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烈返回濟州島的時候,李虎的艦隊剛剛返回不到五天,趙烈下到碼頭時,黃漢、馬濤、李虎、齊威等人在碼頭相迎,
“能在此地看到李虎,我心中才安穩下來,月前船隊到達北華,言道沒有收到南下船隊的消息,真是讓我心急,銀錢事小,我破虜軍安危才是最主要的。”趙烈邊回禮邊笑道。
“多謝大人掛懷,”李虎感激的施禮道,“好叫大人得知,南下艦隊軍兵三千人得勝而回。”李虎當然明說,畢竟在碼頭上人多不便。
趙烈聞弦知意,“傷亡如何。”
“大人,陣亡加上病亡共計一百三十四人。”李虎答道。
趙烈麵部一黯,“都是好兄弟啊,都是為了幾十萬遼民能夠安居樂業才捐軀的好男兒啊。”趙烈確實心痛,都是好不容易培養出的航海人才,船廠裏的戰船還在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人才不足更加突顯出來,此時,遠航的人才才是最緊要的。
“大人,弟兄們都是大人從饑寒中解救出來的,如今飽飯吃著,餉銀拿著,為大人出生入死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大人勿要掛懷。”李虎躬身說道。
3♀,
“話雖如此,但是本將還是心中不安啊。”趙烈的不安是因為這些人都是隨著他的指揮棒南下戰死的,當然與他大有幹係。
船隊在碼頭停靠後,大批的原木下船,這是北華的土特產,也是濟州最為急需的,如今濟州船廠剛剛建造完畢的十餘條戰艦以及船台上新建的十餘艘蓋倫船使用的都是北華木材,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
休息一日後,趙烈在官署召集召集眾人。離開的時間有點久了,趙烈急切的想知道濟州的情況。
“大人,去年,今年濟州合計開墾土地三十餘萬畝,加上原有的土地達到了六十三萬畝,安置了遼民五千戶。兩萬零四百六十餘人,今年的濟州又是一個豐收年,連續兩年的豐收可是讓濟州百姓喜笑顏開,”馬濤笑著說道。
“百姓的收入如何?”這是趙烈最關心的,隻有百姓安居樂業自己的後方才能鞏固。
“大人,這裏的田畝大多是保水不足,畢竟是島上的土地,不過,種植番薯還是沒什麽問題。六十餘萬畝隻有不足八萬畝種植了高粱玉米其他的都是番薯,不過,番薯豐產啊,按一戶四十畝田,三十五畝番薯畝產三石計算,可產出百石番薯,留下十石,其他都被官署以三分銀子一石收購。這就是二十七兩銀子,這可不是個小收入了。”馬濤細細的羅列一下賬本。
“那麽官署收購來番薯用在什麽地方?”趙烈一一詢問。
“大人。去年收購的白番薯大部用在了難民營,當作主食或是做菜,吃的很多遼民見著白番薯就是頭疼。”馬濤笑著說道。
“不頭疼不行啊,我在難民營裏也是吃膩了白番薯,早飯番薯泥,中午番薯燉菜。晚上海鮮或是海菜燉番薯,我現在一看到番薯就飽了。”吳波笑著插嘴道。
眾人一陣哄笑。
“不過,今年春天,根據大人所說,羅長山組織人手在石島造出了番薯粉條。根據大人留下的菜譜,炒粉條,肉燉粉條,酸辣粉條,都是好菜啊,這不,上半年羅長山組織人手生產,將粉條發賣到山東,北直隸等地,大受歡迎啊,老百姓都叫它番薯粉。這不,今年濟州粉條大部被羅長山訂購了,為了這個羅長山還拆借不少銀子呢。”馬濤笑道。
“那是,我們難民營也托了羅長山的福,可以多吃點玉米,高粱米飯,可算熬出頭了。”吳波一副跳出升天慶幸的模樣。
“好,當年到澳門尋得了造船、造炮的人才,今日我要說還有一個人才就是這個羅長山,善於經商,更善於創造,將來成就不止於此啊。”趙烈感歎中國的商業大才層出不窮,作為執政者不是簡單的搶奪其資財,而是應當鼓勵其發展,收取其稅賦,達到雙贏,大明如果是能夠實現這種雙贏,何至於滅國,關鍵還是內政啊。
“今年上秋以來,石島的水泥、木材、鐵筋等物供不應求,何也,濟州百姓積攢了兩年的銀錢大半都投在了建造新房上,這也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濟州城外的兩個水泥窯根本不敷使用,石島發來的鐵筋更是遠遠不足,隻有木材因為北華的緣故還是供應得了,這不,前些時日,在濟州城外,大靜、城山外各建了兩個窯口,屬下還通秉了石島趙大人多產些鐵筋。”馬濤邊說邊搖頭,當時由於水泥和鐵筋的緊缺黑市裏價格翻了兩番。
“誰也沒有後悔藥吃,日後引以為戒吧。不過,今日濟州發生的事,明日就可能在北華發生,濟州很多人家是改建住房,北華根本就沒有住房,都是地窩子先湊合,馬濤,一定要在春天告之北華,多建窯口,另外,讓石島多多產鐵,將北華島的用量也加進估算裏去。免得到時手忙腳亂。”趙烈提點道。
“屬下遵命。”馬濤回道。
“黃漢、馬濤,島上後備兵役製進行的如何,朝鮮族人可否抱怨。”趙烈問道。
“去年是初創,除了個別地區,沒有什麽抵觸,今年剛剛匯集起來準備冬訓,至於抱怨嘛,不是沒有,不過,既然島上分配田畝的遼民也是如此整訓、備役,他們還有什麽好說的了。”黃漢大大咧咧的說道。在他看來刀槍之下,誰敢紮刺立時拿下。
趙烈瞪了他一眼,“這是內政,內政不穩拖累向外征戰。”
這個黃漢,軍隊事物做的多了,方式愈加粗暴。
“大人放心,我們民政已經做足了功課,下麵讓朝鮮事務司司長李玄談一談。”馬濤說道。
李玄恭敬的施禮,從後排走出,麵向趙烈就要下跪見禮。
“不必。在我們這裏沒有跪禮,還是站著說。”趙烈虛扶一下溫言說道。
“大人,濟州百姓早先大部都是官奴,私奴,自從大人將島上官奴私奴廢止後,我等朝鮮百姓都是對大人感激的無以複加。分配田畝,收購穀物,減免稅賦,這都是趙大人帶來的,趙大人在我濟州百姓心中就是再生父母。”李玄顫音回道。
“過譽了,本將不過是出於人道考量,不想治下百姓困苦,衣食匱乏,不敢居功。”趙烈謙遜道。他的目的簡單就是如何正確的治理地方。將濟州作為一個試點,取得經驗,推往各地。
“馬大人就此和屬下等商議,讓事務司派人下村宣講,建立兵役製就是為了保證各家的好日子能繼續下去,否則無兵守衛,李朝倭寇打來就能將我等重新變回官奴,失去田畝宅院。如此各地百姓無不奮勇,誰也不想回到過去奴婢的活法。因此今年的操練村民無不踴躍。”李玄此時恢複了正常,語調平緩,麵目平和,早年曆練還是讓其平靜下來。
“很好,就是這個道理,不想失去田畝自由。那就拿起刀槍守衛。”趙烈誇獎道。
李玄恭敬地施禮退後。
“大人,如今濟州每個村屯都開始開辦蒙學,免費教授漢語以及算學,為此官署從遼民中招募了近六百名識文斷字的生員,每年僅次一項就多支出一萬多兩銀子。”馬濤心疼的說道。不過。這是大人的吩咐,按他的想法,實在沒有必要讓朝鮮的子弟免費入學。
趙烈看出馬濤的心思,不過他沒有多言,從文化上讓其歸心才是真正的大治,雖說時間較長,不過來的穩固。
濟州的一切讓趙烈大為滿意,內政得修啊。
介於南掠船隊帶回的銀山,深感騎兵不足的趙烈下令組建第二騎兵千總,先行購買兩千匹戰馬,從遼民中招募人員,待春季將北華島的騎兵第一千總部分人員抽調回來構成骨幹。畢竟趙烈手頭上的唯一千總部陷在北華,在這時代手中沒有騎兵,心中不穩啊。
馬濤聽聞也是一縮脖子,馬匹加上人員餉銀、馬的嚼穀又是十餘萬兩白銀出去了,作為濟州銀庫實際的掌控者馬濤也是對於大人花錢的速度咂舌,深感亞曆山大。
三日後,趙烈親領眾將在濟州忠烈祠安葬了一百三十餘名陣亡的水師兵丁,隆重的祭拜,安慰死去的靈魂。
“大人,這就是兩桅的縱帆船,長二十三米,三層甲板,一百六十餘噸,兩舷各備三門十二磅炮,三門十八磅炮,艦首一門十二碼磅炮,此船轉向靈活,加大了風帆,側順風時航速可達十節,兵丁一百一十六人,水手二十八人,其他是炮手、披甲、雜務等。造價三千一百兩銀子。”尤利亞諾帶領趙烈登上了這艘小型戰艦,介紹道。
趙烈點頭讚許,老尤向來很靠譜,從來都是按時完成任務,讓趙烈懷疑其是否有德國血統,丫不象是懶散的拉丁人,趙烈很想問一句,你就不能提前完成嗎。
趙烈接著隨同老尤登上了剛剛建造完工的八百噸戰艦,
“此船,長六十八米、寬十六米、甲板五層,四主桅、前斜帆、後斜帆,四桅上帆,兩舷各備火炮三十二門,都是三十六磅和四十八磅炮,水手九十五人,披甲百餘人,炮手二百人,側後順風時可達十節航速,耗銀一萬另五百兩銀子,這是因為北華的大量原木供給,否則造價還得翻番,當然,因為其龐大,我等多用了半月才將其建造出來。”老尤得意的顯擺道。
“尤利亞諾先生,如果船廠全力開工建造三型戰艦,現下的人手可是足夠。”趙烈問道。
“不,不,如今船廠隻有一萬人手,如果是全力開工,還得將擴充船台。。。。。”尤利亞諾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
“船台的擴充,本將會征發遼民。”趙烈說道。
“那麽也得最少再征集八千人手。”老尤說道。
“六千,我隻能給你六千。”趙烈說道。
“好吧,不過,他們要成熟練工匠還得四到六個月。在此之前,產量不會增加。”老尤堅持道。
“好吧,就依你所言。”趙烈此時相信,老尤是意大利人後裔,多了的活計絕對往外推,無他,太累人了。
最後趙烈將這型巡海船定名為濟州級,而八百噸的戰艦定名為宋級。(未完待續。。)
“能在此地看到李虎,我心中才安穩下來,月前船隊到達北華,言道沒有收到南下船隊的消息,真是讓我心急,銀錢事小,我破虜軍安危才是最主要的。”趙烈邊回禮邊笑道。
“多謝大人掛懷,”李虎感激的施禮道,“好叫大人得知,南下艦隊軍兵三千人得勝而回。”李虎當然明說,畢竟在碼頭上人多不便。
趙烈聞弦知意,“傷亡如何。”
“大人,陣亡加上病亡共計一百三十四人。”李虎答道。
趙烈麵部一黯,“都是好兄弟啊,都是為了幾十萬遼民能夠安居樂業才捐軀的好男兒啊。”趙烈確實心痛,都是好不容易培養出的航海人才,船廠裏的戰船還在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人才不足更加突顯出來,此時,遠航的人才才是最緊要的。
“大人,弟兄們都是大人從饑寒中解救出來的,如今飽飯吃著,餉銀拿著,為大人出生入死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大人勿要掛懷。”李虎躬身說道。
3♀,
“話雖如此,但是本將還是心中不安啊。”趙烈的不安是因為這些人都是隨著他的指揮棒南下戰死的,當然與他大有幹係。
船隊在碼頭停靠後,大批的原木下船,這是北華的土特產,也是濟州最為急需的,如今濟州船廠剛剛建造完畢的十餘條戰艦以及船台上新建的十餘艘蓋倫船使用的都是北華木材,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
休息一日後,趙烈在官署召集召集眾人。離開的時間有點久了,趙烈急切的想知道濟州的情況。
“大人,去年,今年濟州合計開墾土地三十餘萬畝,加上原有的土地達到了六十三萬畝,安置了遼民五千戶。兩萬零四百六十餘人,今年的濟州又是一個豐收年,連續兩年的豐收可是讓濟州百姓喜笑顏開,”馬濤笑著說道。
“百姓的收入如何?”這是趙烈最關心的,隻有百姓安居樂業自己的後方才能鞏固。
“大人,這裏的田畝大多是保水不足,畢竟是島上的土地,不過,種植番薯還是沒什麽問題。六十餘萬畝隻有不足八萬畝種植了高粱玉米其他的都是番薯,不過,番薯豐產啊,按一戶四十畝田,三十五畝番薯畝產三石計算,可產出百石番薯,留下十石,其他都被官署以三分銀子一石收購。這就是二十七兩銀子,這可不是個小收入了。”馬濤細細的羅列一下賬本。
“那麽官署收購來番薯用在什麽地方?”趙烈一一詢問。
“大人。去年收購的白番薯大部用在了難民營,當作主食或是做菜,吃的很多遼民見著白番薯就是頭疼。”馬濤笑著說道。
“不頭疼不行啊,我在難民營裏也是吃膩了白番薯,早飯番薯泥,中午番薯燉菜。晚上海鮮或是海菜燉番薯,我現在一看到番薯就飽了。”吳波笑著插嘴道。
眾人一陣哄笑。
“不過,今年春天,根據大人所說,羅長山組織人手在石島造出了番薯粉條。根據大人留下的菜譜,炒粉條,肉燉粉條,酸辣粉條,都是好菜啊,這不,上半年羅長山組織人手生產,將粉條發賣到山東,北直隸等地,大受歡迎啊,老百姓都叫它番薯粉。這不,今年濟州粉條大部被羅長山訂購了,為了這個羅長山還拆借不少銀子呢。”馬濤笑道。
“那是,我們難民營也托了羅長山的福,可以多吃點玉米,高粱米飯,可算熬出頭了。”吳波一副跳出升天慶幸的模樣。
“好,當年到澳門尋得了造船、造炮的人才,今日我要說還有一個人才就是這個羅長山,善於經商,更善於創造,將來成就不止於此啊。”趙烈感歎中國的商業大才層出不窮,作為執政者不是簡單的搶奪其資財,而是應當鼓勵其發展,收取其稅賦,達到雙贏,大明如果是能夠實現這種雙贏,何至於滅國,關鍵還是內政啊。
“今年上秋以來,石島的水泥、木材、鐵筋等物供不應求,何也,濟州百姓積攢了兩年的銀錢大半都投在了建造新房上,這也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濟州城外的兩個水泥窯根本不敷使用,石島發來的鐵筋更是遠遠不足,隻有木材因為北華的緣故還是供應得了,這不,前些時日,在濟州城外,大靜、城山外各建了兩個窯口,屬下還通秉了石島趙大人多產些鐵筋。”馬濤邊說邊搖頭,當時由於水泥和鐵筋的緊缺黑市裏價格翻了兩番。
“誰也沒有後悔藥吃,日後引以為戒吧。不過,今日濟州發生的事,明日就可能在北華發生,濟州很多人家是改建住房,北華根本就沒有住房,都是地窩子先湊合,馬濤,一定要在春天告之北華,多建窯口,另外,讓石島多多產鐵,將北華島的用量也加進估算裏去。免得到時手忙腳亂。”趙烈提點道。
“屬下遵命。”馬濤回道。
“黃漢、馬濤,島上後備兵役製進行的如何,朝鮮族人可否抱怨。”趙烈問道。
“去年是初創,除了個別地區,沒有什麽抵觸,今年剛剛匯集起來準備冬訓,至於抱怨嘛,不是沒有,不過,既然島上分配田畝的遼民也是如此整訓、備役,他們還有什麽好說的了。”黃漢大大咧咧的說道。在他看來刀槍之下,誰敢紮刺立時拿下。
趙烈瞪了他一眼,“這是內政,內政不穩拖累向外征戰。”
這個黃漢,軍隊事物做的多了,方式愈加粗暴。
“大人放心,我們民政已經做足了功課,下麵讓朝鮮事務司司長李玄談一談。”馬濤說道。
李玄恭敬的施禮,從後排走出,麵向趙烈就要下跪見禮。
“不必。在我們這裏沒有跪禮,還是站著說。”趙烈虛扶一下溫言說道。
“大人,濟州百姓早先大部都是官奴,私奴,自從大人將島上官奴私奴廢止後,我等朝鮮百姓都是對大人感激的無以複加。分配田畝,收購穀物,減免稅賦,這都是趙大人帶來的,趙大人在我濟州百姓心中就是再生父母。”李玄顫音回道。
“過譽了,本將不過是出於人道考量,不想治下百姓困苦,衣食匱乏,不敢居功。”趙烈謙遜道。他的目的簡單就是如何正確的治理地方。將濟州作為一個試點,取得經驗,推往各地。
“馬大人就此和屬下等商議,讓事務司派人下村宣講,建立兵役製就是為了保證各家的好日子能繼續下去,否則無兵守衛,李朝倭寇打來就能將我等重新變回官奴,失去田畝宅院。如此各地百姓無不奮勇,誰也不想回到過去奴婢的活法。因此今年的操練村民無不踴躍。”李玄此時恢複了正常,語調平緩,麵目平和,早年曆練還是讓其平靜下來。
“很好,就是這個道理,不想失去田畝自由。那就拿起刀槍守衛。”趙烈誇獎道。
李玄恭敬地施禮退後。
“大人,如今濟州每個村屯都開始開辦蒙學,免費教授漢語以及算學,為此官署從遼民中招募了近六百名識文斷字的生員,每年僅次一項就多支出一萬多兩銀子。”馬濤心疼的說道。不過。這是大人的吩咐,按他的想法,實在沒有必要讓朝鮮的子弟免費入學。
趙烈看出馬濤的心思,不過他沒有多言,從文化上讓其歸心才是真正的大治,雖說時間較長,不過來的穩固。
濟州的一切讓趙烈大為滿意,內政得修啊。
介於南掠船隊帶回的銀山,深感騎兵不足的趙烈下令組建第二騎兵千總,先行購買兩千匹戰馬,從遼民中招募人員,待春季將北華島的騎兵第一千總部分人員抽調回來構成骨幹。畢竟趙烈手頭上的唯一千總部陷在北華,在這時代手中沒有騎兵,心中不穩啊。
馬濤聽聞也是一縮脖子,馬匹加上人員餉銀、馬的嚼穀又是十餘萬兩白銀出去了,作為濟州銀庫實際的掌控者馬濤也是對於大人花錢的速度咂舌,深感亞曆山大。
三日後,趙烈親領眾將在濟州忠烈祠安葬了一百三十餘名陣亡的水師兵丁,隆重的祭拜,安慰死去的靈魂。
“大人,這就是兩桅的縱帆船,長二十三米,三層甲板,一百六十餘噸,兩舷各備三門十二磅炮,三門十八磅炮,艦首一門十二碼磅炮,此船轉向靈活,加大了風帆,側順風時航速可達十節,兵丁一百一十六人,水手二十八人,其他是炮手、披甲、雜務等。造價三千一百兩銀子。”尤利亞諾帶領趙烈登上了這艘小型戰艦,介紹道。
趙烈點頭讚許,老尤向來很靠譜,從來都是按時完成任務,讓趙烈懷疑其是否有德國血統,丫不象是懶散的拉丁人,趙烈很想問一句,你就不能提前完成嗎。
趙烈接著隨同老尤登上了剛剛建造完工的八百噸戰艦,
“此船,長六十八米、寬十六米、甲板五層,四主桅、前斜帆、後斜帆,四桅上帆,兩舷各備火炮三十二門,都是三十六磅和四十八磅炮,水手九十五人,披甲百餘人,炮手二百人,側後順風時可達十節航速,耗銀一萬另五百兩銀子,這是因為北華的大量原木供給,否則造價還得翻番,當然,因為其龐大,我等多用了半月才將其建造出來。”老尤得意的顯擺道。
“尤利亞諾先生,如果船廠全力開工建造三型戰艦,現下的人手可是足夠。”趙烈問道。
“不,不,如今船廠隻有一萬人手,如果是全力開工,還得將擴充船台。。。。。”尤利亞諾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
“船台的擴充,本將會征發遼民。”趙烈說道。
“那麽也得最少再征集八千人手。”老尤說道。
“六千,我隻能給你六千。”趙烈說道。
“好吧,不過,他們要成熟練工匠還得四到六個月。在此之前,產量不會增加。”老尤堅持道。
“好吧,就依你所言。”趙烈此時相信,老尤是意大利人後裔,多了的活計絕對往外推,無他,太累人了。
最後趙烈將這型巡海船定名為濟州級,而八百噸的戰艦定名為宋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