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風回到徐記豆腐店,向老板稟報,說船行到富陽後,上來兩個流氓,故意串通好了在船上調戲婦女。其中一個流氓稱被調戲的女子是自己妹妹,另一個流氓不肯罷休,在船上大打出手,引得船上的旅客紛紛圍觀。徐縉璜也擠在人叢中看熱鬧,不想兩個流氓扭打之間,故意把縉璜絆倒,弄得船上一片混亂。一個流氓見狀還熱心地把縉璜扶起,口中連聲道歉。縉璜起身後,不曾介意,隻是整整衣衫,拍拍塵土,不想一摸身上,包不見了。不得已,隻得在桐廬上岸,耽擱在那兒,連吃一頓飯的錢也沒有了,終日以淚洗麵。為此,他特趕來向老板稟報,火速接濟。
一番彌天大謊,居然編得繪聲繪色,天衣無縫,不由徐老板不信。他當即給戴春風100元錢。請其速速趕回桐廬,交給縉璜,口裏還一個勁地向戴春風道謝,稱讚他路途辛苦。
戴春風拿了錢,來到僻靜無人處,不覺放聲大笑起來。他心想:這“過海神仙”並不難做,隻要有一個聰明機智的腦子,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不愁這世界上的蠢才不聽擺布。他先到酒樓飽餐了一頓,安撫一下碌碌饑腸,再到服裝店置辦了一套衣服,然後又給母親、妻子買了些衣料、年貨,重新上了船,篤悠悠地轉回江山。
戴春風回到保安老家,與母親、妻子、兒子見麵。
晚上,待鄰居客人們散去,戴春風才向母親言明自己被學校開除,已經“改行做街頭小生意賺錢”,這書是不能再讀了,杭州也不能再去了。
母親想到自己的一番辛苦,付諸東流,不覺唉聲歎氣,潸然淚下。但因慈母愛心,恨鐵不成鋼。卻也奈何他不得。其妻毛氏見丈夫雖無功名歸來,從此卻能廝守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倒也自有情趣。
戴春風此後安分了一段時日,在家裏看看山林,讀讀史書,侍奉母親,逗弄兒子,不覺過了一年有餘。
1917年11月下旬,浙軍第三師師長周鳳岐在寧波策劃獨立。浙一師奉命平變。出發前在全省各地招兵買馬。戴春風聞訊。不覺怦然心動。心想自己久困江山這彈丸之地,總不是長久辦法,既然不能從仕途上發展,何不從行伍中起家。借一個進身之階。況現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幾人為王,幾人為帝,哪一個不是擁兵自重之人。主意打定,他立即說服母親,告別毛氏,吻別幼子,風塵仆仆地趕到杭州。找到浙一師的學兵營。
其時,招兵剛剛結束,戴春風鬧著要報名。
適逢學兵營營長李享值班,他見戴春風態度堅決,加之濃眉大眼。有一股勃勃英氣,便順口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戴春風,字子佩。”戴春風挺直身軀,恭恭敬敬地回答。
“職業?”
“浙江省立第一中學讀書!”
戴春風麵不改色心不跳,他知道反正不會有人調查的,再說“好鐵不打釘,好人不當兵”,大凡當兵的大概都免不了有些偷雞摸狗的毛病。
“哦!”聽到這裏,李享不禁對戴春風注意起來,“為什麽棄文從武,投筆從戎?”
戴春風想起當年投考江山縣文溪高等小學的一篇試題《問立誌》,立刻精神抖擻地答道:“長官問立誌,吾曰:希聖,希賢,希豪傑而已。如今天下大亂,世無寧日,希聖、希賢而不可得,唯有追隨長官,橫刀立馬,創功立業,以安天下,才是男兒追求。”
“好!”李享不禁喝起彩來,他想此人出語不凡,誌向遠大,必是奇才,當下便錄取了戴春風。
1918年初,浙一師開往寧波,與浙三師交火。因浙三師早有準備,仗打得很艱苦。浙三師初用堅城之利,挫敵銳氣,繼而反攻,浙一師大敗。
戴春風被一群敗逃的亂兵裹挾,慌不擇路之間,被浙三師俘虜,關進俘虜營,在那兒嚐盡了出生入死、羞辱打罵、饑寒交迫之苦。不久,因甬變平息,戴春風被放出,他想起這一番形同地獄般的經曆,心有餘悸,加之浙一師乃敗軍之師,難成氣候,決定就此脫離部隊,在寧波街頭流落。
戴春風落魄寧波,正值冬末春初,風霜雨雪,交相緊逼。為了賺幾個錢糊口,他設一賭攤,騙幾個錢吃飯。高明的賭術讓他賺了一些錢,可惜好景不長。在一次聚賭中,戴春風洗牌出老千被一個更厲害的賭徒發現,其它幾個輸錢的人上去就對戴一頓痛打。戴春風被打的全身清腫,其中鼻子不知道被誰打中一拳,鮮血之流。這一拳也讓戴春風的鼻子留下了嚴重後遺症,他每周都要洗鼻多次,不然就會呼吸艱難,經常隨身帶著一個小皮箱,裏麵就是洗鼻的工具。
一天,戴春風來到寧波關帝廟過夜。
剛進廟中,隻見一中年農村婦女自廟外走來,他一看不禁大吃一驚,高叫一聲“媽媽”,撲了上去。
來人正是藍氏,母子倆異鄉相逢,悲喜交集,抱頭痛哭一場。哭罷,藍氏用毛巾給戴春風擦幹臉上的淚水,拿出燒餅油條給戴春風充饑。她看著戴春風狼吞虎咽的吃態,不免心酸落淚。
原來,自戴春風隨浙一師赴寧波打仗後,藍氏、毛氏婆媳倆每日牽腸掛肚、寢食不安。後來得知他流落寧波,藍氏決定親自來找。一路上,藍氏水陸兼程,曉行夜宿,吃盡千辛萬苦,方到寧波。那料到寧波乃繁華商埠,人海茫茫,何處尋得春風兒。每日裏,藍氏用三寸金蓮,走遍寧波大街小巷,全無戴春風的蹤影。精疲力盡之時,藍氏猛然想起春風乃落難之人,身無分文,晚上必借宿於寺廟亭閣之處。於是,藍氏每日隻在寧波寺廟亭閣之間轉悠,果然在關帝廟撞個正著。
是夜,母子雙雙借宿關帝廟,敘些別後離情。
一番彌天大謊,居然編得繪聲繪色,天衣無縫,不由徐老板不信。他當即給戴春風100元錢。請其速速趕回桐廬,交給縉璜,口裏還一個勁地向戴春風道謝,稱讚他路途辛苦。
戴春風拿了錢,來到僻靜無人處,不覺放聲大笑起來。他心想:這“過海神仙”並不難做,隻要有一個聰明機智的腦子,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不愁這世界上的蠢才不聽擺布。他先到酒樓飽餐了一頓,安撫一下碌碌饑腸,再到服裝店置辦了一套衣服,然後又給母親、妻子買了些衣料、年貨,重新上了船,篤悠悠地轉回江山。
戴春風回到保安老家,與母親、妻子、兒子見麵。
晚上,待鄰居客人們散去,戴春風才向母親言明自己被學校開除,已經“改行做街頭小生意賺錢”,這書是不能再讀了,杭州也不能再去了。
母親想到自己的一番辛苦,付諸東流,不覺唉聲歎氣,潸然淚下。但因慈母愛心,恨鐵不成鋼。卻也奈何他不得。其妻毛氏見丈夫雖無功名歸來,從此卻能廝守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倒也自有情趣。
戴春風此後安分了一段時日,在家裏看看山林,讀讀史書,侍奉母親,逗弄兒子,不覺過了一年有餘。
1917年11月下旬,浙軍第三師師長周鳳岐在寧波策劃獨立。浙一師奉命平變。出發前在全省各地招兵買馬。戴春風聞訊。不覺怦然心動。心想自己久困江山這彈丸之地,總不是長久辦法,既然不能從仕途上發展,何不從行伍中起家。借一個進身之階。況現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幾人為王,幾人為帝,哪一個不是擁兵自重之人。主意打定,他立即說服母親,告別毛氏,吻別幼子,風塵仆仆地趕到杭州。找到浙一師的學兵營。
其時,招兵剛剛結束,戴春風鬧著要報名。
適逢學兵營營長李享值班,他見戴春風態度堅決,加之濃眉大眼。有一股勃勃英氣,便順口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戴春風,字子佩。”戴春風挺直身軀,恭恭敬敬地回答。
“職業?”
“浙江省立第一中學讀書!”
戴春風麵不改色心不跳,他知道反正不會有人調查的,再說“好鐵不打釘,好人不當兵”,大凡當兵的大概都免不了有些偷雞摸狗的毛病。
“哦!”聽到這裏,李享不禁對戴春風注意起來,“為什麽棄文從武,投筆從戎?”
戴春風想起當年投考江山縣文溪高等小學的一篇試題《問立誌》,立刻精神抖擻地答道:“長官問立誌,吾曰:希聖,希賢,希豪傑而已。如今天下大亂,世無寧日,希聖、希賢而不可得,唯有追隨長官,橫刀立馬,創功立業,以安天下,才是男兒追求。”
“好!”李享不禁喝起彩來,他想此人出語不凡,誌向遠大,必是奇才,當下便錄取了戴春風。
1918年初,浙一師開往寧波,與浙三師交火。因浙三師早有準備,仗打得很艱苦。浙三師初用堅城之利,挫敵銳氣,繼而反攻,浙一師大敗。
戴春風被一群敗逃的亂兵裹挾,慌不擇路之間,被浙三師俘虜,關進俘虜營,在那兒嚐盡了出生入死、羞辱打罵、饑寒交迫之苦。不久,因甬變平息,戴春風被放出,他想起這一番形同地獄般的經曆,心有餘悸,加之浙一師乃敗軍之師,難成氣候,決定就此脫離部隊,在寧波街頭流落。
戴春風落魄寧波,正值冬末春初,風霜雨雪,交相緊逼。為了賺幾個錢糊口,他設一賭攤,騙幾個錢吃飯。高明的賭術讓他賺了一些錢,可惜好景不長。在一次聚賭中,戴春風洗牌出老千被一個更厲害的賭徒發現,其它幾個輸錢的人上去就對戴一頓痛打。戴春風被打的全身清腫,其中鼻子不知道被誰打中一拳,鮮血之流。這一拳也讓戴春風的鼻子留下了嚴重後遺症,他每周都要洗鼻多次,不然就會呼吸艱難,經常隨身帶著一個小皮箱,裏麵就是洗鼻的工具。
一天,戴春風來到寧波關帝廟過夜。
剛進廟中,隻見一中年農村婦女自廟外走來,他一看不禁大吃一驚,高叫一聲“媽媽”,撲了上去。
來人正是藍氏,母子倆異鄉相逢,悲喜交集,抱頭痛哭一場。哭罷,藍氏用毛巾給戴春風擦幹臉上的淚水,拿出燒餅油條給戴春風充饑。她看著戴春風狼吞虎咽的吃態,不免心酸落淚。
原來,自戴春風隨浙一師赴寧波打仗後,藍氏、毛氏婆媳倆每日牽腸掛肚、寢食不安。後來得知他流落寧波,藍氏決定親自來找。一路上,藍氏水陸兼程,曉行夜宿,吃盡千辛萬苦,方到寧波。那料到寧波乃繁華商埠,人海茫茫,何處尋得春風兒。每日裏,藍氏用三寸金蓮,走遍寧波大街小巷,全無戴春風的蹤影。精疲力盡之時,藍氏猛然想起春風乃落難之人,身無分文,晚上必借宿於寺廟亭閣之處。於是,藍氏每日隻在寧波寺廟亭閣之間轉悠,果然在關帝廟撞個正著。
是夜,母子雙雙借宿關帝廟,敘些別後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