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幽深如潭, 尚書府上下一片沉寂, 唯有太子長琴的屋前亮著燈,如同黑暗中熠熠生輝的螢火。
屋中,太子長琴站在桌前, 提手緩緩研墨,宛如工匠精心雕刻出來的眉眼在燈光的映照之下愈發顯得柔和了幾分。
他的麵前攤開著一封信, 正是遠在萬裏之外的陸明琛所寄來。
信上的內容稱不上長,文采也算不上好, 隻是對於太子長琴而言, 卻是足夠了。
從旁人口中知曉的消息總不如看到本人的書信叫人安心,太子長琴輕輕撫了撫上麵清雋的字跡,眼中泛起了零星了笑意。
這笑意僅是一閃而逝, 很快就又消失在了他的麵上。
“少主……”有黑衣人悄然落於他的麵前, 聲音低沉的說道:“皇上似有立下太子之意,我們是否要動手?”
太子長琴折好了信, 將它重新收進信封中小心的壓在了桌下, 而後抬起眼,緩緩道:“此時最該著急的不是我們。”
先前宣王在人前還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可不知是不是厭倦了身上的麵具,這幾年愈發本性畢露,張狂了起來。
宣王的嶽家和成王是不能比, 可他的舅舅因為柔妃受寵,地位水漲船高,手中握著不小的權利。皇位更替並非簡單言語所能成, 時機和實力缺一不可。自古以來,多少英雄豪強便是崛起於亂世。不過如今大越隱隱有亂世之態,卻仍舊稱不上亂世。若想謀朝篡位,一是再等上個幾年,二則是於內牆之中逼宮。
在黑衣人的無聲中,太子長琴解釋說明,隻是溫文一笑,說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稍安勿躁。”
黑衣人頷了下首,隨後又隱沒在了暗處之中。
###
成王代父祭天之後,京城中的氣氛便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兩位皇子之間維持著平靜的表麵,實則暗藏殺機。
明明是春暖花開的月份,卻因為這場爭鬥蒙上了一層陰翳。
自祭天過後,延和帝身上的小毛病迅速的惡化,到最後甚至咳血昏迷了過去。
這下可把知情的皇後嚇壞了,一整夜守在了延和帝的身邊,下令封鎖宮門,禁止任何人傳遞消息。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皇後坐在了延和帝的床邊暗自垂淚。
她與延和帝少年時便成了夫妻,兩人一路走來相互扶持走了過來,縱使延和帝身邊有了新人,夫妻兩人感情淡了不少,情分卻仍是在的。
見到延和帝麵無人色的躺在床上,皇後心裏又是難過又是自責。
如果平日裏自己多加看顧延和帝幾分,多勸上幾分,今日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麵。
她一生無子,唯有一個女兒承歡膝下,因此延和帝對於她的意義遠超於常人,他不僅是她的夫,更是她的天。若是有一天,天都倒了下來,她該如何是好?皇後眨了一下眼,淚珠已是順著臉龐滑落了下來,滴在了延和帝蒼老幹瘦的手臂上。
“陛下。”她握住延和帝的手,哽咽著喚道,心中苦澀萬分。
太醫院的幾位太醫經皇後密旨傳喚,在夜色的掩飾之下,悄然無聲的來到了延和帝所在的宮中。
看到床上無聲無息的延和帝,又看到皇後的神色,他們心中了然,進了這道門恐怕不好退
出去了,若是差一些,恐怕得永久長眠在這地下了。
“陳太醫,張太醫,你們幾人上前來瞧瞧,陛下這究竟是怎麽了?”皇後收了淚意,抬起袖子不著痕跡的擦了擦臉上的痕跡,複而側過臉來,便又是人前那個端莊大氣的後宮之主了。
“是。”太醫們應了一聲走了上前,臉上的表情嚴肅而恭謹。
皇後站了起身,為他們退開了施展的空間。
她也不清楚是過了許久,總覺得在印象中時間從未漫長到需要靠自己去數眼前花瓶上究竟
有多少個花紋才得度過的地步,數得她的意識都生出了幾分倦意。
好在延和帝終究還是醒了。
“皇後娘娘,陛下在叫你。”太醫小聲提醒她,皇後回過了神,見到床上的延和帝正看著自己,神情虛弱而無力,眼圈又驀然的紅了起來,眸中的表情卻是極為欣喜的。
“陛下,你……你總算是醒了。”皇後坐到了延和帝的身邊,伸出手握住了他微微抬起的手,“你醒了那就太好了。”她忍不住重複著念了一遍,喜得眼眶中打轉的淚水都掉了下來。
延和帝初醒,神誌尚未完全清醒就看見了幾個太醫蒼白而陌生的麵孔,心中原本是有些惶恐不安的,然而在看見了自己風風雨雨攜手多年的妻子,一下子便安定了許多。
他靜下了心,瞧見她眼角的淚水,微微一怔。
自打皇後生下二公主以來,他許久未曾見過她落淚了。
延和帝片刻之後回了神,開口問道:“朕……朕這是怎麽了?”
他一出聲心中便覺不好,自己的聲音竟是變了,雖不至於叫人聽不清楚,但卻是有些含含糊糊的,好似喉中有痰堵塞一般。
這事情皇後自然是答不出來的,就隻能由恨不得將自己縮在了牆角隱去身形的太醫來答。
延和帝聽著太醫們支支吾吾,橫棱兩可的話,閉了閉眼睛。
他還是聽懂了,自己這病叫做卒中,一旦患上就失了行動的能力,到最後可能連話都說不出來。
為何延和帝會如此清楚,因為當年疼愛他的皇祖父就是因為這病死的。
他也要死了嗎?延和帝猛地攥緊皇後的手,疼得她麵色一白,卻為了不驚擾到延和帝硬是咬牙忍了下來。
此刻此刻延和帝整個人好似被泡在了浸滿冰塊的浴桶當中,凍得他牙齒直打顫。
“陛下?”被他這幅模樣所驚嚇到,皇後急忙出聲喊他,連手上被皇帝緊緊扣住的疼痛都來不及顧及。
“沒事……我沒事。”延和帝咳嗽了一聲說道,緩緩地睜開了眼睛,“去傳,去傳宰相,周大人,劉大人過來。”明明是一句不長的話,延和帝斷斷續續的說完之後,卻在喘著大氣。
皇後見狀心更是沉了下去,延和帝怕是真的不好了。
她張了張唇,正要說話,隻見延和帝緊緊地看著自己,神情慎重而執拗。
皇後點了點頭,握了握他的手又放了開來,含著淚水說道:“你放心,臣妾這叫人去請。”
還未站起身,宮門之外忽而傳來了一陣兵戈碰撞交響的聲音,還伴隨著幾聲尖利淒慘的苦嚎。
延和帝的語言功能出了些問題,但耳朵卻是沒有問題的,自然也是聽到了外麵的喧鬧,他麵色一變,雙手撐著床邊,欲從塌上起身。
隻是人虛軟無力,方抬起身,就又倒了下去。
皇後見狀攙扶著他,心中驚惶,臉上卻強作鎮定,說道:“陛下,外麵有羽林軍守著,臣
妾亦派了人封鎖宮門,不會出事的。”這話像是在說給延和帝聽,又像是在說給自己聽。
話音未落,外麵衝進了一個渾身血淋淋的身影,大口大口的喘著氣,衝殿內喊道:“宣王謀逆,已帶了人闖入了宮中,陛下,快走啊!”透著絕望的喊聲猶在殿中回蕩,這道身體卻是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發出了“砰”一聲的巨響。
這道沉悶的聲音砸在了在場所有人的心中,砸得他們猛然變色,目光滯留在地上屍體的身上,久久不曾回過神。
延和帝瞪大眼,臉色猶如忽逢暴風雨的天空,登時就變了,困惑憤怒驚懼等神色掠過他皺起的麵孔,最後接連幾聲沉悶的咳嗽,頭一偏,竟是吐出了一口烏紅的鮮血。
皇後嚇得麵色慘白,後麵叫她更加肝膽欲裂的是,突然出現在宮殿門口的那道身影。
“父皇,母後,兒臣給你們請安了。”宣王眯著一雙狐狸一般的眼睛笑了起來,看起來和善,卻叫人從腳底躥升了寒意。尤其是在看到他手中緊握著,正在不斷在滴血的長劍後,那股寒意更是直往人的心底竄起,叫人一陣頭皮發麻。
“混賬東西!”皇後見到他這幅大搖大擺的模樣,一時有些呆住了,而延和帝則是很快回過了神,指著宣王的鼻子破口大罵,“你這是想弑父篡位嗎!誰給你的膽子!”
宣王陰森森的笑著,往前走了幾步,他的身後跟隨著身穿甲胄,臉色森寒的侍衛。
延和帝已是認了出來,其中一部分竟是自己信任非常的羽林軍,連同自己最為信任的軍隊都已經倒向了他人,恐怕此時這個皇宮已經落入宣王的控製中。
他之前怎麽沒有瞧出來宣王有這麽大的本事?延和帝壓著唇角,怒意燒到了心頭,麵色鐵青,與死人沒有什麽兩樣。
他恨意滔天的想,都怪自己之前對這個兒子太過寬容。明知他心思不純,卻沒有狠心懲治,才滋生了對方狂妄的野心。
“混賬東西!”延和帝咬著牙根,惡狠狠地看著他,一字一頓的說道:“你就不怕天譴嗎?”
“天譴?”宣王輕蔑一笑,“自古以來,如我這樣的人還少嗎?他們俱是活得安好無憂。
父皇,你怕是外麵那些老道糊弄了。”
延和帝壓著怒意,看向宣王的目光漸漸平靜下來,透著一股悲涼和失望,“你自小到大,
朕從未虧待過你,究竟為何你會變成這幅大逆不道的模樣。”
“為何?”宣王的目光牢牢地定在了延和帝的身上,咧著唇角,目光盡是惡意,“若不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偏心成王,我至於走到今天這步嗎?這一切說來,都得怪罪到你的頭上。”
延和帝被他這一番推卸責任的話說得額角青筋暴起,眼中騰騰地燒起了怒火,若不是他現在因病癱在床上,怕是會跳起來掐死宣王。
“……逆子!”他從牙縫間擠出這個字眼,再清楚不過的音節。
宣王哈哈大笑,又靠近了幾步,見到皇後與周圍人緊張而戒備的眼神,挑著眉頭,輕輕地笑了笑,“父皇,母後,來瞧瞧,這把劍鋒不鋒利,好看不好看。”
看到敵後兩人瞬間變得驚恐的表情,宣王滿意地點了點頭,晃了晃手中的劍,笑著說道:“我可是用這砍下了大哥的腿,嘖,不愧是有名的寶劍,果真銳利非常。”
延和帝麵色大變,顫抖著唇,聲音亦是發著顫的,“……你對你大哥動手了?你殺了你大哥?”
宣王搖了搖頭,說道:“兒臣豈是那種心腸歹毒之人,您老人家盡管放心,我已經為大哥請了太醫,他頂多流些血,死倒是不會死的。”
延和帝壓著眉頭,眼中閃著淚光,望向了宣王仍舊滴滴答答流著血的劍,嘶啞著嗓子,問道:“是不是今日你達不成目的,是不是要將我和你的母後一同殺了?”
宣王露出驚訝的模樣,隨後笑了笑,說道:“自然不會,不過……我卻是不敢保證,您二位會不會缺胳膊少腿什麽的。”
他麵上帶著笑,但語氣卻很是正經,叫人一聽就能明白,他並非在說笑。
延和帝看了一眼坐在床邊茫然無措的皇後,沉聲道:“說罷,你究竟想要朕做些什麽。”
宣王手中的劍扔給了身後的侍從,又接過了對方遞過來的布帛,擺到了延和帝的麵前。
“父皇,您也到了怡養天年的年紀,而朝中事務繁重,您當這太上皇是再合適不過了。”他讓人請開了皇後,又令侍從把皇帝扶了起來,“請父皇動筆,立下傳位昭書。”
延和帝握住筆,艱澀地在那份空白的聖旨下落下字,墨跡訊速地在布帛上方暈了開來,他抬目看著表情愈發輕鬆得意的宣王,恍若陳舊木門合起那一瞬間所發出枯朽的聲音,歎息了一聲。
“不論你是用了何種手段得到的這皇位。”延和帝靜靜地凝視著宣王,沉重而莊嚴地說道:“盼你登上皇位之後能夠盡職盡責,善待大越百姓。”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宣王的臉上浮現了一絲喜悅,聽見延和帝所交代的話,點了點頭,笑著回應道:“父皇你盡管放心。”
放心?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叫他如何放心。延和帝扯了一下唇角,心中嘲諷不已,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品嚐到什麽叫做無可奈何。
“我來之前聽聞父皇病了。”宣王拿了傳位昭書,輕挑了一下長眉,緩聲道:“現在一看,果然如此。接下來的日子,我看父皇還是在這裏乖乖養病的好。”
我為魚肉他為刀俎,他還能說些什麽?延和帝閉口不語。
宣王隻當他是默認了,轉身看向了臉色難看的皇後,溫聲道:“母後,父皇患病,身邊無人看顧的話,實在叫人擔心。事關重大,也不好假借於他人之手,所以還是要麻煩母後了。”
他假惺惺地說著話,皇後隻冷笑了一聲,說道:“你這是想軟禁皇上和本宮?”
宣王抬抬唇角,朝著她笑了一下,並未直接回答,而是道:“母後若嫌這日子平淡無聊,我可以請二姐入住這裏與你們一同為伴。”
二公主是她含辛茹苦撫養長大,唯一的孩子。在皇後的心中若論起地位來,甚至比延和帝還要重上那麽幾分。皇後聽得麵色一白,想到了成王失去的那條腿,又想到了此子剛才咄咄逼人的囂張模樣,弑親滅義,這種人豈會顧及什麽姐弟親緣之情。
她張著嘴唇,沉默了片刻後,對著宣王說道:“任由你安排。”
見她說不出半句反抗的話來,在場的亦是噤若寒蟬,宣王不免有些誌得意滿,指揮著身邊的侍衛將皇帝所居的宮殿圍了起來,握著延和帝剛才所寫的傳位昭書,意氣風發的邁出了殿門。
“王爺。”見宣王出來,一直以來貼身服侍著他的太監劉安立即貼了上去,諂媚的笑道:“不不不,現在應當稱呼您為陛下了。”
宣王揚聲大笑,瞥了他一眼,道:“不錯,為人很是機靈嘛。”
劉安嘿嘿地笑了起來,“那都是陛下您教導的好。”
宣王舒展了眉頭,從未覺得自己的心情有如此的愉悅暢快過,連同劉安那張老橘子皮一般褶皺的臉也順眼了不少。
“朕明日就要早朝了。”宣王想了想,對他說道:“你快些打理好早朝的事務。”
劉安哎了一聲,連忙應了下來,“奴才知曉,請您放心。”
宣王抬著下巴,矜持地頷了下首,說道:“沒有別的事情,你就先行退下吧。”
“是,奴才這就是去辦陛下交代的事情。”劉安應道,很快就離開了他的眼前
陛下?朕?宣王品味著這兩個詞語,眯了眯眼睛。難怪古往今來,即便是犯上殺頭大罪,仍舊有數不盡的人往這九五之位上麵撲,這滋味果然是太好了。
……
大越按照慣例,九日一朝。
這日大臣們皆穿戴好了朝服,理好了儀容,正如往日那般,在殿中等待著延和帝的出現。
等到太監的唱聲響起,看到那個殿後緩緩而出的明黃色身影,在場的人均是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思議。
“宣王?”有人失聲喊了出來,
宣王斜了他一眼,整理了一下衣服,坐上了金光閃閃的龍椅。
太監輕蔑地掃視著下方的大臣,揚長了聲音,“諸位見到聖上為何不跪?”
“宣王,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坐上龍椅,莫非是想謀逆,還不快脫了你那身袍子。”朝中老臣黑著臉怒斥道。
宣王卻不急不忙,未曾辯解什麽,隻是指了指站在文官前列,麵容沉凝的丞相,朗聲道:“丞相大人,你來讀一讀我手中的聖旨。”
丞相遲疑了片刻,還是上前接過了他手中明黃色的布帛。
待看見布帛上麵的字,他原本還算的上沉靜的麵色登時就變了。
宣王也不催促,隻是笑吟吟地看著丞相。
丞相深吸了一口氣,照著上麵的內容緩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五十有三年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宣王蕭光譽人品貴重,甚肖朕躬,堅剛不可奪其誌……”
一段話念下來,在場的人麵色變幻莫測。
宣王麾下的大臣克製不住,眼中流露出了喜色,朝著宣王跪了下來,大呼萬歲。而有人則是開口質疑,甚至大罵宣王為逆賊。
朝中元老走出列來,要求丞相將聖旨交於他們驗明真假,待到確認無誤後,幾個老臣子沉默了下來,而後開口問道:“敢問聖上如今身在何方?”
宣王自然不會說延和帝已經被自己軟禁了起來,對這些臣子則是說皇帝病重如今已是下不來床,正在靜心休養。
大家當然不會輕易相信,成王黨羽也依舊是不死心,出聲道宣王此舉是為謀朝篡位。
宣王陰冷地衝著這些人笑,旋即就叫了羽林軍出來,以對抗聖旨,汙蔑皇帝的理由將人拖了出去,一番辣手狠心的整治。
這一下,喧嘩的大殿頓時靜若枯井,眾人皆閉上了嘴巴,望著坐於龍椅上方,神色張狂的新帝。
有人歡喜有人憂,並未宣王黨羽,也並非成王黨羽的人,於心中深深地歎息了一聲。事已至此,反對也是沒有用處了。
不求這位新帝如何的英明神武,勵精圖治,隻希望不要比延和帝要差就行了。
隻是新帝注定叫這些中立的大臣失望了,不過短短幾日,剛剛登上皇位不久的宏宣帝便得意忘形,大肆張揚,任由自己喜好胡亂封賞臣僚妃嬪。
朝中政務積累,他卻不去處理,成日隻知道沉迷享樂,不思進取。
心頭仍舊存著大越的臣子忍不住上奏勸說,新帝麵上誠懇十分的應下了,私底下卻是絲毫未改,我信我素。臣子們若是勸得多了,他就擺出了臉色,嚴重的甚至會被他在宮殿前,在眾目睽睽下被他身邊的太監使用杖刑。
曲州地龍翻身一事尚未過去,百姓還未曾被中央安撫好,宏宣王就已經開始為太後的壽誕搜刮起了財物。
宏宣帝其人說起了並不愚笨,甚至還有這幾分小聰明。搜集財物並非從民間平民手中,而是抓朝中臣子的把柄。
所謂水至清則無魚,朝廷大臣中的貓膩還是很多的。
宏宣帝繼位未過多久,待找齊了證據就叫人抄了原先極受延和帝信任的大臣的家產。
那大臣著實也算得上一位奸臣,抄就被抄了,證據確鑿旁人也無法說些什麽。然而不久之後宏宣帝卻又是一副蠢蠢欲動,想要抄家斂財的模樣,叫朝中大臣不禁膽戰心驚,生怕下一個下場悲慘的人就成了自己。
一時間,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均是眼巴巴地看著宏宣帝的下一舉動。
未過幾月,有識之士皆看出了宏宣帝的亡國之相,嗟嗷不止,這大越將近千年的江山,怕是要斷送在宏宣帝的手中了。
宏宣帝這邊荒唐行舉不斷,漸漸叫臣子生出了離心。
屋漏偏逢連夜雨,曲州雲州等地天災不斷,朝廷的撥款救濟卻遲遲不到百姓的手中,官府無能,人心散亂,終有義士揭竿而起。
原本隻是小小的聲音,卻在短短的時間內壯大了起來,大有一舉擼下宏宣帝的模樣。
臣子連連上奏,總算是叫宏宣帝重視了起來。
這一看,他不由得大驚失色。曲州成州的亂軍因為距離的關係,暫且未被他放在眼裏,但距離京城相近的成州也反了,卻是叫他再也安不下心來。
宏宣帝一夜未睡,翻來覆去了許久,第二日早朝派遣了自己心中最為信任的心腹將領前度攻打成州叛軍,隻可惜沒過多久就被人家壓著反揍了一頓。
宏宣帝加大了兵力再次派人前去,卻還是一無所獲。
宏宣帝終於不再沉溺於玩樂之中,思來想去,琢磨了許久,在無人可以派遣的情況下,選中了正在京城不久外訓練著士兵的方問玉。
方問玉雖是女子,但謀略武功卻是毫不遜色,強於這大越絕大部分的將領。宏宣帝之前看輕她身為女子的身份,可如今無計可施之下,也隻得派遣了方問玉前去抵抗叛軍。
“啟稟皇上,臣有一事相求。”大殿上,方問玉抱拳施禮。
聽她毫無遲疑的應了下來,宏宣帝心裏很是滿意。心情愉悅之下,聽她說有事相求,也並未露出絲毫不耐煩的表情,反而和顏悅色的說道:“方大人請講。”
“臣身邊可用之人甚少,因此想向皇上求一人。”方問玉說道,麵對著宏宣帝頓時變皺起了的眉頭,也半分的畏懼,開口道:“臣曾聽人說起過,五公主是容國公血脈,自幼喜愛兵書,武藝也是極為出色……”說到這裏,她就沒有繼續說了下去,而她相信,宏宣帝能夠聽懂自己的未盡之言。
宏宣帝近來因沉溺享樂顯得蒼白虛弱的麵孔上浮現了幾分遲疑。
這位五妹與其他姐妹不同,他是知道的。刺繡女紅,女子家該學會的東西樣樣不通,不該
學的倒是學得很好。
問他為什麽會知曉,這自然是從他那位脾氣驕縱,天不怕地不怕的親妹四公主口中聽到的。
這兩人一個受寵,一個不受寵,但除卻落水那一次,他的親妹從未在這位五皇妹的身上討到過什麽便宜。
可是學得好歸學得好,上戰場能行嗎?宏宣帝遲疑了一下,抬眼看著方問玉陳懇的神情,最終還是應了下來。
“五皇妹平日就是個深明大義之人,為國出力想必她是極為樂意的。”宏宣帝說道,之後立即下了一道旨意,送到了尚書府中。
方問玉附和著宏宣帝的話,眼中卻閃過了一絲冷意。好一個深明大義,若不願出力抗敵,則是不識抬舉了吧。
她心中冷笑了幾聲,又對著宏宣帝行了禮,重新站回了人群中。
早朝後,宏宣帝的旨意變到了尚書府中。
劉尚書這幾日因病呆在家中,不曾出門半步。
太監傳達旨意的時候,一家人剛用完午膳不久,正在廳堂中說話。
等聽完了宏宣帝的旨意,尚書府上下均是目瞪口呆。
皇帝竟叫他們的公主媳婦帶兵抵抗逆賊?
柳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跪在地上接旨的時候,雙眼發怔,遲遲不曾反應過來。
等到太監趾高氣昂的離開了,柳氏騰地站起了身,將那道明黃色的聖旨甩在了地上,怒聲道:“朝中的將領都死光了嗎?竟讓金枝玉葉的公主上場殺敵!”
劉尚書彎腰拾起地上沾了灰的聖旨,輕拍了拍去,唉聲歎氣,口中喃喃不止,直道荒唐。
“老爺,晉元已去北疆殺敵,哪有媳婦隨後跟上的道理。”柳氏拉住了劉尚書,柳眉倒豎,“這簡直就是……簡直就是要絕了我們劉家,老爺,你等會兒便進宮,和皇上說說。此事……此事實在是……”如同一塊石頭哽在了喉中,柳氏原本想怒罵一番,卻又覺得不妥,隻得硬吞進了肚中。
劉尚書兩道眉毛往下垂著,身上散發著一股無奈至極的鬱氣,苦笑著說道:“皇上那性子,自己打定的主意,就算是太後發話,也是不會聽的。”何況已經下了聖旨,要愛麵子如命的宏宣帝撤回,難度無異於登天。
這些日子來,宏宣帝是什麽樣子性子,大家已經看得清清楚楚,柳氏心裏頭自然也是明白的。隻是她不想什麽都不做,眼睜睜看著兒子前腳剛入戰場,後腳媳婦又跟上的荒謬之事,若是出個萬一該如何是好!
“罷了,罷了,我再稍後就進宮求求宏宣帝。”劉尚書歎了一口氣。
柳氏不說話,咬著牙關,緊繃著一張溫婉的麵孔,心中將宏宣帝罵了千千萬萬遍。
這種倒行逆施的家夥,怎麽就登上了那個位置呢?這不是要大越上下都倒黴嗎!
“爹,娘。”太子長琴出聲喚道,見兩人都看向了自己,放緩了自己的語速勸說兩人,“皇上剛愎自用,正如爹方才所說的那樣,他是聽不進旁人的話。爹若是進宮求見,怕是會觸怒到他。萬一弄巧成拙……”
他停頓了片刻,語氣溫和的說道:“我有幸見過方將軍,年紀輕輕卻是難得的沉穩,是個極有分寸的將領,不會貿然前進。我從來不曾上過戰場,沒有任何經驗,方將軍也不會將我安排至前線,爹娘盡管放心。”
柳氏和劉尚書一想,也的確是這個道理。
劉尚書眉頭鬆了下來,柳氏亦是和緩了神色,隻是目光中仍舊蘊著幾分擔憂。
“公主,那些亂臣賊子可不是好對付的。”柳氏拍了拍他的手背,憂心忡忡地叮囑
道:“這一路上你可要多加小心,千萬不可鬆懈半分。如果……如果真的不行,便回來吧。”
後麵這句話說得毫無道理可言,要知道不論是大越,還是往上數去的朝代,身為逃兵是絕對得不到任何的好下場。
輕則處死,重則懸屍轅門,以敬效尤。
當然,作為身份尊貴的公主殿下,太子長琴假若當了逃兵,也不會有多大的懲罰,不過這說起了總歸是不大好看的。
因此聽了柳氏的話,太子長琴隻是微微一笑,說道:“娘,你放心。”
第二日,天際方透出了點點的白色,討伐成州逆賊的軍隊就浩浩湯湯出了城門。
眾大臣和京城百姓皆在城門口送這列軍隊離城,而大越尊貴的皇帝陛下,隻是在太陽升起時露了一麵,對著領兵的幾位將領極其敷衍的拋下了幾句勉勵之語,便攜著近來寵愛的妃子高視闊步的離開了眾人的麵前,仿佛已是勝券在握。
在場的人心均是寒了個徹骨,望著那道明黃色的身影,再看看前方如同長龍一般蜿蜒而出的軍隊,沉默不語。
值得嗎?他們不約而同在心中問自己。
陸陸續續的,為大越近乎奉獻了大半生的幾位老臣向宏宣帝上交了致仕辭呈。宏宣帝沒有挽留,也沒有說半句挽留的話,爽快的放了幾位元老離開。
在他眼中,這些半隻腳已經踏入了棺材的老頭子本就不該占著朝中重要的位置,讓他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
老臣原本盼著這番舉動能叫宏宣帝稍稍清醒幾分,隻是已經陷入自己和朝中奸宦所編織而出宏圖美夢中無法自拔。
老臣側目而視,有千萬句的勸誡想說,最終還是被宏宣帝的無動於衷硬生生的堵了回去,心灰意冷之下閉門不出。
……
夜色已深,天上無月,唯有星辰密布,忽明忽暗,映照這一片遼闊而寂靜的北疆大陸。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硝煙味,夾雜在一片血腥氣中,實在算不上好聞,然而這邊是軍營最真實最為常見的模樣。
營帳中,陸明琛端坐在有兩米多長的桌案前,那雙黑到泛冷的眸中滿是冷靜,宛如夜空中散發著皎皎清輝的明月一般,雖清亮無比,但也叫人心生畏懼。
他的桌案前擺著一張地圖,還有一張從北羌臥底中得到的密報,上麵所述的正是羌族近來的動向。
陸明琛凝視了那密報上的字跡片刻,然後拿起了那張輕薄卻重若千鈞的密報,置於了灼熱耀目的燭火上方。
猩紅色的火舌舔上紙麵,紙張立即打起了卷,而後蜷縮著化為了灰白色的餘燼,紛紛揚揚地落在了地麵上。
陸明琛黑沉的眸中恍惚仍然倒映著剛才的火光,明亮得叫人心驚,那原本冷冰冰,沒有絲毫人氣的模樣也一並散了個幹淨。
一道人影掀開了帳簾,露出一張生出皺紋卻不失半分英豪氣概的麵容來,不是容國公又會是誰。
“外祖父。”陸明琛見了他,低聲喚道。
容國公嗯了一聲,手中握著一張淡黃色的信紙走到了他的麵前。
“蕭光譽那兔崽子派了嘉穎去平定成州那些個逆賊。”容國公從鼻子中發出一聲譏諷的嗤笑,“他倒是看得起我們容國府一係。”
他一抬手,將這封信塞到了陸明琛的懷中。
陸明琛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整封信的內容。他的眸中浮現幾縷訝然之色,微微皺起了眉頭,不過又鬆了開來。
“外祖父請安心,嘉穎為人縝密,處事周詳,尋常人難以算計到他的心思。何況由您親手教導而出的方將軍也在他的身邊,不會有問題的。”陸明琛對著麵色中隱隱藏著幾分擔憂的容國公說道。
容國公麵色稍稍好看了幾分,沉吟了片刻,輕歎了一聲,說道:“也罷,遠水解不了近渴,還是先將眼前這些不長眼的蠻夷給解決了,之後盡早與他們會和。”
陸明琛頷了下首,表示讚同。
“外祖父,方才我收到了一封密函。”陸明琛道,“北羌內部出事了,首領盧瓦暴斃,他的幾個兒子正在忙著爭奪他留下來的王位,這時怕是有些顧不上我們了。”
這場戰爭本就是首領盧瓦先挑起來的,如今他突發惡疾暴斃,兒子們為了各自的利益戰成一團,根本無暇顧及北疆究竟如何。
北羌一族對於北征一事本就是意見不合,全靠著強悍霸道的盧瓦一手壓製住了這些不同的意見。如今最有力的支持消失了,族中又陷入了權利鬥爭,羌族軍隊最多不過再支撐一陣子。
原先陸明琛還憂心大越近來愈發混亂的局勢,然而中原這邊尚未分裂,北羌自己就鬧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著實是叫陸明琛安下了心。
容國公聽得仔細,臉上也漸漸地露出了幾分喜意。
“這場戰,你是如何想的?”沉吟片刻,容國公問道。
原本他如旁人所想的一樣,認為自己的外孫女婿一介書生,縱使是熟讀兵書,沒有上過戰場,是絕不可能行軍打仗的。
然而與北羌接連幾站下來,卻叫他大吃了一驚,莫非這世上真有天生就是將領的人物?
容國公想了許久,也不曾想通,而後陸明琛說自己小時候曾經受過高人指點,方才釋懷。
旁觀幾次戰役後,容國公對這個外孫女婿是越來越滿意,就是有些遺憾,人家怎麽不是個女兒身,又或者自己怎麽沒有個真的外孫女。
容國公的遺憾陸明琛固然不知曉,聽容國公問起,他就把自己的盤算謀劃同他一一詳說,雖有自信他的策略沒有問題,但陸明琛還是抱著周全完善的想法詢問了容國公的見解。
容國公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老夫在你這個年紀,還在戰場上摸爬打滾,足夠了,真的足夠了。”
他自歎不如,並暗暗的覺得,這世上怕是隻有這般出色的兒郎,才得以配得上他容國府僅存不多的血脈了。
屋中,太子長琴站在桌前, 提手緩緩研墨,宛如工匠精心雕刻出來的眉眼在燈光的映照之下愈發顯得柔和了幾分。
他的麵前攤開著一封信, 正是遠在萬裏之外的陸明琛所寄來。
信上的內容稱不上長,文采也算不上好, 隻是對於太子長琴而言, 卻是足夠了。
從旁人口中知曉的消息總不如看到本人的書信叫人安心,太子長琴輕輕撫了撫上麵清雋的字跡,眼中泛起了零星了笑意。
這笑意僅是一閃而逝, 很快就又消失在了他的麵上。
“少主……”有黑衣人悄然落於他的麵前, 聲音低沉的說道:“皇上似有立下太子之意,我們是否要動手?”
太子長琴折好了信, 將它重新收進信封中小心的壓在了桌下, 而後抬起眼,緩緩道:“此時最該著急的不是我們。”
先前宣王在人前還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可不知是不是厭倦了身上的麵具,這幾年愈發本性畢露,張狂了起來。
宣王的嶽家和成王是不能比, 可他的舅舅因為柔妃受寵,地位水漲船高,手中握著不小的權利。皇位更替並非簡單言語所能成, 時機和實力缺一不可。自古以來,多少英雄豪強便是崛起於亂世。不過如今大越隱隱有亂世之態,卻仍舊稱不上亂世。若想謀朝篡位,一是再等上個幾年,二則是於內牆之中逼宮。
在黑衣人的無聲中,太子長琴解釋說明,隻是溫文一笑,說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稍安勿躁。”
黑衣人頷了下首,隨後又隱沒在了暗處之中。
###
成王代父祭天之後,京城中的氣氛便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兩位皇子之間維持著平靜的表麵,實則暗藏殺機。
明明是春暖花開的月份,卻因為這場爭鬥蒙上了一層陰翳。
自祭天過後,延和帝身上的小毛病迅速的惡化,到最後甚至咳血昏迷了過去。
這下可把知情的皇後嚇壞了,一整夜守在了延和帝的身邊,下令封鎖宮門,禁止任何人傳遞消息。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皇後坐在了延和帝的床邊暗自垂淚。
她與延和帝少年時便成了夫妻,兩人一路走來相互扶持走了過來,縱使延和帝身邊有了新人,夫妻兩人感情淡了不少,情分卻仍是在的。
見到延和帝麵無人色的躺在床上,皇後心裏又是難過又是自責。
如果平日裏自己多加看顧延和帝幾分,多勸上幾分,今日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麵。
她一生無子,唯有一個女兒承歡膝下,因此延和帝對於她的意義遠超於常人,他不僅是她的夫,更是她的天。若是有一天,天都倒了下來,她該如何是好?皇後眨了一下眼,淚珠已是順著臉龐滑落了下來,滴在了延和帝蒼老幹瘦的手臂上。
“陛下。”她握住延和帝的手,哽咽著喚道,心中苦澀萬分。
太醫院的幾位太醫經皇後密旨傳喚,在夜色的掩飾之下,悄然無聲的來到了延和帝所在的宮中。
看到床上無聲無息的延和帝,又看到皇後的神色,他們心中了然,進了這道門恐怕不好退
出去了,若是差一些,恐怕得永久長眠在這地下了。
“陳太醫,張太醫,你們幾人上前來瞧瞧,陛下這究竟是怎麽了?”皇後收了淚意,抬起袖子不著痕跡的擦了擦臉上的痕跡,複而側過臉來,便又是人前那個端莊大氣的後宮之主了。
“是。”太醫們應了一聲走了上前,臉上的表情嚴肅而恭謹。
皇後站了起身,為他們退開了施展的空間。
她也不清楚是過了許久,總覺得在印象中時間從未漫長到需要靠自己去數眼前花瓶上究竟
有多少個花紋才得度過的地步,數得她的意識都生出了幾分倦意。
好在延和帝終究還是醒了。
“皇後娘娘,陛下在叫你。”太醫小聲提醒她,皇後回過了神,見到床上的延和帝正看著自己,神情虛弱而無力,眼圈又驀然的紅了起來,眸中的表情卻是極為欣喜的。
“陛下,你……你總算是醒了。”皇後坐到了延和帝的身邊,伸出手握住了他微微抬起的手,“你醒了那就太好了。”她忍不住重複著念了一遍,喜得眼眶中打轉的淚水都掉了下來。
延和帝初醒,神誌尚未完全清醒就看見了幾個太醫蒼白而陌生的麵孔,心中原本是有些惶恐不安的,然而在看見了自己風風雨雨攜手多年的妻子,一下子便安定了許多。
他靜下了心,瞧見她眼角的淚水,微微一怔。
自打皇後生下二公主以來,他許久未曾見過她落淚了。
延和帝片刻之後回了神,開口問道:“朕……朕這是怎麽了?”
他一出聲心中便覺不好,自己的聲音竟是變了,雖不至於叫人聽不清楚,但卻是有些含含糊糊的,好似喉中有痰堵塞一般。
這事情皇後自然是答不出來的,就隻能由恨不得將自己縮在了牆角隱去身形的太醫來答。
延和帝聽著太醫們支支吾吾,橫棱兩可的話,閉了閉眼睛。
他還是聽懂了,自己這病叫做卒中,一旦患上就失了行動的能力,到最後可能連話都說不出來。
為何延和帝會如此清楚,因為當年疼愛他的皇祖父就是因為這病死的。
他也要死了嗎?延和帝猛地攥緊皇後的手,疼得她麵色一白,卻為了不驚擾到延和帝硬是咬牙忍了下來。
此刻此刻延和帝整個人好似被泡在了浸滿冰塊的浴桶當中,凍得他牙齒直打顫。
“陛下?”被他這幅模樣所驚嚇到,皇後急忙出聲喊他,連手上被皇帝緊緊扣住的疼痛都來不及顧及。
“沒事……我沒事。”延和帝咳嗽了一聲說道,緩緩地睜開了眼睛,“去傳,去傳宰相,周大人,劉大人過來。”明明是一句不長的話,延和帝斷斷續續的說完之後,卻在喘著大氣。
皇後見狀心更是沉了下去,延和帝怕是真的不好了。
她張了張唇,正要說話,隻見延和帝緊緊地看著自己,神情慎重而執拗。
皇後點了點頭,握了握他的手又放了開來,含著淚水說道:“你放心,臣妾這叫人去請。”
還未站起身,宮門之外忽而傳來了一陣兵戈碰撞交響的聲音,還伴隨著幾聲尖利淒慘的苦嚎。
延和帝的語言功能出了些問題,但耳朵卻是沒有問題的,自然也是聽到了外麵的喧鬧,他麵色一變,雙手撐著床邊,欲從塌上起身。
隻是人虛軟無力,方抬起身,就又倒了下去。
皇後見狀攙扶著他,心中驚惶,臉上卻強作鎮定,說道:“陛下,外麵有羽林軍守著,臣
妾亦派了人封鎖宮門,不會出事的。”這話像是在說給延和帝聽,又像是在說給自己聽。
話音未落,外麵衝進了一個渾身血淋淋的身影,大口大口的喘著氣,衝殿內喊道:“宣王謀逆,已帶了人闖入了宮中,陛下,快走啊!”透著絕望的喊聲猶在殿中回蕩,這道身體卻是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發出了“砰”一聲的巨響。
這道沉悶的聲音砸在了在場所有人的心中,砸得他們猛然變色,目光滯留在地上屍體的身上,久久不曾回過神。
延和帝瞪大眼,臉色猶如忽逢暴風雨的天空,登時就變了,困惑憤怒驚懼等神色掠過他皺起的麵孔,最後接連幾聲沉悶的咳嗽,頭一偏,竟是吐出了一口烏紅的鮮血。
皇後嚇得麵色慘白,後麵叫她更加肝膽欲裂的是,突然出現在宮殿門口的那道身影。
“父皇,母後,兒臣給你們請安了。”宣王眯著一雙狐狸一般的眼睛笑了起來,看起來和善,卻叫人從腳底躥升了寒意。尤其是在看到他手中緊握著,正在不斷在滴血的長劍後,那股寒意更是直往人的心底竄起,叫人一陣頭皮發麻。
“混賬東西!”皇後見到他這幅大搖大擺的模樣,一時有些呆住了,而延和帝則是很快回過了神,指著宣王的鼻子破口大罵,“你這是想弑父篡位嗎!誰給你的膽子!”
宣王陰森森的笑著,往前走了幾步,他的身後跟隨著身穿甲胄,臉色森寒的侍衛。
延和帝已是認了出來,其中一部分竟是自己信任非常的羽林軍,連同自己最為信任的軍隊都已經倒向了他人,恐怕此時這個皇宮已經落入宣王的控製中。
他之前怎麽沒有瞧出來宣王有這麽大的本事?延和帝壓著唇角,怒意燒到了心頭,麵色鐵青,與死人沒有什麽兩樣。
他恨意滔天的想,都怪自己之前對這個兒子太過寬容。明知他心思不純,卻沒有狠心懲治,才滋生了對方狂妄的野心。
“混賬東西!”延和帝咬著牙根,惡狠狠地看著他,一字一頓的說道:“你就不怕天譴嗎?”
“天譴?”宣王輕蔑一笑,“自古以來,如我這樣的人還少嗎?他們俱是活得安好無憂。
父皇,你怕是外麵那些老道糊弄了。”
延和帝壓著怒意,看向宣王的目光漸漸平靜下來,透著一股悲涼和失望,“你自小到大,
朕從未虧待過你,究竟為何你會變成這幅大逆不道的模樣。”
“為何?”宣王的目光牢牢地定在了延和帝的身上,咧著唇角,目光盡是惡意,“若不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偏心成王,我至於走到今天這步嗎?這一切說來,都得怪罪到你的頭上。”
延和帝被他這一番推卸責任的話說得額角青筋暴起,眼中騰騰地燒起了怒火,若不是他現在因病癱在床上,怕是會跳起來掐死宣王。
“……逆子!”他從牙縫間擠出這個字眼,再清楚不過的音節。
宣王哈哈大笑,又靠近了幾步,見到皇後與周圍人緊張而戒備的眼神,挑著眉頭,輕輕地笑了笑,“父皇,母後,來瞧瞧,這把劍鋒不鋒利,好看不好看。”
看到敵後兩人瞬間變得驚恐的表情,宣王滿意地點了點頭,晃了晃手中的劍,笑著說道:“我可是用這砍下了大哥的腿,嘖,不愧是有名的寶劍,果真銳利非常。”
延和帝麵色大變,顫抖著唇,聲音亦是發著顫的,“……你對你大哥動手了?你殺了你大哥?”
宣王搖了搖頭,說道:“兒臣豈是那種心腸歹毒之人,您老人家盡管放心,我已經為大哥請了太醫,他頂多流些血,死倒是不會死的。”
延和帝壓著眉頭,眼中閃著淚光,望向了宣王仍舊滴滴答答流著血的劍,嘶啞著嗓子,問道:“是不是今日你達不成目的,是不是要將我和你的母後一同殺了?”
宣王露出驚訝的模樣,隨後笑了笑,說道:“自然不會,不過……我卻是不敢保證,您二位會不會缺胳膊少腿什麽的。”
他麵上帶著笑,但語氣卻很是正經,叫人一聽就能明白,他並非在說笑。
延和帝看了一眼坐在床邊茫然無措的皇後,沉聲道:“說罷,你究竟想要朕做些什麽。”
宣王手中的劍扔給了身後的侍從,又接過了對方遞過來的布帛,擺到了延和帝的麵前。
“父皇,您也到了怡養天年的年紀,而朝中事務繁重,您當這太上皇是再合適不過了。”他讓人請開了皇後,又令侍從把皇帝扶了起來,“請父皇動筆,立下傳位昭書。”
延和帝握住筆,艱澀地在那份空白的聖旨下落下字,墨跡訊速地在布帛上方暈了開來,他抬目看著表情愈發輕鬆得意的宣王,恍若陳舊木門合起那一瞬間所發出枯朽的聲音,歎息了一聲。
“不論你是用了何種手段得到的這皇位。”延和帝靜靜地凝視著宣王,沉重而莊嚴地說道:“盼你登上皇位之後能夠盡職盡責,善待大越百姓。”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宣王的臉上浮現了一絲喜悅,聽見延和帝所交代的話,點了點頭,笑著回應道:“父皇你盡管放心。”
放心?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叫他如何放心。延和帝扯了一下唇角,心中嘲諷不已,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品嚐到什麽叫做無可奈何。
“我來之前聽聞父皇病了。”宣王拿了傳位昭書,輕挑了一下長眉,緩聲道:“現在一看,果然如此。接下來的日子,我看父皇還是在這裏乖乖養病的好。”
我為魚肉他為刀俎,他還能說些什麽?延和帝閉口不語。
宣王隻當他是默認了,轉身看向了臉色難看的皇後,溫聲道:“母後,父皇患病,身邊無人看顧的話,實在叫人擔心。事關重大,也不好假借於他人之手,所以還是要麻煩母後了。”
他假惺惺地說著話,皇後隻冷笑了一聲,說道:“你這是想軟禁皇上和本宮?”
宣王抬抬唇角,朝著她笑了一下,並未直接回答,而是道:“母後若嫌這日子平淡無聊,我可以請二姐入住這裏與你們一同為伴。”
二公主是她含辛茹苦撫養長大,唯一的孩子。在皇後的心中若論起地位來,甚至比延和帝還要重上那麽幾分。皇後聽得麵色一白,想到了成王失去的那條腿,又想到了此子剛才咄咄逼人的囂張模樣,弑親滅義,這種人豈會顧及什麽姐弟親緣之情。
她張著嘴唇,沉默了片刻後,對著宣王說道:“任由你安排。”
見她說不出半句反抗的話來,在場的亦是噤若寒蟬,宣王不免有些誌得意滿,指揮著身邊的侍衛將皇帝所居的宮殿圍了起來,握著延和帝剛才所寫的傳位昭書,意氣風發的邁出了殿門。
“王爺。”見宣王出來,一直以來貼身服侍著他的太監劉安立即貼了上去,諂媚的笑道:“不不不,現在應當稱呼您為陛下了。”
宣王揚聲大笑,瞥了他一眼,道:“不錯,為人很是機靈嘛。”
劉安嘿嘿地笑了起來,“那都是陛下您教導的好。”
宣王舒展了眉頭,從未覺得自己的心情有如此的愉悅暢快過,連同劉安那張老橘子皮一般褶皺的臉也順眼了不少。
“朕明日就要早朝了。”宣王想了想,對他說道:“你快些打理好早朝的事務。”
劉安哎了一聲,連忙應了下來,“奴才知曉,請您放心。”
宣王抬著下巴,矜持地頷了下首,說道:“沒有別的事情,你就先行退下吧。”
“是,奴才這就是去辦陛下交代的事情。”劉安應道,很快就離開了他的眼前
陛下?朕?宣王品味著這兩個詞語,眯了眯眼睛。難怪古往今來,即便是犯上殺頭大罪,仍舊有數不盡的人往這九五之位上麵撲,這滋味果然是太好了。
……
大越按照慣例,九日一朝。
這日大臣們皆穿戴好了朝服,理好了儀容,正如往日那般,在殿中等待著延和帝的出現。
等到太監的唱聲響起,看到那個殿後緩緩而出的明黃色身影,在場的人均是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思議。
“宣王?”有人失聲喊了出來,
宣王斜了他一眼,整理了一下衣服,坐上了金光閃閃的龍椅。
太監輕蔑地掃視著下方的大臣,揚長了聲音,“諸位見到聖上為何不跪?”
“宣王,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坐上龍椅,莫非是想謀逆,還不快脫了你那身袍子。”朝中老臣黑著臉怒斥道。
宣王卻不急不忙,未曾辯解什麽,隻是指了指站在文官前列,麵容沉凝的丞相,朗聲道:“丞相大人,你來讀一讀我手中的聖旨。”
丞相遲疑了片刻,還是上前接過了他手中明黃色的布帛。
待看見布帛上麵的字,他原本還算的上沉靜的麵色登時就變了。
宣王也不催促,隻是笑吟吟地看著丞相。
丞相深吸了一口氣,照著上麵的內容緩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五十有三年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宣王蕭光譽人品貴重,甚肖朕躬,堅剛不可奪其誌……”
一段話念下來,在場的人麵色變幻莫測。
宣王麾下的大臣克製不住,眼中流露出了喜色,朝著宣王跪了下來,大呼萬歲。而有人則是開口質疑,甚至大罵宣王為逆賊。
朝中元老走出列來,要求丞相將聖旨交於他們驗明真假,待到確認無誤後,幾個老臣子沉默了下來,而後開口問道:“敢問聖上如今身在何方?”
宣王自然不會說延和帝已經被自己軟禁了起來,對這些臣子則是說皇帝病重如今已是下不來床,正在靜心休養。
大家當然不會輕易相信,成王黨羽也依舊是不死心,出聲道宣王此舉是為謀朝篡位。
宣王陰冷地衝著這些人笑,旋即就叫了羽林軍出來,以對抗聖旨,汙蔑皇帝的理由將人拖了出去,一番辣手狠心的整治。
這一下,喧嘩的大殿頓時靜若枯井,眾人皆閉上了嘴巴,望著坐於龍椅上方,神色張狂的新帝。
有人歡喜有人憂,並未宣王黨羽,也並非成王黨羽的人,於心中深深地歎息了一聲。事已至此,反對也是沒有用處了。
不求這位新帝如何的英明神武,勵精圖治,隻希望不要比延和帝要差就行了。
隻是新帝注定叫這些中立的大臣失望了,不過短短幾日,剛剛登上皇位不久的宏宣帝便得意忘形,大肆張揚,任由自己喜好胡亂封賞臣僚妃嬪。
朝中政務積累,他卻不去處理,成日隻知道沉迷享樂,不思進取。
心頭仍舊存著大越的臣子忍不住上奏勸說,新帝麵上誠懇十分的應下了,私底下卻是絲毫未改,我信我素。臣子們若是勸得多了,他就擺出了臉色,嚴重的甚至會被他在宮殿前,在眾目睽睽下被他身邊的太監使用杖刑。
曲州地龍翻身一事尚未過去,百姓還未曾被中央安撫好,宏宣王就已經開始為太後的壽誕搜刮起了財物。
宏宣帝其人說起了並不愚笨,甚至還有這幾分小聰明。搜集財物並非從民間平民手中,而是抓朝中臣子的把柄。
所謂水至清則無魚,朝廷大臣中的貓膩還是很多的。
宏宣帝繼位未過多久,待找齊了證據就叫人抄了原先極受延和帝信任的大臣的家產。
那大臣著實也算得上一位奸臣,抄就被抄了,證據確鑿旁人也無法說些什麽。然而不久之後宏宣帝卻又是一副蠢蠢欲動,想要抄家斂財的模樣,叫朝中大臣不禁膽戰心驚,生怕下一個下場悲慘的人就成了自己。
一時間,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均是眼巴巴地看著宏宣帝的下一舉動。
未過幾月,有識之士皆看出了宏宣帝的亡國之相,嗟嗷不止,這大越將近千年的江山,怕是要斷送在宏宣帝的手中了。
宏宣帝這邊荒唐行舉不斷,漸漸叫臣子生出了離心。
屋漏偏逢連夜雨,曲州雲州等地天災不斷,朝廷的撥款救濟卻遲遲不到百姓的手中,官府無能,人心散亂,終有義士揭竿而起。
原本隻是小小的聲音,卻在短短的時間內壯大了起來,大有一舉擼下宏宣帝的模樣。
臣子連連上奏,總算是叫宏宣帝重視了起來。
這一看,他不由得大驚失色。曲州成州的亂軍因為距離的關係,暫且未被他放在眼裏,但距離京城相近的成州也反了,卻是叫他再也安不下心來。
宏宣帝一夜未睡,翻來覆去了許久,第二日早朝派遣了自己心中最為信任的心腹將領前度攻打成州叛軍,隻可惜沒過多久就被人家壓著反揍了一頓。
宏宣帝加大了兵力再次派人前去,卻還是一無所獲。
宏宣帝終於不再沉溺於玩樂之中,思來想去,琢磨了許久,在無人可以派遣的情況下,選中了正在京城不久外訓練著士兵的方問玉。
方問玉雖是女子,但謀略武功卻是毫不遜色,強於這大越絕大部分的將領。宏宣帝之前看輕她身為女子的身份,可如今無計可施之下,也隻得派遣了方問玉前去抵抗叛軍。
“啟稟皇上,臣有一事相求。”大殿上,方問玉抱拳施禮。
聽她毫無遲疑的應了下來,宏宣帝心裏很是滿意。心情愉悅之下,聽她說有事相求,也並未露出絲毫不耐煩的表情,反而和顏悅色的說道:“方大人請講。”
“臣身邊可用之人甚少,因此想向皇上求一人。”方問玉說道,麵對著宏宣帝頓時變皺起了的眉頭,也半分的畏懼,開口道:“臣曾聽人說起過,五公主是容國公血脈,自幼喜愛兵書,武藝也是極為出色……”說到這裏,她就沒有繼續說了下去,而她相信,宏宣帝能夠聽懂自己的未盡之言。
宏宣帝近來因沉溺享樂顯得蒼白虛弱的麵孔上浮現了幾分遲疑。
這位五妹與其他姐妹不同,他是知道的。刺繡女紅,女子家該學會的東西樣樣不通,不該
學的倒是學得很好。
問他為什麽會知曉,這自然是從他那位脾氣驕縱,天不怕地不怕的親妹四公主口中聽到的。
這兩人一個受寵,一個不受寵,但除卻落水那一次,他的親妹從未在這位五皇妹的身上討到過什麽便宜。
可是學得好歸學得好,上戰場能行嗎?宏宣帝遲疑了一下,抬眼看著方問玉陳懇的神情,最終還是應了下來。
“五皇妹平日就是個深明大義之人,為國出力想必她是極為樂意的。”宏宣帝說道,之後立即下了一道旨意,送到了尚書府中。
方問玉附和著宏宣帝的話,眼中卻閃過了一絲冷意。好一個深明大義,若不願出力抗敵,則是不識抬舉了吧。
她心中冷笑了幾聲,又對著宏宣帝行了禮,重新站回了人群中。
早朝後,宏宣帝的旨意變到了尚書府中。
劉尚書這幾日因病呆在家中,不曾出門半步。
太監傳達旨意的時候,一家人剛用完午膳不久,正在廳堂中說話。
等聽完了宏宣帝的旨意,尚書府上下均是目瞪口呆。
皇帝竟叫他們的公主媳婦帶兵抵抗逆賊?
柳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跪在地上接旨的時候,雙眼發怔,遲遲不曾反應過來。
等到太監趾高氣昂的離開了,柳氏騰地站起了身,將那道明黃色的聖旨甩在了地上,怒聲道:“朝中的將領都死光了嗎?竟讓金枝玉葉的公主上場殺敵!”
劉尚書彎腰拾起地上沾了灰的聖旨,輕拍了拍去,唉聲歎氣,口中喃喃不止,直道荒唐。
“老爺,晉元已去北疆殺敵,哪有媳婦隨後跟上的道理。”柳氏拉住了劉尚書,柳眉倒豎,“這簡直就是……簡直就是要絕了我們劉家,老爺,你等會兒便進宮,和皇上說說。此事……此事實在是……”如同一塊石頭哽在了喉中,柳氏原本想怒罵一番,卻又覺得不妥,隻得硬吞進了肚中。
劉尚書兩道眉毛往下垂著,身上散發著一股無奈至極的鬱氣,苦笑著說道:“皇上那性子,自己打定的主意,就算是太後發話,也是不會聽的。”何況已經下了聖旨,要愛麵子如命的宏宣帝撤回,難度無異於登天。
這些日子來,宏宣帝是什麽樣子性子,大家已經看得清清楚楚,柳氏心裏頭自然也是明白的。隻是她不想什麽都不做,眼睜睜看著兒子前腳剛入戰場,後腳媳婦又跟上的荒謬之事,若是出個萬一該如何是好!
“罷了,罷了,我再稍後就進宮求求宏宣帝。”劉尚書歎了一口氣。
柳氏不說話,咬著牙關,緊繃著一張溫婉的麵孔,心中將宏宣帝罵了千千萬萬遍。
這種倒行逆施的家夥,怎麽就登上了那個位置呢?這不是要大越上下都倒黴嗎!
“爹,娘。”太子長琴出聲喚道,見兩人都看向了自己,放緩了自己的語速勸說兩人,“皇上剛愎自用,正如爹方才所說的那樣,他是聽不進旁人的話。爹若是進宮求見,怕是會觸怒到他。萬一弄巧成拙……”
他停頓了片刻,語氣溫和的說道:“我有幸見過方將軍,年紀輕輕卻是難得的沉穩,是個極有分寸的將領,不會貿然前進。我從來不曾上過戰場,沒有任何經驗,方將軍也不會將我安排至前線,爹娘盡管放心。”
柳氏和劉尚書一想,也的確是這個道理。
劉尚書眉頭鬆了下來,柳氏亦是和緩了神色,隻是目光中仍舊蘊著幾分擔憂。
“公主,那些亂臣賊子可不是好對付的。”柳氏拍了拍他的手背,憂心忡忡地叮囑
道:“這一路上你可要多加小心,千萬不可鬆懈半分。如果……如果真的不行,便回來吧。”
後麵這句話說得毫無道理可言,要知道不論是大越,還是往上數去的朝代,身為逃兵是絕對得不到任何的好下場。
輕則處死,重則懸屍轅門,以敬效尤。
當然,作為身份尊貴的公主殿下,太子長琴假若當了逃兵,也不會有多大的懲罰,不過這說起了總歸是不大好看的。
因此聽了柳氏的話,太子長琴隻是微微一笑,說道:“娘,你放心。”
第二日,天際方透出了點點的白色,討伐成州逆賊的軍隊就浩浩湯湯出了城門。
眾大臣和京城百姓皆在城門口送這列軍隊離城,而大越尊貴的皇帝陛下,隻是在太陽升起時露了一麵,對著領兵的幾位將領極其敷衍的拋下了幾句勉勵之語,便攜著近來寵愛的妃子高視闊步的離開了眾人的麵前,仿佛已是勝券在握。
在場的人心均是寒了個徹骨,望著那道明黃色的身影,再看看前方如同長龍一般蜿蜒而出的軍隊,沉默不語。
值得嗎?他們不約而同在心中問自己。
陸陸續續的,為大越近乎奉獻了大半生的幾位老臣向宏宣帝上交了致仕辭呈。宏宣帝沒有挽留,也沒有說半句挽留的話,爽快的放了幾位元老離開。
在他眼中,這些半隻腳已經踏入了棺材的老頭子本就不該占著朝中重要的位置,讓他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
老臣原本盼著這番舉動能叫宏宣帝稍稍清醒幾分,隻是已經陷入自己和朝中奸宦所編織而出宏圖美夢中無法自拔。
老臣側目而視,有千萬句的勸誡想說,最終還是被宏宣帝的無動於衷硬生生的堵了回去,心灰意冷之下閉門不出。
……
夜色已深,天上無月,唯有星辰密布,忽明忽暗,映照這一片遼闊而寂靜的北疆大陸。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硝煙味,夾雜在一片血腥氣中,實在算不上好聞,然而這邊是軍營最真實最為常見的模樣。
營帳中,陸明琛端坐在有兩米多長的桌案前,那雙黑到泛冷的眸中滿是冷靜,宛如夜空中散發著皎皎清輝的明月一般,雖清亮無比,但也叫人心生畏懼。
他的桌案前擺著一張地圖,還有一張從北羌臥底中得到的密報,上麵所述的正是羌族近來的動向。
陸明琛凝視了那密報上的字跡片刻,然後拿起了那張輕薄卻重若千鈞的密報,置於了灼熱耀目的燭火上方。
猩紅色的火舌舔上紙麵,紙張立即打起了卷,而後蜷縮著化為了灰白色的餘燼,紛紛揚揚地落在了地麵上。
陸明琛黑沉的眸中恍惚仍然倒映著剛才的火光,明亮得叫人心驚,那原本冷冰冰,沒有絲毫人氣的模樣也一並散了個幹淨。
一道人影掀開了帳簾,露出一張生出皺紋卻不失半分英豪氣概的麵容來,不是容國公又會是誰。
“外祖父。”陸明琛見了他,低聲喚道。
容國公嗯了一聲,手中握著一張淡黃色的信紙走到了他的麵前。
“蕭光譽那兔崽子派了嘉穎去平定成州那些個逆賊。”容國公從鼻子中發出一聲譏諷的嗤笑,“他倒是看得起我們容國府一係。”
他一抬手,將這封信塞到了陸明琛的懷中。
陸明琛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整封信的內容。他的眸中浮現幾縷訝然之色,微微皺起了眉頭,不過又鬆了開來。
“外祖父請安心,嘉穎為人縝密,處事周詳,尋常人難以算計到他的心思。何況由您親手教導而出的方將軍也在他的身邊,不會有問題的。”陸明琛對著麵色中隱隱藏著幾分擔憂的容國公說道。
容國公麵色稍稍好看了幾分,沉吟了片刻,輕歎了一聲,說道:“也罷,遠水解不了近渴,還是先將眼前這些不長眼的蠻夷給解決了,之後盡早與他們會和。”
陸明琛頷了下首,表示讚同。
“外祖父,方才我收到了一封密函。”陸明琛道,“北羌內部出事了,首領盧瓦暴斃,他的幾個兒子正在忙著爭奪他留下來的王位,這時怕是有些顧不上我們了。”
這場戰爭本就是首領盧瓦先挑起來的,如今他突發惡疾暴斃,兒子們為了各自的利益戰成一團,根本無暇顧及北疆究竟如何。
北羌一族對於北征一事本就是意見不合,全靠著強悍霸道的盧瓦一手壓製住了這些不同的意見。如今最有力的支持消失了,族中又陷入了權利鬥爭,羌族軍隊最多不過再支撐一陣子。
原先陸明琛還憂心大越近來愈發混亂的局勢,然而中原這邊尚未分裂,北羌自己就鬧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著實是叫陸明琛安下了心。
容國公聽得仔細,臉上也漸漸地露出了幾分喜意。
“這場戰,你是如何想的?”沉吟片刻,容國公問道。
原本他如旁人所想的一樣,認為自己的外孫女婿一介書生,縱使是熟讀兵書,沒有上過戰場,是絕不可能行軍打仗的。
然而與北羌接連幾站下來,卻叫他大吃了一驚,莫非這世上真有天生就是將領的人物?
容國公想了許久,也不曾想通,而後陸明琛說自己小時候曾經受過高人指點,方才釋懷。
旁觀幾次戰役後,容國公對這個外孫女婿是越來越滿意,就是有些遺憾,人家怎麽不是個女兒身,又或者自己怎麽沒有個真的外孫女。
容國公的遺憾陸明琛固然不知曉,聽容國公問起,他就把自己的盤算謀劃同他一一詳說,雖有自信他的策略沒有問題,但陸明琛還是抱著周全完善的想法詢問了容國公的見解。
容國公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老夫在你這個年紀,還在戰場上摸爬打滾,足夠了,真的足夠了。”
他自歎不如,並暗暗的覺得,這世上怕是隻有這般出色的兒郎,才得以配得上他容國府僅存不多的血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