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為之奈何?”梁伯失去了主張,慌裏慌張的問道。
茅津戎的進攻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照這樣的速度用不了一天的時間,敵人就會打倒都城腳下。當此之時,莫要說是派兵前線抵抗,估計還沒等到梁國的軍隊到達前線,茅津戎早就將都城團團圍住了。
雖然梁伯在緊張的征詢諸位大臣的意見,但是大臣們卻是議論紛紛,根本就沒有聽到國君的問話。
“他們的進軍速度怎會這樣快?”
“難道你不知道茅津戎乃是戎狄國家嗎,他們的軍隊多以騎兵為主。騎兵,知道不?講究的就是速度。”
“這麽說,敵人很快就會打倒我們的跟前?”
“那還用說,說不定今天晚上就到了。”
……
“夠了--,你們沒有聽到國君的問話嗎?有這些吵嚷的力氣,咋就不好好想想禦敵之策?”見此情形,梁太子大怒,對群臣嗬斥道。
在太子的怒斥下,群臣停止了吵嚷。
吵嚷倒是結束了,但是敵人如此快的進攻速度,群臣也害怕啊!
“國君,當此之時,應速速調兵前來防衛都城。以茅津戎的進攻速度,不出一天的時間,就會殺到都城腳下。”宰相建議道。
“對,就以相國之意,速速調兵增援都城。”梁伯連忙說道,“來人啦!”
“奴才在。”內侍趕緊上前。
“快馬加鞭,速速前往南邊邊境,傳寡人詔令,調集軍隊增援都城。”
“諾----”
內侍得令,趕緊出去傳令。
雖然已經去調集兵馬,但是梁國上下都很清楚,這隻是權宜之策,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即便是調集梁國的軍隊回來,也隻能夠擋住敵人進攻都城,要想把敵人趕出梁國,根本不可能,還需要外援來幫助梁國。
“諸位愛卿,好好想想禦敵之策,看看如何能夠將敵人趕出梁國。”
把敵人趕出梁國?
哪有那麽容易的事情,茅津戎既然來了,人家就沒有想著離開。
“國君,我們應該向最近的芮國求援,請求他們發兵支援。”宰相還是這個意思,他很清楚,雖然梁瑞兩國之間有矛盾,但是麵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梁瑞兩國還是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對付敵人。
“宰相,不是寡人駁你的麵子,以現在茅津戎的進攻速度和強悍程度,隻怕是芮國來了,也未必是茅津戎的對手。還是另想其他辦法吧。”經過一陣子的思考,梁伯的頭腦稍稍有所清醒。他很清楚以目前茅津戎的進攻速度,隻怕是梁芮這兩個大河岸邊的小國家合起手來,也不是人家的對手。
但是,否決一個提議很容易,但要想出下一個提議來,可就難了。
梁伯否決了宰相提出向芮國求援的建議,誰又會拿出下一個建議呢?
大臣們目目相覷,不知該如何處理。
“大家在好好想想,看看應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危機。”梁伯道。
這時,中大夫出列道,“國君,微臣以為當此之時,我們應該出麵向晉國求援,請求晉國出兵,從後麵打擊茅津戎,方可解決當下的危機。”
向晉國求援?
這個提議很不錯,梁國與晉國乃是盟國,也是晉國在關中地區對付秦國東進的橋頭堡。
這個時候,晉國能夠袖手旁觀嗎?
“好,中大夫建議向晉國求援,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一陣沉默之後,宰相又說話了,“國君,諸位大人,你們有沒有想過,多少年來,茅津戎從來都沒有向我梁國發動過進攻,為何今年卻偏偏會向梁國發動進攻呢?”
提出問題之後,宰相不再說話,把問題交給國君與諸位大臣去思考。
許久,有大臣說話了,“我等愚鈍,不知為何會如此,還請宰相大人明言。”
“對,請宰相大人明言。”
宰相望著梁伯,梁伯點點頭示意他直接說。
“那時因為這茅津戎就是晉國從大河以東趕到我梁國來的。”宰相斬釘截鐵的說道。
宰相的話猶如一塊巨石拋在了水中,立即引起極大的震動。
“你胡說,這麽多年來,晉國一直是梁國的後盾,從未有過爭執和矛盾,現在晉國又怎會在梁國背後下刀子,你這分明是在挑撥梁國與晉國的關係,說說,你到底是何居心?”宰相的話音落下,立即就有大臣反駁道。
“宰相大人,雖然我一直很敬重你,但是你說茅津戎是晉國趕過來的,有何憑據?可不要憑個人好惡來決斷。”
一時間,臣子們的非議猶如雨點般衝向宰相。
宰相也不反駁,等大臣們的議論稍稍平息之後,宰相這才說道,“我知道此言一出,肯定會引起大家的非議,但是諸位有沒有想過,茅津戎在大河以東生活了幾百年,都沒有向西發展;而今日怎會突然之間出現在了梁國境內呢?那時因為晉國的不斷擴張,已經讓茅津戎沒有了生存之地,萬般無奈之下,茅津戎隻好向其他地方討要土地。但是他的東邊、南邊乃是晉國的土地,北邊又是翟人的地盤,哪一個他們都惹不起,最後隻好渡過大河來向我們討要土地了。諸位,難道我說錯了嗎?”
聽了宰相的話,其他大臣仔細一想,也就是這樣啊。如果不是形勢所迫,誰會離開自己的土地,遠去他國呢?
可是分析的再好,最終還是要有解決問題的途徑。
“既然宰相大人認為不應該向晉國求援,那依你之見又該向誰求援呢?”梁伯聽罷向宰相征詢道。
梁國宰相想了想,又定了定神說出了兩個字,“秦國---”
秦國?
宰相竟然要想秦國求援,莫非他瘋了。
“叛徒,李桐你是一個十足的叛徒。”當宰相說出要向秦國求援的時候,梁國太子勃然大怒,“秦國亡我之心昭然若揭,你竟然要想秦國求援,你都不怕秦國趁機在梁國駐紮下來不走了嗎?”
“君父,兒臣請求君父一叛國罪將李桐拿下,有此賊在梁國的朝堂上,梁國遲早會亡在他的手裏。”
望著憤怒的太子和一臉無辜的宰相,梁伯為難了。他不是不知道,秦國東進的目的,宰相也不是不知道秦國東進,遲早有一天會滅掉梁國。
所以說,秦國才是梁國最大的敵人,時時刻刻要夾衣防備。
但是這個時候,宰相怎會提出讓秦國來幫忙呢?
難道他就不怕秦國趁此機會將梁國滅了嗎?
茅津戎的進攻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照這樣的速度用不了一天的時間,敵人就會打倒都城腳下。當此之時,莫要說是派兵前線抵抗,估計還沒等到梁國的軍隊到達前線,茅津戎早就將都城團團圍住了。
雖然梁伯在緊張的征詢諸位大臣的意見,但是大臣們卻是議論紛紛,根本就沒有聽到國君的問話。
“他們的進軍速度怎會這樣快?”
“難道你不知道茅津戎乃是戎狄國家嗎,他們的軍隊多以騎兵為主。騎兵,知道不?講究的就是速度。”
“這麽說,敵人很快就會打倒我們的跟前?”
“那還用說,說不定今天晚上就到了。”
……
“夠了--,你們沒有聽到國君的問話嗎?有這些吵嚷的力氣,咋就不好好想想禦敵之策?”見此情形,梁太子大怒,對群臣嗬斥道。
在太子的怒斥下,群臣停止了吵嚷。
吵嚷倒是結束了,但是敵人如此快的進攻速度,群臣也害怕啊!
“國君,當此之時,應速速調兵前來防衛都城。以茅津戎的進攻速度,不出一天的時間,就會殺到都城腳下。”宰相建議道。
“對,就以相國之意,速速調兵增援都城。”梁伯連忙說道,“來人啦!”
“奴才在。”內侍趕緊上前。
“快馬加鞭,速速前往南邊邊境,傳寡人詔令,調集軍隊增援都城。”
“諾----”
內侍得令,趕緊出去傳令。
雖然已經去調集兵馬,但是梁國上下都很清楚,這隻是權宜之策,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即便是調集梁國的軍隊回來,也隻能夠擋住敵人進攻都城,要想把敵人趕出梁國,根本不可能,還需要外援來幫助梁國。
“諸位愛卿,好好想想禦敵之策,看看如何能夠將敵人趕出梁國。”
把敵人趕出梁國?
哪有那麽容易的事情,茅津戎既然來了,人家就沒有想著離開。
“國君,我們應該向最近的芮國求援,請求他們發兵支援。”宰相還是這個意思,他很清楚,雖然梁瑞兩國之間有矛盾,但是麵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梁瑞兩國還是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對付敵人。
“宰相,不是寡人駁你的麵子,以現在茅津戎的進攻速度和強悍程度,隻怕是芮國來了,也未必是茅津戎的對手。還是另想其他辦法吧。”經過一陣子的思考,梁伯的頭腦稍稍有所清醒。他很清楚以目前茅津戎的進攻速度,隻怕是梁芮這兩個大河岸邊的小國家合起手來,也不是人家的對手。
但是,否決一個提議很容易,但要想出下一個提議來,可就難了。
梁伯否決了宰相提出向芮國求援的建議,誰又會拿出下一個建議呢?
大臣們目目相覷,不知該如何處理。
“大家在好好想想,看看應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危機。”梁伯道。
這時,中大夫出列道,“國君,微臣以為當此之時,我們應該出麵向晉國求援,請求晉國出兵,從後麵打擊茅津戎,方可解決當下的危機。”
向晉國求援?
這個提議很不錯,梁國與晉國乃是盟國,也是晉國在關中地區對付秦國東進的橋頭堡。
這個時候,晉國能夠袖手旁觀嗎?
“好,中大夫建議向晉國求援,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一陣沉默之後,宰相又說話了,“國君,諸位大人,你們有沒有想過,多少年來,茅津戎從來都沒有向我梁國發動過進攻,為何今年卻偏偏會向梁國發動進攻呢?”
提出問題之後,宰相不再說話,把問題交給國君與諸位大臣去思考。
許久,有大臣說話了,“我等愚鈍,不知為何會如此,還請宰相大人明言。”
“對,請宰相大人明言。”
宰相望著梁伯,梁伯點點頭示意他直接說。
“那時因為這茅津戎就是晉國從大河以東趕到我梁國來的。”宰相斬釘截鐵的說道。
宰相的話猶如一塊巨石拋在了水中,立即引起極大的震動。
“你胡說,這麽多年來,晉國一直是梁國的後盾,從未有過爭執和矛盾,現在晉國又怎會在梁國背後下刀子,你這分明是在挑撥梁國與晉國的關係,說說,你到底是何居心?”宰相的話音落下,立即就有大臣反駁道。
“宰相大人,雖然我一直很敬重你,但是你說茅津戎是晉國趕過來的,有何憑據?可不要憑個人好惡來決斷。”
一時間,臣子們的非議猶如雨點般衝向宰相。
宰相也不反駁,等大臣們的議論稍稍平息之後,宰相這才說道,“我知道此言一出,肯定會引起大家的非議,但是諸位有沒有想過,茅津戎在大河以東生活了幾百年,都沒有向西發展;而今日怎會突然之間出現在了梁國境內呢?那時因為晉國的不斷擴張,已經讓茅津戎沒有了生存之地,萬般無奈之下,茅津戎隻好向其他地方討要土地。但是他的東邊、南邊乃是晉國的土地,北邊又是翟人的地盤,哪一個他們都惹不起,最後隻好渡過大河來向我們討要土地了。諸位,難道我說錯了嗎?”
聽了宰相的話,其他大臣仔細一想,也就是這樣啊。如果不是形勢所迫,誰會離開自己的土地,遠去他國呢?
可是分析的再好,最終還是要有解決問題的途徑。
“既然宰相大人認為不應該向晉國求援,那依你之見又該向誰求援呢?”梁伯聽罷向宰相征詢道。
梁國宰相想了想,又定了定神說出了兩個字,“秦國---”
秦國?
宰相竟然要想秦國求援,莫非他瘋了。
“叛徒,李桐你是一個十足的叛徒。”當宰相說出要向秦國求援的時候,梁國太子勃然大怒,“秦國亡我之心昭然若揭,你竟然要想秦國求援,你都不怕秦國趁機在梁國駐紮下來不走了嗎?”
“君父,兒臣請求君父一叛國罪將李桐拿下,有此賊在梁國的朝堂上,梁國遲早會亡在他的手裏。”
望著憤怒的太子和一臉無辜的宰相,梁伯為難了。他不是不知道,秦國東進的目的,宰相也不是不知道秦國東進,遲早有一天會滅掉梁國。
所以說,秦國才是梁國最大的敵人,時時刻刻要夾衣防備。
但是這個時候,宰相怎會提出讓秦國來幫忙呢?
難道他就不怕秦國趁此機會將梁國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