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奚神情黯淡下去。
既然宋國不是自己理想的求取功名之地,那麽自己辛辛苦苦的跑到這裏來幹什麽呢?自己又該前往何方呢?
蹇叔看出了百裏奚的難處,“百裏先生不必為難,宋國雖說不是先生求取功名的首選之地,但是宋國地處中原腹地,東與齊魯相鄰,南距吳越不遠,北邊又與晉國相接壤。先生來到這裏也就等於來到了四麵便通之地,今後若想前往那個國家求取功名都非常近。”
蹇叔這話說得讓百裏奚心中稍稍有所寬慰,畢竟自己吃了那麽多的苦,辛辛苦苦的跑了這麽多的路,最後什麽都沒有落下,多後悔啊!
隨後蹇叔又說道:“我看先生也是飽學之士,不妨先在我這裏住下,我們可以讀書聊天、談古論今,我呢安排下人前往周邊國家,打探,一旦那個國家正好用人,我陪著先生一同前往,你看著這樣如何?”
這話又說道百裏奚心坎裏去了,宋國沒有了發展的可能,百裏奚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去處。從楚國一路走過來,他已經害怕再走那樣的夜路了。如果什麽都沒有取得,再讓自己走著回楚國,恐怕要連命都搭進去,這一生,豈不可惜?
這不,蹇叔有讓自己留在這裏,有吃有喝,還有書讀,更有與自己談古論今的飽學之士,這樣的日子可是百裏奚最想要的生活了。
“好,那我就先在這裏感謝先生的收留之恩,待日後再做回報。”百裏奚舉起酒樽對蹇叔說道。
蹇叔笑了笑,沒有回答。他知道百裏奚所說的日後再做回報,那也隻是一句話罷了,當不得真。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很快冬天也跟著過來了。
在蹇叔府裏的這段日子是百裏奚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蹇叔府得生活條件不是他家所能比的,更為主要的是蹇叔府裏藏書甚多,除了《尚書》等書籍之外,還有許多國家的史書。這些史書讓百裏奚從中讀到了許多上古君主治理國家的措施、辦法以及言論,讓他受益匪淺。
在蹇叔府裏的這段時間,百裏奚如饑似渴的閱讀著、捉摸著、思索著,並與蹇叔探討著。這些交流與探討,更讓二人的關係走近了一步。
在春秋這段曆史時期,給中國曆史留下了兩對關係特別好的友誼,一對是管仲與鮑叔牙的友誼,後世稱為“管鮑之交”;另一對就是百裏奚與蹇叔的友誼。雖然沒有管鮑那樣出名,但也不可小視。
讀書是好事,但是讀書總要實際意義,那就是有朝一天能夠登上國家的大殿,在那裏為國君出力,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隻有那樣才是讀書人最終的發展方向。
就在百裏奚在蹇叔府裏靜下心讀書的的時候,東方大國齊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齊國公孫無知殺死國君齊襄公,自立為國君。
當上國君的公孫無知為了自己能夠在齊國立足,同時為了籠絡人心,發布詔令,向天下招攬賢士。
此時的百裏奚和蹇叔正在蹇叔府後花園裏談論著天下的形勢;轉眼已經是春天了,百裏奚心中不免有些著急,蹇叔看出了百裏奚的心事,對他說道:“當今天下,天子式微,諸侯崛起,各國之間為了發展壯大自己,紛紛招攬賢士,兄莫要心急,我想時間不長就會有你發揮特長的時候。”
“話是不錯,但是你也知道我已經年近五旬,至今一事無成,能不著急嗎!”百裏奚歎息道。
“說實話,若不是賢兄一心想要離開,我倒是願意一生與兄靜坐閑談,聽風聽雨,豈不美哉?要不我派人前往楚國把嫂子和孩子一起接過來,你們一家人就住在我這裏,我可以劃出一部分土地給你們耕種,你看這樣如何?”蹇叔誠懇的對百裏奚說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百裏奚知道蹇叔說的肯定是事情,但是他卻不願意一輩子寄人籬下。更何況,在自己一無所獲的情況下,他也不願意讓人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接到宋國來。
就在這時,管家疾步匆匆的進來了。
“老爺,咱們派往齊國的人回來了。”管家對蹇叔說道。
“哦,你說咱的人回來了,肯定有好消息,叫他到這裏來。”蹇叔臉上立即掛上笑意。
不一會了,蹇叔派往齊國的仆人來到了後花園,“見過老爺,見過百裏先生。”
“說說你在齊國見聞。”蹇叔道。
“年前,齊國發生政變,公孫無知與大臣連成發動政變,殺死了齊國國君,隨後公孫無知自立為齊君,新國君繼位之後向全國發出文告,招攬天下賢士。”仆人匯報道。
聽完下人的匯報,百裏奚立即來了精神,“好啊,好啊;果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看來我出頭的日子到了。”
潛心讀書大半輩子,終於等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時刻,百裏奚豈能不高興。
更何況齊國乃是東方大國,如果能夠在齊國立足,對於自己將來的人生道路可是大有好處的。說不定自己也能夠成為下一個薑尚薑子牙幫助齊君成就一番人生偉業。
雖然百裏奚聽後興奮不已,但是蹇叔卻異常的平靜,齊國發生內亂,公孫無知上台當了國君,這樣的事情在政事多變春秋時期是常有的事情,本不足為奇。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公孫無知這個人,對於此人,蹇叔多少有所了解,此人品行不端,在齊國的影響也很不好。
“百裏先生高興的太早了,我聽說這個公孫無知在齊國的影響很不好,與國君齊襄公的妃子連氏有染,群臣私下裏對此人頗有微詞。現在此人憑借著政變上台,我恐怕其命不久矣。”蹇叔對百裏奚說道。
“你是什麽意思?”蹇叔的話猶如一盆冷水澆到了百裏奚的頭上,自己潛心研讀了大半輩子,終於等到了一個大國招攬天下賢士的機會,蹇叔竟然還要加以阻止,這令百裏奚甚是費解。
“我恐怕賢兄此去齊國不會有好的結果。賢兄試想一下,公孫無知此人人品太差,身為臣子卻與國君的妃子偷情;本來群臣就已經對他頗有微詞;現在他又襲殺國君,自立為君;齊國公室能夠服他?群臣能夠服他?齊國的百姓又豈能服他?一旦這麽多的人都不服他,他的君位能夠長久嗎?說不定還沒等到賢兄到達齊國,他就會命不久矣。”蹇叔直言道。
蹇叔的話說的百裏奚心涼透了,但他也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更是一個一心想求取功名的人,麵對齊國這樣的國家求賢,他豈能不心動,於是說道:“雖然公孫無知是通過政變上台的,但是放眼當今天下又有多少國君是通過正常傳位上台的呢?正所謂成者王侯敗者寇,誰又能夠保證公孫無知就不能長久呢?話又說回來我也是等了半生的人了,一直以來猶如浮萍一般飄蕩,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個機會,我能不抓住嗎?管他是好是壞,我先試一試再說。”百裏奚倔強的說道。
既然勸不住百裏奚,蹇叔隻好說道:“既然賢兄一心想前往,那我也不阻攔,明日我就安排人派車送兄前往齊國求取功名。另外我在齊國也有好多的生意,你到了齊國之後,可以先住在我在臨淄的店裏,能夠求取功名甚好,一旦不能,到時候我在那邊的夥計會安排人將賢兄再送回宋國。你看這樣如何?”
既然蹇叔把什麽都安排好了,百裏奚還有什麽好說的呢,隻能應允。
可是求取功名的道路豈能是那樣平坦,這一次還真讓蹇叔說中了。
既然宋國不是自己理想的求取功名之地,那麽自己辛辛苦苦的跑到這裏來幹什麽呢?自己又該前往何方呢?
蹇叔看出了百裏奚的難處,“百裏先生不必為難,宋國雖說不是先生求取功名的首選之地,但是宋國地處中原腹地,東與齊魯相鄰,南距吳越不遠,北邊又與晉國相接壤。先生來到這裏也就等於來到了四麵便通之地,今後若想前往那個國家求取功名都非常近。”
蹇叔這話說得讓百裏奚心中稍稍有所寬慰,畢竟自己吃了那麽多的苦,辛辛苦苦的跑了這麽多的路,最後什麽都沒有落下,多後悔啊!
隨後蹇叔又說道:“我看先生也是飽學之士,不妨先在我這裏住下,我們可以讀書聊天、談古論今,我呢安排下人前往周邊國家,打探,一旦那個國家正好用人,我陪著先生一同前往,你看著這樣如何?”
這話又說道百裏奚心坎裏去了,宋國沒有了發展的可能,百裏奚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去處。從楚國一路走過來,他已經害怕再走那樣的夜路了。如果什麽都沒有取得,再讓自己走著回楚國,恐怕要連命都搭進去,這一生,豈不可惜?
這不,蹇叔有讓自己留在這裏,有吃有喝,還有書讀,更有與自己談古論今的飽學之士,這樣的日子可是百裏奚最想要的生活了。
“好,那我就先在這裏感謝先生的收留之恩,待日後再做回報。”百裏奚舉起酒樽對蹇叔說道。
蹇叔笑了笑,沒有回答。他知道百裏奚所說的日後再做回報,那也隻是一句話罷了,當不得真。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很快冬天也跟著過來了。
在蹇叔府裏的這段日子是百裏奚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蹇叔府得生活條件不是他家所能比的,更為主要的是蹇叔府裏藏書甚多,除了《尚書》等書籍之外,還有許多國家的史書。這些史書讓百裏奚從中讀到了許多上古君主治理國家的措施、辦法以及言論,讓他受益匪淺。
在蹇叔府裏的這段時間,百裏奚如饑似渴的閱讀著、捉摸著、思索著,並與蹇叔探討著。這些交流與探討,更讓二人的關係走近了一步。
在春秋這段曆史時期,給中國曆史留下了兩對關係特別好的友誼,一對是管仲與鮑叔牙的友誼,後世稱為“管鮑之交”;另一對就是百裏奚與蹇叔的友誼。雖然沒有管鮑那樣出名,但也不可小視。
讀書是好事,但是讀書總要實際意義,那就是有朝一天能夠登上國家的大殿,在那裏為國君出力,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隻有那樣才是讀書人最終的發展方向。
就在百裏奚在蹇叔府裏靜下心讀書的的時候,東方大國齊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齊國公孫無知殺死國君齊襄公,自立為國君。
當上國君的公孫無知為了自己能夠在齊國立足,同時為了籠絡人心,發布詔令,向天下招攬賢士。
此時的百裏奚和蹇叔正在蹇叔府後花園裏談論著天下的形勢;轉眼已經是春天了,百裏奚心中不免有些著急,蹇叔看出了百裏奚的心事,對他說道:“當今天下,天子式微,諸侯崛起,各國之間為了發展壯大自己,紛紛招攬賢士,兄莫要心急,我想時間不長就會有你發揮特長的時候。”
“話是不錯,但是你也知道我已經年近五旬,至今一事無成,能不著急嗎!”百裏奚歎息道。
“說實話,若不是賢兄一心想要離開,我倒是願意一生與兄靜坐閑談,聽風聽雨,豈不美哉?要不我派人前往楚國把嫂子和孩子一起接過來,你們一家人就住在我這裏,我可以劃出一部分土地給你們耕種,你看這樣如何?”蹇叔誠懇的對百裏奚說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百裏奚知道蹇叔說的肯定是事情,但是他卻不願意一輩子寄人籬下。更何況,在自己一無所獲的情況下,他也不願意讓人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接到宋國來。
就在這時,管家疾步匆匆的進來了。
“老爺,咱們派往齊國的人回來了。”管家對蹇叔說道。
“哦,你說咱的人回來了,肯定有好消息,叫他到這裏來。”蹇叔臉上立即掛上笑意。
不一會了,蹇叔派往齊國的仆人來到了後花園,“見過老爺,見過百裏先生。”
“說說你在齊國見聞。”蹇叔道。
“年前,齊國發生政變,公孫無知與大臣連成發動政變,殺死了齊國國君,隨後公孫無知自立為齊君,新國君繼位之後向全國發出文告,招攬天下賢士。”仆人匯報道。
聽完下人的匯報,百裏奚立即來了精神,“好啊,好啊;果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看來我出頭的日子到了。”
潛心讀書大半輩子,終於等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時刻,百裏奚豈能不高興。
更何況齊國乃是東方大國,如果能夠在齊國立足,對於自己將來的人生道路可是大有好處的。說不定自己也能夠成為下一個薑尚薑子牙幫助齊君成就一番人生偉業。
雖然百裏奚聽後興奮不已,但是蹇叔卻異常的平靜,齊國發生內亂,公孫無知上台當了國君,這樣的事情在政事多變春秋時期是常有的事情,本不足為奇。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公孫無知這個人,對於此人,蹇叔多少有所了解,此人品行不端,在齊國的影響也很不好。
“百裏先生高興的太早了,我聽說這個公孫無知在齊國的影響很不好,與國君齊襄公的妃子連氏有染,群臣私下裏對此人頗有微詞。現在此人憑借著政變上台,我恐怕其命不久矣。”蹇叔對百裏奚說道。
“你是什麽意思?”蹇叔的話猶如一盆冷水澆到了百裏奚的頭上,自己潛心研讀了大半輩子,終於等到了一個大國招攬天下賢士的機會,蹇叔竟然還要加以阻止,這令百裏奚甚是費解。
“我恐怕賢兄此去齊國不會有好的結果。賢兄試想一下,公孫無知此人人品太差,身為臣子卻與國君的妃子偷情;本來群臣就已經對他頗有微詞;現在他又襲殺國君,自立為君;齊國公室能夠服他?群臣能夠服他?齊國的百姓又豈能服他?一旦這麽多的人都不服他,他的君位能夠長久嗎?說不定還沒等到賢兄到達齊國,他就會命不久矣。”蹇叔直言道。
蹇叔的話說的百裏奚心涼透了,但他也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更是一個一心想求取功名的人,麵對齊國這樣的國家求賢,他豈能不心動,於是說道:“雖然公孫無知是通過政變上台的,但是放眼當今天下又有多少國君是通過正常傳位上台的呢?正所謂成者王侯敗者寇,誰又能夠保證公孫無知就不能長久呢?話又說回來我也是等了半生的人了,一直以來猶如浮萍一般飄蕩,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個機會,我能不抓住嗎?管他是好是壞,我先試一試再說。”百裏奚倔強的說道。
既然勸不住百裏奚,蹇叔隻好說道:“既然賢兄一心想前往,那我也不阻攔,明日我就安排人派車送兄前往齊國求取功名。另外我在齊國也有好多的生意,你到了齊國之後,可以先住在我在臨淄的店裏,能夠求取功名甚好,一旦不能,到時候我在那邊的夥計會安排人將賢兄再送回宋國。你看這樣如何?”
既然蹇叔把什麽都安排好了,百裏奚還有什麽好說的呢,隻能應允。
可是求取功名的道路豈能是那樣平坦,這一次還真讓蹇叔說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