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誅妖傳》裏麵用陰國代替美國,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中國是在嘲諷美國。至於美國的藍血貴族,屠殺印第安人,虐待華工,乃至《排華法案》都是事實。英國上層看了這片子之後,一方麵是為這彩色電影以及神奇的特效而感動,另一方麵對中美之間的敵對情緒而心中大爽。


    英國人當然知道美國人希望中國與英國大打出手,英國人則是希望美國與中國大打出手。兩個新興的工業大國大打出手,英國人是最大的得利者。在英國人的幫助下,這部片子在歐洲流行起來了,不少到歐洲旅行的美國上層都看過這部娛樂性極強的片子。


    21世紀的中國與美國是不會互相誤判的,兩國之間部級的各種會議幾十個,雙方是真正充分理解了對方的想法,衝突僅僅是立場上有沒有共同點,這就是本質上的利益衝突,與誤判導致的對抗毫無關係。


    20世紀限於通訊條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對抗也顯得更加神經質一些。電影也是一種表態,中國方麵的惡毒嘲諷自然令美國上層怒不可遏。羅斯福本人是真的沒想到中國直接嘲諷了羅斯福家族,作為白毛老狐狸,羅斯福心胸夠大,自然有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豁達。另一個原因是羅斯福手下的工作人員也曾經向動員美國的電影業拍出一部能夠壓倒中國的經典出來。可惜美國電影業者看完這片子之後,滿心想的都是怎麽從這電影裏麵吸取經驗。他們明確表示想在短期內派出這片子來不現實。


    除了在自己的心裏麵給人民黨狠狠記了一筆之外,羅斯福就把這件事給放下了。他在乎的是中國的戰略表態。日本在中國的扶植下恢複的很快,中日朝三國已經開始建設起一個更緊密的聯盟。


    英國人對德國的綏靖政策越來越強烈,1938年9月,英國、法國、納粹德國、意大利四國首腦張伯倫(首相)、達拉第(總理)、希特勒、墨索裏尼在慕尼黑會議上簽訂條約。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將蘇台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更早之前,德國順利吞並了奧地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去不過20年,針對《凡爾賽和約》,一戰時協約國軍隊的統帥,法國元帥福煦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休戰!”在這點上羅斯福的感受有些不同,凡爾賽條約中規定的裁軍委員會名存實亡,德國的戰爭賠償數額不斷減少直至徹底取消,這筆財政負擔和受害國的戰後重建費用實際上從德國轉嫁到了受害國身上。而且一戰後歐洲局勢的變化,讓德國脫離了與蘇聯的接壤,奧匈帝國崩潰之後,戰後德國保持了對巴爾幹諸國的比其東南方的鄰國更大的影響,而其他國家並沒有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但是中國的表現就令羅斯福感到非常不安,這個國家的複興速度遠超任何國家的想象之外。如果說一戰讓德國獲得對周邊新老國家的優勢,中國實際上已經重新恢複了遠東的霸權。德國需要的是一個人能帶領他們從屈辱中走出來,而中國無疑已經更早的擁有了這樣的一位領導者。


    羅斯福倒是能夠理解張伯倫的綏靖政策,綏靖政策就是禍水東引。試圖通過綏靖讓德國與俄國接壤,兩個大國接壤之後的結果不論可知。特別是充滿進攻姿態並且極度反共的德國,麵對蘇聯的時候會有什麽選擇呢?


    與之相比較的話,統合了日朝的中國有北上與南下的選擇。這十幾年來中蘇之間的那條尚可稱為“邊境”的地區,拿著身份證就可以自由通行。唯一一次的問題是斯大林要求中國禁止蘇聯公民在中國長期定居。這是中蘇邊界一個大問題,蘇聯一邊的生存條件比較惡劣,加上山高皇帝遠,很多蘇聯公民合夥與中國一起工作,隻要有機會就跑中國居住去了。反觀中國,除了去蘇聯那邊做買賣賺錢,或者工作賺錢之外,中國公民沒人願意留在蘇聯一邊。指望擁有這麽一個邊界的中蘇衝突起來明顯不現實。斯大林明顯沒有與中國鬧僵的打算,有些事情他知道了之後就當沒看見。甚至連西伯利亞地區蘇聯人民內務委員會的那幫人都不想住在蘇聯這邊。


    既然中國不想北上,選擇就隻有南下,羅斯福做出了很容易得出的判斷。


    在中國這邊,新的限製海軍條約完全沒有簽署的跡象,中國也就按照原先的計劃開始大造軍艦。得到了慕尼黑協議的消息之後,陳克召開人民黨會議,“德國被折騰的慘不忍睹,是因為大蕭條。如果沒有大蕭條,魏瑪政府就能徹底站住腳。希特勒想要的是歐洲的生存空間,凡爾賽合約僅僅是借口而已。我們與納粹德國的政治理念完全背道而馳,雙方沒有共存的理由。隻是因為距離遠,我們鞭長莫及而已。我還要提醒大家一個問題,在道義上,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態度我們已經看到了,我們不能與這麽一個國家達成同盟關係。”


    “那麽陳主席的意思是要現在南下麽?”李壽顯問道。政治局常委必然需要知道陳克的南下設想。李壽顯明白陳克如果想南下,又不想與德國牽扯上關係,那麽就隻有先於德國發動戰爭,李壽顯建議道:“為什麽不利用一下英國的綏靖政策?”


    陳克答道:“因為英國可以向德國綏靖,卻不可能向中國綏靖。英國人是沒辦法繼續退下去的,他退一步咱們就會進一步。上次我們與英國商討在澳大利亞投資,進行礦產開發的事情,英國人並沒有同意。”


    這話已經屬於赤裸裸的帝國主義作風了,澳洲畏懼中國的心態同誌們都知道。中國向澳洲與英國請求在澳洲西北部的探礦以及采礦權。並且同意如果發現礦藏,就幫助澳洲修建鐵路以及其他基礎設施。澳大利亞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中國的請求。因為這就有可能讓數以萬記的中國人踏上人煙稀少的澳洲西北部。如果中國人賴在那裏不走了,隻有幾百萬人口的澳洲是沒辦法驅逐中國人的。


    很顯然,陳克又對澳洲的礦藏垂涎三尺,一股誌在必得的模樣。這局麵倒像是英國要求與清政府貿易,清政府拒絕之後,英國就以“保護貿易自由”為理由用軍艦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李壽顯聽著陳克殺氣騰騰的話,他鼓了鼓勇氣說道:“我認為讓英國在這方麵進行綏靖也是比較穩妥的方法吧。”


    政治局中不乏帝國主義者,常委中卻沒有帝國主義者,陳克想說服這些他認同的同誌反倒要花費相當的精力,“這就是最大的問題,英國人是要維持自己的殖民體係,這個體係我們一定要摧毀。我並沒有把英國的其他殖民地據為中國國土的計劃,在這場已經無法避免的戰爭之後,我是希望各個殖民地都能夠獨立。所以,澳洲必須幹掉。有些時候這些事情是很難分辨的,我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澳洲是英國的死硬追隨者之一。解決澳洲與解決英國沒什麽區別。非洲那些被英國壓迫的黑人國家,我們當然要支持他們獲取獨立。澳洲的主流已經是英國人,不用指望他們有什麽幡然悔悟的想法。我們進攻澳洲,就是在進攻英國的本土。”


    “認同現在的英國製度,也就是在認同帝國主義,特別是落後的殖民帝國主義。”陳天華接了一句,“澳大利亞的存在本身就要維持英國的殖民主義,這點大家有意見麽?”


    這位人民黨的老元勳前兩年病倒了,病好之後他還是強行繼續工作。此時陳天華表示了對陳克的支持。


    “隻有英國倒掉,才能出現各地殖民地獨立的可能。如果英國維持現在的力量,力量沒有遭到致命的削弱,英國就還能夠靠暴力維持自己在殖民地的統製。”李潤石也表示了對陳克的支持。


    陳克看徐電還是有些猶豫,他說道:“我們不會謀求在東南亞其他地區的領土,但是澳洲是英國死硬的一部分,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必須幹掉。”


    徐電本人其實不在乎對外戰爭,隻是他覺得自己根本不懂戰爭,對於戰爭方麵的問題就隻能多聽少說。既然陳克已經明確表態,徐電也表示了讚同。


    “德國會對英國動手麽?”齊會深問。如果德國對英國動手,中國隻要在戰爭中撐到德國動手為止。如果德國不對英國動手的話,中國就隻能夠以一國之力麵對很可能出現的各種圍攻。如果是德國先動手,中國的壓力就能大大降低。不過這又牽扯一個德國與很可能會被視為一條船上的人。這又與陳克提出的絕不能和德國牽扯上關係的事情衝突了。


    “不知道蘇聯同誌是怎麽想的?”李潤石指出了問題的關鍵。


    蘇聯的肅反基本結束,這次運動來的突然,終止的也挺迅猛。契卡的最早負責人捷爾任斯基離任後一直在負責經濟工作,盡管他一直與鐵人大叔的意見有些不同,卻並不是路線鬥爭。鐵人大叔很信任並且尊重捷爾任斯基同誌的意見。大肅反鬧到1937年,捷爾任斯基同誌這位契卡的第一代領導人都看不下去了,他向斯大林正式提出對葉若夫的指責與反對。


    人民黨的同誌不是鐵人大叔肚子裏麵的蛔蟲,大家隻能根據具體發生的事情以及中國的曆史來判斷鐵人大叔的想法。


    人民黨是有絕對領導者的,陳克的作用很微妙,他能夠得到無法撼動的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陳克自己就有能力主抓經濟與科教文化工作。這些無疑是鐵人大叔這位領袖的弱項。換句話說,中國搞經濟工作的同誌根本騙不了陳克,而蘇聯搞經濟工作的同誌能騙得了鐵人大叔。


    俄國的封建製度發展的並不順利,革命前農奴製都沒有完全消滅。這與中國高度發達的封建製度完全不同。工業化直接讓封建製度與官僚體係結合起來,給蘇聯弄出了很多問題。大肅反本身看著夠殘酷,對於鐵人大叔這種能夠指出正確道路的領袖來說,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服從斯大林同誌的地位,與能夠執行斯大林同誌的政策,這是兩碼事。鐵人大叔又不是神仙,下麵的人打著鐵人大叔的旗號胡作非為,把罪責都推到鐵人大叔頭上,這才是很常見的事情。


    陳克的另一個長項則是製度化管理,人民黨有能力通過製度來解決問題。但是蘇聯同誌明顯缺乏這種完善製度的能力。與其如此,那還不如鐵人大叔大清洗一番,真的弄成一聲令下無人不從的局麵。這種事情在中國的封建時代並不是隻出現過一次兩次。很明顯,鐵人大叔領導的蘇聯正在“補課”呢。


    從葉若夫的下場也能看出來這個趨勢。葉若夫因無條件效忠斯大林而聞名,這從他1935年撰寫的一片演講稿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那篇被認為“是大清洗的導火索“中,他闡述了將異己的思想劃歸為“極其危險的暴力恐怖主義”的觀點。


    斯大林同誌要的是清洗掉那些他認為不合格的官員與黨員,人民黨討論的結果認為這有點武則天的意思了。葉若夫同誌則是類似周興來俊臣的角色。


    而葉若夫同誌很明顯沒有讀過中國的曆史,他根本不懂自己的定位。如日中天的葉若夫終於在1937年10月27日達到了他的高峰。當日在bolshoi大劇院,為了慶祝nkvd(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他的肖像畫和斯大林的巨幅肖像並行排列掛在無數紅色帷幕之上,被無數鮮花包圍著,主持人米高揚身著黑色高加索襯衫,高度讚揚了“葉若夫同誌不知疲倦的工作”:我們應該學習葉若夫同誌不斷向斯大林同誌看齊的精神,所有的蘇聯公民都應成為秘密警察的代理。”發言後,葉若夫受到了非同一般的熱烈歡迎。“他站在那裏“一名旁觀者說道‘很不好意思的樣子,好像他不確定這是否是他應得的東西’”,當天的情況斯大林的助手也向斯大林本人進行了匯報。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齊會深隻說了一句話,“這人死定了。”人民黨政治局裏麵傳出不屑或者嘲諷的笑聲。這笑聲當然不是針對齊會深,而是針對葉若夫。稍微讀過點中國曆史的人都知道這種作派意味著什麽。不少人甚至覺得米高揚這廝夠陰險,是個需要注意的對象。


    即便是沒有讀過曆史,隻要多聽聽評書,關於月滿則虧的故事實在是太多。這麽囂張的結果從來伴隨著快速降臨的死亡。


    果然,1938年4月8日,當他又被任命為人民水運委員會主席時,葉若夫終於開始走下坡路。1938年6月22日,拉夫連季.貝利亞成為了他的助手並在短時間內取代了他;當斯大林在1938年8月10日抨擊nkvd(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的記錄檔案和工作方式後,在1938年8月15日,他被迫辭職,貝利亞旋即接替了他。1938年12月3日,葉若夫被解除了一切在蘇共中央的職位,隨後在1938年12月24日,他被逮捕並被關押在位於蘇漢諾夫卡的監獄中。


    中國曆史上關於這種事情的記載實在是太多,人民黨高層甚至懶得去評價這種事情。甚至連斯大林同誌大家也不想再去評價,大肅反的正確與否,如果從社會化的角度來看,應該是正確的。消除山頭,幹掉一些不方便幹掉的家夥,特別是幹掉那些吆喝著與斯大林同誌站在一起的家夥,這種手段實再合適不過。等這陣風過去之後,葉若夫就有必要“勇敢的承擔起責任來”了。他的滅亡也是必然的。


    有了這次的對比,人民黨的同誌們對陳克的信賴又加深了一步。陳克遠比鐵人大叔更有能力發動這等行動,但是陳克從來沒有這麽做過。人民黨中央寧肯以百倍的工作,通過不斷完善製度來解決這些問題。徐電在裏麵的作用不可小視。有這位司法部門的同誌負責很多製度的討論與闡述,真的能夠將法理、法意、法度解釋清楚。人民黨又抓住“反封建”不放鬆的政治鬥爭路線。


    解決掉那幫咬著屎厥打滴流的頑固封建份子,開除了那幫怠工份子。人民黨的營運好歹還能維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效率水平上。


    貝利亞同誌上台之後,人民內務委員會算是上了正規,至少開始大規模平反。這點中國曆史上也是多次出現過的事情。經過殘酷的淘汰與選擇,由一個不出名的,但是最高權力者信賴的人通過平反來解決以前積累的一批“冤假錯案”,重新恢複平靜的態度,這同樣是中國玩剩下來的。


    到了這個地步,想來蘇聯已經擁有了解決對外問題的空暇。如果想確定德國的問題,那就隻能找蘇聯同誌談判。宣傳部長李潤石同誌就坐了前往蘇聯的飛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赤色黎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緋紅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緋紅之月並收藏赤色黎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