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化時代,台灣對中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擁有了台灣,中國海軍就可以隨時進出太平洋,日本南下的海上通道也會被中國給死死堵住。讓所謂的日本、英國、荷蘭的海上同盟頃刻就變成了一個笑話。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中國奪取台灣之後,帶來的是西太平洋局勢的全部變化。美國就是這裏麵最大的變量。美國一直試圖拆散英日同盟,中國奪回台灣之後,英日同盟也就名存實亡,台灣與菲律賓切斷了英國與日本的海上呼應。
矛盾是不斷轉化的,英日同盟與美國的矛盾很可能就此從美國在西太平洋的主要矛盾變成了次要矛盾。美國麵對中國這個日益強大的西太平洋強國,會有什麽樣的選擇?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國,美國現在被經濟危機困擾,而且國內孤立主義盛行。可這隻是美國不想參與世界變化的內因,並不等於美國沒有能力參與世界變化。
對戰略改變,隻要看看地圖就能理解。對美國的態度,政治局很奇怪陳克為什麽這麽看不起英國人。在這個時代,英國還是世界霸主,美國隻是列強之一。對陳克而言,用粗話來表達的話,“你英國算個鳥!”
陳克出生時候的中國對英國沒什麽要高看一眼的傳統,在陳克成長的過程中,英國人也從來不是能夠影響威脅中國的存在。到了這個時空,陳克花了好幾年才樹立起一個概念,中國和英國還是貨真價實的鄰國呢。
當年的張伯倫絕對不是一個被騙的傻瓜。英國上層都很清楚,隻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打,英國無論是勝是敗,大英帝國的霸權就會終結。所以采取綏靖政策的張伯倫回到倫敦,得到了一致的好評。至於丘吉爾,那隻是勝利之後把他吹的那麽高,真的一開始就按照丘吉爾的那套“哪怕死光最後一個印度人,大英帝國都不會屈服”的強硬政策來搞,英國鐵定會死的慘不忍睹。
1933年,中國的粗鋼產量將突破3000萬噸,而美國人1916年粗鋼產量就超過4000萬噸。陳克很清楚,1944年,美國的鋼鐵產量將很輕鬆的超過8000萬噸。中國以現在的鐵礦勘探開發能力,也就是能到6000萬噸的水平。
如果中國能夠全麵改變西太平洋的局勢,美國沒有理由不產生其他想法。孤立主義這玩意聽著嚇人,隻要有足夠的利益,美國資本家不是沒有能力改變這種趨勢。所以陳克從來不在乎英國人會怎麽樣,英國人怎麽樣都會完蛋。而美國人則完全不同,美國佬是真的有實力,隻是在等待機會。
人民黨的日籍同誌此時並不在乎英國人怎麽考慮,也不在乎美國人怎麽考慮。他們的目標都放在了中國到底準備怎麽對待日本身上。從1905年到1933年,人民黨裏麵日籍出身的幹部有衛戍區政委、農業部部長,甚至還有省長。這群快60歲的老頭子們最早的是28年前就加入了中國革命。現在有些人孫子都抱上了,有些同誌甚至已經自然老死,可當時的初衷,解放日本的目標還看似遙遙無期。
這些人都混在中高層,對最近的局勢當然清楚,中國這是下定決心要解決日本問題。可這要解決到何種程度?老頭子們的想法當然是解放全日本,建立一個日本人民共和國。不過從戰略角度考慮的話,中國未必肯打這麽一場全麵的戰爭。所以以衛戍區政委黑島仁為首的日籍同誌正式向黨中央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解決日本問題。
黑島仁代表日本同誌提出,解放日本,建立共和國,加入隨後成立的西太平洋社會主義大聯盟。這完全符合最初的日本同誌們的想法。
陳克提出了幾個問題,第一,中國是以解放者還是以強迫者的身份進入日本?第二,人民黨講實事求是,想鏟除日本封建製度,到底得殺多少人?
這是很實在的問題,中國人民革命進行了快30年,陳克天天講年年講,這才算是在中國人的思想裏麵構架了一個對封建製度的理解。反封建有了理論與實踐的體係。就日本這個現狀,工業化與封建製度緊密結合,又摻雜了大量的資本主義工業營運的元素,如果來一場暴風驟雨般的革命,那可真的是要人頭滾滾。
革命固然不是請客吃飯,革命的目的也不是對“壞人”實施徹底的肉體消滅。戰後的社會主義聯盟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構架與關係,這是一個大問題。同時,戰後的領土劃分,以及隨之必然爆發的矛盾,也很棘手。
“我們中國並不想成為日本的太上皇,這點我想日籍同誌肯定都能理解。”陳克認真的對著一群根本看不出與中國人有什麽區別的日籍同誌說道。
以中國對朝鮮的態度,日籍同誌當然能夠理解這點。朝鮮解放之後,中國就沒有對朝鮮內政實施什麽幹涉。除了主動幫助朝鮮建立了現代工業模式下的戶籍製度,還有一些組建軍隊的幫助之外,朝鮮自家管著自家的事情。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與朝鮮建立了不同於舊式朝貢體係的新關係。
日本不太可能走這條老路。沒有中國就沒有朝鮮獨立,朝鮮是心甘情願靠攏中國,向中國學習。工農革命軍殺進日本,殺戮大量日本人,然後以解放者自居。這麽一個設想怎麽看都是不倫不類。日本人民需要的是改善現在的痛苦狀態,需要的是原材料,市場,而不是反思自己到底如何遭受了封建製度的毒害。這就跟中國的安徽人民投身革命一樣,日子反正已經活不下去了,既然怎麽都是一個死,跟著人民黨走也不是什麽無法想像的事情。
如果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話,日籍同誌就不能不承認,中國人民真的是有夠偉大。日本人習以為常的很多壓迫,在中國人民眼中是難以承受的。幾千年前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質問,就已經完全開啟了中國文化思想的新篇章。而日本遣唐使卻沒能把科舉製度最終變成日本的國策。
但是陳克的智慧在日籍同誌看來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他們就坦率的詢問陳克到底有什麽想法。
“我覺得日本可以建設有日本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陳克給出了答案。就如同人民黨最近在江蘇的不斷鬥爭一樣,在處於軍事全麵優勢的同時,人民黨根據江蘇人民的需求,以及江蘇的實際情況,展開了全方位的鬥爭。現在江蘇議會四分之一的議員都是江蘇人民黨支部的黨員或者與人民黨站在了一起的議員。在政治與經濟的鬥爭中,很多原先根本沒有想到的變化都在發生。有產階級並不是一無是處,特別是那些認識到封建製度靠不住的有產階級,當他們進化到更高級的資本主義領域之後,頗有些人在勞動方麵表現出相當不得了的水平。例如製衣業、製鞋業、餐飲業等等。
黑島仁不愧是政委,他很快就想明白了事情的關鍵,“那麽陳主席的意思是想幹掉日本的軍部勢力之後,讓日本同意共產主義政黨合法化,利用日本現在確立的普選製度,在長期的鬥爭中改造日本?”
“這總比在日本一路殺幾百萬人強吧。我們是革命者,我們不是劊子手。”陳克答道。
聽了這話,黑島仁費了好大勁才能讓自己的心態跟上陳克的心態。這是個很難講的東西,人民黨雖然沒有一次性殺幾百萬,可各種殺戮總數加起來,也有幾百萬人。可是從陳克的心態與思路上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每一次殺戮都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屬於立規矩的範疇。就如同結束不久的《婚姻法》推行過程中,殺了想離婚的女性的人,不管這些人是女子的丈夫、夫家人還是娘家人,統統都是以殺人罪給判刑或者處決了。
國家是階級統製的工具,司法機構是國家的暴力機關,這些暴力機關就是使用暴力來確立統治階級的意誌能夠順利執行。雖然新中國的統治階級是勞動人民,是大多數,可代表這大多數人利益的暴力機關還是暴力機關。
看著日籍同誌陷入沉思的模樣,陳克說道:“同誌們,很多參與革命的人都認為通過革命要建立一個千秋萬代的製度出來,建立一個絕對正確,絕對正義的體製出來。這種革命激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這種想法明顯不符合曆史唯物主義的態度。未來絕對不是過去的簡單重複,我們每天睜開眼就是一個新世界。馬克思親眼見過的資本主義製度,抨擊以及讚揚過的資本主義製度,在這次大蕭條之後就完蛋了。資本主義為了生存,自身也要不斷發展,最後資本主義製度自己要徹底埋葬封建製度。我們現在要反對的,要鏟除的,是封建製度。是畫地為牢的那些東西。”
陳克從來不吝於給資本主義製度唱點讚歌,他原本以為自己作為一個穿越者,是應該有著領先世界的眼光。現在他實踐了,思考了,然後才發現這個世界實在是有趣。以前陳克讀過資本主義製度鐵杆信徒寫的書,書裏麵大肆抨擊美國的製度是瞎胡鬧,認為美國徹底陷入了權貴資本主義的陷阱。現在陳克認為那或許可以稱為封建血統資本主義,也就是美國人自己說過的“藍血貴族”體係。書裏麵認為,純正的資本主義與純正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都不會對貨幣政策有什麽興趣。資本主義製度是極度珍視貨幣而不肯濫發貨幣,而共產主義是根本看不上貨幣,所以也不會考慮任何濫發貨幣的政策。
美國50、60年代,是真正光榮的時代。那時候勞動者的地位是很高的,有一份工作,認真幹,好好幹,那就是社會地位。那年頭有錢人的孩子也上公立學校,而且他們從不宣揚自家多有錢,和普通勞動者的子弟一樣,他們學習、工作、賺錢、生活。沒有工作,光想著投機,那是屬於可恥範疇的行為。
這種風氣在美國與蘇聯太空開發競爭的時代達到了頂峰,與太空產業相關的工人與技術人員,下班之後偷偷翻牆回到工廠,根本不要報酬的再繼續偷偷工作幾個小時。那時候的美國真的夠強大,夠光榮。
所以美國總統肯尼迪才敢說出那段充滿了忽悠,充滿了統治階級讓被統治階級去死的話,而那段話也才能成為美國的名言。
“所以,同胞們: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麽,而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麽。
全世界的公民:不要問美國願為你們做些什麽,而應問我們在一起能為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麽。
最後,不管你是美國的公民或世界它國的公民,請將我們所要求於你們的有關力量與犧牲的高標準拿來要求我們。我們唯一可靠的報酬是問心無愧,我們行為的最後裁判者是曆史,讓我們向前引導我們所摯愛的國土,企求上帝的保佑與扶攜,但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上帝的任務肯定就是我們自己所應肩負的任務。”
黑島仁當然不知道現在已經不穿開襠褲的肯尼迪在30年後會說什麽,他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有這麽一個姓肯尼迪的美國人。他關心的是日本的未來,“陳主席,就是說未來的步驟分三個,一、幹掉聯合艦隊;二、逼迫日本當局簽署城下之盟;三、在軍事優勢下通過鬥爭獲取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陳克笑道:“差不多,不過我還是那句話,不是革命者在創造革命,而是人民需要革命。我相信,日本人民是需要自我解放的。”
好不容易說服了日籍黨員們,陳克又在政治局召開了會議。在解放台灣之後,局麵肯定會不一樣。解放台灣並不是中國對外戰爭的結束,而是一個開始。中國這麽一路戰爭下來,在國際上會有什麽一個影響力?
一旦中國在西太平洋真的成了眾矢之的,未來的戰略就得全麵改變。對於蘇聯的鐵人大叔,陳克有充分的信賴。陳克堅信,鐵人大叔絕不可能犧牲蘇聯一絲一毫的利益,賣起隊友來,鐵人大叔水平可是高的很。基於這種信賴,在中國遭受世界圍攻的時候,根本不用指望蘇聯的幫助。以中國一國之力來對抗世界,現在的確是太吃力了。
陳克自己覺得自己的態度很科學,很冷靜。然而這科學冷靜的態度給普通的政治局同誌帶來了不小的驚嚇。陳克一直愛說,世界是不可控的。然而在國際戰略上,陳克竟然想完全的控製敵人。這甚至不是料敵機先的水平,而是一種想全麵掌控的態度。可反思人民黨的這一路,若是沒有陳克這種異乎尋常的全麵控製的戰略構想,人民黨絕對不可能輕鬆的走到這一步。
至於參與中國澳洲戰略的其他11人,知道30年前陳克還是個20出頭的毛頭小子,就已經有著更宏大的戰略構想,他們甚至連受驚嚇的感覺都沒有了。既然中國已經走到這一步,往下該怎麽走就怎麽走。大家都很清楚,陳克要做的僅僅是給政治局放放風,讓政治局的同誌們在局勢發生變化之前有心理準備而已。
1933年6月1日,一支由潛艇部隊負責運輸的小部隊準備起航。米豐此時調任福建軍區司令員,他親自給同誌們踐行。潛艇裏麵嚴格禁酒。為數兩百的同誌都以茶代酒。
“到了台灣之後,已經在台灣的同誌會接應大家。戰鬥是危險而且殘酷的,同誌們要有這個心理準備!等大家回來,我請大家喝酒!”
“為中國的解放事業付出一切!”突擊隊員們異口同聲的答道。動員會早就開了多次,大家要麵對什麽樣的情況根本不用米豐司令員再強調。
司令員與突擊隊員們舉起茶杯一口喝下了頂級的福建茶,有人帶頭在地上摔碎了茶杯。隨即水泥鋪設的軍用碼頭上響起了一連串茶杯破碎的聲音。部隊帶著有去無回的決心,頭也不回列隊登上了港口停泊的潛艇。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此時已經從台灣基隆港返回了吳港,而駐紮台灣的艦隊並沒有絲毫放鬆日常巡航。如果中國艦隊要強行渡過台灣海峽,這麽一道海峽並不可能阻擋中國登陸部隊。日本距離台灣有上千公裏的距離,卻又不能始終駐紮在台灣,隻能每年不定期的到台灣來。
工農革命軍使用潛艇來運送人員,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些年中國多次運送人員到台灣,引發了日本的極大警覺,海上巡邏的密度越來越大。隻有潛艇才能靜悄悄不為人知的靠近台灣,把人員送上台灣島。
為了配合這次的行動,人民海軍的特遣編隊從荷蘭回來之後沒有解散,而是出現在台灣的東北海域。艦隊的行進立刻引發了日本的警覺,他們除了發出加強戒備之外,趕緊把一部防守台灣東南的艦艇調到東北方向,加強對中國海軍的戒備。同時通知已經返回日本的聯合艦隊這最新情況。
潛艇部隊靠了聲納搜索,在台灣南部順利將部隊給放了下來。
6月5日,全世界都接到了一通明碼電報。電文內容是台灣人民要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要回歸中國。這麽一通國際公共頻道的電文並沒有引發特別的反響。
到了6月6日淩晨3點40分,福建機場上突然燈火通明。早就準備好的大量的飛機緩緩駛上跑道,其中幾十架體積龐大的飛機格外醒目。一隊隊的步兵們從集結地井然有序的開始登機。登機剛一完畢,機艙門就關上了。飛機的四個大型螺旋槳隨即開始旋轉起來,在強大的推力下,飛機沿著長長的仿佛看不到頭的跑道開始向前運動起來,終於機頭拉起,起落架的輪胎脫離了與地麵的接觸,龐大的飛機飛上了半空,向著東邊,向著台灣南部方向飛去。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中國奪取台灣之後,帶來的是西太平洋局勢的全部變化。美國就是這裏麵最大的變量。美國一直試圖拆散英日同盟,中國奪回台灣之後,英日同盟也就名存實亡,台灣與菲律賓切斷了英國與日本的海上呼應。
矛盾是不斷轉化的,英日同盟與美國的矛盾很可能就此從美國在西太平洋的主要矛盾變成了次要矛盾。美國麵對中國這個日益強大的西太平洋強國,會有什麽樣的選擇?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國,美國現在被經濟危機困擾,而且國內孤立主義盛行。可這隻是美國不想參與世界變化的內因,並不等於美國沒有能力參與世界變化。
對戰略改變,隻要看看地圖就能理解。對美國的態度,政治局很奇怪陳克為什麽這麽看不起英國人。在這個時代,英國還是世界霸主,美國隻是列強之一。對陳克而言,用粗話來表達的話,“你英國算個鳥!”
陳克出生時候的中國對英國沒什麽要高看一眼的傳統,在陳克成長的過程中,英國人也從來不是能夠影響威脅中國的存在。到了這個時空,陳克花了好幾年才樹立起一個概念,中國和英國還是貨真價實的鄰國呢。
當年的張伯倫絕對不是一個被騙的傻瓜。英國上層都很清楚,隻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打,英國無論是勝是敗,大英帝國的霸權就會終結。所以采取綏靖政策的張伯倫回到倫敦,得到了一致的好評。至於丘吉爾,那隻是勝利之後把他吹的那麽高,真的一開始就按照丘吉爾的那套“哪怕死光最後一個印度人,大英帝國都不會屈服”的強硬政策來搞,英國鐵定會死的慘不忍睹。
1933年,中國的粗鋼產量將突破3000萬噸,而美國人1916年粗鋼產量就超過4000萬噸。陳克很清楚,1944年,美國的鋼鐵產量將很輕鬆的超過8000萬噸。中國以現在的鐵礦勘探開發能力,也就是能到6000萬噸的水平。
如果中國能夠全麵改變西太平洋的局勢,美國沒有理由不產生其他想法。孤立主義這玩意聽著嚇人,隻要有足夠的利益,美國資本家不是沒有能力改變這種趨勢。所以陳克從來不在乎英國人會怎麽樣,英國人怎麽樣都會完蛋。而美國人則完全不同,美國佬是真的有實力,隻是在等待機會。
人民黨的日籍同誌此時並不在乎英國人怎麽考慮,也不在乎美國人怎麽考慮。他們的目標都放在了中國到底準備怎麽對待日本身上。從1905年到1933年,人民黨裏麵日籍出身的幹部有衛戍區政委、農業部部長,甚至還有省長。這群快60歲的老頭子們最早的是28年前就加入了中國革命。現在有些人孫子都抱上了,有些同誌甚至已經自然老死,可當時的初衷,解放日本的目標還看似遙遙無期。
這些人都混在中高層,對最近的局勢當然清楚,中國這是下定決心要解決日本問題。可這要解決到何種程度?老頭子們的想法當然是解放全日本,建立一個日本人民共和國。不過從戰略角度考慮的話,中國未必肯打這麽一場全麵的戰爭。所以以衛戍區政委黑島仁為首的日籍同誌正式向黨中央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解決日本問題。
黑島仁代表日本同誌提出,解放日本,建立共和國,加入隨後成立的西太平洋社會主義大聯盟。這完全符合最初的日本同誌們的想法。
陳克提出了幾個問題,第一,中國是以解放者還是以強迫者的身份進入日本?第二,人民黨講實事求是,想鏟除日本封建製度,到底得殺多少人?
這是很實在的問題,中國人民革命進行了快30年,陳克天天講年年講,這才算是在中國人的思想裏麵構架了一個對封建製度的理解。反封建有了理論與實踐的體係。就日本這個現狀,工業化與封建製度緊密結合,又摻雜了大量的資本主義工業營運的元素,如果來一場暴風驟雨般的革命,那可真的是要人頭滾滾。
革命固然不是請客吃飯,革命的目的也不是對“壞人”實施徹底的肉體消滅。戰後的社會主義聯盟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構架與關係,這是一個大問題。同時,戰後的領土劃分,以及隨之必然爆發的矛盾,也很棘手。
“我們中國並不想成為日本的太上皇,這點我想日籍同誌肯定都能理解。”陳克認真的對著一群根本看不出與中國人有什麽區別的日籍同誌說道。
以中國對朝鮮的態度,日籍同誌當然能夠理解這點。朝鮮解放之後,中國就沒有對朝鮮內政實施什麽幹涉。除了主動幫助朝鮮建立了現代工業模式下的戶籍製度,還有一些組建軍隊的幫助之外,朝鮮自家管著自家的事情。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與朝鮮建立了不同於舊式朝貢體係的新關係。
日本不太可能走這條老路。沒有中國就沒有朝鮮獨立,朝鮮是心甘情願靠攏中國,向中國學習。工農革命軍殺進日本,殺戮大量日本人,然後以解放者自居。這麽一個設想怎麽看都是不倫不類。日本人民需要的是改善現在的痛苦狀態,需要的是原材料,市場,而不是反思自己到底如何遭受了封建製度的毒害。這就跟中國的安徽人民投身革命一樣,日子反正已經活不下去了,既然怎麽都是一個死,跟著人民黨走也不是什麽無法想像的事情。
如果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話,日籍同誌就不能不承認,中國人民真的是有夠偉大。日本人習以為常的很多壓迫,在中國人民眼中是難以承受的。幾千年前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質問,就已經完全開啟了中國文化思想的新篇章。而日本遣唐使卻沒能把科舉製度最終變成日本的國策。
但是陳克的智慧在日籍同誌看來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他們就坦率的詢問陳克到底有什麽想法。
“我覺得日本可以建設有日本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陳克給出了答案。就如同人民黨最近在江蘇的不斷鬥爭一樣,在處於軍事全麵優勢的同時,人民黨根據江蘇人民的需求,以及江蘇的實際情況,展開了全方位的鬥爭。現在江蘇議會四分之一的議員都是江蘇人民黨支部的黨員或者與人民黨站在了一起的議員。在政治與經濟的鬥爭中,很多原先根本沒有想到的變化都在發生。有產階級並不是一無是處,特別是那些認識到封建製度靠不住的有產階級,當他們進化到更高級的資本主義領域之後,頗有些人在勞動方麵表現出相當不得了的水平。例如製衣業、製鞋業、餐飲業等等。
黑島仁不愧是政委,他很快就想明白了事情的關鍵,“那麽陳主席的意思是想幹掉日本的軍部勢力之後,讓日本同意共產主義政黨合法化,利用日本現在確立的普選製度,在長期的鬥爭中改造日本?”
“這總比在日本一路殺幾百萬人強吧。我們是革命者,我們不是劊子手。”陳克答道。
聽了這話,黑島仁費了好大勁才能讓自己的心態跟上陳克的心態。這是個很難講的東西,人民黨雖然沒有一次性殺幾百萬,可各種殺戮總數加起來,也有幾百萬人。可是從陳克的心態與思路上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每一次殺戮都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屬於立規矩的範疇。就如同結束不久的《婚姻法》推行過程中,殺了想離婚的女性的人,不管這些人是女子的丈夫、夫家人還是娘家人,統統都是以殺人罪給判刑或者處決了。
國家是階級統製的工具,司法機構是國家的暴力機關,這些暴力機關就是使用暴力來確立統治階級的意誌能夠順利執行。雖然新中國的統治階級是勞動人民,是大多數,可代表這大多數人利益的暴力機關還是暴力機關。
看著日籍同誌陷入沉思的模樣,陳克說道:“同誌們,很多參與革命的人都認為通過革命要建立一個千秋萬代的製度出來,建立一個絕對正確,絕對正義的體製出來。這種革命激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這種想法明顯不符合曆史唯物主義的態度。未來絕對不是過去的簡單重複,我們每天睜開眼就是一個新世界。馬克思親眼見過的資本主義製度,抨擊以及讚揚過的資本主義製度,在這次大蕭條之後就完蛋了。資本主義為了生存,自身也要不斷發展,最後資本主義製度自己要徹底埋葬封建製度。我們現在要反對的,要鏟除的,是封建製度。是畫地為牢的那些東西。”
陳克從來不吝於給資本主義製度唱點讚歌,他原本以為自己作為一個穿越者,是應該有著領先世界的眼光。現在他實踐了,思考了,然後才發現這個世界實在是有趣。以前陳克讀過資本主義製度鐵杆信徒寫的書,書裏麵大肆抨擊美國的製度是瞎胡鬧,認為美國徹底陷入了權貴資本主義的陷阱。現在陳克認為那或許可以稱為封建血統資本主義,也就是美國人自己說過的“藍血貴族”體係。書裏麵認為,純正的資本主義與純正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都不會對貨幣政策有什麽興趣。資本主義製度是極度珍視貨幣而不肯濫發貨幣,而共產主義是根本看不上貨幣,所以也不會考慮任何濫發貨幣的政策。
美國50、60年代,是真正光榮的時代。那時候勞動者的地位是很高的,有一份工作,認真幹,好好幹,那就是社會地位。那年頭有錢人的孩子也上公立學校,而且他們從不宣揚自家多有錢,和普通勞動者的子弟一樣,他們學習、工作、賺錢、生活。沒有工作,光想著投機,那是屬於可恥範疇的行為。
這種風氣在美國與蘇聯太空開發競爭的時代達到了頂峰,與太空產業相關的工人與技術人員,下班之後偷偷翻牆回到工廠,根本不要報酬的再繼續偷偷工作幾個小時。那時候的美國真的夠強大,夠光榮。
所以美國總統肯尼迪才敢說出那段充滿了忽悠,充滿了統治階級讓被統治階級去死的話,而那段話也才能成為美國的名言。
“所以,同胞們: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麽,而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麽。
全世界的公民:不要問美國願為你們做些什麽,而應問我們在一起能為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麽。
最後,不管你是美國的公民或世界它國的公民,請將我們所要求於你們的有關力量與犧牲的高標準拿來要求我們。我們唯一可靠的報酬是問心無愧,我們行為的最後裁判者是曆史,讓我們向前引導我們所摯愛的國土,企求上帝的保佑與扶攜,但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上帝的任務肯定就是我們自己所應肩負的任務。”
黑島仁當然不知道現在已經不穿開襠褲的肯尼迪在30年後會說什麽,他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有這麽一個姓肯尼迪的美國人。他關心的是日本的未來,“陳主席,就是說未來的步驟分三個,一、幹掉聯合艦隊;二、逼迫日本當局簽署城下之盟;三、在軍事優勢下通過鬥爭獲取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陳克笑道:“差不多,不過我還是那句話,不是革命者在創造革命,而是人民需要革命。我相信,日本人民是需要自我解放的。”
好不容易說服了日籍黨員們,陳克又在政治局召開了會議。在解放台灣之後,局麵肯定會不一樣。解放台灣並不是中國對外戰爭的結束,而是一個開始。中國這麽一路戰爭下來,在國際上會有什麽一個影響力?
一旦中國在西太平洋真的成了眾矢之的,未來的戰略就得全麵改變。對於蘇聯的鐵人大叔,陳克有充分的信賴。陳克堅信,鐵人大叔絕不可能犧牲蘇聯一絲一毫的利益,賣起隊友來,鐵人大叔水平可是高的很。基於這種信賴,在中國遭受世界圍攻的時候,根本不用指望蘇聯的幫助。以中國一國之力來對抗世界,現在的確是太吃力了。
陳克自己覺得自己的態度很科學,很冷靜。然而這科學冷靜的態度給普通的政治局同誌帶來了不小的驚嚇。陳克一直愛說,世界是不可控的。然而在國際戰略上,陳克竟然想完全的控製敵人。這甚至不是料敵機先的水平,而是一種想全麵掌控的態度。可反思人民黨的這一路,若是沒有陳克這種異乎尋常的全麵控製的戰略構想,人民黨絕對不可能輕鬆的走到這一步。
至於參與中國澳洲戰略的其他11人,知道30年前陳克還是個20出頭的毛頭小子,就已經有著更宏大的戰略構想,他們甚至連受驚嚇的感覺都沒有了。既然中國已經走到這一步,往下該怎麽走就怎麽走。大家都很清楚,陳克要做的僅僅是給政治局放放風,讓政治局的同誌們在局勢發生變化之前有心理準備而已。
1933年6月1日,一支由潛艇部隊負責運輸的小部隊準備起航。米豐此時調任福建軍區司令員,他親自給同誌們踐行。潛艇裏麵嚴格禁酒。為數兩百的同誌都以茶代酒。
“到了台灣之後,已經在台灣的同誌會接應大家。戰鬥是危險而且殘酷的,同誌們要有這個心理準備!等大家回來,我請大家喝酒!”
“為中國的解放事業付出一切!”突擊隊員們異口同聲的答道。動員會早就開了多次,大家要麵對什麽樣的情況根本不用米豐司令員再強調。
司令員與突擊隊員們舉起茶杯一口喝下了頂級的福建茶,有人帶頭在地上摔碎了茶杯。隨即水泥鋪設的軍用碼頭上響起了一連串茶杯破碎的聲音。部隊帶著有去無回的決心,頭也不回列隊登上了港口停泊的潛艇。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此時已經從台灣基隆港返回了吳港,而駐紮台灣的艦隊並沒有絲毫放鬆日常巡航。如果中國艦隊要強行渡過台灣海峽,這麽一道海峽並不可能阻擋中國登陸部隊。日本距離台灣有上千公裏的距離,卻又不能始終駐紮在台灣,隻能每年不定期的到台灣來。
工農革命軍使用潛艇來運送人員,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些年中國多次運送人員到台灣,引發了日本的極大警覺,海上巡邏的密度越來越大。隻有潛艇才能靜悄悄不為人知的靠近台灣,把人員送上台灣島。
為了配合這次的行動,人民海軍的特遣編隊從荷蘭回來之後沒有解散,而是出現在台灣的東北海域。艦隊的行進立刻引發了日本的警覺,他們除了發出加強戒備之外,趕緊把一部防守台灣東南的艦艇調到東北方向,加強對中國海軍的戒備。同時通知已經返回日本的聯合艦隊這最新情況。
潛艇部隊靠了聲納搜索,在台灣南部順利將部隊給放了下來。
6月5日,全世界都接到了一通明碼電報。電文內容是台灣人民要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要回歸中國。這麽一通國際公共頻道的電文並沒有引發特別的反響。
到了6月6日淩晨3點40分,福建機場上突然燈火通明。早就準備好的大量的飛機緩緩駛上跑道,其中幾十架體積龐大的飛機格外醒目。一隊隊的步兵們從集結地井然有序的開始登機。登機剛一完畢,機艙門就關上了。飛機的四個大型螺旋槳隨即開始旋轉起來,在強大的推力下,飛機沿著長長的仿佛看不到頭的跑道開始向前運動起來,終於機頭拉起,起落架的輪胎脫離了與地麵的接觸,龐大的飛機飛上了半空,向著東邊,向著台灣南部方向飛去。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