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複會對人民黨的動向還是比較在意的,雖然光複會沒有自己的特務情報機構,但是每日間還是盡可能收集情報。正月初十,關於春節期間安慶有大批船隻行動的消息傳到杭州,著實令光複會的幹部們感到一陣緊張。在現在的長江中遊,有能力動用大規模船隊的隻有人民黨。消息裏頭說,這支船隊裏頭還有不少蒸汽船,更讓光複會確信,這是人民黨的船隊。
不少光複會的幹部懷疑人民黨準備沿江而下繼續擴大地盤,而消息稱,這支船隊隻是在安慶停留了一陣,很大一部分船隻沿江進入巢湖。那應該是通過水路向鳳台縣去了。最令光複會幹部不解的是,這支船隊居然是從武漢哪裏過來的,武漢地區卻沒有發生什麽戰鬥,據說市麵平靜,人民生活沒有受到絲毫打擾。
光複會在武漢三鎮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都知道現在武漢是一日三驚,湖廣總督趙爾巽最擔心人民黨趁著湖北新軍兵力不足的時候強奪武漢。而這樣一支龐大的船隊並沒有引發戰爭與慌亂,實在是令人不解。
到了正月十五,更加準確的消息傳來。這支船隊從漢陽鋼鐵廠搬走了好多的鋼鐵,而且在之後雖然沒有如此規模的船隊再去漢陽,小規模的船隊卻往來奔行,一直在運輸鋼鐵。
光複會的幹部確定這消息屬實後整個炸了窩。不管對人民黨的觀感如何,光複會上下都認為人民黨是堅決反清的。事實也證明,人民黨對滿清采取了堅定的軍事鬥爭政策。一年來按住滿清一通猛打的人民黨這次不僅沒有武裝進攻武漢,反倒如同土匪一樣搬了好多鋼鐵,明顯是開始享受戰爭紅利。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人民黨和平的搬運了物資,擺明了是和滿清,至少是和武漢方麵達成了某種協議。
激憤的情緒在光複會的會議上擴散開來,陶成章召開會議的目的不是為了討論人民黨,但是自打會議一開始講述了人民黨搬運物資的事實後,接下來的小半個時辰內,對人民黨的謾罵占據了絕大部分內容。江浙方言很多,各種不同的口音與地方用詞頗有些差異,偏偏陶成章走遍江浙,大家的話他還都能聽懂。大蜂窩一樣的會場裏頭的話讓陶成章聽的有些眩暈。唯一能確定的,所有人的謾罵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羨慕、妒忌、恨。”
正在陶成章考慮怎麽才能平息這種激憤之時,激憤的情緒卻自動的向著某種統一認識滑去。“咱們打下南京,那也是要什麽有什麽!”
“對,人民黨就是打下不少大城,這才能想要什麽有什麽,咱們打下杭州,不也是周邊各地都跟著光複了。打下南京,別說江蘇,隻怕上海也能輕易光複。”
“沒錯,咱們現在就打南京。南京有的好東西多的是,還有兵工廠,那時候武器彈藥絕對不會比人民黨差。”
陶成章本來就是想商討打南京的事情,他沒想到人民黨的成功反倒極大的促進光複會對攻打南京的共識。
徐錫麟平素倒是比較激昂的,可自打考察了人民黨根據地回到杭州之後,他就變得有些消沉。平素那種精明強幹的臉上,眉頭總是不經意的皺了起來。有些人認為徐錫麟擔心在杭州戰役中受傷的秋瑾和那些敢死隊的光複軍戰士。畢竟這些人都是出身於光複會最初的軍事學校“大通學堂”,徐錫麟是大通學堂的創辦者,這些人裏頭很多與徐錫麟關係頗為親密。
也有些人更加老城的則是認為徐錫麟在擔心攻打南京的戰役,攻打南京的戰役本身並不會輕鬆。且不說光複會人數上與南京守軍的差距,雙方武器上的差距更大。這些較為老成者多數是光複會的老幹部,他們經曆過更多事情。與那些拿到了步槍,看到了火炮,就覺得光複軍有了能與新軍一戰之力的新參與者不同,這些幹部有著“需要針對武器使用進行訓練”的認識水平,拿到武器不等於獲得戰鬥力。血與火的戰鬥讓這些人有著較為先進的認知。
這些猜測隻能說猜對了一小部分,徐錫麟自己並沒有完全理解自己的煩惱,這才是徐錫麟最煩惱的地方。在光複會諸幹部當中,徐錫麟是極有特色的一位。如果說蔡元培是光複會裏頭學問第一,陶成章則是行動力第一,那麽徐錫麟無疑是極為罕見的“吏材”第一。之所以沒有置身於追求功名,這是因為徐錫麟認為給滿清賣力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但是徐錫麟的才幹卻是毋庸置疑的。在恩銘那裏的時候,徐錫麟以極為圓融的政治手腕,以及出色的辦事能力得到了恩銘的賞識,成為安徽一係列新辦學校的主要負責人。周圍的“同僚”因為妒忌,給徐錫麟起了一個綽號,“徐小道”。大意是說徐錫麟善於鑽營。不過恩銘能夠收徐錫麟為弟子,可真的不是因為徐錫麟僅僅有鑽營能力,實實在在的“吏材”才是徐錫麟能夠得到重用的根本原因。
在經曆了一係列的戰鬥,聯絡,訓練,起事之後,徐錫麟發覺自己對光複會的感情越來越複雜。年輕同誌們推翻滿清的熱忱是真的,年輕同誌們辦事的無序,或者說可笑同樣是真實的。在恩銘那裏的曆練,讓徐錫麟認識到想要操控比較大的項目所需要的投資到底得有多大。在人民黨那裏的考察,讓徐錫麟更加見識了什麽叫做“治世”。
軍政也好,民政也好,需要的恰恰不是衝動的革命熱情,而是需要冷酷無情的秩序。就算用不著冷酷,也得是細致嚴謹。至於為什麽要這麽做,徐錫麟其實也沒有完全弄清楚,徐錫麟的經曆還不足以讓他的革命理論知識提高到係統化考慮問題的程度,革命覺悟也沒有能夠“從自發到自覺”。盡管如此,這位光複會裏頭的“吏材第一人”,依舊覺得渾身不自在,思路忽東忽西,注意力無法集中,眼前看到的事情總是讓他不由自主的生出諸多聯想。一會兒是想起在人民黨根據地考察的縮減所謂,一會兒又想起在安徽當官的日子。
“諸位同誌,大家誰肯打頭陣?”陶成章也不願意浪費了這好不容易自發而起的士氣來。他大聲問道。
“我們金華的同誌敢打頭陣!”立刻有人應聲喊道。
“好,凡是敢打頭陣的同誌,先給與安家費,打下南京之後定然重賞。”陶成章立刻給與了金錢上的刺激。
聽到能做主的陶成章這麽說,其他地方的光複會同誌立刻激動起來。
“我們義烏的絕不敢落人之後。”
“我們溫州的同誌願意派敢死隊!”
看著光複會同誌們逐漸膨脹起來的攻打南京的激昂,在徐錫麟看來有種說不出的不適感。即便是到了現在,徐錫麟依舊沒有找到不得不攻打南京的理由。南京傳來的消息裏頭,江南新軍和南京城內彌漫著一種恐慌的氣氛。他們在短期內絕對不可能主動出擊,光複會在未來的幾個月內並不太可能受到來自南京的進攻。為何不把寶貴的時間用在整頓現在光複地區的秩序上呢?徹底根除滿清殘餘勢力,聯合士紳階層。實際上徐錫麟已經派了自己的親信開始做些聯絡工作。收效還是不錯的,至少以前就比較支持光複會的開明士紳都表示了對“召開浙江地區議會”的相當興趣。
而且還有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光複會占領了浙江大部份府縣,掌管的錢倉糧倉數量不少。怎麽有效的利用這些錢糧,特別是避免這些錢糧被人盜用,是徐錫麟最關心的事情。陶成章派出了光複會可靠的老幹部去接管這些錢糧庫,傳回來的結果並不樂觀。有些地方錢糧庫已經被挪用私用了好大一部分。而且到底是誰挪用了,到現在都沒有確切的消息。更嚴重的則是有些地方上“光複會”根本拒絕與陶成章派出的人合作。雖然大家都是光複會成員,那些地方上的光複會也承認陶成章這些人是光複會的首領,不過麵臨著現實中“錢糧”的掌控問題,地方光複會並不太在乎與陶成章等光複會首領掰掰腕子。
陶成章本來也認為需要抓緊整頓浙江地方上的士紳,聯合各方勢力。卻因為錢糧庫的問題,不得不把能幹的幹部都先派去地方上,原先統合浙江計劃已經是徹底擱淺了。而且杭州戰役裏頭,光複會的骨幹們大多數投入了戰爭,傷亡頗大。這對解決內部問題無疑是雪上加霜。
即便如此,陶成章依舊堅持一定要攻下南京,徐錫麟怎麽都勸不住。陶成章的意見很簡單,不攻下南京,就不足以掌握巨大的經濟利益。即便是現在浙江省的財政收入,也不如南京一地的多,隻要占據了南京,光複會就能夠以南京為據點,組建起一支強軍。然後返回頭來收拾浙江。
徐錫麟覺得這個理由看似有理,卻完全經不起推敲。如果占據大城市就能達成如此效果,那人民黨起家的鳳台縣可是一個真正的窮地方,而占據了安慶之後,人民黨為何視之為燙手山芋,急急忙忙的將其丟給嶽王會呢?作為安慶本地地頭蛇的嶽王會占據了安慶之後,不照樣幾個月內就土崩瓦解。除了上百死硬份子被迫背井離鄉的跑去了湖南,曾經號稱十萬會眾的嶽王會現在可以說是再也沒有了。說著“前車之鑒”不遠,難道這前車之鑒隻是“堅決不與人民黨拉上關係麽”?要是如此有骨氣,光複會何必苦苦哀求人民黨派遣醫療隊呢?徐錫麟硬是沒看出來,光複會現在的所作所為與嶽王會到底有什麽區別。
不過這種話是不能這麽直白的說出來的,
聚集到杭州的這些光複會各地同誌之所以有現在這等激情,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並沒有在浙江各地政權落入“光複會”手中之後,從各地的地方政權那裏分到好處,或者當地好處有限,並不足以滿足這些同誌。他們以小股或者大股的形勢,在陶成章的號召下聚集到杭州來。這些日子,陶成章以攻克南京後的美妙局麵來鼓勵大家的士氣,加上今天受到了人民黨的刺激,這些同誌們戰意澎湃。若是徐錫麟現在說些喪氣話,實在是極為不合適的。
不僅不能說喪氣話,徐錫麟不得不站起身來,違心的給眾人說些鼓勵士氣的言語。對於徐錫麟來說,這種“虛偽”不過是基本功,他在恩銘手下的時候,表現的可比現在更加圓融。陶成章一麵鼓勵眾位光複會同誌,一麵用稍帶責備的眼光盯了徐錫麟一下,徐錫麟立刻打起精神,更加投入的說起了口不對心的話。
既然決定了攻打南京,那就得安排進攻的路數。浙江商團不少,擁有武裝或者雇傭武裝力量的商團數量頗多。這次聚集到光複會旗下的武裝力量,有些是商團派遣的,有些則是想來撈一筆的**武裝力量。
陶成章大聲說道:“同誌們,這次要打金陵,我便事先說好。金陵乃是重地,在這裏建都開國的便也不少。遠的不說,天平天國就是占據了金陵,便立了國。我們今次攻打金陵,還需諸位各個盡力,不懼犧牲。兄弟我再說一次,成功以後,或是因為萬不得巳,暫時設立一總統,由大家公舉,或五年一任,或八年一任,年限雖不定,然而不能傳子傳孫呢。或者用市民政體,或者竟定為無政府,不設總統,也未可知。然而必須看那時候我國國民程度了。但無論如何,皇位是永遠不能霸占的。列位有大本領的出來,替大家辦事,餘外百姓也便萬萬不致於像今日的樣子,苦的苦到萬分,窮的窮到萬分,他們做皇帝大官的,依舊快活到一萬二千分。到那時候,土地沒有,也沒有大財主,也沒有苦百姓,稅也輕了,釐捐稅關也都廢了,兵也少了,從此大家有飯吃了,不愁冷了,於是乎可以太太平平,永遠不用造反革命了,這才是我中華國民的萬歲。”
這是陶成章的《龍華會章程》裏頭關於政治體製的觀點,陶成章把這文到處傳播,在江浙影響力極大,很多地方勢力願意投奔光複會,就是因為認同這種新政府的組織理念。眾人多數都被地方官府欺負過,雖然一心也要報仇,卻對滿清來鎮壓之事深為忌憚。所以不少同誌才相應號召,前來集結一起去攻打金陵。現在聽陶成章當眾重申光複會宗旨,眾人都知道陶成章絕不會食言而肥,想到一旦能攻打下南京,不僅能大撈一筆,更能夠回鄉成為各地的首領。於國家,與個人都是件好事,便一起聒噪起來。
“打下金陵城,建立新民國!”有人喊道。這卻是陶成章實現吩咐人在此時喊的。
眾人聽到這個口號,覺得十分合了心意,不少人已經急不可耐的跟著喊起來。
“打下金陵城,建立新民國!”
“打下金陵城,建立新民國!”
一時間口號聲震天,同誌們揮著拳頭,或者奮力搖動手裏能夠揮動的東西。有些年輕氣盛的幹脆站到了凳子上,居高臨下的大聲嘶吼。很快就變得臉紅脖子粗。在這樣的氛圍內,同誌們的群眾情緒很快就達到了近乎癲狂的程度。
出兵金陵的軍事行動正式確定了。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不少光複會的幹部懷疑人民黨準備沿江而下繼續擴大地盤,而消息稱,這支船隊隻是在安慶停留了一陣,很大一部分船隻沿江進入巢湖。那應該是通過水路向鳳台縣去了。最令光複會幹部不解的是,這支船隊居然是從武漢哪裏過來的,武漢地區卻沒有發生什麽戰鬥,據說市麵平靜,人民生活沒有受到絲毫打擾。
光複會在武漢三鎮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都知道現在武漢是一日三驚,湖廣總督趙爾巽最擔心人民黨趁著湖北新軍兵力不足的時候強奪武漢。而這樣一支龐大的船隊並沒有引發戰爭與慌亂,實在是令人不解。
到了正月十五,更加準確的消息傳來。這支船隊從漢陽鋼鐵廠搬走了好多的鋼鐵,而且在之後雖然沒有如此規模的船隊再去漢陽,小規模的船隊卻往來奔行,一直在運輸鋼鐵。
光複會的幹部確定這消息屬實後整個炸了窩。不管對人民黨的觀感如何,光複會上下都認為人民黨是堅決反清的。事實也證明,人民黨對滿清采取了堅定的軍事鬥爭政策。一年來按住滿清一通猛打的人民黨這次不僅沒有武裝進攻武漢,反倒如同土匪一樣搬了好多鋼鐵,明顯是開始享受戰爭紅利。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人民黨和平的搬運了物資,擺明了是和滿清,至少是和武漢方麵達成了某種協議。
激憤的情緒在光複會的會議上擴散開來,陶成章召開會議的目的不是為了討論人民黨,但是自打會議一開始講述了人民黨搬運物資的事實後,接下來的小半個時辰內,對人民黨的謾罵占據了絕大部分內容。江浙方言很多,各種不同的口音與地方用詞頗有些差異,偏偏陶成章走遍江浙,大家的話他還都能聽懂。大蜂窩一樣的會場裏頭的話讓陶成章聽的有些眩暈。唯一能確定的,所有人的謾罵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羨慕、妒忌、恨。”
正在陶成章考慮怎麽才能平息這種激憤之時,激憤的情緒卻自動的向著某種統一認識滑去。“咱們打下南京,那也是要什麽有什麽!”
“對,人民黨就是打下不少大城,這才能想要什麽有什麽,咱們打下杭州,不也是周邊各地都跟著光複了。打下南京,別說江蘇,隻怕上海也能輕易光複。”
“沒錯,咱們現在就打南京。南京有的好東西多的是,還有兵工廠,那時候武器彈藥絕對不會比人民黨差。”
陶成章本來就是想商討打南京的事情,他沒想到人民黨的成功反倒極大的促進光複會對攻打南京的共識。
徐錫麟平素倒是比較激昂的,可自打考察了人民黨根據地回到杭州之後,他就變得有些消沉。平素那種精明強幹的臉上,眉頭總是不經意的皺了起來。有些人認為徐錫麟擔心在杭州戰役中受傷的秋瑾和那些敢死隊的光複軍戰士。畢竟這些人都是出身於光複會最初的軍事學校“大通學堂”,徐錫麟是大通學堂的創辦者,這些人裏頭很多與徐錫麟關係頗為親密。
也有些人更加老城的則是認為徐錫麟在擔心攻打南京的戰役,攻打南京的戰役本身並不會輕鬆。且不說光複會人數上與南京守軍的差距,雙方武器上的差距更大。這些較為老成者多數是光複會的老幹部,他們經曆過更多事情。與那些拿到了步槍,看到了火炮,就覺得光複軍有了能與新軍一戰之力的新參與者不同,這些幹部有著“需要針對武器使用進行訓練”的認識水平,拿到武器不等於獲得戰鬥力。血與火的戰鬥讓這些人有著較為先進的認知。
這些猜測隻能說猜對了一小部分,徐錫麟自己並沒有完全理解自己的煩惱,這才是徐錫麟最煩惱的地方。在光複會諸幹部當中,徐錫麟是極有特色的一位。如果說蔡元培是光複會裏頭學問第一,陶成章則是行動力第一,那麽徐錫麟無疑是極為罕見的“吏材”第一。之所以沒有置身於追求功名,這是因為徐錫麟認為給滿清賣力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但是徐錫麟的才幹卻是毋庸置疑的。在恩銘那裏的時候,徐錫麟以極為圓融的政治手腕,以及出色的辦事能力得到了恩銘的賞識,成為安徽一係列新辦學校的主要負責人。周圍的“同僚”因為妒忌,給徐錫麟起了一個綽號,“徐小道”。大意是說徐錫麟善於鑽營。不過恩銘能夠收徐錫麟為弟子,可真的不是因為徐錫麟僅僅有鑽營能力,實實在在的“吏材”才是徐錫麟能夠得到重用的根本原因。
在經曆了一係列的戰鬥,聯絡,訓練,起事之後,徐錫麟發覺自己對光複會的感情越來越複雜。年輕同誌們推翻滿清的熱忱是真的,年輕同誌們辦事的無序,或者說可笑同樣是真實的。在恩銘那裏的曆練,讓徐錫麟認識到想要操控比較大的項目所需要的投資到底得有多大。在人民黨那裏的考察,讓徐錫麟更加見識了什麽叫做“治世”。
軍政也好,民政也好,需要的恰恰不是衝動的革命熱情,而是需要冷酷無情的秩序。就算用不著冷酷,也得是細致嚴謹。至於為什麽要這麽做,徐錫麟其實也沒有完全弄清楚,徐錫麟的經曆還不足以讓他的革命理論知識提高到係統化考慮問題的程度,革命覺悟也沒有能夠“從自發到自覺”。盡管如此,這位光複會裏頭的“吏材第一人”,依舊覺得渾身不自在,思路忽東忽西,注意力無法集中,眼前看到的事情總是讓他不由自主的生出諸多聯想。一會兒是想起在人民黨根據地考察的縮減所謂,一會兒又想起在安徽當官的日子。
“諸位同誌,大家誰肯打頭陣?”陶成章也不願意浪費了這好不容易自發而起的士氣來。他大聲問道。
“我們金華的同誌敢打頭陣!”立刻有人應聲喊道。
“好,凡是敢打頭陣的同誌,先給與安家費,打下南京之後定然重賞。”陶成章立刻給與了金錢上的刺激。
聽到能做主的陶成章這麽說,其他地方的光複會同誌立刻激動起來。
“我們義烏的絕不敢落人之後。”
“我們溫州的同誌願意派敢死隊!”
看著光複會同誌們逐漸膨脹起來的攻打南京的激昂,在徐錫麟看來有種說不出的不適感。即便是到了現在,徐錫麟依舊沒有找到不得不攻打南京的理由。南京傳來的消息裏頭,江南新軍和南京城內彌漫著一種恐慌的氣氛。他們在短期內絕對不可能主動出擊,光複會在未來的幾個月內並不太可能受到來自南京的進攻。為何不把寶貴的時間用在整頓現在光複地區的秩序上呢?徹底根除滿清殘餘勢力,聯合士紳階層。實際上徐錫麟已經派了自己的親信開始做些聯絡工作。收效還是不錯的,至少以前就比較支持光複會的開明士紳都表示了對“召開浙江地區議會”的相當興趣。
而且還有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光複會占領了浙江大部份府縣,掌管的錢倉糧倉數量不少。怎麽有效的利用這些錢糧,特別是避免這些錢糧被人盜用,是徐錫麟最關心的事情。陶成章派出了光複會可靠的老幹部去接管這些錢糧庫,傳回來的結果並不樂觀。有些地方錢糧庫已經被挪用私用了好大一部分。而且到底是誰挪用了,到現在都沒有確切的消息。更嚴重的則是有些地方上“光複會”根本拒絕與陶成章派出的人合作。雖然大家都是光複會成員,那些地方上的光複會也承認陶成章這些人是光複會的首領,不過麵臨著現實中“錢糧”的掌控問題,地方光複會並不太在乎與陶成章等光複會首領掰掰腕子。
陶成章本來也認為需要抓緊整頓浙江地方上的士紳,聯合各方勢力。卻因為錢糧庫的問題,不得不把能幹的幹部都先派去地方上,原先統合浙江計劃已經是徹底擱淺了。而且杭州戰役裏頭,光複會的骨幹們大多數投入了戰爭,傷亡頗大。這對解決內部問題無疑是雪上加霜。
即便如此,陶成章依舊堅持一定要攻下南京,徐錫麟怎麽都勸不住。陶成章的意見很簡單,不攻下南京,就不足以掌握巨大的經濟利益。即便是現在浙江省的財政收入,也不如南京一地的多,隻要占據了南京,光複會就能夠以南京為據點,組建起一支強軍。然後返回頭來收拾浙江。
徐錫麟覺得這個理由看似有理,卻完全經不起推敲。如果占據大城市就能達成如此效果,那人民黨起家的鳳台縣可是一個真正的窮地方,而占據了安慶之後,人民黨為何視之為燙手山芋,急急忙忙的將其丟給嶽王會呢?作為安慶本地地頭蛇的嶽王會占據了安慶之後,不照樣幾個月內就土崩瓦解。除了上百死硬份子被迫背井離鄉的跑去了湖南,曾經號稱十萬會眾的嶽王會現在可以說是再也沒有了。說著“前車之鑒”不遠,難道這前車之鑒隻是“堅決不與人民黨拉上關係麽”?要是如此有骨氣,光複會何必苦苦哀求人民黨派遣醫療隊呢?徐錫麟硬是沒看出來,光複會現在的所作所為與嶽王會到底有什麽區別。
不過這種話是不能這麽直白的說出來的,
聚集到杭州的這些光複會各地同誌之所以有現在這等激情,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並沒有在浙江各地政權落入“光複會”手中之後,從各地的地方政權那裏分到好處,或者當地好處有限,並不足以滿足這些同誌。他們以小股或者大股的形勢,在陶成章的號召下聚集到杭州來。這些日子,陶成章以攻克南京後的美妙局麵來鼓勵大家的士氣,加上今天受到了人民黨的刺激,這些同誌們戰意澎湃。若是徐錫麟現在說些喪氣話,實在是極為不合適的。
不僅不能說喪氣話,徐錫麟不得不站起身來,違心的給眾人說些鼓勵士氣的言語。對於徐錫麟來說,這種“虛偽”不過是基本功,他在恩銘手下的時候,表現的可比現在更加圓融。陶成章一麵鼓勵眾位光複會同誌,一麵用稍帶責備的眼光盯了徐錫麟一下,徐錫麟立刻打起精神,更加投入的說起了口不對心的話。
既然決定了攻打南京,那就得安排進攻的路數。浙江商團不少,擁有武裝或者雇傭武裝力量的商團數量頗多。這次聚集到光複會旗下的武裝力量,有些是商團派遣的,有些則是想來撈一筆的**武裝力量。
陶成章大聲說道:“同誌們,這次要打金陵,我便事先說好。金陵乃是重地,在這裏建都開國的便也不少。遠的不說,天平天國就是占據了金陵,便立了國。我們今次攻打金陵,還需諸位各個盡力,不懼犧牲。兄弟我再說一次,成功以後,或是因為萬不得巳,暫時設立一總統,由大家公舉,或五年一任,或八年一任,年限雖不定,然而不能傳子傳孫呢。或者用市民政體,或者竟定為無政府,不設總統,也未可知。然而必須看那時候我國國民程度了。但無論如何,皇位是永遠不能霸占的。列位有大本領的出來,替大家辦事,餘外百姓也便萬萬不致於像今日的樣子,苦的苦到萬分,窮的窮到萬分,他們做皇帝大官的,依舊快活到一萬二千分。到那時候,土地沒有,也沒有大財主,也沒有苦百姓,稅也輕了,釐捐稅關也都廢了,兵也少了,從此大家有飯吃了,不愁冷了,於是乎可以太太平平,永遠不用造反革命了,這才是我中華國民的萬歲。”
這是陶成章的《龍華會章程》裏頭關於政治體製的觀點,陶成章把這文到處傳播,在江浙影響力極大,很多地方勢力願意投奔光複會,就是因為認同這種新政府的組織理念。眾人多數都被地方官府欺負過,雖然一心也要報仇,卻對滿清來鎮壓之事深為忌憚。所以不少同誌才相應號召,前來集結一起去攻打金陵。現在聽陶成章當眾重申光複會宗旨,眾人都知道陶成章絕不會食言而肥,想到一旦能攻打下南京,不僅能大撈一筆,更能夠回鄉成為各地的首領。於國家,與個人都是件好事,便一起聒噪起來。
“打下金陵城,建立新民國!”有人喊道。這卻是陶成章實現吩咐人在此時喊的。
眾人聽到這個口號,覺得十分合了心意,不少人已經急不可耐的跟著喊起來。
“打下金陵城,建立新民國!”
“打下金陵城,建立新民國!”
一時間口號聲震天,同誌們揮著拳頭,或者奮力搖動手裏能夠揮動的東西。有些年輕氣盛的幹脆站到了凳子上,居高臨下的大聲嘶吼。很快就變得臉紅脖子粗。在這樣的氛圍內,同誌們的群眾情緒很快就達到了近乎癲狂的程度。
出兵金陵的軍事行動正式確定了。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