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計著諸葛亮應該從襄陽回來了,五木再次趕往隆中。


    上次耍猴掙的那點錢已經花光了,五木也考慮過重操舊業,但想想還是算了。上一次,是逼不得已,如今,已經找到諸葛亮了,再讓五木脫下光鮮的衣服,去幹耍猴那種“貧賤”的事,五木很難放下身段了,況且,一旦被諸葛亮得知自己靠打把勢賣藝糊口,一定有損自己的形象,搞不好還會影響自己的計劃。吃喝拉撒這些事,不過是細枝末節,在五木看來,餓幾頓甚至幾天,都是無關緊要的了。


    五木心中的設想是:和諸葛亮搞好關係,說服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諸葛亮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起碼各種史書上都是肯定的,然後自己就可以憑借舉薦賢能之功,在劉備陣營擁有一席之地了。


    要實現心中的設想,就需要完成兩件事:拉關係、遊說。


    “遊說”之事,應該很容易了,上一次,當自己一提到劉備,諸葛亮立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一點應該不用擔心了,那麽剩下的就是和諸葛亮拉關係了。


    如何才能拉近與諸葛亮的關係?說得無恥一些,如何才能使諸葛亮成為自己的一個工具,幫助自己躋身曆史洪流風口浪尖之上呢?


    這些日子,五木不斷在思考。最終,五木得出結論:找到諸葛亮的弱點,幫助其修正弱點,也可以說成利用諸葛亮的弱點,這樣才能使自己和諸葛亮的合作形成一個雙贏局麵。


    那麽,諸葛亮的弱點是什麽呢?聰明博學,被後人奉為神一樣存在的諸葛亮也有弱點嗎?


    有!


    初次交流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五木已經發現了諸葛亮的弱點:社會經驗不足。


    上次見麵,諸葛亮的態度說明他認可劉備,但急於讓五木將自己引薦給劉備,就充分暴露出諸葛亮社會經驗方麵的不足。這就是諸葛亮的弱點,幫助其改正這個毛病,就是搞好二人關係的基礎,就是雙贏的前提。


    五木終於為自己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成為諸葛亮的經紀人、代言人,對諸葛亮進行全麵的包裝和改造!借助諸葛亮這顆即將升起的“偶像級明星”,躋身於三國這個精彩紛呈的時代,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你隻知道運籌帷幄


    卻不懂得人間險惡


    利用你的謀略


    加上我的抉擇


    我失去我的過去


    我設計我的未來


    別嘲笑我一無所有一事無成


    從今天起不再徘徊


    曹孟德輕視我們的年輕


    我們會證明


    這是誰的時代


    夢想是不再是孤獨旅行


    五木和孔明神一樣存在


    今天就開始


    重振旗鼓開張


    造勢宣傳包裝


    我為孔明代言……”


    五木終於再次哼唱出優美的曲調,步履輕鬆地向隆中走去……


    ……


    “何時可拜見劉皇叔?”諸葛亮還是沉不住氣,一見到五木就問道。


    五木心裏高興,諸葛亮越急,自己的作用才越大,將來的功勞也越大。


    五木覺得自己現在更像正版“諸葛亮”,而眼前的孔明反倒有些像從前的自己。五木愈發顯示出老成持重的樣子,穩穩當當坐下,緩緩開口問道:“孔明先生,您能否用最簡短的話總結一下,王佐之才如何揚名天下啊?”


    諸葛亮皺了下眉頭,他覺得五木這個問題有很大的毛病,在他看來,既然有“王佐之才”,揚名天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為何還要說“如何揚名天下”?想了一下,諸葛亮還是回答了五木的問題:“品行、才學。”


    “不錯!”五木首先肯定了諸葛亮的答案,伸手掏出準備好的道具,是兩塊從寄養小猴子的成衣店裏拿的小布片,擺放在幾案上,兩塊布片一塊是上等絲綢,一塊是農村土布。


    諸葛亮盯著看了一會,不明白五木的意思。


    “咳!”五木用力咳了一聲,開口引到諸葛亮:“孔明先生,這兩塊都是布料,製成衣服都可以遮風禦寒,若是讓你選,如果不考慮價錢,你會選則哪一塊來做衣服?”


    五木的問題很簡單,可就是因為太簡單了,諸葛亮反而猶豫了,選擇上好的衣料是顯而易見的,但五木為何會出這麽簡單的問題?難道有什麽陷阱在裏麵?


    諸葛亮猶豫著,五木微笑地看著他,不做任何提示,他相信,如果諸葛亮做出錯誤的選擇,那他就不是諸葛亮了。


    突然,諸葛亮眼睛一亮,起身深施一禮,說道:“亮已明了,鄧兄可是好馬還需配好鞍之意?”


    “不錯不錯!”五木高興,諸葛亮果然上道,五木拿起兩塊布料,“既然都是一樣的作用,人們自然會選擇上好、精美的材料。以孔明先生的品行才學,自然是美玉一塊。”


    孔明再施一禮:“鄧兄之意,可是美玉尚需雕琢,方能成器?”


    “差不多吧。”五木心中暗自得意,諸葛亮夠聰明,這讓他省心不少,而諸葛亮這般聰明,也難以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這讓五木很有成就感,“雕琢是必然的,包裝也是必要的,但如何包裝卻是大有講究。”


    五木的故弄玄虛使諸葛亮有些迷惑,而“包裝”這類詞,更是讓諸葛亮似懂非懂。諸葛亮和五木交流雖不多,卻已感到五木不是尋常之人,更何況五木還是教授的故友呢?


    諸葛亮再次行禮道:“亮乃一山野村夫,還請鄧兄多加指點。”


    “哈哈,好說好說!”五木大喜,自己的設想越來越接近成功了。


    五木詳細地向諸葛亮講解了該如何進行形象包裝,雖然並不是專業人士,但五木畢竟也屬於潮人級別,說起個人形象設計,那也是頭頭是道。什麽發型、妝容和服飾搭配,還包括氣質、舉止、談吐、生活習慣等內在性格的外在表現。甚至還包括諸葛亮所住的小莊子的整體環境治理。按五木的解釋,這裏即使不弄成仙境,起碼也要簡潔高雅,無論如何不能給別人一種“農家樂”的感覺。


    五木說出的這些稀奇古怪的名詞術語,諸葛亮聽得似懂非懂。


    諸葛亮的智商畢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領悟到五木所說的形象設計的重要性,氣質一類好說,諸葛亮雖久居山野,但畢竟是官宦之家出身,早年又隨叔父諸葛玄四處遊曆,後來又結朋交友,更何況還有一肚子學問,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嘛,隻要將多年野居生活養成的那一絲野性打磨一下就好了。


    可是具體到服飾搭配、佩飾選擇這一類外在形象設計,諸葛亮就不在行了。最近這幾年,一直在隆中耕讀,諸葛亮不大在意穿著,因此第一次見麵時,五木才會將他誤認為是普通的農夫。按五木的話說,“孔明脫離時尚圈太久了”……


    “隻好勞煩五木了。”兩人聊得久了,諸葛亮也就不再稱呼五木“鄧先生”“鄧兄”了,五木自然樂意效勞。


    諸葛亮拿出一大袋錢交給五木,作為籌辦服裝配飾之用。


    “用不了這麽多吧?”和諸葛亮打交道,五木絕對不敢心存一點壞心眼,一旦被聰明的諸葛亮發現,那可就耽誤大事了。


    諸葛亮笑笑:“你我既是兄弟,五木就不要遮掩了,你雙腮塌陷,言談間中氣不足,定是囊中羞澀,多日未曾飽食了吧?”


    五木既驚且喜,驚的是諸葛亮竟然看穿了自己困窘之狀,喜的這樣聰明的諸葛亮才不愧諸葛亮。


    既然人家已經看穿說破,五木也不用再遮掩了,將自己受困之事一五一十說了,諸葛亮立刻邀請五木來隆中同住,五木怎麽可能不同意。


    最後,五木又告訴諸葛亮,自己還有一個夥伴,一隻小猴子,實在割舍不了,隻是,這不是一隻普通的猴子,而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山鬼”山魈。


    諸葛亮不是迂腐酸儒,本身又喜好奇門之術,對鬼啊神啊並無忌諱,二話不說,叫五木一起帶來便是。


    五木大喜。


    兩人約定,諸葛亮在家修煉氣質,整理院落,五木去趟大城市――襄陽,為諸葛亮采辦一些形象包裝應用之物。


    五木為自己的設想即將達成而興奮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組團遊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鬧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鬧心並收藏組團遊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