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位於淮河與長江交匯處附近。


    曲阿,是孫策的老家。自祖父孫鍾起,孫家一直定居在此。


    曲阿,也是一代將星孫堅的最後歸宿,孫堅命喪襄陽城外,孫策將父親的遺體運回老家安葬。


    曲阿,揚州太守劉繇的治所。


    劉繇,漢室宗親,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有人會問:不對啊,揚州的治所在壽春啊,劉繇跑曲阿來幹嘛?這裏得囉嗦幾句。


    劉繇也如同其他東漢末年的名人一樣,出身名門,年少時就已經嶄露頭角,有過被人稱頌的英雄事跡,自然而然,官職一路攀升。然後年齡大了,劉繇反而變得猥瑣了,瞻前顧後,很有些不思進取的意思。朝廷幾次委任他官職,他都怕朝廷禍亂殃及自己而沒去赴任。


    待得朝廷任命他做揚州刺史,劉繇覺得這是個好差事,興高采烈地準備去赴任。


    好事不可能來得那麽容易,劉繇覺得好,別人一樣覺得好,起碼袁術也這樣覺得。於是,袁術把自己任命為揚州牧,搶先占了揚州治所壽春。


    劉繇自然不幹,準備找袁術算賬,結果是明擺著的,劉繇這幾年四處避禍,屬於有禍事時“躲事”的,而袁術這幾年四處打架,屬於沒事時主動“惹事”的,“躲事”的怎麽能打過“惹事”的,於是,劉繇便逃過長江,在曲阿建了臨時治所。


    劉繇是不是挺窩囊?是不是和被曹操趕跑的兗州刺史劉岱有些像?


    怎麽能不像,劉繇是劉岱的弟弟,漢室宗親裏一對窩囊兄弟。


    ……


    耿浩和江波兒如今就居住在曲阿。


    “波兒,你今年多大了?”耿浩抹抹手上的泥問道。


    “二十一了。”


    “二十一了呀,老爺們了,得給你娶個媳婦啦。”


    “耗子哥你還沒娶媳婦,我咱能先娶媳婦。”


    耿浩笑了:“哪來那麽多說道,你說實話,你想不想娶媳婦。”


    江波兒低著頭,紅著臉,喃喃道:“想。”


    “哈哈,想娶媳婦也不是啥丟人事,哥哥我一定給你娶個媳婦。”


    “耗子哥,那你想不想娶媳婦?”


    “我?”耿浩被江波兒的問題難住了。三十多了,怎麽能不想女人,隻是這想女人和娶媳婦,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來到漢末,已經五年了,頭一年跟著孫堅的隊伍東奔西跑,沒功夫想;後來在長安忙著鏟除董卓,沒心思想。現在在曲阿安頓下來,不再為生死擔憂,也不再擔驚受怕,閑下來,耿浩的確常常感覺莫名的煩躁。


    “耗子哥,你想不想女人啊?”江波兒追問。


    “想。”


    “那你啥時候娶媳婦啊?”


    “我不娶。”


    “你不想說‘想’嘛?”


    “這想女人和娶媳婦是兩碼事,你不懂的。”


    “我為什麽不懂?哦,我知道了,你一定是想娶城外賣菜的錢寡婦!”


    “去去去,信不信我抽你啊,趕緊去前麵賣貨去。”


    江波兒嬉笑著跑到門口,回頭道:“看你這樣子,就一定是了,你每次都去錢寡婦那買菜。”


    “那是因為她的菜新鮮。”


    “人也新鮮呢!”


    耿浩抓起塊泥巴,作勢要丟江波兒,江波兒閃出門去。


    耿浩笑著搖搖頭,還別說啊,那錢寡婦還真的對自己不錯,每次都多給些菜,人長得也像她賣的菜一樣水靈,二十幾歲年紀也合適,性格也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在寂寞難耐時,耿浩也會像其他人一樣,選一個幻想對象,做點見不得人卻可以排解寂寞的勾當。


    有幾次,耿浩也曽幻想著和錢寡婦如何如何,但都以失敗告終。原因嘛,說出來很尷尬:耿浩覺得這錢寡婦長得太像自己的媽了。


    ……


    三年前,在終南山告別了王隊,耿浩和江波兒一路向東南,來到曲阿。


    他們離開長安時,王允送了大筆錢,王隊隻留下一小部分,其餘的都交給耿浩二人。兩人到了曲阿,購置了小房,安頓下來。


    按王隊所說,以後孫策會來曲阿。耿浩到曲阿時,孫策已經安葬完父親的遺體,領著殘部闖蕩世界去了,耿浩消消停停在這裏等孫策和王隊,可一晃三年,隻偶爾聽到些孫策部的零散消息,卻不見孫策來曲阿,王隊更是音信皆無。


    從長安帶來的錢,購置房子後,所剩已經不多。(唉,啥年月,房價都貴啊。曲阿,在漢末,那也算二線城市,購置江景房花費著實不低。)


    不能坐吃山空,耿浩便琢磨著幹點啥。


    江波兒對市場的敏感程度遠高於耿浩,江波兒提議,引進山陝(並州雍州)一帶的烤餅,在這裏一定暢銷。


    “耗子哥,咱們賣烤餅吧,我老家的烤餅子可好吃了,這裏人沒人賣,我會做。”


    “好啊!”耿浩覺得這個主意真不錯,投資少、風險低,值得一試。


    “耗子哥,你賣烤餅,我再挎一筐梨,我們一起出去叫賣。”


    聽完江波兒這句話,耿浩立刻堅決地行使了否決權。


    “咋賣?咱倆挑著擔子,我喊一聲‘炊餅’,你吆喝一聲‘脆梨’?去去去,一邊去,喪氣死了!”


    江波兒始終琢磨不明白,賣‘炊餅’和‘脆梨’有啥喪氣的。


    最終,耿浩還是選擇了一個專業對口的行當:製作陶器。


    您還別說,買賣還真不錯。


    耿浩的產品上,經常畫上一些稀奇古怪的圖案,很是受顧客歡迎。


    江波兒又善於銷售,最典型的銷售案例是:說服來買四隻陶碗的顧客,捧回去十二生肖一套陶碗。沒過幾天,那顧客又來了,說孩子最喜歡的‘猴’碗摔碎了,想要補上一隻。於是,江波兒又按定製標準,高價賣了一隻出去。


    耿浩受此啟發,還曾琢磨是不是要做個108隻的套裝,後來考慮到顧客未必能接受什麽“一百單八將”,作罷。


    “陶器大師”耿浩親手製作,“銷售總監”江波兒親自銷售,“耿記藝陶”竟也漸漸在當地混出了小小的名氣,不僅足夠兩人花銷,還有很多結餘,兩人日子過得也算逍遙自在。


    ……


    自從閑聊說起給江波兒娶媳婦的事,耿浩還真的上了心。


    托了媒使幫忙,說了幾家閨女,可江波兒都不同意。


    耿浩初時還感納悶,後來突然醒悟:“小子,你是不是有了意中人了?”


    再三追問,江波兒終於說了實話,原來相中了不遠賣布店的閨女。


    “靠,有目標了不早說,害我和媒使廢了那麽多口舌。有目標就好辦了,隻是閨女家也算殷實,咱不能太隨意了,都得按程序來。”


    接下來,少不了采納、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等程序,一切順利,加上最後的程序“親迎”,“六禮”齊備,熱熱鬧鬧為江波兒迎娶了新媳婦。


    耿浩原本想把正房騰給江波兒小倆口住,但江波兒死活不同意,於是耿浩繼續住在正房,小倆口住在偏房。


    小倆口以兄長尊耿浩,做飯、洗衣、收拾房間,自然再不會讓耿浩插手。


    耿浩享受起“老太爺”的待遇。


    ……


    晚飯後,耿浩溜達著,很愜意,像平常的“老太爺”一樣,伸手撫摸自己的下巴,可惜,缺了“老太爺”們標誌性的長胡子。


    摸著下巴上剛剛冒出頭胡子茬,耿浩不禁又回想起了二十一世紀,回想起自己真正的家。


    “唉,孫策不回來,王隊也沒消息,難道自己真就在這裏安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組團遊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鬧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鬧心並收藏組團遊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