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錚的專車如期北京開出了,徐樹錚坐在專列上心潮澎湃。[熱門小說網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他二十五歲被保送上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三十四歲時便成為了陸軍部次長,這風風雨雨也經曆了不少,可心中的抱負卻始終沒有實現。說實話,別看現在這些軍閥掌握著軍權呼風喚雨,可卻沒有一個人真正能讓徐樹錚瞧得上眼,他的高傲在北洋軍中是出了名的。國內這些人若說真有讓他服氣的,恐怕隻有徐彥卓一人了,可惜的是徐彥卓此人向來神龍見首不見尾,自從數年前剿匪的那次配合之後,就很少再有音訊了。
一直輔佐的段祺瑞是沒什麽希望了,自己隻有四十五歲,就這麽退出政壇,徐樹錚心中實在是不甘,可他又看不清自己的前途。想到這裏,徐樹錚忍不住歎了口氣……
徐樹錚肯定想不到,近在咫尺的廊坊此時也有個人忍不住歎了口氣,此人正是馮玉祥手下第一大將張之江。
張之江和馮玉祥是老相識,光緒末年,兩人都在第一混成協、第20鎮共事,駐紮遼寧新民府,馮任步兵營連長、營長,張任騎兵營排長,張還參加了馮玉祥任會長的反清秘密組織武學研究會。1911年,兩人都因參加灤州起義而被解職。辛亥革命後,由於姑父陸建章的提攜,馮玉祥在短短兩年內就從營長升為旅長。張之江沒靠山,升不上去,投奔老上級綏遠將軍張紹曾,混了幾年仍然隻是個上尉。[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於是1914年轉而投靠馮玉祥。進入16混成旅,從此一路順風,短短幾年。從上尉參謀、騎兵營長、團長、旅長、第七混成旅長,成為馮的左膀右臂。不過,馮玉祥對這個老哥哥並不客氣,和其他部屬一樣,一旦犯錯誤,照樣令其下跪。當然,動輒下跪的不止張之江一個。宋哲元鹿鍾麟也不乏其例,這是因為他們都把與馮的關係視為君臣關係。
張之江的第七混成旅就駐紮在廓坊,就在剛才。馮玉祥打電話告訴張之江,徐樹錚的專車已開過豐台,估計很快到達廊坊。命令他派工兵隊埋地雷炸車,無論如何也要把徐樹錚截下來。
接到馮玉祥的電話。張之江頗為躊躇地說:“此事重大。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馮玉祥冷冷道:“這是命令!”
說完,馮玉祥便將電話掛了。
和馮玉祥利用基督教不同,張之江是真的信基督的,他每日都要祈禱上帝。如今讓他做這樣的事情,他心中的確有些抵觸。可馮玉祥的命令是不能違反的,張之江見沒有商量的餘地,便趕緊找參謀長黃忠漢商量,決定不采用埋地雷的方法。而是用“先禮後兵、截車抓人”的辦法來對付徐樹錚,遂命副官長宋邦英把彭仲森叫到指揮部來。
彭仲森是張之江部第七混成旅的參謀長。與宋邦英是保定軍校同學,此時負責廊坊車站及附近一帶的警戒工作。
彭仲森接到命令,當即親自到車站,命令站長給萬莊車站打電話,讓徐的專車通行到廊坊來,並截留在廊坊車站。
徐樹錚的專列晚上7點由北京開出,到半夜12點15分始抵廊坊。
列車剛一停下,黃忠漢即持張之江的名片上車,對徐樹錚說:“張旅長特開歡迎會,請專使下車。”
徐樹錚感到有些不妙,想使個金蟬脫殼之計,對黃忠漢說:“極感盛意,隻是我此時有些頭暈,不能下車,請張旅長諒解。”
徐樹錚話音剛落,外麵的士兵已將專車包圍起來。手槍營官兵蜂擁登車,立刻將徐樹錚和隨員、跟差等,盡數架下列車。
徐樹錚臨危不亂,冷冷地對眾士兵說:“我徐某不勞諸位費心!”說罷,大踏步下車。
徐樹錚下車後,隨即被擁到離車站不遠的地方……
……
“什麽?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馮玉祥聽了張之江的報告大吃了一驚。
張之江之前聽手下報告的時候,與馮玉祥現在的表現可謂如出一轍,他也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在徐樹錚即將被槍斃的時候,突然有一些蒙麵人出手了,僅僅兩分鍾時間,三十多名手槍營官兵,除了一個人生還外,其餘人全部被擊斃。等到張之江的部隊趕到的時候,除了一地的屍體,對方早已沒有了蹤影,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這是何方神聖幹的。徐樹錚被人救走,馮玉祥交待的任務失敗,這讓張之江很是惶恐,思前想後張之江決定連夜去向馮玉祥匯報這間離奇的事情。
馮玉祥狐疑地盯著張之江:“莫不是你不想做這事,故意編了這麽個故事吧?”
張之江見馮玉祥的眼神不善,趕忙解釋道:“我跟隨大帥這麽多年,何時違抗過您的命令?再說了,第七混成旅是大帥您的老部隊了,手槍營的戰鬥力您是知道的,那些屍首還擺在呢,個個都是被一槍斃命,這不是我想編就能編出來的。”
馮玉祥陷入了沉思,他實在想不明白,最後怎麽成了這樣的結果。
“對了,大帥,手槍營唯一幸存的那人帶回來了一封信!”張之江突然道。
“什麽信?是誰給他的?”馮玉祥回過神來問道。
“他也不知道,他被人打暈了,醒過來的時候,那封信便在他的手中了。”張之江苦笑道:“估計他被留了活口,就是為了送這封信。”
馮玉祥接過信,信還封著口,上麵寫著“煥章親啟”,竟然稱呼自己的字,難道是熟人?
馮玉祥顧不得多想,急忙取出信箋,仔細讀了起來。
信並不長,但馮玉祥卻讀了很長時間,張之江在一旁看著神色不斷變化的馮玉祥,不由有些奇怪。馮玉祥處事向來鎮定果斷,大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之風。就連當初發動北京政變,囚禁大總統曹錕這樣天大的事,也沒見過馮玉祥如此不安。
良久,馮玉祥終於抬起頭來,不知在想什麽,張之江立在一旁也不敢訊問,隻是靜靜地望著馮玉祥。(未完待續。。)--28427+d4z5w+16073039-->
一直輔佐的段祺瑞是沒什麽希望了,自己隻有四十五歲,就這麽退出政壇,徐樹錚心中實在是不甘,可他又看不清自己的前途。想到這裏,徐樹錚忍不住歎了口氣……
徐樹錚肯定想不到,近在咫尺的廊坊此時也有個人忍不住歎了口氣,此人正是馮玉祥手下第一大將張之江。
張之江和馮玉祥是老相識,光緒末年,兩人都在第一混成協、第20鎮共事,駐紮遼寧新民府,馮任步兵營連長、營長,張任騎兵營排長,張還參加了馮玉祥任會長的反清秘密組織武學研究會。1911年,兩人都因參加灤州起義而被解職。辛亥革命後,由於姑父陸建章的提攜,馮玉祥在短短兩年內就從營長升為旅長。張之江沒靠山,升不上去,投奔老上級綏遠將軍張紹曾,混了幾年仍然隻是個上尉。[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於是1914年轉而投靠馮玉祥。進入16混成旅,從此一路順風,短短幾年。從上尉參謀、騎兵營長、團長、旅長、第七混成旅長,成為馮的左膀右臂。不過,馮玉祥對這個老哥哥並不客氣,和其他部屬一樣,一旦犯錯誤,照樣令其下跪。當然,動輒下跪的不止張之江一個。宋哲元鹿鍾麟也不乏其例,這是因為他們都把與馮的關係視為君臣關係。
張之江的第七混成旅就駐紮在廓坊,就在剛才。馮玉祥打電話告訴張之江,徐樹錚的專車已開過豐台,估計很快到達廊坊。命令他派工兵隊埋地雷炸車,無論如何也要把徐樹錚截下來。
接到馮玉祥的電話。張之江頗為躊躇地說:“此事重大。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馮玉祥冷冷道:“這是命令!”
說完,馮玉祥便將電話掛了。
和馮玉祥利用基督教不同,張之江是真的信基督的,他每日都要祈禱上帝。如今讓他做這樣的事情,他心中的確有些抵觸。可馮玉祥的命令是不能違反的,張之江見沒有商量的餘地,便趕緊找參謀長黃忠漢商量,決定不采用埋地雷的方法。而是用“先禮後兵、截車抓人”的辦法來對付徐樹錚,遂命副官長宋邦英把彭仲森叫到指揮部來。
彭仲森是張之江部第七混成旅的參謀長。與宋邦英是保定軍校同學,此時負責廊坊車站及附近一帶的警戒工作。
彭仲森接到命令,當即親自到車站,命令站長給萬莊車站打電話,讓徐的專車通行到廊坊來,並截留在廊坊車站。
徐樹錚的專列晚上7點由北京開出,到半夜12點15分始抵廊坊。
列車剛一停下,黃忠漢即持張之江的名片上車,對徐樹錚說:“張旅長特開歡迎會,請專使下車。”
徐樹錚感到有些不妙,想使個金蟬脫殼之計,對黃忠漢說:“極感盛意,隻是我此時有些頭暈,不能下車,請張旅長諒解。”
徐樹錚話音剛落,外麵的士兵已將專車包圍起來。手槍營官兵蜂擁登車,立刻將徐樹錚和隨員、跟差等,盡數架下列車。
徐樹錚臨危不亂,冷冷地對眾士兵說:“我徐某不勞諸位費心!”說罷,大踏步下車。
徐樹錚下車後,隨即被擁到離車站不遠的地方……
……
“什麽?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馮玉祥聽了張之江的報告大吃了一驚。
張之江之前聽手下報告的時候,與馮玉祥現在的表現可謂如出一轍,他也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在徐樹錚即將被槍斃的時候,突然有一些蒙麵人出手了,僅僅兩分鍾時間,三十多名手槍營官兵,除了一個人生還外,其餘人全部被擊斃。等到張之江的部隊趕到的時候,除了一地的屍體,對方早已沒有了蹤影,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這是何方神聖幹的。徐樹錚被人救走,馮玉祥交待的任務失敗,這讓張之江很是惶恐,思前想後張之江決定連夜去向馮玉祥匯報這間離奇的事情。
馮玉祥狐疑地盯著張之江:“莫不是你不想做這事,故意編了這麽個故事吧?”
張之江見馮玉祥的眼神不善,趕忙解釋道:“我跟隨大帥這麽多年,何時違抗過您的命令?再說了,第七混成旅是大帥您的老部隊了,手槍營的戰鬥力您是知道的,那些屍首還擺在呢,個個都是被一槍斃命,這不是我想編就能編出來的。”
馮玉祥陷入了沉思,他實在想不明白,最後怎麽成了這樣的結果。
“對了,大帥,手槍營唯一幸存的那人帶回來了一封信!”張之江突然道。
“什麽信?是誰給他的?”馮玉祥回過神來問道。
“他也不知道,他被人打暈了,醒過來的時候,那封信便在他的手中了。”張之江苦笑道:“估計他被留了活口,就是為了送這封信。”
馮玉祥接過信,信還封著口,上麵寫著“煥章親啟”,竟然稱呼自己的字,難道是熟人?
馮玉祥顧不得多想,急忙取出信箋,仔細讀了起來。
信並不長,但馮玉祥卻讀了很長時間,張之江在一旁看著神色不斷變化的馮玉祥,不由有些奇怪。馮玉祥處事向來鎮定果斷,大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之風。就連當初發動北京政變,囚禁大總統曹錕這樣天大的事,也沒見過馮玉祥如此不安。
良久,馮玉祥終於抬起頭來,不知在想什麽,張之江立在一旁也不敢訊問,隻是靜靜地望著馮玉祥。(未完待續。。)--28427+d4z5w+1607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