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一邊往寺裏頭走,一邊同身畔的女兒感慨道,“怪不得你一直讚他懂事明理,我原來總不大信。如今一見,果然不一般,還真是個知書達理的好孩子!雖然出身貧寒,難得的是不光懂事,還十分的有見識,居然懂得識字讀書的好處,這孩子還真是不簡單呢,日後必然有一番大造化啊。”曾氏感歎不已。
“我就說麽,讓錦年多跟著他處處,肯定是有不少好處的!”錦華很有些得意,心知母親以後必然不會再生出阻攔錦年與張大川他們交往的念頭來,想了想又道,“我看錦年教他們識字這事,可行,說不定能督促著錦年對讀書產生興趣,不像現在這樣無精打采、沒有動力呢。”
她也沒想到張大川居然會產生了讀書認字的念頭,這下不由得對張大川更是另眼相看。這家夥心眼子可真多啊,沒見過這麽會利用機會的!怪不得前世時人家發家致富,聞名鄉裏,果然是各種手段不可小覷啊!
錦華在心裏暗暗點頭,原本就對張大川的佩服之情更多加了一層。
曾氏猶豫了半晌才道,“也許你說的是對的,不妨試試看。反正你弟弟那裏我已經是想盡了法子也無濟於事,現在也隻好死馬當活馬醫了。”
曾氏自詡一世聰明,可就是對自己兒女束手無策。好歹現在女兒大了之後機變了不少,讓自己覺著很是自豪。可是兒子,還是整天皮皮塌塌的,沒個讀書上進的正經樣子,自己打過了,也罵過了,卻絲毫不見成效。尤其是閨女還一直嚇唬著,說光是施以打罵的話,還會把兒子越推越遠,效果會適得其反。唉,真是左右為難,愁煞人也。
她們一邊說著一邊跨進了寺門高高的黑色門檻,卻不知道張大川在原地一直站著,一直注目凝望,等到她們的身影再也不見,他才低下頭自失的搖了搖頭,轉身擠進了人流之中。
而這一切卻又落在了不遠處另一個人的眼中。
她看見那個年青人就笑啊笑的,笑容燦爛的很,看得出是真開心,跟對自己的態度竟然完全不同!
難道,她喜歡的竟然是這樣的人?!
這是哪裏來的一個年輕人啊?似乎是一個泥腿子,一個小商販。上個月初一的時候,錦華和錦年好像也跟他說過話,不過那時候,自己心裏慌裏慌張的,生怕被姑母等人發現形跡,所以並沒有很在意。
這人難道是親戚?看著不像啊,曾家的親戚自己幾乎都見過啊,對這個人卻絲毫沒有印象。
他腦子裏亂轟轟的,呆呆站在那裏,忽然覺得山上的風格外的涼,把他的袍袖刮得烈烈直響,全身都給吹了個透心涼。如果自己竟被這樣的人給比下去的話,那自己輸的可真是冤枉了點。。。
母女兩人剛進了寺門,上次知客的小和尚正歪著他碩大的腦袋左顧右盼,瞧見了她們就是一喜,顯然是認了出來,立刻熱情的迎了上來,笑眯眯的雙手合十,“劉二奶奶,三小姐。”
寺裏派來知客的和尚自然都是伶俐的,認起人來也眼尖的很。
其實,這小和尚心裏也頗有些奇怪。他以前就跟劉家大奶奶、大小姐和二小姐熟識,但卻從上個月才剛剛認識了劉家二房的女眷。
以前劉家大房進香也是很頻繁的,幾乎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會來。然而,自從劉家二房開始在初一進香以來,劉家大房便不來了,隻是不知道這個月的十五他們會不會露麵嘞。
這兩家便跟約好了似的,王不見王,真是有意思的一家人啊。
不過,比起每次上香最多隻給幾十個錢的吝嗇的劉大奶奶,小和尚對劉家二房的印象就好的多了。
曾氏又是兩大串銅錢撒了出去,小和尚立刻眉開眼笑,嘴裏吉祥的話一串一串的往外倒,盡管曾氏不是那種輕易就得意忘形的人,心裏也是極為舒坦的,臉上笑意濃濃。
母女倆同樣受到了如上次一般的優待。單獨上香,有權利聽講經,中午還安排齋飯。
剛進了聽經的院子,就看到了上次結識的田夫人母女兩個正坐在比較靠邊的角落裏。
田夫人向著這邊微微一笑,曾氏和錦華自然就悄悄的上前,尋了兩個空著的蒲團,跟她們坐到了一起。
這次講經的還是上次的大和尚,內容恰好是《了凡四訓》,曾氏和錦華曾經討論過多次,對內容很是熟悉,聽起來也毫無阻礙,因此聽得很是入迷,都覺得很有收獲。
用齋飯的時候,田、劉兩家人自然又坐在了一塊,說說笑笑,氣氛十分融洽。
田氏顯然對經文同樣很有見解,同曾氏兩個人討論的很是熱烈。
錦華便坐在一邊靜靜的聽著,田氏身旁跟著的小姐卻有些不耐煩了,悄悄的湊到了錦華耳邊,“整天什麽敬畏啊什麽功德啊,淨是些老生常談,聽得我的耳朵都磨出繭子來,煩也煩死了!”
錦華看這姑娘說話十分直白有趣,不由得笑了,反問道,“你既然這麽煩聽這個,為什麽每次都還要跟著來進香啊?”
那姑娘白了她一眼,仿佛她是個傻子,“我要是不趁機跟著出來放放風,整天被關在家裏,還不憋死我啊!”
田夫人顯然也聽見了女兒的抱怨,不禁挑眉怒道,“你這孩子,在這廟宇裏頭,在神佛座下,說話也沒個正形!什麽放風不放風的!”
田小姐吐了下舌頭,忙低頭做認錯狀。
曾氏見狀忙勸解道,“夫人不必動怒,小孩子家家的,心性單純,在家裏呆不住也是情有可原嘛。”
田夫人依然怒意未消,“這孩子都十四歲了,眼看著就要及笄了,卻還是整天長不大似的,真是愁煞我了!”
田夫人看一眼旁邊一直安安靜靜坐著的錦華,不禁歎道,“姐姐真是好福氣,我看你家小姐倒是文靜的很,乖巧知理,比我們家這猴子強上許多了!”
田小姐見母親誇錦華,便偷偷抬起頭來不服氣的對著錦華做個鬼臉,惹得錦華忍俊不禁。這個姑娘心性單純,真是直白的可愛。
曾氏見母女兩人鬧別扭,覺得有點不安,便趕緊又提了個話頭,引得田夫人重新談論起經文來。
田小姐感激的看了曾氏一眼,低聲對錦華道,“你母親多好啊,溫柔可親,看著脾氣好得很。不想我娘那般,對我凶死了!”
錦華不好說什麽,隻好一笑置之。
田小姐又仔細看了幾眼錦華,低聲眨著眼睛奇道,“你這一個月變化可真大!臉色紅潤了些,比上次好看多了!你上回來的時候,就跟大病初愈似的,臉白的像隻鬼,那頭發啊,焦黃焦黃的,好像風一吹就倒的樣子。”
錦華隻想撫額,這姑娘也太直白了,有這麽說人的麽?
沒等她回話,田夫人便使勁瞪了女兒一眼,厲聲道,“你說的那是什麽話?!有你這麽形容別人的麽?!”轉頭又歉意的看著曾氏和錦華,“對不住啊,我這閨女就這麽個脾氣,不知道話怎麽說。”
錦華忙笑道,“夫人莫要動怒,我就喜歡田小姐這種直來直去的性子,再說了,田小姐說的也都是實情啊,本來就沒什麽。”
曾氏也覺得好笑,不禁掩了唇道,“你還別說,田小姐這雙眼睛還真淩厲,我閨女最近確實氣色好了不少,此言非虛啊。”說罷也上上下下的仔細看自己女兒,一副滿意的樣子。
田小姐得到了支持,得意的朝她母親一揚下巴。
看得出田夫人也是極疼女兒的,拿這閨女也毫無辦法,隻好無奈的搖搖頭,懶得再去管她。
田小姐是個呆不住的,安靜了不過一會兒的功夫,就又低聲湊過來對錦華道,“我看你母親這衣裳甚是好看,樣式新奇的很,是在那個繡莊做的啊?”
“我就說麽,讓錦年多跟著他處處,肯定是有不少好處的!”錦華很有些得意,心知母親以後必然不會再生出阻攔錦年與張大川他們交往的念頭來,想了想又道,“我看錦年教他們識字這事,可行,說不定能督促著錦年對讀書產生興趣,不像現在這樣無精打采、沒有動力呢。”
她也沒想到張大川居然會產生了讀書認字的念頭,這下不由得對張大川更是另眼相看。這家夥心眼子可真多啊,沒見過這麽會利用機會的!怪不得前世時人家發家致富,聞名鄉裏,果然是各種手段不可小覷啊!
錦華在心裏暗暗點頭,原本就對張大川的佩服之情更多加了一層。
曾氏猶豫了半晌才道,“也許你說的是對的,不妨試試看。反正你弟弟那裏我已經是想盡了法子也無濟於事,現在也隻好死馬當活馬醫了。”
曾氏自詡一世聰明,可就是對自己兒女束手無策。好歹現在女兒大了之後機變了不少,讓自己覺著很是自豪。可是兒子,還是整天皮皮塌塌的,沒個讀書上進的正經樣子,自己打過了,也罵過了,卻絲毫不見成效。尤其是閨女還一直嚇唬著,說光是施以打罵的話,還會把兒子越推越遠,效果會適得其反。唉,真是左右為難,愁煞人也。
她們一邊說著一邊跨進了寺門高高的黑色門檻,卻不知道張大川在原地一直站著,一直注目凝望,等到她們的身影再也不見,他才低下頭自失的搖了搖頭,轉身擠進了人流之中。
而這一切卻又落在了不遠處另一個人的眼中。
她看見那個年青人就笑啊笑的,笑容燦爛的很,看得出是真開心,跟對自己的態度竟然完全不同!
難道,她喜歡的竟然是這樣的人?!
這是哪裏來的一個年輕人啊?似乎是一個泥腿子,一個小商販。上個月初一的時候,錦華和錦年好像也跟他說過話,不過那時候,自己心裏慌裏慌張的,生怕被姑母等人發現形跡,所以並沒有很在意。
這人難道是親戚?看著不像啊,曾家的親戚自己幾乎都見過啊,對這個人卻絲毫沒有印象。
他腦子裏亂轟轟的,呆呆站在那裏,忽然覺得山上的風格外的涼,把他的袍袖刮得烈烈直響,全身都給吹了個透心涼。如果自己竟被這樣的人給比下去的話,那自己輸的可真是冤枉了點。。。
母女兩人剛進了寺門,上次知客的小和尚正歪著他碩大的腦袋左顧右盼,瞧見了她們就是一喜,顯然是認了出來,立刻熱情的迎了上來,笑眯眯的雙手合十,“劉二奶奶,三小姐。”
寺裏派來知客的和尚自然都是伶俐的,認起人來也眼尖的很。
其實,這小和尚心裏也頗有些奇怪。他以前就跟劉家大奶奶、大小姐和二小姐熟識,但卻從上個月才剛剛認識了劉家二房的女眷。
以前劉家大房進香也是很頻繁的,幾乎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會來。然而,自從劉家二房開始在初一進香以來,劉家大房便不來了,隻是不知道這個月的十五他們會不會露麵嘞。
這兩家便跟約好了似的,王不見王,真是有意思的一家人啊。
不過,比起每次上香最多隻給幾十個錢的吝嗇的劉大奶奶,小和尚對劉家二房的印象就好的多了。
曾氏又是兩大串銅錢撒了出去,小和尚立刻眉開眼笑,嘴裏吉祥的話一串一串的往外倒,盡管曾氏不是那種輕易就得意忘形的人,心裏也是極為舒坦的,臉上笑意濃濃。
母女倆同樣受到了如上次一般的優待。單獨上香,有權利聽講經,中午還安排齋飯。
剛進了聽經的院子,就看到了上次結識的田夫人母女兩個正坐在比較靠邊的角落裏。
田夫人向著這邊微微一笑,曾氏和錦華自然就悄悄的上前,尋了兩個空著的蒲團,跟她們坐到了一起。
這次講經的還是上次的大和尚,內容恰好是《了凡四訓》,曾氏和錦華曾經討論過多次,對內容很是熟悉,聽起來也毫無阻礙,因此聽得很是入迷,都覺得很有收獲。
用齋飯的時候,田、劉兩家人自然又坐在了一塊,說說笑笑,氣氛十分融洽。
田氏顯然對經文同樣很有見解,同曾氏兩個人討論的很是熱烈。
錦華便坐在一邊靜靜的聽著,田氏身旁跟著的小姐卻有些不耐煩了,悄悄的湊到了錦華耳邊,“整天什麽敬畏啊什麽功德啊,淨是些老生常談,聽得我的耳朵都磨出繭子來,煩也煩死了!”
錦華看這姑娘說話十分直白有趣,不由得笑了,反問道,“你既然這麽煩聽這個,為什麽每次都還要跟著來進香啊?”
那姑娘白了她一眼,仿佛她是個傻子,“我要是不趁機跟著出來放放風,整天被關在家裏,還不憋死我啊!”
田夫人顯然也聽見了女兒的抱怨,不禁挑眉怒道,“你這孩子,在這廟宇裏頭,在神佛座下,說話也沒個正形!什麽放風不放風的!”
田小姐吐了下舌頭,忙低頭做認錯狀。
曾氏見狀忙勸解道,“夫人不必動怒,小孩子家家的,心性單純,在家裏呆不住也是情有可原嘛。”
田夫人依然怒意未消,“這孩子都十四歲了,眼看著就要及笄了,卻還是整天長不大似的,真是愁煞我了!”
田夫人看一眼旁邊一直安安靜靜坐著的錦華,不禁歎道,“姐姐真是好福氣,我看你家小姐倒是文靜的很,乖巧知理,比我們家這猴子強上許多了!”
田小姐見母親誇錦華,便偷偷抬起頭來不服氣的對著錦華做個鬼臉,惹得錦華忍俊不禁。這個姑娘心性單純,真是直白的可愛。
曾氏見母女兩人鬧別扭,覺得有點不安,便趕緊又提了個話頭,引得田夫人重新談論起經文來。
田小姐感激的看了曾氏一眼,低聲對錦華道,“你母親多好啊,溫柔可親,看著脾氣好得很。不想我娘那般,對我凶死了!”
錦華不好說什麽,隻好一笑置之。
田小姐又仔細看了幾眼錦華,低聲眨著眼睛奇道,“你這一個月變化可真大!臉色紅潤了些,比上次好看多了!你上回來的時候,就跟大病初愈似的,臉白的像隻鬼,那頭發啊,焦黃焦黃的,好像風一吹就倒的樣子。”
錦華隻想撫額,這姑娘也太直白了,有這麽說人的麽?
沒等她回話,田夫人便使勁瞪了女兒一眼,厲聲道,“你說的那是什麽話?!有你這麽形容別人的麽?!”轉頭又歉意的看著曾氏和錦華,“對不住啊,我這閨女就這麽個脾氣,不知道話怎麽說。”
錦華忙笑道,“夫人莫要動怒,我就喜歡田小姐這種直來直去的性子,再說了,田小姐說的也都是實情啊,本來就沒什麽。”
曾氏也覺得好笑,不禁掩了唇道,“你還別說,田小姐這雙眼睛還真淩厲,我閨女最近確實氣色好了不少,此言非虛啊。”說罷也上上下下的仔細看自己女兒,一副滿意的樣子。
田小姐得到了支持,得意的朝她母親一揚下巴。
看得出田夫人也是極疼女兒的,拿這閨女也毫無辦法,隻好無奈的搖搖頭,懶得再去管她。
田小姐是個呆不住的,安靜了不過一會兒的功夫,就又低聲湊過來對錦華道,“我看你母親這衣裳甚是好看,樣式新奇的很,是在那個繡莊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