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年這回可算了放了假。曾氏卻不願意讓兒子就這麽東遊西逛的沒正經事,琢磨了半晌便有了主意,令他每日裏去跟著曾尚才讀書。
這下可把錦年給愁壞了。
他當麵不敢跟二奶奶頂嘴,背地裏卻跟姐姐吐槽說,“讓我跟著表哥學還不如跟著大伯呢。大伯表麵上不苟言笑,其實對我們課業上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每日裏隨便糊弄兩下也就過了。可表哥那人不一樣,最是嚴苛不過了,平日裏跟我說話從來沒笑過,讓人見了心裏就怕怕的。每次見了我,都隻會說兩句話,”說罷把兩手往背後一背,下巴一揚,便模仿起他表哥說話來,“咳咳,錦年啊,課業完成了沒有啊?書可都會背了麽?”
他把曾尚才模仿的惟妙惟肖,錦華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
“你個調皮鬼,讓你整日裏跟著三川混,真是學壞了啊!要是讓表哥知道了,看他怎麽收拾你!”
說是說,笑是笑。錦年背著書包出門的時候簡直愁苦萬分,看著十分可憐,惹得錦華又想笑了。
錦年剛出門沒多久卻又跑了回來,從桌子上的果盤子拿了兩個梨塞在書包裏,對二奶奶道,“娘,我給表哥送兩個梨嚐嚐吧。”
錦年三天兩頭的從張家帶果子回來,讓家裏的人跟著沾光不少,應季的瓜果經常能吃到一些,早已經不複當初那種十天半個月連一個果子都見不到的淒惶。
錦年卻不愛幹這活,但擋不住大川哥的熱情,作死做活的把果子往他書包裏頭塞。
錦年很無奈,每次他背著書包經過大門往自家院子走的時候,總是感覺跟做賊似的,生怕被大伯他們看到。按理說,自家得了東西,是不應該背著大房的,總要運出去一些。。。
但是,他也知道,他娘和他姐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到目前為止,他還十分惹不起這二位,隻好違著心繼續做“賊”。他覺得,他充分理解和體會到了他爹夾在兩房中間的鬱悶心情。
二奶奶拿了人家的東西覺得有些不安,便追著他問,“你教你大川哥他們識字教的如何了?”
錦年板了板臉,認真回想了一下,總結道,“大川哥最是認真,學的挺好的,雖然速度慢了一些,但是日積月累的,好歹也識了好幾十個字了已經。二川哥笨的要死要活的,一說認字、寫字就頭痛,到現在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呢。三川腦子雖然好使,識字時卻總是溜號,不認真練習,所以學的也不咋地。”
作為農家人,學什麽四書五經什麽的,他們連聽也聽不懂,根本用不著費那個功夫,隻把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學通了也就是了,至少不是個睜眼瞎,就已經比絕大多數農人強出不少了。
錦年說完還痛心疾首似的搖了搖頭,“讀書,光是聰明機靈不頂用,還得用心才行啊!”
二奶奶也被逗得笑起來,“你這孩子,怎麽還老氣橫秋起來了,說的煞有介事的。”
曾氏不愛占別人便宜,便尋根究底,“你往家拿果子,不會耽誤你大川哥的買賣吧,他家豈不少買了許多錢?”
錦年忙解釋道,“娘你放心好了,我拿回來的都是大川哥賣的不好剩下的,或者是微有瑕疵的,擱時間長了也就放壞了,所以大川哥就想著咱們兩家分著吃了,他們自己也留了一些呢。您放心,您兒子也不是那沒眼力見的,心裏有數的很!”一邊還拍著胸脯保證。
曾氏這才釋懷了,見兒子說話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心裏又覺得欣慰,跟女兒感歎說,“錦年最近真是懂事了好多。”
錦年把梨子裝進包裏,拍了兩下,仿佛有了依仗似的,這才放心的去了。
二奶奶皺著眉頭道,“這孩子,這是要去賄賂尚才啊。怎麽這麽小就學會溜須拍馬了呢!”
二奶奶深表憂慮,錦華在一旁看著卻覺得安心。
錦年這是學會跟人相處了,要是都像爹娘那樣假清高,將來怎麽生存得下去啊!
沒幾天,小枝姑又挎著小籃子來了。她利利索索的把錢跟錦華交割清楚了,又把這次捎回來的布頭也拿出來跟曾氏交待完了,這才從籃子裏拿出一個絡子來打。
錦華把茶水倒好,三個人一邊圍著桌子做活,一邊喝著茶水閑話。不喝熱茶不行,天越來越冷了,不喝點熱水根本坐不住。
曾氏正在教小枝姑打一種新式的絡子,小枝姑興奮的臉生紅暈,一個勁的道謝,“二嫂,真是太謝謝您了,我自己都覺得最近在針線上長進不少,比我以前自己瞎琢磨強多了。那句話叫什麽來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嗬嗬,差不多就是那個意思吧。”
小枝姑難得拽一次文,大家全笑起來。
小枝姑一直不肯接受曾氏給她的錢,曾氏沒辦法,隻好在針線上指點指點她權當回報。
農家女的繡活都是家傳的,手藝的高低主要就是看自己的天分如何了。像曾氏這樣經過專業訓練的高手,十裏八鄉也找不出一個來。因此,得到她的指點那可是十分珍貴的,盡管隻是略加教導,並不成什麽係統,小枝姑也沒有功夫整天都來請教,她還是感激不已。
小枝姑打好了一個絡子,把手使勁搓了搓,放在嘴邊嗬暖,一邊又使勁跺了跺腳,“我們這些人家裏頭沒錢生火盆,家裏頭隻有火炕,好歹做飯的時候屋裏還暖和些,怎麽你們屋裏還這樣的清冷啊!”
錦華把手裏的帕子放在一般,拿起茶碗暖手,沒好氣的道,“姑你不知道我祖父的規矩麽,不上凍是不許燒炭的!”
盡管隻是入冬,可劉家上上下下的,最厚的棉襖已經上了身了。沒辦法,平時忙活著幹活時還好,一停下來做針線時就冷的受不住。
本來,大家一起挨凍劉錦華便也認了,最氣人的是,今年恰巧老爺子病著,大爺也“病”著,於是人家都名正言順的用上了炭火,隻苦了二房。。。
這還因為是小枝姑來了,否則錦華都要去床上蓋著被子繡帕子了。
也不怪錦華心生怨恨,她自小就手足冰涼,格外的畏寒。老劉家儉省成這樣,二房又被苛待,就是上了凍、結了冰,二房的炭火也總是十分短缺,害得一家子人每到冬天手腳都生了凍瘡,其中各種難受滋味,隻有受過這個苦的人才知道。
就連一向厚道的小枝姑都不禁搖頭不滿道,“我二伯也真是的,家裏的田地這麽多,卻還讓家裏人這麽受罪。。。攢那麽多錢有什麽用啊!”
錦華不想繼續這個讓人氣悶的話題,卻忽然想起什麽來,湊近了小枝姑問道,“姑,前幾天的時候,我大伯被人給。。。您知道這事是吧?”小枝姑跟那誰的家緊挨著,若是像自己猜測的那般,那家有了動靜,她肯定會知曉的。
曾氏倒是十分驚訝,不明白小枝姑怎麽可能知道這件事。
小枝姑看錦華的表情,同樣有些吃驚,“你怎麽也知道了呢?”
錦華煞有介事的點點頭,一副我當然知道的樣子。
小枝姑為人實誠,劉繼祖又是她堂兄,不好意思背地裏說三道四,本是要保密到底的,但是既然現在錦華她們已經知道了,就沒有保密的必要了,而且心底裏又覺得十分鄙視他的行徑,猶豫了半晌,終於在錦華期待的眼光裏說了幾句,“大哥也真是的,既然做出這樣的事兒來!真是讓人。。。唉,說不出口啊!那可是自家弟媳婦啊!我二伯要強了一輩子,真是。。。把我二伯的臉都給丟盡了!”
這下可把錦年給愁壞了。
他當麵不敢跟二奶奶頂嘴,背地裏卻跟姐姐吐槽說,“讓我跟著表哥學還不如跟著大伯呢。大伯表麵上不苟言笑,其實對我們課業上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每日裏隨便糊弄兩下也就過了。可表哥那人不一樣,最是嚴苛不過了,平日裏跟我說話從來沒笑過,讓人見了心裏就怕怕的。每次見了我,都隻會說兩句話,”說罷把兩手往背後一背,下巴一揚,便模仿起他表哥說話來,“咳咳,錦年啊,課業完成了沒有啊?書可都會背了麽?”
他把曾尚才模仿的惟妙惟肖,錦華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
“你個調皮鬼,讓你整日裏跟著三川混,真是學壞了啊!要是讓表哥知道了,看他怎麽收拾你!”
說是說,笑是笑。錦年背著書包出門的時候簡直愁苦萬分,看著十分可憐,惹得錦華又想笑了。
錦年剛出門沒多久卻又跑了回來,從桌子上的果盤子拿了兩個梨塞在書包裏,對二奶奶道,“娘,我給表哥送兩個梨嚐嚐吧。”
錦年三天兩頭的從張家帶果子回來,讓家裏的人跟著沾光不少,應季的瓜果經常能吃到一些,早已經不複當初那種十天半個月連一個果子都見不到的淒惶。
錦年卻不愛幹這活,但擋不住大川哥的熱情,作死做活的把果子往他書包裏頭塞。
錦年很無奈,每次他背著書包經過大門往自家院子走的時候,總是感覺跟做賊似的,生怕被大伯他們看到。按理說,自家得了東西,是不應該背著大房的,總要運出去一些。。。
但是,他也知道,他娘和他姐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到目前為止,他還十分惹不起這二位,隻好違著心繼續做“賊”。他覺得,他充分理解和體會到了他爹夾在兩房中間的鬱悶心情。
二奶奶拿了人家的東西覺得有些不安,便追著他問,“你教你大川哥他們識字教的如何了?”
錦年板了板臉,認真回想了一下,總結道,“大川哥最是認真,學的挺好的,雖然速度慢了一些,但是日積月累的,好歹也識了好幾十個字了已經。二川哥笨的要死要活的,一說認字、寫字就頭痛,到現在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呢。三川腦子雖然好使,識字時卻總是溜號,不認真練習,所以學的也不咋地。”
作為農家人,學什麽四書五經什麽的,他們連聽也聽不懂,根本用不著費那個功夫,隻把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學通了也就是了,至少不是個睜眼瞎,就已經比絕大多數農人強出不少了。
錦年說完還痛心疾首似的搖了搖頭,“讀書,光是聰明機靈不頂用,還得用心才行啊!”
二奶奶也被逗得笑起來,“你這孩子,怎麽還老氣橫秋起來了,說的煞有介事的。”
曾氏不愛占別人便宜,便尋根究底,“你往家拿果子,不會耽誤你大川哥的買賣吧,他家豈不少買了許多錢?”
錦年忙解釋道,“娘你放心好了,我拿回來的都是大川哥賣的不好剩下的,或者是微有瑕疵的,擱時間長了也就放壞了,所以大川哥就想著咱們兩家分著吃了,他們自己也留了一些呢。您放心,您兒子也不是那沒眼力見的,心裏有數的很!”一邊還拍著胸脯保證。
曾氏這才釋懷了,見兒子說話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心裏又覺得欣慰,跟女兒感歎說,“錦年最近真是懂事了好多。”
錦年把梨子裝進包裏,拍了兩下,仿佛有了依仗似的,這才放心的去了。
二奶奶皺著眉頭道,“這孩子,這是要去賄賂尚才啊。怎麽這麽小就學會溜須拍馬了呢!”
二奶奶深表憂慮,錦華在一旁看著卻覺得安心。
錦年這是學會跟人相處了,要是都像爹娘那樣假清高,將來怎麽生存得下去啊!
沒幾天,小枝姑又挎著小籃子來了。她利利索索的把錢跟錦華交割清楚了,又把這次捎回來的布頭也拿出來跟曾氏交待完了,這才從籃子裏拿出一個絡子來打。
錦華把茶水倒好,三個人一邊圍著桌子做活,一邊喝著茶水閑話。不喝熱茶不行,天越來越冷了,不喝點熱水根本坐不住。
曾氏正在教小枝姑打一種新式的絡子,小枝姑興奮的臉生紅暈,一個勁的道謝,“二嫂,真是太謝謝您了,我自己都覺得最近在針線上長進不少,比我以前自己瞎琢磨強多了。那句話叫什麽來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嗬嗬,差不多就是那個意思吧。”
小枝姑難得拽一次文,大家全笑起來。
小枝姑一直不肯接受曾氏給她的錢,曾氏沒辦法,隻好在針線上指點指點她權當回報。
農家女的繡活都是家傳的,手藝的高低主要就是看自己的天分如何了。像曾氏這樣經過專業訓練的高手,十裏八鄉也找不出一個來。因此,得到她的指點那可是十分珍貴的,盡管隻是略加教導,並不成什麽係統,小枝姑也沒有功夫整天都來請教,她還是感激不已。
小枝姑打好了一個絡子,把手使勁搓了搓,放在嘴邊嗬暖,一邊又使勁跺了跺腳,“我們這些人家裏頭沒錢生火盆,家裏頭隻有火炕,好歹做飯的時候屋裏還暖和些,怎麽你們屋裏還這樣的清冷啊!”
錦華把手裏的帕子放在一般,拿起茶碗暖手,沒好氣的道,“姑你不知道我祖父的規矩麽,不上凍是不許燒炭的!”
盡管隻是入冬,可劉家上上下下的,最厚的棉襖已經上了身了。沒辦法,平時忙活著幹活時還好,一停下來做針線時就冷的受不住。
本來,大家一起挨凍劉錦華便也認了,最氣人的是,今年恰巧老爺子病著,大爺也“病”著,於是人家都名正言順的用上了炭火,隻苦了二房。。。
這還因為是小枝姑來了,否則錦華都要去床上蓋著被子繡帕子了。
也不怪錦華心生怨恨,她自小就手足冰涼,格外的畏寒。老劉家儉省成這樣,二房又被苛待,就是上了凍、結了冰,二房的炭火也總是十分短缺,害得一家子人每到冬天手腳都生了凍瘡,其中各種難受滋味,隻有受過這個苦的人才知道。
就連一向厚道的小枝姑都不禁搖頭不滿道,“我二伯也真是的,家裏的田地這麽多,卻還讓家裏人這麽受罪。。。攢那麽多錢有什麽用啊!”
錦華不想繼續這個讓人氣悶的話題,卻忽然想起什麽來,湊近了小枝姑問道,“姑,前幾天的時候,我大伯被人給。。。您知道這事是吧?”小枝姑跟那誰的家緊挨著,若是像自己猜測的那般,那家有了動靜,她肯定會知曉的。
曾氏倒是十分驚訝,不明白小枝姑怎麽可能知道這件事。
小枝姑看錦華的表情,同樣有些吃驚,“你怎麽也知道了呢?”
錦華煞有介事的點點頭,一副我當然知道的樣子。
小枝姑為人實誠,劉繼祖又是她堂兄,不好意思背地裏說三道四,本是要保密到底的,但是既然現在錦華她們已經知道了,就沒有保密的必要了,而且心底裏又覺得十分鄙視他的行徑,猶豫了半晌,終於在錦華期待的眼光裏說了幾句,“大哥也真是的,既然做出這樣的事兒來!真是讓人。。。唉,說不出口啊!那可是自家弟媳婦啊!我二伯要強了一輩子,真是。。。把我二伯的臉都給丟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