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景七年的新年很快就來到了。
大房那邊的忙碌自不去提,二房自己也很是忙活了一番。
“過了年一打春天就該變暖了,你表哥雖然秋天的時候新作了一身夾衣,可隻有一套怎麽夠換啊。再說了,二月裏他就要去縣城考試了,正該再做上一身新衣裳。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就是家裏再難過,去參加童生試也得穿的像樣一些。再說了,從裏到外的置辦上一身,也能討個好彩頭不是?”二奶奶臉上一臉的疼惜,生怕內侄受了什麽苦楚。
錦華暗地裏翻個白眼,心裏十分不願,但也知道母親對這次童生試十分重視,每日裏都要念叨幾遍,隻好肉痛的答應了,拿自己貼身的鑰匙開了自己的小箱子,慢吞吞的拿出幾串錢來,撅著嘴道,“哪裏隻有表哥衣裳不夠穿,咱們全家也都隻有一套可以穿用,索性一塊做了吧。幸虧有田家姨母那兩匹布料撐著,我們再另外買上些細棉布做內襯,再買些棉絮倒也夠了。”
曾氏便使勁戳一下她的額頭,笑罵道,“你個小守財奴,在這一點上你跟你爹一樣,可真是都隨了你祖父了!”
錦華忙捂住額頭,心裏卻想著別的事。
幸虧那人忙著準備童生試,沒空跑來自己麵前轉悠,否則。。。
否則怎樣?其實她自己也不知道會怎樣。
本來,因著荷包的事,她是又氣又惱的。可是,這氣惱裏頭竟然還有點害怕。
沒錯,她是怕他的,前世她就是怕他的,怕他身上那種冷淡的毫無人情味的氣息,憑空給人一種陰狠的感覺。外人都讚他君子謙謙如玉,說他性子溫和,可是,隻有她一直都知道,他決不是那種心慈手軟的人。
所以,在看到那個荷包的刹那,即使她怒火中燒、火冒三丈,卻還是下意識的、很沒骨氣的選擇了逃避。
好吧,劉錦華終於承認,是她沒出息。即使她重生一世,在他麵前,她還是沒辦法理直氣壯、淡然處之。即便站在她麵前的,不過是一個十六七歲、未涉世事的少年而已。可是,隻要一看見他,劉錦華就覺得有股冷風嗖嗖的從後脊梁骨竄上來,讓人渾身都難受。
過年的時候自是要準備很多年貨的,要炸魚塊,做豬肉丸子、綠豆丸子,炸藕合,蒸年糕,蒸饅頭,炸裏脊,另外各種豬下貨肉也是少不了的,都是一些平時並不常見的飯食。因此錦華便常常泡在廚房裏,一方麵幫著杜大娘忙上忙下,另一方麵這也是學習的大好機會。
錦華正在廚房裏忙得腳不沾地,小菊拎著一壇酒、一塊約莫有兩斤多的豬肉和兩包點心送進了廚房。盡管臉上貌似平靜如常,還是讓錦華看出了一點鄙夷和不以為然來。
杜大娘不待她說,就開口道,“是姑奶奶家的表少爺來送年禮了吧?”
小菊愣住了,然後果然點點頭。
說起來,自從中秋節過後,姑奶奶再也沒露過麵,音訊全無。倒是祖父經常惦記著,不時的讓廚房裏的人收拾些米啊麵啊肉啊麵點啊之類的東西送過去。許是心裏對這閨女有愧疚,送的比原來還要多上一成呢。
杜大娘把小菊拿來的東西隨隨便便擱在一邊,就指揮道,“中午多做兩個菜。”因為中午肯定要設宴款待表少爺啊。
不過,還沒等這邊動手呢,結果小菊很快就又來傳話,說不用準備了,表少爺已經走了。好嘛,連飯都不吃了。
錦華心裏卻暗自鄙夷,既然這麽有骨氣,你把劉家送去的東西都給扔出來啊。
大爺的“病”終於好了,又道貌岸然的出現在了大家麵前。錦華看著他走路還略有點蹣跚,但是並不明顯,至少並沒有什麽殘疾的跡象。
不過,很明顯,他的脾氣不大一樣了,不再像以前那樣臉上老掛著和煦的笑容,而是變得有幾分陰沉。而且也不愛出門,偶爾也隻是在自家院子裏轉轉。
錦華路過大房院子時,經常聽到他高聲嗬斥李氏的聲音。以前他訓斥李氏很少這麽大聲,一般都是關起門來悄悄進行的。
等羅家表哥前腳一走,後腳錦秀就被放出來了。過年了,人不能老關著,得出來透透氣了。
錦華幾個月不見她,真是生生嚇了一大跳。
她原本以為大姐被禁足這幾個月,肯定是茶飯不思,應該會消瘦許多的。結果,她不僅沒瘦,反而又癡肥了幾分,愈發顯得那眼睛更小了,坐在椅子上都要呼哧呼哧的喘氣,腰身都看不出來了,看上去足足有一百五六十斤的樣子。
以前她是個多話的,如今看著竟有些木訥了,神情懨懨的,不大愛說話。大概是害了相思病的緣故吧?錦華暗自胡亂推測著。
過了年,錦秀就十七歲了,實在是有些大了,可還是沒聽見什麽婚訊傳出來。這樣年齡越擱越大,婚事便愈發的難尋了。
很明顯的,祖父和大伯依然對她怒目而視,毫不掩飾對她的不滿。而錦秀,卻依然自顧自坐著,很少看人,也很少跟人說話,就是李氏一直試圖對她表示“關心”,她也愛答不理的,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不可自拔。
錦華還見到了平時不大見的錦龍。錦龍見了她倒不再怒目而視了,隻做不見,完全無視她。
錦龍的事,錦華倒是知道的很清楚。他的日子可不好過。雖然他和錦年每日隻到曾尚才那裏學半天的時間,也讓他吃夠了苦頭。
錦年一向比較聽話,讓他讀書便讀書,讓他習字便習字。可隻苦了錦龍。
也不知是錦龍課業不認真、敷衍了事惹惱了一向自製力很好的曾尚才,還是曾尚才本來就是一個嚴師,反正,罰站、罰抄書甚至請戒尺,都讓錦龍嚐了一個遍。
李氏知道了當然不幹了,怒氣衝衝的便領著兩手紅腫的錦龍找上門去。
曾尚才卻不慌不忙的,隻三句兩句,就把李氏給說了大紅臉,最後蔫蔫的回去了。
結果這事竟還沒完,老爺子不知怎麽的知道了,又把她找去給臭罵了一頓,說是嚴師出高徒,慈母多敗兒,不讓她隨便幹涉曾尚才教書。末了又讓她給曾尚才多送些筆墨紙硯過去,權當給曾家表少爺賠禮了。
李氏這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又氣又惱,好幾天都窩在房裏不見人。
曾氏知道後,當即眉開眼笑的拿了些慰問品去看望侄子,上上下下打量著,越看侄子越覺得好,自己把侄子誇得跟朵花似的誇了半天,說的曾尚才臉紅的像大紅布,這才意猶未盡的回來。
有了劉老爺子做後盾,曾尚才對付錦龍更是有恃無恐了。
所以,錦龍看見曾尚才便害怕,簡直比他爹和他爺爺還要可怕上幾分。
於是,錦龍開始生病了,生各種各樣的病,頭疼,肚子疼,腿疼。。。一出一出的鬧,一趟一趟的請大夫,李氏甚至有一回還請了一個遊方的和尚來家做了回法事,說是家裏不幹淨,鬧的家裏雞飛狗跳、烏煙瘴氣的。
就這樣,他上幾天學,總要再病上幾天,這樣拖拖拉拉的,總算挨到了年底放假。過了年,他和錦年都不用去表哥哪兒讀書了,因為表哥要準備考試了,再無時間教導他們。
果然,剛放假,正如錦華預料的那樣,錦龍的“病”立時就全好了,又恢複了原先的虎虎生氣,每日裏上躥下跳的。所以,看看整個大房,基本都無精打采的,隻有錦龍跟打了雞血似的,精神最是亢奮。
大房那邊的忙碌自不去提,二房自己也很是忙活了一番。
“過了年一打春天就該變暖了,你表哥雖然秋天的時候新作了一身夾衣,可隻有一套怎麽夠換啊。再說了,二月裏他就要去縣城考試了,正該再做上一身新衣裳。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就是家裏再難過,去參加童生試也得穿的像樣一些。再說了,從裏到外的置辦上一身,也能討個好彩頭不是?”二奶奶臉上一臉的疼惜,生怕內侄受了什麽苦楚。
錦華暗地裏翻個白眼,心裏十分不願,但也知道母親對這次童生試十分重視,每日裏都要念叨幾遍,隻好肉痛的答應了,拿自己貼身的鑰匙開了自己的小箱子,慢吞吞的拿出幾串錢來,撅著嘴道,“哪裏隻有表哥衣裳不夠穿,咱們全家也都隻有一套可以穿用,索性一塊做了吧。幸虧有田家姨母那兩匹布料撐著,我們再另外買上些細棉布做內襯,再買些棉絮倒也夠了。”
曾氏便使勁戳一下她的額頭,笑罵道,“你個小守財奴,在這一點上你跟你爹一樣,可真是都隨了你祖父了!”
錦華忙捂住額頭,心裏卻想著別的事。
幸虧那人忙著準備童生試,沒空跑來自己麵前轉悠,否則。。。
否則怎樣?其實她自己也不知道會怎樣。
本來,因著荷包的事,她是又氣又惱的。可是,這氣惱裏頭竟然還有點害怕。
沒錯,她是怕他的,前世她就是怕他的,怕他身上那種冷淡的毫無人情味的氣息,憑空給人一種陰狠的感覺。外人都讚他君子謙謙如玉,說他性子溫和,可是,隻有她一直都知道,他決不是那種心慈手軟的人。
所以,在看到那個荷包的刹那,即使她怒火中燒、火冒三丈,卻還是下意識的、很沒骨氣的選擇了逃避。
好吧,劉錦華終於承認,是她沒出息。即使她重生一世,在他麵前,她還是沒辦法理直氣壯、淡然處之。即便站在她麵前的,不過是一個十六七歲、未涉世事的少年而已。可是,隻要一看見他,劉錦華就覺得有股冷風嗖嗖的從後脊梁骨竄上來,讓人渾身都難受。
過年的時候自是要準備很多年貨的,要炸魚塊,做豬肉丸子、綠豆丸子,炸藕合,蒸年糕,蒸饅頭,炸裏脊,另外各種豬下貨肉也是少不了的,都是一些平時並不常見的飯食。因此錦華便常常泡在廚房裏,一方麵幫著杜大娘忙上忙下,另一方麵這也是學習的大好機會。
錦華正在廚房裏忙得腳不沾地,小菊拎著一壇酒、一塊約莫有兩斤多的豬肉和兩包點心送進了廚房。盡管臉上貌似平靜如常,還是讓錦華看出了一點鄙夷和不以為然來。
杜大娘不待她說,就開口道,“是姑奶奶家的表少爺來送年禮了吧?”
小菊愣住了,然後果然點點頭。
說起來,自從中秋節過後,姑奶奶再也沒露過麵,音訊全無。倒是祖父經常惦記著,不時的讓廚房裏的人收拾些米啊麵啊肉啊麵點啊之類的東西送過去。許是心裏對這閨女有愧疚,送的比原來還要多上一成呢。
杜大娘把小菊拿來的東西隨隨便便擱在一邊,就指揮道,“中午多做兩個菜。”因為中午肯定要設宴款待表少爺啊。
不過,還沒等這邊動手呢,結果小菊很快就又來傳話,說不用準備了,表少爺已經走了。好嘛,連飯都不吃了。
錦華心裏卻暗自鄙夷,既然這麽有骨氣,你把劉家送去的東西都給扔出來啊。
大爺的“病”終於好了,又道貌岸然的出現在了大家麵前。錦華看著他走路還略有點蹣跚,但是並不明顯,至少並沒有什麽殘疾的跡象。
不過,很明顯,他的脾氣不大一樣了,不再像以前那樣臉上老掛著和煦的笑容,而是變得有幾分陰沉。而且也不愛出門,偶爾也隻是在自家院子裏轉轉。
錦華路過大房院子時,經常聽到他高聲嗬斥李氏的聲音。以前他訓斥李氏很少這麽大聲,一般都是關起門來悄悄進行的。
等羅家表哥前腳一走,後腳錦秀就被放出來了。過年了,人不能老關著,得出來透透氣了。
錦華幾個月不見她,真是生生嚇了一大跳。
她原本以為大姐被禁足這幾個月,肯定是茶飯不思,應該會消瘦許多的。結果,她不僅沒瘦,反而又癡肥了幾分,愈發顯得那眼睛更小了,坐在椅子上都要呼哧呼哧的喘氣,腰身都看不出來了,看上去足足有一百五六十斤的樣子。
以前她是個多話的,如今看著竟有些木訥了,神情懨懨的,不大愛說話。大概是害了相思病的緣故吧?錦華暗自胡亂推測著。
過了年,錦秀就十七歲了,實在是有些大了,可還是沒聽見什麽婚訊傳出來。這樣年齡越擱越大,婚事便愈發的難尋了。
很明顯的,祖父和大伯依然對她怒目而視,毫不掩飾對她的不滿。而錦秀,卻依然自顧自坐著,很少看人,也很少跟人說話,就是李氏一直試圖對她表示“關心”,她也愛答不理的,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不可自拔。
錦華還見到了平時不大見的錦龍。錦龍見了她倒不再怒目而視了,隻做不見,完全無視她。
錦龍的事,錦華倒是知道的很清楚。他的日子可不好過。雖然他和錦年每日隻到曾尚才那裏學半天的時間,也讓他吃夠了苦頭。
錦年一向比較聽話,讓他讀書便讀書,讓他習字便習字。可隻苦了錦龍。
也不知是錦龍課業不認真、敷衍了事惹惱了一向自製力很好的曾尚才,還是曾尚才本來就是一個嚴師,反正,罰站、罰抄書甚至請戒尺,都讓錦龍嚐了一個遍。
李氏知道了當然不幹了,怒氣衝衝的便領著兩手紅腫的錦龍找上門去。
曾尚才卻不慌不忙的,隻三句兩句,就把李氏給說了大紅臉,最後蔫蔫的回去了。
結果這事竟還沒完,老爺子不知怎麽的知道了,又把她找去給臭罵了一頓,說是嚴師出高徒,慈母多敗兒,不讓她隨便幹涉曾尚才教書。末了又讓她給曾尚才多送些筆墨紙硯過去,權當給曾家表少爺賠禮了。
李氏這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又氣又惱,好幾天都窩在房裏不見人。
曾氏知道後,當即眉開眼笑的拿了些慰問品去看望侄子,上上下下打量著,越看侄子越覺得好,自己把侄子誇得跟朵花似的誇了半天,說的曾尚才臉紅的像大紅布,這才意猶未盡的回來。
有了劉老爺子做後盾,曾尚才對付錦龍更是有恃無恐了。
所以,錦龍看見曾尚才便害怕,簡直比他爹和他爺爺還要可怕上幾分。
於是,錦龍開始生病了,生各種各樣的病,頭疼,肚子疼,腿疼。。。一出一出的鬧,一趟一趟的請大夫,李氏甚至有一回還請了一個遊方的和尚來家做了回法事,說是家裏不幹淨,鬧的家裏雞飛狗跳、烏煙瘴氣的。
就這樣,他上幾天學,總要再病上幾天,這樣拖拖拉拉的,總算挨到了年底放假。過了年,他和錦年都不用去表哥哪兒讀書了,因為表哥要準備考試了,再無時間教導他們。
果然,剛放假,正如錦華預料的那樣,錦龍的“病”立時就全好了,又恢複了原先的虎虎生氣,每日裏上躥下跳的。所以,看看整個大房,基本都無精打采的,隻有錦龍跟打了雞血似的,精神最是亢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