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辛苦遠超姬曄的想象,開始工作之前,姬曄還曾經半諷刺的說李壽顯做事比女人心還細。實際工作一開始,工作準備不足的問題就逐一暴露出來。
竹林在集鎮南邊的山上,李壽顯自打到了李家集之後,已經到周邊巡視過地形。不僅是李壽顯,包括在姬曄在內的其他同誌也巡視過地形。令姬曄驚訝的是,第二天天一亮,李壽顯帶著大家又去巡視了一番。
“李隊長,咱們不是去過一趟麽?”姬曄對這麽無意義的重複工作很不解。
“咱們前一段去過。”李壽顯非常含蓄的糾正了姬曄的話。
“為何現在還要去一趟?”姬曄很是不解。
“不知道最近有什麽變化沒有。”李壽顯答道。
對於這等婆婆媽媽的舉動,姬曄極為不解。更不解的是,工作隊分為兩組,扛著繩索木棍,沿著兩條通往山上的小路分別前進。由於不久前才去過,一路之上的風景路況與姬曄記憶中好像是一致的。或許是因為帶著重重的行李,姬曄感覺這次的道路貌似比上次漫長了好多。
但是走在山路上,姬曄驚訝的發現原本荒無人煙的山上突然有了不少鄉親。他們好似漫無目的的在山上“閑逛”。姬曄立刻警覺起來,更令她感到不安的是,有些人拿著些木棍繩索什麽的,好像想幹些奇怪的事情。
“李隊長!”姬曄低聲問李壽顯。
“沒事。”李壽顯安慰道。
山上的群眾也看到了李壽顯,他們臉上露出尷尬的表情,或者根本裝作視而不見的模樣。李壽顯也根本不理這些人,他在山上轉了好大一圈,終於指著一大片毛竹說道,“姬曄同誌,咱們一塊把這片竹林圍起來。”
姬曄的注意力很大一部分沒有放在李壽顯身上,山上的百姓們有些鬼鬼祟祟的跟著他們兩個人,有些則已經看不到了。聽李壽顯發話,姬曄緊張的問道:“李隊長,他們到底想幹什麽?”
“可能是山上來逛逛吧。”李壽顯根本就不在意這些事情,他隻是掏出一隻左輪手槍,交給了姬曄。
左輪手槍很漂亮,槍體上有一層致密的藍黑色。姬曄咬咬牙問道:“要打仗麽?”
“打什麽仗啊同誌。”李壽顯忍不住笑道,“那些鄉親不過是上來看看咱們在不在。如果咱們不在,人家就認為咱們在說瞎話,不是真的要收購竹子。鄉親們勤快著呢。除了看看咱們在不在,鄉親們也順道看看能先圈了哪塊好竹林。如果他們決定參加的話,距離山下近點不是更方便麽?”
“那你給我一支槍幹什麽?”姬曄對這個很不解。
“你不是覺得心裏頭害怕麽?給你支槍壯壯膽。而且你一個女孩子,帶支槍挺好看的。”李壽顯一麵回答,一麵把槍套解下來交給姬曄。
連著槍套的豬皮腰帶的確挺好看的,至少在姬曄看來很有氣勢,也給了她不少安全感。兩人帶著繩索開始圍住了一大片竹林。正忙活著,另外一隊同誌也已經趕過來。他們帶來的情況與這邊相同,山上已經有人出沒了。
確定了砍伐的竹林,也確定了道路。留下兩個同誌看守,姬曄堅決要求和李壽顯一起回去帶領鄉親。孤零零的在山上令她感覺很不安。荒山野嶺的萬一有人圖謀不軌……,姬曄想起這點就感到害怕。
李壽顯一麵往回走,一麵說道:“姬曄同誌,判斷有沒有敵意,你首先得判斷對方圖謀什麽。是阻止我們不讓我們砍竹子?或者封住路索要過路費?現在這些情況都不可能出現。我倒不是說他們能不能幹出來這等事。現在是沒人領頭來幹這種事情。而且為了這一百套農具,也不值得。”
“你說這些人會來強搶?”姬曄忍不住問道。她的不安其實是一種說不清的不安,非得指明不安的內容,這還真的超出姬曄的能力之外。
“打劫追求的是效率,搶來的東西要麽是我們一定需要的,他們搶走了,我們被迫一定要贖買。這漫山遍野的竹子,根本就不缺這一萬根。想封路,這片山林也不是群眾的。這山是縣裏頭的,咱們打跑了滿清這就歸咱們了。封路也拿不出個說法來。你不用怕。”李壽顯答道。
“那要是有人圖謀不軌,綁架咱們呢?”姬曄知道山裏頭有土匪綁票的事情。
李壽顯對姬曄的膽小實在是有些無奈,他笑道:“綁架咱們呢,且不說這些人存在不存在,或者說他們能不能綁架成。即便是咱們被綁架了,黨和政府一定會會來救咱們的。”
“那萬一……”姬曄其實被李壽顯對危險的可能性分析給嚇住了,她覺得陰森森的竹林給她一種極為不安的感覺。
李壽顯是敗給姬曄了,他無奈的說道:“沒什麽萬一不萬一的,前怕狼後怕虎的這還幹什麽革命啊。而且綁架是要圖財,咱們工作隊有什麽財產?是咱們穿金戴銀,綾羅綢緞麽?還是咱們大箱小箱一堆行李?有腦子的土匪肯定知道惹咱們長遠上根本沒好處。沒腦子的土匪搶了咱們更沒有眼前的好處。你怕什麽啊?”
“但是總是有壞人吧。”姬曄被說的越來越不安了。
“壞人分兩種,一種是定下害人的規矩。隻要你到了他們的地盤上,他們就用這壞規矩來害你。咱們到了廣德縣之後已經殺了不少這種壞人,不用怕他們了。另一種壞人則是看中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忍不住伸手拿點不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所以咱們工作隊身上什麽值錢的東西都沒有,不給他們幹壞事的機會。最重要的是,現在廣德縣遠沒有逼到那份上,不可能遍地都是壞人的。”說到這裏,李壽顯的聲音突然低沉下來,臉色也變得很冷峻。
“為什麽沒有逼到那份上?”姬曄不過是個十七歲的孩子,而且“闖蕩江湖”也沒多久,聽李壽顯說的有道理,她就忍不住追根問底起來。
“沒什麽!好好幹自己的工作。”李壽顯突然惡聲惡氣的怒喝道。
方才還是溫和有理的闡述,突然間就變得充滿惡意,姬曄從小到大還沒被人用這樣厭惡的語氣吼過,她先是停下腳步愣在當地,突然間鼻子一酸,眼眶就紅了。
李壽顯又走了兩步才看到姬曄沒有跟上來,停下步伐,轉頭看向姬曄。李壽顯板著臉長長的歎口氣,“姬曄同誌,你見過水災之後麽?”
見姬曄捂著嘴不說話,李壽顯換了個說法,“災年賣兒賣女你應該見過。窮的過不了日子所以賣孩子,一來是大人能活下去,二來孩子賣給了別人之後,也能活下去。不過大水災之後,賣兒賣女都活不下去。沒人買。那時候幹壞事也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自己多活一天半天的,搶人家兩口吃的。搶人家兩口吃的,被搶的人就要餓死。那時候方圓幾百裏,什麽都沒有了,觀音土都挖不到。就算是搶來幾口吃的,那東西也是平常豬都不吃,狗都不吃的東西。”
李壽顯是從安徽大水裏頭掙紮求生活下來的,那場覆蓋了從安徽、豫東到蘇北的廣大地區,導致上百萬人口死亡的大水災,讓曾經絕不算是貧困的李壽顯家沒活下來幾個人。殘餘的家族成員在饑餓導致的死亡把他們無情摧毀之前,好不容易到了鳳台縣根據地才求得了活命。一想起那次慘烈的經曆,李壽顯心裏頭就如同壓上了千斤巨石一般。
這是李壽顯忍不住對姬曄表示惡意的原因,那地獄一般的經曆令人回想起來就不寒而栗。
姬曄沒有經曆過那種苦難,她也想象不出那種可怕的景象到底是什麽模樣。唯一能確定的是,李壽顯的惡意並不是針對自己的。這讓姬曄感覺心裏頭好受不少。
“有不少工作要做呢,咱們趕緊回去準備。”李壽顯拋下這句話,頭也不回的向李家集方向去了。
在昨天工作隊三組成員的動員下,共有十戶人家出來砍竹子。無論是李壽顯還是其他同誌都沒想到這些家庭幾乎是男女老幼齊出動。大毛竹一根直徑超過十厘米,高度十幾米。當毛竹玉樹臨風的立在那裏,倒也沒啥感覺。用工作隊提供的斧頭把毛竹砍倒之後,在拖毛竹的時候,才感覺到真的是沉重的要命。雖然同誌們沒有參與砍伐毛竹的工作,卻也不等於大家就袖手旁觀當監工,幫著把砍倒的毛竹堆到一起,把毛竹上的竹枝用切刀割斷,這些工作幹一陣之後就是一身汗。
所有人都在埋頭幹活,群眾對人民黨加入勞動並沒有任何反應。到了吃飯的時候,人民黨拿出了竹筒板栗燜米飯,鹽醃的菜和鴨蛋,以及用大玻璃瓶裝的肉罐頭拿出來與百姓分享。到了這時候,群眾們才算是主動表示了感謝。不過感謝的話也沒說幾句,大家手中的竹筷子運行的飛快,把肉、鹹鴨蛋,以及富含鹽分與辣椒的菜送進嘴裏,接著埋頭猛吃混合了板栗的白米飯。
姬曄偷偷看了群眾自帶的食物,那是混了野菜,板栗的雜糧飯,綠色的菜汁把米飯染的很難看,飯菜不僅質量差,數量也不多。工作隊平素雖然吃的也不怎麽樣,但是依靠了縣城附近的飼養場,鴨蛋和肉類還是能一星期吃兩頓的。即便姬曄家不窮,她也不是能這麽敞開吃肉的。所以姬曄忍不住抬頭看了看麵色平靜慢慢吃飯的李壽顯,她實在是想象不出李壽顯是否真的受過他說的那種饑餓的折磨。
砍完了毛竹之後就要運輸,道路安排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山上到山下是小路,即便是“小路”,也是人踩出來的。這種小路肯定追求單行的效率和方便。拖著扛著大毛竹這等沉重的物件,小路就完全不合適。怎麽選擇方便運輸的道路,這就是個大問題。身材不高的男性們三個人抬一大捆毛竹,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要走六七裏地才能回到李家集去。
姬曄也試著扛起一根毛竹走了一陣,初始的時候還行。沒過多久,她就感到堅硬的毛竹把肩膀壓的生痛,而且隨著走動,富含彈性的竹子上下顛簸甚至滑動,讓她的肩頭更疼起來。不得不放慢了步伐,姬曄慢吞吞的走在山道上,很快就被前麵的男子們給甩在後頭。
不僅是被男性勞力拋在後頭,那些女性老百姓們也擔起毛竹走在山道上,很快姬曄也落在了她們後頭。姬曄是上過戰場的人,戰場看似恐怖,真的身處其間的時候,大家隻知道射擊,吼叫,或者往前跑,或者往後退。被子彈打中了也就那樣。瘋狂的戰場氣氛將所有人都給卷了進去,讓你不得不麵對戰場,進而變成戰場上互相廝殺的野獸。就因為如此貼近死亡,反而讓人很容易用忘記死亡的方式來逃避死亡。
可是勞動起來就完全不是這樣,道路是固定的,勞動對象是固定的。所需要的是無法逃避的疲憊甚至是痛楚。又堅持著走了一陣,肩頭的疼痛讓姬曄覺得眼眶一陣陣發熱。六七裏地好像走不到盡頭一樣,穿著草鞋的腳底覺得生痛,一陣山風吹過,被汗水濕透的衣服讓姬曄感到一陣冰涼。好不容易把一根毛竹扛回李家集,姬曄覺得自己整個人仿佛都要垮掉了。汗水混合著可能存在的淚水,讓嘴角鹹鹹的。她幾乎是倒在竹椅上,用手抹去嘴角濃厚鹹味的時候,才發現不知什麽時候,鬢邊的頭發也順著嘴角跑進了嘴裏頭。
和這樣的辛苦勞作相比,姬曄突然覺得戰場也沒什麽可怕了。至少那時候還有同誌們和姬曄在一起衝殺。完全不像現在這樣,姬曄隻能一個人走在漫長而且辛苦的小路上。
一麵擦著汗,一麵往竹林那邊看去,已經開始昏暗下來的天色背景下,道路顯得極為漫長。想著自己還要再來這麽一次,姬曄心中忍不住生出極大的擔心。她能不能再扛著一根沉重的毛竹從山上走下來。到了此時,姬曄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擔心被人打劫毛竹的事情。若是真的有人打劫的話,姬曄會毫不猶豫的把毛竹這個大負擔送給別人的。
在姬曄走了一次的時候,參與勞動的鄉親裏頭的女性已經走了兩趟。而包括李壽顯在內的男性勞動者們已經往返了三趟。工作隊所在住所前堆了好大一堆毛竹。
“姬曄同誌,你就不用去了。在這裏把毛竹數數。然後看好。”李壽顯丟下這句話,和其他鄉親們又往山那邊走去。
參加勞動的人不多,前來圍觀看熱鬧的人可不少。李壽顯他們帶著辛苦勞動者特有那種樸素與冷淡的表情走過的時候,這些人知趣的不去添亂。看李壽顯等人走遠了,他們就圍上來和姬曄搭起話來。
從這些毛竹到底要用在什麽地方,到需要多少毛竹。有人關心毛竹能賣什麽價錢,或者工作隊提供的鐵器是從哪裏弄來的,什麽價位。還有些人對工作隊的私人情報很有興趣。姬曄此時累的要死,根本就沒有心情和這幫閑人扯廢話。她冷冷的說道:“鄉親們,別耽誤我幹活,我還得數竹子呢。”
立刻就有人自告奮勇的前來要幫姬曄數竹子。這些不勞動的家夥們假惺惺的熱情,讓姬曄想把他們一腳踹飛。
不過總算是有人表現的正常很多,看到有人開始砍竹子,一些鄉親倒是正式問道,如果他們明天也參與進來,這邊還要人麽?
“這種事情等到李隊長回來之後再說吧。我做不了主。”姬曄答道。她現在累的一點都不想和這些人說話。不僅僅是累,肩膀上火辣辣的痛感雖然弱了些,可是被汗水一浸,皮膚上仿佛針紮一樣刺痛。身體上的疲憊和痛苦且不說,數竹子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姬曄滿腦子想的是趕緊幹完,然後休息一會兒。和這幫村民的談話,等姬曄有了心情再說。
數完了竹子,姬曄見外頭聚集的村民是越來越多,她不得不應付了好一陣村民的問話。李壽顯總算是帶著大隊人馬回到了駐地。擦了擦汗,李壽顯先是親自查了一遍,這才向姬曄詢問了原先竹子的數目。六七十號人,花了一天的時間,才運來了一百多根竹子。
就在此時,參與勞動的鄉親中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走了出來。“李隊長,我們這些人商量過了。這好歹也湊了一百根竹子,能不能先給我們一套農具?”
“鄉親們沒意見麽?”李壽顯大聲問道。
參與勞動的鄉親們紛紛表示沒意見。
李壽顯大踏步走進屋內,取出了一套鐮刀鋤頭,認認真真的交給出來說話的中年人。中年人臉上都是喜色,他回頭衝大家一笑,“我就說了,工作隊的同誌不會說瞎話。”
姬曄聽到群眾欣喜加驚喜的心聲,突然很想說些難聽的話,“你以為我們到你們這窮山溝是為了騙你們來的麽?有這閑工夫,我還不如去打滿清呢。”
不過這話是不可能說出口的,工作隊反複強調過紀律,堅決不允許對群眾惡言相向。所有的抱怨,一律不許對群眾說。
卻聽李壽顯大聲說道:“鄉親們,咱們明天一早就動身,盡快把竹子砍完。我話說頭裏啊,咱們這些人,我們可隻管三天飯。”
“李隊長,看你說的,這不管飯我們也幹!”參與勞動的鄉親門中傳出爽朗的聲音。姬曄聽得出,那位是吃飯時候吃的最快最多的一個。
其他沒參加勞動的百姓立刻就要求加入第二天的勞動,李壽顯又把希望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套農具的想法給群眾們說了。這個思路得到了所有人一致的讚同。村裏頭有兩三戶人家缺乏男丁,很明顯讓他們參與毛竹砍伐,估計半個月也未必能完成任務。
“咱們扛著竹子走一路,大家也口渴吧。要麽這樣,讓這幾家的群眾燒水,在砍竹子的地方,咱們集子裏頭,還有路上設立喝水的地方。由這幾戶鄉親給大家送送水。大家都是鄉裏鄉親的,每戶多砍幾根竹子,這就夠他們的了。大家覺得怎麽樣?”李壽顯的聲音在人群中格外的響亮。
李壽顯手握農具發放大權,群眾無論如何也得給點麵子。而且這個要求真的不算過分,群眾們紛紛應承。李壽顯看來早就做了計劃,他給大家算了一個帳,參與砍竹子的每家砍一百零八根竹子就能完成任務。
群眾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這才散了。群眾散了,李壽顯卻沒有帶著同誌們休息,他先是挨家挨戶的拜訪了那幾家被分配了燒水任務的群眾家庭。這幾家人因為知道自己幹不了這活,有兩家根本就沒有湊這個熱鬧。即便是聽鄰居回來給他們“報了喜訊”。依舊不敢相信還能有這等好事。這年頭,人丁稀少意味著要受欺負,好事是絕對輪不上他們的。直到李壽顯親自登門相告,這些人才知道鄰居沒說瞎話。
李壽顯和他們約定,一早就來叫他們起來燒水。興衝衝的鄉親表示今天晚上不睡了,連夜燒水。接著李壽顯又回來組織燒水,運水的工作。廣德縣這地方不缺竹子,竹筒是村民們最常用的盛水器皿。要把幾百個竹筒灌滿,這可是一份很沉重的工作。燒火的燒火,運柴火的運柴火。還要準備做飯的糧食。這些事前安排可謂繁雜,姬曄又困又累,早早就去睡了。
等她醒來的時候天色已經昏昏的,卻是接近黎明時分。卻見李壽顯正在燒水的火光中準備著白天要用的東西。天知道李壽顯昨天晚上睡了沒有。
“姬曄同誌,你識字。你來負責記賬的工作。”李壽顯對姬曄說道。
姬曄認幾百字,雖然讀四書五經不太現實,但是在這時代也能算是知識份子了。對記賬的工作她有信心。李壽顯交代了一些要點,就被急不可耐的鄉親們拉著去山上。
姬曄本以為這工作不難,不過是記賬,來多少竹子記錄下來即可。但是真的幹起來,姬曄才知道這可是一個很繁雜的工作。村民們扔下竹子就準備趕緊去弄下一趟。而姬曄根本就沒能把村民給認全,她得連拉帶拽的讓人別走,清點竹子數量,然後記錄在冊。由於沒有受過記賬培訓,姬曄的賬冊寫的簡直有些“神奇”。
好在李壽顯第一趟回來的時候看了一遍,他強忍住笑意教給姬曄用畫“正”字的辦法記賬。而且幫姬曄把原先的賬目給核對了一遍。總算是沒有弄出紕漏來。
大夥連著幹了三天,到了最後的時候,姬曄又遇到了新問題。砍竹子的近半家庭都沒砍夠一百零八根。都是少了兩根三根的。而村民到了這時候,就紛紛說道,“不差那幾根。”“我家忙。”“我們這一百根可是砍夠了。”
還有人幹脆先說“我找人來替我。”接著拉過其他村民來,而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串通好的。他們堅決不承認自己答應替別人砍竹子。要求姬曄“找那人去。”
好在姬曄這次想明白了,她表示,“數量不夠,我們是不會給你們發農具的。”這麽合情合理的要求總算是讓想偷懶的家夥們沒了逃脫勞動的幻想。不過這些家夥們表示明天把竹子送來。
晚上總結工作的時候,姬曄向李壽顯匯報了此事。李壽顯當即命令,“今天晚上召集幾家燒水的鄉親來看場子。咱們也輪番巡查守夜,絕不讓人偷走一根。”
事情果然如李壽顯所料,半夜來偷竹子的頗有幾個。看著堆積竹子的場地上守衛森嚴,他們隻好悻悻而去。
砍伐竹子的工作終於完成之後,縣裏頭下達了把竹子運去縣裏頭的命令。姬曄頗為奇怪,為何不在一開始就把這項工作給安排下來。如果讓村民們把竹子給運去縣裏,這些農具隻怕足夠讓村民動心的。
“我們在初期的時候,不能這麽過度的使用勞動力。而且我們也有群眾需要的東西。”李壽顯在工作會議上回答了同誌們提出的這個問題。
“下一步我們就該組織群眾合作社的工作,我們在村裏頭不太可能支付大量的錢。也沒有必要支付大量的錢。在咱們這個地區,群眾們近期需要的主要生活用品是,鐵、鹽、布。這些產品我們都能夠提供。”
“那為什麽不直接分給老百姓呢?這樣會有不少百姓願意跟著咱們打仗的。”姬曄有些奇怪。光複會一直困於難以集結兵力。與其費力的籌集生活用品,給錢,給承諾反倒更容易些。
李壽顯很無語,人民黨的群眾工作中,以解決群眾生活問題為切入點,而且堅決要先做到再說。甚至做了也不說。光複會的工作方式實在是讓李壽顯有些想說點什麽的想法。可是雙方的差距大到連說什麽都不知道的地步。
雖然在幹部學校和黨校裏頭學到了各種培訓,不過那是針對群眾和人民黨黨員幹部的。群眾們目的都是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推翻滿清,建立社會主義新國家,這不是群眾追求的。而且群眾們對此不會有什麽特別的興趣。
光複會的成員則不同,他們的需求更加政治化。這給交流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想了想,李壽顯答道:“咱們先把眼前的工作討論完再說這些問題吧。”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竹林在集鎮南邊的山上,李壽顯自打到了李家集之後,已經到周邊巡視過地形。不僅是李壽顯,包括在姬曄在內的其他同誌也巡視過地形。令姬曄驚訝的是,第二天天一亮,李壽顯帶著大家又去巡視了一番。
“李隊長,咱們不是去過一趟麽?”姬曄對這麽無意義的重複工作很不解。
“咱們前一段去過。”李壽顯非常含蓄的糾正了姬曄的話。
“為何現在還要去一趟?”姬曄很是不解。
“不知道最近有什麽變化沒有。”李壽顯答道。
對於這等婆婆媽媽的舉動,姬曄極為不解。更不解的是,工作隊分為兩組,扛著繩索木棍,沿著兩條通往山上的小路分別前進。由於不久前才去過,一路之上的風景路況與姬曄記憶中好像是一致的。或許是因為帶著重重的行李,姬曄感覺這次的道路貌似比上次漫長了好多。
但是走在山路上,姬曄驚訝的發現原本荒無人煙的山上突然有了不少鄉親。他們好似漫無目的的在山上“閑逛”。姬曄立刻警覺起來,更令她感到不安的是,有些人拿著些木棍繩索什麽的,好像想幹些奇怪的事情。
“李隊長!”姬曄低聲問李壽顯。
“沒事。”李壽顯安慰道。
山上的群眾也看到了李壽顯,他們臉上露出尷尬的表情,或者根本裝作視而不見的模樣。李壽顯也根本不理這些人,他在山上轉了好大一圈,終於指著一大片毛竹說道,“姬曄同誌,咱們一塊把這片竹林圍起來。”
姬曄的注意力很大一部分沒有放在李壽顯身上,山上的百姓們有些鬼鬼祟祟的跟著他們兩個人,有些則已經看不到了。聽李壽顯發話,姬曄緊張的問道:“李隊長,他們到底想幹什麽?”
“可能是山上來逛逛吧。”李壽顯根本就不在意這些事情,他隻是掏出一隻左輪手槍,交給了姬曄。
左輪手槍很漂亮,槍體上有一層致密的藍黑色。姬曄咬咬牙問道:“要打仗麽?”
“打什麽仗啊同誌。”李壽顯忍不住笑道,“那些鄉親不過是上來看看咱們在不在。如果咱們不在,人家就認為咱們在說瞎話,不是真的要收購竹子。鄉親們勤快著呢。除了看看咱們在不在,鄉親們也順道看看能先圈了哪塊好竹林。如果他們決定參加的話,距離山下近點不是更方便麽?”
“那你給我一支槍幹什麽?”姬曄對這個很不解。
“你不是覺得心裏頭害怕麽?給你支槍壯壯膽。而且你一個女孩子,帶支槍挺好看的。”李壽顯一麵回答,一麵把槍套解下來交給姬曄。
連著槍套的豬皮腰帶的確挺好看的,至少在姬曄看來很有氣勢,也給了她不少安全感。兩人帶著繩索開始圍住了一大片竹林。正忙活著,另外一隊同誌也已經趕過來。他們帶來的情況與這邊相同,山上已經有人出沒了。
確定了砍伐的竹林,也確定了道路。留下兩個同誌看守,姬曄堅決要求和李壽顯一起回去帶領鄉親。孤零零的在山上令她感覺很不安。荒山野嶺的萬一有人圖謀不軌……,姬曄想起這點就感到害怕。
李壽顯一麵往回走,一麵說道:“姬曄同誌,判斷有沒有敵意,你首先得判斷對方圖謀什麽。是阻止我們不讓我們砍竹子?或者封住路索要過路費?現在這些情況都不可能出現。我倒不是說他們能不能幹出來這等事。現在是沒人領頭來幹這種事情。而且為了這一百套農具,也不值得。”
“你說這些人會來強搶?”姬曄忍不住問道。她的不安其實是一種說不清的不安,非得指明不安的內容,這還真的超出姬曄的能力之外。
“打劫追求的是效率,搶來的東西要麽是我們一定需要的,他們搶走了,我們被迫一定要贖買。這漫山遍野的竹子,根本就不缺這一萬根。想封路,這片山林也不是群眾的。這山是縣裏頭的,咱們打跑了滿清這就歸咱們了。封路也拿不出個說法來。你不用怕。”李壽顯答道。
“那要是有人圖謀不軌,綁架咱們呢?”姬曄知道山裏頭有土匪綁票的事情。
李壽顯對姬曄的膽小實在是有些無奈,他笑道:“綁架咱們呢,且不說這些人存在不存在,或者說他們能不能綁架成。即便是咱們被綁架了,黨和政府一定會會來救咱們的。”
“那萬一……”姬曄其實被李壽顯對危險的可能性分析給嚇住了,她覺得陰森森的竹林給她一種極為不安的感覺。
李壽顯是敗給姬曄了,他無奈的說道:“沒什麽萬一不萬一的,前怕狼後怕虎的這還幹什麽革命啊。而且綁架是要圖財,咱們工作隊有什麽財產?是咱們穿金戴銀,綾羅綢緞麽?還是咱們大箱小箱一堆行李?有腦子的土匪肯定知道惹咱們長遠上根本沒好處。沒腦子的土匪搶了咱們更沒有眼前的好處。你怕什麽啊?”
“但是總是有壞人吧。”姬曄被說的越來越不安了。
“壞人分兩種,一種是定下害人的規矩。隻要你到了他們的地盤上,他們就用這壞規矩來害你。咱們到了廣德縣之後已經殺了不少這種壞人,不用怕他們了。另一種壞人則是看中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忍不住伸手拿點不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所以咱們工作隊身上什麽值錢的東西都沒有,不給他們幹壞事的機會。最重要的是,現在廣德縣遠沒有逼到那份上,不可能遍地都是壞人的。”說到這裏,李壽顯的聲音突然低沉下來,臉色也變得很冷峻。
“為什麽沒有逼到那份上?”姬曄不過是個十七歲的孩子,而且“闖蕩江湖”也沒多久,聽李壽顯說的有道理,她就忍不住追根問底起來。
“沒什麽!好好幹自己的工作。”李壽顯突然惡聲惡氣的怒喝道。
方才還是溫和有理的闡述,突然間就變得充滿惡意,姬曄從小到大還沒被人用這樣厭惡的語氣吼過,她先是停下腳步愣在當地,突然間鼻子一酸,眼眶就紅了。
李壽顯又走了兩步才看到姬曄沒有跟上來,停下步伐,轉頭看向姬曄。李壽顯板著臉長長的歎口氣,“姬曄同誌,你見過水災之後麽?”
見姬曄捂著嘴不說話,李壽顯換了個說法,“災年賣兒賣女你應該見過。窮的過不了日子所以賣孩子,一來是大人能活下去,二來孩子賣給了別人之後,也能活下去。不過大水災之後,賣兒賣女都活不下去。沒人買。那時候幹壞事也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自己多活一天半天的,搶人家兩口吃的。搶人家兩口吃的,被搶的人就要餓死。那時候方圓幾百裏,什麽都沒有了,觀音土都挖不到。就算是搶來幾口吃的,那東西也是平常豬都不吃,狗都不吃的東西。”
李壽顯是從安徽大水裏頭掙紮求生活下來的,那場覆蓋了從安徽、豫東到蘇北的廣大地區,導致上百萬人口死亡的大水災,讓曾經絕不算是貧困的李壽顯家沒活下來幾個人。殘餘的家族成員在饑餓導致的死亡把他們無情摧毀之前,好不容易到了鳳台縣根據地才求得了活命。一想起那次慘烈的經曆,李壽顯心裏頭就如同壓上了千斤巨石一般。
這是李壽顯忍不住對姬曄表示惡意的原因,那地獄一般的經曆令人回想起來就不寒而栗。
姬曄沒有經曆過那種苦難,她也想象不出那種可怕的景象到底是什麽模樣。唯一能確定的是,李壽顯的惡意並不是針對自己的。這讓姬曄感覺心裏頭好受不少。
“有不少工作要做呢,咱們趕緊回去準備。”李壽顯拋下這句話,頭也不回的向李家集方向去了。
在昨天工作隊三組成員的動員下,共有十戶人家出來砍竹子。無論是李壽顯還是其他同誌都沒想到這些家庭幾乎是男女老幼齊出動。大毛竹一根直徑超過十厘米,高度十幾米。當毛竹玉樹臨風的立在那裏,倒也沒啥感覺。用工作隊提供的斧頭把毛竹砍倒之後,在拖毛竹的時候,才感覺到真的是沉重的要命。雖然同誌們沒有參與砍伐毛竹的工作,卻也不等於大家就袖手旁觀當監工,幫著把砍倒的毛竹堆到一起,把毛竹上的竹枝用切刀割斷,這些工作幹一陣之後就是一身汗。
所有人都在埋頭幹活,群眾對人民黨加入勞動並沒有任何反應。到了吃飯的時候,人民黨拿出了竹筒板栗燜米飯,鹽醃的菜和鴨蛋,以及用大玻璃瓶裝的肉罐頭拿出來與百姓分享。到了這時候,群眾們才算是主動表示了感謝。不過感謝的話也沒說幾句,大家手中的竹筷子運行的飛快,把肉、鹹鴨蛋,以及富含鹽分與辣椒的菜送進嘴裏,接著埋頭猛吃混合了板栗的白米飯。
姬曄偷偷看了群眾自帶的食物,那是混了野菜,板栗的雜糧飯,綠色的菜汁把米飯染的很難看,飯菜不僅質量差,數量也不多。工作隊平素雖然吃的也不怎麽樣,但是依靠了縣城附近的飼養場,鴨蛋和肉類還是能一星期吃兩頓的。即便姬曄家不窮,她也不是能這麽敞開吃肉的。所以姬曄忍不住抬頭看了看麵色平靜慢慢吃飯的李壽顯,她實在是想象不出李壽顯是否真的受過他說的那種饑餓的折磨。
砍完了毛竹之後就要運輸,道路安排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山上到山下是小路,即便是“小路”,也是人踩出來的。這種小路肯定追求單行的效率和方便。拖著扛著大毛竹這等沉重的物件,小路就完全不合適。怎麽選擇方便運輸的道路,這就是個大問題。身材不高的男性們三個人抬一大捆毛竹,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要走六七裏地才能回到李家集去。
姬曄也試著扛起一根毛竹走了一陣,初始的時候還行。沒過多久,她就感到堅硬的毛竹把肩膀壓的生痛,而且隨著走動,富含彈性的竹子上下顛簸甚至滑動,讓她的肩頭更疼起來。不得不放慢了步伐,姬曄慢吞吞的走在山道上,很快就被前麵的男子們給甩在後頭。
不僅是被男性勞力拋在後頭,那些女性老百姓們也擔起毛竹走在山道上,很快姬曄也落在了她們後頭。姬曄是上過戰場的人,戰場看似恐怖,真的身處其間的時候,大家隻知道射擊,吼叫,或者往前跑,或者往後退。被子彈打中了也就那樣。瘋狂的戰場氣氛將所有人都給卷了進去,讓你不得不麵對戰場,進而變成戰場上互相廝殺的野獸。就因為如此貼近死亡,反而讓人很容易用忘記死亡的方式來逃避死亡。
可是勞動起來就完全不是這樣,道路是固定的,勞動對象是固定的。所需要的是無法逃避的疲憊甚至是痛楚。又堅持著走了一陣,肩頭的疼痛讓姬曄覺得眼眶一陣陣發熱。六七裏地好像走不到盡頭一樣,穿著草鞋的腳底覺得生痛,一陣山風吹過,被汗水濕透的衣服讓姬曄感到一陣冰涼。好不容易把一根毛竹扛回李家集,姬曄覺得自己整個人仿佛都要垮掉了。汗水混合著可能存在的淚水,讓嘴角鹹鹹的。她幾乎是倒在竹椅上,用手抹去嘴角濃厚鹹味的時候,才發現不知什麽時候,鬢邊的頭發也順著嘴角跑進了嘴裏頭。
和這樣的辛苦勞作相比,姬曄突然覺得戰場也沒什麽可怕了。至少那時候還有同誌們和姬曄在一起衝殺。完全不像現在這樣,姬曄隻能一個人走在漫長而且辛苦的小路上。
一麵擦著汗,一麵往竹林那邊看去,已經開始昏暗下來的天色背景下,道路顯得極為漫長。想著自己還要再來這麽一次,姬曄心中忍不住生出極大的擔心。她能不能再扛著一根沉重的毛竹從山上走下來。到了此時,姬曄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擔心被人打劫毛竹的事情。若是真的有人打劫的話,姬曄會毫不猶豫的把毛竹這個大負擔送給別人的。
在姬曄走了一次的時候,參與勞動的鄉親裏頭的女性已經走了兩趟。而包括李壽顯在內的男性勞動者們已經往返了三趟。工作隊所在住所前堆了好大一堆毛竹。
“姬曄同誌,你就不用去了。在這裏把毛竹數數。然後看好。”李壽顯丟下這句話,和其他鄉親們又往山那邊走去。
參加勞動的人不多,前來圍觀看熱鬧的人可不少。李壽顯他們帶著辛苦勞動者特有那種樸素與冷淡的表情走過的時候,這些人知趣的不去添亂。看李壽顯等人走遠了,他們就圍上來和姬曄搭起話來。
從這些毛竹到底要用在什麽地方,到需要多少毛竹。有人關心毛竹能賣什麽價錢,或者工作隊提供的鐵器是從哪裏弄來的,什麽價位。還有些人對工作隊的私人情報很有興趣。姬曄此時累的要死,根本就沒有心情和這幫閑人扯廢話。她冷冷的說道:“鄉親們,別耽誤我幹活,我還得數竹子呢。”
立刻就有人自告奮勇的前來要幫姬曄數竹子。這些不勞動的家夥們假惺惺的熱情,讓姬曄想把他們一腳踹飛。
不過總算是有人表現的正常很多,看到有人開始砍竹子,一些鄉親倒是正式問道,如果他們明天也參與進來,這邊還要人麽?
“這種事情等到李隊長回來之後再說吧。我做不了主。”姬曄答道。她現在累的一點都不想和這些人說話。不僅僅是累,肩膀上火辣辣的痛感雖然弱了些,可是被汗水一浸,皮膚上仿佛針紮一樣刺痛。身體上的疲憊和痛苦且不說,數竹子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姬曄滿腦子想的是趕緊幹完,然後休息一會兒。和這幫村民的談話,等姬曄有了心情再說。
數完了竹子,姬曄見外頭聚集的村民是越來越多,她不得不應付了好一陣村民的問話。李壽顯總算是帶著大隊人馬回到了駐地。擦了擦汗,李壽顯先是親自查了一遍,這才向姬曄詢問了原先竹子的數目。六七十號人,花了一天的時間,才運來了一百多根竹子。
就在此時,參與勞動的鄉親中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走了出來。“李隊長,我們這些人商量過了。這好歹也湊了一百根竹子,能不能先給我們一套農具?”
“鄉親們沒意見麽?”李壽顯大聲問道。
參與勞動的鄉親們紛紛表示沒意見。
李壽顯大踏步走進屋內,取出了一套鐮刀鋤頭,認認真真的交給出來說話的中年人。中年人臉上都是喜色,他回頭衝大家一笑,“我就說了,工作隊的同誌不會說瞎話。”
姬曄聽到群眾欣喜加驚喜的心聲,突然很想說些難聽的話,“你以為我們到你們這窮山溝是為了騙你們來的麽?有這閑工夫,我還不如去打滿清呢。”
不過這話是不可能說出口的,工作隊反複強調過紀律,堅決不允許對群眾惡言相向。所有的抱怨,一律不許對群眾說。
卻聽李壽顯大聲說道:“鄉親們,咱們明天一早就動身,盡快把竹子砍完。我話說頭裏啊,咱們這些人,我們可隻管三天飯。”
“李隊長,看你說的,這不管飯我們也幹!”參與勞動的鄉親門中傳出爽朗的聲音。姬曄聽得出,那位是吃飯時候吃的最快最多的一個。
其他沒參加勞動的百姓立刻就要求加入第二天的勞動,李壽顯又把希望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套農具的想法給群眾們說了。這個思路得到了所有人一致的讚同。村裏頭有兩三戶人家缺乏男丁,很明顯讓他們參與毛竹砍伐,估計半個月也未必能完成任務。
“咱們扛著竹子走一路,大家也口渴吧。要麽這樣,讓這幾家的群眾燒水,在砍竹子的地方,咱們集子裏頭,還有路上設立喝水的地方。由這幾戶鄉親給大家送送水。大家都是鄉裏鄉親的,每戶多砍幾根竹子,這就夠他們的了。大家覺得怎麽樣?”李壽顯的聲音在人群中格外的響亮。
李壽顯手握農具發放大權,群眾無論如何也得給點麵子。而且這個要求真的不算過分,群眾們紛紛應承。李壽顯看來早就做了計劃,他給大家算了一個帳,參與砍竹子的每家砍一百零八根竹子就能完成任務。
群眾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這才散了。群眾散了,李壽顯卻沒有帶著同誌們休息,他先是挨家挨戶的拜訪了那幾家被分配了燒水任務的群眾家庭。這幾家人因為知道自己幹不了這活,有兩家根本就沒有湊這個熱鬧。即便是聽鄰居回來給他們“報了喜訊”。依舊不敢相信還能有這等好事。這年頭,人丁稀少意味著要受欺負,好事是絕對輪不上他們的。直到李壽顯親自登門相告,這些人才知道鄰居沒說瞎話。
李壽顯和他們約定,一早就來叫他們起來燒水。興衝衝的鄉親表示今天晚上不睡了,連夜燒水。接著李壽顯又回來組織燒水,運水的工作。廣德縣這地方不缺竹子,竹筒是村民們最常用的盛水器皿。要把幾百個竹筒灌滿,這可是一份很沉重的工作。燒火的燒火,運柴火的運柴火。還要準備做飯的糧食。這些事前安排可謂繁雜,姬曄又困又累,早早就去睡了。
等她醒來的時候天色已經昏昏的,卻是接近黎明時分。卻見李壽顯正在燒水的火光中準備著白天要用的東西。天知道李壽顯昨天晚上睡了沒有。
“姬曄同誌,你識字。你來負責記賬的工作。”李壽顯對姬曄說道。
姬曄認幾百字,雖然讀四書五經不太現實,但是在這時代也能算是知識份子了。對記賬的工作她有信心。李壽顯交代了一些要點,就被急不可耐的鄉親們拉著去山上。
姬曄本以為這工作不難,不過是記賬,來多少竹子記錄下來即可。但是真的幹起來,姬曄才知道這可是一個很繁雜的工作。村民們扔下竹子就準備趕緊去弄下一趟。而姬曄根本就沒能把村民給認全,她得連拉帶拽的讓人別走,清點竹子數量,然後記錄在冊。由於沒有受過記賬培訓,姬曄的賬冊寫的簡直有些“神奇”。
好在李壽顯第一趟回來的時候看了一遍,他強忍住笑意教給姬曄用畫“正”字的辦法記賬。而且幫姬曄把原先的賬目給核對了一遍。總算是沒有弄出紕漏來。
大夥連著幹了三天,到了最後的時候,姬曄又遇到了新問題。砍竹子的近半家庭都沒砍夠一百零八根。都是少了兩根三根的。而村民到了這時候,就紛紛說道,“不差那幾根。”“我家忙。”“我們這一百根可是砍夠了。”
還有人幹脆先說“我找人來替我。”接著拉過其他村民來,而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串通好的。他們堅決不承認自己答應替別人砍竹子。要求姬曄“找那人去。”
好在姬曄這次想明白了,她表示,“數量不夠,我們是不會給你們發農具的。”這麽合情合理的要求總算是讓想偷懶的家夥們沒了逃脫勞動的幻想。不過這些家夥們表示明天把竹子送來。
晚上總結工作的時候,姬曄向李壽顯匯報了此事。李壽顯當即命令,“今天晚上召集幾家燒水的鄉親來看場子。咱們也輪番巡查守夜,絕不讓人偷走一根。”
事情果然如李壽顯所料,半夜來偷竹子的頗有幾個。看著堆積竹子的場地上守衛森嚴,他們隻好悻悻而去。
砍伐竹子的工作終於完成之後,縣裏頭下達了把竹子運去縣裏頭的命令。姬曄頗為奇怪,為何不在一開始就把這項工作給安排下來。如果讓村民們把竹子給運去縣裏,這些農具隻怕足夠讓村民動心的。
“我們在初期的時候,不能這麽過度的使用勞動力。而且我們也有群眾需要的東西。”李壽顯在工作會議上回答了同誌們提出的這個問題。
“下一步我們就該組織群眾合作社的工作,我們在村裏頭不太可能支付大量的錢。也沒有必要支付大量的錢。在咱們這個地區,群眾們近期需要的主要生活用品是,鐵、鹽、布。這些產品我們都能夠提供。”
“那為什麽不直接分給老百姓呢?這樣會有不少百姓願意跟著咱們打仗的。”姬曄有些奇怪。光複會一直困於難以集結兵力。與其費力的籌集生活用品,給錢,給承諾反倒更容易些。
李壽顯很無語,人民黨的群眾工作中,以解決群眾生活問題為切入點,而且堅決要先做到再說。甚至做了也不說。光複會的工作方式實在是讓李壽顯有些想說點什麽的想法。可是雙方的差距大到連說什麽都不知道的地步。
雖然在幹部學校和黨校裏頭學到了各種培訓,不過那是針對群眾和人民黨黨員幹部的。群眾們目的都是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推翻滿清,建立社會主義新國家,這不是群眾追求的。而且群眾們對此不會有什麽特別的興趣。
光複會的成員則不同,他們的需求更加政治化。這給交流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想了想,李壽顯答道:“咱們先把眼前的工作討論完再說這些問題吧。”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