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夫人都願意讓秦公贏恬向矢國要回土地,那贏恬還擔憂什麽呢?
走出寢宮,正巧碰見三弟贏任好,“三弟,你來了!有什麽事嗎?”
“兄長,現在雍城街上,百姓都在議論矢國奪取秦國土地的事情。”見到秦公贏恬,贏任好把自己聽到的情況告訴了兄長。
“什麽?百姓們都在議論此事。他們是怎麽知道的?”這下輪到贏恬吃驚了。
人言可畏!
他不能不重視此事。
贏恬來來回回走了幾圈,望著三弟道:“既如此,要不發兵攻打矢國?奪回失去的土地。”
贏任好搖搖頭,“攻打矢國,你如何向嫂夫人交代?畢竟那裏可是她的母國。”
“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理?”
“派使臣前往矢國,索要土地;如果他們給的話,一切就當沒有發生過;如果不給,我們再想其他辦法。到哪時,失禮的可就是他們了。”
贏恬點點頭,以當下的情況,除此之外似乎並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我看此事就由季子先生去辦!”秦公贏恬說道,贏任好點頭。
不一會兒,季子來到了宮裏。
“季子先生,寡人已經決定,派你前往矢國交涉土地的事情。你意下如何?”
聽完國君的話,季子笑了,“不用國君說,下臣都知道,自己是不二的人選。”
矢國一行,秦公贏恬與季子的關係處的相當好,在一定意義上說季子還是贏恬的媒人,於是乎這君臣二人說話也就較為隨意了。
“那就煩勞先生再次前往矢國,隻要矢國願意將占有的土地還給秦國,適當給他們一點長處其實也沒有什麽。”說這話的時候,贏恬望了一眼身邊的三弟。
“諾---”隨後,季子對秦公贏恬道:“國君,我們需要給矢國多少長處,還請國君示下。如果長處太多,那我們就沒必要討要了。”
給矢國一些長處,季子當然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實際上就是,隻要矢國願意把現在占有的土地還給秦國,那麽在這個過程中給矢國讓出十幾二十裏應該不是問題。
秦公贏恬要知道季子的意思,想了想之後說道:“最多不超過三十裏。”
“下臣明白。”
既然國君已經把標準交給了自己,季子還有什麽擔心的。
第二天季子收拾停當,便駕車前往矢國。
季子作為使臣前往矢國討要土地的消息一傳開,秦國的關於秦公贏恬的不利言行正在慢慢消失,人們拭目以待,看著秦公贏恬如何要回秦國的土地。
矢國。
太子出兵占據秦國土地的事情惹得矢伯與薑淵父子二人的關係已經降到了冰點,該說的話已經都說完了,剩下的就是冷戰。
但是冷戰總不是長久之策,問題始終擺在那裏,總要有解決的辦法,別看現在秦國沒有反應,但誰的心裏都明白一旦秦國采取措施,後麵的結果可就難以預料了。
幾天後,矢伯命人將相國請到宮裏。
“微臣拜見國君,不知國君請我何事?”
“相國,你也不是外人,太子出兵占據秦國土地的事情,你也都知道,事已至此,你說說還有什麽辦法可以挽救矢國的錯誤?”多少年的君臣關係,二人之間也不避諱什麽,見到相國後,矢伯直接問道。
“辦法當然有,就看國君願不願意實行?”這一次相國沒有避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說說看。”
“要說辦法,我倒有三個;一個是挽救,另一個就是拖延,最後一策就是交權。就看國君選擇哪一個?”相國很不客氣的說道。
當了一輩子的國君,矢伯當然知道相國這些策略的含義,“先說說第一策。”
“挽救之策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求太子撤回駐紮在秦國各地的軍隊,把占領秦國的土地歸還給人家,同時派使臣前往秦國修複關係。”
聽罷相國的第一策之後,矢伯沉思了一會,“哎--”輕歎了一聲,“第二策就不用說了,還是說說你的第三策吧。”
見國君如此,相國心裏也難受,他知道現在國君已經難以駕馭太子,要想讓太子把從秦國那裏奪來的土地再次交還給秦國,那比登天還難。
“既如此,那國君就隻有最後一步,傳位給太子。既然太子敢出兵占領秦國的土地,那麽他也就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傳位給太子?
矢伯慢慢的坐下來。
現在他需要好好理一理思路,考慮一下利害關係,考慮一下矢國的將來。
“我當國君快五十年了,早就厭煩了這個位置;可是一旦傳位給太子,我還是有些擔心,照他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把矢國給亡國了。”矢伯低聲說道,聲音充滿了些許無奈。
“可如果國君不傳位給太子,你能擋住他的腳步嗎?興許以退為進讓他當上了國君,他考慮事情會全麵一些。”相國說道。
說的也是,太子都四十多歲了,按理早就該當國君了,遲遲不讓人家當國君,太子早就等的不耐煩了。
實際上,傳位給太子這個問題,矢伯很早就考慮過,可是太子的做事總有那麽一點點欠考慮,他一直不敢放手,但這該到什麽時候才能放手呢?
今天終於有人把這個問題擺在矢伯的麵前,他真的該放手了嗎?
想了許久,矢伯終於下定了最後的決心,“既如此,那就傳位給太子。”
傳位的事情很是順利,國君沒有意見,大臣們當然也沒有意見,對於太子薑淵來說更是沒有什麽意見,他早就等著這一天了。
四十多歲的人了,放在春秋時期早就是功成名就,而他還沒有當上國君,心裏等的都快要長出芽了。
傳位的所有儀式結束。
作為父親矢伯對薑淵還是有所不放心,臨走時對薑淵還要叮囑幾句,“孩子,你現在已經是矢國的國君了,為父也要退位了,臨退前還是要提醒了幾句。”
“君父請講。”終於當上了國君,薑淵也與君父不再那那樣冷戰,很謙遜的說道。
“一則當上國君,你的人生也到了頂點,但是這個國君不是讓你作福作威的,當國君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責任;你需要對這個國家擔起應有的責任,好多時候,你會吃不好、睡不好,甚至於還要為此付出家庭、親人等好多的代價。為父告訴你的第一點就是當國君你要有吃苦、受累、受委屈的準備。”
“這個孩兒明白。”薑淵說道。
矢伯望了一眼薑淵,沒有說話,不過在他的心裏再說,既然明白為何還要如此著急,看來你未必真的明白。
“第二點就是,一旦當上國君想問題、做事情,一定要前思後想,特別是要想好我們矢國的實力之後,再做決斷;以免意氣用事,因小失大,給矢國找成毀滅性的打擊。”
矢伯此話一出,薑淵心中就範嘀咕了,莫非你說這話的意思,還是嫌我出兵占領秦國的土地了?
心裏雖然這樣想,但是薑淵的心裏還是沒有說出來,畢竟今天父親一說,今後這矢國的事情可就是自己說了算了,說也就讓他說吧。
“今後孩兒一定前思後想再做決斷。”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矢伯說道。
說完這些,矢伯走出宮殿,背影裏已經有了蒼老的跡象。
他老了,該退下來了。
在他的身後,薑淵走上矢伯的寶座,從今天起,他終於當上了矢國的國君。
他能夠擔起這個國家的重任嗎?
走出寢宮,正巧碰見三弟贏任好,“三弟,你來了!有什麽事嗎?”
“兄長,現在雍城街上,百姓都在議論矢國奪取秦國土地的事情。”見到秦公贏恬,贏任好把自己聽到的情況告訴了兄長。
“什麽?百姓們都在議論此事。他們是怎麽知道的?”這下輪到贏恬吃驚了。
人言可畏!
他不能不重視此事。
贏恬來來回回走了幾圈,望著三弟道:“既如此,要不發兵攻打矢國?奪回失去的土地。”
贏任好搖搖頭,“攻打矢國,你如何向嫂夫人交代?畢竟那裏可是她的母國。”
“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理?”
“派使臣前往矢國,索要土地;如果他們給的話,一切就當沒有發生過;如果不給,我們再想其他辦法。到哪時,失禮的可就是他們了。”
贏恬點點頭,以當下的情況,除此之外似乎並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我看此事就由季子先生去辦!”秦公贏恬說道,贏任好點頭。
不一會兒,季子來到了宮裏。
“季子先生,寡人已經決定,派你前往矢國交涉土地的事情。你意下如何?”
聽完國君的話,季子笑了,“不用國君說,下臣都知道,自己是不二的人選。”
矢國一行,秦公贏恬與季子的關係處的相當好,在一定意義上說季子還是贏恬的媒人,於是乎這君臣二人說話也就較為隨意了。
“那就煩勞先生再次前往矢國,隻要矢國願意將占有的土地還給秦國,適當給他們一點長處其實也沒有什麽。”說這話的時候,贏恬望了一眼身邊的三弟。
“諾---”隨後,季子對秦公贏恬道:“國君,我們需要給矢國多少長處,還請國君示下。如果長處太多,那我們就沒必要討要了。”
給矢國一些長處,季子當然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實際上就是,隻要矢國願意把現在占有的土地還給秦國,那麽在這個過程中給矢國讓出十幾二十裏應該不是問題。
秦公贏恬要知道季子的意思,想了想之後說道:“最多不超過三十裏。”
“下臣明白。”
既然國君已經把標準交給了自己,季子還有什麽擔心的。
第二天季子收拾停當,便駕車前往矢國。
季子作為使臣前往矢國討要土地的消息一傳開,秦國的關於秦公贏恬的不利言行正在慢慢消失,人們拭目以待,看著秦公贏恬如何要回秦國的土地。
矢國。
太子出兵占據秦國土地的事情惹得矢伯與薑淵父子二人的關係已經降到了冰點,該說的話已經都說完了,剩下的就是冷戰。
但是冷戰總不是長久之策,問題始終擺在那裏,總要有解決的辦法,別看現在秦國沒有反應,但誰的心裏都明白一旦秦國采取措施,後麵的結果可就難以預料了。
幾天後,矢伯命人將相國請到宮裏。
“微臣拜見國君,不知國君請我何事?”
“相國,你也不是外人,太子出兵占據秦國土地的事情,你也都知道,事已至此,你說說還有什麽辦法可以挽救矢國的錯誤?”多少年的君臣關係,二人之間也不避諱什麽,見到相國後,矢伯直接問道。
“辦法當然有,就看國君願不願意實行?”這一次相國沒有避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說說看。”
“要說辦法,我倒有三個;一個是挽救,另一個就是拖延,最後一策就是交權。就看國君選擇哪一個?”相國很不客氣的說道。
當了一輩子的國君,矢伯當然知道相國這些策略的含義,“先說說第一策。”
“挽救之策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求太子撤回駐紮在秦國各地的軍隊,把占領秦國的土地歸還給人家,同時派使臣前往秦國修複關係。”
聽罷相國的第一策之後,矢伯沉思了一會,“哎--”輕歎了一聲,“第二策就不用說了,還是說說你的第三策吧。”
見國君如此,相國心裏也難受,他知道現在國君已經難以駕馭太子,要想讓太子把從秦國那裏奪來的土地再次交還給秦國,那比登天還難。
“既如此,那國君就隻有最後一步,傳位給太子。既然太子敢出兵占領秦國的土地,那麽他也就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傳位給太子?
矢伯慢慢的坐下來。
現在他需要好好理一理思路,考慮一下利害關係,考慮一下矢國的將來。
“我當國君快五十年了,早就厭煩了這個位置;可是一旦傳位給太子,我還是有些擔心,照他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把矢國給亡國了。”矢伯低聲說道,聲音充滿了些許無奈。
“可如果國君不傳位給太子,你能擋住他的腳步嗎?興許以退為進讓他當上了國君,他考慮事情會全麵一些。”相國說道。
說的也是,太子都四十多歲了,按理早就該當國君了,遲遲不讓人家當國君,太子早就等的不耐煩了。
實際上,傳位給太子這個問題,矢伯很早就考慮過,可是太子的做事總有那麽一點點欠考慮,他一直不敢放手,但這該到什麽時候才能放手呢?
今天終於有人把這個問題擺在矢伯的麵前,他真的該放手了嗎?
想了許久,矢伯終於下定了最後的決心,“既如此,那就傳位給太子。”
傳位的事情很是順利,國君沒有意見,大臣們當然也沒有意見,對於太子薑淵來說更是沒有什麽意見,他早就等著這一天了。
四十多歲的人了,放在春秋時期早就是功成名就,而他還沒有當上國君,心裏等的都快要長出芽了。
傳位的所有儀式結束。
作為父親矢伯對薑淵還是有所不放心,臨走時對薑淵還要叮囑幾句,“孩子,你現在已經是矢國的國君了,為父也要退位了,臨退前還是要提醒了幾句。”
“君父請講。”終於當上了國君,薑淵也與君父不再那那樣冷戰,很謙遜的說道。
“一則當上國君,你的人生也到了頂點,但是這個國君不是讓你作福作威的,當國君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責任;你需要對這個國家擔起應有的責任,好多時候,你會吃不好、睡不好,甚至於還要為此付出家庭、親人等好多的代價。為父告訴你的第一點就是當國君你要有吃苦、受累、受委屈的準備。”
“這個孩兒明白。”薑淵說道。
矢伯望了一眼薑淵,沒有說話,不過在他的心裏再說,既然明白為何還要如此著急,看來你未必真的明白。
“第二點就是,一旦當上國君想問題、做事情,一定要前思後想,特別是要想好我們矢國的實力之後,再做決斷;以免意氣用事,因小失大,給矢國找成毀滅性的打擊。”
矢伯此話一出,薑淵心中就範嘀咕了,莫非你說這話的意思,還是嫌我出兵占領秦國的土地了?
心裏雖然這樣想,但是薑淵的心裏還是沒有說出來,畢竟今天父親一說,今後這矢國的事情可就是自己說了算了,說也就讓他說吧。
“今後孩兒一定前思後想再做決斷。”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矢伯說道。
說完這些,矢伯走出宮殿,背影裏已經有了蒼老的跡象。
他老了,該退下來了。
在他的身後,薑淵走上矢伯的寶座,從今天起,他終於當上了矢國的國君。
他能夠擔起這個國家的重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