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中軍帳中命令交州士壹率部攻擊敵軍東部營寨,而且隻許敗不許勝,這讓耿浩十分感興趣。


    耿浩心裏暗叫:對頭!書裏都是這樣的,佯攻詐敗,待敵軍傻了吧唧追出來,就來個伏兵四起……


    耿浩心裏想得興奮,但也有些失落:這麽簡單的計策,要是從自己嘴裏說出來的就好了。


    更令耿浩著急的是,不僅自己沒能出謀劃策,而且連計謀的細節都不清楚。有心開口問個清楚,卻又不敢,畢竟軍中謀劃是機密之事,哪能胡亂打聽。


    “周都督,有沒有什麽我能幫忙的,您就盡管吩咐吧。”耿浩不敢直接詢問,隻得換個方式,希望能參與到其中。


    周瑜笑著看著耿浩,雙眉一挑:“耿兄心思機巧,在曲阿時,便有不少奇思妙想,不如去軍械坊監工吧。”


    周瑜拉過耿浩,很詳細地講著要求,耿浩仔細聽著,連連點頭。


    “放心吧大都督,一定完成任務!”耿浩嘴上說得嚴肅,心裏卻有些不以為然,這還不簡單啊,不就是弄“腳滑子”嘛!


    “腳滑子”,耿浩再熟悉不過了。耿浩長在北方,幼年時,接觸過“腳滑子”,不過是兩片木板,用繩子綁在鞋底,可以在冰雪路麵上滑行。說白了就是簡易、山寨、縮小的滑雪板。


    周瑜卻很嚴肅地告訴耿浩:此物關係重大,軍械坊一應人等,均可吩咐調遣,無論有什麽需要,都可以提,目標隻有一個――務必於淩晨前趕製三千付。


    “此乃軍令!”周瑜最後提醒一句。


    軍令不是兒戲,耿浩在孫堅軍營時,領教過“軍令”的厲害,耿浩不得不重視起來。


    不過,耿浩還是有些不以為然,再如何重視,也不過是“腳滑子”啊。耿浩心裏盤算,軍械坊有百餘名工匠,挑出一百人來,每人做三十付,一晚上時間綽綽有餘。


    耿浩拍著胸脯保證:“這任務簡單,請好吧,大都督。”


    耿浩跟著傳令官,信心滿滿來到軍械坊。傳令官傳達了大都督的命令,令軍械坊上下全部聽從耿浩差遣。


    傳來官走了,耿浩給眾工匠畫了草圖,講解著“腳滑子”的製作方法。


    “腳滑子”製作簡單,木片加上捆綁用的繩索即可。


    軍械坊的工匠同耿浩一樣不以為然,讓大工匠們做這種孩童耍把戲用的東西,真是大材小用了。


    “革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耿浩教育著工匠們,“先做幾個樣品出來吧。”


    軍械坊材料工具齊全,“腳滑子”不需要用多少材料,工匠們找些邊角料,鋸割成合適的大小,刨平磨光,安裝綁係繩索的銅扣,串上繩索,幾件樣品就成型了。


    耿浩親自試用,效果很好。“開工吧,兄弟們!”耿浩瀟灑地揮揮手,工匠們立刻忙碌起來……


    耿浩悠閑地在忙碌的工匠們中間轉悠著……


    很快,耿浩發現除了少數工匠動作麻利、製作速度很快外,其餘大多數工匠製作起來,都很笨拙,速度很慢。


    怎麽回事?


    耿浩趕緊叫停,方才製作樣品時,耿浩留心計算過時間,一個工匠一個時辰製作五六付不成問題,百十個工匠一起動手,一個時辰可以製作五六百付,隻要加個班,熬個通宵,淩晨前一定可以完成三千付的任務。


    可真正幹起來,大多數工匠的速度遠沒有製作樣品時快。仔細一問,耿浩有些發傻。


    原來,製作樣品那幾個,是木匠,而其餘的,都是銅匠、鐵匠、篾匠、石匠、陶工……


    製作“腳滑子”屬於木工活,這些人專業不對口啊!


    銅匠鐵匠拿著鋸刨幹木工活,十分別扭,一個時辰,每人隻能勉強完成一付。這樣算下來,一晚上,最多能完成一千付,而耿浩拍著胸脯保證完成三千付啊。


    耿浩汗下來了……


    這可怎麽辦?


    “還有閑著的人沒有?”


    “還有幾個灶頭兵……”


    “拉倒吧,廚子還不如鐵匠呢……”耿浩懵了。


    耿浩眼前浮現出周瑜壞笑的樣子。周大都督可不是好糊弄的,完不成軍令規定的任務,自己的腦袋怕是要不保啊!


    怎麽辦?


    耿浩有心去找周瑜訴苦,但他知道,軍令如山,自己在周瑜麵前打了保票,如今想賴賬,怕是沒門了,要是正趕上周瑜因為別的軍務著急上活,沒準就地宰了自己!


    耿浩越想越怕,越怕越慌,周瑜那張笑臉如夢魘般在眼前晃悠著……


    周大都督不好糊弄啊!耿浩想起來了,《三國演義》裏講過,周瑜讓諸葛亮短時間內製作十萬箭,好在諸葛亮靈機一動,來了個“草船借箭”,才免遭周瑜毒手。


    看來,假借製作軍需裝備之名,治人之罪,這還是周大都督的慣用伎倆啊!


    諸葛亮遠在幾百裏之外,不能幫自己出什麽主意了。耿浩真想學學諸葛亮,來個“草船借腳滑子”,可是,遼東軍不會往船上扔“腳滑子”啊!


    耿浩急得抓耳撓腮,不行,總不能在這裏等死,要想想辦法才行啊。


    耿浩腦袋裏麵“噌噌噌”閃出邱少雲、黃繼光、劉胡蘭等英雄形象……


    “媽呀!怎麽都是些烈士形象啊!難道預示著我也要成為烈士嗎?”


    耿浩腦子裏又閃現出經典革命老電影裏常出現的一幕,當主人公遇到困難時,就會在油燈下手捧一本偉人著作,配上畫外音,諸如“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對,找“群眾”們出出主意!


    “你們幾個跟我進來。”耿浩叫上幾個老木匠,“你們都繼續幹活啊,瞅著我幹嘛……”耿浩沒好氣地衝其餘工匠們喊著。


    “為啥樣品做得快,而現在做得這麽慢?”耿浩詢問幾個老木匠。


    老木匠們解釋,樣品用得是邊角料,邊角料尺寸小,以前又經過刨磨處理過,因此可是少幾道工序,又是老木匠親自動手,做起來自然快。


    而當大批製作時,邊角料就不夠用了,隻能搬來整塊木料,大木料要破成厚木板,厚木板鋸割成小木板,小木板要刨平磨光,然後再裁割成合適的大小,安裝鎖扣綁繩,自然要慢很多。再加上“專業不對口”的原因,速度就更慢了。


    “那就不能多找些邊角料嗎?”耿浩急了。


    “邊角料隻夠做幾百付,要三千付的話,隻能動用大木料了。”


    “沒別的辦法了?”


    老木匠們搖搖頭。


    “唉,你們先去忙吧。”耿浩揮揮手。


    “哪……完不成都督的軍令,咱們是不是都要受罰啊?”老木匠知道軍令不是兒戲。


    “放心吧,你們努力幹去吧,完不成軍令,我一個人擔著,大不了讓大都督取了我這顆腦袋。”耿浩十分悲壯地表示。


    耿浩失魂落魄地站在軍械坊內,看著忙碌的工匠們,心裏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保住軍械坊這些老實巴交的工匠們的性命,不能讓他們受自己的牽連……


    “唉,可是,牽連不牽連,不是我說的算啊!”耿浩腦子亂成一團,“諸葛亮能想到‘草船借箭’,我可想點什麽主意好呢?”


    船倒是有,軍械坊裏就架著幾艘等待修理的小船,可有船也沒用啊,借不來“腳滑子”啊……


    船?


    船!


    耿浩眼睛突然一亮。


    “來人啊!”耿浩喊過幾名工匠,“把這些船給我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組團遊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鬧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鬧心並收藏組團遊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