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畢竟我不是海洋學家啊,”孫曉山聽了特委會海洋局派來的一個專家發表到專業意見後長歎道,“原來不光是巴拿馬運河去,蘇伊士運河兩側大洋也基本有個20多厘米的落差,這點落差也就是能夠流動起來,不會有多少急流,還得想別的法子,防止海洋巨獸鑽到狹小的運河裏造成堵塞。”
那個海洋專家略微自矜的笑了笑,心想,“不專業,真可怕!以為是自己活泥巴玩呢。”[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你們有什麽好的主意麽?”孫曉山不恥下問。
“我們做了試驗,”海洋專家說道,“做成水下拒馬一類的阻擋物,有成排尖銳的鋼柱之類的刺,朝向運河出口處,海洋巨獸被這些阻擋物阻擋後,一般都會遠離。”
--------------------------------------------------
孫曉山在空中工作平台上,看著大屏幕上傳來的巴拿馬運河沿線同時開工的工作點。
巴拿馬運河比蘇伊士運河難對付多了,即便是人類初次開挖運河的時候,都要比蘇伊士運河難很多。
1858年12月15日,蘇伊士運河公司(pagnieunive
selleducanalma
itimedesuez)建立。強迫窮苦埃及人穿過沙漠挖掘運河的工作花費了將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唔,好吧,其實這是美化的說法,當時幾乎都給鞭笞了,死了很多。工程克服了很多技術、政治和經費上的問題。最終的花費高達1860萬鎊,多於最初預算的兩倍,運河於1869年11月17日通航。
而巴拿馬運河,1880年1月1日開始動工開鑿,直到1913年10月10日當時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親自啟動大壩閘門,宣布運河竣工。許多印第安人勞工參加了運河開鑿工程,官方宣布的死亡勞工人數為5609人,但實際傷亡人員遠超過這個數字。
為了建造巴拿馬運河,法國在開始付出了3億美元(20億法朗),美國又追加了3億7千5百萬美元,共挖掘了2億5千9百萬立方米的土石量,為原先估計的三倍半,用了450萬方混凝土,最多時有4萬工人同時施工。
以前開鑿巴拿馬運河最大的難題有兩個,一個是蚊子,一個是地形,巴拿馬運河區域中間凸起了一塊......
孫曉山現在不用考慮蚊子情況,事實上末世後的蚊子已經有將近半米長,戰士們中有南方人,快樂的抓了蚊子做燒烤,看的人毛骨悚然,仔細一問,廣州人......
這麽大的土方量,孫曉山可沒有33年時間來挖掘,也沒有那麽多人命往裏填,盡管這兩條運河施工的主力除了軍人就是基本勞動力大隊的外籍人士。孫曉山有大量的先進機械設備。
事實上孫曉山最發愁的是巴拿馬運河北側的北美洲喪屍群和南美洲變異陸地動物群的衝擊。
南美洲大陸在南邊有三座核電站,墨西哥也有一座核電站,都相距甚遠,起碼也是2000公裏以上,這個不至於讓孫曉山承受到變異核喪屍的壓力。
話說原本墨西哥1.12億人口,中美洲則包括危地馬拉、伯利茲、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7個國家,人口約2537萬。
以上數字是活著的人口數量,已經將近1.4億之多,這個區域實行土葬......
孫曉山經常能在大屏幕上看到渾身爛的差不多,就連腦袋也爛的看不到人樣的骷顱般喪屍晃晃蕩蕩拉回跑,他總是想起衛生部長歐福春的觀測報告,“隻要腦袋沒爛穿,地下的死屍就能變成喪屍爬出來,哪怕埋葬在金屬棺材裏,畢竟沒有人用什麽一米,兩米厚的鉛皮做棺材。”
“一米兩米鉛皮,”孫曉山自嘲的笑了笑,“那得恨成什麽樣才用這個做棺材。”
南美洲末世前的巴西雨林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動物繁多,末世後植物瘋長,氧含量提升的同時,動物巨型化進行的也很迅猛,特委會派過去的無人飛機和太空衛星都顯示有很多上古時期的恐龍狀動物四處活動,它們和喪屍打,和別的動物也打,很忙的樣子。
因此孫曉山和總參討論多時,決定在南邊把防線設到南段的安地斯山脈以及和安第斯山脈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脈,在孫曉山到達巴拿馬的同時,已經有航空部隊飛抵防線。
至於北側,孫曉山準備采用挖掘運河產生的泥土修築,等到運河疏通完畢,再視情況把這些泥土或者保留或者衝入大海中。
又想了一遍實現製定的措施,孫曉山覺得沒有什麽大漏洞,剩下的見招拆招吧。
他看著來來往往的運輸機從運河兩端的空中工作平台裝載機械設備,然後飛到指定地點卸載,一般設備裏會有一個保護保密性能極好的艙室,供技術人員在裏麵調試、操作設備,孫曉山計劃讓機械在挖出水來後繼續在水下運作,直到預定標深為止。
如果設備預定的安裝地點由喪屍,運輸機也隻會淩空把設備放在喪屍頭頂,把喪屍壓成一灘灘模糊血肉,在設備底下順著地麵流淌。
活人的吸引力十分大,喪屍們已經圍了過來,無奈沒有人搭理這些喪屍,有的技術人員調試完成,坐在駕駛艙裏等開工,他們百無聊賴的看著外麵圍過來的喪屍群,有的是末世後活人變成的,普遍有身還能稱為衣服的材料套在身上,還有是末世前土葬的死人變成的,形象十分不雅觀,從地底下爬出的時候搞的滿腦袋都是土,還有蛆蟲在身上爬來爬去。
孫曉山的法寶是改裝的盾構機,盾構掘進機原型集光、機、電、液、傳感、信息技術於一體,具有開挖切削土體、輸送土碴、拚裝隧道襯砌、測量導向糾偏等功能,涉及地質、土木、機械、力學、液壓、電氣、控製、測量等多門學科技術,而且要按照不同的地質進行“量體裁衣”式的設計製造,可靠性要求極高。
改裝後隻保留了開挖切削土體,輸送土渣功能,橫豎隻挖1公裏的距離,算上機體500米的長度,才挖500米,連測量導向糾偏功能都沒要,這要是再挖偏了,不如集體跳太平洋來的更容易些。
喪屍們用力拍打著盾構機,盾構機太高,喪屍群紛紛搭建人梯往駕駛室摸來,特委會這些人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到處惹是生非,連核彈都被人家氣的往頭上扔過,更是不知道和喪屍群血戰多少回,很是不把這些喪屍們看在眼裏。
巴拿馬運河疏通規劃著實了得,運河長度從一側的海岸線到另一側海岸線約為65千米,而由大西洋(更確切地講是加勒比海)的深水處至太平洋的深水處約82千米,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
第一步先把盾構機沿著65公裏的長線一字擺開,每台盾構機長度為500米,直徑7米,反引力動力,品質保證。
總計擺開了65台,按10%準備備品原則,有7台機子按照每隔6公裏放置一台的密度擺放在盾構機長龍南側,盾構機掘進孔直接朝向地麵,出料孔高高懸掛著朝向北邊,實際運作的時候,它們將各自運作,直到挖到前麵盾構機的屁股再掉頭往回挖,一路開挖一路噴吐,正好在北側構築成一道數米高的土石長牆,可以阻擋喪屍群衝擊--雖然不在乎,喪屍數量太多也容易用骨頭別著設備縫隙。
孫曉山看著麵前大屏幕上顯示的現場施工視頻,每台盾構機上都有定位模塊,總部和盾構機載的技術人員好似辛勤的小蜜蜂那樣,互相協調,一點一點把巴拿馬運河區域挖了開來,土石高高的拋到北側,跑不及的大群喪屍被埋到下麵,不一會兒就形成了一道長長的土堤,土堤四處伸出密密麻麻的手臂、大腿拚命搖曳著,看上去很滲人。
--------------------------------------------------
搜藏、推薦、打賞啊諸位!
那個海洋專家略微自矜的笑了笑,心想,“不專業,真可怕!以為是自己活泥巴玩呢。”[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你們有什麽好的主意麽?”孫曉山不恥下問。
“我們做了試驗,”海洋專家說道,“做成水下拒馬一類的阻擋物,有成排尖銳的鋼柱之類的刺,朝向運河出口處,海洋巨獸被這些阻擋物阻擋後,一般都會遠離。”
--------------------------------------------------
孫曉山在空中工作平台上,看著大屏幕上傳來的巴拿馬運河沿線同時開工的工作點。
巴拿馬運河比蘇伊士運河難對付多了,即便是人類初次開挖運河的時候,都要比蘇伊士運河難很多。
1858年12月15日,蘇伊士運河公司(pagnieunive
selleducanalma
itimedesuez)建立。強迫窮苦埃及人穿過沙漠挖掘運河的工作花費了將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唔,好吧,其實這是美化的說法,當時幾乎都給鞭笞了,死了很多。工程克服了很多技術、政治和經費上的問題。最終的花費高達1860萬鎊,多於最初預算的兩倍,運河於1869年11月17日通航。
而巴拿馬運河,1880年1月1日開始動工開鑿,直到1913年10月10日當時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親自啟動大壩閘門,宣布運河竣工。許多印第安人勞工參加了運河開鑿工程,官方宣布的死亡勞工人數為5609人,但實際傷亡人員遠超過這個數字。
為了建造巴拿馬運河,法國在開始付出了3億美元(20億法朗),美國又追加了3億7千5百萬美元,共挖掘了2億5千9百萬立方米的土石量,為原先估計的三倍半,用了450萬方混凝土,最多時有4萬工人同時施工。
以前開鑿巴拿馬運河最大的難題有兩個,一個是蚊子,一個是地形,巴拿馬運河區域中間凸起了一塊......
孫曉山現在不用考慮蚊子情況,事實上末世後的蚊子已經有將近半米長,戰士們中有南方人,快樂的抓了蚊子做燒烤,看的人毛骨悚然,仔細一問,廣州人......
這麽大的土方量,孫曉山可沒有33年時間來挖掘,也沒有那麽多人命往裏填,盡管這兩條運河施工的主力除了軍人就是基本勞動力大隊的外籍人士。孫曉山有大量的先進機械設備。
事實上孫曉山最發愁的是巴拿馬運河北側的北美洲喪屍群和南美洲變異陸地動物群的衝擊。
南美洲大陸在南邊有三座核電站,墨西哥也有一座核電站,都相距甚遠,起碼也是2000公裏以上,這個不至於讓孫曉山承受到變異核喪屍的壓力。
話說原本墨西哥1.12億人口,中美洲則包括危地馬拉、伯利茲、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7個國家,人口約2537萬。
以上數字是活著的人口數量,已經將近1.4億之多,這個區域實行土葬......
孫曉山經常能在大屏幕上看到渾身爛的差不多,就連腦袋也爛的看不到人樣的骷顱般喪屍晃晃蕩蕩拉回跑,他總是想起衛生部長歐福春的觀測報告,“隻要腦袋沒爛穿,地下的死屍就能變成喪屍爬出來,哪怕埋葬在金屬棺材裏,畢竟沒有人用什麽一米,兩米厚的鉛皮做棺材。”
“一米兩米鉛皮,”孫曉山自嘲的笑了笑,“那得恨成什麽樣才用這個做棺材。”
南美洲末世前的巴西雨林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動物繁多,末世後植物瘋長,氧含量提升的同時,動物巨型化進行的也很迅猛,特委會派過去的無人飛機和太空衛星都顯示有很多上古時期的恐龍狀動物四處活動,它們和喪屍打,和別的動物也打,很忙的樣子。
因此孫曉山和總參討論多時,決定在南邊把防線設到南段的安地斯山脈以及和安第斯山脈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脈,在孫曉山到達巴拿馬的同時,已經有航空部隊飛抵防線。
至於北側,孫曉山準備采用挖掘運河產生的泥土修築,等到運河疏通完畢,再視情況把這些泥土或者保留或者衝入大海中。
又想了一遍實現製定的措施,孫曉山覺得沒有什麽大漏洞,剩下的見招拆招吧。
他看著來來往往的運輸機從運河兩端的空中工作平台裝載機械設備,然後飛到指定地點卸載,一般設備裏會有一個保護保密性能極好的艙室,供技術人員在裏麵調試、操作設備,孫曉山計劃讓機械在挖出水來後繼續在水下運作,直到預定標深為止。
如果設備預定的安裝地點由喪屍,運輸機也隻會淩空把設備放在喪屍頭頂,把喪屍壓成一灘灘模糊血肉,在設備底下順著地麵流淌。
活人的吸引力十分大,喪屍們已經圍了過來,無奈沒有人搭理這些喪屍,有的技術人員調試完成,坐在駕駛艙裏等開工,他們百無聊賴的看著外麵圍過來的喪屍群,有的是末世後活人變成的,普遍有身還能稱為衣服的材料套在身上,還有是末世前土葬的死人變成的,形象十分不雅觀,從地底下爬出的時候搞的滿腦袋都是土,還有蛆蟲在身上爬來爬去。
孫曉山的法寶是改裝的盾構機,盾構掘進機原型集光、機、電、液、傳感、信息技術於一體,具有開挖切削土體、輸送土碴、拚裝隧道襯砌、測量導向糾偏等功能,涉及地質、土木、機械、力學、液壓、電氣、控製、測量等多門學科技術,而且要按照不同的地質進行“量體裁衣”式的設計製造,可靠性要求極高。
改裝後隻保留了開挖切削土體,輸送土渣功能,橫豎隻挖1公裏的距離,算上機體500米的長度,才挖500米,連測量導向糾偏功能都沒要,這要是再挖偏了,不如集體跳太平洋來的更容易些。
喪屍們用力拍打著盾構機,盾構機太高,喪屍群紛紛搭建人梯往駕駛室摸來,特委會這些人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到處惹是生非,連核彈都被人家氣的往頭上扔過,更是不知道和喪屍群血戰多少回,很是不把這些喪屍們看在眼裏。
巴拿馬運河疏通規劃著實了得,運河長度從一側的海岸線到另一側海岸線約為65千米,而由大西洋(更確切地講是加勒比海)的深水處至太平洋的深水處約82千米,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
第一步先把盾構機沿著65公裏的長線一字擺開,每台盾構機長度為500米,直徑7米,反引力動力,品質保證。
總計擺開了65台,按10%準備備品原則,有7台機子按照每隔6公裏放置一台的密度擺放在盾構機長龍南側,盾構機掘進孔直接朝向地麵,出料孔高高懸掛著朝向北邊,實際運作的時候,它們將各自運作,直到挖到前麵盾構機的屁股再掉頭往回挖,一路開挖一路噴吐,正好在北側構築成一道數米高的土石長牆,可以阻擋喪屍群衝擊--雖然不在乎,喪屍數量太多也容易用骨頭別著設備縫隙。
孫曉山看著麵前大屏幕上顯示的現場施工視頻,每台盾構機上都有定位模塊,總部和盾構機載的技術人員好似辛勤的小蜜蜂那樣,互相協調,一點一點把巴拿馬運河區域挖了開來,土石高高的拋到北側,跑不及的大群喪屍被埋到下麵,不一會兒就形成了一道長長的土堤,土堤四處伸出密密麻麻的手臂、大腿拚命搖曳著,看上去很滲人。
--------------------------------------------------
搜藏、推薦、打賞啊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