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劉慶斌從北京啟程前往雲南。
四月十七日,劉慶斌到達昆明時,早早等候的梁啟超和蔡鍔將劉慶斌迎接至五華山的都督府。梁啟超接到劉慶斌的電報後,第二天就從上海出發了,他走海路經香港到達河內,然後再走陸路趕到昆明,比劉慶斌早到了整整三天。
在去都督府的路上,梁啟超笑著對劉慶斌說道:“劉公子,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昨天,也就是4月16日,《瓊贛特區設立方案》經國會表決,全票通過了。”
劉慶斌聽罷非常吃驚,他沒有想到僅僅十幾天時間,《瓊贛特區設立方案》就被通過了,看得出來袁世凱兌現了諾言,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梁先生,你能不能講的具體些!”
聽了梁啟超的介紹,劉慶斌這才知道了整個過程。
四月八日國會在北京召開,由參、眾議院選舉出正副議長。四月十五日,袁世凱就將《瓊贛特區設立方案》交給了議會,四月十六日,國會就全票通過了該項方案。
“也不知道怎麽回事,袁大總統似乎比我們還要著急。據說,他將方案交給國會之後,每隔一個小時就要詢問一次進展情況!”梁啟超覺得有些納悶。
劉慶斌自然知道是怎麽回事,自己給袁世凱幫了大忙,這是袁世凱在投桃報李呢。
劉慶斌點點頭:“這事袁大總統肯定是幫了大忙,如果不是他出麵,那些議員大人們不知道還要拖到什麽時候呢!”
突然,劉慶斌似乎想起了什麽,他奇怪問道:“袁大總統有能力讓方案通過這我相信。可讓方案全票通過就不是大總統所能做到的,畢竟參議院和眾議院還有許多國民黨人,這究竟是怎麽會事呢?”
聽到劉慶斌這麽問,梁啟超忍不住大笑起來:“哈哈哈,這個原因我知道,等會到了都督府,我給你看一樣東西,你就全明白了。”
“劉公子,這邊請!”蔡鍔很客氣的為劉慶斌引路。
“有勞蔡都督了!”
看得出來,這三天裏,梁啟超沒有少對自己的得意門生介紹劉慶斌。很少見到自己的老師對誰如此推崇,使得蔡鍔對劉慶斌也是崇敬有加。
蔡鍔將劉慶斌送進客房,對劉慶斌說道:“請劉公子稍事休息,等會蔡某將設宴為劉公子接風洗塵!”
“鬆坡,設宴就免了。你找個清淨的地方,弄幾個下酒菜,準備兩瓶好酒,我們三人邊飲酒邊聊天!”還是梁啟超了解劉慶斌。
劉慶斌衝著梁啟超伸出了大拇指:“這樣最好不過了!”
蔡鍔愣了一下,接著笑笑點頭離去了。
“老梁,別給我賣關子了。你不是說要給我看一樣東西嗎?快告訴我,究竟是怎麽回事?”蔡鍔剛一離開劉慶斌就迫不及待的詢問梁啟超。
“劉公子,你稍等,我就住在你的隔壁,我現在就拿給你看!”見劉慶斌著急的模樣,梁啟超沒再為難他。
不一會,梁啟超進來將一疊報紙遞給劉慶斌。劉慶斌接過掃了一眼,疑惑地看著梁啟超:“《迷津報》?”
“你看完就明白了!”梁啟超諱莫高深的笑了笑。
劉慶斌拿起報紙一張張翻看起來,從四月三日到四月十六日的《迷津報》,一張都不少,等他看完了,終於明白了為什麽那些國會議員會全票讚成了。
《迷津報》不僅全文登載了《瓊贛特區設立方案》,除此之外,還一一列舉了從商鞅變法到王安石變法再到張居正變法,一直到戊戌變法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改革,通過分析得出結論:中國曆史上的改革多以失敗終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先取得成熟經驗,然後再循序漸進在全國推廣。因此,《迷津報》稱讚成立特區的設想是前無古人的,是中國改革和強生的必由之路。
隨後,《迷津報》又以正反方的辯論的形式,推出了特區設立與否的大討論,登載了大量的正反方辯論的文章。結果反對者一敗塗地,並被口誅筆伐為阻礙中國的前進絆腳石。到了最後,已經聽不到反對者的任何聲音了,誰敢出言反對瓊贛特區的設立,誰就會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劉慶斌實在太佩服黃世仲和淩晨的想象力了,當初他給二人發電報,讓他們引導輿論支持瓊贛特區的設立。一方麵是為了鍛煉他們的能力,另一方麵的確是想通過輿論造勢讓方案順利通過。可讓劉慶斌沒有想到的是,這這兩個天才居然用這種辦法,整出這麽大的動靜,讓國會議員全票通過了方案,著實創造了一個奇跡。劉慶斌甚至可以想象到那些議員心情,如果誰投了反對票,不被唾沫淹死也會被世人罵死的。
想到這裏,他搖搖頭看向梁啟超,兩人對視了片刻,終於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四月的雲南正是氣候最好的時候,蔡鍔把酒菜置於後院涼亭的石桌上,三人坐在石凳上開始了喝酒聊天。
“劉公子,您的事情我聽恩師都講過了,設立瓊贛特區的想法的確是個天才的想法,我很感興趣。如果劉公子不嫌棄,我想投奔劉公子,一起去經營這塊試驗田!”
蔡鍔雖然與劉慶斌是初次見麵,但他是軍人出身,倒也爽快,開門見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劉慶斌看了一眼梁啟超,開玩笑道:“蔡都督,你舍得放棄都督之位?就算舍得,恐怕你也不是投奔我,而是投奔你的恩師吧?”
蔡鍔一聽急了,剛要辯解,劉慶斌擺擺手道:“蔡都督,我是和你開玩笑呢!盡管我們素未謀麵,但我對你多少還是有些了解的。我知道你並不是一個貪戀權位之人,相反你對實現自己的抱負倒是看的更重一些!”
梁啟超在一旁問道:“劉公子說的沒錯,鬆坡的確希望自己能一展抱負。劉公子可否猜猜,鬆坡的抱負是什麽?”
劉慶斌毫不猶豫道:“強民、強軍、強國!”
梁啟超和蔡鍔對視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驚詫之色。蔡鍔不善誇誇其談,從未對別人說過自己的抱負。梁啟超和蔡鍔亦師亦友,相處多年了解頗深,自然可以猜得出來。可是,劉慶斌從未見過蔡鍔,卻能以六個字一語中的概括了蔡鍔的心中所想,怎能不讓這師徒二人覺得驚異呢?
見蔡鍔滿臉不可思議的神情,劉慶斌知道讓自己給猜中了。劉慶斌清楚蔡鍔之所以決定要去瓊贛特區,也要歸功於梁啟超這三天的思想工作。
“其實你去投奔老梁也是沒錯的,事實上,特區的設立老梁功不可沒。特區成立之後,很多的事情都要由你的恩師來做,我幫不了他什麽忙,你去了正好可以幫他!”
梁啟超連忙擺手:“劉公子……”
劉慶斌打斷他的話,接著對蔡鍔說道:“不過,蔡都督你現在還不能去投奔你的恩師,還得在雲南多待些日子!”
“為什麽?”梁啟超和蔡鍔同時追問道。
“因為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做,做完了你才能走!”劉慶斌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請劉公子明示!”蔡鍔向劉慶斌抱拳道。
“目前,國庫空虛無錢,政府度日艱難。如果我沒估計錯,大總統最近和西方各國商談的善後大借款就要有眉目了!可是如若國會不批準,以大總統的性格必然會越過國會與各國簽約。這就牽涉到借款違法的問題了,我估計有些人會在其中生事。特別是政府控製不了的一些地方,少不了有這樣那樣的小動作。到時肯定會有人來聯絡雲南,所以我希望你能坐鎮雲南,影響整個西南地區,盡可能的不要使西南陷入戰火當中!”
劉慶斌講的很詳細,梁啟超和蔡鍔都聽明白了。
蔡鍔沉思了片刻,抬頭道:“真會有那麽嚴重?要發生內戰?”
劉慶斌歎了口氣:“前麵已經有宋教仁刺殺案了,此次又出借款案,再加上如果有一些心懷叵測的人在一旁煽風點火,我覺得很有這種可能!”
蔡鍔聽罷點點頭:“我聽劉公子的,暫緩離滇,決不讓西南諸省陷入戰火!隻是,劉公子既然有此猜測,可否設法消弭,我們國家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蔡鍔此番憂心忡忡的話讓劉慶斌深有同感,他對蔡鍔道:“蔡都督,你放心,我會盡量避免戰爭爆發的,如果真的爆發真正,我也會設法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人之間的氣氛一下變得壓抑起來,劉慶斌為了緩和氣氛,對蔡鍔說道:“蔡都督,您是兵法大家,我也喜歡兵法,咱們可否今晚來個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蔡鍔先是一愣,接著會意過來,哈哈大笑道:“劉公子客氣了,你在蒙古平叛的事情我也有耳聞,看得出你深得兵法之精髓,那就讓我們來一次紙上談兵吧!”
“蔡都督,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你在十年前曾經寫過一篇《軍國民篇》吧?”
“劉公子,你也知道我的這篇拙作?”蔡鍔覺得非常意外,這還是他在日本學習陸軍的時候寫的一篇軍事文章,沒想到劉慶斌居然也知道。
“蔡都督20歲之前完成的這篇《軍國民篇》,看起來似乎與中國近代教育關係更大,但我覺得蔡都督還是從軍事教育的角度撰述此文的。”
蔡鍔點點頭。
劉慶斌接著說道:“我對其中一段話記得特別清楚!”說著,他站了起來,朗朗開始背誦:“處今日戰爭最劇之世界”,中國要想保全獨立自主,就必須實行義務兵役製,提倡全民皆兵,既如此,則軍隊的素質就取決於全民的素質,要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就必須提高國人的戰鬥力,先培養出精神和體魄皆強健不羈的國民――軍人之智識,軍人之精神,軍人之本領,不獨限之從戎者,凡全國國民皆宜具有之……”
……
劉慶斌、梁啟超和蔡鍔三人一直聊到了深夜。第二天一早,劉慶斌和梁啟超就向蔡鍔告別準備趕赴海南。
“蔡都督,本來打算在你這裏要多留幾日的,可沒想到瓊贛特區設立的方案這麽快就通過了,特區成立在即,各種事宜千頭萬緒,隻好先告辭了!”劉慶斌依依不舍道。
“劉公子,我們來日方長,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再見麵的。多保重!”蔡鍔還是一貫的軍人豪爽作風。
四月二十二日,劉慶斌和梁啟超趕到海口。
四月二十五日,張壽增、宋嘉樹、虞文峰、馮如、項鬆茂等人帶著第一批赴海南人員到達海口。
宋嘉樹一到海南,就開始忙起組建議會的事情。而馮如和項鬆茂則進行實地考察,選擇修建飛機製造廠和製藥廠的廠址。
四月二十八日,李平書帶第二批赴海南人員到達海口。
由於《迷津報》對瓊贛特區的大力宣傳,加之長期的招聘廣告,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蜂擁而至上海,掀起了投身海南、建設特區的熱潮。所以,前兩批到達的人員有一千四百多人。
五月一日,上海警察學校校長徐峰帶領兩百名警察到達海口。三天後,瓊贛特區警察學校成立,並開始招募警察學員。
五月八日,德意誌帝國駐上海領事紐爾斯從上海來到海口,同時他還送來了千裏迢迢趕來的二百多名德國專家。德意誌帝國威廉二世的確向劉慶斌展示了極大地誠意,這些人都是德國各個領域數一數二得專家。劉慶斌非常重視這批專家,親自安排他們的食宿和工作。
五月十四日,瓊贛特區議會選舉產生,共三百零七名議員,議會議長為宋嘉樹。其中瓊州選舉議員二百零一人,贛州選舉議員一百零六名。
五月十五日,瓊贛特區議會選舉產生特區總督和副總督。總督為梁啟超,副總督為張壽增。
五月二十日,瓊贛特區銀行成立,在特區管轄地內發行特區幣。
五月二十五日,副總督張壽增移至贛州,建立行署辦公。
五月二十七日,郭鬆齡、郭鬆亭和郭破虜分別率領五千多名鐵血戰士先後抵達瓊州。
一個月前,劉慶斌就分別發電報給了伊賀道真和郭鬆亭。他讓郭鬆亭做好離開神箭穀的準備,同時讓伊賀道真準備船隻,把神箭穀內的鐵血戰士全部運抵瓊州,然後再安排白狼戰士接管進駐神箭穀。伊賀道真和郭鬆亭接到電報沒有絲毫怠慢,迅速行動起來,經過了一係列的準備,於十天前從丹東港分批登上了八艘海輪,在海上顛簸數日,直至二十七日才全部抵達海口。
“老郭呀,鐵血戰士的精神麵貌不錯。看得出來,這近一年的時間你們沒少下工夫。”劉慶斌對鐵血戰士現在的狀態非常滿意。
郭鬆亭謙虛道:“謝謝首領的鼓勵!其實,我們都心裏清楚,他們的水平還差得遠呢!不過,孩子們心裏都憋著一股勁呢,想要在將來和白狼戰士一較長短呢!”
“好,有這麽個心氣是好事!我讓你們準備的剿匪隊伍以及夜襲隊和狙擊隊怎麽樣了!”
郭鬆亭滿臉歉意回答道:“一千人的剿匪隊伍沒有問題,都準備好了,不僅軍事素質是頂呱呱的,而且長途奔襲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都達到了您的要求。夜襲隊問題也不大,主要是缺乏實戰經驗。關鍵是狙擊隊,還沒有成型,現在隻能做到對靜止目標的清除,而對移動目標沒有任何把握!”
“意料當中的事情,狙擊手哪是那麽容易訓練的?你們能夠達到現在的水平,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沒關係,下一步我們在實戰中訓練,這樣水平會提高的會更快一些。”
說完,劉慶斌又看向一旁的郭鬆齡:“郭鬆齡,我把你從張將軍那裏要來,你不會怪我吧?”
“怎麽會呢?能跟著首領,是我的造化!”郭鬆齡是發自內心願意跟著劉慶斌,自從上次他在遼寧被劉慶斌折服之後,就一直把劉慶斌當做了自己的榜樣。現在跟了劉慶斌,他真的很高興,很快就融入了鐵血戰士中,所以很順口的稱劉慶斌為首領。
“那就好,下一步鐵血戰士就要交給你帶了。郭破虜前段時間帶的不錯,希望你也不要讓我失望。”
“我?破虜不是帶的好好的嗎?為什麽不讓他帶了?”郭鬆齡不解的問道。
“因為郭破虜要帶人和我去剿滅白朗匪軍,所以剩下的鐵血戰士就由你帶了!”
“啊?首領,還是讓我去和你剿匪,破虜繼續帶鐵血戰士吧!”郭鬆齡先是一愣,反應過來後趕忙建議道。
“大郭,你這也太不厚道了吧,當著我的麵就挖牆腳?”郭破虜一聽郭鬆齡的話頓時急了,連平時笑稱的老郭、大郭和小郭都喊出來了。
郭鬆齡還要爭辯,劉慶斌擺擺手道:“好了,你們別爭了,這事就這麽定了!”
看著郭鬆齡垂頭喪氣的模樣,劉慶斌神秘兮兮的對他說道:“你也別喪氣,把心思好好放在練兵上。我向你保證,明年有一場大仗,我讓你帶隊。郭破虜的剿匪和這場大仗比起來,簡直就是毛毛雨。不過我把話可說在前麵,如果你的兵沒有練好,那就沒你什麽戲了!”
劉慶斌的一番話成功的勾起了郭鬆齡和郭破虜的好奇心,他們兩異口同聲地問道:“首領,明年和誰打?”
“日本,日本的正規軍!怎麽樣?敢不敢?”
“敢,誰不敢誰是孫子!”郭鬆齡恨恨地吐了口唾沫。
“首領,要不,這次讓大郭去,明年讓我去吧?”郭破虜趕忙建議道。
“小郭,你這也太不厚道了吧,當著我的麵就挖牆腳?”郭鬆齡撇了撇嘴:“首領說了,這次讓我去練兵!”
“好了,就這麽定了!沒事了就該幹嘛幹嘛去!”劉慶斌見不得他們二人爭吵。
“首領,請稍等!”郭鬆亭突然在一旁喊了一聲。
“老郭,什麽事?
“首領,聽說你身邊有個白狼衛隊?”
“是呀,怎麽了?”
“哦,是這樣的。我和鬆齡、破虜商量過了,我們也組建了一個鐵血衛隊,以後就跟在您的身邊。”
劉慶斌一聽郭鬆亭這話,頭立刻就大了,趕忙擺手道:“別,還是算了吧!我哪裏需要這麽多人來保護?沒有必要!”
郭鬆亭麵色一變:“首領,難道你是嫌我們鐵血戰士不如白狼戰士?”
劉慶斌心想:這都哪跟哪呀?但嘴上還得解釋:“老郭,我哪有這樣的想法,你可別冤枉我!”
“那你為什麽要白狼衛隊卻不要鐵血衛隊呢?”
劉慶斌聽了郭鬆亭上綱上線的話,鬱悶地歎了口氣:“好吧,老郭,我答應了!不過我可提前講好,第一不準超過50人,白狼衛隊就是50人。第二平時和白狼衛隊一樣把行蹤隱藏起來,不要輕易露麵。第三鐵血衛隊和白狼衛隊各負其責,不準發生爭執。如若做不到,大不了鐵血衛隊和白狼衛隊我都不要了!”
“首領,您放心,我保證做到!”郭鬆亭興奮道。
“你們準備安排誰做鐵血衛隊的衛隊長?”劉慶斌隨口問道。
“當然是我了!”郭鬆亭理直氣壯道。
劉慶斌大吃一驚:“你?”
“怎麽了?不行嗎?那個劉納言可以做衛隊長,難道我就做不了?”郭鬆亭一擰脖子反問道。
“當然可以做了!哦,老郭呀,我想起來了,我還有點事,我先走了!”
劉慶斌心想:我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編了個理由就往門外走去。
郭鬆亭聽了劉慶斌的話趕忙往外追去,邊追邊喊:“首領,從今天開始,我將對你實行貼身保護,你到哪裏我跟到哪裏,絕對保證你的安全。”
噗通,聽了郭鬆亭的話,劉慶斌一下被門檻絆倒在地。
“我的天哪!這還不要了我的命呀?”劉慶斌頓時哀嚎起來!
四月十七日,劉慶斌到達昆明時,早早等候的梁啟超和蔡鍔將劉慶斌迎接至五華山的都督府。梁啟超接到劉慶斌的電報後,第二天就從上海出發了,他走海路經香港到達河內,然後再走陸路趕到昆明,比劉慶斌早到了整整三天。
在去都督府的路上,梁啟超笑著對劉慶斌說道:“劉公子,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昨天,也就是4月16日,《瓊贛特區設立方案》經國會表決,全票通過了。”
劉慶斌聽罷非常吃驚,他沒有想到僅僅十幾天時間,《瓊贛特區設立方案》就被通過了,看得出來袁世凱兌現了諾言,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梁先生,你能不能講的具體些!”
聽了梁啟超的介紹,劉慶斌這才知道了整個過程。
四月八日國會在北京召開,由參、眾議院選舉出正副議長。四月十五日,袁世凱就將《瓊贛特區設立方案》交給了議會,四月十六日,國會就全票通過了該項方案。
“也不知道怎麽回事,袁大總統似乎比我們還要著急。據說,他將方案交給國會之後,每隔一個小時就要詢問一次進展情況!”梁啟超覺得有些納悶。
劉慶斌自然知道是怎麽回事,自己給袁世凱幫了大忙,這是袁世凱在投桃報李呢。
劉慶斌點點頭:“這事袁大總統肯定是幫了大忙,如果不是他出麵,那些議員大人們不知道還要拖到什麽時候呢!”
突然,劉慶斌似乎想起了什麽,他奇怪問道:“袁大總統有能力讓方案通過這我相信。可讓方案全票通過就不是大總統所能做到的,畢竟參議院和眾議院還有許多國民黨人,這究竟是怎麽會事呢?”
聽到劉慶斌這麽問,梁啟超忍不住大笑起來:“哈哈哈,這個原因我知道,等會到了都督府,我給你看一樣東西,你就全明白了。”
“劉公子,這邊請!”蔡鍔很客氣的為劉慶斌引路。
“有勞蔡都督了!”
看得出來,這三天裏,梁啟超沒有少對自己的得意門生介紹劉慶斌。很少見到自己的老師對誰如此推崇,使得蔡鍔對劉慶斌也是崇敬有加。
蔡鍔將劉慶斌送進客房,對劉慶斌說道:“請劉公子稍事休息,等會蔡某將設宴為劉公子接風洗塵!”
“鬆坡,設宴就免了。你找個清淨的地方,弄幾個下酒菜,準備兩瓶好酒,我們三人邊飲酒邊聊天!”還是梁啟超了解劉慶斌。
劉慶斌衝著梁啟超伸出了大拇指:“這樣最好不過了!”
蔡鍔愣了一下,接著笑笑點頭離去了。
“老梁,別給我賣關子了。你不是說要給我看一樣東西嗎?快告訴我,究竟是怎麽回事?”蔡鍔剛一離開劉慶斌就迫不及待的詢問梁啟超。
“劉公子,你稍等,我就住在你的隔壁,我現在就拿給你看!”見劉慶斌著急的模樣,梁啟超沒再為難他。
不一會,梁啟超進來將一疊報紙遞給劉慶斌。劉慶斌接過掃了一眼,疑惑地看著梁啟超:“《迷津報》?”
“你看完就明白了!”梁啟超諱莫高深的笑了笑。
劉慶斌拿起報紙一張張翻看起來,從四月三日到四月十六日的《迷津報》,一張都不少,等他看完了,終於明白了為什麽那些國會議員會全票讚成了。
《迷津報》不僅全文登載了《瓊贛特區設立方案》,除此之外,還一一列舉了從商鞅變法到王安石變法再到張居正變法,一直到戊戌變法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改革,通過分析得出結論:中國曆史上的改革多以失敗終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先取得成熟經驗,然後再循序漸進在全國推廣。因此,《迷津報》稱讚成立特區的設想是前無古人的,是中國改革和強生的必由之路。
隨後,《迷津報》又以正反方的辯論的形式,推出了特區設立與否的大討論,登載了大量的正反方辯論的文章。結果反對者一敗塗地,並被口誅筆伐為阻礙中國的前進絆腳石。到了最後,已經聽不到反對者的任何聲音了,誰敢出言反對瓊贛特區的設立,誰就會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劉慶斌實在太佩服黃世仲和淩晨的想象力了,當初他給二人發電報,讓他們引導輿論支持瓊贛特區的設立。一方麵是為了鍛煉他們的能力,另一方麵的確是想通過輿論造勢讓方案順利通過。可讓劉慶斌沒有想到的是,這這兩個天才居然用這種辦法,整出這麽大的動靜,讓國會議員全票通過了方案,著實創造了一個奇跡。劉慶斌甚至可以想象到那些議員心情,如果誰投了反對票,不被唾沫淹死也會被世人罵死的。
想到這裏,他搖搖頭看向梁啟超,兩人對視了片刻,終於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四月的雲南正是氣候最好的時候,蔡鍔把酒菜置於後院涼亭的石桌上,三人坐在石凳上開始了喝酒聊天。
“劉公子,您的事情我聽恩師都講過了,設立瓊贛特區的想法的確是個天才的想法,我很感興趣。如果劉公子不嫌棄,我想投奔劉公子,一起去經營這塊試驗田!”
蔡鍔雖然與劉慶斌是初次見麵,但他是軍人出身,倒也爽快,開門見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劉慶斌看了一眼梁啟超,開玩笑道:“蔡都督,你舍得放棄都督之位?就算舍得,恐怕你也不是投奔我,而是投奔你的恩師吧?”
蔡鍔一聽急了,剛要辯解,劉慶斌擺擺手道:“蔡都督,我是和你開玩笑呢!盡管我們素未謀麵,但我對你多少還是有些了解的。我知道你並不是一個貪戀權位之人,相反你對實現自己的抱負倒是看的更重一些!”
梁啟超在一旁問道:“劉公子說的沒錯,鬆坡的確希望自己能一展抱負。劉公子可否猜猜,鬆坡的抱負是什麽?”
劉慶斌毫不猶豫道:“強民、強軍、強國!”
梁啟超和蔡鍔對視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驚詫之色。蔡鍔不善誇誇其談,從未對別人說過自己的抱負。梁啟超和蔡鍔亦師亦友,相處多年了解頗深,自然可以猜得出來。可是,劉慶斌從未見過蔡鍔,卻能以六個字一語中的概括了蔡鍔的心中所想,怎能不讓這師徒二人覺得驚異呢?
見蔡鍔滿臉不可思議的神情,劉慶斌知道讓自己給猜中了。劉慶斌清楚蔡鍔之所以決定要去瓊贛特區,也要歸功於梁啟超這三天的思想工作。
“其實你去投奔老梁也是沒錯的,事實上,特區的設立老梁功不可沒。特區成立之後,很多的事情都要由你的恩師來做,我幫不了他什麽忙,你去了正好可以幫他!”
梁啟超連忙擺手:“劉公子……”
劉慶斌打斷他的話,接著對蔡鍔說道:“不過,蔡都督你現在還不能去投奔你的恩師,還得在雲南多待些日子!”
“為什麽?”梁啟超和蔡鍔同時追問道。
“因為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做,做完了你才能走!”劉慶斌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請劉公子明示!”蔡鍔向劉慶斌抱拳道。
“目前,國庫空虛無錢,政府度日艱難。如果我沒估計錯,大總統最近和西方各國商談的善後大借款就要有眉目了!可是如若國會不批準,以大總統的性格必然會越過國會與各國簽約。這就牽涉到借款違法的問題了,我估計有些人會在其中生事。特別是政府控製不了的一些地方,少不了有這樣那樣的小動作。到時肯定會有人來聯絡雲南,所以我希望你能坐鎮雲南,影響整個西南地區,盡可能的不要使西南陷入戰火當中!”
劉慶斌講的很詳細,梁啟超和蔡鍔都聽明白了。
蔡鍔沉思了片刻,抬頭道:“真會有那麽嚴重?要發生內戰?”
劉慶斌歎了口氣:“前麵已經有宋教仁刺殺案了,此次又出借款案,再加上如果有一些心懷叵測的人在一旁煽風點火,我覺得很有這種可能!”
蔡鍔聽罷點點頭:“我聽劉公子的,暫緩離滇,決不讓西南諸省陷入戰火!隻是,劉公子既然有此猜測,可否設法消弭,我們國家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蔡鍔此番憂心忡忡的話讓劉慶斌深有同感,他對蔡鍔道:“蔡都督,你放心,我會盡量避免戰爭爆發的,如果真的爆發真正,我也會設法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人之間的氣氛一下變得壓抑起來,劉慶斌為了緩和氣氛,對蔡鍔說道:“蔡都督,您是兵法大家,我也喜歡兵法,咱們可否今晚來個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蔡鍔先是一愣,接著會意過來,哈哈大笑道:“劉公子客氣了,你在蒙古平叛的事情我也有耳聞,看得出你深得兵法之精髓,那就讓我們來一次紙上談兵吧!”
“蔡都督,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你在十年前曾經寫過一篇《軍國民篇》吧?”
“劉公子,你也知道我的這篇拙作?”蔡鍔覺得非常意外,這還是他在日本學習陸軍的時候寫的一篇軍事文章,沒想到劉慶斌居然也知道。
“蔡都督20歲之前完成的這篇《軍國民篇》,看起來似乎與中國近代教育關係更大,但我覺得蔡都督還是從軍事教育的角度撰述此文的。”
蔡鍔點點頭。
劉慶斌接著說道:“我對其中一段話記得特別清楚!”說著,他站了起來,朗朗開始背誦:“處今日戰爭最劇之世界”,中國要想保全獨立自主,就必須實行義務兵役製,提倡全民皆兵,既如此,則軍隊的素質就取決於全民的素質,要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就必須提高國人的戰鬥力,先培養出精神和體魄皆強健不羈的國民――軍人之智識,軍人之精神,軍人之本領,不獨限之從戎者,凡全國國民皆宜具有之……”
……
劉慶斌、梁啟超和蔡鍔三人一直聊到了深夜。第二天一早,劉慶斌和梁啟超就向蔡鍔告別準備趕赴海南。
“蔡都督,本來打算在你這裏要多留幾日的,可沒想到瓊贛特區設立的方案這麽快就通過了,特區成立在即,各種事宜千頭萬緒,隻好先告辭了!”劉慶斌依依不舍道。
“劉公子,我們來日方長,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再見麵的。多保重!”蔡鍔還是一貫的軍人豪爽作風。
四月二十二日,劉慶斌和梁啟超趕到海口。
四月二十五日,張壽增、宋嘉樹、虞文峰、馮如、項鬆茂等人帶著第一批赴海南人員到達海口。
宋嘉樹一到海南,就開始忙起組建議會的事情。而馮如和項鬆茂則進行實地考察,選擇修建飛機製造廠和製藥廠的廠址。
四月二十八日,李平書帶第二批赴海南人員到達海口。
由於《迷津報》對瓊贛特區的大力宣傳,加之長期的招聘廣告,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蜂擁而至上海,掀起了投身海南、建設特區的熱潮。所以,前兩批到達的人員有一千四百多人。
五月一日,上海警察學校校長徐峰帶領兩百名警察到達海口。三天後,瓊贛特區警察學校成立,並開始招募警察學員。
五月八日,德意誌帝國駐上海領事紐爾斯從上海來到海口,同時他還送來了千裏迢迢趕來的二百多名德國專家。德意誌帝國威廉二世的確向劉慶斌展示了極大地誠意,這些人都是德國各個領域數一數二得專家。劉慶斌非常重視這批專家,親自安排他們的食宿和工作。
五月十四日,瓊贛特區議會選舉產生,共三百零七名議員,議會議長為宋嘉樹。其中瓊州選舉議員二百零一人,贛州選舉議員一百零六名。
五月十五日,瓊贛特區議會選舉產生特區總督和副總督。總督為梁啟超,副總督為張壽增。
五月二十日,瓊贛特區銀行成立,在特區管轄地內發行特區幣。
五月二十五日,副總督張壽增移至贛州,建立行署辦公。
五月二十七日,郭鬆齡、郭鬆亭和郭破虜分別率領五千多名鐵血戰士先後抵達瓊州。
一個月前,劉慶斌就分別發電報給了伊賀道真和郭鬆亭。他讓郭鬆亭做好離開神箭穀的準備,同時讓伊賀道真準備船隻,把神箭穀內的鐵血戰士全部運抵瓊州,然後再安排白狼戰士接管進駐神箭穀。伊賀道真和郭鬆亭接到電報沒有絲毫怠慢,迅速行動起來,經過了一係列的準備,於十天前從丹東港分批登上了八艘海輪,在海上顛簸數日,直至二十七日才全部抵達海口。
“老郭呀,鐵血戰士的精神麵貌不錯。看得出來,這近一年的時間你們沒少下工夫。”劉慶斌對鐵血戰士現在的狀態非常滿意。
郭鬆亭謙虛道:“謝謝首領的鼓勵!其實,我們都心裏清楚,他們的水平還差得遠呢!不過,孩子們心裏都憋著一股勁呢,想要在將來和白狼戰士一較長短呢!”
“好,有這麽個心氣是好事!我讓你們準備的剿匪隊伍以及夜襲隊和狙擊隊怎麽樣了!”
郭鬆亭滿臉歉意回答道:“一千人的剿匪隊伍沒有問題,都準備好了,不僅軍事素質是頂呱呱的,而且長途奔襲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都達到了您的要求。夜襲隊問題也不大,主要是缺乏實戰經驗。關鍵是狙擊隊,還沒有成型,現在隻能做到對靜止目標的清除,而對移動目標沒有任何把握!”
“意料當中的事情,狙擊手哪是那麽容易訓練的?你們能夠達到現在的水平,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沒關係,下一步我們在實戰中訓練,這樣水平會提高的會更快一些。”
說完,劉慶斌又看向一旁的郭鬆齡:“郭鬆齡,我把你從張將軍那裏要來,你不會怪我吧?”
“怎麽會呢?能跟著首領,是我的造化!”郭鬆齡是發自內心願意跟著劉慶斌,自從上次他在遼寧被劉慶斌折服之後,就一直把劉慶斌當做了自己的榜樣。現在跟了劉慶斌,他真的很高興,很快就融入了鐵血戰士中,所以很順口的稱劉慶斌為首領。
“那就好,下一步鐵血戰士就要交給你帶了。郭破虜前段時間帶的不錯,希望你也不要讓我失望。”
“我?破虜不是帶的好好的嗎?為什麽不讓他帶了?”郭鬆齡不解的問道。
“因為郭破虜要帶人和我去剿滅白朗匪軍,所以剩下的鐵血戰士就由你帶了!”
“啊?首領,還是讓我去和你剿匪,破虜繼續帶鐵血戰士吧!”郭鬆齡先是一愣,反應過來後趕忙建議道。
“大郭,你這也太不厚道了吧,當著我的麵就挖牆腳?”郭破虜一聽郭鬆齡的話頓時急了,連平時笑稱的老郭、大郭和小郭都喊出來了。
郭鬆齡還要爭辯,劉慶斌擺擺手道:“好了,你們別爭了,這事就這麽定了!”
看著郭鬆齡垂頭喪氣的模樣,劉慶斌神秘兮兮的對他說道:“你也別喪氣,把心思好好放在練兵上。我向你保證,明年有一場大仗,我讓你帶隊。郭破虜的剿匪和這場大仗比起來,簡直就是毛毛雨。不過我把話可說在前麵,如果你的兵沒有練好,那就沒你什麽戲了!”
劉慶斌的一番話成功的勾起了郭鬆齡和郭破虜的好奇心,他們兩異口同聲地問道:“首領,明年和誰打?”
“日本,日本的正規軍!怎麽樣?敢不敢?”
“敢,誰不敢誰是孫子!”郭鬆齡恨恨地吐了口唾沫。
“首領,要不,這次讓大郭去,明年讓我去吧?”郭破虜趕忙建議道。
“小郭,你這也太不厚道了吧,當著我的麵就挖牆腳?”郭鬆齡撇了撇嘴:“首領說了,這次讓我去練兵!”
“好了,就這麽定了!沒事了就該幹嘛幹嘛去!”劉慶斌見不得他們二人爭吵。
“首領,請稍等!”郭鬆亭突然在一旁喊了一聲。
“老郭,什麽事?
“首領,聽說你身邊有個白狼衛隊?”
“是呀,怎麽了?”
“哦,是這樣的。我和鬆齡、破虜商量過了,我們也組建了一個鐵血衛隊,以後就跟在您的身邊。”
劉慶斌一聽郭鬆亭這話,頭立刻就大了,趕忙擺手道:“別,還是算了吧!我哪裏需要這麽多人來保護?沒有必要!”
郭鬆亭麵色一變:“首領,難道你是嫌我們鐵血戰士不如白狼戰士?”
劉慶斌心想:這都哪跟哪呀?但嘴上還得解釋:“老郭,我哪有這樣的想法,你可別冤枉我!”
“那你為什麽要白狼衛隊卻不要鐵血衛隊呢?”
劉慶斌聽了郭鬆亭上綱上線的話,鬱悶地歎了口氣:“好吧,老郭,我答應了!不過我可提前講好,第一不準超過50人,白狼衛隊就是50人。第二平時和白狼衛隊一樣把行蹤隱藏起來,不要輕易露麵。第三鐵血衛隊和白狼衛隊各負其責,不準發生爭執。如若做不到,大不了鐵血衛隊和白狼衛隊我都不要了!”
“首領,您放心,我保證做到!”郭鬆亭興奮道。
“你們準備安排誰做鐵血衛隊的衛隊長?”劉慶斌隨口問道。
“當然是我了!”郭鬆亭理直氣壯道。
劉慶斌大吃一驚:“你?”
“怎麽了?不行嗎?那個劉納言可以做衛隊長,難道我就做不了?”郭鬆亭一擰脖子反問道。
“當然可以做了!哦,老郭呀,我想起來了,我還有點事,我先走了!”
劉慶斌心想:我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編了個理由就往門外走去。
郭鬆亭聽了劉慶斌的話趕忙往外追去,邊追邊喊:“首領,從今天開始,我將對你實行貼身保護,你到哪裏我跟到哪裏,絕對保證你的安全。”
噗通,聽了郭鬆亭的話,劉慶斌一下被門檻絆倒在地。
“我的天哪!這還不要了我的命呀?”劉慶斌頓時哀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