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月最後的冰雪融化,五月泥濘的道路已經幹涸,交通變得便利。
可是這對於東西伯利亞的蘇軍而言卻是個災難,所謂的貝加爾軍事演習還沒準備完全,部隊僅僅抵達一部分,中國的兩百萬大軍已經分多路浩浩蕩蕩開向北方。
五月正是最適合北方作戰的時節,氣溫如春,交通也變得便利,這讓所有蘇軍如臨大敵,前線的部隊已經看到不時有中國的戰機和偵察機進入蘇俄領空偵察,前線如臨大敵。
莊嚴宏偉的克裏姆林宮內。
“什麽?中國人真的停止向印度進攻?”斯大林惡狠狠的盯著雅戈達,沉重的喘著粗氣。這原本是他期望看到的情形,可現在中國人大軍壓境,卻是他最不想看到的情形。
按照他的估計,這正是中國人攻占印度的最佳時機,整個南亞西方聯軍幾乎沒有可戰之兵。他的本意是,蘇俄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牽製中方的部分注意力,使得中方不敢在印度快速突進,給西方聯軍贏得時間,讓西方聯軍再組建遠征軍和中國國防軍決戰於印度。中國西南的交通體係還沒有完成,補給到了密支那,那主要要依賴汽車或者用原始的手段運輸,補給的限製將降低中國方麵的進攻烈度,而西方聯軍卻因為補給線縮短,火力會更加強大。此消彼長,讓中方和西方聯軍在印度打成消耗戰、持久戰,就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最後讓他恩兩敗俱傷。
可現在中國人居然據藏南河-蒂斯達河一線依據天險而止步,在如此壓倒性的戰略優勢下這個行為。說明了什麽?隻能說明中國人想集中人力物力在其他方向打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中國除了南亞戰場就隻有南洋戰場,可是南洋戰場那是島嶼爭奪戰,中國人的海軍主力在吉大港一戰中損失慘重,這個時候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海上進攻和登陸戰。那麽,中國人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兩百萬大軍北上也將絕不是虛晃一槍,中國人是有能力發動進攻的。
雅戈達冷汗直流,咬牙道:“報告斯大林同誌。不僅是這樣,我們發展的中國方麵的同誌報告說,中國人軍用工廠生產出來的大量各種物資一出廠就被拉向北方。”
“該死的。”斯大林咬牙切齒,他非常的清楚,蘇俄現在連當時俄國的經濟水平都沒恢複。中國和西方開戰以來,西方就通過各種渠道和蘇俄聯係,而他也想乘機從西方弄來急需的工業設備。以圖更快的發展。蘇俄可沒有李不凡那種基地車的配合下把設備零件化的本事,能通過進口零件自行組裝。他們隻能進口整個設備。可是很多設備都被限製,最近西方突然透露出以圖,隻要他答應牽製中方,就給蘇俄出口一批蘇俄急需的工業設備,他頭腦一熱。同意了,畢竟也符合蘇俄的利益,阻止中國快速擴張和強大起來。可現在沒想到引火燒身。
許久,斯大林沉聲道:“莫洛夫同誌有什麽消息?”
雅戈達苦澀地道:“莫洛夫同誌一直在想辦法和中國方麵交涉,最近中方的回複是。中國準備在東北亞進行一場兩百萬大軍規模的軍事演習。”
“‘軍事演習’?”斯大林差點被氣吐血,有這樣的軍事演習嗎?有為了軍事演習放棄唾手可得的印度的可能嗎?如果兩百萬大軍的行動叫軍事演習。那什麽叫做打仗?他此刻極其深刻的領悟了中國那句古話的意思――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此刻的斯大林絕對不想和中國開戰,這不同於另一個時空的曆史,當時頑強抵抗德國,那是他還是有底氣的,因為蘇俄當時是世界第二工業強國,可現在的蘇俄工業更本就是二流,就連白匪軍都沒有完全肅清。這樣的情形,就算他性格剛強,可哪來的底氣能和打敗整個西方世界聯軍的中國國防軍開戰?找死也不是這樣找的。
最最讓斯大林擔心的還是中國的鐵路係統,中國鐵路標準是和蘇俄一個規格的。如果和西方各國開戰,蘇俄撤退隻需要將火車機車全部拉走或者炸掉,那鐵路就會變成擺設,而他們反攻的時候還可以繼續使用鐵路。可中國不行,中國的火車可以直接在蘇俄的鐵路上行走,更要命的是因為中東路,早就把中蘇的鐵路連在一起。隻要鐵路存在,一旦發生戰爭,中國的物資就能通過鐵路源源不斷的將物資運到前線。
想到這裏,斯大林冷汗直流,癲狂地吼道:“電告莫洛夫同誌,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和中國人和解。”
“是!”
------------------
藏南河-蒂斯達河以西英軍的防線上,驚慌失措的英軍也逐漸穩定了下來,中國人沒有進攻,真的在對岸修建工事,甚至在前線的部隊都不是很多。
丹納特仿佛蒼老了十年一般,他此刻正和奧利費、海格、馬歇爾等正在用望遠鏡觀察中方的陣地,同時也在指揮部隊和強行征調的印度土著搶修他策劃的要塞工事群。
“看來,中國人真的沒有準備進攻,他們的工事是防禦性的。”馬歇爾放下望遠鏡道。
丹納特苦澀地道:“不能掉以輕心,他們也可能是在麻痹我們。我們太低估了中國人的厲害了。”
海格上將沉聲道:“丹納特將軍,我們都知道東孟加拉會戰您完全沒有錯,是中國人太狡猾了。您放心,一切的後果都由我承擔。我希望您盡快修好這一片要塞工事群,有了它和河道天險的存在,中國人將再也難以攻克我們的陣地。”
丹納特搖頭苦笑道:“這個世界上沒有攻不破的堡壘,這條防線的存在隻是能為我們爭取一些時間而已。我們的情況很不樂觀。中國人無論海陸空的武器都比我們先進得多,我們爭取到時間。同樣也讓中國人有更多的時間發展,他們的工業能力會進一步的壯大,當他們的工業能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那將是一場更可怕的災難。”
馬歇爾沉思半響道:“用常規武器我們打不贏中國人,或許我們可以想其他辦法。”
丹納特訝然道:“其他辦法?什麽辦法?”
馬歇爾嚴肅地道:“在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率先使用,而現在已經禁止使用的那個。”
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死死的盯著馬歇爾。他們當然明白那是什麽,就是化學武器。想到當年歐戰中雙方使用化學武器的恐怖殺傷力,讓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許久,丹納特搖頭道:“不行。”
“為什麽?”當場就有其他國家的指揮官質問。
丹納特沉聲道:“中國人掌握了非常多的先進技術,這些技術比我們西方世界都要先進不少,誰敢保證中國人不會製造化學武器?如果中國人擁有比我們更先進、更可怕的化學武器,你們想過後果嗎?”
“這...”馬歇爾、海格等人麵麵相窺。
“最重要的是。”丹納特極其嚴肅地道。“化學武器生產隻要了解方法,就可以很容易進行大規模生產。中國人有高端人才,有技術,我相信芥子氣對他們而言,並不難。如果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那後果不堪設想。諸位。中國的弱點是什麽?是他們基礎薄弱,人才缺乏,因而導致他們重工業製造業能力不足,可工業能力恰恰是我們的強項。我相信,我們隻要利用好我們的強項和中國人拚消耗、打持久戰。也許我們損失可能會很大,可是最終勝利必定屬於我們。”
馬歇爾道:“看來您是同意了那個日本人的建議。”
丹納特上將點頭道:“對。李不凡太厲害了。我們沒有好的辦法對付他,至少目前沒有,那隻有選擇用最笨的辦法。當然,這一切隻是我個人的意見,最終決定還是要聯軍各國政府商議決定。”
馬歇爾笑道:“好吧。不管怎麽樣,我們現在暫時是安全了,隻要我們後續部隊抵達,就能逐步穩住這條防線。現在頭疼的應該是俄國人,俄國人不是在嘲笑我們麵對中國人不堪一擊嗎?我想他們很快就會知道中國人的厲害了。”於是,一幹人七嘴八舌開始議論中國兩百萬精銳部隊北上的事情,會不會和蘇俄開戰。
丹納特搖搖頭,看向海格道:“海格上將,謝謝您。”
海格上將苦澀地道:“謝什麽?反正我已經不準備活下去了,沒有必要再讓帝國損失一個沒有過失的優秀將領。在歐戰的時候,我人太多士兵損失了,那時候我就不想活了。中國人太厲害了,如果換成其他不明真相的將領來,那接下來還不知道損失會多大。”
丹納特歎息道:“中國人的確太厲害了,我們都不熟悉中國的兵法和戰術。您準備什麽時候回國述職?”
海格上將沉聲道:“明天就走。我會建議你出任聯軍總司令。”
“可能嗎?”(未完待續。。。)
可是這對於東西伯利亞的蘇軍而言卻是個災難,所謂的貝加爾軍事演習還沒準備完全,部隊僅僅抵達一部分,中國的兩百萬大軍已經分多路浩浩蕩蕩開向北方。
五月正是最適合北方作戰的時節,氣溫如春,交通也變得便利,這讓所有蘇軍如臨大敵,前線的部隊已經看到不時有中國的戰機和偵察機進入蘇俄領空偵察,前線如臨大敵。
莊嚴宏偉的克裏姆林宮內。
“什麽?中國人真的停止向印度進攻?”斯大林惡狠狠的盯著雅戈達,沉重的喘著粗氣。這原本是他期望看到的情形,可現在中國人大軍壓境,卻是他最不想看到的情形。
按照他的估計,這正是中國人攻占印度的最佳時機,整個南亞西方聯軍幾乎沒有可戰之兵。他的本意是,蘇俄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牽製中方的部分注意力,使得中方不敢在印度快速突進,給西方聯軍贏得時間,讓西方聯軍再組建遠征軍和中國國防軍決戰於印度。中國西南的交通體係還沒有完成,補給到了密支那,那主要要依賴汽車或者用原始的手段運輸,補給的限製將降低中國方麵的進攻烈度,而西方聯軍卻因為補給線縮短,火力會更加強大。此消彼長,讓中方和西方聯軍在印度打成消耗戰、持久戰,就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最後讓他恩兩敗俱傷。
可現在中國人居然據藏南河-蒂斯達河一線依據天險而止步,在如此壓倒性的戰略優勢下這個行為。說明了什麽?隻能說明中國人想集中人力物力在其他方向打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中國除了南亞戰場就隻有南洋戰場,可是南洋戰場那是島嶼爭奪戰,中國人的海軍主力在吉大港一戰中損失慘重,這個時候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海上進攻和登陸戰。那麽,中國人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兩百萬大軍北上也將絕不是虛晃一槍,中國人是有能力發動進攻的。
雅戈達冷汗直流,咬牙道:“報告斯大林同誌。不僅是這樣,我們發展的中國方麵的同誌報告說,中國人軍用工廠生產出來的大量各種物資一出廠就被拉向北方。”
“該死的。”斯大林咬牙切齒,他非常的清楚,蘇俄現在連當時俄國的經濟水平都沒恢複。中國和西方開戰以來,西方就通過各種渠道和蘇俄聯係,而他也想乘機從西方弄來急需的工業設備。以圖更快的發展。蘇俄可沒有李不凡那種基地車的配合下把設備零件化的本事,能通過進口零件自行組裝。他們隻能進口整個設備。可是很多設備都被限製,最近西方突然透露出以圖,隻要他答應牽製中方,就給蘇俄出口一批蘇俄急需的工業設備,他頭腦一熱。同意了,畢竟也符合蘇俄的利益,阻止中國快速擴張和強大起來。可現在沒想到引火燒身。
許久,斯大林沉聲道:“莫洛夫同誌有什麽消息?”
雅戈達苦澀地道:“莫洛夫同誌一直在想辦法和中國方麵交涉,最近中方的回複是。中國準備在東北亞進行一場兩百萬大軍規模的軍事演習。”
“‘軍事演習’?”斯大林差點被氣吐血,有這樣的軍事演習嗎?有為了軍事演習放棄唾手可得的印度的可能嗎?如果兩百萬大軍的行動叫軍事演習。那什麽叫做打仗?他此刻極其深刻的領悟了中國那句古話的意思――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此刻的斯大林絕對不想和中國開戰,這不同於另一個時空的曆史,當時頑強抵抗德國,那是他還是有底氣的,因為蘇俄當時是世界第二工業強國,可現在的蘇俄工業更本就是二流,就連白匪軍都沒有完全肅清。這樣的情形,就算他性格剛強,可哪來的底氣能和打敗整個西方世界聯軍的中國國防軍開戰?找死也不是這樣找的。
最最讓斯大林擔心的還是中國的鐵路係統,中國鐵路標準是和蘇俄一個規格的。如果和西方各國開戰,蘇俄撤退隻需要將火車機車全部拉走或者炸掉,那鐵路就會變成擺設,而他們反攻的時候還可以繼續使用鐵路。可中國不行,中國的火車可以直接在蘇俄的鐵路上行走,更要命的是因為中東路,早就把中蘇的鐵路連在一起。隻要鐵路存在,一旦發生戰爭,中國的物資就能通過鐵路源源不斷的將物資運到前線。
想到這裏,斯大林冷汗直流,癲狂地吼道:“電告莫洛夫同誌,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和中國人和解。”
“是!”
------------------
藏南河-蒂斯達河以西英軍的防線上,驚慌失措的英軍也逐漸穩定了下來,中國人沒有進攻,真的在對岸修建工事,甚至在前線的部隊都不是很多。
丹納特仿佛蒼老了十年一般,他此刻正和奧利費、海格、馬歇爾等正在用望遠鏡觀察中方的陣地,同時也在指揮部隊和強行征調的印度土著搶修他策劃的要塞工事群。
“看來,中國人真的沒有準備進攻,他們的工事是防禦性的。”馬歇爾放下望遠鏡道。
丹納特苦澀地道:“不能掉以輕心,他們也可能是在麻痹我們。我們太低估了中國人的厲害了。”
海格上將沉聲道:“丹納特將軍,我們都知道東孟加拉會戰您完全沒有錯,是中國人太狡猾了。您放心,一切的後果都由我承擔。我希望您盡快修好這一片要塞工事群,有了它和河道天險的存在,中國人將再也難以攻克我們的陣地。”
丹納特搖頭苦笑道:“這個世界上沒有攻不破的堡壘,這條防線的存在隻是能為我們爭取一些時間而已。我們的情況很不樂觀。中國人無論海陸空的武器都比我們先進得多,我們爭取到時間。同樣也讓中國人有更多的時間發展,他們的工業能力會進一步的壯大,當他們的工業能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那將是一場更可怕的災難。”
馬歇爾沉思半響道:“用常規武器我們打不贏中國人,或許我們可以想其他辦法。”
丹納特訝然道:“其他辦法?什麽辦法?”
馬歇爾嚴肅地道:“在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率先使用,而現在已經禁止使用的那個。”
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死死的盯著馬歇爾。他們當然明白那是什麽,就是化學武器。想到當年歐戰中雙方使用化學武器的恐怖殺傷力,讓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許久,丹納特搖頭道:“不行。”
“為什麽?”當場就有其他國家的指揮官質問。
丹納特沉聲道:“中國人掌握了非常多的先進技術,這些技術比我們西方世界都要先進不少,誰敢保證中國人不會製造化學武器?如果中國人擁有比我們更先進、更可怕的化學武器,你們想過後果嗎?”
“這...”馬歇爾、海格等人麵麵相窺。
“最重要的是。”丹納特極其嚴肅地道。“化學武器生產隻要了解方法,就可以很容易進行大規模生產。中國人有高端人才,有技術,我相信芥子氣對他們而言,並不難。如果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那後果不堪設想。諸位。中國的弱點是什麽?是他們基礎薄弱,人才缺乏,因而導致他們重工業製造業能力不足,可工業能力恰恰是我們的強項。我相信,我們隻要利用好我們的強項和中國人拚消耗、打持久戰。也許我們損失可能會很大,可是最終勝利必定屬於我們。”
馬歇爾道:“看來您是同意了那個日本人的建議。”
丹納特上將點頭道:“對。李不凡太厲害了。我們沒有好的辦法對付他,至少目前沒有,那隻有選擇用最笨的辦法。當然,這一切隻是我個人的意見,最終決定還是要聯軍各國政府商議決定。”
馬歇爾笑道:“好吧。不管怎麽樣,我們現在暫時是安全了,隻要我們後續部隊抵達,就能逐步穩住這條防線。現在頭疼的應該是俄國人,俄國人不是在嘲笑我們麵對中國人不堪一擊嗎?我想他們很快就會知道中國人的厲害了。”於是,一幹人七嘴八舌開始議論中國兩百萬精銳部隊北上的事情,會不會和蘇俄開戰。
丹納特搖搖頭,看向海格道:“海格上將,謝謝您。”
海格上將苦澀地道:“謝什麽?反正我已經不準備活下去了,沒有必要再讓帝國損失一個沒有過失的優秀將領。在歐戰的時候,我人太多士兵損失了,那時候我就不想活了。中國人太厲害了,如果換成其他不明真相的將領來,那接下來還不知道損失會多大。”
丹納特歎息道:“中國人的確太厲害了,我們都不熟悉中國的兵法和戰術。您準備什麽時候回國述職?”
海格上將沉聲道:“明天就走。我會建議你出任聯軍總司令。”
“可能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