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在說最喜歡的書的時候,說了謊話。可是剩下的話,都是自己按照書上的批注說的,雖是不明白自己哪裏說錯了,可是既然父王都搖頭了,那就一定有不對的地方。辰星咬咬嘴唇,有些後悔自己的話多。
“聊齋誌異雖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屈,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誌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六朝誌怪的寫作目的,是為了“發明神道之不誣”,內容荒誕無稽,情節簡略、單調,藝術粗糙平板。”
見辰星的樣子,實在是難過,朝鳳便在一邊開口,提點到:“《聊齋》雖然也寫花妖,狐魅的怪異題材,但為的是曲折反映社會現實,抒發自己內心“孤憤”,在內容的深廣度上,都超過了以往的誌怪、傳奇。唐傳奇。雖尚不離於搜奇記異,然敘述婉轉,文辭華豔,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
“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一議論醇正,準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於身心,警戒頑愚。至說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莫離笑笑,似是對這本書很是喜歡,這倒是有些出乎朝鳳意料。
蒲鬆齡一生貧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曆,卻恰好對他創作《聊齋誌異》這樣的文學巨著,十分有利。他個人科場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卻由此而對科考製度有了深切的體驗,從而促使他把滿腔孤奮,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為《聊齋》的重要內容。並塑造出一係列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怎麽,你也看過《聊齋》,我還以為,你更加喜歡看《戰國策》,《孫子兵法》一類的書呢。”朝鳳笑笑,看著莫離挑了挑眉“還當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看見朝鳳那不可思議般的表情,莫離本是想像以前一樣,伸手拍拍朝鳳的頭。可是奈何生病了。實在是無力。隻好勉強的笑了笑:“怎麽。誰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而且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再者說來,蒲鬆齡的經曆,也很叫人動容。”
蒲鬆齡的一生是曲折的。可若是沒有這些曲折,隻怕也不會有後來的蒲鬆齡。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生活,對他的創作也極為有利:一方麵東家畢際有的石隱園裏,有林泉之勝,可以陶冶性情,豐富的藏書,可供他研習學問,豐富知識。另一方麵,又使他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和恰當的機會,搜集民間傳說,整理加工聊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為創作《聊齋誌異》作了一定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妓,為他在《聊齋》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礎。此外,蒲鬆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搜集民間奇聞異事。他不僅從民間文學中,汲取藝術營養,而且直接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這是他采用充滿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來反映現實的重要原因。
“《香玉》中的黃生在勞山下清宮中,愛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被他人移去,他日日臨穴哭吊,終於感動花神使香玉複生宮中。《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當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後,卻“憤不歸墓,隨風漾泊”,終於遊至張家,借屍還魂,和桑生結成了美滿姻緣。在《小謝》中,作者更寫出男女雙方經過一段自由接觸,逐步發展了愛情的故事。女鬼秋容、小謝和陶生開始隻是師友相處。後來陶生因事入獄,秋容、小謝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搶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他們在與黑暗的鬥爭中,彼此互助,發展了愛情,才結為夫婦。”
這些故事,都是在男女交往,被絕對禁止社交的社會中發生的,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可是這一切都被蒲鬆齡活靈活現的寫了出來,就像是事實一般。莫離笑笑,抬起頭,看向朝鳳,接著說道:“鳳兒知道,這些故事代表什麽嗎?”
“代表就算是在,有在一方為鬼魂的情況下,也不可以這樣輕易的得到幸福。”假裝沒有看見莫離期待的眼神,朝鳳靠著椅子,懶洋洋的回答道“不過你居然喜歡這些你儂我儂的東西,真叫人驚訝。”
聽見朝鳳的回答,莫離有些無奈的笑笑:“算不上什麽喜不喜歡的,隻是恰好看見了。鳳兒的回答才是真的叫人驚訝吧,若是一般人,不是應該說什麽,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話嗎?”
“我若是一般人,那你就不必娶我回來了。”朝鳳搖搖頭,有些挑釁的看了看莫離。
雖是被挑釁了,可是莫離卻是半點生氣也沒有:“是啊,你總是這般的特別,不似人間的姑娘。倒像是故事中的花妖,狐魅。”
“是嗎?不過他們所代表的是善,而我,隻能代表惡。”朝鳳聳聳肩,有些不屑的回答道:“蒲鬆齡的確是大師,但不是因為他的書,文字多麽優美。而是他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提出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態度。它們或者揭露社會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製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聽見朝鳳怎麽說,莫離笑了笑:“你何必說的這般嚴肅,不過是個故事罷了。他寫了,你看看,也就是了,不過是圖個樂子。而且你說的這般複雜,孩子怕是也不會懂的。那麽,鳳兒最喜歡什麽故事呢?”
“我最喜歡嗎?”朝鳳皺著眉,思索了半天,才開口道“沒什麽特別喜歡的,《聊齋誌異》裏麵,這些花妖狐魅,變成的美女,就是窮秀才蒲鬆齡的白日夢。他做這種夢,就是表達那種一廂情願的男性的幻想,窮秀才的幻想罷了。若是比較深刻的,大概是《促織》吧。”
《促織》是揭露統治階級,壓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說的是,由於皇帝愛鬥蟋蟀,以及地方官的媚上邀寵,胥吏的借端勒索,遂至“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成名一家,便是這無數受害家庭中的一個。
成名因為買不起應征的蟋蟀,受盡官府的杖責,奄奄待斃。後來曆盡艱辛,捕得一頭,卻不幸又被兒子不小心弄死: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麵包灰死,大罵曰:“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覆算耳!”兒涕而出。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複聊賴。
這就是“天子偶用一物”造成的悲劇。後來成名的兒子複活,魂靈化為一隻輕捷善鬥的蟋蟀,才挽救了一家被毀滅的命運。這隻蟋蟀獻入宮中後,得到皇帝歡心,撫臣受名馬衣緞之賜,縣宰也以“卓異”上聞。
“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麵執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係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隻有成名這人,因為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揚揚。”朝鳳搖搖頭,似是在為什麽而悲哀。
當成名充當裏正,受到責打的時候,哪裏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巡撫、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這不僅進一步揭露了官府壓榨的殘酷,也充分說明了,那些官僚是怎樣飛黃騰達的。
“社會的各級官府沒有任何是非曲直,錢就是理。正如灌口二郎判詞所說:“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其實細想,可不就是這樣的道理嗎?”說完故事,朝鳳偏過頭,看著莫離開口道。
辰星咬著嘴唇,站在一邊。雖然自己現在還不能理解,母後說的到底是什麽意思,不過看父王的表情,想必是是認同了幕後的想法。和其他人的諂媚不同,母後可以坦率的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就是因為這樣,父王才會這般的喜歡她吧。那麽,自己是否也應該坦率一些呢?
“陛下,出事了。”就在辰星想要開口的時候,突然一個人公公模樣的人,闖了進來。
“聊齋誌異雖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屈,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誌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六朝誌怪的寫作目的,是為了“發明神道之不誣”,內容荒誕無稽,情節簡略、單調,藝術粗糙平板。”
見辰星的樣子,實在是難過,朝鳳便在一邊開口,提點到:“《聊齋》雖然也寫花妖,狐魅的怪異題材,但為的是曲折反映社會現實,抒發自己內心“孤憤”,在內容的深廣度上,都超過了以往的誌怪、傳奇。唐傳奇。雖尚不離於搜奇記異,然敘述婉轉,文辭華豔,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
“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一議論醇正,準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於身心,警戒頑愚。至說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莫離笑笑,似是對這本書很是喜歡,這倒是有些出乎朝鳳意料。
蒲鬆齡一生貧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曆,卻恰好對他創作《聊齋誌異》這樣的文學巨著,十分有利。他個人科場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卻由此而對科考製度有了深切的體驗,從而促使他把滿腔孤奮,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為《聊齋》的重要內容。並塑造出一係列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怎麽,你也看過《聊齋》,我還以為,你更加喜歡看《戰國策》,《孫子兵法》一類的書呢。”朝鳳笑笑,看著莫離挑了挑眉“還當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看見朝鳳那不可思議般的表情,莫離本是想像以前一樣,伸手拍拍朝鳳的頭。可是奈何生病了。實在是無力。隻好勉強的笑了笑:“怎麽。誰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而且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再者說來,蒲鬆齡的經曆,也很叫人動容。”
蒲鬆齡的一生是曲折的。可若是沒有這些曲折,隻怕也不會有後來的蒲鬆齡。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生活,對他的創作也極為有利:一方麵東家畢際有的石隱園裏,有林泉之勝,可以陶冶性情,豐富的藏書,可供他研習學問,豐富知識。另一方麵,又使他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和恰當的機會,搜集民間傳說,整理加工聊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為創作《聊齋誌異》作了一定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妓,為他在《聊齋》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礎。此外,蒲鬆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搜集民間奇聞異事。他不僅從民間文學中,汲取藝術營養,而且直接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這是他采用充滿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來反映現實的重要原因。
“《香玉》中的黃生在勞山下清宮中,愛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被他人移去,他日日臨穴哭吊,終於感動花神使香玉複生宮中。《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當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後,卻“憤不歸墓,隨風漾泊”,終於遊至張家,借屍還魂,和桑生結成了美滿姻緣。在《小謝》中,作者更寫出男女雙方經過一段自由接觸,逐步發展了愛情的故事。女鬼秋容、小謝和陶生開始隻是師友相處。後來陶生因事入獄,秋容、小謝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搶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他們在與黑暗的鬥爭中,彼此互助,發展了愛情,才結為夫婦。”
這些故事,都是在男女交往,被絕對禁止社交的社會中發生的,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可是這一切都被蒲鬆齡活靈活現的寫了出來,就像是事實一般。莫離笑笑,抬起頭,看向朝鳳,接著說道:“鳳兒知道,這些故事代表什麽嗎?”
“代表就算是在,有在一方為鬼魂的情況下,也不可以這樣輕易的得到幸福。”假裝沒有看見莫離期待的眼神,朝鳳靠著椅子,懶洋洋的回答道“不過你居然喜歡這些你儂我儂的東西,真叫人驚訝。”
聽見朝鳳的回答,莫離有些無奈的笑笑:“算不上什麽喜不喜歡的,隻是恰好看見了。鳳兒的回答才是真的叫人驚訝吧,若是一般人,不是應該說什麽,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話嗎?”
“我若是一般人,那你就不必娶我回來了。”朝鳳搖搖頭,有些挑釁的看了看莫離。
雖是被挑釁了,可是莫離卻是半點生氣也沒有:“是啊,你總是這般的特別,不似人間的姑娘。倒像是故事中的花妖,狐魅。”
“是嗎?不過他們所代表的是善,而我,隻能代表惡。”朝鳳聳聳肩,有些不屑的回答道:“蒲鬆齡的確是大師,但不是因為他的書,文字多麽優美。而是他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提出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態度。它們或者揭露社會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製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聽見朝鳳怎麽說,莫離笑了笑:“你何必說的這般嚴肅,不過是個故事罷了。他寫了,你看看,也就是了,不過是圖個樂子。而且你說的這般複雜,孩子怕是也不會懂的。那麽,鳳兒最喜歡什麽故事呢?”
“我最喜歡嗎?”朝鳳皺著眉,思索了半天,才開口道“沒什麽特別喜歡的,《聊齋誌異》裏麵,這些花妖狐魅,變成的美女,就是窮秀才蒲鬆齡的白日夢。他做這種夢,就是表達那種一廂情願的男性的幻想,窮秀才的幻想罷了。若是比較深刻的,大概是《促織》吧。”
《促織》是揭露統治階級,壓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說的是,由於皇帝愛鬥蟋蟀,以及地方官的媚上邀寵,胥吏的借端勒索,遂至“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成名一家,便是這無數受害家庭中的一個。
成名因為買不起應征的蟋蟀,受盡官府的杖責,奄奄待斃。後來曆盡艱辛,捕得一頭,卻不幸又被兒子不小心弄死: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麵包灰死,大罵曰:“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覆算耳!”兒涕而出。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複聊賴。
這就是“天子偶用一物”造成的悲劇。後來成名的兒子複活,魂靈化為一隻輕捷善鬥的蟋蟀,才挽救了一家被毀滅的命運。這隻蟋蟀獻入宮中後,得到皇帝歡心,撫臣受名馬衣緞之賜,縣宰也以“卓異”上聞。
“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麵執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係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隻有成名這人,因為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揚揚。”朝鳳搖搖頭,似是在為什麽而悲哀。
當成名充當裏正,受到責打的時候,哪裏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巡撫、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這不僅進一步揭露了官府壓榨的殘酷,也充分說明了,那些官僚是怎樣飛黃騰達的。
“社會的各級官府沒有任何是非曲直,錢就是理。正如灌口二郎判詞所說:“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其實細想,可不就是這樣的道理嗎?”說完故事,朝鳳偏過頭,看著莫離開口道。
辰星咬著嘴唇,站在一邊。雖然自己現在還不能理解,母後說的到底是什麽意思,不過看父王的表情,想必是是認同了幕後的想法。和其他人的諂媚不同,母後可以坦率的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就是因為這樣,父王才會這般的喜歡她吧。那麽,自己是否也應該坦率一些呢?
“陛下,出事了。”就在辰星想要開口的時候,突然一個人公公模樣的人,闖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