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裏的葡萄長的特別好,一串串紫瑩瑩的,上麵掛著一層白霜。這葡萄品種又好,特別的酸甜可口,自然人人愛吃。
真要摘上一籃子全給了那人?真是白白糟蹋了好東西。
錦華正腹誹,一麵踮著腳拿小剪子去剪高處架上已經熟透了的一串,忽聽背後有人低笑,“錦華。”
他什麽時候跑這兒來了?這一聲就響在自己背後,實在有些突然,嚇得她身子一側歪,差點摔倒,胳膊卻已經被人扶住了。
錦華忙往後一閃,掙開他的手,“你怎麽來了?”
李茂林有些委屈,微微蹙了眉,“我怎麽就不能來?咱倆都訂了親了,光明正大的說句話都不行麽?”
好像也沒什麽不行的。隻不過這人老大不小的了,居然做出這種幼稚的表情,真讓人心裏膈應。錦華不禁抽了抽嘴角。
她又往四外一看,原本跟在身邊的桃子早就跑到遠處屋簷底下涼快去了,一副我什麽都沒看見的表情,不禁心裏暗恨,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葡萄架底下有一張石凳,擦得甚是潔淨,那人已經自顧自坐下了,左右看看,點頭滿意道,“此處倒是清涼。”
錦華沒什麽話說,隻好繼續尋找合適的葡萄下手。不過,有那人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總教她有種如芒在背的不舒服感。
沉默了片刻,那人突然道,“你那表哥是怎麽回事?我老感覺不大對勁,你母親對他好像有些冷淡。”
錦華心裏一跳,很快就佯作詫異的轉過頭來,“這有什麽奇怪的?你也知道我們跟大房那邊的關係一向不好。表哥卻偏偏違背母親的心意娶了二堂姐,我母親能不生氣麽?”順便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
這個理由她早就想好了。自然是無懈可擊的。
在這個時候心虛是最要不得的,當然是越理直氣壯越好,否則還真要惹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來。
反正自己和表哥以及錦鳳之間的恩恩怨怨,僅限於自己家幾個人知道內情而已。自己一家人自不會說,大房那邊也不是傻子,自然更不會沒事去汙蔑錦鳳的清白。所以,隻要別露出什麽痕跡,自己還真沒有什麽把柄可抓。
就是退一萬步來說,李茂林聽說了其中的曲折,大不了大大方方認了便是。幾乎每家每戶議親的時候。都會在兄弟、或是姐妹之間反複衡量,這也不算什麽大毛病。
果然,李茂林聽了後隻嗬嗬訕笑了一下。“這也難怪。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你大伯那邊財力雄厚,是人都知道這是門不錯的親事。郎才女貌麽,倒也是合適的一對。”看來像是釋然的樣子。
錦華見狀暗暗鬆了口氣。
他往四處看了看,卻忽然站了起來。幾步便走近了錦華。
錦華被他的身影整個的籠住,雖然心知在自己家院子裏,無遮無攔的,他不敢做些什麽,仍然緊張的心砰砰直跳,手緊緊攥住了手中的剪子。
他上下打量她一番。忽然笑了,曖曖昧昧的道,“你不會打算拿那玩意直接捅了我吧?”
錦華抬起頭瞪著他。並不搭腔。她並不大適應這種調笑,隻覺惱怒,卻沒半點像她這個年紀的少女應有的嬌羞和心動。
見她如此油鹽不進,老茂林頗有點狗咬刺蝟,無處下嘴的感覺。氣的他別開眼不去看他,不耐煩的胡亂打量起院子來。錦華忙趁機走遠了些。背過身去剪另一邊的葡萄。
那人自己生了半天悶氣,見沒什麽效果,又狠狠盯了劉錦華的背影半日,最終歎了口氣,又咬著牙轉身主動湊到她身邊問詢,“我做的事。。。你可滿意了吧?”
熱氣直撲進耳朵裏,癢得很。
錦華忍住了,垂下眼慢條斯理的道,“你可別問我滿不滿意,你應該先問問你爹娘對你滿不滿意,對我滿不滿意。”
李茂林本是一心想博佳人一笑的,沒成想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頓時臉色就不好看了,“你這是什麽意思?我依著你的意思,表妹也送走了,通房也打發了,感情你還不滿意呢?在我爹娘那裏,自然是好漢有事好漢當,言明了是我自己的意思,絕沒有推到你的身上。就這樣你還不滿意呢?!”
恨恨的說完,氣的一跺腳掉頭就走。
“哎,你回來!”劉錦華想到一事,不得不開口留他。
那人站在原地哼唧半晌,終於黑著一張臉又轉過了頭,“怎麽地,您還有事啊,大小姐?!”完全沒好氣。
“你雖然說都是你的意思,可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孩子是自己的好。即使犯了錯,肯定也都是別人的錯。即使你那麽說了,你爹娘卻不會像你那麽想,肯定把錯都記到我頭上來了。”
錦華還是想心平氣和的跟他解釋解釋的。
李茂林以為她回心轉意,想哄著自己了,沒成想還是在“指責”自己。雖然也知道她說的沒錯,可還是怒火上湧,正想發火,錦華卻又話鋒一轉,低頭做了擔心、憂慮的樣子,“我。。。以後,你爹娘若是對我有成見,你。。。你。。。可得護著我。”
她的頭微微低著,隻露出個小巧的鼻尖,兩隻瑩白的手似是有些擔憂的絞在一塊。
她在求著自己護著她呢。
他的心狠狠的一疼,頓時一腔怒火跑到了九霄雲外去,不禁又轉身回來,走近了錦華低聲哄道,“你瞧你說的,人心都是肉長的。咱倆以後好好孝順爹娘,爹娘可都是明理的人,哪裏就像你說的那樣呢!”
錦華不禁又想冷笑了,這話看似是安慰自己的,其實卻在回護他爹娘呢。
好吧,錦華聰明的決定打住這個話題,趁著他心情正好,便道。“你給我爹尋的神醫果然是好,如今將養了大半年,身子竟似是完全好了似的。”
聽了這話,李茂林頓時一臉的得瑟,腳尖在地上一點一點的,心情這才完全舒爽起來。
“可我爹在家裏竟是個閑不住的,整日裏悶的難受,隻說不能賺錢養家,自己就算是個廢人了。我原想著讓他開個書館,給孩童啟蒙。他卻信心不足。不敢上手。。。”
沒等她說完,李茂林就知道她的意思了,眼睛亮晶晶的盯著她。笑著讚許道,“你這想法好得很,是個好主意!”
說罷又一拍胸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吧。這事包在我身上了。”
他也是急性子,也不耽擱,立時就轉身大踏步往屋裏去了。
錦華倒也曉得他為何如此熱心。父親做了書館先生,總是坐實了自己家書香門第的本性,順便把以前曾給李家做工的痕跡給抹去,對於兩家來說。都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否則讓人知道嶽父原來是自家的賬房,這件事可是好說不好聽啊。
錦華見他走了,看看小籃子裏隻剪了半籃子葡萄。卻沒心思再剪了,拍了拍手,自顧自回了屋,反正剩下的活兒自然有桃子接手。她隻是有點擔心執拗的父親是否會聽勸。
可恨自己空有滿腹的理由,卻無人聽她的。偏偏還得去倚重外人。
她料想李茂林的話他爹肯定能聽進去些,可她也沒想到效果居然如此明顯。二爺幾乎沒怎麽猶豫就采納了女婿的意見。
這未來女婿說話,也太好使了些!
見父親鬆了口,錦華生怕他會反悔,即可便讓壯實往巷子裏以及四周那些玩耍的孩童那裏宣傳了一番,恰好附近並沒有書館。離得再遠一些,有名氣的先生就是那金先生。他卻不收沒有基礎的無知孩童,隻收想考童生試的學子。
再加上,曾氏隻為了讓丈夫有事做,並不指著這個賺錢,收的束脩並不多,每日又隻上半天課,倒是收了四五個七八歲的頑童來。
一家人合計了一番,很快就備好了幾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幼學瓊林》等入門的書籍,又在前院收拾出了一間亮堂的房間做書屋,掛上古聖先師孔聖人的畫像,打掃的幹幹淨淨的,擺上了幾張書桌。
待選了個良辰吉日,劉二爺就領著幾個孩子正兒八經的拜了孔聖人,幾個孩子轉身又一起拜了老師,這學堂就算是正式開了起來。
二爺一開始頗有點著急上火的,晚上都緊張的睡不好覺,把老師這行當看得非常重,上課也頗有些手忙腳亂的感覺。待過了幾日,他的學識本就紮實,很快就摸索出了其中規律,竟然真的有模有樣的教了起來。
那些頑童便也有模有樣的跟著學,書聲朗朗,讓二爺整日精神百倍。即使曾氏和錦華在後院聽著,心裏頭也格外的暢快。
劉二爺本身性子寬厚,對學生並不苛待,卻又謹奉聖人教誨,對學生要求甚嚴。每日的教學也是不辭辛苦,批改課業,檢查功課,無不嚴肅認真對待。
曾氏母女看二爺那股恨不得時時撲在學生身上的勁頭,不禁咋舌。一個月算下來不過半兩銀子的束脩,就這麽個幹法,實在是虧大發了。
可是,又一想,千金難買人高興。既然他喜歡,何樂而不為呢?反正家裏也不缺那倆錢兒。
等那幾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能搖頭晃腦背出大段三字經,還能一筆一劃寫出幾張簡單的字來的時候,在燈籠胡同左近,還真是引起了些轟動。很快,就有兩三個住的遠一點的學生慕名而來。
二爺竟然不久便掙出了些好名聲,出門就被尊稱為“劉先生”。
如此一來,二爺更是幹勁十足了,就連平常走路,那腰板也是格外的挺拔。
那些學童的母親們,也開始三不五時的來家裏坐坐,手裏提點自己家裏做的吃食之類,主動上門與曾氏結交,讓曾氏也覺得臉上大大的有光。
錦華同樣非常驚訝,她實在沒想到自己父親居然還是做先生的料!
想起往日父親做賬房時的消極苦悶,再看他此時的精神百倍,果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心情就是不一樣。
這輩子能讓父母幸福,何其有幸也!
真要摘上一籃子全給了那人?真是白白糟蹋了好東西。
錦華正腹誹,一麵踮著腳拿小剪子去剪高處架上已經熟透了的一串,忽聽背後有人低笑,“錦華。”
他什麽時候跑這兒來了?這一聲就響在自己背後,實在有些突然,嚇得她身子一側歪,差點摔倒,胳膊卻已經被人扶住了。
錦華忙往後一閃,掙開他的手,“你怎麽來了?”
李茂林有些委屈,微微蹙了眉,“我怎麽就不能來?咱倆都訂了親了,光明正大的說句話都不行麽?”
好像也沒什麽不行的。隻不過這人老大不小的了,居然做出這種幼稚的表情,真讓人心裏膈應。錦華不禁抽了抽嘴角。
她又往四外一看,原本跟在身邊的桃子早就跑到遠處屋簷底下涼快去了,一副我什麽都沒看見的表情,不禁心裏暗恨,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葡萄架底下有一張石凳,擦得甚是潔淨,那人已經自顧自坐下了,左右看看,點頭滿意道,“此處倒是清涼。”
錦華沒什麽話說,隻好繼續尋找合適的葡萄下手。不過,有那人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總教她有種如芒在背的不舒服感。
沉默了片刻,那人突然道,“你那表哥是怎麽回事?我老感覺不大對勁,你母親對他好像有些冷淡。”
錦華心裏一跳,很快就佯作詫異的轉過頭來,“這有什麽奇怪的?你也知道我們跟大房那邊的關係一向不好。表哥卻偏偏違背母親的心意娶了二堂姐,我母親能不生氣麽?”順便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
這個理由她早就想好了。自然是無懈可擊的。
在這個時候心虛是最要不得的,當然是越理直氣壯越好,否則還真要惹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來。
反正自己和表哥以及錦鳳之間的恩恩怨怨,僅限於自己家幾個人知道內情而已。自己一家人自不會說,大房那邊也不是傻子,自然更不會沒事去汙蔑錦鳳的清白。所以,隻要別露出什麽痕跡,自己還真沒有什麽把柄可抓。
就是退一萬步來說,李茂林聽說了其中的曲折,大不了大大方方認了便是。幾乎每家每戶議親的時候。都會在兄弟、或是姐妹之間反複衡量,這也不算什麽大毛病。
果然,李茂林聽了後隻嗬嗬訕笑了一下。“這也難怪。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你大伯那邊財力雄厚,是人都知道這是門不錯的親事。郎才女貌麽,倒也是合適的一對。”看來像是釋然的樣子。
錦華見狀暗暗鬆了口氣。
他往四處看了看,卻忽然站了起來。幾步便走近了錦華。
錦華被他的身影整個的籠住,雖然心知在自己家院子裏,無遮無攔的,他不敢做些什麽,仍然緊張的心砰砰直跳,手緊緊攥住了手中的剪子。
他上下打量她一番。忽然笑了,曖曖昧昧的道,“你不會打算拿那玩意直接捅了我吧?”
錦華抬起頭瞪著他。並不搭腔。她並不大適應這種調笑,隻覺惱怒,卻沒半點像她這個年紀的少女應有的嬌羞和心動。
見她如此油鹽不進,老茂林頗有點狗咬刺蝟,無處下嘴的感覺。氣的他別開眼不去看他,不耐煩的胡亂打量起院子來。錦華忙趁機走遠了些。背過身去剪另一邊的葡萄。
那人自己生了半天悶氣,見沒什麽效果,又狠狠盯了劉錦華的背影半日,最終歎了口氣,又咬著牙轉身主動湊到她身邊問詢,“我做的事。。。你可滿意了吧?”
熱氣直撲進耳朵裏,癢得很。
錦華忍住了,垂下眼慢條斯理的道,“你可別問我滿不滿意,你應該先問問你爹娘對你滿不滿意,對我滿不滿意。”
李茂林本是一心想博佳人一笑的,沒成想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頓時臉色就不好看了,“你這是什麽意思?我依著你的意思,表妹也送走了,通房也打發了,感情你還不滿意呢?在我爹娘那裏,自然是好漢有事好漢當,言明了是我自己的意思,絕沒有推到你的身上。就這樣你還不滿意呢?!”
恨恨的說完,氣的一跺腳掉頭就走。
“哎,你回來!”劉錦華想到一事,不得不開口留他。
那人站在原地哼唧半晌,終於黑著一張臉又轉過了頭,“怎麽地,您還有事啊,大小姐?!”完全沒好氣。
“你雖然說都是你的意思,可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孩子是自己的好。即使犯了錯,肯定也都是別人的錯。即使你那麽說了,你爹娘卻不會像你那麽想,肯定把錯都記到我頭上來了。”
錦華還是想心平氣和的跟他解釋解釋的。
李茂林以為她回心轉意,想哄著自己了,沒成想還是在“指責”自己。雖然也知道她說的沒錯,可還是怒火上湧,正想發火,錦華卻又話鋒一轉,低頭做了擔心、憂慮的樣子,“我。。。以後,你爹娘若是對我有成見,你。。。你。。。可得護著我。”
她的頭微微低著,隻露出個小巧的鼻尖,兩隻瑩白的手似是有些擔憂的絞在一塊。
她在求著自己護著她呢。
他的心狠狠的一疼,頓時一腔怒火跑到了九霄雲外去,不禁又轉身回來,走近了錦華低聲哄道,“你瞧你說的,人心都是肉長的。咱倆以後好好孝順爹娘,爹娘可都是明理的人,哪裏就像你說的那樣呢!”
錦華不禁又想冷笑了,這話看似是安慰自己的,其實卻在回護他爹娘呢。
好吧,錦華聰明的決定打住這個話題,趁著他心情正好,便道。“你給我爹尋的神醫果然是好,如今將養了大半年,身子竟似是完全好了似的。”
聽了這話,李茂林頓時一臉的得瑟,腳尖在地上一點一點的,心情這才完全舒爽起來。
“可我爹在家裏竟是個閑不住的,整日裏悶的難受,隻說不能賺錢養家,自己就算是個廢人了。我原想著讓他開個書館,給孩童啟蒙。他卻信心不足。不敢上手。。。”
沒等她說完,李茂林就知道她的意思了,眼睛亮晶晶的盯著她。笑著讚許道,“你這想法好得很,是個好主意!”
說罷又一拍胸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吧。這事包在我身上了。”
他也是急性子,也不耽擱,立時就轉身大踏步往屋裏去了。
錦華倒也曉得他為何如此熱心。父親做了書館先生,總是坐實了自己家書香門第的本性,順便把以前曾給李家做工的痕跡給抹去,對於兩家來說。都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否則讓人知道嶽父原來是自家的賬房,這件事可是好說不好聽啊。
錦華見他走了,看看小籃子裏隻剪了半籃子葡萄。卻沒心思再剪了,拍了拍手,自顧自回了屋,反正剩下的活兒自然有桃子接手。她隻是有點擔心執拗的父親是否會聽勸。
可恨自己空有滿腹的理由,卻無人聽她的。偏偏還得去倚重外人。
她料想李茂林的話他爹肯定能聽進去些,可她也沒想到效果居然如此明顯。二爺幾乎沒怎麽猶豫就采納了女婿的意見。
這未來女婿說話,也太好使了些!
見父親鬆了口,錦華生怕他會反悔,即可便讓壯實往巷子裏以及四周那些玩耍的孩童那裏宣傳了一番,恰好附近並沒有書館。離得再遠一些,有名氣的先生就是那金先生。他卻不收沒有基礎的無知孩童,隻收想考童生試的學子。
再加上,曾氏隻為了讓丈夫有事做,並不指著這個賺錢,收的束脩並不多,每日又隻上半天課,倒是收了四五個七八歲的頑童來。
一家人合計了一番,很快就備好了幾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幼學瓊林》等入門的書籍,又在前院收拾出了一間亮堂的房間做書屋,掛上古聖先師孔聖人的畫像,打掃的幹幹淨淨的,擺上了幾張書桌。
待選了個良辰吉日,劉二爺就領著幾個孩子正兒八經的拜了孔聖人,幾個孩子轉身又一起拜了老師,這學堂就算是正式開了起來。
二爺一開始頗有點著急上火的,晚上都緊張的睡不好覺,把老師這行當看得非常重,上課也頗有些手忙腳亂的感覺。待過了幾日,他的學識本就紮實,很快就摸索出了其中規律,竟然真的有模有樣的教了起來。
那些頑童便也有模有樣的跟著學,書聲朗朗,讓二爺整日精神百倍。即使曾氏和錦華在後院聽著,心裏頭也格外的暢快。
劉二爺本身性子寬厚,對學生並不苛待,卻又謹奉聖人教誨,對學生要求甚嚴。每日的教學也是不辭辛苦,批改課業,檢查功課,無不嚴肅認真對待。
曾氏母女看二爺那股恨不得時時撲在學生身上的勁頭,不禁咋舌。一個月算下來不過半兩銀子的束脩,就這麽個幹法,實在是虧大發了。
可是,又一想,千金難買人高興。既然他喜歡,何樂而不為呢?反正家裏也不缺那倆錢兒。
等那幾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能搖頭晃腦背出大段三字經,還能一筆一劃寫出幾張簡單的字來的時候,在燈籠胡同左近,還真是引起了些轟動。很快,就有兩三個住的遠一點的學生慕名而來。
二爺竟然不久便掙出了些好名聲,出門就被尊稱為“劉先生”。
如此一來,二爺更是幹勁十足了,就連平常走路,那腰板也是格外的挺拔。
那些學童的母親們,也開始三不五時的來家裏坐坐,手裏提點自己家裏做的吃食之類,主動上門與曾氏結交,讓曾氏也覺得臉上大大的有光。
錦華同樣非常驚訝,她實在沒想到自己父親居然還是做先生的料!
想起往日父親做賬房時的消極苦悶,再看他此時的精神百倍,果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心情就是不一樣。
這輩子能讓父母幸福,何其有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