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笑著目送走她,朝紫羅點點頭“去將羅忠大管家叫來!”
紫羅恭敬地應了是,退出簾外。
羅忠站在堂下,拱手行禮“不知道老夫人召見老奴有何吩咐!”
老夫人指指下首的椅子“坐下說話吧!咱們都老了,站著累得慌!”
羅忠謝過,依言坐下。
“唉,羅忠,咱們林家出了一個至孝至善的好小姐呀!”老夫人感慨地長歎一聲。羅忠讚同地點點頭“老夫人所言甚是!”
老夫人臉上盡是舒展的笑“這可不是我賣花讚花香啊!哈哈!說正事吧。你一會吩咐下去,林家所有的莊戶免租子一年。並且替每家每戶修繕這次雪災坍塌的房屋,每家派送棉衣。記住,不得遺漏掉一家一人,保證每人都有厚厚的棉衣。立刻去辦!”
羅忠眼中閃過一絲感慨,拱手稱是。
老夫人臉上笑容不斷,啜了一口參茶又慢慢說道“若是有人道謝,你要告訴他們,是林小姐親自提議的,要謝就謝咱們三小姐!你務必叫你家四個小子領人辦理好此事,不但要辦好,更要辦得漂亮!”老夫人鄭重地一再囑咐羅忠。
善兒,女子立足於這世上,必得戰戰兢兢,不能踏錯一步。但如今天下百姓最重孝善二字。經此一事,你終身都是受人景仰、受人傳頌的大善人了。以後若是在夫家有什麽事,不管誰對誰錯,世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們的。老夫人臉上劃過一絲謀算,笑得更為開懷。
“哦!還有,從今日起林府要縮減開支,主子、下人都一樣。主子減去翅參鮑肚、山珍海味;下人房減去一個肉菜就行了。主子每季衣衫減去兩套,下人的衣衫就不用減了。今天下午就去告訴咱們經常光顧的衣料鋪子與食材鋪子。竟然是做善事,就要有個做善事的樣子與誠心!”
老夫人端起八仙賀壽金絲白瓷茶盞,輕啜了一口。
羅忠眼中閃過一絲明了,心裏已在盤算怎麽用最快最不引人注意的辦法傳出此消息。
老夫人想了想,感慨萬端的自言自語“咱們再節省,也不如我那寶貝孫女,她把自己所有的銀票、珠寶首飾都拿出來,請百草堂與神農堂的大夫到鄉下坐診,替災民醫治傷病。可憐她從小體弱多病、嬌生慣養。卻能想昨如此周到、細致,多麽難得、多麽不易啊!整天樸素都不像堂堂國公府的小姐。卻一次性把所有值錢的珠寶都拿了出來!”老夫人將眼光移向自己手邊的雕花鍍金箱子上。
羅忠眼中透出一絲感慨,心裏是真的感動與敬佩“是呀老夫人,小姐是個秀外慧中的人兒,又難得有如此的善心,您盡可放心了,老奴這就下去辦理此事,必定妥妥當當,盡善盡美!”
“嗯,你做事,我自是放心的,去吧!”老夫人轉動起了手中的佛珠。
羅忠躬身退向門口。
近日來,京城最熱門的話題便是威國公府林家與林家三小姐林知善。他們受到了空前的關注與讚揚。
此次普降暴雪,多處受災。林府身先士卒免了莊子上租戶一年的租子,還幫他們修繕了房屋,送去了棉衣。
災民感激涕零,紛紛下跪叩拜。
卻有消息悄悄傳出,此次救助災民乃林府三小姐提議。
京中權貴之家也不甘示弱,紛紛效仿,為自己莊子免租並修繕房屋。贏得一片叫好之聲,得意之餘又後悔自己為什麽沒一早就做這事,終是落後於林府一步,頗覺遺憾。
上至八十老人,下至三歲稚兒,無不稱頌林三小姐一聲“大善人!”
騷人墨客紛紛著書立傳,林家三小姐,嫡出名門卻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擁有傾國傾城的絕世容顏卻是懷瑾握瑜的高貴品德、更有為災民散盡珠寶首飾的高義。
飯館茶肆、街頭巷尾。無不津津樂道、爭相傳頌。
聽說,災民們要為林小姐立廟築像,輩輩供奉香火。
聽說,眾書院才子紛紛上書為林小姐請封封誥。
聽說,京城權貴之家、官宦子弟無不愛幕林三小姐的人品美德,紛紛請媒人上前提親,門檻都被踩破了。可遺憾的是卻全被林府婉言謝絕。
聽說,一代大書法家曾橋感動之餘,當即揮毫寫下“天下第一善”親自送往威國公府。
聽說有戲班將林三小姐的善舉改編成了戲曲,日夜傳唱。
聽說百草堂與神農堂感動於三小姐的善義之舉,決定以後為鄉民診病免費,藥錢隻取三成。
聽說三小姐聽到這些傳言,謙遜而不安地叫下人不要亂傳,說自己隻是依心從事,略盡綿薄之力。絕不敢當大善人之說。還退還了鄭大書法家的“天下第一善”。稱如收下將寢食難安,萬萬受不起,但會將此五字作為鞭策,幫助更多需要幫助之人。
而林府也比以前更低調了,奴仆下人在外麵也更是謙虛謹慎,從不多言提起府內之事,更不倨功自傲。若是遇上熱心老百姓送贈疏果也必會奉上相等的銀錢。
聽參茸店老板娘的小道消息,林府已叫其停止供應林府任何山珍海味,連老夫人的金絲燕窩都停了。老板娘雖痛心失去一大筆生意,卻也真心為林府的高義感到佩服;而錦繡閣的頂級繡娘也悄悄告訴街坊:林府已許久不曾到錦繡閣采辦任何衣料了、、、、、、、、於是百姓紛紛感慨,這才是真正的大善之家呀!
而林小姐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素衣著身、不戴釵環。領著丫頭婆子,在家趕製災民的棉衣,常常挑燈做到二更方歇息。身子也單薄了。
外麵的傳言紛遝而至、越傳越烈。
林知善哭笑不得,想起了上一世的炒作二字,顯然是有人借此事傳揚自己的美德。她本是想真心實意為災民做事實事,卻不想最後最大的得益人是自己。
她知道這些定是祖母與林府所為,目的是為自己樹立一個好名聲,她很感動,但也感無奈。
搖了搖頭,她決定不想了。
最後一批棉衣已趕製好。手中拿著的是給宋硯縫製的一件背心,是照著前世男士套頭背心做的,裏麵塞得不是棉花,而是自己親自篩選出來的羽絨。輕薄而又保暖,還用小羊羔毛做了一副手套,這樣他以後在冬天騎飛,手就不會被寒風凍壞了。
縫完最後一針,她滿意的笑了。輕輕將背心放在臉上慢慢滑動著,眼底盛滿了思念:已經第七天了,不知道他是否已在歸途。
紫羅恭敬地應了是,退出簾外。
羅忠站在堂下,拱手行禮“不知道老夫人召見老奴有何吩咐!”
老夫人指指下首的椅子“坐下說話吧!咱們都老了,站著累得慌!”
羅忠謝過,依言坐下。
“唉,羅忠,咱們林家出了一個至孝至善的好小姐呀!”老夫人感慨地長歎一聲。羅忠讚同地點點頭“老夫人所言甚是!”
老夫人臉上盡是舒展的笑“這可不是我賣花讚花香啊!哈哈!說正事吧。你一會吩咐下去,林家所有的莊戶免租子一年。並且替每家每戶修繕這次雪災坍塌的房屋,每家派送棉衣。記住,不得遺漏掉一家一人,保證每人都有厚厚的棉衣。立刻去辦!”
羅忠眼中閃過一絲感慨,拱手稱是。
老夫人臉上笑容不斷,啜了一口參茶又慢慢說道“若是有人道謝,你要告訴他們,是林小姐親自提議的,要謝就謝咱們三小姐!你務必叫你家四個小子領人辦理好此事,不但要辦好,更要辦得漂亮!”老夫人鄭重地一再囑咐羅忠。
善兒,女子立足於這世上,必得戰戰兢兢,不能踏錯一步。但如今天下百姓最重孝善二字。經此一事,你終身都是受人景仰、受人傳頌的大善人了。以後若是在夫家有什麽事,不管誰對誰錯,世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們的。老夫人臉上劃過一絲謀算,笑得更為開懷。
“哦!還有,從今日起林府要縮減開支,主子、下人都一樣。主子減去翅參鮑肚、山珍海味;下人房減去一個肉菜就行了。主子每季衣衫減去兩套,下人的衣衫就不用減了。今天下午就去告訴咱們經常光顧的衣料鋪子與食材鋪子。竟然是做善事,就要有個做善事的樣子與誠心!”
老夫人端起八仙賀壽金絲白瓷茶盞,輕啜了一口。
羅忠眼中閃過一絲明了,心裏已在盤算怎麽用最快最不引人注意的辦法傳出此消息。
老夫人想了想,感慨萬端的自言自語“咱們再節省,也不如我那寶貝孫女,她把自己所有的銀票、珠寶首飾都拿出來,請百草堂與神農堂的大夫到鄉下坐診,替災民醫治傷病。可憐她從小體弱多病、嬌生慣養。卻能想昨如此周到、細致,多麽難得、多麽不易啊!整天樸素都不像堂堂國公府的小姐。卻一次性把所有值錢的珠寶都拿了出來!”老夫人將眼光移向自己手邊的雕花鍍金箱子上。
羅忠眼中透出一絲感慨,心裏是真的感動與敬佩“是呀老夫人,小姐是個秀外慧中的人兒,又難得有如此的善心,您盡可放心了,老奴這就下去辦理此事,必定妥妥當當,盡善盡美!”
“嗯,你做事,我自是放心的,去吧!”老夫人轉動起了手中的佛珠。
羅忠躬身退向門口。
近日來,京城最熱門的話題便是威國公府林家與林家三小姐林知善。他們受到了空前的關注與讚揚。
此次普降暴雪,多處受災。林府身先士卒免了莊子上租戶一年的租子,還幫他們修繕了房屋,送去了棉衣。
災民感激涕零,紛紛下跪叩拜。
卻有消息悄悄傳出,此次救助災民乃林府三小姐提議。
京中權貴之家也不甘示弱,紛紛效仿,為自己莊子免租並修繕房屋。贏得一片叫好之聲,得意之餘又後悔自己為什麽沒一早就做這事,終是落後於林府一步,頗覺遺憾。
上至八十老人,下至三歲稚兒,無不稱頌林三小姐一聲“大善人!”
騷人墨客紛紛著書立傳,林家三小姐,嫡出名門卻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擁有傾國傾城的絕世容顏卻是懷瑾握瑜的高貴品德、更有為災民散盡珠寶首飾的高義。
飯館茶肆、街頭巷尾。無不津津樂道、爭相傳頌。
聽說,災民們要為林小姐立廟築像,輩輩供奉香火。
聽說,眾書院才子紛紛上書為林小姐請封封誥。
聽說,京城權貴之家、官宦子弟無不愛幕林三小姐的人品美德,紛紛請媒人上前提親,門檻都被踩破了。可遺憾的是卻全被林府婉言謝絕。
聽說,一代大書法家曾橋感動之餘,當即揮毫寫下“天下第一善”親自送往威國公府。
聽說有戲班將林三小姐的善舉改編成了戲曲,日夜傳唱。
聽說百草堂與神農堂感動於三小姐的善義之舉,決定以後為鄉民診病免費,藥錢隻取三成。
聽說三小姐聽到這些傳言,謙遜而不安地叫下人不要亂傳,說自己隻是依心從事,略盡綿薄之力。絕不敢當大善人之說。還退還了鄭大書法家的“天下第一善”。稱如收下將寢食難安,萬萬受不起,但會將此五字作為鞭策,幫助更多需要幫助之人。
而林府也比以前更低調了,奴仆下人在外麵也更是謙虛謹慎,從不多言提起府內之事,更不倨功自傲。若是遇上熱心老百姓送贈疏果也必會奉上相等的銀錢。
聽參茸店老板娘的小道消息,林府已叫其停止供應林府任何山珍海味,連老夫人的金絲燕窩都停了。老板娘雖痛心失去一大筆生意,卻也真心為林府的高義感到佩服;而錦繡閣的頂級繡娘也悄悄告訴街坊:林府已許久不曾到錦繡閣采辦任何衣料了、、、、、、、、於是百姓紛紛感慨,這才是真正的大善之家呀!
而林小姐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素衣著身、不戴釵環。領著丫頭婆子,在家趕製災民的棉衣,常常挑燈做到二更方歇息。身子也單薄了。
外麵的傳言紛遝而至、越傳越烈。
林知善哭笑不得,想起了上一世的炒作二字,顯然是有人借此事傳揚自己的美德。她本是想真心實意為災民做事實事,卻不想最後最大的得益人是自己。
她知道這些定是祖母與林府所為,目的是為自己樹立一個好名聲,她很感動,但也感無奈。
搖了搖頭,她決定不想了。
最後一批棉衣已趕製好。手中拿著的是給宋硯縫製的一件背心,是照著前世男士套頭背心做的,裏麵塞得不是棉花,而是自己親自篩選出來的羽絨。輕薄而又保暖,還用小羊羔毛做了一副手套,這樣他以後在冬天騎飛,手就不會被寒風凍壞了。
縫完最後一針,她滿意的笑了。輕輕將背心放在臉上慢慢滑動著,眼底盛滿了思念:已經第七天了,不知道他是否已在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