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辭別秦公,晉國公子重耳帶著夫人文贏和隨從在秦將公孫枝的護送下,開始渡河準備強勢回歸。
就在眾人忙忙碌碌的準別渡河之際,狐偃來到重耳和文贏跟前,拱手道:“公子、夫人,狐偃前來辭行。”
辭行?重耳吃驚的望著狐偃道:“舅父這是為何?”
狐偃再次拱手道:“公子你也知道,我跟隨你幾十年,有太多的過錯,但是你為了我們之間的情分一次次都原諒了我,現在你馬上就要回國繼位稱君,我擔心你今後不會再容忍於我,萬一追究起當年的過錯來,我將命不久矣,所以還是盡早離開的好。”
重耳明白了,狐偃這是在擔心自己一旦繼位稱君會誅殺功臣,於是重耳想了想,解下身上的佩玉,對狐偃道:“請河伯作證,重耳回國後定當與舅父和諸位一起治理晉國,同心同德,絕不反悔;如若反悔猶如此玉佩。”
說罷,重耳將玉佩拋入河中,“咕咚”一聲,濺起小小的浪花,玉佩落入水中。
狐偃望著落入水中的玉佩,露出了笑意,他知道重耳這是在想向自己表明一旦回國當了國君,一定會重用自己和其他跟隨的人。
“哼---,事業未成竟要挾人主承認自己的功勞,這豈是做人臣的本分?”就在狐偃稍稍得意之際,隻聽見介之推在身後不屑一顧的對狐偃說道。
狐偃愣住了,猛然之間竟想不起用何語言來反擊介之推。
“介之推,你莫要見怪,舅父隻是提醒我不要忘記了大家在一起的艱苦時光,並沒有要挾我的意思,你多心了。”見介之推對狐偃不屑,重耳出麵解釋道。
介之推對重耳拱手道:“公子,狐偃這分明是在用自己的辭行來向公子示威,要求公子不要忘了他一路過來的功勞,更為有甚的是他竟然要求公子回國之後還能夠容忍他的胡作非為,這樣的做派,介之推不能苟同。
”很顯然,介之推是不願意看見狐偃這種事業未成就向人主邀功求賞的做法。
狐偃也被介之推這種不依不饒的做法給惹怒了,本來性子就急的狐偃指著介之推道:“對,你高尚,你清高,那你就做出來給我看看啊!你跟隨公子幾十年難道不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登堂入室嗎?”
介之推見狀,拂袖道,“哼---,高尚是一種內心的信念,我不需要做給任何人看。”
人還沒到絳都,重耳的兩個手下就先鬧得不可開交,重耳歎了口氣道:“哎---,你們兩個就別爭了好不好,就算舅父不說,我也不會忘記諸位跟著我重耳一起流浪的日子,更不敢忘記你們在重耳危難之際給我的幫助。”
既然公子都已經說話,介之推和狐偃還能說些什麽呢?各自坐在船的兩頭一路無語,渡過了大河。
來到大河北岸,介之推率先跳下船,拱手對公子重耳道:“公子,前麵就是介之推的家鄉綿山,幾十年了,我也不知道家裏的情況怎樣,現在距離綿山已經很近了,請公子允許我回家探望。”
這個時候,介之推提出要回家探望,合情合理,公子重耳也不好拒絕,於是下船後,上前幾步抓著介之推的手道:“你在重耳最困難的時候,舍命救下重耳,這一點重耳將永生難忘。你快去快回,晉國需要你,重耳更需要你的幫助。”
介之推拜道:“介之推感謝公子對我的信任,但是幾十年沒有回家,也不知道家裏的情況如何?如果老母還活在人世,介之推應該留下來為母親盡點孝心;若老母不再人世,介之推也應該為母親守孝三年,還請公子允諾。”
其實這話就已經表明,介之推是不願意回絳都當官了。
重耳見介之推去意已決,便讓趙衰勸解,“你去勸勸介之推,讓他及早回到絳都,我和晉國都需要你們繼續對我幫助。”
一直以來,趙衰與介之推關係甚好,於是便與介之推來到一邊,“之推兄,你為何要執意離開?”
此處已經僻靜,介之推見四下無人,於是便對趙衰道:“剛才你有沒有聽見狐偃對公子說的話?”
“聽到了,這並沒有什麽不妥啊!”趙衰說道。
“趙兄錯矣,狐偃這話有很深的含義,他實際上是在要挾公子不要忘記這幾十年來他所付出的功勞;同時還在要挾公子今後要容忍他。事業還未成功,便開始邀功求賞,要挾公子,這樣無恥的做法,介之推不願意與之為伍。”隨後介之推拍拍趙衰的手背說道:“趙兄若願意留下,那麽也請你以後盡量多讓著狐偃,他這分明是在公子身上下賭注,現在他已經賭贏了,要收回本金和利息了。”
雖然趙衰對狐偃的一些做法看不上,但也不至於像介之推說的那樣誇張,於是趙衰勸道:“子推兄言重了,狐偃雖有要挾公子的意思,但他還不至於要架空公子,我想隻要我們同心協力,晉國會大有作為的。”
“雖然狐偃不至於架空公子,但是今後他的做派我也看不上,你我就此別過,介之推願你忠心輔佐公子,成就一番大業。”說罷介之推拱手離開了,道不同不足為謀,既然趙衰堅持要繼續輔佐重耳,介之推隻好告退。
在眾人轟轟烈烈準備大幹一番事業的時候,跟隨重耳逃亡幾十年的介之推黯然離開,回綿山老家了。
路越走越遠,山越來越近。
跟隨重耳流浪幾十年的介之推瘦小的身影,終於消失在綿綿群山之中了。趙衰一聲歎息返回到重耳的身邊。
介之推走了,但是重耳不能因此就停下回歸的腳步,在秦軍的護送下繼續向晉國絳都方向前進。
“十九年啦,我終於回來了。”
望著故鄉的山水,晉國公子重耳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不由自主的喊道。
“故鄉啊!我們回來了。”身邊的趙衰和狐偃也被感動的說道。
現在正是春天,晉國的田野上,青青的黍、稷苗在春風的吹拂下,輕盈的搖擺著身子,撒發出淡淡的清香。
重耳深深的呼吸著故鄉的氣息,車駕輕快的向晉國都城絳都奔去。
“公子,我們這是直接回絳都嗎?”距離絳都不到百裏的地方,趙衰突然問道。
重耳扭過頭吃驚的望著趙衰,“你此話是何意?我們不回絳都還去哪兒?”
趙衰想了想道:“我總覺著我們不能過於相信郗芮的話,要知道郗芮可是夷吾的親信,他會那樣心甘情願的屈從我們,這萬一他與姬圉合謀,騙我們進城呢?要知道絳都可是夷吾經營多年的地方,一旦我們進城可就由不得我們了。”
趙衰的提醒,讓重耳也覺著事情沒有那樣簡單;狐偃也跟著說道:“公子,趙衰說得對,我們不能直接進城,還是觀察一下再說。”
“既然不能直接進城,那你們說說我們應該去哪裏?”重耳問道。
趙衰想了想道:“我倒是覺著我們應該先前往曲沃,畢竟那裏也是晉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又是太子申生經營多年的城池,與我們的心理上也近一些,到了曲沃我們先住下來,再視絳都的情況而定。公子以為如何?”
聽完趙衰的話,重耳點點頭,“你說的不錯,我們確實不能貿然進城,停車>
車夫停下車,重耳命人將秦將公孫枝請來,“公孫枝將軍,你覺著我們能夠直接回絳都嗎?”
“重耳公子是何意?”
“雖然郗芮說了他會在絳都城迎接我們,這萬一是他們事先謀劃好的陰謀呢?誘騙我們進城後殺掉我們怎麽辦?”重耳說道。
公孫枝本來就是秦軍中較為謹慎的一位主將,所以秦公才會把許多重要的事情交給他來辦理;公孫枝聽罷想了想道,“公子擔心的有理,一旦我們進了城,情況確實就不好定了,畢竟我們隻帶了三千兵馬,而絳都城裏的守軍應該不下萬人,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隨後,按照重耳的要求,公孫枝命令秦軍轉而向東邊的曲沃開進。
晉國曲沃。
曲沃的守將郗穀登上城頭例行每天巡查。
郗穀與郗芮一樣都是晉國郗氏的後裔,不過郗芮是郗氏宗族的族長,而郗穀不是罷了。郗穀為人正直,軍事能力突出,與原來的太子申生以及公子重耳多有交往;而郗芮則擅長於心計,乃是晉公夷吾的親信。這不多少年過去了,郗芮早就是晉國的宰相,而郗穀還隻是一個曲沃城的守將罷了。
“將軍,你看西邊似乎有大軍開過來了。”
就在郗穀在城上巡查之際,手下指著西邊對他說道,郗穀扭頭一看,果不其然,從揚起的灰塵來看,應該是幾千人以上的大軍過來了。
這個時候怎麽會有大軍向曲沃開來?曲沃守將郗穀腦海裏閃過一種不祥的念頭,“命令將士們搭弓上箭,注意城下的動向。”
“諾>
“眾將士,搭弓上箭,注意動向,有大軍向曲沃城開過來了。”傳令的將士沿著城牆邊跑邊喊道。
沒等他傳完,護送重耳的秦國大軍就開到了曲沃城下。c
就在眾人忙忙碌碌的準別渡河之際,狐偃來到重耳和文贏跟前,拱手道:“公子、夫人,狐偃前來辭行。”
辭行?重耳吃驚的望著狐偃道:“舅父這是為何?”
狐偃再次拱手道:“公子你也知道,我跟隨你幾十年,有太多的過錯,但是你為了我們之間的情分一次次都原諒了我,現在你馬上就要回國繼位稱君,我擔心你今後不會再容忍於我,萬一追究起當年的過錯來,我將命不久矣,所以還是盡早離開的好。”
重耳明白了,狐偃這是在擔心自己一旦繼位稱君會誅殺功臣,於是重耳想了想,解下身上的佩玉,對狐偃道:“請河伯作證,重耳回國後定當與舅父和諸位一起治理晉國,同心同德,絕不反悔;如若反悔猶如此玉佩。”
說罷,重耳將玉佩拋入河中,“咕咚”一聲,濺起小小的浪花,玉佩落入水中。
狐偃望著落入水中的玉佩,露出了笑意,他知道重耳這是在想向自己表明一旦回國當了國君,一定會重用自己和其他跟隨的人。
“哼---,事業未成竟要挾人主承認自己的功勞,這豈是做人臣的本分?”就在狐偃稍稍得意之際,隻聽見介之推在身後不屑一顧的對狐偃說道。
狐偃愣住了,猛然之間竟想不起用何語言來反擊介之推。
“介之推,你莫要見怪,舅父隻是提醒我不要忘記了大家在一起的艱苦時光,並沒有要挾我的意思,你多心了。”見介之推對狐偃不屑,重耳出麵解釋道。
介之推對重耳拱手道:“公子,狐偃這分明是在用自己的辭行來向公子示威,要求公子不要忘了他一路過來的功勞,更為有甚的是他竟然要求公子回國之後還能夠容忍他的胡作非為,這樣的做派,介之推不能苟同。
”很顯然,介之推是不願意看見狐偃這種事業未成就向人主邀功求賞的做法。
狐偃也被介之推這種不依不饒的做法給惹怒了,本來性子就急的狐偃指著介之推道:“對,你高尚,你清高,那你就做出來給我看看啊!你跟隨公子幾十年難道不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登堂入室嗎?”
介之推見狀,拂袖道,“哼---,高尚是一種內心的信念,我不需要做給任何人看。”
人還沒到絳都,重耳的兩個手下就先鬧得不可開交,重耳歎了口氣道:“哎---,你們兩個就別爭了好不好,就算舅父不說,我也不會忘記諸位跟著我重耳一起流浪的日子,更不敢忘記你們在重耳危難之際給我的幫助。”
既然公子都已經說話,介之推和狐偃還能說些什麽呢?各自坐在船的兩頭一路無語,渡過了大河。
來到大河北岸,介之推率先跳下船,拱手對公子重耳道:“公子,前麵就是介之推的家鄉綿山,幾十年了,我也不知道家裏的情況怎樣,現在距離綿山已經很近了,請公子允許我回家探望。”
這個時候,介之推提出要回家探望,合情合理,公子重耳也不好拒絕,於是下船後,上前幾步抓著介之推的手道:“你在重耳最困難的時候,舍命救下重耳,這一點重耳將永生難忘。你快去快回,晉國需要你,重耳更需要你的幫助。”
介之推拜道:“介之推感謝公子對我的信任,但是幾十年沒有回家,也不知道家裏的情況如何?如果老母還活在人世,介之推應該留下來為母親盡點孝心;若老母不再人世,介之推也應該為母親守孝三年,還請公子允諾。”
其實這話就已經表明,介之推是不願意回絳都當官了。
重耳見介之推去意已決,便讓趙衰勸解,“你去勸勸介之推,讓他及早回到絳都,我和晉國都需要你們繼續對我幫助。”
一直以來,趙衰與介之推關係甚好,於是便與介之推來到一邊,“之推兄,你為何要執意離開?”
此處已經僻靜,介之推見四下無人,於是便對趙衰道:“剛才你有沒有聽見狐偃對公子說的話?”
“聽到了,這並沒有什麽不妥啊!”趙衰說道。
“趙兄錯矣,狐偃這話有很深的含義,他實際上是在要挾公子不要忘記這幾十年來他所付出的功勞;同時還在要挾公子今後要容忍他。事業還未成功,便開始邀功求賞,要挾公子,這樣無恥的做法,介之推不願意與之為伍。”隨後介之推拍拍趙衰的手背說道:“趙兄若願意留下,那麽也請你以後盡量多讓著狐偃,他這分明是在公子身上下賭注,現在他已經賭贏了,要收回本金和利息了。”
雖然趙衰對狐偃的一些做法看不上,但也不至於像介之推說的那樣誇張,於是趙衰勸道:“子推兄言重了,狐偃雖有要挾公子的意思,但他還不至於要架空公子,我想隻要我們同心協力,晉國會大有作為的。”
“雖然狐偃不至於架空公子,但是今後他的做派我也看不上,你我就此別過,介之推願你忠心輔佐公子,成就一番大業。”說罷介之推拱手離開了,道不同不足為謀,既然趙衰堅持要繼續輔佐重耳,介之推隻好告退。
在眾人轟轟烈烈準備大幹一番事業的時候,跟隨重耳逃亡幾十年的介之推黯然離開,回綿山老家了。
路越走越遠,山越來越近。
跟隨重耳流浪幾十年的介之推瘦小的身影,終於消失在綿綿群山之中了。趙衰一聲歎息返回到重耳的身邊。
介之推走了,但是重耳不能因此就停下回歸的腳步,在秦軍的護送下繼續向晉國絳都方向前進。
“十九年啦,我終於回來了。”
望著故鄉的山水,晉國公子重耳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不由自主的喊道。
“故鄉啊!我們回來了。”身邊的趙衰和狐偃也被感動的說道。
現在正是春天,晉國的田野上,青青的黍、稷苗在春風的吹拂下,輕盈的搖擺著身子,撒發出淡淡的清香。
重耳深深的呼吸著故鄉的氣息,車駕輕快的向晉國都城絳都奔去。
“公子,我們這是直接回絳都嗎?”距離絳都不到百裏的地方,趙衰突然問道。
重耳扭過頭吃驚的望著趙衰,“你此話是何意?我們不回絳都還去哪兒?”
趙衰想了想道:“我總覺著我們不能過於相信郗芮的話,要知道郗芮可是夷吾的親信,他會那樣心甘情願的屈從我們,這萬一他與姬圉合謀,騙我們進城呢?要知道絳都可是夷吾經營多年的地方,一旦我們進城可就由不得我們了。”
趙衰的提醒,讓重耳也覺著事情沒有那樣簡單;狐偃也跟著說道:“公子,趙衰說得對,我們不能直接進城,還是觀察一下再說。”
“既然不能直接進城,那你們說說我們應該去哪裏?”重耳問道。
趙衰想了想道:“我倒是覺著我們應該先前往曲沃,畢竟那裏也是晉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又是太子申生經營多年的城池,與我們的心理上也近一些,到了曲沃我們先住下來,再視絳都的情況而定。公子以為如何?”
聽完趙衰的話,重耳點點頭,“你說的不錯,我們確實不能貿然進城,停車>
車夫停下車,重耳命人將秦將公孫枝請來,“公孫枝將軍,你覺著我們能夠直接回絳都嗎?”
“重耳公子是何意?”
“雖然郗芮說了他會在絳都城迎接我們,這萬一是他們事先謀劃好的陰謀呢?誘騙我們進城後殺掉我們怎麽辦?”重耳說道。
公孫枝本來就是秦軍中較為謹慎的一位主將,所以秦公才會把許多重要的事情交給他來辦理;公孫枝聽罷想了想道,“公子擔心的有理,一旦我們進了城,情況確實就不好定了,畢竟我們隻帶了三千兵馬,而絳都城裏的守軍應該不下萬人,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隨後,按照重耳的要求,公孫枝命令秦軍轉而向東邊的曲沃開進。
晉國曲沃。
曲沃的守將郗穀登上城頭例行每天巡查。
郗穀與郗芮一樣都是晉國郗氏的後裔,不過郗芮是郗氏宗族的族長,而郗穀不是罷了。郗穀為人正直,軍事能力突出,與原來的太子申生以及公子重耳多有交往;而郗芮則擅長於心計,乃是晉公夷吾的親信。這不多少年過去了,郗芮早就是晉國的宰相,而郗穀還隻是一個曲沃城的守將罷了。
“將軍,你看西邊似乎有大軍開過來了。”
就在郗穀在城上巡查之際,手下指著西邊對他說道,郗穀扭頭一看,果不其然,從揚起的灰塵來看,應該是幾千人以上的大軍過來了。
這個時候怎麽會有大軍向曲沃開來?曲沃守將郗穀腦海裏閃過一種不祥的念頭,“命令將士們搭弓上箭,注意城下的動向。”
“諾>
“眾將士,搭弓上箭,注意動向,有大軍向曲沃城開過來了。”傳令的將士沿著城牆邊跑邊喊道。
沒等他傳完,護送重耳的秦國大軍就開到了曲沃城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