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能不能弄到酒的問題,暫且不提,在郭嘉離開以後,程昱立刻就站了起來,向華宇進言。
“主公,如今董卓廢帝,天下必定會陷入恐慌,而董卓若是想要穩定天下,免不了會大封群臣,從而獲取人心,主公因早作打算才是。”
程昱不愧是專修官道之人,對於官場的局勢以及人心,都看得十分的準確,根據華宇的記憶,董卓在獨攬大權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聽信了南陽許邵的建議大封天下,任派了各州刺史,想要收籠人心。
至於程昱最後一句,讓華宇早作打算,華宇心裏也很明白,董卓大封天下,一旦將華宇任命為別處的刺史,華宇是遵還是不尊,如果不遵從董卓的命令,華宇又該怎麽做,是割地為王,還是高舉義旗,起兵攻伐董卓。
這些都不是一日之事,無論是哪一種,華宇都需要早作準備,以防萬一。
現如今,曆史記載中,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曹操、袁術、袁紹、公孫瓚、張揚、王匡、韓馥、劉岱、孔伷、張邈、喬瑁、袁遺、鮑信、孔融、張超、陶謙、馬騰、孫堅等十八人,曹操、袁術、袁紹、韓馥、張邈等人還在洛陽為官,張揚、王匡兩人現如今還在丁原的麾下,而公孫瓚,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他現在無兵無將,這樣一來,十八路諸侯就少了八路,再加上,以孔融與自己的關係,如果自己發起會盟,他會參加嗎?
如果少了這些人,到時候,天下的局勢會變成怎麽樣?到時候,曆史又會偏移到什麽程度?
華宇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一旦曆史的偏移過大,自己那些記憶是否還有意義,到時候,天下是否還會陷入戰亂紛紛的情況。(..tw無彈窗廣告)
現如今可不比曆史記載中的那樣,漢室的威信蕩然無存,現在還沒有到達戰亂紛紛的時候,這天下,依舊是漢室的天下。
“仲德以為如何是好?”
聽到華宇問計,早已是胸有成竹的程昱,立刻就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若主公想要做霸王,就該聽從董卓的調配,若主公欲成帝王之業,現在就該勤練兵馬,一旦時機到來,則高舉義旗,號召天下諸侯,進京勤王,將天子從董卓手中奪來,來一個奉天子以令不臣,挑起天下諸侯的爭鬥,讓這個天下亂起來。”
對啊,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當時不也是這樣嗎?坐擁兗州之地,迎回獻帝劉協,然後,打著天子的名義,引起了各路諸侯戰亂紛紛,最後,憑借著自己的四方征戰,打下了偌大的魏國基業。
想起了曹操,華宇不禁想起了當時在洛陽,結交的袁紹、袁術兄弟兩人,這兩人,無一不是當世豪傑,袁紹為人聰慧,胸懷大誌,卻太過謹慎,而袁術,則是袁家第一順位繼承人,行事十分之果斷,卻有些剛愎自用,好謀無斷。
然而,這兩人都是其次,最讓華宇覺得恐懼的是曹操,曹操這人為人圓滑,而且話語之中時常帶著些許憂國憂民之意,且深藏不露,與自己等人看似親密無間,實則並沒有太多的交情,最讓華宇看不懂。
越是看不懂的事情越該謹慎,這是華宇一貫的作風,所以,華宇在麵對曹操之時,一直都是低調行事,防止曹操看出自己的深淺。
然而,現在就準備起事,讓曹操這個梟雄沒有崛起的機會,在華宇看來,這是再好不過了,當即就對著程昱點了點頭。
現如今漢室威望還在,像程昱這樣,對漢室沒有多少忠誠可言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程昱也是在得知了華宇的實力,知道了華宇有野心以後,才敢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再說出這樣的話以後,他心裏是忐忑不已。
雖然華宇並沒有說話,可是,程昱已經明白了華宇的心思,他同意了自己的想法。
對於華宇能夠同意自己的想法,程昱那顆懸在半空的心,總算是平靜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裏,華宇開始了自己休閑時光的倒數,在這些時光中,華宇每天除了處理公務,剩下的時間都會陪著蔡琰四處遊玩,因為他知道,像這樣的日子,以後會越來越少,甚至會成為一種奢望。
快樂的時光,永遠都顯得那麽的短暫,隨著孩子們身上穿著的紅衣,世人們再次迎來了又一個新年。
自從董卓廢帝以後,正如程昱所料想的那般,天下陷入了一陣恐慌,其中,大漢三名將之一的盧植,掛印封金離開洛陽,辭官隱居。
袁家庶出長子袁紹離開洛陽,前赴荊州,依附荊州刺史王睿,由於現任荊州刺史王睿乃是袁隗弟子,在得知袁紹到來以後,立刻便將袁紹奉為上賓,並將南郡讓給袁紹,讓袁紹休養生息。
嫡出次子袁術在袁紹離開以後,同樣離開了洛陽,來到了南陽,並強行奪取了張谘南陽太守之位,自領南陽太守一職。
在得知眾人紛紛離京以後,董卓接受了許靖和周毖的建議,任命當世大儒為官,其中,陳留上計吏孔伷被任命為豫州刺史,騎都尉張邈被任命為陳留太守,禦史中丞韓馥被任命為青州刺史。
對於其它人,華宇並沒有太多的驚訝,可是,對袁紹、韓馥兩人的官職,卻讓華宇有些奇怪。
其中,原本應該跑到冀州,任渤海太守的袁紹,怎麽突然跑到了荊州呢?原本應該任命為冀州牧的韓馥,怎麽突然變成了青州刺史呢?這兩個人的職位變化,讓華宇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不管怎麽說,華宇現在唯一知道了一點,這個世界,因為自己的到來,發生了蝴蝶效應。
第三卷到此結束,下一章將會開啟第四卷,從這一卷開始,一條威武的巨龍,才算是真正起飛了。
第四卷諸侯伐董
“主公,如今董卓廢帝,天下必定會陷入恐慌,而董卓若是想要穩定天下,免不了會大封群臣,從而獲取人心,主公因早作打算才是。”
程昱不愧是專修官道之人,對於官場的局勢以及人心,都看得十分的準確,根據華宇的記憶,董卓在獨攬大權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聽信了南陽許邵的建議大封天下,任派了各州刺史,想要收籠人心。
至於程昱最後一句,讓華宇早作打算,華宇心裏也很明白,董卓大封天下,一旦將華宇任命為別處的刺史,華宇是遵還是不尊,如果不遵從董卓的命令,華宇又該怎麽做,是割地為王,還是高舉義旗,起兵攻伐董卓。
這些都不是一日之事,無論是哪一種,華宇都需要早作準備,以防萬一。
現如今,曆史記載中,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曹操、袁術、袁紹、公孫瓚、張揚、王匡、韓馥、劉岱、孔伷、張邈、喬瑁、袁遺、鮑信、孔融、張超、陶謙、馬騰、孫堅等十八人,曹操、袁術、袁紹、韓馥、張邈等人還在洛陽為官,張揚、王匡兩人現如今還在丁原的麾下,而公孫瓚,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他現在無兵無將,這樣一來,十八路諸侯就少了八路,再加上,以孔融與自己的關係,如果自己發起會盟,他會參加嗎?
如果少了這些人,到時候,天下的局勢會變成怎麽樣?到時候,曆史又會偏移到什麽程度?
華宇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一旦曆史的偏移過大,自己那些記憶是否還有意義,到時候,天下是否還會陷入戰亂紛紛的情況。(..tw無彈窗廣告)
現如今可不比曆史記載中的那樣,漢室的威信蕩然無存,現在還沒有到達戰亂紛紛的時候,這天下,依舊是漢室的天下。
“仲德以為如何是好?”
聽到華宇問計,早已是胸有成竹的程昱,立刻就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若主公想要做霸王,就該聽從董卓的調配,若主公欲成帝王之業,現在就該勤練兵馬,一旦時機到來,則高舉義旗,號召天下諸侯,進京勤王,將天子從董卓手中奪來,來一個奉天子以令不臣,挑起天下諸侯的爭鬥,讓這個天下亂起來。”
對啊,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當時不也是這樣嗎?坐擁兗州之地,迎回獻帝劉協,然後,打著天子的名義,引起了各路諸侯戰亂紛紛,最後,憑借著自己的四方征戰,打下了偌大的魏國基業。
想起了曹操,華宇不禁想起了當時在洛陽,結交的袁紹、袁術兄弟兩人,這兩人,無一不是當世豪傑,袁紹為人聰慧,胸懷大誌,卻太過謹慎,而袁術,則是袁家第一順位繼承人,行事十分之果斷,卻有些剛愎自用,好謀無斷。
然而,這兩人都是其次,最讓華宇覺得恐懼的是曹操,曹操這人為人圓滑,而且話語之中時常帶著些許憂國憂民之意,且深藏不露,與自己等人看似親密無間,實則並沒有太多的交情,最讓華宇看不懂。
越是看不懂的事情越該謹慎,這是華宇一貫的作風,所以,華宇在麵對曹操之時,一直都是低調行事,防止曹操看出自己的深淺。
然而,現在就準備起事,讓曹操這個梟雄沒有崛起的機會,在華宇看來,這是再好不過了,當即就對著程昱點了點頭。
現如今漢室威望還在,像程昱這樣,對漢室沒有多少忠誠可言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程昱也是在得知了華宇的實力,知道了華宇有野心以後,才敢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再說出這樣的話以後,他心裏是忐忑不已。
雖然華宇並沒有說話,可是,程昱已經明白了華宇的心思,他同意了自己的想法。
對於華宇能夠同意自己的想法,程昱那顆懸在半空的心,總算是平靜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裏,華宇開始了自己休閑時光的倒數,在這些時光中,華宇每天除了處理公務,剩下的時間都會陪著蔡琰四處遊玩,因為他知道,像這樣的日子,以後會越來越少,甚至會成為一種奢望。
快樂的時光,永遠都顯得那麽的短暫,隨著孩子們身上穿著的紅衣,世人們再次迎來了又一個新年。
自從董卓廢帝以後,正如程昱所料想的那般,天下陷入了一陣恐慌,其中,大漢三名將之一的盧植,掛印封金離開洛陽,辭官隱居。
袁家庶出長子袁紹離開洛陽,前赴荊州,依附荊州刺史王睿,由於現任荊州刺史王睿乃是袁隗弟子,在得知袁紹到來以後,立刻便將袁紹奉為上賓,並將南郡讓給袁紹,讓袁紹休養生息。
嫡出次子袁術在袁紹離開以後,同樣離開了洛陽,來到了南陽,並強行奪取了張谘南陽太守之位,自領南陽太守一職。
在得知眾人紛紛離京以後,董卓接受了許靖和周毖的建議,任命當世大儒為官,其中,陳留上計吏孔伷被任命為豫州刺史,騎都尉張邈被任命為陳留太守,禦史中丞韓馥被任命為青州刺史。
對於其它人,華宇並沒有太多的驚訝,可是,對袁紹、韓馥兩人的官職,卻讓華宇有些奇怪。
其中,原本應該跑到冀州,任渤海太守的袁紹,怎麽突然跑到了荊州呢?原本應該任命為冀州牧的韓馥,怎麽突然變成了青州刺史呢?這兩個人的職位變化,讓華宇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不管怎麽說,華宇現在唯一知道了一點,這個世界,因為自己的到來,發生了蝴蝶效應。
第三卷到此結束,下一章將會開啟第四卷,從這一卷開始,一條威武的巨龍,才算是真正起飛了。
第四卷諸侯伐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