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大帳】
伴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聲有力而高昂的“報――!”響徹在中軍大帳之外。接著一個銀盔銀甲的兵士,土頭土腦地鑽進大帳之中,單膝往地下一跪立馬道:“李將軍力克突圍賊軍,射殺賊將一名,驅趕少華山的援軍,退到連山口外三裏處紮營。”
“好!”孟督監撫掌而笑,滿麵皆是喜色,一揮手讓那軍士退去,一麵立在下麵的眾武將道:“李守義這一仗還打得不錯,少華山又損了一將,不曉得是不是那所謂的史進,但現在少華山的戰線拉的太長,將力有限,隻怕首尾不得兼顧,成不了多大的氣候了。”
下麵的眾位將軍見孟督監不苟言笑的臉上,今個終於露出了笑意,不知怎麽得,自己也就覺得像是得到了什麽獎賞似得,心裏一個個也挺美的。
就在大家心裏樂嗬嗬的時候,一個將軍誇步出列,趁著孟將軍的興頭,一拱拳道:“督監大人,現在華陰縣裏兵困馬乏,三番五次突圍受挫,方才又損一將,再加上糧草不濟,恐怕軍心已經動搖,末將願領兵前往,攻打西城門,一舉拿下華陰縣!”
這人是孟督監手下的另一位紅人,原本是平江人士,名叫崔明奎,因為最善投機倒把,因此人送外號崔投機。後來投奔孟督監帳下,因為其在孟督監和知府的明爭暗鬥裏有過“突出”貢獻,因此也被孟督監破為賞識。
大家聽他說得頭頭是道,心裏也頗為懊悔沒能早一步出來請戰,暗中也更是佩服他這雙審時度勢的眸子,什麽便宜隻要在他跟前都能叫他準確地抓住。
但這次,崔投機似乎沒了平日那麽的好命。孟督監聽了非但沒有半點喜上眉頭的表現,反而卻是連連搖頭,頓了下嗓子,慢慢地道:“道理分析的不錯,但卻不是這個辦法。我們不能拿衡量普通兵士的態度和心理去衡量這些土匪惡霸,你要是去翻翻他們的卷紙,恐怕罪證都有一尺厚,往往這些人都是吃軟不吃硬的主,你如果強行攻城,隻怕他們會做困獸之鬥,到那時你吃的消麽?”
崔投機一聽頭便低了三分,一抱拳道:“督監大人英明神武!非我凡夫俗子所能比擬。”
孟督監聽他這麽一捧,心裏雖然不屑,這話卻還是聽著順耳,不由地多說幾句道:“我要是攻城,就根本不會給他們修補城牆的時間,更不用等他們在城裏自生自滅之後再來坐收漁利。你們知道為什麽我要擺出這八麵埋伏的陣營來?”
為什麽呢……擺出這八麵埋伏的陣營不就是為了困住賊軍,一網打盡。這麽膚淺的道理,放到誰麵前都是隨隨便便就能看的出的,以孟督監獨到的睿智,恐怕根本的目的沒這麽簡單,可是那又會是什麽呢。這問題在眾將心裏轉了幾轉,還是讓大家理不出個頭緒。
就在這時,崔投機開口了:“我曾聽聞,貓每次捕捉老鼠時,都是先戲後食。因為力量的絕對懸殊,勝敗已定,故而戲耍對手便是這軍旅之中的極大樂趣。以末將之見,督監大人故意如此,便是拿那賊軍取樂,也彰顯我大宋的軍威!”
崔投機一口氣說完,講得是鏗鏘有力,讓在場的眾將對他皆是歎服。
孟督監聽罷也點點頭,道:“如貓戲鼠,這倒是個好比喻。你也算是猜對了一些,但為的還不是這個。你們跟我這麽多年,也恐怕隻有餘生才能曉得這是為什麽,而下一步真正又該做什麽。”
這時一個身形稍微瘦削的將軍跨步出列,他便是孟督監方才說得餘生,全名叫方餘生,是一路跟著孟督監混出頭的人。他雙手抱拳朝孟督監行了一禮,低沉的嗓音道:“那我就姑且片麵揣測下督監的意思。”接著他清了清嗓子道:“督監大人擺出那八麵埋伏的陣營,以及一直一來的所有打法,不單單是給少華山的賊軍看,更主要的是給朝廷看。”
方餘生的這句話可驚住了所有在場的人,怎麽個給朝廷看,大宋的軍隊給朝廷自己下馬威,問你也說不過去。莫不是這方餘生失心瘋了吧。可大家心裏嘀咕著,再悄悄抬頭看孟督監時,隻見他的臉色並未有什麽荒唐的顏色,反而是滿眼欣慰地鼓勵方餘生說下去。
方餘生等大家的驚歎聲落去,便接著道:“武統亂世,文治太平。如果不讓這少華山的賊軍先成點氣候,搞出點大動靜來,朝廷上怎麽能覺得這匪患的嚴重,不體現匪患的嚴重,又怎麽彰顯我們的軍功,不靠這少華山的賊軍升一點官,難道還要再回去受那些文官的氣?”
話講到這裏,就再明白不過了。大家都在一個政治陣營裏,凡事心有靈犀,一點就通。一涉及戰功前程的,哪個聽了都覺得妙,覺得跟了孟督監這樣心機獨到的主,道路是曲折些,但前程還是美好的。特別是最後那一句,聽得眾人舒坦不舒坦,孟督監才不管,但聽到他耳朵裏,那是相當舒服的。
孟督監含首一笑,這便是對方餘生極大的肯定,他認真地看著方餘生,又問道:“那下一步,我們該怎麽辦呢,你再給大家講講。”
方餘生得到孟督監的指示,便愈發自信起來,稍微斟酌了一下,開口道:“下一步,要做的事是――上書!”
方餘生這一語出口,可謂震驚四座。大家本想著,方餘生一定有什麽獨到的戰略戰術拿出來,好邀到更好的功勳。沒想到,這點子倒是獨到,但也獨到的讓人太意外了。這時大家再紛紛將目光轉向孟督監時,孟督監站了起來,微微笑了。
“餘生說得對,是該上書了……不上書,朝廷怎麽知道我們打仗打的辛苦,哼,不上書,朝廷怎麽知道我們缺糧缺餉……”
孟督監說著,大家便一同會心地笑了。
伴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聲有力而高昂的“報――!”響徹在中軍大帳之外。接著一個銀盔銀甲的兵士,土頭土腦地鑽進大帳之中,單膝往地下一跪立馬道:“李將軍力克突圍賊軍,射殺賊將一名,驅趕少華山的援軍,退到連山口外三裏處紮營。”
“好!”孟督監撫掌而笑,滿麵皆是喜色,一揮手讓那軍士退去,一麵立在下麵的眾武將道:“李守義這一仗還打得不錯,少華山又損了一將,不曉得是不是那所謂的史進,但現在少華山的戰線拉的太長,將力有限,隻怕首尾不得兼顧,成不了多大的氣候了。”
下麵的眾位將軍見孟督監不苟言笑的臉上,今個終於露出了笑意,不知怎麽得,自己也就覺得像是得到了什麽獎賞似得,心裏一個個也挺美的。
就在大家心裏樂嗬嗬的時候,一個將軍誇步出列,趁著孟將軍的興頭,一拱拳道:“督監大人,現在華陰縣裏兵困馬乏,三番五次突圍受挫,方才又損一將,再加上糧草不濟,恐怕軍心已經動搖,末將願領兵前往,攻打西城門,一舉拿下華陰縣!”
這人是孟督監手下的另一位紅人,原本是平江人士,名叫崔明奎,因為最善投機倒把,因此人送外號崔投機。後來投奔孟督監帳下,因為其在孟督監和知府的明爭暗鬥裏有過“突出”貢獻,因此也被孟督監破為賞識。
大家聽他說得頭頭是道,心裏也頗為懊悔沒能早一步出來請戰,暗中也更是佩服他這雙審時度勢的眸子,什麽便宜隻要在他跟前都能叫他準確地抓住。
但這次,崔投機似乎沒了平日那麽的好命。孟督監聽了非但沒有半點喜上眉頭的表現,反而卻是連連搖頭,頓了下嗓子,慢慢地道:“道理分析的不錯,但卻不是這個辦法。我們不能拿衡量普通兵士的態度和心理去衡量這些土匪惡霸,你要是去翻翻他們的卷紙,恐怕罪證都有一尺厚,往往這些人都是吃軟不吃硬的主,你如果強行攻城,隻怕他們會做困獸之鬥,到那時你吃的消麽?”
崔投機一聽頭便低了三分,一抱拳道:“督監大人英明神武!非我凡夫俗子所能比擬。”
孟督監聽他這麽一捧,心裏雖然不屑,這話卻還是聽著順耳,不由地多說幾句道:“我要是攻城,就根本不會給他們修補城牆的時間,更不用等他們在城裏自生自滅之後再來坐收漁利。你們知道為什麽我要擺出這八麵埋伏的陣營來?”
為什麽呢……擺出這八麵埋伏的陣營不就是為了困住賊軍,一網打盡。這麽膚淺的道理,放到誰麵前都是隨隨便便就能看的出的,以孟督監獨到的睿智,恐怕根本的目的沒這麽簡單,可是那又會是什麽呢。這問題在眾將心裏轉了幾轉,還是讓大家理不出個頭緒。
就在這時,崔投機開口了:“我曾聽聞,貓每次捕捉老鼠時,都是先戲後食。因為力量的絕對懸殊,勝敗已定,故而戲耍對手便是這軍旅之中的極大樂趣。以末將之見,督監大人故意如此,便是拿那賊軍取樂,也彰顯我大宋的軍威!”
崔投機一口氣說完,講得是鏗鏘有力,讓在場的眾將對他皆是歎服。
孟督監聽罷也點點頭,道:“如貓戲鼠,這倒是個好比喻。你也算是猜對了一些,但為的還不是這個。你們跟我這麽多年,也恐怕隻有餘生才能曉得這是為什麽,而下一步真正又該做什麽。”
這時一個身形稍微瘦削的將軍跨步出列,他便是孟督監方才說得餘生,全名叫方餘生,是一路跟著孟督監混出頭的人。他雙手抱拳朝孟督監行了一禮,低沉的嗓音道:“那我就姑且片麵揣測下督監的意思。”接著他清了清嗓子道:“督監大人擺出那八麵埋伏的陣營,以及一直一來的所有打法,不單單是給少華山的賊軍看,更主要的是給朝廷看。”
方餘生的這句話可驚住了所有在場的人,怎麽個給朝廷看,大宋的軍隊給朝廷自己下馬威,問你也說不過去。莫不是這方餘生失心瘋了吧。可大家心裏嘀咕著,再悄悄抬頭看孟督監時,隻見他的臉色並未有什麽荒唐的顏色,反而是滿眼欣慰地鼓勵方餘生說下去。
方餘生等大家的驚歎聲落去,便接著道:“武統亂世,文治太平。如果不讓這少華山的賊軍先成點氣候,搞出點大動靜來,朝廷上怎麽能覺得這匪患的嚴重,不體現匪患的嚴重,又怎麽彰顯我們的軍功,不靠這少華山的賊軍升一點官,難道還要再回去受那些文官的氣?”
話講到這裏,就再明白不過了。大家都在一個政治陣營裏,凡事心有靈犀,一點就通。一涉及戰功前程的,哪個聽了都覺得妙,覺得跟了孟督監這樣心機獨到的主,道路是曲折些,但前程還是美好的。特別是最後那一句,聽得眾人舒坦不舒坦,孟督監才不管,但聽到他耳朵裏,那是相當舒服的。
孟督監含首一笑,這便是對方餘生極大的肯定,他認真地看著方餘生,又問道:“那下一步,我們該怎麽辦呢,你再給大家講講。”
方餘生得到孟督監的指示,便愈發自信起來,稍微斟酌了一下,開口道:“下一步,要做的事是――上書!”
方餘生這一語出口,可謂震驚四座。大家本想著,方餘生一定有什麽獨到的戰略戰術拿出來,好邀到更好的功勳。沒想到,這點子倒是獨到,但也獨到的讓人太意外了。這時大家再紛紛將目光轉向孟督監時,孟督監站了起來,微微笑了。
“餘生說得對,是該上書了……不上書,朝廷怎麽知道我們打仗打的辛苦,哼,不上書,朝廷怎麽知道我們缺糧缺餉……”
孟督監說著,大家便一同會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