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說夫人叫她去上房。錦華心裏無來由的有些凝重,有不太好的預感。
果然,“錦華,你的嫁妝。。。”曾氏已經沉默的喝了兩盞茶,到最後終於開了口,卻還有些欲言又止。
錦華心裏又一沉,垂下眼睛,不想去看母親的神色。
她的嫁妝其實置辦的已經差不多了。李家早就遣了官媒來說過,不讓劉家置辦新房裏全套的家具了,李家那邊都是現成的。這就已經為劉家去了一個大頭了。
再加上,以前李茂林斷斷續續送了些價值不菲的首飾、布帛等物,這些放在嫁妝裏頭,都是極有分量的,也不用劉家置辦了,這就又去了一樁花費。
剩下的就是四季衣裳,以及新房裏頭的床單、被褥、被罩、燈罩、馬桶、梳妝用品等零零碎碎的東西。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就算都要品相上乘的,這本錢滿打滿算也不過十幾兩銀子而已。
如此,勉勉強強也湊夠了十八抬嫁妝之數了。按照劉家的家境來說,也能說得過去了。至於李家的觀感會如何,就不在錦華的考慮範圍之列了。
可最費錢的並不是這些,而是壓箱銀,還有實實在在的首飾,或是鋪子和田地。
她明白母親為何如此為難。家裏本就不寬裕,壓箱底的錢基本上又都投進“花想容”裏頭了,雖然從目前來看發展的不錯,因為時日尚短,鋪子收回的現銀也並不多。
可她不想看見母親以這種臉色跟她說話,她知道母親是想讓她“懂事”的、“主動”提出“嫁妝少一點沒關係”的話。
她當然沒想多要嫁妝。可她總幻想著,即使自己不要,母親也會堅決主動的塞給她,以作為。。。作為母親全心全意愛著她的證據。
可母親。又一次讓她失望了。她心裏,仍然愛重弟弟,多過自己。
“反正花想容我是要帶走的。”錦華做的端端正正的,腰背挺得有些過了,硬梆梆的答道。
沒等曾氏有什麽反應,一旁坐著的劉二爺已經嗬嗬的訕笑起來,有些尷尬的兩邊和稀泥,“好好好,都依你!那鋪子本來就是你開的,自然讓你全帶走!”
錦華終於抬起頭來。看著母親在瞬間變了好幾變的臉,又等了片刻,見母親始終保持沉默。這才又慢慢接了下一句,“整個鋪子我說了算,名字也改成我的。花想容的份子,給了田家一成,再給朱閣一成。剩下的,我四成,家裏四成。”
曾氏愣了一下,不知想到了什麽,臉色便慢慢的緩和了下來。
錦華心裏又一酸。她其實也能理解母親,自己嫁的也算顯赫。將來肯定不愁吃不愁穿。錦年尚未長成,家裏正是用錢的時候。做長輩的,往往偏向弱一些的孩子。
但是。理解歸理解,母親為何不多為自己想一想?
那嫁妝裏的東西大多數都是李茂林偷偷填補的,自己跟他兩個人成親後甜蜜上幾年還好,若是日後色衰愛弛,兩人漸生齟晤。當初的“好心好意”、“濃情蜜意”立時便變成了互相攻扞的由頭,人家眨眼就能將自己踩在泥地裏。。。
“至於壓箱銀。李家出了五十兩聘銀。咱們家裏的情況人家也清楚,咱也不用打腫臉充胖子,也硬要陪送五十兩。。。五十兩雖不至於,但三十兩總是要有的。”
曾氏臉色又一變,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麽,卻又忍住了。
二爺早已經頻頻點頭稱是了,又慚愧道,“錦華,咱家裏這情況。。。實在是委屈你了!”說罷搖頭歎息,自責不已。
錦華本來還硬挺著,聽了這話,卻再也忍不住,起身疾步奔了出去,不想讓爹娘看見自己紅了的眼眶。。。
有些事情,永世求之而不得。罷罷罷。
錦華一踏出門,迎麵的冷風讓她一下子清醒了過來。她站在院中迎風站了片刻,覺得自己平靜了下來,這才回了屋,把外麵罩著的裙子解了,隻剩下裏邊的薄薄的小襖和夾褲,又翻出一隻靜怡送給她的大毽子來,向桃子招手,“桃子,來跟我踢毽子啊。”
“好啊好啊。”桃子是個喜動的,有這樣的好機會自然不會錯過,歡歡喜喜的把袖子挽了挽。
不過,小姐其實並不是個很好的可以一起踢毽子的對象,腳法並不算靈敏,聊勝於無罷了。。。
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劉錦華還沒做好準備,她成親的日子就已經來到了。
靜怡特地來給她添妝。
一見麵就取笑她,“我來給大表嫂添妝來了!”
錦華自然也不示弱,“你不用心疼東西,不出幾個月,我就給你還回去!”
原來靜怡的親事也定下了,是縣城一位姓王的舉人家的二少爺,家裏良田千畝,又開著鋪子,日子過的很是殷實。
曾氏很是了解田夫人的苦心,“靜怡本有機會嫁的更好,可你姨母卻生怕她性子嬌憨,離了自己就會受委屈,挑了許久才挑定了這家。是嫡次子,不用做主母主持中饋,隻守著家業逍遙度日就行了。聽說他們家規矩也大,成親五年無子方可納妾呢。你姨母真是操碎了心了。”
錦華看著靜怡依然一臉的單純熱情,有心想跟她說些什麽,又覺得自己上輩子婚姻經營的失敗之極,又怎麽有資格去教導別人呢,到底什麽也沒說。
她成親可是大事,祖父和大伯他們應該都得來壓陣的。這還真是個問題。
他們來吧,看著堵心。不來吧,別人又會議論紛紛。
事實上,這事還真不用她煩惱,她祖父很巧合的“病了“,她大伯又要侍疾,所以隻把李氏給打發了來給錦華送嫁。如此甚好,倒讓錦華長出了一口氣。
至於另一位讓她礙眼的,很湊巧的,正逢他的某位恩師做壽,也來不了了,隻把錦鳳打發了過來。
這下,劉家全家人都舒了一口氣。
錦華成親的這一天當真熱鬧得很。不同於前世她成親時的淒涼,為她來送嫁和幫忙的人幾乎擠滿了整個院子,人來病了人往,川流不息。
台子鎮上的族人幾乎家家都到了人,錦秀、錦鳳、錦龍也都來了,屋子裏沸反盈天的,熱鬧得很。
就連李氏,雖然臉依舊那麽黑、那麽長,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應酬應酬相熟的親朋好友。
錦華自然最關注她。這位大伯母也算是個奇人,她病病歪歪了一輩子,似乎隨時都能撒手人寰的樣子,可事實上,人卻照舊活的好好的。在家裏被個妾欺負成那樣,丈夫又不待見,她也依然如故。
似乎是,不管世界怎麽變遷,隻有李氏永遠不變。永遠不變的死人臉,永遠不變的長舌頭。。。
“要說起來,錦華的命可真好啊。。。李家自是一等一的好人家。。。我們可是老親了,自是了解彼此的底細。。。”李氏的聲音偶爾能傳到耳朵裏來。
“怎麽?你竟然不知道麽?”李氏忽然一驚一乍的提高了嗓子喊了一聲。幸虧屋裏的人太多,並沒有人注意到她。
她煞有介事的湊近了幾個婦人,壓低了嗓子神神秘秘的咬著耳朵嘀咕了起來。
“哦,原來兩個人不光是差了歲數,竟然還生生岔了一輩啊!”幾個婦人中有人驚訝的叫起來。
“嗐,不過是遠親罷了,八竿子都打不著呢,這有什麽啊?!”當下卻有人反駁說,一副公正嚴明的樣子。
現在劉家二房可不是原來的二房了,正是鮮花著錦的時候,有的是心眼子多的人幫著二房說話呢。人慣會如此,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卻有的是了。
錦華正襟危坐,頭上正被兩個婦人一邊一個的梳著複雜的發髻,連頭都不敢動一下,生怕扯著了頭皮。
她在鏡子裏早就瞧見大伯母那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樣子,也隱隱約約的聽到她們在談論什麽,心裏卻不屑的冷笑了。
這是赤裸裸的妒忌啊,自己何必生氣?
若是前世,自己聽了肯定氣的要死吧?可現在,地位不同了,情勢不同了,人的心態自然也變了。現在,她是站在高處的,所以,對於那些小人行徑,隻會輕蔑一笑而已,並不過心。
幾乎所有女眷都過來跟錦華道了喜,除了錦鳳看錦華的目光有些冷,沒怎麽往前湊合。平時這位二姐在這種場合可都是左右逢源滿場飛的,可是,今兒打扮的依舊張揚肆意,身上穿了鮮亮的紫紅色繡大紅牡丹的褙子,精神卻始終懨懨的。
錦華暗想,莫不是夫妻倆又吵架了吧?可是,關我毛事啊?
大房人心裏對錦華的這樁人人羨慕的好親事如何嫉妒,如何難受,二房都已經顧不上了,大家要忙的事情太多了,誰去關心那個啊。
就連一向跟大房不對付的曾氏,今天對大房仿佛也格外的寬容,隻忙著迎來送往的,臉上笑意盈盈的,連多看大房一眼都嫌多餘。
果然,“錦華,你的嫁妝。。。”曾氏已經沉默的喝了兩盞茶,到最後終於開了口,卻還有些欲言又止。
錦華心裏又一沉,垂下眼睛,不想去看母親的神色。
她的嫁妝其實置辦的已經差不多了。李家早就遣了官媒來說過,不讓劉家置辦新房裏全套的家具了,李家那邊都是現成的。這就已經為劉家去了一個大頭了。
再加上,以前李茂林斷斷續續送了些價值不菲的首飾、布帛等物,這些放在嫁妝裏頭,都是極有分量的,也不用劉家置辦了,這就又去了一樁花費。
剩下的就是四季衣裳,以及新房裏頭的床單、被褥、被罩、燈罩、馬桶、梳妝用品等零零碎碎的東西。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就算都要品相上乘的,這本錢滿打滿算也不過十幾兩銀子而已。
如此,勉勉強強也湊夠了十八抬嫁妝之數了。按照劉家的家境來說,也能說得過去了。至於李家的觀感會如何,就不在錦華的考慮範圍之列了。
可最費錢的並不是這些,而是壓箱銀,還有實實在在的首飾,或是鋪子和田地。
她明白母親為何如此為難。家裏本就不寬裕,壓箱底的錢基本上又都投進“花想容”裏頭了,雖然從目前來看發展的不錯,因為時日尚短,鋪子收回的現銀也並不多。
可她不想看見母親以這種臉色跟她說話,她知道母親是想讓她“懂事”的、“主動”提出“嫁妝少一點沒關係”的話。
她當然沒想多要嫁妝。可她總幻想著,即使自己不要,母親也會堅決主動的塞給她,以作為。。。作為母親全心全意愛著她的證據。
可母親。又一次讓她失望了。她心裏,仍然愛重弟弟,多過自己。
“反正花想容我是要帶走的。”錦華做的端端正正的,腰背挺得有些過了,硬梆梆的答道。
沒等曾氏有什麽反應,一旁坐著的劉二爺已經嗬嗬的訕笑起來,有些尷尬的兩邊和稀泥,“好好好,都依你!那鋪子本來就是你開的,自然讓你全帶走!”
錦華終於抬起頭來。看著母親在瞬間變了好幾變的臉,又等了片刻,見母親始終保持沉默。這才又慢慢接了下一句,“整個鋪子我說了算,名字也改成我的。花想容的份子,給了田家一成,再給朱閣一成。剩下的,我四成,家裏四成。”
曾氏愣了一下,不知想到了什麽,臉色便慢慢的緩和了下來。
錦華心裏又一酸。她其實也能理解母親,自己嫁的也算顯赫。將來肯定不愁吃不愁穿。錦年尚未長成,家裏正是用錢的時候。做長輩的,往往偏向弱一些的孩子。
但是。理解歸理解,母親為何不多為自己想一想?
那嫁妝裏的東西大多數都是李茂林偷偷填補的,自己跟他兩個人成親後甜蜜上幾年還好,若是日後色衰愛弛,兩人漸生齟晤。當初的“好心好意”、“濃情蜜意”立時便變成了互相攻扞的由頭,人家眨眼就能將自己踩在泥地裏。。。
“至於壓箱銀。李家出了五十兩聘銀。咱們家裏的情況人家也清楚,咱也不用打腫臉充胖子,也硬要陪送五十兩。。。五十兩雖不至於,但三十兩總是要有的。”
曾氏臉色又一變,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麽,卻又忍住了。
二爺早已經頻頻點頭稱是了,又慚愧道,“錦華,咱家裏這情況。。。實在是委屈你了!”說罷搖頭歎息,自責不已。
錦華本來還硬挺著,聽了這話,卻再也忍不住,起身疾步奔了出去,不想讓爹娘看見自己紅了的眼眶。。。
有些事情,永世求之而不得。罷罷罷。
錦華一踏出門,迎麵的冷風讓她一下子清醒了過來。她站在院中迎風站了片刻,覺得自己平靜了下來,這才回了屋,把外麵罩著的裙子解了,隻剩下裏邊的薄薄的小襖和夾褲,又翻出一隻靜怡送給她的大毽子來,向桃子招手,“桃子,來跟我踢毽子啊。”
“好啊好啊。”桃子是個喜動的,有這樣的好機會自然不會錯過,歡歡喜喜的把袖子挽了挽。
不過,小姐其實並不是個很好的可以一起踢毽子的對象,腳法並不算靈敏,聊勝於無罷了。。。
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劉錦華還沒做好準備,她成親的日子就已經來到了。
靜怡特地來給她添妝。
一見麵就取笑她,“我來給大表嫂添妝來了!”
錦華自然也不示弱,“你不用心疼東西,不出幾個月,我就給你還回去!”
原來靜怡的親事也定下了,是縣城一位姓王的舉人家的二少爺,家裏良田千畝,又開著鋪子,日子過的很是殷實。
曾氏很是了解田夫人的苦心,“靜怡本有機會嫁的更好,可你姨母卻生怕她性子嬌憨,離了自己就會受委屈,挑了許久才挑定了這家。是嫡次子,不用做主母主持中饋,隻守著家業逍遙度日就行了。聽說他們家規矩也大,成親五年無子方可納妾呢。你姨母真是操碎了心了。”
錦華看著靜怡依然一臉的單純熱情,有心想跟她說些什麽,又覺得自己上輩子婚姻經營的失敗之極,又怎麽有資格去教導別人呢,到底什麽也沒說。
她成親可是大事,祖父和大伯他們應該都得來壓陣的。這還真是個問題。
他們來吧,看著堵心。不來吧,別人又會議論紛紛。
事實上,這事還真不用她煩惱,她祖父很巧合的“病了“,她大伯又要侍疾,所以隻把李氏給打發了來給錦華送嫁。如此甚好,倒讓錦華長出了一口氣。
至於另一位讓她礙眼的,很湊巧的,正逢他的某位恩師做壽,也來不了了,隻把錦鳳打發了過來。
這下,劉家全家人都舒了一口氣。
錦華成親的這一天當真熱鬧得很。不同於前世她成親時的淒涼,為她來送嫁和幫忙的人幾乎擠滿了整個院子,人來病了人往,川流不息。
台子鎮上的族人幾乎家家都到了人,錦秀、錦鳳、錦龍也都來了,屋子裏沸反盈天的,熱鬧得很。
就連李氏,雖然臉依舊那麽黑、那麽長,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應酬應酬相熟的親朋好友。
錦華自然最關注她。這位大伯母也算是個奇人,她病病歪歪了一輩子,似乎隨時都能撒手人寰的樣子,可事實上,人卻照舊活的好好的。在家裏被個妾欺負成那樣,丈夫又不待見,她也依然如故。
似乎是,不管世界怎麽變遷,隻有李氏永遠不變。永遠不變的死人臉,永遠不變的長舌頭。。。
“要說起來,錦華的命可真好啊。。。李家自是一等一的好人家。。。我們可是老親了,自是了解彼此的底細。。。”李氏的聲音偶爾能傳到耳朵裏來。
“怎麽?你竟然不知道麽?”李氏忽然一驚一乍的提高了嗓子喊了一聲。幸虧屋裏的人太多,並沒有人注意到她。
她煞有介事的湊近了幾個婦人,壓低了嗓子神神秘秘的咬著耳朵嘀咕了起來。
“哦,原來兩個人不光是差了歲數,竟然還生生岔了一輩啊!”幾個婦人中有人驚訝的叫起來。
“嗐,不過是遠親罷了,八竿子都打不著呢,這有什麽啊?!”當下卻有人反駁說,一副公正嚴明的樣子。
現在劉家二房可不是原來的二房了,正是鮮花著錦的時候,有的是心眼子多的人幫著二房說話呢。人慣會如此,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卻有的是了。
錦華正襟危坐,頭上正被兩個婦人一邊一個的梳著複雜的發髻,連頭都不敢動一下,生怕扯著了頭皮。
她在鏡子裏早就瞧見大伯母那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樣子,也隱隱約約的聽到她們在談論什麽,心裏卻不屑的冷笑了。
這是赤裸裸的妒忌啊,自己何必生氣?
若是前世,自己聽了肯定氣的要死吧?可現在,地位不同了,情勢不同了,人的心態自然也變了。現在,她是站在高處的,所以,對於那些小人行徑,隻會輕蔑一笑而已,並不過心。
幾乎所有女眷都過來跟錦華道了喜,除了錦鳳看錦華的目光有些冷,沒怎麽往前湊合。平時這位二姐在這種場合可都是左右逢源滿場飛的,可是,今兒打扮的依舊張揚肆意,身上穿了鮮亮的紫紅色繡大紅牡丹的褙子,精神卻始終懨懨的。
錦華暗想,莫不是夫妻倆又吵架了吧?可是,關我毛事啊?
大房人心裏對錦華的這樁人人羨慕的好親事如何嫉妒,如何難受,二房都已經顧不上了,大家要忙的事情太多了,誰去關心那個啊。
就連一向跟大房不對付的曾氏,今天對大房仿佛也格外的寬容,隻忙著迎來送往的,臉上笑意盈盈的,連多看大房一眼都嫌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