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雍城。
秦將王蕩擅自率軍渡過大河在晉國地界上追擊並屠殺的茅津戎的事情引起了兩國間的矛盾,在晉國派使追問的情況下,秦公任好隻好將王蕩革職查辦。
說白了,秦公任好也不單純是因為王蕩帶兵擅闖晉國這件事查辦他,而是因為王蕩沒有把國君的命令當回事,就擅自越境。
這觸怒了每一位國君的底線。
試想一下,天下哪一個國君會允許自己的部下對自己的不敬,把自己話不當回事呢?
借著這個機會把這個不聽話的王蕩正好拿下,也是對其他將領一個警告,看看以後還有誰敢對國君不敬?
雍城大鄭宮。
“諸位愛卿,近日有何要事奏報上來。”
秦公任好話音剛落,相國百裏奚出列道:“啟稟國君,晉國發生大事了,上月初十,晉國國君姬詭諸薨了。”百裏奚並沒有一股腦把晉國的所有事情都說出來,他要一點一點的倒出來,隻有這樣才能引到秦庭按照自己的思路來。
“哦---,愛卿是說晉國國君薨了,好啊!詭諸已死秦國東進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不是何人現在是晉國的國君?”秦公任好問道。
“晉國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國君了。”百裏奚答道。
“好長時間沒有國君,這是為何?”對於百裏奚的回答,秦公任好甚是吃驚。
“晉公詭諸薨後,晉國國內因為國君之爭引發了血腥屠殺,晉軍主將裏克為了給原太子申生報仇,連續殺死了奚齊、卓子兩位繼承人,現在晉國已經多日沒有國君了。”
晉國已經多日無君?
對於西邊的秦國來說,這是多麽令人興奮的消息啊!
秦庭上下立即充斥著一種難以言狀的興奮。
“國君,當下的晉國已經多日無君,對於秦國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正好借此機會向他們的西河之地發動進攻,攻下西河。”秦將公孫枝出列對國君稟奏道。
西河之地,也就是晉國在大河西麵占領的土地,這可是秦國東進畢竟之地,也是晉國在大河以西最主要的地方。
在秦國占領了鎬京和矢國之後,晉國的西河之地已經成了秦國東進的最後方向,這塊地方正處在關中的最東邊,地勢開闊,平坦富饒,一直以來是晉國在關中牽製秦國的屏障。
現在秦國若趁著晉國沒有國君的機會搶占了西河之地,這對於東進的秦國來說無疑是占領了戰略上的製高點。
意義非同一般啊!
莫要說公孫枝是這樣認為的,就是秦公任好心中也無時不刻惦記著這塊土地。
“國君,末將也認為應該趁此機會占領西河之地。”見國君又在思考,將軍韋昱也出列道,“多少年來,西河之地一直是牽製秦國最主要的地方,有這塊土地在晉國手中,秦國在關中的土地始終就不完整,既然秦晉之間遲早要因為西河之地發生衝突,何不趁著這個機會迅速出兵將其拿下。”
遲早都有一打,這正是最好的機會,秦公任好心動了,他用征詢的目光望著百裏奚與蹇叔。
他知道這兩位老臣在關鍵問題上的意見始終是一直的,聽了百裏奚的也就等於聽了蹇叔。
這一次兩個人都沒有表態,看來還是不能高興太早。
“二位相國,你們對此事持何意見?”秦公任好問道。
百裏奚看了看蹇叔,蹇叔不做聲,於是便出列道,“國君是不是想出兵討伐西河?”
秦公任好點頭道:“有這個想法,不過還沒有拿定主意。”
“哎---,看來臣多嘴了,不應該告訴國君晉國無君這件事情,因為它迷惑了國君的視聽。”百裏奚歎道。
“相國何出此言?”
“晉國國君雖然薨了,但絕對不代表晉國就此消弱,更不代表晉國就此滅亡。如果我們趁著這個機會進攻晉國,隻能讓晉國把國內矛盾迅速轉化為對外矛盾。如不出所料,原本不願意回國繼承君位的重耳也會立即回國繼承君位,跳起晉國的重擔,隨後晉國人在重耳的帶領下,拿起長戈來對付秦軍。到那時秦國不但不會得到西河之地,反而會喪失自己的土地。”百裏奚說道。
經過百裏奚這樣一說,秦公任好剛剛還急切的心情稍稍有所平息,他很清楚此時的晉國無論是人口還是土地都比秦國要多的多,“那依相國之意,我們當如何?”
百裏奚稍稍一想道:“這就要看國君是想把晉國當做敵人,還是當做盟友了。”
“此話怎講?”
“敵人有敵人的對策,盟友有盟友的辦法。”
秦公任好想了想道:“亦敵亦友呢?”說這話的時候,秦公任好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君夫人,畢竟自己的君夫人穆姬可是晉國人,若自己一心把晉國當做敵人,今後將如何麵對自己的夫人。
當然了晉國也不是自己的盟友,畢竟秦國東進,晉國始終是其最大的敵人。
於是乎,秦公任好說出了“亦敵亦友”的決斷。
亦敵亦友嗎?
百裏奚想了想說道:“亦敵亦友嗎?這確實有些難。”
見百裏奚麵露難色,秦公任好道:“那就請相國說出另外兩策,讓寡人來決斷。”
“如果我們把晉國當做敵人,當此晉國無君之際,我們就應該想辦法讓晉國的內部鬥爭擴大化,進而拖垮晉國;如果我們把晉國當做盟友,那我們就出主意化解晉國國內的矛盾,讓晉國盡快走出困境。”百裏奚說道。
“相國的話,我有些聽不明白,還請明言。”
“國君,諸位大人。晉國雖說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了國君,但據我的觀察,晉國將會從重耳或者夷吾兩個人中選擇一位來當國君。這兩個人各有特色,重耳為人方正,重信重義;夷吾為人圓滑、誠信不足。”
雖然沒有見過這二人,但是秦國國內對於這二人還是有所了解的,畢竟秦晉兩國誰都睜大了眼睛注視這對方,能不關注他們的君位繼承人嗎。
“如果重耳繼位,對於晉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好國君;但是晉國的好國君,對於秦國來說恰巧就是有力的對手。”百裏奚的話說到了點子上,對手的明君,絕對是秦國的有力對手。
“相國的話說的太對了,我們絕對不能讓重耳繼承君位。”秦公任好說道。
“臣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應該扶持夷吾回國繼承君位,像夷吾這樣以誠信不足的人回國之後,一定會在晉國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內耗,最後拖垮晉國;到那時秦國在出兵占領西河之地就唾手可得了。”
繼續擴大內耗?
什麽意思?
秦公任好不解的望著百裏奚。
秦將王蕩擅自率軍渡過大河在晉國地界上追擊並屠殺的茅津戎的事情引起了兩國間的矛盾,在晉國派使追問的情況下,秦公任好隻好將王蕩革職查辦。
說白了,秦公任好也不單純是因為王蕩帶兵擅闖晉國這件事查辦他,而是因為王蕩沒有把國君的命令當回事,就擅自越境。
這觸怒了每一位國君的底線。
試想一下,天下哪一個國君會允許自己的部下對自己的不敬,把自己話不當回事呢?
借著這個機會把這個不聽話的王蕩正好拿下,也是對其他將領一個警告,看看以後還有誰敢對國君不敬?
雍城大鄭宮。
“諸位愛卿,近日有何要事奏報上來。”
秦公任好話音剛落,相國百裏奚出列道:“啟稟國君,晉國發生大事了,上月初十,晉國國君姬詭諸薨了。”百裏奚並沒有一股腦把晉國的所有事情都說出來,他要一點一點的倒出來,隻有這樣才能引到秦庭按照自己的思路來。
“哦---,愛卿是說晉國國君薨了,好啊!詭諸已死秦國東進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不是何人現在是晉國的國君?”秦公任好問道。
“晉國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國君了。”百裏奚答道。
“好長時間沒有國君,這是為何?”對於百裏奚的回答,秦公任好甚是吃驚。
“晉公詭諸薨後,晉國國內因為國君之爭引發了血腥屠殺,晉軍主將裏克為了給原太子申生報仇,連續殺死了奚齊、卓子兩位繼承人,現在晉國已經多日沒有國君了。”
晉國已經多日無君?
對於西邊的秦國來說,這是多麽令人興奮的消息啊!
秦庭上下立即充斥著一種難以言狀的興奮。
“國君,當下的晉國已經多日無君,對於秦國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正好借此機會向他們的西河之地發動進攻,攻下西河。”秦將公孫枝出列對國君稟奏道。
西河之地,也就是晉國在大河西麵占領的土地,這可是秦國東進畢竟之地,也是晉國在大河以西最主要的地方。
在秦國占領了鎬京和矢國之後,晉國的西河之地已經成了秦國東進的最後方向,這塊地方正處在關中的最東邊,地勢開闊,平坦富饒,一直以來是晉國在關中牽製秦國的屏障。
現在秦國若趁著晉國沒有國君的機會搶占了西河之地,這對於東進的秦國來說無疑是占領了戰略上的製高點。
意義非同一般啊!
莫要說公孫枝是這樣認為的,就是秦公任好心中也無時不刻惦記著這塊土地。
“國君,末將也認為應該趁此機會占領西河之地。”見國君又在思考,將軍韋昱也出列道,“多少年來,西河之地一直是牽製秦國最主要的地方,有這塊土地在晉國手中,秦國在關中的土地始終就不完整,既然秦晉之間遲早要因為西河之地發生衝突,何不趁著這個機會迅速出兵將其拿下。”
遲早都有一打,這正是最好的機會,秦公任好心動了,他用征詢的目光望著百裏奚與蹇叔。
他知道這兩位老臣在關鍵問題上的意見始終是一直的,聽了百裏奚的也就等於聽了蹇叔。
這一次兩個人都沒有表態,看來還是不能高興太早。
“二位相國,你們對此事持何意見?”秦公任好問道。
百裏奚看了看蹇叔,蹇叔不做聲,於是便出列道,“國君是不是想出兵討伐西河?”
秦公任好點頭道:“有這個想法,不過還沒有拿定主意。”
“哎---,看來臣多嘴了,不應該告訴國君晉國無君這件事情,因為它迷惑了國君的視聽。”百裏奚歎道。
“相國何出此言?”
“晉國國君雖然薨了,但絕對不代表晉國就此消弱,更不代表晉國就此滅亡。如果我們趁著這個機會進攻晉國,隻能讓晉國把國內矛盾迅速轉化為對外矛盾。如不出所料,原本不願意回國繼承君位的重耳也會立即回國繼承君位,跳起晉國的重擔,隨後晉國人在重耳的帶領下,拿起長戈來對付秦軍。到那時秦國不但不會得到西河之地,反而會喪失自己的土地。”百裏奚說道。
經過百裏奚這樣一說,秦公任好剛剛還急切的心情稍稍有所平息,他很清楚此時的晉國無論是人口還是土地都比秦國要多的多,“那依相國之意,我們當如何?”
百裏奚稍稍一想道:“這就要看國君是想把晉國當做敵人,還是當做盟友了。”
“此話怎講?”
“敵人有敵人的對策,盟友有盟友的辦法。”
秦公任好想了想道:“亦敵亦友呢?”說這話的時候,秦公任好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君夫人,畢竟自己的君夫人穆姬可是晉國人,若自己一心把晉國當做敵人,今後將如何麵對自己的夫人。
當然了晉國也不是自己的盟友,畢竟秦國東進,晉國始終是其最大的敵人。
於是乎,秦公任好說出了“亦敵亦友”的決斷。
亦敵亦友嗎?
百裏奚想了想說道:“亦敵亦友嗎?這確實有些難。”
見百裏奚麵露難色,秦公任好道:“那就請相國說出另外兩策,讓寡人來決斷。”
“如果我們把晉國當做敵人,當此晉國無君之際,我們就應該想辦法讓晉國的內部鬥爭擴大化,進而拖垮晉國;如果我們把晉國當做盟友,那我們就出主意化解晉國國內的矛盾,讓晉國盡快走出困境。”百裏奚說道。
“相國的話,我有些聽不明白,還請明言。”
“國君,諸位大人。晉國雖說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了國君,但據我的觀察,晉國將會從重耳或者夷吾兩個人中選擇一位來當國君。這兩個人各有特色,重耳為人方正,重信重義;夷吾為人圓滑、誠信不足。”
雖然沒有見過這二人,但是秦國國內對於這二人還是有所了解的,畢竟秦晉兩國誰都睜大了眼睛注視這對方,能不關注他們的君位繼承人嗎。
“如果重耳繼位,對於晉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好國君;但是晉國的好國君,對於秦國來說恰巧就是有力的對手。”百裏奚的話說到了點子上,對手的明君,絕對是秦國的有力對手。
“相國的話說的太對了,我們絕對不能讓重耳繼承君位。”秦公任好說道。
“臣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應該扶持夷吾回國繼承君位,像夷吾這樣以誠信不足的人回國之後,一定會在晉國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內耗,最後拖垮晉國;到那時秦國在出兵占領西河之地就唾手可得了。”
繼續擴大內耗?
什麽意思?
秦公任好不解的望著百裏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