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的喜氣並沒有傳到教授這裏。
教授和張仲景依然充當著被軟禁的軍醫。
軟禁他們的軍營像是個後勤機構,離前線較遠,駐紮的士兵也不多。
為了方便醫治傷兵,軍營校尉為張仲景和教授單獨隔出一塊營地,支起幾間帳篷,算是後方醫院了。
軍營校尉又多派了幾個士兵,既方便看守教授二人,又可作為護士幫忙照料傷兵。
送來醫治的士兵,並不再限於疑難外傷,天氣突變,凍傷時有發生,最多的是凍傷耳朵的士兵。
張仲景望著越來越多的凍傷士兵,滿臉愁容,思考良久,提筆列了一張清單交給看守他們的老兵。
老兵識不得幾個字,但單子上“羊肉”兩字,還是認得的,猶豫地問道:“這、這是藥材?”
張仲景也不搭理那頭領,繼續忙著治療傷兵。
那老兵還想問,教授趕緊伸手製止。教授知道張仲景的脾氣,被軟禁在這裏,若不是抱著一顆“醫者父母”之心,醫聖恐怕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讓你準備什麽你就趕緊去準備,張太守的醫術你們難道不信任嗎?”
張仲景悶頭忙治病,教授默不作聲打著下手,一個多月以來,兩人已漸漸形成了這種無聲的默契。
……
老兵很快備好了材料,又按張仲景的要求,在外麵支起了大鍋。
張仲景吩咐幫忙的士兵將羊肉切成大塊,連同一些教授說不出名字的藥材放入鍋中。
熬煮了大約半個時辰,將羊肉、藥材撈出,細細切成丁,用麵皮包裹,捏緊成耳朵形,再放入鍋中熬煮。
幾次滾開之後,張仲景盛了一碗,遞給教授。
“餃子?!”教授十分驚奇。
“嗯,這是張某自創的‘祛寒嬌耳湯’,人之雙耳,氣血流動不似身體順暢,最易凍傷,羊肉、藥材有祛寒功效,喝了能祛除體內濕寒之氣,可避免雙耳凍傷。”
教授嚐了一口,這“祛寒嬌耳湯”既辛辣、又鮮香,初入口中,帶著藥材淡淡的哭,吞咽下去,趕緊熱氣逐漸散布全身,回味如酒般綿長。
張仲景吩咐“護士”們給凍傷的士兵每人送去一碗。又將“祛寒嬌耳湯”製作之法,細細寫下,交給軍營校尉散發軍中各部,定時煮服,以避免再有凍傷發生。
……
湯天天煮。
人日日熬。
就這樣熬了好多天,終於來人了。孫策來了。
教授和張仲景早已料到,軟禁自己的是孫堅部。按張仲景的脾氣,見到孫策免不了大發一通脾氣。然而,當張仲景看見孫策,卻又說不出話了……
孫策銀白盔鎧,罩著白布孝衣,一見二人,立刻跪倒磕頭報喪。
教授明白:一定是孫堅遇難了。
“這、這、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張仲景既是責問為何遭囚禁,也是問孫堅死因。
孫策放聲哀嚎、泣血如鵑……
果然如教授所知曆史,當初孫堅從荊州返回長沙,荊州劉表受袁紹唆使,派兵攔截,要孫堅交出傳國玉璽,孫劉雙方自此交惡。孫堅返回長沙後,氣憤難平,旋即起兵討伐荊州。
劉表初定荊州,原本難以抵擋孫堅江東虎狼之師。然而荊州軍團雖屬烏合,卻畢竟兵多將廣,孫堅江東軍團也並未占得便宜。反倒是荊州蒯氏兄弟設定計謀,派黃祖詐敗,引誘孫堅渡過漢水,直殺至襄陽城外,卻中了荊州埋伏。一代將星,烏程侯孫堅,身中數箭,命喪襄陽城外。
“嗚呼文台!痛哉吾心!”張仲景心中對孫堅部囚禁自己雖感憤怒,然而聽得孫堅暴斃,仍不免痛哭。
教授早有心裏準備,嗟歎幾聲,不住勸慰孫策與張仲景。
……
孫策收住哀聲,再次向教授和張仲景拜倒。
“少將軍這是為何?”張仲景差異道。
“小侄治軍無方,才致兩位叔伯受此圇圄之苦,前幾日,小侄方才得知,因此特來向二位叔伯謝罪。”
“哼!”一提起被囚禁之事,張仲景惡從心升,可人家孫策身著重孝,張醫聖顯然不好發作。
孫策麵露尷尬,站起來叫道:“押進來!”侍衛押進五花大綁的軍營校尉。
孫策躬身施禮:“二位叔伯,此處乃我部軍械存放之所,遠離中軍本部。守營校尉不識得二位叔伯,才擅自扣留二位尊長。小侄得知,立刻兼程趕來向二位叔伯賠罪。來人啊,將這不知天高地厚的蠢材拉出去斬了,向二位大人謝罪。”
孫策聲色俱厲,張仲景卻依舊板著臉,一付殺了他也難解我恨的模樣。
教授怎麽不明白,孫堅江東部隊,軍紀嚴明,二人遭到囚禁,那孫堅孫策怎能不知。這守營校尉不過是個替罪羊罷了,殺了,反而讓雙方都難堪。
教授笑了一下,勸解道:“亦不全是此人之錯,況且這位軍爺留我們在此,也未虧待我們,瞧瞧,還給我們安排了營生解悶呢。”教授指指帳中醫療設施。
孫策尷尬地擠出一絲笑,趕緊借坡下驢:“是、是,全是小侄之錯,待小侄過了服喪之期,一定登門,向二位叔伯負荊請罪。既然穀梁先生求情,饒了他的死罪,可軍有軍律,來啊,把這個蠢材拉下去,重責八十軍棍!”
教授心想,不讓這個替罪羊吃些苦頭,張仲景心裏難以平衡,也就不再阻攔。
帳外,板子聲劈啪脆響,校尉哀叫也是極為誇張。
教授心裏暗笑:嘿嘿,在你們江東軍,這“願打願挨”還真有傳統啊。
聽外麵虛張聲勢打著,張仲景擺擺手道:“再打也難消張某之氣,罷了罷了,饒了他吧。”
孫策趕緊示意侍衛住手。
“少將軍既然來了,張某倒想問一句,少將軍打算放我們走嗎?”
“當然!小侄已然來遲,還怎敢再阻二位叔伯大駕。”
“哦?”張仲景沒想到孫策這麽痛快就答應,“那我們可就走了啊。”
“小侄原本該為二位叔伯設宴壓驚,然正值喪亂之期,望二位叔伯恕罪。”
張仲景和教授趕緊推辭,他們可不願再和江東孫家打交道了。
孫策繼續說道:“隻是不知二位叔伯欲往何方?小侄派人護送,以免再生意外。”
“護送就不必了,我們要回荊州,那裏有親眷病重,還等著張大師回去診治。”教授無時不惦念著小孔明的病情。
“哦?二位要回荊州,小侄還有一事相求。”
張仲景趕緊推辭道:“張某已不再為官,一心隻耽醫藥病患之事,你們和劉景升之間打打殺殺之事,張某可幫不上忙。”
“非也。小侄所求,非是交兵之事,”孫策跪伏在地,“家父遺體尚陷於荊州,小侄想拜請二位叔伯,幫忙討還,安葬於故土,才好略盡孝心啊……”孫策言罷,又是哀嚎不止……
“這個……”張仲景為醫聰明異常,於人情世故,卻言辭貧乏,要他去荊州向劉表討要孫堅屍身,的確非常為難。
教授插言道:“助少將軍盡孝,原屬功德無量之事。隻是,你們目前正在和荊州交戰,這恐怕還真麻煩啊……”
孫策止住哀嚎道:“小侄不敢直言討要。襄陽城外一戰,我部擒得荊州大將黃祖,小侄願用黃祖換得家父遺體,隻想懇請二位叔伯從中說和。隻要荊州劉景升同意,小侄立刻罷兵東返。”
“這樣倒還好……”張仲景覺得這樣還好辦,待要應允。
教授趕緊打斷道:“隻是,我還有一事,想問問少將軍。”
“穀梁叔父直言無妨。”
“我隻想問問我那兄弟耿浩的下落。”
“哦,上次在長沙,本該向穀梁叔父稟告,無奈軍務繁忙,耽擱了。”孫策掏出一塊白絹遞給教授,“此番,小侄特地將耿浩兄的相關事宜書寫下來,原本就想呈給穀梁叔父。”
教授接過絹布,見上麵詳細寫著與耿浩相關的一些事件的時間、地點,心裏激動,也暗自佩服孫策的心機:這孫策凡事都能加以借用,不僅似乃父般英勇,更兼心思縝密,不虧稱霸一方的少年英雄啊……
教授和張仲景依然充當著被軟禁的軍醫。
軟禁他們的軍營像是個後勤機構,離前線較遠,駐紮的士兵也不多。
為了方便醫治傷兵,軍營校尉為張仲景和教授單獨隔出一塊營地,支起幾間帳篷,算是後方醫院了。
軍營校尉又多派了幾個士兵,既方便看守教授二人,又可作為護士幫忙照料傷兵。
送來醫治的士兵,並不再限於疑難外傷,天氣突變,凍傷時有發生,最多的是凍傷耳朵的士兵。
張仲景望著越來越多的凍傷士兵,滿臉愁容,思考良久,提筆列了一張清單交給看守他們的老兵。
老兵識不得幾個字,但單子上“羊肉”兩字,還是認得的,猶豫地問道:“這、這是藥材?”
張仲景也不搭理那頭領,繼續忙著治療傷兵。
那老兵還想問,教授趕緊伸手製止。教授知道張仲景的脾氣,被軟禁在這裏,若不是抱著一顆“醫者父母”之心,醫聖恐怕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讓你準備什麽你就趕緊去準備,張太守的醫術你們難道不信任嗎?”
張仲景悶頭忙治病,教授默不作聲打著下手,一個多月以來,兩人已漸漸形成了這種無聲的默契。
……
老兵很快備好了材料,又按張仲景的要求,在外麵支起了大鍋。
張仲景吩咐幫忙的士兵將羊肉切成大塊,連同一些教授說不出名字的藥材放入鍋中。
熬煮了大約半個時辰,將羊肉、藥材撈出,細細切成丁,用麵皮包裹,捏緊成耳朵形,再放入鍋中熬煮。
幾次滾開之後,張仲景盛了一碗,遞給教授。
“餃子?!”教授十分驚奇。
“嗯,這是張某自創的‘祛寒嬌耳湯’,人之雙耳,氣血流動不似身體順暢,最易凍傷,羊肉、藥材有祛寒功效,喝了能祛除體內濕寒之氣,可避免雙耳凍傷。”
教授嚐了一口,這“祛寒嬌耳湯”既辛辣、又鮮香,初入口中,帶著藥材淡淡的哭,吞咽下去,趕緊熱氣逐漸散布全身,回味如酒般綿長。
張仲景吩咐“護士”們給凍傷的士兵每人送去一碗。又將“祛寒嬌耳湯”製作之法,細細寫下,交給軍營校尉散發軍中各部,定時煮服,以避免再有凍傷發生。
……
湯天天煮。
人日日熬。
就這樣熬了好多天,終於來人了。孫策來了。
教授和張仲景早已料到,軟禁自己的是孫堅部。按張仲景的脾氣,見到孫策免不了大發一通脾氣。然而,當張仲景看見孫策,卻又說不出話了……
孫策銀白盔鎧,罩著白布孝衣,一見二人,立刻跪倒磕頭報喪。
教授明白:一定是孫堅遇難了。
“這、這、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張仲景既是責問為何遭囚禁,也是問孫堅死因。
孫策放聲哀嚎、泣血如鵑……
果然如教授所知曆史,當初孫堅從荊州返回長沙,荊州劉表受袁紹唆使,派兵攔截,要孫堅交出傳國玉璽,孫劉雙方自此交惡。孫堅返回長沙後,氣憤難平,旋即起兵討伐荊州。
劉表初定荊州,原本難以抵擋孫堅江東虎狼之師。然而荊州軍團雖屬烏合,卻畢竟兵多將廣,孫堅江東軍團也並未占得便宜。反倒是荊州蒯氏兄弟設定計謀,派黃祖詐敗,引誘孫堅渡過漢水,直殺至襄陽城外,卻中了荊州埋伏。一代將星,烏程侯孫堅,身中數箭,命喪襄陽城外。
“嗚呼文台!痛哉吾心!”張仲景心中對孫堅部囚禁自己雖感憤怒,然而聽得孫堅暴斃,仍不免痛哭。
教授早有心裏準備,嗟歎幾聲,不住勸慰孫策與張仲景。
……
孫策收住哀聲,再次向教授和張仲景拜倒。
“少將軍這是為何?”張仲景差異道。
“小侄治軍無方,才致兩位叔伯受此圇圄之苦,前幾日,小侄方才得知,因此特來向二位叔伯謝罪。”
“哼!”一提起被囚禁之事,張仲景惡從心升,可人家孫策身著重孝,張醫聖顯然不好發作。
孫策麵露尷尬,站起來叫道:“押進來!”侍衛押進五花大綁的軍營校尉。
孫策躬身施禮:“二位叔伯,此處乃我部軍械存放之所,遠離中軍本部。守營校尉不識得二位叔伯,才擅自扣留二位尊長。小侄得知,立刻兼程趕來向二位叔伯賠罪。來人啊,將這不知天高地厚的蠢材拉出去斬了,向二位大人謝罪。”
孫策聲色俱厲,張仲景卻依舊板著臉,一付殺了他也難解我恨的模樣。
教授怎麽不明白,孫堅江東部隊,軍紀嚴明,二人遭到囚禁,那孫堅孫策怎能不知。這守營校尉不過是個替罪羊罷了,殺了,反而讓雙方都難堪。
教授笑了一下,勸解道:“亦不全是此人之錯,況且這位軍爺留我們在此,也未虧待我們,瞧瞧,還給我們安排了營生解悶呢。”教授指指帳中醫療設施。
孫策尷尬地擠出一絲笑,趕緊借坡下驢:“是、是,全是小侄之錯,待小侄過了服喪之期,一定登門,向二位叔伯負荊請罪。既然穀梁先生求情,饒了他的死罪,可軍有軍律,來啊,把這個蠢材拉下去,重責八十軍棍!”
教授心想,不讓這個替罪羊吃些苦頭,張仲景心裏難以平衡,也就不再阻攔。
帳外,板子聲劈啪脆響,校尉哀叫也是極為誇張。
教授心裏暗笑:嘿嘿,在你們江東軍,這“願打願挨”還真有傳統啊。
聽外麵虛張聲勢打著,張仲景擺擺手道:“再打也難消張某之氣,罷了罷了,饒了他吧。”
孫策趕緊示意侍衛住手。
“少將軍既然來了,張某倒想問一句,少將軍打算放我們走嗎?”
“當然!小侄已然來遲,還怎敢再阻二位叔伯大駕。”
“哦?”張仲景沒想到孫策這麽痛快就答應,“那我們可就走了啊。”
“小侄原本該為二位叔伯設宴壓驚,然正值喪亂之期,望二位叔伯恕罪。”
張仲景和教授趕緊推辭,他們可不願再和江東孫家打交道了。
孫策繼續說道:“隻是不知二位叔伯欲往何方?小侄派人護送,以免再生意外。”
“護送就不必了,我們要回荊州,那裏有親眷病重,還等著張大師回去診治。”教授無時不惦念著小孔明的病情。
“哦?二位要回荊州,小侄還有一事相求。”
張仲景趕緊推辭道:“張某已不再為官,一心隻耽醫藥病患之事,你們和劉景升之間打打殺殺之事,張某可幫不上忙。”
“非也。小侄所求,非是交兵之事,”孫策跪伏在地,“家父遺體尚陷於荊州,小侄想拜請二位叔伯,幫忙討還,安葬於故土,才好略盡孝心啊……”孫策言罷,又是哀嚎不止……
“這個……”張仲景為醫聰明異常,於人情世故,卻言辭貧乏,要他去荊州向劉表討要孫堅屍身,的確非常為難。
教授插言道:“助少將軍盡孝,原屬功德無量之事。隻是,你們目前正在和荊州交戰,這恐怕還真麻煩啊……”
孫策止住哀嚎道:“小侄不敢直言討要。襄陽城外一戰,我部擒得荊州大將黃祖,小侄願用黃祖換得家父遺體,隻想懇請二位叔伯從中說和。隻要荊州劉景升同意,小侄立刻罷兵東返。”
“這樣倒還好……”張仲景覺得這樣還好辦,待要應允。
教授趕緊打斷道:“隻是,我還有一事,想問問少將軍。”
“穀梁叔父直言無妨。”
“我隻想問問我那兄弟耿浩的下落。”
“哦,上次在長沙,本該向穀梁叔父稟告,無奈軍務繁忙,耽擱了。”孫策掏出一塊白絹遞給教授,“此番,小侄特地將耿浩兄的相關事宜書寫下來,原本就想呈給穀梁叔父。”
教授接過絹布,見上麵詳細寫著與耿浩相關的一些事件的時間、地點,心裏激動,也暗自佩服孫策的心機:這孫策凡事都能加以借用,不僅似乃父般英勇,更兼心思縝密,不虧稱霸一方的少年英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