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後院以後,華宇告訴蔡琰和蔡邕,自己要去洛陽,蔡琰雖然對華宇依依不舍,可是也沒有阻止華宇前去洛陽,隻是讓華宇自己小心,而蔡邕就更簡單了,隻是吩咐了一下華宇,讓他小心安全。
當天晚上,華宇起兵一萬,打著進京勤王的名號,踏上了旅程,華宇行軍的速度非常慢,原本半個月就能到達洛陽,華宇硬是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剛剛到達陳留。
就在華宇大軍到達陳留的時候,洛陽城中突然發生了巨變,張讓設計殺了何進,並且帶著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出逃。
站在長安的城樓之上,看著遠方的洛陽,李儒露出了不屑的笑容。
“何進啊何進,你以為就憑你那點小伎倆,能瞞得過我李儒的雙眼?想要奪走我嶽父的兵權?做夢吧。”
聽到李儒那輕蔑的語氣以後,董卓用力的拍了拍李儒的肩膀,發出了開心的大笑。
“哈哈哈哈,何進小兒的雕蟲小技,豈能瞞得過愛婿的雙眼,隻不過,我們現在應該怎麽做呢?”
原來,不僅郭嘉和程昱看出了何進的意圖,就連李儒也看出了,何進召集各路諸侯進京勤王打的是什麽算盤。
當即就建議董卓,暫緩行軍,將大軍囤積在長安一帶,看何進接下來的動作。
董卓的誇獎,李儒雖然感覺非常的受用,卻沒有忘了正事,於是趕緊的問道。
“嶽父,你手上現在有幾張聖旨?”
董卓在聽到李儒的話以後,頓時一愣,然後有些埋怨的對著李儒說道。
“文優,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手上有兩張聖旨,一張是我那堂姐臨死前派人送來的,一張就是何進小兒送來的。”
沒錯,董卓手中有兩張聖旨,何進派人送來的聖旨,是半個月以前讓董卓進京勤王的聖旨。
而另一張,卻是數月前,董卓的堂姐董太後派人送來的聖旨,這張聖旨同樣是讓董卓進京勤王,隻不過,這張聖旨上還寫著劉宏的遺詔,立皇子協為帝的詔書。
董太後就是想借著這道詔書,讓董卓率領西涼大軍奉劉協為帝,隻不過,收到這張聖旨的同時,董卓也接到了董太後身死的消息,董卓在和李儒商量了以後,決定暫時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成熟以後,在把聖旨拿出來,所以董卓才一直都沒有進京勤王。
董卓沒能看出這張聖旨的用途,可是李儒卻一直都沒有忘記,他甚至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要如何利用這張聖旨,為董卓取得最大的利益。
“嶽父莫急,此次無論何進是否能夠拿下宦室,我們都能用這張聖旨做文章,他何進不是召集各路諸侯進京勤王嗎?我們就借這個機會,拿出先皇遺詔,聯合各路諸侯,廢掉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為帝。”
董卓一聽李儒的話,眼睛立馬就一亮,他當然明白,一旦拉攏了各路諸侯,擁立劉協為帝以後,他會得到怎麽樣的好處,不說別的,就僅僅從龍之功這一條,就足夠讓他得到大量的封賞。
就在董卓正準備詢問李儒,他該怎麽做的時候,一個士兵突然大叫道。
“主公,你看,洛陽方向起火了。”
李儒在聽到士兵的聲音後,立刻就轉身趴在女牆上,向著洛陽方向看去,一看之下,突然發現,洛陽方向竟然是一副火光衝天的模樣,一看這副模樣,李儒心思急轉。
洛陽出了什麽事,為什麽會被燒,到底是張讓被逼無奈,決定火燒洛陽與皇帝同歸於盡,還是何進被張讓殺死,張讓火燒洛陽,想要趁亂逃跑?
苦想了很久,李儒還是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比較大,各路諸侯如果不進洛陽,何進絕對不會殺了宦官,如果宦官被殺,那麽,他又以什麽借口讓各路諸侯入城呢?如果各路諸侯都不進城,他又怎麽奪取他們的兵權呢?
一想到何進被殺洛陽大亂,李儒就是一陣激動,洛陽如果大亂,董卓就有機會趁亂取得洛陽的控製權,到時候,董卓在拿出先皇遺詔,廢掉劉辯,擁立劉協為帝,他就能奉天子以令不臣,隻有操作得當,行王莽之事也不是沒有機會啊。
大好的雅興被人打擾,董卓當即就是把臉一板,正要喝罵那個士兵的時候,突然聽到李儒開口了。
“不好,嶽父,趕快點起兵馬,肯定是何進的計策失敗,我們要盡快趕到洛陽,遲則生變。”
對於李儒的話,董卓沒有任何的質疑,當即就帥領著三千騎兵,向著洛陽直奔而去。
因為他知道,李儒對自己是百分百的忠心,如果沒有李儒,也不會有他今天的董卓。
就在董卓率軍奔赴洛陽之時,尚在陳留的華宇、郭嘉等人,同樣看見了洛陽城中火光衝天。
“奉孝,你認為這洛陽突起大火,到底是怎麽回事?”
看著火光衝天的遠方,郭嘉緩緩放下手中的酒壺,皺著眉頭微微的低下頭,隻不過,很快便將頭抬了起來,並且還對著華宇笑了笑。
“主公,你是想做王莽,還是想做高祖劉季呢?”
郭嘉的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王莽和劉邦,這兩個人有什麽直接的關聯嗎?沒有吧,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王莽則是西漢時期謀朝篡位之人,這兩個人……不對,難道說,郭嘉已經看出了什麽?
肯定是這樣,對了,是的,一定就是這樣,郭嘉絕對是憑借著洛陽發生的火災,猜到了何進已經身死,對,絕對是這樣。
如果自己想要做王莽,那麽,自己現在就該起兵前往洛陽,來個奉天子以令諸侯,然後,等時機成熟,就行王莽之事。
如果自己想要做劉邦,那麽,自己現在就該退回東萊,窮兵黷武,等到自己壯大了,然後直接推翻漢朝的統治,自立為王。
進還是退,對於這個問題,華宇已經不需要去多想了,他早就有了答案。
“傳令下去,即刻啟程,返回東萊。”
當天晚上,華宇起兵一萬,打著進京勤王的名號,踏上了旅程,華宇行軍的速度非常慢,原本半個月就能到達洛陽,華宇硬是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剛剛到達陳留。
就在華宇大軍到達陳留的時候,洛陽城中突然發生了巨變,張讓設計殺了何進,並且帶著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出逃。
站在長安的城樓之上,看著遠方的洛陽,李儒露出了不屑的笑容。
“何進啊何進,你以為就憑你那點小伎倆,能瞞得過我李儒的雙眼?想要奪走我嶽父的兵權?做夢吧。”
聽到李儒那輕蔑的語氣以後,董卓用力的拍了拍李儒的肩膀,發出了開心的大笑。
“哈哈哈哈,何進小兒的雕蟲小技,豈能瞞得過愛婿的雙眼,隻不過,我們現在應該怎麽做呢?”
原來,不僅郭嘉和程昱看出了何進的意圖,就連李儒也看出了,何進召集各路諸侯進京勤王打的是什麽算盤。
當即就建議董卓,暫緩行軍,將大軍囤積在長安一帶,看何進接下來的動作。
董卓的誇獎,李儒雖然感覺非常的受用,卻沒有忘了正事,於是趕緊的問道。
“嶽父,你手上現在有幾張聖旨?”
董卓在聽到李儒的話以後,頓時一愣,然後有些埋怨的對著李儒說道。
“文優,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手上有兩張聖旨,一張是我那堂姐臨死前派人送來的,一張就是何進小兒送來的。”
沒錯,董卓手中有兩張聖旨,何進派人送來的聖旨,是半個月以前讓董卓進京勤王的聖旨。
而另一張,卻是數月前,董卓的堂姐董太後派人送來的聖旨,這張聖旨同樣是讓董卓進京勤王,隻不過,這張聖旨上還寫著劉宏的遺詔,立皇子協為帝的詔書。
董太後就是想借著這道詔書,讓董卓率領西涼大軍奉劉協為帝,隻不過,收到這張聖旨的同時,董卓也接到了董太後身死的消息,董卓在和李儒商量了以後,決定暫時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成熟以後,在把聖旨拿出來,所以董卓才一直都沒有進京勤王。
董卓沒能看出這張聖旨的用途,可是李儒卻一直都沒有忘記,他甚至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要如何利用這張聖旨,為董卓取得最大的利益。
“嶽父莫急,此次無論何進是否能夠拿下宦室,我們都能用這張聖旨做文章,他何進不是召集各路諸侯進京勤王嗎?我們就借這個機會,拿出先皇遺詔,聯合各路諸侯,廢掉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為帝。”
董卓一聽李儒的話,眼睛立馬就一亮,他當然明白,一旦拉攏了各路諸侯,擁立劉協為帝以後,他會得到怎麽樣的好處,不說別的,就僅僅從龍之功這一條,就足夠讓他得到大量的封賞。
就在董卓正準備詢問李儒,他該怎麽做的時候,一個士兵突然大叫道。
“主公,你看,洛陽方向起火了。”
李儒在聽到士兵的聲音後,立刻就轉身趴在女牆上,向著洛陽方向看去,一看之下,突然發現,洛陽方向竟然是一副火光衝天的模樣,一看這副模樣,李儒心思急轉。
洛陽出了什麽事,為什麽會被燒,到底是張讓被逼無奈,決定火燒洛陽與皇帝同歸於盡,還是何進被張讓殺死,張讓火燒洛陽,想要趁亂逃跑?
苦想了很久,李儒還是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比較大,各路諸侯如果不進洛陽,何進絕對不會殺了宦官,如果宦官被殺,那麽,他又以什麽借口讓各路諸侯入城呢?如果各路諸侯都不進城,他又怎麽奪取他們的兵權呢?
一想到何進被殺洛陽大亂,李儒就是一陣激動,洛陽如果大亂,董卓就有機會趁亂取得洛陽的控製權,到時候,董卓在拿出先皇遺詔,廢掉劉辯,擁立劉協為帝,他就能奉天子以令不臣,隻有操作得當,行王莽之事也不是沒有機會啊。
大好的雅興被人打擾,董卓當即就是把臉一板,正要喝罵那個士兵的時候,突然聽到李儒開口了。
“不好,嶽父,趕快點起兵馬,肯定是何進的計策失敗,我們要盡快趕到洛陽,遲則生變。”
對於李儒的話,董卓沒有任何的質疑,當即就帥領著三千騎兵,向著洛陽直奔而去。
因為他知道,李儒對自己是百分百的忠心,如果沒有李儒,也不會有他今天的董卓。
就在董卓率軍奔赴洛陽之時,尚在陳留的華宇、郭嘉等人,同樣看見了洛陽城中火光衝天。
“奉孝,你認為這洛陽突起大火,到底是怎麽回事?”
看著火光衝天的遠方,郭嘉緩緩放下手中的酒壺,皺著眉頭微微的低下頭,隻不過,很快便將頭抬了起來,並且還對著華宇笑了笑。
“主公,你是想做王莽,還是想做高祖劉季呢?”
郭嘉的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王莽和劉邦,這兩個人有什麽直接的關聯嗎?沒有吧,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王莽則是西漢時期謀朝篡位之人,這兩個人……不對,難道說,郭嘉已經看出了什麽?
肯定是這樣,對了,是的,一定就是這樣,郭嘉絕對是憑借著洛陽發生的火災,猜到了何進已經身死,對,絕對是這樣。
如果自己想要做王莽,那麽,自己現在就該起兵前往洛陽,來個奉天子以令諸侯,然後,等時機成熟,就行王莽之事。
如果自己想要做劉邦,那麽,自己現在就該退回東萊,窮兵黷武,等到自己壯大了,然後直接推翻漢朝的統治,自立為王。
進還是退,對於這個問題,華宇已經不需要去多想了,他早就有了答案。
“傳令下去,即刻啟程,返回東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