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元宵,月正圓,閩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攜幼返故裏,了卻兩岸長相思。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未發育完全的童聲聽起來很是天真,甜妞兒的聲音很是清脆,即使是背起書來,也絲毫不顯得呆板,反倒是輕快的緊。若是平時聽見這樣的聲音,隻怕朝鳳會會心一笑,可是現在,她卻絲毫沒有了笑意。
甜妞兒的唱的歌謠並不難理解,可是她卻是大夏閩南地區方言說的。難得的,倒是朝鳳的心中動了一下。這歌謠中,雖說的是久別重逢的喜事,可是詩尾處說的卻是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影射是分明是現在的大夏和匈奴的戰局,以及時政。
聽到這裏,朝鳳的心中想法頗多,這小女孩到底是什麽來曆?這樣的詞句,真的隻是他哥哥寫出來的嗎?
“鳳兒你怎麽了?”許是朝鳳臉上的表情太過明顯了,引得莫離也注意到了他“那這孩子唱的詞中有什麽了不得的內容?我極少看見你露出這般的表情。”
聽了這話,朝鳳先是一愣。怎麽?難道莫離沒有聽懂嗎?可是仔細一想,卻也該是這樣的。匈奴現在雖是為了學習大夏文化,實行夏化。可是學的也隻是致用型東西,很少會設計無病呻吟的詩詞。即使是莫離,也不能說了解的透徹。
而且甜妞兒說的並不是都城中的官話,而是方言。自己雖是能靠發音猜出來。可是莫離卻未必聽得懂。朝鳳的眼眸一轉,心中雖是有了七八分的把握,可是卻不敢完全確認,便也隻是笑笑,應付了兩句:
“這詞是表達對家鄉思念的,大抵是是遠離了,才會真的看清,原來那個一直被自己不喜的家鄉,竟然是這樣迷人的。”朝鳳笑笑,有些俏皮的看了一眼莫離“為什麽我的眼淚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莫離愣了愣。看向朝鳳的表情實在有一些怪異“鳳兒何時多愁善感起來了?我還以為鳳兒是到什麽地方。就把什麽地方當家的。可是好像。不是如此啊。”
甜妞兒的動作很利索,不過兩三下,就把元宵端了上來。裝元宵是碗是粗瓷的。端在手裏很有些厚重感。剛出鍋的元宵熱騰騰的,朦朦朧朧的熱氣蔓延開,熏得周圍的景物都有些模糊。
“還記得當年在書上,曾經讀到過這樣一句話‘吾心安處是吾鄉。‘當時的我,雖是覺得這句話極美,可是事實上卻是不大能夠切實的理解這句話的。直到真的離開了家,我在切切實實的了解到,家鄉,盡然是這般的迷人,迷人到一想起。那笑意就忍不住浮上臉頰。”
朝鳳低下頭,舀起一顆元宵放到嘴邊,咬下。元宵很好吃,雖是沒有宮裏的精細,可是口感卻是極不錯的。雖是有些燙,可是在這樣寒冷的時候,卻剛好給人暖一暖。
餡料是黑芝麻的,合著融化開的糖,吃起來很是甜蜜。也不知道是是不是真的餓了。難得的,朝鳳也沒有再挑剔,反倒吃了不少。甚至引得對麵的莫離,都把碗裏的元宵推到自己的麵前了。
一邊吃著,朝鳳的心裏也活絡開了。這小女孩的唱詞無非也就這麽兩層意思:一是有人知道自己今天會來這裏,所以特意設了個局子,給自己鑽。二嘛,就是甜妞兒並沒有說謊,真的有這樣的一個哥哥,還真的大隱隱於市的躲藏在這裏。
不過不論是那種結果,自己都是是該去見一見那個神秘的哥哥的。若是第二種,那自然是該把他收到麾下,為我所用的。若是第一種,那便更加有意思了。隻怕拔起蘿卜帶出泥,自己還能有什麽意外的收貨。
可是這些話若是明說卻總是不好的,畢竟莫離還在這。他也是個極其多心的人,若是自己說多了,叫他起了疑,那就真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倒不如自己先說些別的,也好試探她一番。想著,朝鳳便先笑著,和女孩搭起話來了。
“你做了這麽久的元宵,你可知道,這關於元宵還有個典故,你想不想知道?”
甜妞兒本來就是個孩子,好奇心自然就旺盛了些。現在又站了半天的街,自然無聊的緊現在聽朝鳳這樣說了,自然是高興的緊。當即就跳起來,連聲答應道“好啊,好啊。”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麵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麵,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朝鳳說的繪聲繪色,就好像當時自己就在現場一般。這下不止是甜妞兒,就是莫離也被朝鳳的故事迷住了。紛紛目不轉睛的看著朝鳳,想知道回來怎樣了。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說道這裏朝鳳刻意的頓了頓,賣了個關子。等到甜妞兒都受不了,連連催促了,才又慢慢開了金口。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甜妞兒歪歪頭,有些疑惑的問道“這就是十五吃元宵的由來嗎?可是元宵姑娘呢?東方朔不是答應了要幫助她的嗎?”
朝鳳點點頭,繼續道“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聽見元宵姑娘得以於家人團聚了,甜妞兒也跟著不停地的笑,臉上的表情倒是比吃了蜜還甜的。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見告訴說完了,甜妞兒還不滿足,又唏噓了一番元宵姑娘的苦命,與東方朔的機智後,才回頭去忙自己的事情。可是就是這樣平常不過的舉動中,朝鳳卻看出了其中的不同。
剛剛聽故事時,甜妞兒雖是不停的催促自己,要自己快點講,可是卻鮮少提出疑問。雖是讚歎東方朔的機智,可是卻絲毫沒有要再多打聽東方朔其他事跡的要求。更沒有像一般的孩子一般,刨根問底的追問東方朔的生平。
這酒說明了一點,她至少是知道東方朔這個人的。東方朔雖是機智,可到底是前朝的人物。那麽是誰和她說的呢?這可是地地道道的大夏故事啊,恐怕就是他哥哥也未必知道的清楚吧。
就在朝鳳還想再追問的時候,突然眼角的餘光掃到了一個人影。當即,朝鳳就覺得自己的心髒狠狠地一抽,種難以預料的感覺蔓延開來。
是他!不可能的!他......他的屍骨不是已經被自己放入蓮池了嗎?為什麽,為什麽又會出現在這異國他鄉?莫非真的是上天開了眼?又讓他回到自己的身邊?可是為什麽他不來見自己?
眼看那個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就要被人海吞噬了,朝鳳便也顧不得什麽女孩啊,哥哥的了。甚至就連一邊坐著的莫離都不管,一把便推開桌子,站起來像辯機消失的方向追去。
未發育完全的童聲聽起來很是天真,甜妞兒的聲音很是清脆,即使是背起書來,也絲毫不顯得呆板,反倒是輕快的緊。若是平時聽見這樣的聲音,隻怕朝鳳會會心一笑,可是現在,她卻絲毫沒有了笑意。
甜妞兒的唱的歌謠並不難理解,可是她卻是大夏閩南地區方言說的。難得的,倒是朝鳳的心中動了一下。這歌謠中,雖說的是久別重逢的喜事,可是詩尾處說的卻是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影射是分明是現在的大夏和匈奴的戰局,以及時政。
聽到這裏,朝鳳的心中想法頗多,這小女孩到底是什麽來曆?這樣的詞句,真的隻是他哥哥寫出來的嗎?
“鳳兒你怎麽了?”許是朝鳳臉上的表情太過明顯了,引得莫離也注意到了他“那這孩子唱的詞中有什麽了不得的內容?我極少看見你露出這般的表情。”
聽了這話,朝鳳先是一愣。怎麽?難道莫離沒有聽懂嗎?可是仔細一想,卻也該是這樣的。匈奴現在雖是為了學習大夏文化,實行夏化。可是學的也隻是致用型東西,很少會設計無病呻吟的詩詞。即使是莫離,也不能說了解的透徹。
而且甜妞兒說的並不是都城中的官話,而是方言。自己雖是能靠發音猜出來。可是莫離卻未必聽得懂。朝鳳的眼眸一轉,心中雖是有了七八分的把握,可是卻不敢完全確認,便也隻是笑笑,應付了兩句:
“這詞是表達對家鄉思念的,大抵是是遠離了,才會真的看清,原來那個一直被自己不喜的家鄉,竟然是這樣迷人的。”朝鳳笑笑,有些俏皮的看了一眼莫離“為什麽我的眼淚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莫離愣了愣。看向朝鳳的表情實在有一些怪異“鳳兒何時多愁善感起來了?我還以為鳳兒是到什麽地方。就把什麽地方當家的。可是好像。不是如此啊。”
甜妞兒的動作很利索,不過兩三下,就把元宵端了上來。裝元宵是碗是粗瓷的。端在手裏很有些厚重感。剛出鍋的元宵熱騰騰的,朦朦朧朧的熱氣蔓延開,熏得周圍的景物都有些模糊。
“還記得當年在書上,曾經讀到過這樣一句話‘吾心安處是吾鄉。‘當時的我,雖是覺得這句話極美,可是事實上卻是不大能夠切實的理解這句話的。直到真的離開了家,我在切切實實的了解到,家鄉,盡然是這般的迷人,迷人到一想起。那笑意就忍不住浮上臉頰。”
朝鳳低下頭,舀起一顆元宵放到嘴邊,咬下。元宵很好吃,雖是沒有宮裏的精細,可是口感卻是極不錯的。雖是有些燙,可是在這樣寒冷的時候,卻剛好給人暖一暖。
餡料是黑芝麻的,合著融化開的糖,吃起來很是甜蜜。也不知道是是不是真的餓了。難得的,朝鳳也沒有再挑剔,反倒吃了不少。甚至引得對麵的莫離,都把碗裏的元宵推到自己的麵前了。
一邊吃著,朝鳳的心裏也活絡開了。這小女孩的唱詞無非也就這麽兩層意思:一是有人知道自己今天會來這裏,所以特意設了個局子,給自己鑽。二嘛,就是甜妞兒並沒有說謊,真的有這樣的一個哥哥,還真的大隱隱於市的躲藏在這裏。
不過不論是那種結果,自己都是是該去見一見那個神秘的哥哥的。若是第二種,那自然是該把他收到麾下,為我所用的。若是第一種,那便更加有意思了。隻怕拔起蘿卜帶出泥,自己還能有什麽意外的收貨。
可是這些話若是明說卻總是不好的,畢竟莫離還在這。他也是個極其多心的人,若是自己說多了,叫他起了疑,那就真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倒不如自己先說些別的,也好試探她一番。想著,朝鳳便先笑著,和女孩搭起話來了。
“你做了這麽久的元宵,你可知道,這關於元宵還有個典故,你想不想知道?”
甜妞兒本來就是個孩子,好奇心自然就旺盛了些。現在又站了半天的街,自然無聊的緊現在聽朝鳳這樣說了,自然是高興的緊。當即就跳起來,連聲答應道“好啊,好啊。”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麵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麵,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朝鳳說的繪聲繪色,就好像當時自己就在現場一般。這下不止是甜妞兒,就是莫離也被朝鳳的故事迷住了。紛紛目不轉睛的看著朝鳳,想知道回來怎樣了。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說道這裏朝鳳刻意的頓了頓,賣了個關子。等到甜妞兒都受不了,連連催促了,才又慢慢開了金口。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甜妞兒歪歪頭,有些疑惑的問道“這就是十五吃元宵的由來嗎?可是元宵姑娘呢?東方朔不是答應了要幫助她的嗎?”
朝鳳點點頭,繼續道“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聽見元宵姑娘得以於家人團聚了,甜妞兒也跟著不停地的笑,臉上的表情倒是比吃了蜜還甜的。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見告訴說完了,甜妞兒還不滿足,又唏噓了一番元宵姑娘的苦命,與東方朔的機智後,才回頭去忙自己的事情。可是就是這樣平常不過的舉動中,朝鳳卻看出了其中的不同。
剛剛聽故事時,甜妞兒雖是不停的催促自己,要自己快點講,可是卻鮮少提出疑問。雖是讚歎東方朔的機智,可是卻絲毫沒有要再多打聽東方朔其他事跡的要求。更沒有像一般的孩子一般,刨根問底的追問東方朔的生平。
這酒說明了一點,她至少是知道東方朔這個人的。東方朔雖是機智,可到底是前朝的人物。那麽是誰和她說的呢?這可是地地道道的大夏故事啊,恐怕就是他哥哥也未必知道的清楚吧。
就在朝鳳還想再追問的時候,突然眼角的餘光掃到了一個人影。當即,朝鳳就覺得自己的心髒狠狠地一抽,種難以預料的感覺蔓延開來。
是他!不可能的!他......他的屍骨不是已經被自己放入蓮池了嗎?為什麽,為什麽又會出現在這異國他鄉?莫非真的是上天開了眼?又讓他回到自己的身邊?可是為什麽他不來見自己?
眼看那個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就要被人海吞噬了,朝鳳便也顧不得什麽女孩啊,哥哥的了。甚至就連一邊坐著的莫離都不管,一把便推開桌子,站起來像辯機消失的方向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