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房間的王芬,在走出房間以後,以最快的速度召集手下,開始下達命令。


    “下達本刺史軍令,河間郡郡丞賈文和一心為民,為國之棟梁,奈何,於毋極縣遭奸人行刺,身中劇毒,危在旦夕,聽聞華佗、華文化先生醫術精湛,有妙手回春之術,特請華文化先生,趕赴冀州,救治賈文和。王文祖拜謝之。”


    王芬的話讓所有的人,全部震驚了。


    他們既然站在這裏,自然知道王芬想要對付華宇,可是現在,居然要找華佗去救華宇的首席謀士,頓時讓所有人都一頭霧水。


    有沒有搞錯?


    如果說,他們不是親耳聽到王芬所說的話,他們絕對不會相信。


    王芬的變化怎麽會這麽快?中午的時候,還召集他們一起商討對付華宇,現在又要救華宇的謀士,實在令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他們甚至懷疑王芬是不是在開玩笑,於是便緊緊的盯著王芬。


    他們都很想從王芬的臉上找出一絲絲開玩笑的模樣,隻不過,很可惜,王芬的臉色十分嚴肅,沒有任何開玩笑的樣子。


    王芬看見他們的模樣,那裏還會不明白他們在想什麽。


    華宇,河間郡太守,隻不過是自己手下的一個太守,而自己,堂堂一個冀州的刺史,竟然還要看他的臉色,自己又怎麽能夠忍得住啊,自己何嚐又不感到悲哀?


    三年前,華宇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禁城縣令,可以說是任由自己宰割,那裏還用自己看他的顏麵行事?


    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吧。


    高祖皇帝曾經不也是一個小小的亭長麽?


    誰有能想到,高祖皇帝可以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


    後秦時,高祖皇帝一舉得名,在這東漢時期,他華威國亦成了一個世人皆知的當世英豪,時勢造英雄啊。


    曾經的自己,還一直認為,華宇隻不過是自己手中的刀刃,可以幫助自己完成任務,而現在,他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掌控範圍,自己的決定到底是對是錯?


    突然,王芬好像想到了什麽,猛地搖了搖頭,眼中不在有任何質疑的神色。


    不,自己現在不能質疑自己的選擇,根據喬公的話,華威國未必不能成為自己的助力,他的壯大,不正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嗎?


    再說了,子遠先生說過,他手中有證據,可以讓華威國永不翻身的罪證,華威國逃不出他的手中心。


    想到了這裏,王芬眼中堅毅的神色更甚。


    “諸位莫要質疑,傳令即可。”


    看著王芬眼中的神色,由質疑變成了堅定,所有人都明白了,王芬是下定決心了。


    既然王芬都下定決心了,他們自然也不在多慮,對著王芬拱了拱手以後,就走了出去,開始實施王芬的命令。


    就在他們走後,王芬也回到了書房,開始了沉思,回想起子遠先生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話。


    “華威國,絕世之大才也,使之得當,可堪大用,為利刃,力可破千軍。使之不當,將為大敵,必傷其人。”


    不得不說子遠先生目光如炬,在三年前,華宇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候,就看出了華宇的能耐。


    就在王芬還在感慨的時候,在刺史府的另一間房之內,被王芬稱之為子遠先生的人,卻與一個三十餘歲的青年男子,討論著什麽。


    “元圖兄,今華威國之事,應如何為之?”


    逢紀,字元圖,南陽人。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袁紹逃離董卓勢力範圍時,與逢紀、許攸同到冀州。袁紹甚為賞識逢紀的智謀而重用。袁紹初到冀州,依賴韓馥提供糧食。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紹仰冀州資給,處境窮迫,逢紀提議利用公孫瓚攻擊韓馥,實則提議韓馥和袁紹共同防禦冀州,結果袁紹成功反客為主。


    公元199(建安四年),袁紹消滅公孫瓚,挑選精卒十萬,騎萬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準備進攻許都。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紹在官渡之戰敗回,後悔當初不聽田豐之計,逢紀即時進言田豐知道袁紹兵敗後取笑袁紹不聰其言。審配與逢紀有私怨,官渡之戰後審配兩位兒子被虜,孟岱對審配有讒言,逢紀肯定審配的節氣,袁紹以逢紀公私分明大加讚賞,逢紀與審配成為好友。


    有道是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王芬離開以後,子遠先生就馬上叫來了和自己同鄉的逢紀,並將所有的事,全部告知了逢紀。


    想讓逢紀幫自己合計合計,華宇的事要怎麽處理。


    原本還在考慮的逢紀,聽到子遠先生的問話以後,馬上就將頭抬了起來。


    “子遠兄,以華威國如今之勢,子遠兄手中把柄,未必就能將其一舉拿下,還需慎重行事啊。”


    許攸,字子遠,南陽人。


    公元189年(永漢元年),袁紹從董卓處逃出,投奔冀州,許攸跟隨並成為袁紹的謀士,力勸袁紹與曹操聯盟。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漢獻帝東歸,許攸勸袁紹迎接獻帝,袁紹不聽,許攸深感不滿。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紹攻滅公孫瓚,兼並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擁眾數十萬,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醜為將率,準備攻打許都。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及袁紹始交戰,許攸勸袁紹緩攻曹操,袁紹自認強盛,不聽勸諫,許攸深感失望。許攸貪財,其家人犯法,被審配收治,許攸於是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報,建議曹操出兵烏巢,結果大獲全勝。


    逢紀所說的話,許攸又怎麽可能不明白?


    自從黃巾叛亂以來,華宇屢戰屢勝,已經是戰功累累,等到平叛以後,封候拜將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到時候,自己手中的罪證又能有什麽用?隻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


    但是,現在華宇已經一家獨大,而且一定會查出主謀。


    一旦查出了主謀就是王芬,在想要和華宇聯手隻怕是絕無可能了。


    想了想以後,許攸無奈的歎了口氣,雙手緊緊的握在一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傲世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軒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軒翰並收藏三國之傲世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