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是這次剿滅外蒙叛軍的前線總指揮部,徐彥卓之所以將指揮部放在興安盟是出於多方麵的考慮。
興安盟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東北與黑龍江相連,東南與吉林毗鄰,南部、西部分別與察哈爾和熱河的相連。
西北部與外蒙古接壤。
在這裏指揮平叛,可以兼顧蒙古的中段和東段,而蒙古西段大部分為沙漠。
同時,興安盟與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剛好處於三角地帶的三個角上。
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蒙古部落眾多,與庫倫的哲布尊丹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要想平叛就必須要穩定住這些部落,否則後院起火將永不得安寧。
還有一點就是興安盟距離神箭穀和東港較近,對武器彈藥等後勤供給相對來說容易一些。
徐彥卓可沒指望袁世凱為自己補給後勤,就算他願意,徐彥卓還看不上呢。
徐彥卓是自掏腰包打仗,必須要縮短後勤供應距離。
到了興安盟,徐彥卓先是去王爺廟平叛指揮部向徐世昌報了到,然後領著天罰戰士和郭鬆齡的第三營直奔察爾森。
察爾森位於興安盟科右前旗境內,距王爺廟32公裏。
徐彥卓的訓練營地就建立在這裏,這裏的條件非常適合訓練騎兵。
他們的營地感覺簡陋,除了郭鬆齡的第三營攜帶的保障物資,徐彥卓的和天罰戰士,除了每人有兩匹戰馬以外,別的什麽也沒有了。
天罰戰士和第三營建立營地的時候,張作相、郭鬆齡和小六子正抓緊時間給張作霖寫信呢。
原先說好隔一天寫一封信,現在離開鳳城已經快十天了,還沒給張作霖寫一封信呢,想必張作霖已經著急不已了。
他們三人寫信的內容基本上一樣,這近十天時間裏,大家都在趕路了。
張作相、郭鬆齡和小六子的信剛寫了一半,徐彥卓就雷厲風行地開始了對天罰戰士的訓練。
他們哪還有心思寫信。
趕緊停筆,急於想知道徐彥卓會帶給他們什麽樣的驚喜。
徐彥卓沒有讓他們失望,他用自己獨特而有效的訓練方式,讓三人大開眼界。
一切走上正軌,已經是七天之後了。
在離開鳳城第十六天的時候,張作相、郭鬆齡和小六子的信才算圓滿寫完。
三天後,張作霖終於看到了厚厚的三封信。
“……我萬萬沒有想到,原來騎兵還可以這樣練。我敢打賭,如果徐公子一直這樣練下去,最終肯定會練成一隻精銳的騎兵!他的騎兵形成戰鬥力的速度,也是史上最快的。從不會騎馬到馬術嫻熟,僅僅隻用了十六天時間……”
郭鬆齡信中這段話,張作霖已經反複讀了好幾遍。
邊讀腦子裏邊閃現出各種畫麵。
雖然郭鬆齡沒有說,但張作霖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徐彥卓和他的戰士吃了多少苦。
再看看郭鬆齡訴苦的一段話,更是讓他哭笑不得:“……師長,我帶來的彈藥隻用了七天時間就已經消耗了一半了。再這樣下去,要不了幾天,我的騎兵營就隻能用馬刀去殺敵了!徐公子的戰士每天早晨起床必須要聽槍聲,而且是很密集的槍聲。每天早晨我都得讓全營戰士在在營地周圍放排槍!不僅如此,晚上半夜三更,還得點著火把,時不時在營區周圍放一陣亂槍……”
張作霖心中明白。
徐彥卓這麽做的目的不是為了練人,而是為了訓練戰馬適應戰場的能力。
一旦戰馬熟悉了突然出現的槍聲、爆炸聲以及黑夜裏突然出現的亮光,在戰場上將會取得巨大的優勢。
想到這裏,張作霖的目光又移到了小六子的信上。
小六子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詳細訴說了徐彥卓是如何訓練天罰戰士的:“……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是無限的。徐公子命令他的手下十天不準下馬。包括他自己在內,到今天已經在馬鞍上生活了整整七天,沒有一個人下馬。吃飯睡覺在馬上,或許還好理解。可是,讓你想象不到的是他們大小便也能在馬上解決。我親眼見過一個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在飛馳的駿馬上,居然脫了褲子蹲在馬鞍上大便,整整跑了五六公裏才擦了屁股穿上褲子!至於在兩匹飛馳的戰馬之間來回換騎,對他們來說更是小菜一碟……”
張作霖的思緒隨著小六子的描述,似乎也飄蕩在了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
他心裏在想:還是二弟說得對,無它,唯堅韌二字!
可這簡單的兩個字,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忙過這一陣,我得親自去看看他們了!
張作相在信中說的很明白:“……徐公子的一句話讓我很欣賞,他說訓練就是為了打仗,凡是和打仗有關的都必須練,而且還要練好。凡是和打仗無關的花裏胡哨的東西,全部都要舍棄。隻有這樣,才能練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精兵!從察爾森到阿爾山總共二百五十公裏,他們隔一天就要騎馬往返一個來回,僅七天時間就損失了五十多匹戰馬!我現在明白了,徐公子隻有五百多人,為什麽當初卻要兩千匹戰馬,他早就考慮到了這一天了……”
就在張作霖看信的同時,徐彥卓和天罰戰士已經完成了十天不下馬的訓練任務。
盡管剛下戰馬雙腿有些不適應,但徐彥卓還是強忍著,因為他要去見一個人。
“郭掌櫃,你怎麽來了?”
徐彥卓雖然疲憊,但見到了郭東辰還是很高興。
說實話,徐彥卓真的很感激郭東辰,如果沒有郭東辰的全力相助,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讓天罰戰士掌握騎術的。
“不僅是我來了,還有更讓你驚喜的呢!徐公子,你看!”
郭東辰指著遠方。
徐彥卓順著郭東辰手指方向看去,隻見在遙遠的地平線上似乎有什麽在蠕動。
漸漸地近了,徐彥卓看清楚了,似乎是一群白色的“駿馬”
向自己疾馳而來。
<!
--943287774298835096+dliineda+302-->
興安盟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東北與黑龍江相連,東南與吉林毗鄰,南部、西部分別與察哈爾和熱河的相連。
西北部與外蒙古接壤。
在這裏指揮平叛,可以兼顧蒙古的中段和東段,而蒙古西段大部分為沙漠。
同時,興安盟與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剛好處於三角地帶的三個角上。
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蒙古部落眾多,與庫倫的哲布尊丹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要想平叛就必須要穩定住這些部落,否則後院起火將永不得安寧。
還有一點就是興安盟距離神箭穀和東港較近,對武器彈藥等後勤供給相對來說容易一些。
徐彥卓可沒指望袁世凱為自己補給後勤,就算他願意,徐彥卓還看不上呢。
徐彥卓是自掏腰包打仗,必須要縮短後勤供應距離。
到了興安盟,徐彥卓先是去王爺廟平叛指揮部向徐世昌報了到,然後領著天罰戰士和郭鬆齡的第三營直奔察爾森。
察爾森位於興安盟科右前旗境內,距王爺廟32公裏。
徐彥卓的訓練營地就建立在這裏,這裏的條件非常適合訓練騎兵。
他們的營地感覺簡陋,除了郭鬆齡的第三營攜帶的保障物資,徐彥卓的和天罰戰士,除了每人有兩匹戰馬以外,別的什麽也沒有了。
天罰戰士和第三營建立營地的時候,張作相、郭鬆齡和小六子正抓緊時間給張作霖寫信呢。
原先說好隔一天寫一封信,現在離開鳳城已經快十天了,還沒給張作霖寫一封信呢,想必張作霖已經著急不已了。
他們三人寫信的內容基本上一樣,這近十天時間裏,大家都在趕路了。
張作相、郭鬆齡和小六子的信剛寫了一半,徐彥卓就雷厲風行地開始了對天罰戰士的訓練。
他們哪還有心思寫信。
趕緊停筆,急於想知道徐彥卓會帶給他們什麽樣的驚喜。
徐彥卓沒有讓他們失望,他用自己獨特而有效的訓練方式,讓三人大開眼界。
一切走上正軌,已經是七天之後了。
在離開鳳城第十六天的時候,張作相、郭鬆齡和小六子的信才算圓滿寫完。
三天後,張作霖終於看到了厚厚的三封信。
“……我萬萬沒有想到,原來騎兵還可以這樣練。我敢打賭,如果徐公子一直這樣練下去,最終肯定會練成一隻精銳的騎兵!他的騎兵形成戰鬥力的速度,也是史上最快的。從不會騎馬到馬術嫻熟,僅僅隻用了十六天時間……”
郭鬆齡信中這段話,張作霖已經反複讀了好幾遍。
邊讀腦子裏邊閃現出各種畫麵。
雖然郭鬆齡沒有說,但張作霖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徐彥卓和他的戰士吃了多少苦。
再看看郭鬆齡訴苦的一段話,更是讓他哭笑不得:“……師長,我帶來的彈藥隻用了七天時間就已經消耗了一半了。再這樣下去,要不了幾天,我的騎兵營就隻能用馬刀去殺敵了!徐公子的戰士每天早晨起床必須要聽槍聲,而且是很密集的槍聲。每天早晨我都得讓全營戰士在在營地周圍放排槍!不僅如此,晚上半夜三更,還得點著火把,時不時在營區周圍放一陣亂槍……”
張作霖心中明白。
徐彥卓這麽做的目的不是為了練人,而是為了訓練戰馬適應戰場的能力。
一旦戰馬熟悉了突然出現的槍聲、爆炸聲以及黑夜裏突然出現的亮光,在戰場上將會取得巨大的優勢。
想到這裏,張作霖的目光又移到了小六子的信上。
小六子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詳細訴說了徐彥卓是如何訓練天罰戰士的:“……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是無限的。徐公子命令他的手下十天不準下馬。包括他自己在內,到今天已經在馬鞍上生活了整整七天,沒有一個人下馬。吃飯睡覺在馬上,或許還好理解。可是,讓你想象不到的是他們大小便也能在馬上解決。我親眼見過一個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在飛馳的駿馬上,居然脫了褲子蹲在馬鞍上大便,整整跑了五六公裏才擦了屁股穿上褲子!至於在兩匹飛馳的戰馬之間來回換騎,對他們來說更是小菜一碟……”
張作霖的思緒隨著小六子的描述,似乎也飄蕩在了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
他心裏在想:還是二弟說得對,無它,唯堅韌二字!
可這簡單的兩個字,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忙過這一陣,我得親自去看看他們了!
張作相在信中說的很明白:“……徐公子的一句話讓我很欣賞,他說訓練就是為了打仗,凡是和打仗有關的都必須練,而且還要練好。凡是和打仗無關的花裏胡哨的東西,全部都要舍棄。隻有這樣,才能練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精兵!從察爾森到阿爾山總共二百五十公裏,他們隔一天就要騎馬往返一個來回,僅七天時間就損失了五十多匹戰馬!我現在明白了,徐公子隻有五百多人,為什麽當初卻要兩千匹戰馬,他早就考慮到了這一天了……”
就在張作霖看信的同時,徐彥卓和天罰戰士已經完成了十天不下馬的訓練任務。
盡管剛下戰馬雙腿有些不適應,但徐彥卓還是強忍著,因為他要去見一個人。
“郭掌櫃,你怎麽來了?”
徐彥卓雖然疲憊,但見到了郭東辰還是很高興。
說實話,徐彥卓真的很感激郭東辰,如果沒有郭東辰的全力相助,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讓天罰戰士掌握騎術的。
“不僅是我來了,還有更讓你驚喜的呢!徐公子,你看!”
郭東辰指著遠方。
徐彥卓順著郭東辰手指方向看去,隻見在遙遠的地平線上似乎有什麽在蠕動。
漸漸地近了,徐彥卓看清楚了,似乎是一群白色的“駿馬”
向自己疾馳而來。
<!
--943287774298835096+dliineda+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