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浩在楊府住了幾天,每日裏除了喝酒,便是與鍾繇楊修探討書法。


    那鍾繇乃是三國時代的書法大家,一談起書法,便是眉飛色舞,張口“形”閉口“意”,聽得耿浩是五迷三道、雲山霧罩,仗著有些美術根基,加上兩片善辯的碎嘴皮子,勉強和鍾繇對付著聊。


    鍾繇從殷商甲骨文聊到西周大盂鼎銘文,再到東周石鼓文,從秦朝小篆聊到漢朝隸書。


    鍾繇總結道:華夏文字從象形發展到會意,是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到了秦篆漢隸,更發展成一門藝術。


    鍾繇慨歎道:“真乃無言之詩,無行之舞;無圖之畫,無聲之樂矣!”


    耿浩聽得迷糊,敬佩確是由衷。


    鍾繇又道:“隻是無論秦篆還是漢隸,都過於拘泥形格,尤其是漢隸,雖增添了橫劃‘波折’之美,但少了‘撇捺’之鋒,端莊整齊有餘,活躍靈動不足,比如“刀刃”兩字,形堪完美,卻無法體現“刀”之利,“刃”之鋒。尤其是漢隸取橫式寫法,實在是不便於上下快速書寫。”


    耿浩隨手寫了個隸書“虎”字,說道:“是啊是啊,比如這個‘虎’字,寫出來便像一隻‘臥虎’。”


    耿浩又寫了個行書“虎”字:“如果寫成這樣,便有氣勢多了。”


    “嗯,如此,果有下山猛虎之勢。鍾某前日見耿先生所寫的‘楷書’,深受啟發。”


    鍾繇說完,便隨手寫了好多楷、隸對照的字,三人仔細地研討起來。


    三人不吃不喝,研究了一個白天,鍾繇最後總結道:“依鍾某之見,這‘漢隸’工整清晰,易於分辨,適合行文、刻碑;這‘楷體’書寫流暢快捷,適合日常書信記錄,鍾某日後一定仔細研習耿先生的技法,整理出一套書寫小楷字的規範。”


    耿浩點點頭道:“嗯,這楷體大字和楷體小字的確有差異,鍾先生不妨先研究‘小楷’……”


    說到這裏,耿浩突然楞住了,禁不住“啊”了一聲?


    “耿先生怎麽了?”楊修問道。


    “啊,沒事沒事,我隻是想起一件事來。”


    原來,方才一說道“大楷”、“小楷”,耿浩突然想起書法課老師曾講過:楷書中,小楷便是由東漢書法大家鍾繇自隸書中整理衍生出來的。


    啊!我光想著顏真卿、柳公權臨摹我的拓本了,原來,竟然是我幫鍾繇創造了“楷書”!


    耿浩越來越佩服自己了。


    在楊府盤桓幾日,耿浩和鍾繇辭別了楊修,坐上楊家準備的舒適大車,趕赴長安。


    車子到了長安宣平門外,車夫撩開車簾道:“兩位老爺,前麵走不了了。”


    “咋了?”耿浩問道。


    “堵車。”


    “堵、堵、堵車?!”耿浩差點沒被車夫的話“堵”死,這是長安,不是北京;這是長安宣平門外,不是北京西直門橋!


    耿浩跳下車,不禁大吃一驚。


    宣平門外,人山人海,上千輛車將道路擁堵得水泄不通。


    媽呀,還真是堵車!不僅堵車,還堵人!


    兩人無奈地向遠處望著,人群湧向之處,矗立著幾十塊石碑。


    鍾繇笑道:“哈哈,這一定又是蔡公惹的禍。”


    “蔡公?哪個蔡公?”耿浩十分疑惑。


    鍾繇比耿浩更加疑惑,像看火星人一樣盯著耿浩道:“耿老弟精研書法,竟然不知道蔡邕蔡公?”


    耿浩愣愣地看著鍾繇,一付我憑什麽認識他的表情。


    若不是已經與耿浩相處了幾天,對耿浩經常冒出些“胡言亂語”有精神準備,鍾繇恐怕會活活掐死耿浩。


    鍾繇瞪著耿浩,幾乎是大喊著道:“當朝第一大學問家,修訂六經,書寫《熹平石經》的蔡邕蔡公你不知道?”


    耿浩害怕了,如果還不知道的話,自己一定會有性命危險了。


    “知、知、知道了……”耿浩磕磕巴巴地敷衍,突然他腦內靈機一現,雙眼放光,說出一句驚天動地的話:“啊,我知道了,那個蔡邕是不是蔡文姬的爹?”


    如果鍾繇不是書法大家、如果鍾繇修身養性之功力稍差、如果鍾繇再年輕兩歲,估計耿浩真的就變成孫策口中的“死耗子”了。


    鍾繇像含服了“速效救心丸”一樣,嘴憋了好久,長長出了口氣,回答了一句:“是。”


    “哦,認識,蔡邕蔡公,我怎麽會不知道。”耿浩邊說邊暗自尋思:哦,那個字原來念“雍”啊,姥姥的,我念了二十幾年“邑”了,你說“蔡邑”我不就明白了。


    鍾繇被憋得滿臉通紅,嘴唇發紫,耿浩嚇壞了:如果真把鍾哥氣個三長兩短,我們以後可就沒“小楷”了啊。


    耿浩趕緊找話題安撫鍾繇:“鍾先生,我常年不在中原,孤陋寡聞,您給我說說這蔡公和那些石碑是咋回事唄?”


    聽耿浩問起石碑,鍾繇立刻緩過氣來,喘勻了氣,侃侃而談起來:“這蔡公可了不得,學問、書法均是當世第一。曆朝曆代,不斷修訂六經,而修訂人中多‘俗儒’(偽專家),結果是越修謬誤越多。奏請靈帝恩準,蔡公著手正定六經(官方正版),並親手將六經書於石碑之上,蔡公的書法,可真是了不得啊。”


    一說起書法,鍾繇又變得神采奕奕,遙指著遠處那些石碑道:“那些便是當年鐫刻蔡公親筆書寫六經的石碑——《熹平石經》,當年立於洛陽太學門外,每日裏去觀覽臨摹之人便不計其數,此次遷都,這些石碑運來長安,這些人、車,一定是來一睹石經風采的。”


    “哦,果然了得、非常了得!”耿浩煞有介事地評論著,心裏想得卻是:難怪這鍾繇可以發明“小楷”,這家夥一談起書法,怎麽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鍾繇應該長命百歲,病危時,隻需給他弄篇書法瞧瞧,估計他就能多活個十天半月……


    耿浩胡思亂想著,鍾繇對他說道:“耿賢弟,鍾某此次來長安,便是要拜見蔡公,今日難得先見到《熹平石經》,鍾某一定要先去觀瞻,耿賢弟可有雅興?”


    耿浩趕緊擺手:“不了不了,鍾先生您隨意吧,我得去城內找朋友。”


    “也好,那我們在此別過吧。”鍾繇說完,從車內取下一卷紙,“這是鍾某寫的一幅‘楷書’,留給賢弟做個紀念吧。”


    “啊!那就多謝了。”


    別過了鍾繇,耿浩穿過擁擠的人群,費了好大力氣,才算是擠進了宣平門,城裏麵人少多了。


    耿浩擠得渾身是汗,腰背酸疼,抻抻衣服,活動下肩肘。


    前麵一處店鋪,門外挑著一盞大紅燈籠。


    耿浩貼著店鋪的牆蹲了下來,打開鍾繇贈予的紙卷。


    紙卷上寫著八個行楷大字“天降神兵,三國雄風”。


    哈,這不是我的詞句嗎?


    仔細看,嗯,鍾繇的書法確實厲害,字字剛勁峻拔、筆筆力透紙背……


    “好字!”背後有人叫了一聲。


    “嗯,是好字。”耿浩應道。


    突然,耿浩感覺有些異樣,抬頭望了一眼大紅燈籠,隻見燈籠上貼著三個字“天降號”。


    “好字!”又有人喊道。


    啊?!不對,猛然回頭,耿浩大叫一聲:“王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組團遊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鬧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鬧心並收藏組團遊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