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更新第一天,手殘終於做到了,兄弟們能給點月票和推薦票嗎?
――――――――――
“另謀出路?”
張學良沒想到楊虎城會說出這樣的話,原本的好心情頓時破碎,疑惑地注視楊虎城半天,最後才說:“楊軍長這是什麽意思?”
“不瞞少帥,我這次送來的這批糧食是大同黨委托我送來的。不然,以西北現在的貧瘠,我哪裏有多餘的糧食能夠幫助少帥?”楊虎城此時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出這次援助糧食的來源。
“大同黨?”聽說糧食是大同黨委托送來,張學良十分意外,隨後忍不住苦笑道,“他們倒是有心。”
苦笑之後,張學良才接著說:“楊軍長替大同黨送糧食,難道楊軍長已經投靠了大同黨?”
“經過了這麽多年的內戰風波,我確實已經厭倦了窩裏鬥,也想過投靠大同黨,甚至還找他幫忙引薦,入黨申請也送了上去,隻可惜黨組織還需要繼續考察我。”此時此刻,楊虎城也不擔心暴露自己的身份,直接了當地和張學良說了自己的情況。
楊虎城直接坦誠身份,張學良既意外也不意外,並沒有故作聲張,而是轉而問道:“楊軍長覺得大同黨如何?”
“眾誌成城之輩,心誌堅毅之人,未來必將執掌中國之牛耳。”楊虎城嗬嗬笑道。
“能得楊軍長如此評價,也難怪委員長會視其為心腹大患。”張學良也嗬嗬笑著說。
“少帥,大同黨的品行也不用我多說,世人眼光明亮,自然能分清是非黑白。如今委員長故意拖欠貴軍糧草,致使貴軍差一點分崩離析,可見委員長氣量如何狹小。相比而言,大同黨不僅不介意兩軍之前有過摩擦。還在貴軍危難之時伸出援手,真可謂難能可貴。”楊虎城說道。
“大同黨確實是仁義之師,隻不過一臣不能事二主,東北軍既然在委員長手下聽命,又怎麽能輕易背棄,更何況委員長和我還有八拜之交。”張學良明白楊虎城的意思,這是作為大同黨的說課來了,不過還是搖搖頭歎息說道。
“少帥此言差矣,大同黨並不要少帥背棄委員長,隻是如今國難當頭。理當以抗日救國為己任,而不是兄弟之間的自相殘殺。大同黨願意為國家大義放下私仇,少帥和委員長就不可以嗎?”楊虎城繼續解釋道。
“即使是我願意,隻怕委員長也不同意。”張學良無奈歎道。
“天下大勢在前,即使是委員長也拂逆不了民意,因此隻要少帥有這份抗日的心即可。”楊虎城鏗鏘有力地說道。
“學良身負國仇家恨,抗日之心不曾減過一分,但是以我們現在的力量,能戰勝強大的日軍嗎?”說起抗日。張學良實在是沒有多少信心,熟悉日軍的他最是了解日軍的可怕。
“以前也許不行,但現在一點問題都沒有。”楊虎城臉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看到楊虎城臉上神秘的笑容,張學良好奇地問道:“楊軍長是神秘意思?”
“少帥知道海外組織嗎?”收起臉上的笑容。楊虎城認真問道。
“海外組織?”張學良根本沒有聽過。
“那大同黨在西北得到援助,這個信息少帥應該知道吧?”楊虎城繼續問。
“知道,以前還隻是懷疑,後來五旗鎮戰役中被俘的白鳳祥回來。我們已經了解到這方麵的情況。”張學良說。
“大同黨現在的援助就是來自海外組織。”楊虎城嗬嗬笑道,隨後把海外組織的情況簡單作了一個介紹。
聽完楊虎城對海外組織的介紹,張學良震驚得合不攏嘴。半響才說:“大同黨中央特科下的一個小組織,幾年的時間就能發展到如此地步?”
“不瞞少帥,說實話我一開始的時候也是不敢相信,但這確實是事實。大同黨就是拿著海外組織的援助才能在西北恢複元氣,並最終在西北反圍剿戰役中,一舉消滅了盤踞西北多年的馬家軍和委員長的天下第一軍。”楊虎城自然明白張學良的疑問,換成任何人都不敢相信海外組織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崛起,但事實又的確是如此,讓人不得不感慨。
確認楊虎城不是糊弄自己後,張學良不禁深思起來,如果海外組織真的有那麽強大的話,現在的大同黨確實是國內實力和潛力最強大的黨派,和大同黨合作的話,說不定真的能打回東北,圓了此生最大的遺憾。
隻是大同黨如此勢大,他日真的容得下東北軍嗎,這一點非常值得懷疑。眾所周知,大同黨對舊軍閥和地主資本家從來都不會手軟,此時放過東北軍,他日未必不會不清算舊賬,這也是元老派為何那麽排斥和大同黨合作的重要原因。
思及此處,張學良便小心問道:“楊軍長,和大同黨共同抗日也不是什麽問題,隻是將來抗戰勝利,大同黨將置我們東北軍於什麽位置?”
作為軍閥之一,楊虎城十分明白張學良的這種心思,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想他們這種軍閥頭子,哪一個不會為自己的利益所考量,無論是賣給誰,都希望能獲得一個好價錢。
不過楊虎城還是把實際情況老實地告訴張學良說:“這種事情還是請少帥和大同黨親自商議,我現在並不是大同黨的人,說出去的話並沒有多少說服力。”
“這種事情確實是要好好商議,隻是在此之前,學良冒昧地想了解一下大同黨給楊軍長的是什麽待遇?”這種事情,楊虎城確實不好代為承諾,不過張學良還是十分好奇,楊虎城到底得到了什麽,竟能使他自願成為大同黨的說客。
楊虎城沒有想到張學良竟然問起自己,而且這種問題可不僅僅是冒昧而已,不過他還是緩緩說道:“少帥,你我的情況不同,你隻是想和大同黨進行短暫的合作。我卻是準備直接加入大同黨。”
“加入大同黨?”張學良原本以為楊虎城前麵所說的話隻是玩笑,沒想到他真的想加入大同黨,於是認真問道,“楊軍長真的想要加入大同黨?黨國有哪裏對不起你嗎?”
“黨國沒有哪裏對不起我,隻是我確實已經厭煩了連綿不絕的軍閥混戰,隻想著能盡快結束戰亂。”楊虎城搖搖頭說。
“真的?”這個年頭也不是沒有厭倦了戰亂後避世的人,不過大多數都是戰敗之後避世,大部分選擇了去租界做寓公,少部分人選擇了出家,張學良不怎麽相信楊虎城也看淡了一切。
“嗬嗬。情況當然不止如此。”楊虎城笑了笑,似乎想起了久遠前的事情,接著才說,“不瞞少帥,早在27年的時候,我就在豫州向大同黨提出了入黨申請,不過被當時的豫州黨委給拒絕了。此後接連遇上許多事情,入黨的事情便再也沒有提起,直到大同黨黨中央到達西北後。我這才重新送上了入黨申請,不過至今還在觀察之中。”
見楊虎城如此坦白,張學良不禁歎道:“楊軍長把這些都告訴我,就不怕我轉身匯報給委員長?”
“我既然一點也不隱瞞。自然也不怕少帥告密,更何況少帥並不是那種喜歡背地裏陰人的小人。”對於張學良的調侃,楊虎城隻是淡淡地微笑,“即使是真的有人泄密。我的十七路軍背靠大同黨的根據地,可以直接投靠大同黨,並不怕被委員長知曉。”
“楊軍長真是灑脫。”
“不是灑脫。而是委員長現在自顧不暇,哪裏有多餘的精力來關注我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楊虎城搖頭說。
“哦?委員長如何自顧不暇了?”張學良問道。
“如今情況,少帥難道還沒有看清嗎?”楊虎城卻是反問,隨後又解釋道,“西北慘敗之後,委員長不僅失去了三個主力中央軍,甚至連馬家軍這樣的強援也一並失去,實力可以說是大大損失。如此絕佳情況,有心人恐怕會在此時發難也說不定。”
“有心人?楊軍長的意思是兩廣?”國內的情況張學良也十分了解,人民黨內部向來就不團結,委員長雖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其實很多軍閥部隊都不會聽他的指揮,可以說人人皆是有心人,不過真正談得上是有心人的,恐怕也隻有反複不定的兩廣了。
“不是兩廣又是何人?”楊虎城接著說,“中央軍在西北大敗,兩廣必定會選擇這個絕佳時期進行活動,到時候即使是委員長有三頭六臂,也兼顧不了南北兩個戰場,勢必得將重點放在某一方麵,試問委員長會想先處理哪裏?”
“兩廣?”張學良繼續說。
“西北新逢大敗,委員長在摸不清具體情況時,想必不會貿然繼續開戰,而且這裏還有貴軍坐鎮,即使委員長不放心貴軍,也不用擔心大同黨的兵鋒會掃到自己。”楊虎城分析說道,“相對而言,兩廣背靠委員長的腹心地帶,一旦出兵,必定威脅到委員長的後方安全,自然是要排到最前麵處理。”
“委員長的情況如此危急,楊軍長還要我此時背棄委員長和大同黨合作,這豈不是陷我於不義。”聽了楊虎城的分析,張學良的哥們義氣不禁又冒了出來。
見張學良的公子哥脾氣又冒了出來,楊虎城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隻得歎道:“這怎麽是陷少帥於不義呢?一旦少帥的東北軍和大同黨共同宣布聯合抗日,必將能引起全國上下的注意,引發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如此大義之下,哪個軍閥還敢自言內戰,違背了民意隻能是將自己從統治地位上推下來,以委員長和兩廣那些人的敏銳,隻會是順應民意,統合全國的力量進行抗日。那時委員長的危機自然不藥而除,少帥這是救委員長,不是害委員長。”
這番話雖有些牽強,卻也不無道理,張學良忍不住認同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此時的大同黨強不可撼,讓張學良燃起了打敗日軍的希望。所以不由自主地相信了楊虎城所言。
一席話談完之後,張學良的心情頓時舒爽了許多,又和楊虎城交流了一些吃喝玩樂上麵的心得,最後才依依不舍地分別。
數天之後,在楊虎城的引薦下,張學良終於見到了大同黨的代表,雙方進行了友好的問候,隨後便開始談及兩軍合作抗日的事情。
抗日問題上,雙方很快便達成共識,隻不過在戰後的處理問題上有著不小的分歧。大同黨能夠承諾東北軍將領在戰後應該獲得的大部分待遇。不過在軍隊問題上,大同黨卻堅持東北軍必須解散或者並入工農赤軍,由中央軍委統一指揮,戰後不應該繼續存在軍閥這樣的舊有勢力。
如此一來,東北這麵就不怎麽願意了,習慣了手握槍杆子後,要他們再把槍杆子交出去,換了誰也不願答應。雙方的合作談判便停在了這裏,誰也不肯相讓一步。
與此同時。東北軍內部也不是太穩,主要是元老派不是太想和大同黨合作,原本張學良就要花費不少心力安撫他們,現在遇上了這樣的問題。一個個都跳了出來,高呼著大同黨堅持戰後解除東北軍的武裝,東北軍就拒絕和大同黨合作。
無論是內部問題還是外部問題,兩軍的合作都麵臨著極大的挑戰。最後的談判不得不拖延下來。
為了爭取到東北軍,大同黨這邊也進行了激烈的內部討論,有人提議直接答應東北軍的條件。先把兩軍的合作搞起來,工作步入正軌之後,再通過政工人員從其內部將其瓦解,最終完全轉變成我黨的武裝力量,便不存在戰後是否取笑東北軍武裝的問題。
這個提議看似不錯,不過反對的人也不少,關鍵之一還是大義問題,大同黨既然主動提出了合作抗日,就不應該繼續做這種底下的小動作,以免給黨外人士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切都應該光明正大,搞陽謀而不少陰謀。
最後在多方討論下,戰後取消軍閥武裝的要求還是沒有變,隻是在執行進程上采取了變通,不再一刀切地全部取消,而是允許其在一定時間內存在,不過所有部隊都應該按照工農赤軍的標準配備政委指導員,以五到十年的時間逐步化消。
大同黨雖有了退讓,東北軍那邊卻是得寸進尺,要求所有的政工人員都必須是出自東北軍內部,如此情況下大同黨哪裏答應,不少比較衝動的同誌直接吼道,與其這樣浪費時間談判下去,不如帶著部隊大軍壓境,強行逼迫東北軍改編。
當然,大同黨不可能讓這種衝動的事情發生,發出這個言論的幹部遭受了嚴厲批評,並暫時解除了職務,送到軍政大學學習深造。
談判陷入僵持的時候,楊虎城又受到大同黨的委托前來會晤張學良。
見麵之後,楊虎城不再想以前那樣彎彎繞,而是直接說道:“少帥,貴軍現在這種情況,可一點也不像是準備和人談合作啊,到像是去酒樓吃酒的大爺。”
如今這種情況,楊虎城會如此說,張學良一點也不意外,當下有些無奈地歎道:“楊軍長有所不知,東北軍內的那些元老們,一個個都是我的父輩,平時看在我父親的麵子上還能尊稱我一聲少帥,遇上這種緊要關頭,一個個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願放手,我也是無可奈何啊。”
“少帥,你我都是明白人,想必那些元老們的眼睛也沒有瞎,如今大同黨勢大,迫於抗日的大義下才能存得下我們的容身之地,大同黨執掌中國之牛耳隻是時間問題,又何必為了那麽一點利益和自己過不去?”楊虎城說道。
“楊將軍說的我們都懂,無奈那些人根本不聽過解釋,而且他們都是一輩子拿槍的人,大同黨突然要他們放下,又有幾個會願意?”張學良繼續歎道。
“大同黨現在不是做出了讓步嗎?戰後會給貴軍留下五到十年的時間逐步解除武裝,即使是貴軍那些元老不願放下兵權,戰後隻要考核合格,依然可以繼續留在軍內,如此還能不滿意嗎?”楊虎城實是沒有想到,東北軍的那些元老竟然會如此貪心,戀棧著手中的權柄不願放棄。
“非是不滿意,而是他們大多數人都害怕失去兵權後,大同黨會找他們清算舊賬,到時候手中沒有槍杆子,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想來想去,張學良還是準備把真實的情況告訴楊虎城,不然再這麽繼續拖下去,合作抗日的事情不知道要拖到什麽時候。
見張學良終於說實話,楊虎城氣得不知道該說什麽,怎麽都這個時候了,東北軍內部還在擔心這些有的沒的。
氣憤歸氣憤,該進行的勸導還是必須進行下去,楊虎城隻得歎氣說道:“少帥,東北軍就真的那麽不相信大同黨嗎?既然你們如此擔心大同黨會秋後算賬,要不要在合作條款中加上這樣一條說,隻要東北軍同意和大同黨合作抗日,無論東北軍將領以前犯過什麽錯誤,戰後大同黨都既往不咎?”(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上官玉衡”的月票,你們的支持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萬字更新第一天,手殘終於做到了,兄弟們給點月票和推薦票吧。
書友群依然十分冷清,有人來嗎?
書友群:347289093
――――――――――
“另謀出路?”
張學良沒想到楊虎城會說出這樣的話,原本的好心情頓時破碎,疑惑地注視楊虎城半天,最後才說:“楊軍長這是什麽意思?”
“不瞞少帥,我這次送來的這批糧食是大同黨委托我送來的。不然,以西北現在的貧瘠,我哪裏有多餘的糧食能夠幫助少帥?”楊虎城此時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出這次援助糧食的來源。
“大同黨?”聽說糧食是大同黨委托送來,張學良十分意外,隨後忍不住苦笑道,“他們倒是有心。”
苦笑之後,張學良才接著說:“楊軍長替大同黨送糧食,難道楊軍長已經投靠了大同黨?”
“經過了這麽多年的內戰風波,我確實已經厭倦了窩裏鬥,也想過投靠大同黨,甚至還找他幫忙引薦,入黨申請也送了上去,隻可惜黨組織還需要繼續考察我。”此時此刻,楊虎城也不擔心暴露自己的身份,直接了當地和張學良說了自己的情況。
楊虎城直接坦誠身份,張學良既意外也不意外,並沒有故作聲張,而是轉而問道:“楊軍長覺得大同黨如何?”
“眾誌成城之輩,心誌堅毅之人,未來必將執掌中國之牛耳。”楊虎城嗬嗬笑道。
“能得楊軍長如此評價,也難怪委員長會視其為心腹大患。”張學良也嗬嗬笑著說。
“少帥,大同黨的品行也不用我多說,世人眼光明亮,自然能分清是非黑白。如今委員長故意拖欠貴軍糧草,致使貴軍差一點分崩離析,可見委員長氣量如何狹小。相比而言,大同黨不僅不介意兩軍之前有過摩擦。還在貴軍危難之時伸出援手,真可謂難能可貴。”楊虎城說道。
“大同黨確實是仁義之師,隻不過一臣不能事二主,東北軍既然在委員長手下聽命,又怎麽能輕易背棄,更何況委員長和我還有八拜之交。”張學良明白楊虎城的意思,這是作為大同黨的說課來了,不過還是搖搖頭歎息說道。
“少帥此言差矣,大同黨並不要少帥背棄委員長,隻是如今國難當頭。理當以抗日救國為己任,而不是兄弟之間的自相殘殺。大同黨願意為國家大義放下私仇,少帥和委員長就不可以嗎?”楊虎城繼續解釋道。
“即使是我願意,隻怕委員長也不同意。”張學良無奈歎道。
“天下大勢在前,即使是委員長也拂逆不了民意,因此隻要少帥有這份抗日的心即可。”楊虎城鏗鏘有力地說道。
“學良身負國仇家恨,抗日之心不曾減過一分,但是以我們現在的力量,能戰勝強大的日軍嗎?”說起抗日。張學良實在是沒有多少信心,熟悉日軍的他最是了解日軍的可怕。
“以前也許不行,但現在一點問題都沒有。”楊虎城臉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看到楊虎城臉上神秘的笑容,張學良好奇地問道:“楊軍長是神秘意思?”
“少帥知道海外組織嗎?”收起臉上的笑容。楊虎城認真問道。
“海外組織?”張學良根本沒有聽過。
“那大同黨在西北得到援助,這個信息少帥應該知道吧?”楊虎城繼續問。
“知道,以前還隻是懷疑,後來五旗鎮戰役中被俘的白鳳祥回來。我們已經了解到這方麵的情況。”張學良說。
“大同黨現在的援助就是來自海外組織。”楊虎城嗬嗬笑道,隨後把海外組織的情況簡單作了一個介紹。
聽完楊虎城對海外組織的介紹,張學良震驚得合不攏嘴。半響才說:“大同黨中央特科下的一個小組織,幾年的時間就能發展到如此地步?”
“不瞞少帥,說實話我一開始的時候也是不敢相信,但這確實是事實。大同黨就是拿著海外組織的援助才能在西北恢複元氣,並最終在西北反圍剿戰役中,一舉消滅了盤踞西北多年的馬家軍和委員長的天下第一軍。”楊虎城自然明白張學良的疑問,換成任何人都不敢相信海外組織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崛起,但事實又的確是如此,讓人不得不感慨。
確認楊虎城不是糊弄自己後,張學良不禁深思起來,如果海外組織真的有那麽強大的話,現在的大同黨確實是國內實力和潛力最強大的黨派,和大同黨合作的話,說不定真的能打回東北,圓了此生最大的遺憾。
隻是大同黨如此勢大,他日真的容得下東北軍嗎,這一點非常值得懷疑。眾所周知,大同黨對舊軍閥和地主資本家從來都不會手軟,此時放過東北軍,他日未必不會不清算舊賬,這也是元老派為何那麽排斥和大同黨合作的重要原因。
思及此處,張學良便小心問道:“楊軍長,和大同黨共同抗日也不是什麽問題,隻是將來抗戰勝利,大同黨將置我們東北軍於什麽位置?”
作為軍閥之一,楊虎城十分明白張學良的這種心思,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想他們這種軍閥頭子,哪一個不會為自己的利益所考量,無論是賣給誰,都希望能獲得一個好價錢。
不過楊虎城還是把實際情況老實地告訴張學良說:“這種事情還是請少帥和大同黨親自商議,我現在並不是大同黨的人,說出去的話並沒有多少說服力。”
“這種事情確實是要好好商議,隻是在此之前,學良冒昧地想了解一下大同黨給楊軍長的是什麽待遇?”這種事情,楊虎城確實不好代為承諾,不過張學良還是十分好奇,楊虎城到底得到了什麽,竟能使他自願成為大同黨的說客。
楊虎城沒有想到張學良竟然問起自己,而且這種問題可不僅僅是冒昧而已,不過他還是緩緩說道:“少帥,你我的情況不同,你隻是想和大同黨進行短暫的合作。我卻是準備直接加入大同黨。”
“加入大同黨?”張學良原本以為楊虎城前麵所說的話隻是玩笑,沒想到他真的想加入大同黨,於是認真問道,“楊軍長真的想要加入大同黨?黨國有哪裏對不起你嗎?”
“黨國沒有哪裏對不起我,隻是我確實已經厭煩了連綿不絕的軍閥混戰,隻想著能盡快結束戰亂。”楊虎城搖搖頭說。
“真的?”這個年頭也不是沒有厭倦了戰亂後避世的人,不過大多數都是戰敗之後避世,大部分選擇了去租界做寓公,少部分人選擇了出家,張學良不怎麽相信楊虎城也看淡了一切。
“嗬嗬。情況當然不止如此。”楊虎城笑了笑,似乎想起了久遠前的事情,接著才說,“不瞞少帥,早在27年的時候,我就在豫州向大同黨提出了入黨申請,不過被當時的豫州黨委給拒絕了。此後接連遇上許多事情,入黨的事情便再也沒有提起,直到大同黨黨中央到達西北後。我這才重新送上了入黨申請,不過至今還在觀察之中。”
見楊虎城如此坦白,張學良不禁歎道:“楊軍長把這些都告訴我,就不怕我轉身匯報給委員長?”
“我既然一點也不隱瞞。自然也不怕少帥告密,更何況少帥並不是那種喜歡背地裏陰人的小人。”對於張學良的調侃,楊虎城隻是淡淡地微笑,“即使是真的有人泄密。我的十七路軍背靠大同黨的根據地,可以直接投靠大同黨,並不怕被委員長知曉。”
“楊軍長真是灑脫。”
“不是灑脫。而是委員長現在自顧不暇,哪裏有多餘的精力來關注我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楊虎城搖頭說。
“哦?委員長如何自顧不暇了?”張學良問道。
“如今情況,少帥難道還沒有看清嗎?”楊虎城卻是反問,隨後又解釋道,“西北慘敗之後,委員長不僅失去了三個主力中央軍,甚至連馬家軍這樣的強援也一並失去,實力可以說是大大損失。如此絕佳情況,有心人恐怕會在此時發難也說不定。”
“有心人?楊軍長的意思是兩廣?”國內的情況張學良也十分了解,人民黨內部向來就不團結,委員長雖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其實很多軍閥部隊都不會聽他的指揮,可以說人人皆是有心人,不過真正談得上是有心人的,恐怕也隻有反複不定的兩廣了。
“不是兩廣又是何人?”楊虎城接著說,“中央軍在西北大敗,兩廣必定會選擇這個絕佳時期進行活動,到時候即使是委員長有三頭六臂,也兼顧不了南北兩個戰場,勢必得將重點放在某一方麵,試問委員長會想先處理哪裏?”
“兩廣?”張學良繼續說。
“西北新逢大敗,委員長在摸不清具體情況時,想必不會貿然繼續開戰,而且這裏還有貴軍坐鎮,即使委員長不放心貴軍,也不用擔心大同黨的兵鋒會掃到自己。”楊虎城分析說道,“相對而言,兩廣背靠委員長的腹心地帶,一旦出兵,必定威脅到委員長的後方安全,自然是要排到最前麵處理。”
“委員長的情況如此危急,楊軍長還要我此時背棄委員長和大同黨合作,這豈不是陷我於不義。”聽了楊虎城的分析,張學良的哥們義氣不禁又冒了出來。
見張學良的公子哥脾氣又冒了出來,楊虎城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隻得歎道:“這怎麽是陷少帥於不義呢?一旦少帥的東北軍和大同黨共同宣布聯合抗日,必將能引起全國上下的注意,引發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如此大義之下,哪個軍閥還敢自言內戰,違背了民意隻能是將自己從統治地位上推下來,以委員長和兩廣那些人的敏銳,隻會是順應民意,統合全國的力量進行抗日。那時委員長的危機自然不藥而除,少帥這是救委員長,不是害委員長。”
這番話雖有些牽強,卻也不無道理,張學良忍不住認同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此時的大同黨強不可撼,讓張學良燃起了打敗日軍的希望。所以不由自主地相信了楊虎城所言。
一席話談完之後,張學良的心情頓時舒爽了許多,又和楊虎城交流了一些吃喝玩樂上麵的心得,最後才依依不舍地分別。
數天之後,在楊虎城的引薦下,張學良終於見到了大同黨的代表,雙方進行了友好的問候,隨後便開始談及兩軍合作抗日的事情。
抗日問題上,雙方很快便達成共識,隻不過在戰後的處理問題上有著不小的分歧。大同黨能夠承諾東北軍將領在戰後應該獲得的大部分待遇。不過在軍隊問題上,大同黨卻堅持東北軍必須解散或者並入工農赤軍,由中央軍委統一指揮,戰後不應該繼續存在軍閥這樣的舊有勢力。
如此一來,東北這麵就不怎麽願意了,習慣了手握槍杆子後,要他們再把槍杆子交出去,換了誰也不願答應。雙方的合作談判便停在了這裏,誰也不肯相讓一步。
與此同時。東北軍內部也不是太穩,主要是元老派不是太想和大同黨合作,原本張學良就要花費不少心力安撫他們,現在遇上了這樣的問題。一個個都跳了出來,高呼著大同黨堅持戰後解除東北軍的武裝,東北軍就拒絕和大同黨合作。
無論是內部問題還是外部問題,兩軍的合作都麵臨著極大的挑戰。最後的談判不得不拖延下來。
為了爭取到東北軍,大同黨這邊也進行了激烈的內部討論,有人提議直接答應東北軍的條件。先把兩軍的合作搞起來,工作步入正軌之後,再通過政工人員從其內部將其瓦解,最終完全轉變成我黨的武裝力量,便不存在戰後是否取笑東北軍武裝的問題。
這個提議看似不錯,不過反對的人也不少,關鍵之一還是大義問題,大同黨既然主動提出了合作抗日,就不應該繼續做這種底下的小動作,以免給黨外人士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切都應該光明正大,搞陽謀而不少陰謀。
最後在多方討論下,戰後取消軍閥武裝的要求還是沒有變,隻是在執行進程上采取了變通,不再一刀切地全部取消,而是允許其在一定時間內存在,不過所有部隊都應該按照工農赤軍的標準配備政委指導員,以五到十年的時間逐步化消。
大同黨雖有了退讓,東北軍那邊卻是得寸進尺,要求所有的政工人員都必須是出自東北軍內部,如此情況下大同黨哪裏答應,不少比較衝動的同誌直接吼道,與其這樣浪費時間談判下去,不如帶著部隊大軍壓境,強行逼迫東北軍改編。
當然,大同黨不可能讓這種衝動的事情發生,發出這個言論的幹部遭受了嚴厲批評,並暫時解除了職務,送到軍政大學學習深造。
談判陷入僵持的時候,楊虎城又受到大同黨的委托前來會晤張學良。
見麵之後,楊虎城不再想以前那樣彎彎繞,而是直接說道:“少帥,貴軍現在這種情況,可一點也不像是準備和人談合作啊,到像是去酒樓吃酒的大爺。”
如今這種情況,楊虎城會如此說,張學良一點也不意外,當下有些無奈地歎道:“楊軍長有所不知,東北軍內的那些元老們,一個個都是我的父輩,平時看在我父親的麵子上還能尊稱我一聲少帥,遇上這種緊要關頭,一個個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願放手,我也是無可奈何啊。”
“少帥,你我都是明白人,想必那些元老們的眼睛也沒有瞎,如今大同黨勢大,迫於抗日的大義下才能存得下我們的容身之地,大同黨執掌中國之牛耳隻是時間問題,又何必為了那麽一點利益和自己過不去?”楊虎城說道。
“楊將軍說的我們都懂,無奈那些人根本不聽過解釋,而且他們都是一輩子拿槍的人,大同黨突然要他們放下,又有幾個會願意?”張學良繼續歎道。
“大同黨現在不是做出了讓步嗎?戰後會給貴軍留下五到十年的時間逐步解除武裝,即使是貴軍那些元老不願放下兵權,戰後隻要考核合格,依然可以繼續留在軍內,如此還能不滿意嗎?”楊虎城實是沒有想到,東北軍的那些元老竟然會如此貪心,戀棧著手中的權柄不願放棄。
“非是不滿意,而是他們大多數人都害怕失去兵權後,大同黨會找他們清算舊賬,到時候手中沒有槍杆子,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想來想去,張學良還是準備把真實的情況告訴楊虎城,不然再這麽繼續拖下去,合作抗日的事情不知道要拖到什麽時候。
見張學良終於說實話,楊虎城氣得不知道該說什麽,怎麽都這個時候了,東北軍內部還在擔心這些有的沒的。
氣憤歸氣憤,該進行的勸導還是必須進行下去,楊虎城隻得歎氣說道:“少帥,東北軍就真的那麽不相信大同黨嗎?既然你們如此擔心大同黨會秋後算賬,要不要在合作條款中加上這樣一條說,隻要東北軍同意和大同黨合作抗日,無論東北軍將領以前犯過什麽錯誤,戰後大同黨都既往不咎?”(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上官玉衡”的月票,你們的支持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萬字更新第一天,手殘終於做到了,兄弟們給點月票和推薦票吧。
書友群依然十分冷清,有人來嗎?
書友群:34728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