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李克己時,楊易農的感覺便是這人不僅有點莽撞,還十分幼稚,行曱事作風太過天真,不夠穩重,總之沒有多少優點,因此中央才會在一開始格外重視他,原因也不是他能帶來的物資援助,而是這小子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


    為此,中央不得不把他這個特工之王放在李克己身邊,一方麵是為了監視他,一方麵是為了接觸了解他。


    雖然李克己的表現無法讓人完全滿意,但他的每一次進步都在中央眼中,直至後來感覺他是一個能夠改造的人才後,楊易農才不再留在他的身邊,換成了其他保衛部的人員。


    長時間的接觸下來,雙方都獲得了對方的初步信任,大同黨卻沒想到這次竟然出現了分歧,因此中央對這次的分歧十分重視,直接派遣楊易農介入此事。


    楊易農的任務不僅是要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公正嚴明地處理楊香凝事件,還要化解大同黨和李克己之間的分歧,最終統一雙方思想。


    由於大同黨的黨性,也因為現在是非常時期,整風之類的事情在所難免,大同黨可不止一次吃叛徒的虧,因此純潔黨內組織,統一中心思想有著不可或缺的必要性。


    原則上大同黨不可能因為李克己一人而廢除純潔組織的工作,便隻能在雙方的共同點上尋求化解分歧的方法。


    大同黨以誠待人,讓李克己作為審訊中的監督人員,李克己自然也投桃報李,點名了自己為何會反感整風,雙方便有了可以洽商的可能。


    從李克己無奈的話語中,楊易農終於知道他為何對整風如此敏感,接下來的事情便好辦多了,於是他小心問道:“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小李也係統學過馬曱列主義,懂得唯物主義辯證法,撇開那些偏見來看,你認為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時都有哪些需要改進和調整的?”


    李克己原本隻是習慣性吐槽,卻沒想到楊易農竟然嚴肅地向他征求意見,眉頭不禁緊鎖起來,雖然他以前常常在網絡上嘴炮,但也隻是過過嘴癮,真正的實際辦法不一定拿得出來,拿出來也不見得高明到哪裏去。


    不過既然楊易農如此嚴肅地問到,他就不能隨便打馬虎眼,又或者什麽都不說,思考了半響才斟字酌句地說:“我沒有這方麵的實際工作經驗,提出的意見怕是不符實際,不過既然老楊你親自詢問,我也就說一點淺見。”


    見楊易農十分認真地聽講,李克己舔曱了舔幹燥的嘴唇接著又說:“由於生活環境的影響,使得我對整風這種事情不怎麽待見,但現在的我還是比較支持這種做法的,主要是因為生活中見過太多貪汙腐曱敗的官員和不斷糜爛的基層,恨不得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不來一次整風,共和國便要葬送在他們手中。


    雖然我十分討厭貪腐的基層,但要把他們都人道毀滅就未免有些過了。人無完人,當權力落到自己手中時,再堅定的人也難免不被權力的欲曱望所誘曱惑,因此我認為他們雖然有罪,但卻罪不至死。


    同樣的情況,大同黨內部也許有些人意誌不夠堅定,有的人身上還保留著或多或少的缺點,他們無法成為最堅定的大同黨黨員,卻也不至於成為禍害革命前進的儈子手,最多也就是一個絆腳石。


    對於絆腳石,我們把他搬開就行,沒有必要將之打得粉碎,經過改造之後,這些絆腳石也許都能為革命的道路鋪設路基。


    因此我認為整風有其必要性,但卻沒有必要一棒子全部打死,最最重要的是不能單純地使用血曱洗的方法來純潔隊伍,中央應該緊緊掌握最後的生殺大權,而不是將所有權力都下放給負責整風的主要幹部。”


    聽著李克己斷斷續續說了不少,楊易農算是摸清了他的想法,如他所說,由於外界的影響,他確實對整風比較反感,但卻並非不讚成。關鍵點在於李克己十分討厭胡亂抓人和輕易就決定被抓之人的生死,連一個解釋和勞動再曱教曱育的機會也不給。


    自從肅反擴大化之後,黨內一直在思索整風的力度,李勝石主曱席曾在會議上不斷強調整風雖然要繼續,但卻不能隨便抓人殺人。到達西北後,聽說西北赤軍肅反擴大化極其嚴重,連最高軍事長官柳誌丹也被抓了,第一時間便派人聯係西北赤軍,把被抓的同誌們都放了出來。


    明白李克己的思想動態後,楊易農十分高興,看來雙方的分歧並不大,隻是這小子第一次見到肅反曱中被抓的自己人,一時有些神經敏感而已。


    化消了雙方的分歧,再次達成共識後,高興中的楊易農便準備回去向黨中央匯報,李克己則是趁現在空閑去了一趟文工團,他上次把設備扔給對方就忘記了,害得出了這檔子事,現在再不去把音響設備的事情弄好,下一次不知道哪個倒黴蛋又會碰上。


    李克己到達文工團時,文工團團長沈鈺文已經準備好了迎接,前麵在他離開前,他就和李克己說過,要他事情完畢後務必到文工團走一趟,除了文工團的戰士們都想見識見識傳說中寫出《鬆花江上》的作者外,那些存放著的音響設備也需要李克己教導怎麽使用。


    踏入文工團所在的大院,李克己沒想到入眼便是穿著07式禮服排列整齊的文工團女兵,眼前不禁一亮,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中央赤軍中有人穿禮服呢。


    雖然他給所有人都準備了常服、禮服、作訓服三套軍裝,但赤軍中從上到下都堅持穿訓練作戰使用的作訓服,別說禮服,連常服都很少有人穿,今天第一次見到有人穿禮服,心中不禁有些驚喜。


    李克己這裏還處於驚喜中,沈鈺文高舉著雙手,已經指揮著整個文工團開始唱起了《鬆花江上》,高亢的歌聲中帶著撕心裂肺的咆哮,非常完美地展現了《鬆花江上》的那種思鄉情切。


    李克己沒想到文工團會用這首歌曲來歡迎自己,也許是為了尊重自己這個“作者”吧。


    等到文工團唱完,李克己還以熱烈的掌聲,雖然隻有他和路偉二人,掌聲顯得比較淡薄,但卻不乏他們表達出來的讚賞和熱情。


    “同誌們,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海外組織聯絡員李克己李先生,李先生不僅為我們工農赤軍帶來了豐富的物資援助,還是《鬆花江上》的原曲作者,是一位偉大的共曱產主義戰士,同時也是一名才華橫溢的革命歌曲作家。”


    李克己的掌聲剛剛落下,沈鈺文便熱情地介紹,幾頂高帽子蓋上去,讓李克己不禁有些臉紅,他什麽時候有這樣偉大了。


    隨著沈鈺文的介紹,文工團的女兵們都奉獻了熱烈的掌聲,不少人都臉紅心跳地注視著李克己,想要看看這個傳說中的海外組織聯絡員到底長得什麽樣,見他高大英俊、皮膚白曱皙,不禁都心如鹿撞。


    簡單地介紹過後,沈鈺文接著又說:“李先生留學海外,又能寫出《鬆花江上》這樣的經典歌曲,想必腹中還有不少革命歌曲不為人知,我們讓李先生給我們表演一個好不好。”


    “好!好!好!”


    “好!好!好!”


    “好!好!好!”


    李克己前麵聽到沈鈺文介紹自己是什麽歌曲作家時就感覺有些不妙,沒想到他很快便串唆著文工團的女兵們讓自己現場表演,這不少要他命嘛。


    作為一個遊戲宅,李克己很少聽歌曲,唯一學過的幾首歌曲還是小學時候學習的主旋律紅歌,要他現場即興表演,基本上是在為難他。


    但是沈鈺文哪裏知道他這個歌曲作家是個西貝貨,文工團經過他這麽一鼓動,一群鶯鶯燕燕的女兵便高嚷著要李克己現場表演。


    看著周圍一雙雙炙熱的明眸,李克己若是撂挑子,那以後的形象該怎麽辦,訕訕了許久,最終挨不過那一雙雙火熱的眼神,想起曾經學過的一首紅歌,於是伸手示意大家安靜說道:“沈鈺文同誌說我是歌曲作家,其實是高看我了,《鬆花江上》隻是我看了東北軍的現狀後有感而發而已,算不得什麽經典,而且我對音樂也不是太了解。不過既然同誌們如此希望聽到其他歌曲,我就用剛剛過去的萬裏長征為同誌們再亂編一曲。”


    李克己說是亂編,文工團的女兵們可不怎麽相信,要事亂編都能寫出《鬆花江上》,那其他的歌曲作家不是都得去跳崖。


    見李克己清了清嗓子,準備開唱時,女兵們都不禁屏住了氣息,不敢弄出任何一點聲響,隻聽李克己那略帶沙啞的渾厚男中音緩緩唱到:“一送赤軍下南山,秋風細雨撲麵寒,樹樹梧桐葉落完,赤軍幾時再回山?


    二送赤軍大路旁,紅漆桌子路邊放,桌上擺著送行酒,祝願赤軍打勝仗。


    三送赤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雙雙拉著長繭手,心藏黃蓮臉在笑。


    四送赤軍過高山,山山包穀金燦燦,包穀本是赤軍種,撒下種子紅了天。


    五送赤軍澧水河,鴻雁陣陣空中過,鴻雁能捎書和信,捎信多把革命說。


    六送赤軍兔兒岩,兩隻兔兒哭哀哀,禽獸能知人心意,血肉深情分不開。


    七送赤軍七裏灣,七裏灣中一片田,涼風陣陣稻穀香,新米上市人走遠。


    八送赤軍八角山,兩隻八哥吐人言,赤軍哥哥莫走遠,財主回來要倒算。


    九送赤軍過大江,江水滔滔船兒忙,眼望江水肝腸斷,窮苦百姓淚汪汪。


    十送赤軍曱轉回來,武陵山巔搭高台,盼望赤軍打勝仗,盼望親人早回來。”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兔子的征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兔子亂彈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兔子亂彈琴並收藏兔子的征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