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烈的船隊從對馬島的南端經過,路上遇到了幾艘對馬的哨船,對方一見到破虜軍的艦隊,立時如鳥獸散,小早船的槳手們使出渾身解數劃動的飛快,盡力離這些殺神遠一些。


    在一岐島附近遇到的幕府水軍的哨船也是一樣,如今破虜軍艦隊是聲震日本,在海上遇到他們就是一個字,逃。有多遠逃多遠。


    風平浪靜中船隊抵達方茂港,航程中十分的平靜安閑,天公也是作美後側風不斷,讓艦隊不到二十天就抵達北華。


    方茂港又開始忙碌起來,一萬八千名的難民,一千匹馬,數萬石雜糧,各種雜貨以及兵甲火藥等一一下船,人入難民營,貨物入倉,五六天的功夫才安排完畢,當然路途上損失了幾十人和幾十匹馬,這是必然的代價了。


    此行,白士第率領十餘名濟州島的吏員也隨船抵達,增援北華開拓,隨著北華事物的全麵鋪開,人手日益貧乏,趙烈現在是收刮一切人員馳援。


    趙烈到達方茂港時,隻有顧五嶽前來迎接,萬基已經同大隊一起深入平原了,趙烈在方茂港停留了兩日,到難民營、炮台、馬場等處一一巡視,結$3,果令他滿意,處處體現了石島風格,處處有規劃,按部就班的推進。


    炮台將方茂港變成了堅固的堡壘,寬闊的道路將各處連接起來,便於機動,難民營井井有條,顯示出濃重的吳氏風格,軍營裏的留守的五個百總也是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應對不測。


    趙烈向顧五嶽豎了豎大拇指,以示讚許,的確是不容易。數萬人在毫無根基的地方苦熬寒冬,堅持勞作,顧五嶽等人肯定是費盡心思。


    顧五嶽提出了一個問題,介於隻有三千餘的兵丁,隨著進入平原,開拓的地方愈多。兵力捉襟見肘,於是將兵器發給遼民就是必然了。


    隻是到現在為止,隻是發放了刀槍弓弩以及破虜軍庫存的幾百件的皮甲和棉甲,但是會使用弓弩的人太少,能夠熟練使用長弓怎麽樣也得數年的時間,這樣遠距離的攻擊火力嚴重不足。


    “此番,我將艦隊上淘汰的以及匠戶營後來趕製的火銃帶來三千把,將它們全部下發遼民,作為長程武器。”這是趙烈早已籌劃好的。


    麵積廣大的北華平原。就是撒下萬名兵丁也是無法防衛周全,隻有全民皆兵,這也為將來全民的後備兵役製打下一個基礎,作為一個海外飛地,緊鄰日本這樣的虎狼之國,必須是全民皆兵,民眾尚武善戰才能過的踏實。


    “大人,此番將火器披甲下發是否留有隱患。”顧五嶽擔憂的問道。


    “肯定會有很多的隱患。不過就看為政者如何處置了。”趙烈答道。


    趙烈就是要在民間埋下這個炸彈,如果為政者不仁。民間當然揭竿而起,甚至下層官吏為非作歹,欺上瞞下,小心被打黑槍,當然也有可能被膽大妄為,頗有心計之徒利用。但是事無絕對正確,隻求利大於弊吧。


    “如果國泰民安,這些兵甲出不了大事,反而能抵禦外敵,如果為政者暴虐不仁。那麽這些兵甲會將其推翻。”


    顧五嶽恍惚的看看趙烈,好像今後是大人您的領地啊,給自己留下隱患,埋下伏筆。


    趙烈看看顧五嶽的神色,當然明白他的想法,“這是一個在民間留下治政的尚方寶劍,時時提醒後人,治政不仁可群起攻之,讓為政者步步心驚,小心謹慎,不敢如今日大明官府勳貴般肆意胡為。”


    顧五嶽聞言驚詫,中華數千年從沒有帝王願意給自己加上鐐銬,大人當是第一位。


    兩日後,趙烈帶著白士第等人在百餘名護衛的簇擁下前往平原開拓地區,趙烈將其命名為華北平原。


    萬基在遼河邊上的開拓團大營外將趙烈迎進營中,遼民為了懷念家鄉,將這條從中部山區蜿蜒流淌經過華北平原注入大海的河流起名遼河,也就是後世的石狩川,當然如今這個名號是永遠消失了。


    趙烈看到萬基的臉色有點蒼白,心知事物繁巨,萬基肯定是日夜忙碌,休息睡眠不足。


    “萬基,事情是忙不完的,必要的休憩是為了更為長久的治政。”趙烈提點萬基道。


    “多謝大人掛懷,”萬基感激的施禮,“大人,原本事情雖是雜亂,不過局勢還算安慰,不過,最近半月來,遷往北部的數十部落同北部最大的兩個部落聯合起來,不斷的從北部各地向我開拓的遼民攻擊,雖說在我遼民的反擊下都被擊退,但是開荒的進度大大減緩,我軍主力前往,這幫無賴立即避戰,刁滑無比。”


    萬基咬牙切齒,痛恨無比,到今日已經有百餘名遼民戰死,二十餘人失蹤,讓分為二十餘個千人隊的遼民開拓隊伍人心惶惶,進度大減。


    “到今日,此地開拓了多少耕地。”趙烈問道。


    “大人,在整個平原的西南部我等合計粗粗開墾了近二十萬畝田地,都種上了番薯,不過都是生地,雖說大部堆肥養地,深耕去草,不過預計收成有限。”萬基回答道。


    趙烈點點頭,按照預計,今年從石島運抵北華近十萬人,開墾五十萬畝田,安置屯民五萬人,如今的進度尚可。


    此番到達近兩萬遼民投入和陸續的下三批人員的進入會大大加快這一進程,明年在開拓出百多萬畝田地,安置十萬人,後年二十餘萬的遼民就會在北華島安居樂業,將這裏逐步變成華夏的一部分。


    當然,前提是先解決如今不斷反抗的阿努伊人。


    經過趙烈、萬基、白士第等人一天的商議,最後定下了這樣幾條,


    放緩開拓的速度,每個開拓點出門開拓時,都應有屯民披甲戒備。


    將濟州馬挑選出一千匹,組建快速的馬上步兵。以加強部隊的機動能力,隨時支援各處。


    將靠近北方的屯點的防衛做好,建立寨牆、塔樓,挖掘護城壕加強其防護力。


    將石島的騎兵千總調來,突擊敵人的領地,將戰火燃燒到敵人的腹地。緩解本方的壓力,最好能夠和敵人決戰,殲滅敵人。


    介於阿努伊人的反抗造成的拖延,將今年的開拓任務下調至四十萬畝,運送的人員不變,八萬到十萬人。


    第二天,萬基、白士第帶人全力部署商議後的事物,趙烈則是帶領著衛隊深入營地周圍的開拓點探查一番,萬基沒有阻攔。這裏南部的開拓點還是很安全的。


    方順正在同方遠山、方高山、老於頭、老於頭的兒子於哲一同在給田地除草,兩家的百畝田地是相鄰的,兩家就一起搭伴耕種,在這個夷人經常出沒的地方是十分必要的。


    方順、方高山、老於頭在老於頭的田地裏埋頭除草,新開墾的土地,野草複生速度極快,這個月兩家就是在這片田地上不斷的除草,活計簡單枯燥。不過,大家還是幹勁十足。


    今年他們先分下田畝的人家大人隻給分下十兩銀。十石雜糧,其他的收入就指望地裏的產出了,當然是全力以赴。


    方遠山和於哲身披皮甲和棉甲,手拿長槍,向四周巡視著,方順等人地頭上還擺放著方順的雁翎刀和方高山的長槍。老於頭的一石弓箭,真是戰鬥的小組,也是生產的小組。


    方順等人忙活了一個時辰,真是累了,主要是腰背酸痛。農活最遭罪的就是腰背。


    “方頭,不行了,坐下歇歇。”老於頭氣喘籲籲的放下鋤頭,跌坐在地,自家的丁口少,方頭家多多幫手,老於頭很是不好意思,否則早就歇息了。


    “那行,都歇會兒吧。”方順也是又熱又累,咬牙堅持。


    方高山咕咚咕咚將水袋裏的水喝了大半,這才好過一些。


    方順、老於頭也是坐下飲水歇息。


    方順先四周看了看,沒什麽意外的情況,四周已經都是田地,都種的是番薯,秧子不高,四周情況一目了然。


    方順也是感慨,這一片原來都是林地或是草地,滿眼的綠色,一眼望不出多遠,現下都是黑色的土地和綠色的秧苗,一眼看出幾裏地去。


    “爹,咱們這根本沒有夷人出沒,天天披甲那是沒事找事。”幹瘦的於哲嘟嘟囔囔的說道。方高山也是附和的意思。


    “胡說八道,等夷人摸到近前時,你個混小子用什麽殺他,用鋤頭?”老於頭氣急敗壞道,他這個兒子就是犯懶。


    “老於說得對,在這裏什麽時候兵器也不能離身,離身了就是把自己的命交到別人手中。”方順沒好氣的瞪了方高山一眼。


    老於頭的兒子於哲聽到方順這樣說道,也隻有低頭認了,對於方順他是一向敬畏,畢竟原來是總旗爺。


    “行了,你們先幹著,我去屯點其他家看看。”方順如今是這個屯點百餘戶人家中公推出來的村長,督促耕種,操練屯丁都是他的職責。


    方順從地頭上拿起自己的雁翎刀和鐵盾向東走去,那裏是瀕臨大路的田畝,不過就是有點低窪,方順想去看看在大路上設卡警戒的十個屯丁,他們一個是盤查過路的可疑人員,一個時時準備增援分散的屯民。


    方順來到了路邊,隻見十個二十左右歲的小子們被曬得蔫頭蔫腦的樣子。


    刀槍盔甲有點歪斜。


    方順剛剛嗬斥幾句,遠處塵土飛揚,大股的馬隊由遠而近,旌旗招展,當先一個旗手手舉一麵紅色旗幟,趙。後麵是奔馳的全甲騎兵,馬側掛著長兵器或是鐵盾,人馬起伏著奔來。


    方順等人急忙立定行軍禮,上麵的大人已經發話了,北華都是軍屯,所以軍禮在此通行。


    騎兵們小跑著從方順等人身邊經過。


    方順看到其中大部都是體格強健的兵丁,其中幾個人身材高大,坐在馬上象座小山。


    方順等人看著騎隊蕩起大股塵土而去,就訓到,“看看,這麽熱的天全甲行軍,保持隊形不變,這才是精兵,再看看你們渾球隻是原地警戒就盔歪甲斜的不成樣子。”


    幾個後生訕笑聽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蒼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在夜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在夜半並收藏明末蒼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