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炯明見蔣誌清半日不回,也領眾來迎,與孫文等人會合。傍晚,陳炯明擺下酒席,孫文對陳炯明等人多有慰勉。
席散之後,借著點點星光,孫文偕蔣誌清到江邊散步。走了半晌,孫文悠悠問道:“誌清,你來粵軍也有兩月了,事有可為乎?”
蔣誌清道:“粵軍能打仗,閩軍絕非其敵。但為誰打,最終能打到哪裏,他們卻不清楚。”
孫文歎了口氣,又擺了擺手道:“競存雖然時常跟我意見相左,卻決無二誌,他也是鐵杆是要搞共和的。”
孫文口中的競存,正是他的愛將陳炯明。
蔣誌清無奈地道:“先生,您說過中國像一盤散沙,誰也不服誰呀。要真散到家也好了,但最終還是要打,不打出個草頭王來,天下不會太平。”
孫文道:“我相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我們的戰爭是為了創造共和。我也相信唯有我們革命黨打下天下,才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蔣誌清道:“這些我也明白。我擔心的是,現在的粵軍未必可以實現您的理想。”
孫文擺擺手道:“不多說了,競存是可以信賴的,你跟著他好好幹,遇事要多跟他商量。我明天先到鬆口去,然後到梅縣和潮安轉轉。”
蔣誌清道:“我陪您去吧。”
孫文道:“你就別跟瞎轉悠了。現在永定吃緊,你這個作戰科長明天就去那裏。幫許崇智把那裏拿下來。”
蔣誌清見孫文神態嚴峻,連忙應命。
蔣誌清辭別孫文,趕到永定,隨即投入火線。帶領突擊隊將永定攻下。孫文見閩軍防線已被撕開,閩西指日可定,於是帶著喜悅之情登程而去。
不想,沒過幾天,戰局竟然逆轉。
原來,浙軍前來馳援,與閩軍組成“援粵軍”,殺了“援閩軍”一個措手不及,粵軍全線潰退。
浙軍的統帥是童葆暄,童葆暄與粵軍中路對壘。從陳炯明手裏奪回嵩關。又進占饒平。並擊斃粵軍的一個支隊司令徐連勝。
福建督軍李厚基見童葆暄是真來幫忙的,於是驅兵大進。臧致平部從詔安撕開一道口子,進窺潮、汕。而唐國謨部則收複上杭、永定。
童葆暄見閩軍從兩翼跟進,鬥誌更旺,趁著夜色對三河壩粵軍總部實施偷襲。幸而那天降大雨,水位上漲,童葆暄才止住兵鋒。
粵軍陷入閩浙聯軍的三麵包圍,孫文在上海聞訊,致電陳炯明,指示其冒險進攻,打破危局。
陳炯明拿下閩西,本想與北京政府講和。但此時卻遭閩浙聯軍反撲,自己的潮汕根據地也將不保,以後何以立足,因此不得不拚了。但如何打退閩浙聯軍的進攻,卻是一個大問題。因此,陳炯明不得不向蔣誌清請教了。
巧的是,蔣誌清正拿著一份剛寫好的《粵軍第二期作戰計劃》來找他。
見陳炯明一臉憂色,蔣誌清笑道:“司令何必憂心忡忡,破敵隻在指掌間耳。童葆暄誌大才疏,也就是三斧子半,現在已是強弩之末,我們正好收拾他。”
陳炯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蔣誌清道:“敵多我寡,我們不能守,也守不住,應該敵進我進,才能打亂他們的陣腳,取得主動。我軍中路和左翼應暫取守勢以牽製敵人,應集中主力於右翼,向前挺進。然後,左翼佯動,右翼沿海岸向漳州猛進,相機破敵後,與左翼在閩江下遊會師,再進逼福州。”
陳炯明皺著眉,俯首望著地圖:“計劃是不錯,但有點冒險。我看還是三路固守,以待時變吧。”
蔣誌清歎了口氣,也懶得跟他去爭,悻悻而退,連夜去找許崇智。
此時,許崇智正與閩軍苦鬥,見蔣誌清到來,連忙問計。
蔣誌清俯其耳邊,悄聲而語。許崇智聞言大喜。
次日,許崇智與閩軍再戰,漸感不支,便向江邊退卻。豈能讓煮熟的鴨子飛了,閩軍連日取勝,鬥誌正旺,於是不舍而追。閩軍追到江邊,卻見粵軍都已上了船。閩軍在江邊收住腳步,且驚且疑,卻聽濤聲大作,但見江水平地陡長三尺,向閩軍湧來,閩軍不禁大亂,丟盔卸甲向高處撤退。正在這時,山腳轉過一軍,機槍亂射,領頭的正是粵軍上校蔣誌清。
蔣誌清以水攻擊潰了一路敵軍,李厚基和童葆暄也不是弱者,竟棄右翼於不顧,驅軍從中路和左翼繼續進攻。
陳炯明與眾將見形勢危急,都準備退卻。
在此緊要關頭,蔣誌清挺身而出,力勸陳炯明不可後退一步。
陳炯明不聽。
蔣誌清道:“童葆暄沒那麽厲害,你就把他交給我吧。假如我不能破敵,願獻項上人頭。”
陳炯明這才勉強同意。
夜晚,蔣誌清帶來兩個參謀,親到前沿偵察地形,回來後又跑到炮營親自部署炮位。
同時,以總司令名義,急調右翼洪兆麟部來援。洪兆麟深夜前來,蔣誌清授計,洪領命而去。
次日,蔣誌清親率一個連與敵對壘。忽舍棄親兵,打馬向前。
浙軍前沿見有人策馬即馳而來,驚愕間舉槍要射,卻見來人用浙江話道:“莫慌,快去跟你們童師長通報一聲,就說蔣誌清求見。”
一盞茶的時間,童葆暄帶著一個親信參謀各騎了匹高頭大馬從營中出來,將將來到蔣誌清的跟前,勒住馬,上上下下將蔣誌清打量了一番,用馬鞭一指道:“讓我跟你陣前答話,你以為現在還是三國呢?是不是琢磨著再跟我來個單挑?聽說你愛讀書,我看你是讀書讀傻了。你就不怕我手下的兄弟一陣亂槍讓你回不去?”
蔣誌清指一指身後的群山大笑道:“我在那裏可有不少埋伏,你要是來攻,一定要小心呀。”
說罷,拱了拱手,打馬便行。
蔣誌清絕塵而去,童葆暄身旁的參謀已氣得火冒三丈,道:“師長,這小子也忒囂張了,要不我一槍結果了他?”說著就要掏槍。
童葆暄連忙將他的手按住,喝道:“背後打黑槍乃小人的行徑,豈是我輩所為。我們人多勢眾,在戰場上收拾他易如反掌。就讓他腦袋在他脖子上多呆幾天。你去傳我口令,10時準時從正麵發起攻擊。”
參謀猶疑地說道:“這個小子,會不會真有埋伏呀?”
童葆暄道:“他小子跑來這一趟,其實就是來激將,肯定有埋伏。不過他們一共才有幾個人,就算有埋伏,還不夠給我們墊牙的。幹脆,我們就將計就計,從左翼三裏外穿插敵後,切斷他們的後路。。我到要看看,到底看是誰埋伏誰。”
童葆暄親領一團人馬輕裝向前猛進,果然在一個狹長的山穀遭遇埋伏。
蔣誌清從半山上一塊岩石後麵躍出,舉著一個高音喇叭向浙軍喊話道:“兄弟們,你們已經進了我們的包圍圈,隻要把槍丟下,就饒你們不死。”
童葆暄聞言,對身旁的參謀長笑道:“這小子沒別的本事,就是一個傻大膽。這樣的人也能做作戰科長,他們護法軍還能打勝仗嗎?咱們就讓他再笑五分鍾,二團馬上就給他一個反包圍。”
童部雖遭包圍,但蔣誌清用來埋伏的部隊,僅有一營之眾,童部即使沒有援軍,蔣誌清的部隊也難以將童部圍殲。
童葆暄見蔣部槍聲零落,知其兵力薄弱,乃對身旁的一團團長道:“你看看,我說這小子就這兩下子吧。”
童葆暄乃領一營據中而守,而以二、三兩營向兩側反擊。
很快,蔣部已感不支。
蔣誌清令一個參謀傳令各部向後撤退。
蔣誌清話音未落,山後忽然響起了衝鋒號,童部二團從蔣部的側後殺至,將蔣部圍困垓心。
幸好敵軍未將山對麵的部隊包圍,與蔣誌清同歲的營長梁鴻楷率眾舍命來救,方將蔣誌清的那營人馬救出包圍圈。
一團團長向童葆暄問道:“是否追擊?”
童葆暄喝道:“這不是廢話嘛!當然不能給敵人以喘息之機。不僅是要吃掉這股敵軍,更要打亂敵人陣腳,趁機直搗潮汕。”
一團團長聞言大喜,驅軍急進。
浙軍追出山穀,前邊豁然是一片平地,不遠處正是韓江。童葆暄對部下喝道:“敵人沒有退路了,活捉蔣誌清者,官升兩級,賞大洋五百。”
官兵聽了,無不奮勇向前。
蔣誌清帶領兩個營的人馬退至江邊,躲入預設掩體。
見浙軍兩個團的兵力向己方迫近,蔣誌清仰天大笑,對身邊的司號員道:“吹衝鋒號。”
童葆暄見蔣部縮進預設陣地,心下不覺疑惑。現在聽到號聲,反到笑出了聲,對身邊勤務兵道:“這個蔣誌清真是把部隊帶到絕境了,看來他還想搞什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一戰。也好,我還怕他們不出來呢。”
說罷,仗著己方人多勢眾,乃揮兵大進。
浙軍距離蔣誌清的營壘還有幾十米,忽然半天好像響起炸雷,粵軍埋伏在五裏之外的幾十門大炮一起開火了。
蔣誌清從陳炯明那裏拿不到更多的步兵,但終於說得陳炯明同意,把粵軍的全部炮兵匯集一處,在這裏擺下了一個鴻門宴。霎時間,一顆顆炸彈在浙軍腳下爆炸,炸得浙軍人仰馬翻、鬼哭狼嚎。
席散之後,借著點點星光,孫文偕蔣誌清到江邊散步。走了半晌,孫文悠悠問道:“誌清,你來粵軍也有兩月了,事有可為乎?”
蔣誌清道:“粵軍能打仗,閩軍絕非其敵。但為誰打,最終能打到哪裏,他們卻不清楚。”
孫文歎了口氣,又擺了擺手道:“競存雖然時常跟我意見相左,卻決無二誌,他也是鐵杆是要搞共和的。”
孫文口中的競存,正是他的愛將陳炯明。
蔣誌清無奈地道:“先生,您說過中國像一盤散沙,誰也不服誰呀。要真散到家也好了,但最終還是要打,不打出個草頭王來,天下不會太平。”
孫文道:“我相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我們的戰爭是為了創造共和。我也相信唯有我們革命黨打下天下,才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蔣誌清道:“這些我也明白。我擔心的是,現在的粵軍未必可以實現您的理想。”
孫文擺擺手道:“不多說了,競存是可以信賴的,你跟著他好好幹,遇事要多跟他商量。我明天先到鬆口去,然後到梅縣和潮安轉轉。”
蔣誌清道:“我陪您去吧。”
孫文道:“你就別跟瞎轉悠了。現在永定吃緊,你這個作戰科長明天就去那裏。幫許崇智把那裏拿下來。”
蔣誌清見孫文神態嚴峻,連忙應命。
蔣誌清辭別孫文,趕到永定,隨即投入火線。帶領突擊隊將永定攻下。孫文見閩軍防線已被撕開,閩西指日可定,於是帶著喜悅之情登程而去。
不想,沒過幾天,戰局竟然逆轉。
原來,浙軍前來馳援,與閩軍組成“援粵軍”,殺了“援閩軍”一個措手不及,粵軍全線潰退。
浙軍的統帥是童葆暄,童葆暄與粵軍中路對壘。從陳炯明手裏奪回嵩關。又進占饒平。並擊斃粵軍的一個支隊司令徐連勝。
福建督軍李厚基見童葆暄是真來幫忙的,於是驅兵大進。臧致平部從詔安撕開一道口子,進窺潮、汕。而唐國謨部則收複上杭、永定。
童葆暄見閩軍從兩翼跟進,鬥誌更旺,趁著夜色對三河壩粵軍總部實施偷襲。幸而那天降大雨,水位上漲,童葆暄才止住兵鋒。
粵軍陷入閩浙聯軍的三麵包圍,孫文在上海聞訊,致電陳炯明,指示其冒險進攻,打破危局。
陳炯明拿下閩西,本想與北京政府講和。但此時卻遭閩浙聯軍反撲,自己的潮汕根據地也將不保,以後何以立足,因此不得不拚了。但如何打退閩浙聯軍的進攻,卻是一個大問題。因此,陳炯明不得不向蔣誌清請教了。
巧的是,蔣誌清正拿著一份剛寫好的《粵軍第二期作戰計劃》來找他。
見陳炯明一臉憂色,蔣誌清笑道:“司令何必憂心忡忡,破敵隻在指掌間耳。童葆暄誌大才疏,也就是三斧子半,現在已是強弩之末,我們正好收拾他。”
陳炯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蔣誌清道:“敵多我寡,我們不能守,也守不住,應該敵進我進,才能打亂他們的陣腳,取得主動。我軍中路和左翼應暫取守勢以牽製敵人,應集中主力於右翼,向前挺進。然後,左翼佯動,右翼沿海岸向漳州猛進,相機破敵後,與左翼在閩江下遊會師,再進逼福州。”
陳炯明皺著眉,俯首望著地圖:“計劃是不錯,但有點冒險。我看還是三路固守,以待時變吧。”
蔣誌清歎了口氣,也懶得跟他去爭,悻悻而退,連夜去找許崇智。
此時,許崇智正與閩軍苦鬥,見蔣誌清到來,連忙問計。
蔣誌清俯其耳邊,悄聲而語。許崇智聞言大喜。
次日,許崇智與閩軍再戰,漸感不支,便向江邊退卻。豈能讓煮熟的鴨子飛了,閩軍連日取勝,鬥誌正旺,於是不舍而追。閩軍追到江邊,卻見粵軍都已上了船。閩軍在江邊收住腳步,且驚且疑,卻聽濤聲大作,但見江水平地陡長三尺,向閩軍湧來,閩軍不禁大亂,丟盔卸甲向高處撤退。正在這時,山腳轉過一軍,機槍亂射,領頭的正是粵軍上校蔣誌清。
蔣誌清以水攻擊潰了一路敵軍,李厚基和童葆暄也不是弱者,竟棄右翼於不顧,驅軍從中路和左翼繼續進攻。
陳炯明與眾將見形勢危急,都準備退卻。
在此緊要關頭,蔣誌清挺身而出,力勸陳炯明不可後退一步。
陳炯明不聽。
蔣誌清道:“童葆暄沒那麽厲害,你就把他交給我吧。假如我不能破敵,願獻項上人頭。”
陳炯明這才勉強同意。
夜晚,蔣誌清帶來兩個參謀,親到前沿偵察地形,回來後又跑到炮營親自部署炮位。
同時,以總司令名義,急調右翼洪兆麟部來援。洪兆麟深夜前來,蔣誌清授計,洪領命而去。
次日,蔣誌清親率一個連與敵對壘。忽舍棄親兵,打馬向前。
浙軍前沿見有人策馬即馳而來,驚愕間舉槍要射,卻見來人用浙江話道:“莫慌,快去跟你們童師長通報一聲,就說蔣誌清求見。”
一盞茶的時間,童葆暄帶著一個親信參謀各騎了匹高頭大馬從營中出來,將將來到蔣誌清的跟前,勒住馬,上上下下將蔣誌清打量了一番,用馬鞭一指道:“讓我跟你陣前答話,你以為現在還是三國呢?是不是琢磨著再跟我來個單挑?聽說你愛讀書,我看你是讀書讀傻了。你就不怕我手下的兄弟一陣亂槍讓你回不去?”
蔣誌清指一指身後的群山大笑道:“我在那裏可有不少埋伏,你要是來攻,一定要小心呀。”
說罷,拱了拱手,打馬便行。
蔣誌清絕塵而去,童葆暄身旁的參謀已氣得火冒三丈,道:“師長,這小子也忒囂張了,要不我一槍結果了他?”說著就要掏槍。
童葆暄連忙將他的手按住,喝道:“背後打黑槍乃小人的行徑,豈是我輩所為。我們人多勢眾,在戰場上收拾他易如反掌。就讓他腦袋在他脖子上多呆幾天。你去傳我口令,10時準時從正麵發起攻擊。”
參謀猶疑地說道:“這個小子,會不會真有埋伏呀?”
童葆暄道:“他小子跑來這一趟,其實就是來激將,肯定有埋伏。不過他們一共才有幾個人,就算有埋伏,還不夠給我們墊牙的。幹脆,我們就將計就計,從左翼三裏外穿插敵後,切斷他們的後路。。我到要看看,到底看是誰埋伏誰。”
童葆暄親領一團人馬輕裝向前猛進,果然在一個狹長的山穀遭遇埋伏。
蔣誌清從半山上一塊岩石後麵躍出,舉著一個高音喇叭向浙軍喊話道:“兄弟們,你們已經進了我們的包圍圈,隻要把槍丟下,就饒你們不死。”
童葆暄聞言,對身旁的參謀長笑道:“這小子沒別的本事,就是一個傻大膽。這樣的人也能做作戰科長,他們護法軍還能打勝仗嗎?咱們就讓他再笑五分鍾,二團馬上就給他一個反包圍。”
童部雖遭包圍,但蔣誌清用來埋伏的部隊,僅有一營之眾,童部即使沒有援軍,蔣誌清的部隊也難以將童部圍殲。
童葆暄見蔣部槍聲零落,知其兵力薄弱,乃對身旁的一團團長道:“你看看,我說這小子就這兩下子吧。”
童葆暄乃領一營據中而守,而以二、三兩營向兩側反擊。
很快,蔣部已感不支。
蔣誌清令一個參謀傳令各部向後撤退。
蔣誌清話音未落,山後忽然響起了衝鋒號,童部二團從蔣部的側後殺至,將蔣部圍困垓心。
幸好敵軍未將山對麵的部隊包圍,與蔣誌清同歲的營長梁鴻楷率眾舍命來救,方將蔣誌清的那營人馬救出包圍圈。
一團團長向童葆暄問道:“是否追擊?”
童葆暄喝道:“這不是廢話嘛!當然不能給敵人以喘息之機。不僅是要吃掉這股敵軍,更要打亂敵人陣腳,趁機直搗潮汕。”
一團團長聞言大喜,驅軍急進。
浙軍追出山穀,前邊豁然是一片平地,不遠處正是韓江。童葆暄對部下喝道:“敵人沒有退路了,活捉蔣誌清者,官升兩級,賞大洋五百。”
官兵聽了,無不奮勇向前。
蔣誌清帶領兩個營的人馬退至江邊,躲入預設掩體。
見浙軍兩個團的兵力向己方迫近,蔣誌清仰天大笑,對身邊的司號員道:“吹衝鋒號。”
童葆暄見蔣部縮進預設陣地,心下不覺疑惑。現在聽到號聲,反到笑出了聲,對身邊勤務兵道:“這個蔣誌清真是把部隊帶到絕境了,看來他還想搞什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一戰。也好,我還怕他們不出來呢。”
說罷,仗著己方人多勢眾,乃揮兵大進。
浙軍距離蔣誌清的營壘還有幾十米,忽然半天好像響起炸雷,粵軍埋伏在五裏之外的幾十門大炮一起開火了。
蔣誌清從陳炯明那裏拿不到更多的步兵,但終於說得陳炯明同意,把粵軍的全部炮兵匯集一處,在這裏擺下了一個鴻門宴。霎時間,一顆顆炸彈在浙軍腳下爆炸,炸得浙軍人仰馬翻、鬼哭狼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