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想起陳克的時候,袁世凱總有一種造化弄人的感歎。按理說,作為幫陳克說媒的長輩,陳克當年應該主動的按照傳統的規矩,努力投到袁世凱門下。陳克並沒有這麽做,而是跑去安徽實現他蓄謀已久的造反事業。不僅給了媒人袁世凱以沉重打擊,連婚禮上充當陳克長輩的王士珍也被陳克俘虜。然而這等“忘恩負義”的做法並沒有讓袁世凱對陳克有什麽怨念。相反,袁世凱甚至覺得自己有些能夠理解陳克。
當一個人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多的時候,又有什麽可以阻止這種選擇呢?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事大黨”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製王室;國王李熙派人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係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袁世凱平定了朝鮮甲申政變有重大意義,打退了日本的滲透勢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朝鮮的企圖,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袁世凱也因這一事件受到李鴻章等人的重視,年僅26歲的他就被封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員,左右朝鮮政局,儼然朝鮮的太上皇。
陳克身為“反賊”,起事的時候恰恰也是26歲,與袁世凱一舉成名的年歲相當,這不能不讓袁世凱有種奇妙的緣分感。另外,袁世凱頗為“信命”。他一直沒有對手下說起他對陳克另眼相看的一個原因。袁家輩分排行是“保世克家、企文紹武”。袁世凱是“世”字輩,陳克雖然有一個在滿清時代相當奇怪的單字名,卻恰恰是“克”,這說明陳克是“克”字輩。與袁世凱的子侄輩排行相同。這才是讓袁世凱肯給陳克做媒的重要原因。
不過袁世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更加深層的意識,如果不是陳克造反事業大獲成功,給了清廷極大壓力。袁世凱也不可能對陳克有現在的高度評價。當然,這些不過是袁世凱自己的私人感受,他畢竟是北洋集團的領袖,在考慮私人感受之前,袁世凱必須把北洋集團的整體利益作為第一維護的目標。他一定要把被俘的北洋軍軍官從人民黨手裏麵救出來。
在袁世凱麵前坐的是陳克的信使路輝天。以阜陽地區書記之職擔任信使這個危險的工作,路輝天並沒有絲毫的畏懼。功業是靠自己去完成的,在人民黨黨委裏頭,路輝天的能力足以完成這項工作,而路輝天貌似也是最合適的人選。當然,路輝天並沒有表明他的職位,現在他隻是一名信使而已。
在袁世凱看來,人民黨的幹部都非常年輕,而精幹之處比起北洋集團的青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般的人坐在軍機大臣袁世凱麵前的時候,屁股隻敢坐一半,而且隨時準備站起來。人民黨的年輕信使路輝天穩穩當當的坐在椅子上,卻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有什麽做作之處。他態度平靜專注,注意力高度集中。人民黨對北洋的大勝並沒有讓這個青年有絲毫的矜持或者傲慢,談起戰爭,青年仿佛在談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這種敘事性的言語實在是不符合袁世凱平日裏的交談。
先介紹了北洋軍被俘軍官的近況,告知他們得到了最好的救治,大部分軍官身體情況尚好。路輝天看袁世凱神色放鬆下來,這才接著說道:“袁先生,如果我們按照北洋軍被俘軍官兩年的收入來計算贖金的話,您覺得這個計算方法合適麽?”
“收入?”袁世凱敏銳的判斷出了其中的關鍵字。軍餉與收入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計算方法。單按照軍餉來計算的話,八百多被俘軍官一年收入也就是二十幾萬大洋。但是按照“收入”來計算,那至少得翻翻。而且江北提督與段祺瑞的收入則要翻得更高。
路輝天點點頭,“對,按照收入計算。兩年的話,這些人最少得有一百二十萬銀元的收入。這不是一筆很小的數目,即便是袁先生坐擁交通銀行,我們認為一次性付清也是件不輕鬆的事情。”
“哦?”哪怕是心裏頭認同陳克的觀點,袁世凱隻是莫測高深的笑了笑。
路輝天根本沒有對這笑容有任何反應,他繼續說道:“我們陳主席的意思是,如果這一百二十萬銀元並不直接支付,而是作為漢陽鋼鐵廠入股資金的話。袁先生覺得是不是對大家的經濟情況都會好很多?”
這個提議實在是大出袁世凱意料之外,陳克並沒有北上的意思,卻是要插手漢陽鋼鐵廠。更加潛藏的含義是要插手漢陽兵工廠。這筆買賣可是絕對的有賺無賠。人民黨現在已經很強大了,若是再能得到足夠的武器,漢陽造的品質在國內可是鼎鼎大名的。
“倒是辛苦陳文青替我想這麽多。”袁世凱依舊是莫測高深的模樣。
“想說服湖廣總督趙爾巽,光靠軍事力量是不行的。我方認為需要政治軍事雙管齊下。所以希望袁先生能提供政治上幫助,如果需要我們武力恐嚇趙爾巽話,我們自然會出動部隊。那時候如果盛宣懷先生也在湖北,這種事情就好辦了。但是不管動用什麽手段,我們要的是漢陽鋼鐵廠的生產能力,把漢陽鋼鐵廠打爛了有什麽意義呢?這不過是憑空摧毀了咱們中國的重要工業企業。趙爾巽或許不心疼,可我們人民黨還心疼呢。”
即便袁世凱再嚴肅,聽到這話之後他也有點忍俊不止。北洋和人民黨唱雙簧的話,袁世凱有信心讓趙爾巽乖乖屈服。但是這就意味著北洋要與人民黨達成政治攻守協議。雙方在幾個月前還在血戰,幾個月後就這麽合流,或許這才是最大的笑話吧。
“難道文青還想在朝廷裏頭混個一官半職不成?”袁世凱發揮了他的幽默細胞。
“滿清要不了幾年就會倒,誰願意給它殉葬啊?”路輝天說的更加直白。
這個計劃並非全不可取,讓袁世凱一把手拿出120萬銀元,也是他絕對不能輕易承受的數目。相比之下,如果能夠掩人耳目,漢陽鋼鐵廠的控製權反倒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籌碼。即便是人民黨得到了漢陽鋼鐵廠又能如何?漢陽鋼鐵廠這麽大,人民黨絕對不可能把鋼鐵廠挪到安徽去。想打跑人民黨或許不容易,想破壞漢陽鋼鐵廠反倒是很容易的。不用直接破壞廠區,隻要截斷了鐵礦石與焦炭運輸,漢陽鋼鐵廠立刻就得停工。更別說現在漢陽鋼鐵廠其實已經有北洋盛宣懷的介入與控製。這筆買賣的成功幾率倒是大得很。
唯一讓袁世凱擔心的是這筆私下交易的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人民黨其實根本不想合作,而是想把袁世凱給套進去,等交易完成,證據確鑿,人民黨把這筆交易給徹底曝光,那時候袁世凱根本就無法脫身。
沉吟間,袁世凱就聽路輝天說道:“袁先生,我知道你的擔憂在哪裏。不過是怕我們事後過河拆橋,把你給賣了。那我這麽說吧,我們想害您,根本不用費這麽大功夫。滿清朝廷裏頭都風傳,戊戌變法的時候,光緒給您下了一道詔書,讓您進京勤王。結果您把詔書送給了慈禧,反戈一擊,讓光緒被囚禁。帝黨對您恨之入骨。慈禧今年七十多歲了,她還能有幾天活頭?慈禧一死,帝黨若是上位,您覺得他們會怎麽對您?”
這件事是袁世凱近期最大的心病之一,被年輕的路輝天一舉戳穿,袁世凱心裏頭大驚。不過他臉上尚且能壓得住。
就聽路輝天繼續說道:“我們若想用什麽陰謀手段,那根本不用在漢陽鋼鐵廠這件事情上動什麽手腳。我們現在就在京城裏頭散布謠言,說您擔心慈禧死後光複重掌權柄,您準備給光緒下毒。讓他死在慈禧前頭。你想,慈禧這麽聰明的人,她難道不知道光緒對她恨之入骨?我們可以再加一點小小的消息,聽說慈禧現在病了,光緒得知此事之後,歎道,病的好。那麽慈禧死前難道不會把光緒置之死地?而那時候,光緒與慈禧先後斃命,無論是帝黨上台還是後黨上台,您覺得他們會怎麽對您?”
這已經是**裸的威脅了,袁世凱這麽多年哪裏受過這等惡氣。他臉色登時就陰沉下來,拳頭也忍不住握了起來。
路輝天跟沒看到一樣,他繼續用坦承的神色說道:“袁先生,我們絕對不會采用這種手段。這點請你放心,我們人民黨起來革命就是為了救國。既然要救國,自然要采用最有利於中國的方法。當世能稱為人傑的,袁先生您是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張之洞食古不化老邁昏庸,吊死到滿清這顆歪脖樹上。岑春煊為首的所謂清流,全都是沽名釣譽的偽君子。至於滿清的那群宗室,鼠目寸光,對權力有種病態的渴望。那滿清倒台後,直隸和北方必然大亂,這些人的熊樣子您也不是不清楚,他們除了向外國出賣中國利益之外,還能幹什麽。外國人虎視眈眈,早就窺視中國許久。現在有了內應,那中國注定會到萬劫不複的地步。我們人民黨認為,滿清一倒,由您統領的北洋接管滿清的政治遺產,這是最好的選擇。到時候北洋和我們人民黨是戰是和,大有可商榷的地步。即便是最後我們政見不合,兵戎相見。由您袁先生統一中國,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們用滿清官場的這些齷齪法子把您弄倒了。讓中國少了一個頂梁柱,您說我們這麽做,對得起中國麽?對得起天下的百姓麽?”
袁世凱自幼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正麵評價,但是從人民黨這個敵人這裏得到的評價,可以當之無愧的稱為最高的讚譽。別的正麵評價都是出自家族、集團、朝廷的利益。第一次有人把袁世凱與天下百姓的利益緊密聯係在一起。而且給了關乎天下百姓未來的評價。
心裏頭不斷強調“能說出這等話的人民黨信使路輝天很危險”,但是袁世凱發現他自己內心深處還是很喜歡這番話,甚至有點想相信這番話的衝動。但是他畢竟是實權派政治人物,既然大家已經把該說的都說了。從政治談判或者政治訛詐的角度來看,路輝天說的甚至有些過多,雖然不能說是到了畫蛇添足的地步,卻也有些自說自話的嫌疑。
袁世凱也不急於給路輝天答案。“路先生的意思我已經知道。這種事情也並非短期內能有結果的。要麽就談到這裏吧。”
路輝天點點頭,“袁先生,我此次前來,陳主席交代我要帶給袁先生的話,我都已經帶到。既然袁先生已經知道了,那在下現在就動身回安徽。等袁先生有了決定,派人告知我們就可。”
“呃?路先生現在就要走?”對於路輝天這種選擇,袁世凱是絕對沒有事前想到的。
路輝天笑道:“我要說的就這麽多,再翻來覆去的說一百遍還是這麽多。袁先生公務繁忙,您能百忙之中抽空見我,我已經深感盛情。留在北京繼續打攪是極不合適的。袁先生到時候隻用派人告訴我們結果,我們就會實現我們的承諾。在此之前,北洋軍的兄弟,我們一定會按照我們根據地的俘虜章程好好照顧,絕不會讓他們受委屈的。袁先生,我就告辭了。”
讓路輝天靜悄悄的離開,袁世凱坐回到會客室的椅子上。如果以前袁世凱還不能理解,甚至不能相信老謀深算的王士珍與驍勇善戰的段祺瑞居然會在陳克這個年輕人手裏吃了如此之大的敗仗,現在他有些能夠理解。路輝天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和自己談起政治、政局,竟然完全能談到一起。雖然太多話過於直白,威脅的方法也有些過於稚嫩了。當然這種稚嫩也隻是相對的,該說的話路輝天說明白了。而且路輝天背後是強有力的人民黨,人民黨的力量足以讓這種稚嫩毫無害處,甚至還看著有些誠懇。
作為一名優秀的實力派政治人物,袁世凱很清楚,能如此深刻看明白紛繁政局,並且準確選出合作對象的人民黨,實在是個可怕的敵手。袁世凱手下能與路輝天相媲美的,最少都要比路輝天大二十歲。而路輝天追隨的陳克,年輕的讓袁世凱都有些妒忌。北洋集團在滿清朝廷裏頭都已經算是少壯派,而陳克與路輝天這種更年輕的人才集結在一起,北洋就顯得垂垂老矣。且不說滿清要多少年才會覆滅。即便是滿清七八年後覆滅,北洋集團與人民黨雙方若真的起了戰爭,甚至不用等戰場上分出勝負。人民黨再拖個三五年,北洋這一代的諸多首領自己就凋零了。這種基於極其現實理由的恐慌,讓袁世凱感到一陣寒意。
有了這等良才與能力的人民黨,絕不可小覷。在路輝天要走的時候,袁世凱並非沒有想過把路輝天幹掉,至少給監禁起來。而路輝天卻態度誠懇溫和的談及了北洋的俘虜。能如此溫情脈脈的放出袁世凱無法拒絕的威脅,他絕非一個簡單的信使。
強行按捺住派人抓路輝天的想法,袁世凱考慮起自己的打算。不能不說,路輝天提出的全麵合作建議非常有吸引力。袁世凱自己最知自家事,他看似位高權重,所缺乏的恰恰是真正的合作者。北洋勢力龐大,但是北洋是結在滿清這顆樹上的果子。袁世凱的矯矯不群,是他在滿清體係內能夠最大範圍向其他人提供機會。如果有別人能夠開出比袁世凱更高的價格,那麽北洋的人也會毫不猶豫的拋棄袁世凱,投奔到其他勢力門下。如果人民黨與北洋真正合作的話,袁世凱的任何政敵根本無法應付。
北洋在朝,人民黨在野。北洋是兵,人民黨是匪。袁世凱在朝廷裏頭的敵人死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死的。袁世凱在朝當政也好,帶兵外出避禍也好,都會非常自如。當然,人民黨得到了袁世凱北洋集團的合作,以他們現在已經表現出來的實力,自然更加能縱橫無敵。而這兩者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合作,也已經注定了滿清的滅亡。
袁世凱知道,自己隻要與人民黨合作,他就立刻從滿清最有權勢的人之一,變成了滿清最大的叛逆。絕對沒有人能和袁世凱來爭奪這個“殊榮”。順水推舟的看著滿清覆滅,袁世凱能夠做到,但是讓袁世凱親自充當叛逆的角色,卻不是袁世凱能夠接受的。
想起路輝天的稚嫩,袁世凱突然生出一股怒氣。自己是北洋大臣,是軍機處大臣。這樣的黃口小子居然想把自己玩弄於股掌之間?做他們的清秋大夢吧。即便是現在陸軍部決定先剿滅安徽周圍的亂黨,再合圍安徽。袁世凱現在下定決心推動剿滅安徽,他自詡還是能改變戰略計劃的。如果把北洋剩下集鎮統合起來,袁世凱親自帶兵進攻安徽,袁世凱並不相信陳克就真的不可戰勝。就在準備站起來找張之洞談及此事的時候,袁世凱卻莫名其妙的泄氣了。
路輝天說的沒錯,現在袁世凱真的是四麵受敵。當年他投靠慈禧,得到了提拔。這就是他現在最大的致命傷。帝黨自然是恨他入骨,即便是袁世凱現在想轉換門庭,帝黨也絕對不會接納他。更別說後黨也絕對不會放過袁世凱。即便是後黨又怎麽了,後黨裏頭有大把視袁世凱為“活曹操”的王公官員。
就算是現在袁世凱調動剩餘的北洋軍,徹底消滅了陳克。那又能如何?古人說“事成則公,不成而烹。”袁世凱卻很清楚,自己與人民黨決戰,那則麵臨著“不成則烹,事成更烹。”的局麵。滿清朝廷最忌諱功高震主,更別說現在慈禧天知道還能活多久,如果此時袁世凱再統兵立下大功,那絕對是死無葬身之地。
想到這些,袁世凱突然覺得心灰意冷。自己為朝廷效勞這麽多年,竟然就這麽一個結果麽?連一群造反的年輕人都能清清楚楚看到這些。
想到這裏,袁世凱喚進了貼身的家丁。“你去方才那位路先生,兩個月內,我們按他們說的那個數給錢。別的事情不用再談。”
等家丁出去,袁世凱冷笑一聲。陳克等人認為打了幾次勝仗就可以隨心所欲了麽?且不說有人想對付自己能否得手,自己至少還有給滿清殉葬一途。隻要下了這個決心,袁世凱有的是辦法讓陳克這些年輕的亂黨難受,頂多大家一起魚死網破。而且陳克這幫兔崽子真的以為袁世凱拿不出一百二十萬銀元麽?
“想欺負到老子頭上!你們還太嫩!”袁世凱終於出聲罵道。
路輝天被袁世凱的決心給弄懵了,這次他出發之前,大家專門進行了“實戰演練”。對怎麽說,大概袁世凱會有什麽表現。年輕的同誌們進行了充分的考慮。親自與袁世凱交涉,局麵倒也沒什麽不妥。路輝天萬萬沒想到,袁世凱居然這麽快就能下定決心。
現在回去找袁世凱自然不行,路輝天按照計劃盡快趕回安徽。一路上路輝天反複思索自己的表現,並沒有出什麽錯。該說的說了,該威脅的威脅了,該拍的馬屁也一點沒少。按照同誌們的預計,成功的可能性已經很大。為什麽最後功虧一簣呢?
路輝天沒有到武漢下車,而是在距離阜陽最近的一站下車。自有同誌早就在那裏等著,以最快的速度趕回鳳台縣,路輝天向黨委匯報了情況。
同誌們對此雖然也有預案,不過大家原本認為成功的可能很大。得到交涉失敗的消息,同誌們都看向了陳克。陳克也覺得非常意外,難道袁世凱真的下定決心給滿清殉葬?這不可能啊。如果說曆史上袁世凱沒有思想準備,結果差點被弄死。但是在那之後,袁世凱的表現就完全體現了一個梟雄的特點。路輝天的話是經過黨委集體討論過的,以袁世凱的聰明,他不可能沒想法。那問題出在哪裏呢?
章瑜此時已經回到了中央參與湖北計劃的討論,聽完了路輝天的匯報,章瑜突然問道:“袁世凱說同意用一百二十萬大洋贖人?”
“是的。”路輝天答道。
聽路輝天答得幹脆,章瑜說道:“那袁世凱絕對不是想給滿清殉葬,定然是咱們有些事情沒有讓袁世凱放心。”
“那袁世凱這老東西到底想怎麽才能放心?”華雄茂對袁世凱沒有絲毫畏懼或者敬意,“送王士珍和段祺瑞的幾根手指頭給袁世凱,告訴這老東西他的心腹愛將還活著?”
“華軍長,咱們又不是綁票,這麽幹不合適啊。而且袁世凱表示同意給錢,咱們也不能對肉票下手啊。”章瑜嘴裏說著人民黨不是土匪,卻用上了土匪的行話。陳克聽了覺得啼笑皆非。
“這樣吧,咱們請嚴複過來談談。”陳克說道。
“製定計劃的時候嚴複先生也聽了。他覺得還行。這出了事情再找他,合適麽?”路輝天問。
“咱們裏頭也就他跟袁世凱熟,不找他也不行啊。”陳克無奈的說道。
嚴複到了總部,聽了路輝天陳述了內容,他也沒辦法確定袁世凱到底為什麽拒絕。不過嚴複畢竟是嚴複,他思索片刻,突然說道:“有一人定然能知道怎麽回事。找他沒錯。”
“誰知道?”路輝天登時就來了精神。
“王士珍。”嚴複答道。
王士珍被領出監獄的時候還不太清楚發生了什麽。這些日子以來,人民黨並沒有虐待過他和段琪瑞,除了有些時候有人來詢問兩人關於滿清和北洋的情況之外,倒也沒什麽特別的事情。而且這些人都被段祺瑞給罵走了。不過人民黨氣量倒是挺大,雖然挨了罵,卻並沒有在生活上刁難兩人。
這次被單獨領出來,王士珍以為人民黨要分開詢問,他已經決定學習徐庶,無論人民黨問什麽,他都一言不發。然而王士珍發現自己居然被帶出了監獄,突然回到市井間,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王士珍猛然覺得久別的自由實在是令人懷念。一行人到了一處宅子,進門之後王士珍見到兩人,其中一人竟然是嚴複。
“王老弟,看起來你氣色不錯。”嚴複笑著迎上來。在旁邊的一人王士珍卻沒見過,嚴複連忙介紹道:“這位是沈曾植沈先生。”
王士珍聽說過沈曾植,這位安徽布政使在人民黨發動的安慶戰役中被俘,現在看他雖然還有辮子,不過卻是身穿軍大衣,想來已經投靠了人民黨。不過此時也不是痛罵沈曾植的時候,王士珍微微向沈曾植點了點頭,卻沒說話。
幾人進了正廳,在裏頭等待的是陳克,旁邊一人王士珍沒見過,不過看樣子也是根據地的幹部。陳克向王士珍介紹了路輝天,幾人方才落座。
陳克開門見山的說道:“事情是這樣的,我們就贖回北洋軍兄弟的事情和袁先生交涉了。去的是這位路輝天同誌,不過結果很令人不滿意。我們想讓王先生給看看到底怎麽回事。”
王士珍盯著陳克,很想知道陳克腦子到底在想什麽。居然會在這種事情上來請教起王士珍來。難道陳克是想用離間計來挑撥王士珍與袁世凱之間的關係。
路輝天也不等陳克多說,他把詳細的對話以及袁世凱的表現仔細講了一番。王士珍靜靜的聽著,聽完之後,眾人都看向王士珍,等著他說話。王士珍一開始還抬眼看著路輝天,聽到一半多的時候,王士珍閉上了眼睛,低下了頭。等路輝天完全說完過程後好一陣,王士珍都沒說話。正當大家不知王士珍會不會說話的時候,王士珍突然睜開眼睛騰的站起身來。他指著陳克問道:“陳克,你以為你算老幾?”
陳克愣住了,“王先生,您能不能給說清楚。”
這麽誠懇的神情不僅沒讓王士珍消氣,相反,王士珍的怒火反倒被加倍的煽動起來,“是我無能,敗在你手裏。但是陳克,你憑什麽借著我被俘這件事去侮辱袁大人?”
“王老弟,文青他們還是孩子,考慮問題不周詳。你消消氣。”嚴複連忙起身勸道。
王士珍完全沒有消氣的跡象,他轉向嚴複厲聲說道:“嚴幾道,士可殺不可辱。我敗在陳克手裏,那是我能耐不足。你好歹也是咱們北洋的人,你就讓這些小輩這麽去嘲諷咱們北洋的人麽?”
路輝天一看王士珍這個老俘虜氣焰如此囂張,當時就怒了。他正準備起身,陳克手疾眼快,一把按抓了路輝天的手臂。總算沒讓路輝天站起來。
“王老弟,文青他們為人民黨考慮無可厚非。不過他們也是一片好意,太後春秋已高,袁項城的確是在這風口浪尖上。朝裏頭想對他不利的人可是大有人在。”說話的是沈曾植。
這話在理,王士珍也知道。不過路輝天看著年紀隻怕比陳克還小些,袁世凱的兒子比路輝天都還大。袁世凱是個性格豪爽的豪傑,頗為古道熱腸,很是能容人。但是被這樣的小娃娃跑去北京登門威脅袁世凱,袁世凱最後還得忍了。
以前鬧義和拳的時候,端、莊二親王派了一個義和團的大師兄,拿著清政府的令箭去找袁世凱,說端王命令袁世凱安撫義和團,允許設壇繼續操練。王士珍二話不說就斬了此人。此人說起來這還是朝廷的爪牙,現在路輝天是個貨真價實的反賊,為了被俘的北洋兄弟,袁世凱受辱之後竟然一句重話不敢說,更不敢動路輝天一根汗毛。而這個路輝天因為沒有達成目的,竟然恬不知恥的跑來向王士珍詢問原因。想到這些,王士珍真的心如刀絞。不知不覺中,王士珍已經淚流滿麵。突然間王士珍想立刻自盡。
就在此時,陳克卻大聲說道:“王先生,你覺得因為你的原因,袁先生受了辱。你此時若是自盡或者自殘,那袁先生豈不是白白為你受了屈辱?王先生,哪怕是為了袁先生,也請你保重自己啊。袁先生絕對希望能夠再見到你的。”
聽到陳克這話,王士珍立刻清醒了。他本來就是個性格穩健之人,隻是受了大刺激這才失態。很快壓住心頭的情緒,王士珍緩緩坐回凳子上。眾人見陳克的話起了作用,也放下心來。屋裏頭站著的人都做回了椅子裏頭。
“我首先要聲明,我們的確是有威脅的意思,不過我們卻沒有侮辱袁先生的意思。公事就是公事,我們侮辱袁先生一番,有什麽意義呢?我們的目的是想和袁先生合作。如果可能的話呢,我們希望能夠合作到滿清滅亡為止。而且袁先生……”
“陳文青,你開口袁先生閉口袁先生,叫一句袁前輩你會死?”王士珍忍不住斷喝道。
陳克當時就明白自己的一個錯誤。黨委認為人民黨與滿清是對等的,所以稱呼上也采用了對等的稱呼。經王士珍這麽一喝,陳克也覺得一定要與袁世凱拉平的想法有些過分。畢竟人民黨的同誌年紀上比袁世凱小了好些。
“袁前輩現在在滿清朝廷裏頭腹背受敵,他這等人傑若是被宵小所害,乃是中國之不幸……”
“陳文青,你和你父母長輩也是這麽說話麽?”王士珍更加忍耐不住了,一群晚輩竟然以居高臨下的態度教訓起長輩來了,王士珍真的沒見過這麽無禮之人。
陳克作為孩子,和長輩在一起的是總是被嬌慣的。而且長輩和他談事情,也以討論說理為主,並不在乎什麽嚴格的長幼之別。他們隻是告訴陳克,要有禮貌,以解決事情的角度來談話,得學會傾聽別人說話,自己的談吐要不卑不亢。到了這個時代之後,陳克一直是領著大家做事,根本沒人敢對陳克提出什麽“長幼之別”這種東西。他自然是不懂。
瞅了一眼路輝天,隻見路輝天滿臉的不服氣。不過這種不服氣很像是那種自覺的占了道理和上風的孩子對年長者的不服氣。陳克突然懷疑,因為黨委裏頭都是年輕人,在商量措辭的時候,陳克是不清楚這年頭晚輩怎麽向長輩說話,而大家是覺得對北洋根本不用在意,所以故意用了一些在這個時代“以下犯上”的言辭吧?
此時陳克想起華雄茂直稱袁世凱為“老東西”,而周圍的年輕同誌們對這個稱呼根本無動於衷。陳克覺得自己的猜想極有可能是正確的。
沈曾植看到這場景,又想笑,可是又笑不出來。從陳克的神色來看,陳克隻怕真的沒受過長幼有別的教育。而路輝天看樣子拚命忍住了不滿,這才沒有跳起來指著王士珍破口大罵。沈曾植對自己俘虜的身份還有自覺的,既然身為俘虜,那就根本沒有體麵這玩意了。不過據沈曾植觀察,人民黨的這些年輕革命者不是有選擇的對人施以長幼之理,他們實行自己的那套平等的禮數,完全拋棄了傳統的那套東西。而王士珍很明顯沒有理解到這點,對於陳克等人的種種“無禮”,王士珍認為這是陳克故意的。
想到這裏,沈曾植看向嚴複。正巧嚴複也看過來,從嚴複的眼中,沈曾植看到的是一種無奈。想來嚴複也已經徹底明白了到底怎麽回事。沈曾植知道嚴複一直就很討厭官場那套,加上嚴複是西學大家,對於不少傳統也不支持。沈曾植暗歎,由這麽一群老老少少商量出來的“外交辭令”,這要是能被王士珍接受,才是件奇怪的事情吧?
眾人都等著陳克說話,而陳克不負眾望的開口了,“王前輩,我們從內心來說,是非常尊重袁前輩的,我們相信袁前輩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是能夠支持天下的人傑。對於政治而言,我們講的是利益。現在我們要談的是北洋集團和我們人民黨的政治利益。我們相信在現在這個階段,北洋集團與我們人民黨進行合作,能夠讓雙方都得到最大的利益。我們不相信袁前輩是因為我們這些晚輩禮節不到,所以拒絕了我們的合作請求。袁前輩絕對不是這等無聊之人。我現在想問您一下,在您的心裏頭,您是先忠於滿清,再忠於袁前輩。還是先忠於袁前輩,再談到忠於滿清?您能給個答複麽?”
聽陳克這麽問,王士珍不吭聲了。王士珍既忠於袁世凱又忠於滿清,雖然心裏頭忠於袁世凱多些,不過王士珍並不認為有必要讓一群反賊知道這點。
見王士珍拒絕回答問題,陳克繼續說了下去,“王前輩,你或許會覺得我們在唱高調。但是我們真的認為在滿清覆滅後,由北洋集團繼承滿清的政治遺產,這對中國有利。對中國有利的事情,我們就會支持,就會讚同。但是袁前輩一定要和滿清站到一起,那麽我們就會利用滿清自己的矛盾,用滿清朝廷裏頭慣用的齷齪手段,把作為滿清最強有力爪牙的袁前輩置於死地。失去了袁前輩,作為滿清爪牙的北洋集團就是一盤散沙,對我們人民黨構不成威脅。”
路輝天見陳克終於強硬起來,原本不滿的神色終於平複下來。嚴複與沈曾植的神色也很平靜,既然**裸的談利益,就沒有任何必要將個人感情帶進公事裏頭來。
“王前輩,我現在覺得袁前輩不太相信我們,為了增加袁前輩對我們的信心。您覺得是您先回北京好,還是讓段前輩先回北京好呢?您能給個建議麽?”
王士珍萬萬沒想到陳克最後居然提出這麽一個問題,他真的感到了驚訝。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當一個人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多的時候,又有什麽可以阻止這種選擇呢?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事大黨”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製王室;國王李熙派人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係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袁世凱平定了朝鮮甲申政變有重大意義,打退了日本的滲透勢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朝鮮的企圖,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袁世凱也因這一事件受到李鴻章等人的重視,年僅26歲的他就被封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員,左右朝鮮政局,儼然朝鮮的太上皇。
陳克身為“反賊”,起事的時候恰恰也是26歲,與袁世凱一舉成名的年歲相當,這不能不讓袁世凱有種奇妙的緣分感。另外,袁世凱頗為“信命”。他一直沒有對手下說起他對陳克另眼相看的一個原因。袁家輩分排行是“保世克家、企文紹武”。袁世凱是“世”字輩,陳克雖然有一個在滿清時代相當奇怪的單字名,卻恰恰是“克”,這說明陳克是“克”字輩。與袁世凱的子侄輩排行相同。這才是讓袁世凱肯給陳克做媒的重要原因。
不過袁世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更加深層的意識,如果不是陳克造反事業大獲成功,給了清廷極大壓力。袁世凱也不可能對陳克有現在的高度評價。當然,這些不過是袁世凱自己的私人感受,他畢竟是北洋集團的領袖,在考慮私人感受之前,袁世凱必須把北洋集團的整體利益作為第一維護的目標。他一定要把被俘的北洋軍軍官從人民黨手裏麵救出來。
在袁世凱麵前坐的是陳克的信使路輝天。以阜陽地區書記之職擔任信使這個危險的工作,路輝天並沒有絲毫的畏懼。功業是靠自己去完成的,在人民黨黨委裏頭,路輝天的能力足以完成這項工作,而路輝天貌似也是最合適的人選。當然,路輝天並沒有表明他的職位,現在他隻是一名信使而已。
在袁世凱看來,人民黨的幹部都非常年輕,而精幹之處比起北洋集團的青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般的人坐在軍機大臣袁世凱麵前的時候,屁股隻敢坐一半,而且隨時準備站起來。人民黨的年輕信使路輝天穩穩當當的坐在椅子上,卻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有什麽做作之處。他態度平靜專注,注意力高度集中。人民黨對北洋的大勝並沒有讓這個青年有絲毫的矜持或者傲慢,談起戰爭,青年仿佛在談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這種敘事性的言語實在是不符合袁世凱平日裏的交談。
先介紹了北洋軍被俘軍官的近況,告知他們得到了最好的救治,大部分軍官身體情況尚好。路輝天看袁世凱神色放鬆下來,這才接著說道:“袁先生,如果我們按照北洋軍被俘軍官兩年的收入來計算贖金的話,您覺得這個計算方法合適麽?”
“收入?”袁世凱敏銳的判斷出了其中的關鍵字。軍餉與收入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計算方法。單按照軍餉來計算的話,八百多被俘軍官一年收入也就是二十幾萬大洋。但是按照“收入”來計算,那至少得翻翻。而且江北提督與段祺瑞的收入則要翻得更高。
路輝天點點頭,“對,按照收入計算。兩年的話,這些人最少得有一百二十萬銀元的收入。這不是一筆很小的數目,即便是袁先生坐擁交通銀行,我們認為一次性付清也是件不輕鬆的事情。”
“哦?”哪怕是心裏頭認同陳克的觀點,袁世凱隻是莫測高深的笑了笑。
路輝天根本沒有對這笑容有任何反應,他繼續說道:“我們陳主席的意思是,如果這一百二十萬銀元並不直接支付,而是作為漢陽鋼鐵廠入股資金的話。袁先生覺得是不是對大家的經濟情況都會好很多?”
這個提議實在是大出袁世凱意料之外,陳克並沒有北上的意思,卻是要插手漢陽鋼鐵廠。更加潛藏的含義是要插手漢陽兵工廠。這筆買賣可是絕對的有賺無賠。人民黨現在已經很強大了,若是再能得到足夠的武器,漢陽造的品質在國內可是鼎鼎大名的。
“倒是辛苦陳文青替我想這麽多。”袁世凱依舊是莫測高深的模樣。
“想說服湖廣總督趙爾巽,光靠軍事力量是不行的。我方認為需要政治軍事雙管齊下。所以希望袁先生能提供政治上幫助,如果需要我們武力恐嚇趙爾巽話,我們自然會出動部隊。那時候如果盛宣懷先生也在湖北,這種事情就好辦了。但是不管動用什麽手段,我們要的是漢陽鋼鐵廠的生產能力,把漢陽鋼鐵廠打爛了有什麽意義呢?這不過是憑空摧毀了咱們中國的重要工業企業。趙爾巽或許不心疼,可我們人民黨還心疼呢。”
即便袁世凱再嚴肅,聽到這話之後他也有點忍俊不止。北洋和人民黨唱雙簧的話,袁世凱有信心讓趙爾巽乖乖屈服。但是這就意味著北洋要與人民黨達成政治攻守協議。雙方在幾個月前還在血戰,幾個月後就這麽合流,或許這才是最大的笑話吧。
“難道文青還想在朝廷裏頭混個一官半職不成?”袁世凱發揮了他的幽默細胞。
“滿清要不了幾年就會倒,誰願意給它殉葬啊?”路輝天說的更加直白。
這個計劃並非全不可取,讓袁世凱一把手拿出120萬銀元,也是他絕對不能輕易承受的數目。相比之下,如果能夠掩人耳目,漢陽鋼鐵廠的控製權反倒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籌碼。即便是人民黨得到了漢陽鋼鐵廠又能如何?漢陽鋼鐵廠這麽大,人民黨絕對不可能把鋼鐵廠挪到安徽去。想打跑人民黨或許不容易,想破壞漢陽鋼鐵廠反倒是很容易的。不用直接破壞廠區,隻要截斷了鐵礦石與焦炭運輸,漢陽鋼鐵廠立刻就得停工。更別說現在漢陽鋼鐵廠其實已經有北洋盛宣懷的介入與控製。這筆買賣的成功幾率倒是大得很。
唯一讓袁世凱擔心的是這筆私下交易的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人民黨其實根本不想合作,而是想把袁世凱給套進去,等交易完成,證據確鑿,人民黨把這筆交易給徹底曝光,那時候袁世凱根本就無法脫身。
沉吟間,袁世凱就聽路輝天說道:“袁先生,我知道你的擔憂在哪裏。不過是怕我們事後過河拆橋,把你給賣了。那我這麽說吧,我們想害您,根本不用費這麽大功夫。滿清朝廷裏頭都風傳,戊戌變法的時候,光緒給您下了一道詔書,讓您進京勤王。結果您把詔書送給了慈禧,反戈一擊,讓光緒被囚禁。帝黨對您恨之入骨。慈禧今年七十多歲了,她還能有幾天活頭?慈禧一死,帝黨若是上位,您覺得他們會怎麽對您?”
這件事是袁世凱近期最大的心病之一,被年輕的路輝天一舉戳穿,袁世凱心裏頭大驚。不過他臉上尚且能壓得住。
就聽路輝天繼續說道:“我們若想用什麽陰謀手段,那根本不用在漢陽鋼鐵廠這件事情上動什麽手腳。我們現在就在京城裏頭散布謠言,說您擔心慈禧死後光複重掌權柄,您準備給光緒下毒。讓他死在慈禧前頭。你想,慈禧這麽聰明的人,她難道不知道光緒對她恨之入骨?我們可以再加一點小小的消息,聽說慈禧現在病了,光緒得知此事之後,歎道,病的好。那麽慈禧死前難道不會把光緒置之死地?而那時候,光緒與慈禧先後斃命,無論是帝黨上台還是後黨上台,您覺得他們會怎麽對您?”
這已經是**裸的威脅了,袁世凱這麽多年哪裏受過這等惡氣。他臉色登時就陰沉下來,拳頭也忍不住握了起來。
路輝天跟沒看到一樣,他繼續用坦承的神色說道:“袁先生,我們絕對不會采用這種手段。這點請你放心,我們人民黨起來革命就是為了救國。既然要救國,自然要采用最有利於中國的方法。當世能稱為人傑的,袁先生您是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張之洞食古不化老邁昏庸,吊死到滿清這顆歪脖樹上。岑春煊為首的所謂清流,全都是沽名釣譽的偽君子。至於滿清的那群宗室,鼠目寸光,對權力有種病態的渴望。那滿清倒台後,直隸和北方必然大亂,這些人的熊樣子您也不是不清楚,他們除了向外國出賣中國利益之外,還能幹什麽。外國人虎視眈眈,早就窺視中國許久。現在有了內應,那中國注定會到萬劫不複的地步。我們人民黨認為,滿清一倒,由您統領的北洋接管滿清的政治遺產,這是最好的選擇。到時候北洋和我們人民黨是戰是和,大有可商榷的地步。即便是最後我們政見不合,兵戎相見。由您袁先生統一中國,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們用滿清官場的這些齷齪法子把您弄倒了。讓中國少了一個頂梁柱,您說我們這麽做,對得起中國麽?對得起天下的百姓麽?”
袁世凱自幼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正麵評價,但是從人民黨這個敵人這裏得到的評價,可以當之無愧的稱為最高的讚譽。別的正麵評價都是出自家族、集團、朝廷的利益。第一次有人把袁世凱與天下百姓的利益緊密聯係在一起。而且給了關乎天下百姓未來的評價。
心裏頭不斷強調“能說出這等話的人民黨信使路輝天很危險”,但是袁世凱發現他自己內心深處還是很喜歡這番話,甚至有點想相信這番話的衝動。但是他畢竟是實權派政治人物,既然大家已經把該說的都說了。從政治談判或者政治訛詐的角度來看,路輝天說的甚至有些過多,雖然不能說是到了畫蛇添足的地步,卻也有些自說自話的嫌疑。
袁世凱也不急於給路輝天答案。“路先生的意思我已經知道。這種事情也並非短期內能有結果的。要麽就談到這裏吧。”
路輝天點點頭,“袁先生,我此次前來,陳主席交代我要帶給袁先生的話,我都已經帶到。既然袁先生已經知道了,那在下現在就動身回安徽。等袁先生有了決定,派人告知我們就可。”
“呃?路先生現在就要走?”對於路輝天這種選擇,袁世凱是絕對沒有事前想到的。
路輝天笑道:“我要說的就這麽多,再翻來覆去的說一百遍還是這麽多。袁先生公務繁忙,您能百忙之中抽空見我,我已經深感盛情。留在北京繼續打攪是極不合適的。袁先生到時候隻用派人告訴我們結果,我們就會實現我們的承諾。在此之前,北洋軍的兄弟,我們一定會按照我們根據地的俘虜章程好好照顧,絕不會讓他們受委屈的。袁先生,我就告辭了。”
讓路輝天靜悄悄的離開,袁世凱坐回到會客室的椅子上。如果以前袁世凱還不能理解,甚至不能相信老謀深算的王士珍與驍勇善戰的段祺瑞居然會在陳克這個年輕人手裏吃了如此之大的敗仗,現在他有些能夠理解。路輝天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和自己談起政治、政局,竟然完全能談到一起。雖然太多話過於直白,威脅的方法也有些過於稚嫩了。當然這種稚嫩也隻是相對的,該說的話路輝天說明白了。而且路輝天背後是強有力的人民黨,人民黨的力量足以讓這種稚嫩毫無害處,甚至還看著有些誠懇。
作為一名優秀的實力派政治人物,袁世凱很清楚,能如此深刻看明白紛繁政局,並且準確選出合作對象的人民黨,實在是個可怕的敵手。袁世凱手下能與路輝天相媲美的,最少都要比路輝天大二十歲。而路輝天追隨的陳克,年輕的讓袁世凱都有些妒忌。北洋集團在滿清朝廷裏頭都已經算是少壯派,而陳克與路輝天這種更年輕的人才集結在一起,北洋就顯得垂垂老矣。且不說滿清要多少年才會覆滅。即便是滿清七八年後覆滅,北洋集團與人民黨雙方若真的起了戰爭,甚至不用等戰場上分出勝負。人民黨再拖個三五年,北洋這一代的諸多首領自己就凋零了。這種基於極其現實理由的恐慌,讓袁世凱感到一陣寒意。
有了這等良才與能力的人民黨,絕不可小覷。在路輝天要走的時候,袁世凱並非沒有想過把路輝天幹掉,至少給監禁起來。而路輝天卻態度誠懇溫和的談及了北洋的俘虜。能如此溫情脈脈的放出袁世凱無法拒絕的威脅,他絕非一個簡單的信使。
強行按捺住派人抓路輝天的想法,袁世凱考慮起自己的打算。不能不說,路輝天提出的全麵合作建議非常有吸引力。袁世凱自己最知自家事,他看似位高權重,所缺乏的恰恰是真正的合作者。北洋勢力龐大,但是北洋是結在滿清這顆樹上的果子。袁世凱的矯矯不群,是他在滿清體係內能夠最大範圍向其他人提供機會。如果有別人能夠開出比袁世凱更高的價格,那麽北洋的人也會毫不猶豫的拋棄袁世凱,投奔到其他勢力門下。如果人民黨與北洋真正合作的話,袁世凱的任何政敵根本無法應付。
北洋在朝,人民黨在野。北洋是兵,人民黨是匪。袁世凱在朝廷裏頭的敵人死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死的。袁世凱在朝當政也好,帶兵外出避禍也好,都會非常自如。當然,人民黨得到了袁世凱北洋集團的合作,以他們現在已經表現出來的實力,自然更加能縱橫無敵。而這兩者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合作,也已經注定了滿清的滅亡。
袁世凱知道,自己隻要與人民黨合作,他就立刻從滿清最有權勢的人之一,變成了滿清最大的叛逆。絕對沒有人能和袁世凱來爭奪這個“殊榮”。順水推舟的看著滿清覆滅,袁世凱能夠做到,但是讓袁世凱親自充當叛逆的角色,卻不是袁世凱能夠接受的。
想起路輝天的稚嫩,袁世凱突然生出一股怒氣。自己是北洋大臣,是軍機處大臣。這樣的黃口小子居然想把自己玩弄於股掌之間?做他們的清秋大夢吧。即便是現在陸軍部決定先剿滅安徽周圍的亂黨,再合圍安徽。袁世凱現在下定決心推動剿滅安徽,他自詡還是能改變戰略計劃的。如果把北洋剩下集鎮統合起來,袁世凱親自帶兵進攻安徽,袁世凱並不相信陳克就真的不可戰勝。就在準備站起來找張之洞談及此事的時候,袁世凱卻莫名其妙的泄氣了。
路輝天說的沒錯,現在袁世凱真的是四麵受敵。當年他投靠慈禧,得到了提拔。這就是他現在最大的致命傷。帝黨自然是恨他入骨,即便是袁世凱現在想轉換門庭,帝黨也絕對不會接納他。更別說後黨也絕對不會放過袁世凱。即便是後黨又怎麽了,後黨裏頭有大把視袁世凱為“活曹操”的王公官員。
就算是現在袁世凱調動剩餘的北洋軍,徹底消滅了陳克。那又能如何?古人說“事成則公,不成而烹。”袁世凱卻很清楚,自己與人民黨決戰,那則麵臨著“不成則烹,事成更烹。”的局麵。滿清朝廷最忌諱功高震主,更別說現在慈禧天知道還能活多久,如果此時袁世凱再統兵立下大功,那絕對是死無葬身之地。
想到這些,袁世凱突然覺得心灰意冷。自己為朝廷效勞這麽多年,竟然就這麽一個結果麽?連一群造反的年輕人都能清清楚楚看到這些。
想到這裏,袁世凱喚進了貼身的家丁。“你去方才那位路先生,兩個月內,我們按他們說的那個數給錢。別的事情不用再談。”
等家丁出去,袁世凱冷笑一聲。陳克等人認為打了幾次勝仗就可以隨心所欲了麽?且不說有人想對付自己能否得手,自己至少還有給滿清殉葬一途。隻要下了這個決心,袁世凱有的是辦法讓陳克這些年輕的亂黨難受,頂多大家一起魚死網破。而且陳克這幫兔崽子真的以為袁世凱拿不出一百二十萬銀元麽?
“想欺負到老子頭上!你們還太嫩!”袁世凱終於出聲罵道。
路輝天被袁世凱的決心給弄懵了,這次他出發之前,大家專門進行了“實戰演練”。對怎麽說,大概袁世凱會有什麽表現。年輕的同誌們進行了充分的考慮。親自與袁世凱交涉,局麵倒也沒什麽不妥。路輝天萬萬沒想到,袁世凱居然這麽快就能下定決心。
現在回去找袁世凱自然不行,路輝天按照計劃盡快趕回安徽。一路上路輝天反複思索自己的表現,並沒有出什麽錯。該說的說了,該威脅的威脅了,該拍的馬屁也一點沒少。按照同誌們的預計,成功的可能性已經很大。為什麽最後功虧一簣呢?
路輝天沒有到武漢下車,而是在距離阜陽最近的一站下車。自有同誌早就在那裏等著,以最快的速度趕回鳳台縣,路輝天向黨委匯報了情況。
同誌們對此雖然也有預案,不過大家原本認為成功的可能很大。得到交涉失敗的消息,同誌們都看向了陳克。陳克也覺得非常意外,難道袁世凱真的下定決心給滿清殉葬?這不可能啊。如果說曆史上袁世凱沒有思想準備,結果差點被弄死。但是在那之後,袁世凱的表現就完全體現了一個梟雄的特點。路輝天的話是經過黨委集體討論過的,以袁世凱的聰明,他不可能沒想法。那問題出在哪裏呢?
章瑜此時已經回到了中央參與湖北計劃的討論,聽完了路輝天的匯報,章瑜突然問道:“袁世凱說同意用一百二十萬大洋贖人?”
“是的。”路輝天答道。
聽路輝天答得幹脆,章瑜說道:“那袁世凱絕對不是想給滿清殉葬,定然是咱們有些事情沒有讓袁世凱放心。”
“那袁世凱這老東西到底想怎麽才能放心?”華雄茂對袁世凱沒有絲毫畏懼或者敬意,“送王士珍和段祺瑞的幾根手指頭給袁世凱,告訴這老東西他的心腹愛將還活著?”
“華軍長,咱們又不是綁票,這麽幹不合適啊。而且袁世凱表示同意給錢,咱們也不能對肉票下手啊。”章瑜嘴裏說著人民黨不是土匪,卻用上了土匪的行話。陳克聽了覺得啼笑皆非。
“這樣吧,咱們請嚴複過來談談。”陳克說道。
“製定計劃的時候嚴複先生也聽了。他覺得還行。這出了事情再找他,合適麽?”路輝天問。
“咱們裏頭也就他跟袁世凱熟,不找他也不行啊。”陳克無奈的說道。
嚴複到了總部,聽了路輝天陳述了內容,他也沒辦法確定袁世凱到底為什麽拒絕。不過嚴複畢竟是嚴複,他思索片刻,突然說道:“有一人定然能知道怎麽回事。找他沒錯。”
“誰知道?”路輝天登時就來了精神。
“王士珍。”嚴複答道。
王士珍被領出監獄的時候還不太清楚發生了什麽。這些日子以來,人民黨並沒有虐待過他和段琪瑞,除了有些時候有人來詢問兩人關於滿清和北洋的情況之外,倒也沒什麽特別的事情。而且這些人都被段祺瑞給罵走了。不過人民黨氣量倒是挺大,雖然挨了罵,卻並沒有在生活上刁難兩人。
這次被單獨領出來,王士珍以為人民黨要分開詢問,他已經決定學習徐庶,無論人民黨問什麽,他都一言不發。然而王士珍發現自己居然被帶出了監獄,突然回到市井間,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王士珍猛然覺得久別的自由實在是令人懷念。一行人到了一處宅子,進門之後王士珍見到兩人,其中一人竟然是嚴複。
“王老弟,看起來你氣色不錯。”嚴複笑著迎上來。在旁邊的一人王士珍卻沒見過,嚴複連忙介紹道:“這位是沈曾植沈先生。”
王士珍聽說過沈曾植,這位安徽布政使在人民黨發動的安慶戰役中被俘,現在看他雖然還有辮子,不過卻是身穿軍大衣,想來已經投靠了人民黨。不過此時也不是痛罵沈曾植的時候,王士珍微微向沈曾植點了點頭,卻沒說話。
幾人進了正廳,在裏頭等待的是陳克,旁邊一人王士珍沒見過,不過看樣子也是根據地的幹部。陳克向王士珍介紹了路輝天,幾人方才落座。
陳克開門見山的說道:“事情是這樣的,我們就贖回北洋軍兄弟的事情和袁先生交涉了。去的是這位路輝天同誌,不過結果很令人不滿意。我們想讓王先生給看看到底怎麽回事。”
王士珍盯著陳克,很想知道陳克腦子到底在想什麽。居然會在這種事情上來請教起王士珍來。難道陳克是想用離間計來挑撥王士珍與袁世凱之間的關係。
路輝天也不等陳克多說,他把詳細的對話以及袁世凱的表現仔細講了一番。王士珍靜靜的聽著,聽完之後,眾人都看向王士珍,等著他說話。王士珍一開始還抬眼看著路輝天,聽到一半多的時候,王士珍閉上了眼睛,低下了頭。等路輝天完全說完過程後好一陣,王士珍都沒說話。正當大家不知王士珍會不會說話的時候,王士珍突然睜開眼睛騰的站起身來。他指著陳克問道:“陳克,你以為你算老幾?”
陳克愣住了,“王先生,您能不能給說清楚。”
這麽誠懇的神情不僅沒讓王士珍消氣,相反,王士珍的怒火反倒被加倍的煽動起來,“是我無能,敗在你手裏。但是陳克,你憑什麽借著我被俘這件事去侮辱袁大人?”
“王老弟,文青他們還是孩子,考慮問題不周詳。你消消氣。”嚴複連忙起身勸道。
王士珍完全沒有消氣的跡象,他轉向嚴複厲聲說道:“嚴幾道,士可殺不可辱。我敗在陳克手裏,那是我能耐不足。你好歹也是咱們北洋的人,你就讓這些小輩這麽去嘲諷咱們北洋的人麽?”
路輝天一看王士珍這個老俘虜氣焰如此囂張,當時就怒了。他正準備起身,陳克手疾眼快,一把按抓了路輝天的手臂。總算沒讓路輝天站起來。
“王老弟,文青他們為人民黨考慮無可厚非。不過他們也是一片好意,太後春秋已高,袁項城的確是在這風口浪尖上。朝裏頭想對他不利的人可是大有人在。”說話的是沈曾植。
這話在理,王士珍也知道。不過路輝天看著年紀隻怕比陳克還小些,袁世凱的兒子比路輝天都還大。袁世凱是個性格豪爽的豪傑,頗為古道熱腸,很是能容人。但是被這樣的小娃娃跑去北京登門威脅袁世凱,袁世凱最後還得忍了。
以前鬧義和拳的時候,端、莊二親王派了一個義和團的大師兄,拿著清政府的令箭去找袁世凱,說端王命令袁世凱安撫義和團,允許設壇繼續操練。王士珍二話不說就斬了此人。此人說起來這還是朝廷的爪牙,現在路輝天是個貨真價實的反賊,為了被俘的北洋兄弟,袁世凱受辱之後竟然一句重話不敢說,更不敢動路輝天一根汗毛。而這個路輝天因為沒有達成目的,竟然恬不知恥的跑來向王士珍詢問原因。想到這些,王士珍真的心如刀絞。不知不覺中,王士珍已經淚流滿麵。突然間王士珍想立刻自盡。
就在此時,陳克卻大聲說道:“王先生,你覺得因為你的原因,袁先生受了辱。你此時若是自盡或者自殘,那袁先生豈不是白白為你受了屈辱?王先生,哪怕是為了袁先生,也請你保重自己啊。袁先生絕對希望能夠再見到你的。”
聽到陳克這話,王士珍立刻清醒了。他本來就是個性格穩健之人,隻是受了大刺激這才失態。很快壓住心頭的情緒,王士珍緩緩坐回凳子上。眾人見陳克的話起了作用,也放下心來。屋裏頭站著的人都做回了椅子裏頭。
“我首先要聲明,我們的確是有威脅的意思,不過我們卻沒有侮辱袁先生的意思。公事就是公事,我們侮辱袁先生一番,有什麽意義呢?我們的目的是想和袁先生合作。如果可能的話呢,我們希望能夠合作到滿清滅亡為止。而且袁先生……”
“陳文青,你開口袁先生閉口袁先生,叫一句袁前輩你會死?”王士珍忍不住斷喝道。
陳克當時就明白自己的一個錯誤。黨委認為人民黨與滿清是對等的,所以稱呼上也采用了對等的稱呼。經王士珍這麽一喝,陳克也覺得一定要與袁世凱拉平的想法有些過分。畢竟人民黨的同誌年紀上比袁世凱小了好些。
“袁前輩現在在滿清朝廷裏頭腹背受敵,他這等人傑若是被宵小所害,乃是中國之不幸……”
“陳文青,你和你父母長輩也是這麽說話麽?”王士珍更加忍耐不住了,一群晚輩竟然以居高臨下的態度教訓起長輩來了,王士珍真的沒見過這麽無禮之人。
陳克作為孩子,和長輩在一起的是總是被嬌慣的。而且長輩和他談事情,也以討論說理為主,並不在乎什麽嚴格的長幼之別。他們隻是告訴陳克,要有禮貌,以解決事情的角度來談話,得學會傾聽別人說話,自己的談吐要不卑不亢。到了這個時代之後,陳克一直是領著大家做事,根本沒人敢對陳克提出什麽“長幼之別”這種東西。他自然是不懂。
瞅了一眼路輝天,隻見路輝天滿臉的不服氣。不過這種不服氣很像是那種自覺的占了道理和上風的孩子對年長者的不服氣。陳克突然懷疑,因為黨委裏頭都是年輕人,在商量措辭的時候,陳克是不清楚這年頭晚輩怎麽向長輩說話,而大家是覺得對北洋根本不用在意,所以故意用了一些在這個時代“以下犯上”的言辭吧?
此時陳克想起華雄茂直稱袁世凱為“老東西”,而周圍的年輕同誌們對這個稱呼根本無動於衷。陳克覺得自己的猜想極有可能是正確的。
沈曾植看到這場景,又想笑,可是又笑不出來。從陳克的神色來看,陳克隻怕真的沒受過長幼有別的教育。而路輝天看樣子拚命忍住了不滿,這才沒有跳起來指著王士珍破口大罵。沈曾植對自己俘虜的身份還有自覺的,既然身為俘虜,那就根本沒有體麵這玩意了。不過據沈曾植觀察,人民黨的這些年輕革命者不是有選擇的對人施以長幼之理,他們實行自己的那套平等的禮數,完全拋棄了傳統的那套東西。而王士珍很明顯沒有理解到這點,對於陳克等人的種種“無禮”,王士珍認為這是陳克故意的。
想到這裏,沈曾植看向嚴複。正巧嚴複也看過來,從嚴複的眼中,沈曾植看到的是一種無奈。想來嚴複也已經徹底明白了到底怎麽回事。沈曾植知道嚴複一直就很討厭官場那套,加上嚴複是西學大家,對於不少傳統也不支持。沈曾植暗歎,由這麽一群老老少少商量出來的“外交辭令”,這要是能被王士珍接受,才是件奇怪的事情吧?
眾人都等著陳克說話,而陳克不負眾望的開口了,“王前輩,我們從內心來說,是非常尊重袁前輩的,我們相信袁前輩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是能夠支持天下的人傑。對於政治而言,我們講的是利益。現在我們要談的是北洋集團和我們人民黨的政治利益。我們相信在現在這個階段,北洋集團與我們人民黨進行合作,能夠讓雙方都得到最大的利益。我們不相信袁前輩是因為我們這些晚輩禮節不到,所以拒絕了我們的合作請求。袁前輩絕對不是這等無聊之人。我現在想問您一下,在您的心裏頭,您是先忠於滿清,再忠於袁前輩。還是先忠於袁前輩,再談到忠於滿清?您能給個答複麽?”
聽陳克這麽問,王士珍不吭聲了。王士珍既忠於袁世凱又忠於滿清,雖然心裏頭忠於袁世凱多些,不過王士珍並不認為有必要讓一群反賊知道這點。
見王士珍拒絕回答問題,陳克繼續說了下去,“王前輩,你或許會覺得我們在唱高調。但是我們真的認為在滿清覆滅後,由北洋集團繼承滿清的政治遺產,這對中國有利。對中國有利的事情,我們就會支持,就會讚同。但是袁前輩一定要和滿清站到一起,那麽我們就會利用滿清自己的矛盾,用滿清朝廷裏頭慣用的齷齪手段,把作為滿清最強有力爪牙的袁前輩置於死地。失去了袁前輩,作為滿清爪牙的北洋集團就是一盤散沙,對我們人民黨構不成威脅。”
路輝天見陳克終於強硬起來,原本不滿的神色終於平複下來。嚴複與沈曾植的神色也很平靜,既然**裸的談利益,就沒有任何必要將個人感情帶進公事裏頭來。
“王前輩,我現在覺得袁前輩不太相信我們,為了增加袁前輩對我們的信心。您覺得是您先回北京好,還是讓段前輩先回北京好呢?您能給個建議麽?”
王士珍萬萬沒想到陳克最後居然提出這麽一個問題,他真的感到了驚訝。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