來聽到華宇對沮授的評價,不由得愣了一下。
蕭何、薑尚皆是開國之功臣,且都是國之棟梁之才,二人皆拜為丞相之職。沮授有這樣的能耐?難道是深藏不露?還是說,這隻是華宇的恭維之言?
無論是哪一種,既然華宇能夠說出這樣的話,想必這沮授,沮公與必定也是一個大才,華宇識人之準,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也不能拂了華宇的麵子,於是賈詡趕緊的上前。
“能與公與共事,實乃大幸也,主公心懷大誌,公與亦有經天緯地之才,主公能得公與相助,封侯拜將,指日可待,指日可待。”
賈詡這個老狐狸心裏想的是什麽,華宇自然明白,不過是想看看沮授是不是真有本事罷了。
正好自己也有此意,雖說曆史上的沮授確實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自己與沮授相識不過短短數個時辰,也從未見過沮授的本事,且看看他如何應對再說。
於是華宇便沒有開口,而是嘴角微微帶笑的看著沮授。
華宇能夠明白的,沮授如何又能不明白,但是自己剛剛才加入華宇的麾下,也確實需要表現一下自己的才能,要不然如何能夠服眾?
“文和兄繆讚了,授不過是一山野匹夫,如何能說有經天緯地之才?隻不過是小有謀略爾。”
說完以後,沮授看了一眼華宇和賈詡二人,發現二人都沒有說話的意思,於是便接著說道。
“吾觀主公,有三錯,望主公盡快改之,晚則危矣。”
賈詡聽見沮授的話,先是一愣,而後便詫異的看著沮授。
華宇聽見沮授說自己有三錯,不禁一愣。
但是轉念一想,沮授絕對不可能無的放矢,既然說出了自己有三錯,自己絕對是有些位置不足。
“唔?三錯?是何三錯,還請公與兄賜教。”
沮授看到華宇並沒有惱怒,而是虛心的請教自己到底錯在何處,心裏對華宇的好感更甚,更加覺得華宇是一個明主,自己並沒有下錯決定。
“主公之三錯,說小則並無大礙,而說大則有喪命之危。其錯一,主公來此河間郡,不過短短二年時間,便擁有萬貫之家財,醉仙閣開遍各各郡縣之中,官商勾結,自古以來便是大忌,如若有人以此攻之,主公岌岌可危矣。其錯二,主公雖是下令,讓山賊攻打河間郡四大家族,而後又招攬周倉,使周倉避過謀反之劫,卻不知犯下大錯,但凡明眼之人,皆可看出,此乃主公之計謀也,主公之勢,已淩駕與刺史王芬之上,讓冀州各地為之膽怯,說主公是這冀州第一大族也不為過,隻怕刺史心中已生警戒,如若此時,有奸人在刺史身旁詆毀主公,難免不會讓刺史王芬心起異念,一旦刺史王芬心中起了異念,則主公大難臨頭,避無可避,主公將無立足之地也。其錯三,主公雖是一縣之縣令,卻遙領四縣之地,且主公心懷大誌,此時更是大肆建設城池,若有奸人以此非議主公,有謀反之意,則主公危矣。以上之三錯,皆有亡主公之疑,還望主公慎之。”
“嘶。”
華宇聽完沮授所說的話,不由得驚出了一身冷汗。
沮授說得沒有錯,自己確實是忽略了這些事,一旦有人以此來非議自己,隻怕自己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華宇走下了主坐,來到沮授的身前,非常誠懇的對著沮授行了一禮。
“還請公與救我。”
沮授看到華宇聽完自己的言語,居然會向自己行禮,心中雖然很是高興,卻又十分的惶恐。
高興的是,自己的話讓華宇醒悟了過來,華宇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問自己應對之策。
惶恐的是,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封建迷信最為嚴重的時期,等級的劃分十分之明顯,上位者豈可向下屬行禮?更何況沮授已經投身華宇麾下,那麽華宇便是君,沮授則是臣,臣子豈可受君上之大禮?未免太過逾越了。
沮授愣了一下以後,便趕緊的站起,將華宇扶了起來,然後便跪倒在華宇的身前。
“主公豈可行如此之大禮,授既為主公麾下之士,自當為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且君臣有別,授如何能受主公之大禮,授惶恐。”
華宇看到沮授將自己扶了起來,然後又跪倒在自己的麵前,於是趕緊的扶起了沮授。
“公與何須如此,還請公與教我應對之策。”
華宇武力可為二流武將,力氣豈是沮授能夠比擬的,所以沮授很容易就被華宇扶了起來。
沮授聽到華宇再次問自己應對之策,也明白華宇心中焦急,於是便開口說道:“主公莫急,現在改之為時未晚,主公隻需韜光養晦便可解此困局。”
華宇聽到沮授的話,頓時一愣,韜光養晦?怎麽個韜光養晦法?
“韜光養晦?”
沮授聽到華宇的詢問,點了點頭。
“不錯,韜光養晦。”
然後才對著華宇解釋道:“主公之威名如日中天,唯有淡出世人之眼,深入簡出,方可避過此劫。”
沮授剛剛說完,賈詡緊接著開口說道說道:“不錯,公與言之有理,主公初入河間,卻有些鋒芒畢露,理應深入簡出,行韜光養晦之舉。”
華宇聽了兩人的話,心裏也有些明白了,自己應該要怎麽做,於是對著兩人行了一禮。
“謝兩位先生指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兩位先生之言,有如當頭之棒喝,讓威國幡然醒悟。指點之恩,無以為報,請兩位先生受威國一禮。”
沮授和賈詡看到華宇對著自己行禮,那裏敢受,於是趕緊的扶起了華宇。
“主公豈可如此,我等惶恐。”
華宇被兩人扶起,開口大笑道:“文和有陳平之計,元皓亦有張良之策,吾之兄弟四人,皆有韓信之謀,樊噲之勇,公與有蕭何之才,今日又得公與,有諸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公與願與威國共同進退,實乃威國之幸也。威國得公與,有如高祖得蕭何,文王得薑尚,實乃威國之大幸,天下之大幸也。”
賈詡原本警惕的眼神也在刹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看向沮授的眼神,也很是歡喜。
沮授站起的時候,不僅華宇緊張,賈詡也是十分的緊張。
早在三人討論詩詞歌賦之時,沮授榮辱不驚的表現,已經得到了賈詡的認同。但是在身在其位而謀其事,賈詡既然已經投身華宇麾下,自然就要事事都為華宇考慮,如果沮授不願投身華宇麾下,賈詡就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那怕賈詡明知道華宇會降罪於自己,也要斬殺沮授,不能讓沮授將華宇之事說出,從而妨礙到華宇的大事。
直到沮授跪倒在地,拜叩華宇,稱呼華宇為主公之時,賈詡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沮授可以說是一大才,如果殺之,未免太過可惜,但是,如果不殺,導致華宇功敗垂成,又不甘心,所以,在賈詡的心中,正在進行天人大戰,為了殺與不殺沮授,覺得十分的頭疼。
如今沮授已經拜在華宇麾下,殺與不殺也就不需考慮了。
後來聽到華宇對沮授的評價,不由得愣了一下。
蕭何、薑尚皆是開國之功臣,且都是國之棟梁之才,二人皆拜為丞相之職。沮授有這樣的能耐?難道是深藏不露?還是說,這隻是華宇的恭維之言?
無論是哪一種,既然華宇能夠說出這樣的話,想必這沮授,沮公與必定也是一個大才,華宇識人之準,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也不能拂了華宇的麵子,於是賈詡趕緊的上前。
“能與公與共事,實乃大幸也,主公心懷大誌,公與亦有經天緯地之才,主公能得公與相助,封侯拜將,指日可待,指日可待。”
賈詡這個老狐狸心裏想的是什麽,華宇自然明白,不過是想看看沮授是不是真有本事罷了。
正好自己也有此意,雖說曆史上的沮授確實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自己與沮授相識不過短短數個時辰,也從未見過沮授的本事,且看看他如何應對再說。
於是華宇便沒有開口,而是嘴角微微帶笑的看著沮授。
華宇能夠明白的,沮授如何又能不明白,但是自己剛剛才加入華宇的麾下,也確實需要表現一下自己的才能,要不然如何能夠服眾?
“文和兄繆讚了,授不過是一山野匹夫,如何能說有經天緯地之才?隻不過是小有謀略爾。”
說完以後,沮授看了一眼華宇和賈詡二人,發現二人都沒有說話的意思,於是便接著說道。
“吾觀主公,有三錯,望主公盡快改之,晚則危矣。”
賈詡聽見沮授的話,先是一愣,而後便詫異的看著沮授。
華宇聽見沮授說自己有三錯,不禁一愣。
但是轉念一想,沮授絕對不可能無的放矢,既然說出了自己有三錯,自己絕對是有些位置不足。
“唔?三錯?是何三錯,還請公與兄賜教。”
沮授看到華宇並沒有惱怒,而是虛心的請教自己到底錯在何處,心裏對華宇的好感更甚,更加覺得華宇是一個明主,自己並沒有下錯決定。
“主公之三錯,說小則並無大礙,而說大則有喪命之危。其錯一,主公來此河間郡,不過短短二年時間,便擁有萬貫之家財,醉仙閣開遍各各郡縣之中,官商勾結,自古以來便是大忌,如若有人以此攻之,主公岌岌可危矣。其錯二,主公雖是下令,讓山賊攻打河間郡四大家族,而後又招攬周倉,使周倉避過謀反之劫,卻不知犯下大錯,但凡明眼之人,皆可看出,此乃主公之計謀也,主公之勢,已淩駕與刺史王芬之上,讓冀州各地為之膽怯,說主公是這冀州第一大族也不為過,隻怕刺史心中已生警戒,如若此時,有奸人在刺史身旁詆毀主公,難免不會讓刺史王芬心起異念,一旦刺史王芬心中起了異念,則主公大難臨頭,避無可避,主公將無立足之地也。其錯三,主公雖是一縣之縣令,卻遙領四縣之地,且主公心懷大誌,此時更是大肆建設城池,若有奸人以此非議主公,有謀反之意,則主公危矣。以上之三錯,皆有亡主公之疑,還望主公慎之。”
“嘶。”
華宇聽完沮授所說的話,不由得驚出了一身冷汗。
沮授說得沒有錯,自己確實是忽略了這些事,一旦有人以此來非議自己,隻怕自己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華宇走下了主坐,來到沮授的身前,非常誠懇的對著沮授行了一禮。
“還請公與救我。”
沮授看到華宇聽完自己的言語,居然會向自己行禮,心中雖然很是高興,卻又十分的惶恐。
高興的是,自己的話讓華宇醒悟了過來,華宇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問自己應對之策。
惶恐的是,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封建迷信最為嚴重的時期,等級的劃分十分之明顯,上位者豈可向下屬行禮?更何況沮授已經投身華宇麾下,那麽華宇便是君,沮授則是臣,臣子豈可受君上之大禮?未免太過逾越了。
沮授愣了一下以後,便趕緊的站起,將華宇扶了起來,然後便跪倒在華宇的身前。
“主公豈可行如此之大禮,授既為主公麾下之士,自當為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且君臣有別,授如何能受主公之大禮,授惶恐。”
華宇看到沮授將自己扶了起來,然後又跪倒在自己的麵前,於是趕緊的扶起了沮授。
“公與何須如此,還請公與教我應對之策。”
華宇武力可為二流武將,力氣豈是沮授能夠比擬的,所以沮授很容易就被華宇扶了起來。
沮授聽到華宇再次問自己應對之策,也明白華宇心中焦急,於是便開口說道:“主公莫急,現在改之為時未晚,主公隻需韜光養晦便可解此困局。”
華宇聽到沮授的話,頓時一愣,韜光養晦?怎麽個韜光養晦法?
“韜光養晦?”
沮授聽到華宇的詢問,點了點頭。
“不錯,韜光養晦。”
然後才對著華宇解釋道:“主公之威名如日中天,唯有淡出世人之眼,深入簡出,方可避過此劫。”
沮授剛剛說完,賈詡緊接著開口說道說道:“不錯,公與言之有理,主公初入河間,卻有些鋒芒畢露,理應深入簡出,行韜光養晦之舉。”
華宇聽了兩人的話,心裏也有些明白了,自己應該要怎麽做,於是對著兩人行了一禮。
“謝兩位先生指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兩位先生之言,有如當頭之棒喝,讓威國幡然醒悟。指點之恩,無以為報,請兩位先生受威國一禮。”
沮授和賈詡看到華宇對著自己行禮,那裏敢受,於是趕緊的扶起了華宇。
“主公豈可如此,我等惶恐。”
華宇被兩人扶起,開口大笑道:“文和有陳平之計,元皓亦有張良之策,吾之兄弟四人,皆有韓信之謀,樊噲之勇,公與有蕭何之才,今日又得公與,有諸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