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不想嫁人!”
“不想嫁?不想嫁也得嫁!不過,你的舉止連個大家閨秀都不像,怎麽能夠配得上馬家人?嗯,嫁過去,恐怕也隻會是丟了我們祝家的臉麵!好吧,既然如此的話,你不如就是趁著成親以前的這三年時間,到紅羅山書院去讀點聖賢書吧,讀得了那聖賢書,估計你的這調皮的性格也就改改了。”
“啊?爹,英台是女兒家,也可以進書院讀書?”
“當然可以,當日你的娘親就曾經女扮過男裝,在紅羅山書院讀書,既然你也是去讀書的話,那就同樣是女扮男裝吧!紅羅山書院的院士夫人,是你娘的師娘,你娘會托她照顧你的!”
“啊?那……那好吧!”
……
未幾,台上戲曲已經是演過第一幕了,也就是“英台別家”。
大概的意思就是,祝英台是已經和她的父親見了麵的,而見麵之後,她的父親給她帶來了一個壞消息,那就是,她已經是和馬家的一位公子訂了姻親的,隻待三年之後,祝英台成年的時候,就將嫁過去了的。而在嫁過去之前,她的父親是希望她到紅羅山書院去讀點聖賢書,也好是磨一磨她的性子,讓她不要像以前那樣喜歡調皮搗蛋了,最好,是要變得像個大家閨秀一樣,知書達禮的。
而祝英台呢,一開始聽到自己即將嫁人的消息的時候,她心裏還感覺相當的不開心的,可是,聽到自己能進紅羅山書院去念書,她又變得開心起來了,因為這原本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如今好事成真了,她又豈能不感覺到開心呢。
“呀,這個不會就是東晉時候那個《梁祝》的故事吧?”
“咦,是啊!祝英台?還女扮男裝進書院去讀書。確實是《梁祝》的故事啊!隻是,這個故事的結局似乎不太好!”
“嘿嘿,一個是被嫁為人妻,一個是老死嶺南,能好得了嗎?”
“不對吧,在下聽到的版本是,祝英台懸梁自盡,而梁山伯是鬱鬱而終的啊!”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且看下去不就知道了?”
而戲看到這個份上。早有有見識淵博的。已經是看出來了。這出戲,所講述的不就是那在民間流傳很久的故事《梁祝》嗎?不過,他們可不會因為知道了這個故事是《梁祝》,所以就興趣全無了。恰恰與之相反的,由於民間所流傳的《梁祝》的版本是異常的多的,所以,他們也很想知道,這紅娘子要演的這一版,到底會是怎麽樣的。
“你是梁山伯?”
“嗯,你是祝英台?”
很快,戲曲進入了第二幕了,也就是“柳蔭結拜”。
大概的意思就是。進入了紅羅山書院的祝英台很快是見到了梁山伯,於是在交談甚歡的情況下,兩個人就在柳蔭之下義結金蘭了。
不過,這個梁山伯才剛一露麵的時候,可是直接引起了現場許多人的騷動的。
因為。那個梁山伯的相貌實在是太過出色了一點,麵如冠玉、目如朗星、鼻若懸膽、唇若塗脂、長身玉立,可當真的是風流倜儻得緊啊,於是,就有人不由出場歎道了,“呀,這……這到底是哪一家的公子,竟……竟然長得如此的俊俏,簡……簡直是比最美的美人都還要美上了那麽三分了吧?”
“嘿,什麽公子?你沒看出來,她是女串男角的?那根本就是一位大美人,隻不知道,這樣的大美人,此前怎麽從來沒人知道?”
“就是,若是紅樓裏的某位姑娘的話,又豈有本公子不認識的道理?怪哉,怪哉!”
……
對梁山伯的議論並不會阻止台上劇情的發展,這不,等到台下眾人再將心思放回到台上的時候,第三幕“書館談心”的情節就已經是過去了,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感情就在這不經意間,慢慢地加深了。然後光陰似箭,兩個人的感情已經是加深到了無可分割的地步了,而這個時候的梁山伯,還不知道祝英台是一女子,可是,祝英台自己卻是很明白,自己已經是萬般地喜歡上了梁山伯這個義兄了,於是,她決定回家,向父親坦白,向馬家悔婚,隻願是嫁給梁山伯。
祝英台: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訊,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英台:出了城,過了關,但隻見山上的樵夫把柴擔。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祝英台:梁兄啊!他為何人把柴擔?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山伯:他為妻兒把柴擔,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
祝英台: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梁兄你願不願配鴛鴦?
梁山伯: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
伴唱:過了河灘又一莊,莊內黃犬叫汪汪。
祝英台:不咬前麵男子漢,偏咬後麵女紅妝。
梁山伯:賢弟說話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紅妝?放大膽子莫驚慌,愚兄打犬你過莊。
祝英台:眼前還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梁山伯:井水深淺不關緊,你我趕路最要緊。
祝英台:你看這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愚兄分明是男子漢,你為何將我比女人?
梁山伯:離了井,又一堂,前麵到了觀音堂。觀音堂,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
祝英台:觀音大士媒來做,我與你梁兄來拜堂。
梁山伯: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
伴唱:十八裏相送到長亭,十八裏相送到長亭。
祝英台:你我鴻雁兩分開,
梁山伯:問賢弟你還有何事來交代?
祝英台:我臨別想你問一句話,問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為何來?
祝英台:要是你梁兄親未定,小弟替你來做大媒。
梁山伯:賢弟替我來做媒,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
祝英台: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你梁兄可喜愛?
梁山伯:九妹今年有幾歲?
祝英台:她是與我同年乃是雙胞胎。
梁山伯:九妹與你可相像?
祝英台:品貌就像我英台。
梁山伯:但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家父囑我選英才。
梁山伯:如此多謝賢弟來玉成,
祝英台:梁兄你花轎早來抬,我約你七巧之期我家來。
伴唱:臨別依依難分開。心中想說千句話,萬望你梁兄早點來。
……
“十八裏相送”的一幕是如期上演,而台下的眾人,跟著這台上的劇情發展,這個時候看著這情義綿綿的“十八裏相送”,可真的是又好笑,又傷心。
好笑的是,這祝英台與梁山伯在告別的時候,都這樣的多次提醒梁山伯,自己其實是一個女子了,可是,那梁山伯呢?卻蠢如黃牛,偏偏是不明白英台話裏的意思。反倒是好幾次地認為祝英台的話太過荒謬了,最後,搞得是祝英台沒有辦法,隻好是辯稱,自己的家裏還有一個九妹,九妹與他是一胞兄妹,而且長樣一致,隻問是梁山伯是否願意娶。
結果梁山伯答道,“多謝賢弟玉成”,如今一來,祝英台才知道他的心思,於是是既開心,又高興。臨別的時候,她還說了一句,希望“梁兄的花轎日來抬”,可見,她是多麽地期待著這個婚約了。
可是,整個台下的觀眾們卻是都知道了,他們的這一別,幾乎就是天人永隔了,因為,祝英台回到了家之後,不僅是沒有回絕掉與馬家的婚約,甚至是還被逼著嫁與馬公子為妻的,所以,這時候這般情義綿綿的話,更是突顯著以後悲劇上演的時候的淒涼,所以,當這一幕開始落下的時候,台下的許多眼線比較錢的公子、才子們,這個時候的眼圈兒都紅了。
ps:
感謝書友“”的評價票。
“不想嫁?不想嫁也得嫁!不過,你的舉止連個大家閨秀都不像,怎麽能夠配得上馬家人?嗯,嫁過去,恐怕也隻會是丟了我們祝家的臉麵!好吧,既然如此的話,你不如就是趁著成親以前的這三年時間,到紅羅山書院去讀點聖賢書吧,讀得了那聖賢書,估計你的這調皮的性格也就改改了。”
“啊?爹,英台是女兒家,也可以進書院讀書?”
“當然可以,當日你的娘親就曾經女扮過男裝,在紅羅山書院讀書,既然你也是去讀書的話,那就同樣是女扮男裝吧!紅羅山書院的院士夫人,是你娘的師娘,你娘會托她照顧你的!”
“啊?那……那好吧!”
……
未幾,台上戲曲已經是演過第一幕了,也就是“英台別家”。
大概的意思就是,祝英台是已經和她的父親見了麵的,而見麵之後,她的父親給她帶來了一個壞消息,那就是,她已經是和馬家的一位公子訂了姻親的,隻待三年之後,祝英台成年的時候,就將嫁過去了的。而在嫁過去之前,她的父親是希望她到紅羅山書院去讀點聖賢書,也好是磨一磨她的性子,讓她不要像以前那樣喜歡調皮搗蛋了,最好,是要變得像個大家閨秀一樣,知書達禮的。
而祝英台呢,一開始聽到自己即將嫁人的消息的時候,她心裏還感覺相當的不開心的,可是,聽到自己能進紅羅山書院去念書,她又變得開心起來了,因為這原本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如今好事成真了,她又豈能不感覺到開心呢。
“呀,這個不會就是東晉時候那個《梁祝》的故事吧?”
“咦,是啊!祝英台?還女扮男裝進書院去讀書。確實是《梁祝》的故事啊!隻是,這個故事的結局似乎不太好!”
“嘿嘿,一個是被嫁為人妻,一個是老死嶺南,能好得了嗎?”
“不對吧,在下聽到的版本是,祝英台懸梁自盡,而梁山伯是鬱鬱而終的啊!”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且看下去不就知道了?”
而戲看到這個份上。早有有見識淵博的。已經是看出來了。這出戲,所講述的不就是那在民間流傳很久的故事《梁祝》嗎?不過,他們可不會因為知道了這個故事是《梁祝》,所以就興趣全無了。恰恰與之相反的,由於民間所流傳的《梁祝》的版本是異常的多的,所以,他們也很想知道,這紅娘子要演的這一版,到底會是怎麽樣的。
“你是梁山伯?”
“嗯,你是祝英台?”
很快,戲曲進入了第二幕了,也就是“柳蔭結拜”。
大概的意思就是。進入了紅羅山書院的祝英台很快是見到了梁山伯,於是在交談甚歡的情況下,兩個人就在柳蔭之下義結金蘭了。
不過,這個梁山伯才剛一露麵的時候,可是直接引起了現場許多人的騷動的。
因為。那個梁山伯的相貌實在是太過出色了一點,麵如冠玉、目如朗星、鼻若懸膽、唇若塗脂、長身玉立,可當真的是風流倜儻得緊啊,於是,就有人不由出場歎道了,“呀,這……這到底是哪一家的公子,竟……竟然長得如此的俊俏,簡……簡直是比最美的美人都還要美上了那麽三分了吧?”
“嘿,什麽公子?你沒看出來,她是女串男角的?那根本就是一位大美人,隻不知道,這樣的大美人,此前怎麽從來沒人知道?”
“就是,若是紅樓裏的某位姑娘的話,又豈有本公子不認識的道理?怪哉,怪哉!”
……
對梁山伯的議論並不會阻止台上劇情的發展,這不,等到台下眾人再將心思放回到台上的時候,第三幕“書館談心”的情節就已經是過去了,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感情就在這不經意間,慢慢地加深了。然後光陰似箭,兩個人的感情已經是加深到了無可分割的地步了,而這個時候的梁山伯,還不知道祝英台是一女子,可是,祝英台自己卻是很明白,自己已經是萬般地喜歡上了梁山伯這個義兄了,於是,她決定回家,向父親坦白,向馬家悔婚,隻願是嫁給梁山伯。
祝英台: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訊,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英台:出了城,過了關,但隻見山上的樵夫把柴擔。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祝英台:梁兄啊!他為何人把柴擔?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山伯:他為妻兒把柴擔,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
祝英台: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梁兄你願不願配鴛鴦?
梁山伯: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
伴唱:過了河灘又一莊,莊內黃犬叫汪汪。
祝英台:不咬前麵男子漢,偏咬後麵女紅妝。
梁山伯:賢弟說話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紅妝?放大膽子莫驚慌,愚兄打犬你過莊。
祝英台:眼前還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梁山伯:井水深淺不關緊,你我趕路最要緊。
祝英台:你看這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愚兄分明是男子漢,你為何將我比女人?
梁山伯:離了井,又一堂,前麵到了觀音堂。觀音堂,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
祝英台:觀音大士媒來做,我與你梁兄來拜堂。
梁山伯: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
伴唱:十八裏相送到長亭,十八裏相送到長亭。
祝英台:你我鴻雁兩分開,
梁山伯:問賢弟你還有何事來交代?
祝英台:我臨別想你問一句話,問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為何來?
祝英台:要是你梁兄親未定,小弟替你來做大媒。
梁山伯:賢弟替我來做媒,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
祝英台: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你梁兄可喜愛?
梁山伯:九妹今年有幾歲?
祝英台:她是與我同年乃是雙胞胎。
梁山伯:九妹與你可相像?
祝英台:品貌就像我英台。
梁山伯:但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家父囑我選英才。
梁山伯:如此多謝賢弟來玉成,
祝英台:梁兄你花轎早來抬,我約你七巧之期我家來。
伴唱:臨別依依難分開。心中想說千句話,萬望你梁兄早點來。
……
“十八裏相送”的一幕是如期上演,而台下的眾人,跟著這台上的劇情發展,這個時候看著這情義綿綿的“十八裏相送”,可真的是又好笑,又傷心。
好笑的是,這祝英台與梁山伯在告別的時候,都這樣的多次提醒梁山伯,自己其實是一個女子了,可是,那梁山伯呢?卻蠢如黃牛,偏偏是不明白英台話裏的意思。反倒是好幾次地認為祝英台的話太過荒謬了,最後,搞得是祝英台沒有辦法,隻好是辯稱,自己的家裏還有一個九妹,九妹與他是一胞兄妹,而且長樣一致,隻問是梁山伯是否願意娶。
結果梁山伯答道,“多謝賢弟玉成”,如今一來,祝英台才知道他的心思,於是是既開心,又高興。臨別的時候,她還說了一句,希望“梁兄的花轎日來抬”,可見,她是多麽地期待著這個婚約了。
可是,整個台下的觀眾們卻是都知道了,他們的這一別,幾乎就是天人永隔了,因為,祝英台回到了家之後,不僅是沒有回絕掉與馬家的婚約,甚至是還被逼著嫁與馬公子為妻的,所以,這時候這般情義綿綿的話,更是突顯著以後悲劇上演的時候的淒涼,所以,當這一幕開始落下的時候,台下的許多眼線比較錢的公子、才子們,這個時候的眼圈兒都紅了。
ps:
感謝書友“”的評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