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已經有了田豐、賈詡、沮授三位人才,可是,這人才就像是黃金,誰會嫌多呢?
現在的華宇雖然隻有數個郡,加起來都不夠一個州,有賈詡等三人已經足夠管轄,可是,未來呢?
自己的眼光不僅僅隻是一城一地,而是整個大漢朝,乃至全球,怎麽可能隻有三個人才?
正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對於華宇來說,人才同樣是多多益善,絕對不會嫌多,隻會覺得不夠用。
像程昱這樣的人才,如果沒有遇見也就罷了,現在都站在自己的麵前了,自己怎麽可能視而不見,怎麽可能不想要收為己用呢?
“在下華宇、華威國,見過程先生。”
華宇愛才天下聞名,曾耗費十萬金祈求世人尋神醫華佗,僅為救治帳下之臣賈詡、賈文和。
這件事,就連深山老林之中的隱士都知曉,更何況一直關注天下局勢的程昱?
雖然知道華宇愛才,自己也一直都是懷才不遇,卻沒有想到,華宇竟然會如此的禮遇自己,在自己的麵前自稱在下,更尊稱自己為先生。
如果不是程昱從來都沒有去過冀州,從來都不曾認識華宇,甚至都認為華宇和自己是舊識,知道自己的才華。
到底是華宇精眼識人,還是對於任何人,華宇都是這般的禮遇?程昱並不知曉。
無論是出於那一點,華宇能夠如此禮遇自己,這都讓程昱覺得華宇是一個值得自己追隨的明主。
“家主莫要如此,屬下即為東家府邸之士,自是家主帳下之臣,家主豈可稱呼屬下先生?喚屬下仲德便可。”
華宇雖然來到東漢末年不過短短的數年,卻也明白一件事,家臣是什麽,家臣就是一個家族的下臣,可供家主驅使的臣子。
在一個家族之中,家主就像當今的皇上一般,有權利判處任何一個家臣,甚至可以讓他們去死,就算是殺了他們,法律也不會製裁這個家主,因為這些所謂的家臣,全部都是家主的臣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不僅僅在朝堂之上有效,就算是在家族之中,一樣有效。
程昱居然自稱自己的家臣,這不就代表著程昱願意歸順自己麽?
“哈哈哈哈……吾有仲德公相助,猶如高祖得懿候,實乃吾之大幸也。”
聽到華宇稱讚自己,程昱當然覺得很高興,誰不願意被人誇獎呢?
要知道華宇說得可是懿候啊,大漢朝開國功臣,論功行賞之時,曾一度發生過爭議,到底是蕭何功居第一,還是曹參功居第一,最後,因為蕭何製定的漢律讓百姓受惠,所以才使得曹參功居第二,華宇用曹參來形容自己,程昱怎麽可能不激動?
懿候:曹參、字敬伯,公元前二零九年(秦二世元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
劉邦稱帝後,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漢惠帝時官至丞相,依遵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
死後諡號:懿候。
“家主過獎了,仲德何德何能,豈可與懿候比肩?”
在華宇看來,曹參是文武雙全,程昱何嚐不是文武兼備。
曆史上,跟隨曹操一起攻城拔寨的謀士,除了程昱還有別人嗎?
沒有了,就算是被人稱之為鬼才的郭嘉,也僅僅隻是在幕後出計謀,隻有程昱跟隨曹操一起出征攻城略地。
“仲德公過謙了,威國雖不曾識得仲德公,卻對仲德公仰慕已久,知仲德公有張良陳平之才,勇堪比樊噲曹參,以懿候所喻,仲德公當之無愧。”
拍馬屁?也許吧,但是看著華宇嚴肅的神情,程昱怎麽都不認為華宇是在拍自己馬屁。
而且,以華宇現在的身份,有必要拍自己的馬屁嗎?
華宇現在可是堂堂虎賁中郎將,而自己,不過是他家中的一個家臣,華宇怎麽可能拍自己馬屁?
唯一的理由就是,華宇是真的欣賞自己,認為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
華宇如此的看重自己,自己又何須顧慮一些不沾邊的事呢?
天下大亂在即,華宇如何不能成為一個當世之英豪?
華宇現在雖然沒有封地,但是,華宇在冀州的影響力依舊不可小覷,隻要華宇回到冀州,絕對能夠有一番造化。
想到這裏,程昱猛地跪倒在華宇的身前。
“東阿程昱、程仲德,拜見主公,如若主公不棄,程仲德願誓死追隨主公,為主公效力。”
能夠得到程昱的效忠,讓華宇十分高興,在扶起程昱以後,華宇便開始詢問華安,如今朝廷的情況。
(估計有很多人會說,不是在顧維那裏打聽到朝廷的情況了麽,為什麽還要詢問華安?這不是很矛盾嗎?要我說,這並不矛盾,說到底,顧維始終是外人,而且,顧維隻不過是張讓身旁的一個太監,顧維所說的話,華宇自然不可能全信,而華安,是華宇能夠完全信任的人,更是一個不會背叛他的人,有華安在洛陽城,華宇何必又要相信顧維呢?)
華安的說辭和顧維的說辭,可謂是天差地別,差得根本就不是一點半點。
按顧維所說,如今朝廷之內是三大勢力互相牽製實力相當,可是,華安所說的卻是,如今何進一家獨大,遠超宦官派和士族派。
顧維所說的三大勢力勢同水火,這一點卻是不假,隻不過水分很多。
何進的武將派雖然不喜士族派,卻從未和士族派有太深的過節,反而常常和士族派聯合,一同打壓宦官派。
尤其是在黃巾起義,黨錮之禁解除以後,士族派實力大增,緊接著兵權外放,使得武將派實力一舉成為三大派係之首,兩大勢力更是壓的宦官派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有什麽話語權。
雖然華安說宦官派的勢力大不如前,可是華宇依舊沒有改變要和宦官派交好的想法。
現在的華宇雖然隻有數個郡,加起來都不夠一個州,有賈詡等三人已經足夠管轄,可是,未來呢?
自己的眼光不僅僅隻是一城一地,而是整個大漢朝,乃至全球,怎麽可能隻有三個人才?
正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對於華宇來說,人才同樣是多多益善,絕對不會嫌多,隻會覺得不夠用。
像程昱這樣的人才,如果沒有遇見也就罷了,現在都站在自己的麵前了,自己怎麽可能視而不見,怎麽可能不想要收為己用呢?
“在下華宇、華威國,見過程先生。”
華宇愛才天下聞名,曾耗費十萬金祈求世人尋神醫華佗,僅為救治帳下之臣賈詡、賈文和。
這件事,就連深山老林之中的隱士都知曉,更何況一直關注天下局勢的程昱?
雖然知道華宇愛才,自己也一直都是懷才不遇,卻沒有想到,華宇竟然會如此的禮遇自己,在自己的麵前自稱在下,更尊稱自己為先生。
如果不是程昱從來都沒有去過冀州,從來都不曾認識華宇,甚至都認為華宇和自己是舊識,知道自己的才華。
到底是華宇精眼識人,還是對於任何人,華宇都是這般的禮遇?程昱並不知曉。
無論是出於那一點,華宇能夠如此禮遇自己,這都讓程昱覺得華宇是一個值得自己追隨的明主。
“家主莫要如此,屬下即為東家府邸之士,自是家主帳下之臣,家主豈可稱呼屬下先生?喚屬下仲德便可。”
華宇雖然來到東漢末年不過短短的數年,卻也明白一件事,家臣是什麽,家臣就是一個家族的下臣,可供家主驅使的臣子。
在一個家族之中,家主就像當今的皇上一般,有權利判處任何一個家臣,甚至可以讓他們去死,就算是殺了他們,法律也不會製裁這個家主,因為這些所謂的家臣,全部都是家主的臣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不僅僅在朝堂之上有效,就算是在家族之中,一樣有效。
程昱居然自稱自己的家臣,這不就代表著程昱願意歸順自己麽?
“哈哈哈哈……吾有仲德公相助,猶如高祖得懿候,實乃吾之大幸也。”
聽到華宇稱讚自己,程昱當然覺得很高興,誰不願意被人誇獎呢?
要知道華宇說得可是懿候啊,大漢朝開國功臣,論功行賞之時,曾一度發生過爭議,到底是蕭何功居第一,還是曹參功居第一,最後,因為蕭何製定的漢律讓百姓受惠,所以才使得曹參功居第二,華宇用曹參來形容自己,程昱怎麽可能不激動?
懿候:曹參、字敬伯,公元前二零九年(秦二世元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
劉邦稱帝後,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漢惠帝時官至丞相,依遵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
死後諡號:懿候。
“家主過獎了,仲德何德何能,豈可與懿候比肩?”
在華宇看來,曹參是文武雙全,程昱何嚐不是文武兼備。
曆史上,跟隨曹操一起攻城拔寨的謀士,除了程昱還有別人嗎?
沒有了,就算是被人稱之為鬼才的郭嘉,也僅僅隻是在幕後出計謀,隻有程昱跟隨曹操一起出征攻城略地。
“仲德公過謙了,威國雖不曾識得仲德公,卻對仲德公仰慕已久,知仲德公有張良陳平之才,勇堪比樊噲曹參,以懿候所喻,仲德公當之無愧。”
拍馬屁?也許吧,但是看著華宇嚴肅的神情,程昱怎麽都不認為華宇是在拍自己馬屁。
而且,以華宇現在的身份,有必要拍自己的馬屁嗎?
華宇現在可是堂堂虎賁中郎將,而自己,不過是他家中的一個家臣,華宇怎麽可能拍自己馬屁?
唯一的理由就是,華宇是真的欣賞自己,認為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
華宇如此的看重自己,自己又何須顧慮一些不沾邊的事呢?
天下大亂在即,華宇如何不能成為一個當世之英豪?
華宇現在雖然沒有封地,但是,華宇在冀州的影響力依舊不可小覷,隻要華宇回到冀州,絕對能夠有一番造化。
想到這裏,程昱猛地跪倒在華宇的身前。
“東阿程昱、程仲德,拜見主公,如若主公不棄,程仲德願誓死追隨主公,為主公效力。”
能夠得到程昱的效忠,讓華宇十分高興,在扶起程昱以後,華宇便開始詢問華安,如今朝廷的情況。
(估計有很多人會說,不是在顧維那裏打聽到朝廷的情況了麽,為什麽還要詢問華安?這不是很矛盾嗎?要我說,這並不矛盾,說到底,顧維始終是外人,而且,顧維隻不過是張讓身旁的一個太監,顧維所說的話,華宇自然不可能全信,而華安,是華宇能夠完全信任的人,更是一個不會背叛他的人,有華安在洛陽城,華宇何必又要相信顧維呢?)
華安的說辭和顧維的說辭,可謂是天差地別,差得根本就不是一點半點。
按顧維所說,如今朝廷之內是三大勢力互相牽製實力相當,可是,華安所說的卻是,如今何進一家獨大,遠超宦官派和士族派。
顧維所說的三大勢力勢同水火,這一點卻是不假,隻不過水分很多。
何進的武將派雖然不喜士族派,卻從未和士族派有太深的過節,反而常常和士族派聯合,一同打壓宦官派。
尤其是在黃巾起義,黨錮之禁解除以後,士族派實力大增,緊接著兵權外放,使得武將派實力一舉成為三大派係之首,兩大勢力更是壓的宦官派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有什麽話語權。
雖然華安說宦官派的勢力大不如前,可是華宇依舊沒有改變要和宦官派交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