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張飛的狂吼之聲,士兵們快速的拿起自己手中的工具,向著九門城飛奔而去。
由於九門隻是一座小小的縣城,並沒有護城河,不需要去堆填。
而城牆之上,正在發生內亂,也並沒有擂石和箭矢的抵擋,所以,沒有出現任何的傷亡,士卒們很快就衝到了城門前。
衝到最前方的士卒,很快就拿起了攻城用的衝車,還沒等士卒開始撞擊城門,城內便發出了一陣陣的喊殺之聲。
“殺。”
聽到城內發出的吼叫之聲,正準備捶打城門的士卒不禁愣了一下。
“難道真的有伏兵?”
將軍平時看起來大大咧咧的,沒想到居然也能有這樣的計策,將軍不愧是將軍啊。
想到這裏,士卒們看向張飛的眼神更加的崇拜了。
其實,不僅士兵們有這樣的想法,就連張飛的腦海之中,也曾浮現過這樣的想法,有人設下伏兵。
可是,這種想法很快就被張飛給否定了。
原因很簡單,自己從來就沒有拿不下九門的想法,也沒有埋下伏兵,再說了,自己手中也就這幾千人,就連攻城都略有不足,更不用說設下伏兵了。
難道是主公?
這就更不可能了,主公遠在毋極,而且他手中的兵馬,根本就沒有多少,據說毋極城有數萬的叛軍,主公能不能攻破毋極都是問題,那裏會有多餘的兵馬前來支援自己?就更不要說,在九門城之內設下伏兵了。
如果主公真的在九門設下了伏兵,根本就不會等到自己斬殺了八名敵將以後,才發起攻擊,應該在自己來到城門前,就會爆發出來,打開城門迎自己等人入城。
唯一的可能就是,城中發生了內亂,城內的叛軍在自相殘殺。
既然不明白,到底是為什麽,那就隻能用強攻了,就算城中真的有埋伏,憑借自己手中的數千精銳,想要擊垮那些不堪一擊的叛軍,也不在話下。
“攻擊。”
士兵聽到張飛的吼叫之聲,也不在胡思亂想,推著衝車便向城門撞了過去。
“吱……”
衝車還未接觸到城門,城門便已經打開,從中衝出了數百個叛軍。
可是,令人疑惑的事,他們頭上沒有佩戴叛軍頭巾,卻是讓人疑惑不已。
事情還需從陳嶽被殺以後說起。
陳嶽的親兵,不過十來人,在加上一些受過陳嶽恩惠的士兵,加起來也不過二十來人。
人走茶涼,物是人非。
陳嶽如果還活著,憑借陳嶽的威信,還能調動城內的一些兵馬。
可是,現在陳嶽已經死了,城外還有一個無人可擋的張飛,一個張飛已經讓人同疼無比了,再加上張飛率領著數千的官兵,已經兵臨城下了,隨時都有可能攻破城池,誰還有心思去為陳嶽報仇啊。
在他們的心裏,現在想著的,都是如何避開張飛,保住自己的性命,那裏還會有心思去替陳嶽報仇?
再說了,陳嶽就算不是死在自己人手裏,等張飛率軍破城,他一樣會死,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既然陳嶽的死無可避免,那麽,何必又要去為他報仇呢?
按照陳嶽的想法,那就是堅守城池,誓於九門共存亡。
張飛的神勇,已經讓所有的叛軍士兵畏懼不已,那裏還會陪著陳嶽一同恪守九門,早就生出了棄城逃跑的念頭。
陳嶽想要堅守城池,可是麾下的士兵們,卻想要開城投降,保住自己的性命。
現在陳嶽死了,而剩下的將領們,一定會帶著自己等人投降。
隻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誰當首領士兵們都無所謂。
他們造反,也不過是被朝廷逼得走投無路,為了活命才會參加黃巾軍,走上造反的道路。
雖然說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
可是,他們心裏都清楚,他們隻是一個小兵,而且還是一個叛軍,就算真的造反成功了,他們也不可能成為將軍,更不要說成為皇帝了。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能夠活下去,這就是他們唯一的心願。
雖說這些將領,隻不過是叛軍將領,但是,能夠擁有官職的武將,也不全是酒囊飯袋,自然也是有些武力的。
想為陳嶽報仇的也就那二三十人,在場的將領亦有二十餘人,僅僅二三十人,很快就被斬殺殆盡。
將領斬殺了首領和反抗的士卒以後,馬上就帶領著數百士兵,圍到了城門前。
“兄弟們,陳嶽無道,欲陷吾等於不義,聽聞禁城華威國,善待降卒,願為入伍之人,可參軍入伍,不願入伍者,亦可分田割地,以供吾等耕種。吾等欲開城獻降,不知諸位弟兄以為如何?”
如何?還能如何?
陳嶽是首領,可是他死了,被你們殺了,現在,城中就你們二十多個人最大。
你們都調集數百人在身後站著了,我們那裏還有反抗的餘地?當然隻能跟著你們投降。
就在叛軍們誹腹這些將領的時候,一個渾身是血的守城士兵,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
“報……”
守城士兵來到以後,並沒有馬上稟報軍情,而是在尋找首領的身影。
東看看,西看看,就是沒有發現首領的身影,可是軍情緊急,也容不得士兵多想,於是便急急忙忙的對著叛軍將領稟報軍情。
“稟報將軍,西城門失守,敵軍殺進來了。”
什麽?西城門處也有敵軍?而且已經攻入城內了?
聽到這話,原本還有些猶豫不決的叛軍,頓時下定了要開城投降的想法。
一眾叛軍將領對視一眼,不去理會那些猶豫不決的士卒,大吼一聲。
“開城。”
所以,才會出現最開始的那一幕。
……分……割……線……
由於城中叛軍開城投降,禁城大軍很快便進入了城中,開始了繳械。
進入了縣府以後,張飛就開始詢問他們為什麽開城投降。
對於有人詢問開城投降的事,一眾叛軍將領早就知道會發生。
早在開城之前,一眾叛軍將領就已經商量過此事。
一聽見張飛詢問,便有一個將領恭敬的走上前去。
“回稟大人,吾等本是良民,奈何被奸人所蒙蔽,參與叛亂,適才,見大人神威,讓小人等幡然醒悟,故開城獻降。”
由於九門隻是一座小小的縣城,並沒有護城河,不需要去堆填。
而城牆之上,正在發生內亂,也並沒有擂石和箭矢的抵擋,所以,沒有出現任何的傷亡,士卒們很快就衝到了城門前。
衝到最前方的士卒,很快就拿起了攻城用的衝車,還沒等士卒開始撞擊城門,城內便發出了一陣陣的喊殺之聲。
“殺。”
聽到城內發出的吼叫之聲,正準備捶打城門的士卒不禁愣了一下。
“難道真的有伏兵?”
將軍平時看起來大大咧咧的,沒想到居然也能有這樣的計策,將軍不愧是將軍啊。
想到這裏,士卒們看向張飛的眼神更加的崇拜了。
其實,不僅士兵們有這樣的想法,就連張飛的腦海之中,也曾浮現過這樣的想法,有人設下伏兵。
可是,這種想法很快就被張飛給否定了。
原因很簡單,自己從來就沒有拿不下九門的想法,也沒有埋下伏兵,再說了,自己手中也就這幾千人,就連攻城都略有不足,更不用說設下伏兵了。
難道是主公?
這就更不可能了,主公遠在毋極,而且他手中的兵馬,根本就沒有多少,據說毋極城有數萬的叛軍,主公能不能攻破毋極都是問題,那裏會有多餘的兵馬前來支援自己?就更不要說,在九門城之內設下伏兵了。
如果主公真的在九門設下了伏兵,根本就不會等到自己斬殺了八名敵將以後,才發起攻擊,應該在自己來到城門前,就會爆發出來,打開城門迎自己等人入城。
唯一的可能就是,城中發生了內亂,城內的叛軍在自相殘殺。
既然不明白,到底是為什麽,那就隻能用強攻了,就算城中真的有埋伏,憑借自己手中的數千精銳,想要擊垮那些不堪一擊的叛軍,也不在話下。
“攻擊。”
士兵聽到張飛的吼叫之聲,也不在胡思亂想,推著衝車便向城門撞了過去。
“吱……”
衝車還未接觸到城門,城門便已經打開,從中衝出了數百個叛軍。
可是,令人疑惑的事,他們頭上沒有佩戴叛軍頭巾,卻是讓人疑惑不已。
事情還需從陳嶽被殺以後說起。
陳嶽的親兵,不過十來人,在加上一些受過陳嶽恩惠的士兵,加起來也不過二十來人。
人走茶涼,物是人非。
陳嶽如果還活著,憑借陳嶽的威信,還能調動城內的一些兵馬。
可是,現在陳嶽已經死了,城外還有一個無人可擋的張飛,一個張飛已經讓人同疼無比了,再加上張飛率領著數千的官兵,已經兵臨城下了,隨時都有可能攻破城池,誰還有心思去為陳嶽報仇啊。
在他們的心裏,現在想著的,都是如何避開張飛,保住自己的性命,那裏還會有心思去替陳嶽報仇?
再說了,陳嶽就算不是死在自己人手裏,等張飛率軍破城,他一樣會死,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既然陳嶽的死無可避免,那麽,何必又要去為他報仇呢?
按照陳嶽的想法,那就是堅守城池,誓於九門共存亡。
張飛的神勇,已經讓所有的叛軍士兵畏懼不已,那裏還會陪著陳嶽一同恪守九門,早就生出了棄城逃跑的念頭。
陳嶽想要堅守城池,可是麾下的士兵們,卻想要開城投降,保住自己的性命。
現在陳嶽死了,而剩下的將領們,一定會帶著自己等人投降。
隻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誰當首領士兵們都無所謂。
他們造反,也不過是被朝廷逼得走投無路,為了活命才會參加黃巾軍,走上造反的道路。
雖然說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
可是,他們心裏都清楚,他們隻是一個小兵,而且還是一個叛軍,就算真的造反成功了,他們也不可能成為將軍,更不要說成為皇帝了。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能夠活下去,這就是他們唯一的心願。
雖說這些將領,隻不過是叛軍將領,但是,能夠擁有官職的武將,也不全是酒囊飯袋,自然也是有些武力的。
想為陳嶽報仇的也就那二三十人,在場的將領亦有二十餘人,僅僅二三十人,很快就被斬殺殆盡。
將領斬殺了首領和反抗的士卒以後,馬上就帶領著數百士兵,圍到了城門前。
“兄弟們,陳嶽無道,欲陷吾等於不義,聽聞禁城華威國,善待降卒,願為入伍之人,可參軍入伍,不願入伍者,亦可分田割地,以供吾等耕種。吾等欲開城獻降,不知諸位弟兄以為如何?”
如何?還能如何?
陳嶽是首領,可是他死了,被你們殺了,現在,城中就你們二十多個人最大。
你們都調集數百人在身後站著了,我們那裏還有反抗的餘地?當然隻能跟著你們投降。
就在叛軍們誹腹這些將領的時候,一個渾身是血的守城士兵,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
“報……”
守城士兵來到以後,並沒有馬上稟報軍情,而是在尋找首領的身影。
東看看,西看看,就是沒有發現首領的身影,可是軍情緊急,也容不得士兵多想,於是便急急忙忙的對著叛軍將領稟報軍情。
“稟報將軍,西城門失守,敵軍殺進來了。”
什麽?西城門處也有敵軍?而且已經攻入城內了?
聽到這話,原本還有些猶豫不決的叛軍,頓時下定了要開城投降的想法。
一眾叛軍將領對視一眼,不去理會那些猶豫不決的士卒,大吼一聲。
“開城。”
所以,才會出現最開始的那一幕。
……分……割……線……
由於城中叛軍開城投降,禁城大軍很快便進入了城中,開始了繳械。
進入了縣府以後,張飛就開始詢問他們為什麽開城投降。
對於有人詢問開城投降的事,一眾叛軍將領早就知道會發生。
早在開城之前,一眾叛軍將領就已經商量過此事。
一聽見張飛詢問,便有一個將領恭敬的走上前去。
“回稟大人,吾等本是良民,奈何被奸人所蒙蔽,參與叛亂,適才,見大人神威,讓小人等幡然醒悟,故開城獻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