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出來了!出來了!”
“呀,這……這麽多的燈籠?”
“是啊,看樣子怕是有幾十個吧!”
“嘿,數量倒是沒什麽,關鍵是那模樣,實在是太巧妙了吧?”
“快看,快看,那是葫蘆?”
“還有,還有,那是蘭花?”
“虎豹?”
“魚蟲?”
……
戌時時分,這場吸引了無數目光的所謂“燈會”終於是開始了。
而開始之初的第一個場麵就讓足以現場的許多圍觀者心裏是忍不住一陣的讚歎了,因為他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麵,上百盞的燈籠,同時是出現在他們麵前,那形成的光亮,簡直是如同白晝一般。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燈籠的造型可謂是各有特色的,有做成葫蘆狀的,有做成花瓣狀的,更有最為傳統的圓柱形燈籠,這些燈籠的顏色也各異,五顏六色的,煞是好看。
這些燈籠其實都是秦永提前派人去汴梁城中的各大紙紮鋪裏去訂做的,樣式自然是由他自己來提供,可是人工都是那些紙紮鋪專門去負責的。
其實這些紙紮鋪從來都沒有做過這等樣式的燈籠,因為在這個時代裏,所謂的燈籠,一般隻是用在宮庭當中,又或者是用在各家的府邸門前,僅是照明之用的。所以,樣式一直沒有什麽創新,前人設計成什麽模樣,後人也就一直使用什麽形狀,可根本從來不曾更改的。
可是,這卻並不等於說,那些工匠們的手藝就差了,他們差的僅僅是頭腦的意識而已。所以,在得到了秦永所提供的樣式圖之後,他們很快就恍然大悟了,接著就是順利地將那些樣式新穎的燈籠給製作出來了。
而且,秦永為了要趕進度,那是把燈籠教給了全城的紙紮店去做的,所以,至今那些工匠們,可個個都發散了自己的思維了,都知道,原來這麽做的話,還可以製作出如此精致好看的燈籠來,於是使得整個汴梁城中的燈籠樣式是一下子多起來了,而各家到了最後,各自也是會買上一些這樣造型奇特的燈籠了,這可是讓那些紙紮店是大賺了一筆。當然了,這都是後話,在此就不多說了。
接近一百個的燈籠,那數量自然是極多的。好在,每一批燈籠的樣式和顏色都各有不同,所以,秦永他們才有時間,一個一個地將它們是慢慢地移到店門前麵,而在這個過程中,終於是有人注意到了那些燈籠上的其他不同點了,因為,那上麵的空白之處,竟然是都寫有字的。
“黃昏,打一地名……”
“五句話,打一成語……”
“心無二用,打一成語……”
“仲尼曰月,打一古人名……”
“這……這都是何物?”
“可不是嗎?既不像詩,又不像賦!難不成,這就是所謂的‘燈迷’?”
“咦?燈迷?看起來可真有點像,隻是,這燈迷該如何猜?”
“可不知道呢!”
……
沒錯,他們這些人如今看到的就是“新鮮出爐”的燈迷了,隻是由於在這個時代裏,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燈迷這樣的東西的,所以,他們固然已經是猜到這大概就是燈迷了,可是,卻根本不知道從何玩起的。
好在,在這個時候,琴棋書畫那四個小丫頭出現了。前麵已經說過了,秦永的打算是把她們四個人打造成為他們“秦氏甜品屋”的主要代言人,所以,不管是大小場合,隻要是要在公眾麵前露麵的事情,他都會盡可能地交由她們去做。
今天自然也不會例外,而且,他為了要準備今天晚上的“猜燈迷”比賽,那還特地叫人將前麵他們店鋪開張時候所搭的台子給重新搭起來了,而且台子的四周,此時還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那比起開張當天來,更可稱得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所謂燈迷,亦即是迷麵中藏有一個迷底;所謂‘打’,亦即出題者的提示。答題者,可根據迷麵的意思,再結合出題者的提示,來猜出最終的迷底,這就是所謂的猜燈迷。”
“例如迷麵是‘黃昏’的這個燈迷,提示語是地名,所以,答題者隻能是從地名上去想,黃昏者,預示著曰落,而在天下的郡縣當中,有哪一個郡縣的名字有接近的意思?”
“呃?這……”
琴棋書畫等幾個小丫頭介紹到這裏,接照秦永前麵的吩咐故意停頓了一下,於是,現場的眾人就紛紛是感覺到一陣的“嘩然”了。因為,他們的好奇心已經是琴棋書畫幾個小丫頭前麵所說的話給徹底勾起來了,可是偏偏,事到臨頭了,幾個小丫頭卻是停頓了一下,於是他們自然是覺得心癢難耐啊。好在,有的人雖然是心癢難耐,可是大多數的人卻也是順著幾個小丫頭的意思想下去了,於是沒有多久,人群中很快就有人叫道了,“我,我知道了!洛陽!是洛陽啊!”
“嘩!原……原來是洛陽!”
經過這麽的一番提示,現場的眾人幾乎是同時恍然大悟。是啊,這麽淺顯的道理,誰會想不明白呢?前麵他們之所以沒有想到,那不過是因為他們很不適應這種思維的方式而已,可是,一旦被人說白了的話,那還會有什麽疑問呢?特別是如今的這個燈迷,其實可以稱得上是最簡單。
於是就可以看到琴棋書畫等幾個小丫頭很快就點頭說道了,“沒錯,迷底就是洛陽!”
“哈哈,看吧!我說對了,我說對了!太好了,太好了!我張三也有揚眉吐氣的一天,我張三也有揚眉吐氣的一天!哈哈……”
看到琴棋書畫幾個小丫頭證實了自己的答案正確了,那個最先說出“洛陽”二字的人頓時就高興得差點沒跳起來了。
這也難怪,因為他的身份在這裏其實是顯得比較低**的,他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販而已,原本到這裏來,也僅僅隻是想看看熱鬧而已,可是沒有想到,剛才隻是靈光一閃,居然是被他想到了這個燈迷的答案,這可是讓他相當激動了。
因為在現場裏,可是不乏從各個地方趕來汴梁城赴考的應試舉子,可是他卻是在這些才高八鬥的舉子麵前拔了頭籌?這可是足可以光宗耀祖的大事啊,你說他怎麽能夠不激動呢?(未完待續。)
“呀,這……這麽多的燈籠?”
“是啊,看樣子怕是有幾十個吧!”
“嘿,數量倒是沒什麽,關鍵是那模樣,實在是太巧妙了吧?”
“快看,快看,那是葫蘆?”
“還有,還有,那是蘭花?”
“虎豹?”
“魚蟲?”
……
戌時時分,這場吸引了無數目光的所謂“燈會”終於是開始了。
而開始之初的第一個場麵就讓足以現場的許多圍觀者心裏是忍不住一陣的讚歎了,因為他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麵,上百盞的燈籠,同時是出現在他們麵前,那形成的光亮,簡直是如同白晝一般。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燈籠的造型可謂是各有特色的,有做成葫蘆狀的,有做成花瓣狀的,更有最為傳統的圓柱形燈籠,這些燈籠的顏色也各異,五顏六色的,煞是好看。
這些燈籠其實都是秦永提前派人去汴梁城中的各大紙紮鋪裏去訂做的,樣式自然是由他自己來提供,可是人工都是那些紙紮鋪專門去負責的。
其實這些紙紮鋪從來都沒有做過這等樣式的燈籠,因為在這個時代裏,所謂的燈籠,一般隻是用在宮庭當中,又或者是用在各家的府邸門前,僅是照明之用的。所以,樣式一直沒有什麽創新,前人設計成什麽模樣,後人也就一直使用什麽形狀,可根本從來不曾更改的。
可是,這卻並不等於說,那些工匠們的手藝就差了,他們差的僅僅是頭腦的意識而已。所以,在得到了秦永所提供的樣式圖之後,他們很快就恍然大悟了,接著就是順利地將那些樣式新穎的燈籠給製作出來了。
而且,秦永為了要趕進度,那是把燈籠教給了全城的紙紮店去做的,所以,至今那些工匠們,可個個都發散了自己的思維了,都知道,原來這麽做的話,還可以製作出如此精致好看的燈籠來,於是使得整個汴梁城中的燈籠樣式是一下子多起來了,而各家到了最後,各自也是會買上一些這樣造型奇特的燈籠了,這可是讓那些紙紮店是大賺了一筆。當然了,這都是後話,在此就不多說了。
接近一百個的燈籠,那數量自然是極多的。好在,每一批燈籠的樣式和顏色都各有不同,所以,秦永他們才有時間,一個一個地將它們是慢慢地移到店門前麵,而在這個過程中,終於是有人注意到了那些燈籠上的其他不同點了,因為,那上麵的空白之處,竟然是都寫有字的。
“黃昏,打一地名……”
“五句話,打一成語……”
“心無二用,打一成語……”
“仲尼曰月,打一古人名……”
“這……這都是何物?”
“可不是嗎?既不像詩,又不像賦!難不成,這就是所謂的‘燈迷’?”
“咦?燈迷?看起來可真有點像,隻是,這燈迷該如何猜?”
“可不知道呢!”
……
沒錯,他們這些人如今看到的就是“新鮮出爐”的燈迷了,隻是由於在這個時代裏,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燈迷這樣的東西的,所以,他們固然已經是猜到這大概就是燈迷了,可是,卻根本不知道從何玩起的。
好在,在這個時候,琴棋書畫那四個小丫頭出現了。前麵已經說過了,秦永的打算是把她們四個人打造成為他們“秦氏甜品屋”的主要代言人,所以,不管是大小場合,隻要是要在公眾麵前露麵的事情,他都會盡可能地交由她們去做。
今天自然也不會例外,而且,他為了要準備今天晚上的“猜燈迷”比賽,那還特地叫人將前麵他們店鋪開張時候所搭的台子給重新搭起來了,而且台子的四周,此時還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那比起開張當天來,更可稱得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所謂燈迷,亦即是迷麵中藏有一個迷底;所謂‘打’,亦即出題者的提示。答題者,可根據迷麵的意思,再結合出題者的提示,來猜出最終的迷底,這就是所謂的猜燈迷。”
“例如迷麵是‘黃昏’的這個燈迷,提示語是地名,所以,答題者隻能是從地名上去想,黃昏者,預示著曰落,而在天下的郡縣當中,有哪一個郡縣的名字有接近的意思?”
“呃?這……”
琴棋書畫等幾個小丫頭介紹到這裏,接照秦永前麵的吩咐故意停頓了一下,於是,現場的眾人就紛紛是感覺到一陣的“嘩然”了。因為,他們的好奇心已經是琴棋書畫幾個小丫頭前麵所說的話給徹底勾起來了,可是偏偏,事到臨頭了,幾個小丫頭卻是停頓了一下,於是他們自然是覺得心癢難耐啊。好在,有的人雖然是心癢難耐,可是大多數的人卻也是順著幾個小丫頭的意思想下去了,於是沒有多久,人群中很快就有人叫道了,“我,我知道了!洛陽!是洛陽啊!”
“嘩!原……原來是洛陽!”
經過這麽的一番提示,現場的眾人幾乎是同時恍然大悟。是啊,這麽淺顯的道理,誰會想不明白呢?前麵他們之所以沒有想到,那不過是因為他們很不適應這種思維的方式而已,可是,一旦被人說白了的話,那還會有什麽疑問呢?特別是如今的這個燈迷,其實可以稱得上是最簡單。
於是就可以看到琴棋書畫等幾個小丫頭很快就點頭說道了,“沒錯,迷底就是洛陽!”
“哈哈,看吧!我說對了,我說對了!太好了,太好了!我張三也有揚眉吐氣的一天,我張三也有揚眉吐氣的一天!哈哈……”
看到琴棋書畫幾個小丫頭證實了自己的答案正確了,那個最先說出“洛陽”二字的人頓時就高興得差點沒跳起來了。
這也難怪,因為他的身份在這裏其實是顯得比較低**的,他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販而已,原本到這裏來,也僅僅隻是想看看熱鬧而已,可是沒有想到,剛才隻是靈光一閃,居然是被他想到了這個燈迷的答案,這可是讓他相當激動了。
因為在現場裏,可是不乏從各個地方趕來汴梁城赴考的應試舉子,可是他卻是在這些才高八鬥的舉子麵前拔了頭籌?這可是足可以光宗耀祖的大事啊,你說他怎麽能夠不激動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