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的一聲巨響,第一門炮開火了,四裏外揚起大股塵土,但是目標的沙袋沒有被擊中,稍稍過了一點,剛剛越過頭頂。
陪同在皇太極身邊的佟養性登時汗流浹背,尼瑪,太打臉了,這麽大的沙台都打不中,要你們何用,“臣下有罪,未能一炮命中,望王上懲處。”佟養性不虧是忠心耿耿的奴才,雖是年老體弱跪拜的還是極為利落,急忙請罪。
“行了,沒那麽多禮節,大炮何時有過太多準頭。且看下去。”皇太極曉得這幫子奴才想來個開門紅,討個喜慶,不過這個大炮的準頭不說也罷,他關心的不是準頭,而是威力射程,射程還是不錯,不過得看看威力。
當第三炮擊中沙台時,四周響起陣陣歡呼,總算是擊中了,要不事後佟養性、丁啟明饒不了這些炮手。
佟養性和在炮前督戰的丁啟明都是長出了一口氣。
十餘炮過後,有四炮擊中了沙台,此時火炮停息下來,得降降溫度,否則就有炸裂的風險,實際上還可再打幾炮,這不是大王在此嘛,安全為上。
皇太極在眾人簇擁下興致勃勃的來到沙台這裏,隻見堆積的沙包被擊打的飛散四處,沙袋破碎,到處飛濺的黃沙。
“佟養性,丁啟明,這大炮重量何許。”皇太極笑問,心情極好。
“秉王上,此炮重四千餘斤可炮擊五六裏,威力甚大。”佟養性急忙回稟。
“嗯,很好,威力不錯,雖較弗朗機大銃稍遜,也堪堪可戰。將這般火炮鑄造三十門。限你等明年春季前完成,萬不可耽擱。”皇太極道。
“奴才遵旨。”兩個急忙應答。
“秉王上,隻是大炮耗費精鐵甚巨,此處人員、錢糧俱缺,奴才恐誤了王上的大事。”佟養性偷眼看看皇太極心情極佳。於是大著膽子回稟。
“緊缺的物件人員統合後報上來,孤王想辦法就是。”心情大好的皇太極一擺手,明國竊掠入庫的數十萬兩白銀讓其底氣十足。
“你就是鑄炮的匠頭。”皇太極看著麵前衣衫襤褸的明人工匠問道。
“回。。回稟王上,小。。小的正是。”工匠孟春如渾身顫抖的答道。
“嗯。休要驚慌,你領人鑄炮功成,本王不吝獎賞,賞孟匠頭白銀百兩,其他工匠每人十兩銀子。”皇太極笑道。
“多謝大王賞賜。”老孟跪伏於地叩頭不止。他從三岔屯被擄來以為自己就是農奴的命了。誰想到開荒沒兩天,就被抽調到此處鑄炮,又得到女真大王的賞賜,真是人生如夢啊。
其他的工匠也是三呼萬歲。
“其他軍兵每人賞五兩白銀。”皇太極接著賞賜。
拜謝歡呼聲更甚。
“此外,佟養性,孤王命你打製的明人火銃何時製成。”皇太極轉頭問道。這是從斥候戰中繳獲的破虜軍的燧發火銃,皇太極等人見過後即刻曉得他的妙用,下令同火炮一起仿製。
“王上,這個火銃中的一個彈片乃是擊發出火星引燃火藥的緊要,隻是如今奴才遍尋我大金的精鐵。也沒有找到如此堅韌的物料,奴才有罪。”佟養性惶恐請罪。
“這個不急,慢慢製造,“皇太極認為瑕不掩瑜,心情大好之下大加獎賞。“佟養性升任昂邦章京,丁啟明升任三等參將。”
“謝主隆恩。”兩人歡天喜地的跪拜,豬尾巴甩的亂飛。
大殿之上,皇太極高高上座,代善、莽古爾泰、嶽托、豪格、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澤、杜度、碩托等人集聚一堂。
皇太極威嚴的巡視一圈,眾人恭敬的仰望。包括代善和莽古爾泰也是躬身以待。他滿意的一笑。
“今日召集我等愛新覺羅族人,是有重大軍情處置。來人,傳李永芳。”皇太極道。
李永芳恭敬的彎腰碎步而入,跪伏於地。“拜見吾王陛下。”
“起來吧,將你所探查到的消息一一道來。”皇太極道。
“微臣遵旨,自孫承宗接任薊遼總督以來,與明國皇帝定下了在大淩河岸築城堅守的戰策,並與今夏開建,如今地基建完。護城河完工,預估明年夏天可以建成。”李永芳一一道來。
眾人聽聞登時議論紛紛,大淩河比錦州更加東北,接近義州和廣寧,也就威脅到女真繞道蒙古入關的側後,明國君臣的用心一望可知。
“大家夥都講講,如何應對此事。”皇太極笑道。
“臣請大王與臣萬餘精兵出陣大淩河,臣必將大淩河城堡摧毀,去了這個後患。”杜度上前道。
“嗯,杜度忠勇可嘉,暫且退下。”皇太極不置可否。
豪格、碩托、多爾袞等人提出的奪取大淩河據守圖謀錦州的建議也被皇太極一一否了。代善、莽古爾泰是冷眼旁觀,此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低調行事了。
“還請王上明示。”濟爾哈朗知情知趣道。
皇太極頷首,還是濟爾哈朗最為曉事。
“以往我大金攻打錦州、寧遠等處都是攻城為上,然遼鎮軍兵乃是明國精銳,家小大多在遼東,與我大金死命相搏,我軍屢攻不下,傷亡不小,因此,此番我軍不以攻城為上,而是待大淩河城建成後,舉兵圍困大淩河,逼明國援兵東來,我軍一舉破之,則大淩河不戰自下。”皇太極說出了自家的打算。
一眾人等好好思量,發現皇太極的籌謀甚為可行。
“王上,臣恐大淩河城中明軍與援軍裏應外合,我軍腹背受敵。”莽古爾泰還是不能看到皇太極如此得意,上前潑了把冷水。
“本王命人探查了大淩河城堡的大小,最多隻能容納三萬左右人丁,其中兵丁不過兩萬,如此能出城野戰軍兵不足一萬,諸位然否。”皇太極問道。
眾人盡皆點頭,一個大的城堡不可能都是軍兵,它要有百姓商戶為其效勞,如果明軍兩萬,去其老弱輔兵,能野戰的不過半數,其他的守城還可,出城是送菜的。就是莽古爾泰也沒有異議,這是明擺著的。
“如此,我軍一到大淩河挖掘長壕圍困明軍,如明軍大股援軍到來,我軍主力迎敵,留五千精兵監看大淩河之敵足以。”皇太極道。
眾皆點頭,五千精兵對上一萬明軍都是高看了明軍戰力,就是五千對上兩萬明軍也能一鼓而下。
“王上英明,隻要明軍野戰不敵我軍,我軍在大淩河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而借此戰可消滅數萬明軍,讓明國更加虛弱,王上可謂深謀遠慮。”濟爾哈朗佩服的五體投地。
其他人等盡皆拜服,皇太極哈哈大笑,他堅信自己謀略過人,以往不過是有人掣肘而已,從今而後,他才能真正讓大金隨著他的意願前行。
代善和莽古爾泰通過上番破關和此番大殿決策,也是明了他們與皇太極相差甚遠,遠不是皇太極的對手,日後隻能回縮自保萬不可輕動。
眾人離開後,皇太極獨留下了李永芳,因為他還有要事商議。
“李永芳,關於此番傷我數千族人的這股明軍,你可探查清楚了。”這是皇太極極為關心的,如果說此番征戰明國諸軍的戰力一探可知的話,這股明軍就是一個謎。
他的首領和軍兵出現的如此突兀,讓大金措手不及,也因此凡是與其接戰的軍兵盡皆敗北,甚至老六也敗亡其手,造成了女真最大的損失,也是此行最大的汙點。
皇太極登基以來,討厭一切失去控製的東西,而這股明軍他若是做不到知己知彼,那麽他還將失去掌控,讓他極為不安心,君王都有強迫症,尤其是有為的君王。
“秉王上,這數月來奴才派出大批人手進入京畿山東一帶探查,前些時日消息不斷傳回,”李永芳跪伏地上,象家貓一樣乖巧,“此軍自稱破虜軍,他的頭領乃是明國登萊靖海衛千戶趙烈。。”
說道此處,看到皇太極極為的驚詫,李永芳急忙解釋,“此人的父親乃是大明威海水師指揮使趙海明,此人頗有勇武,也與我大金有宿仇,他的二弟就是死在我軍手上,早在天啟五年夏,旅順一戰中給三貝勒爺造成數百軍兵損傷的就是此人麾下。”
皇太極眯了眯眼睛,他還記得莽古爾泰被父汗鞭撻的場麵,原來那時這個趙海明就與我大金有了恩怨。“接著說。”
“此人之子趙烈當年隻有十六歲卻是親臨戰陣殺傷我數名軍兵,可謂勇武,然則,這隻是大明兵部賞功所言,其中虛實還須探查。畢竟大明軍將謊報軍功實乃常事。”李永芳偷眼看看皇太極,隻見皇太極微微點頭,於是他放心的接著道,
“此番征戰之前,趙海明不知是否知曉了什麽,散盡家財招募家丁猛士,蓄養了三千餘家丁,其中騎兵一千有餘,其目的就是護衛其子趙烈,果然,登萊出兵後,趙烈奉召從屬於明國登萊總兵張可大麾下入京勤王,先後在固安、涿州與我軍接戰,讓我軍損傷不小。”
皇太極猶疑的看看李永芳,難道入關之事趙海明早有所聞,按說入關動員八旗聲勢浩大,明國有人察覺不奇怪,但是此番入關可見明軍全無防備,偏偏這個趙海明身處登萊卻做出如此反應,實在是讓人不解。
“再者,奴才發現趙家同鐵山之戰毀傷我軍甚重的濟州明人似有關聯。”李永芳再報一料。
“什麽。”皇太極驚詫莫名。(未完待續。)
</br>
陪同在皇太極身邊的佟養性登時汗流浹背,尼瑪,太打臉了,這麽大的沙台都打不中,要你們何用,“臣下有罪,未能一炮命中,望王上懲處。”佟養性不虧是忠心耿耿的奴才,雖是年老體弱跪拜的還是極為利落,急忙請罪。
“行了,沒那麽多禮節,大炮何時有過太多準頭。且看下去。”皇太極曉得這幫子奴才想來個開門紅,討個喜慶,不過這個大炮的準頭不說也罷,他關心的不是準頭,而是威力射程,射程還是不錯,不過得看看威力。
當第三炮擊中沙台時,四周響起陣陣歡呼,總算是擊中了,要不事後佟養性、丁啟明饒不了這些炮手。
佟養性和在炮前督戰的丁啟明都是長出了一口氣。
十餘炮過後,有四炮擊中了沙台,此時火炮停息下來,得降降溫度,否則就有炸裂的風險,實際上還可再打幾炮,這不是大王在此嘛,安全為上。
皇太極在眾人簇擁下興致勃勃的來到沙台這裏,隻見堆積的沙包被擊打的飛散四處,沙袋破碎,到處飛濺的黃沙。
“佟養性,丁啟明,這大炮重量何許。”皇太極笑問,心情極好。
“秉王上,此炮重四千餘斤可炮擊五六裏,威力甚大。”佟養性急忙回稟。
“嗯,很好,威力不錯,雖較弗朗機大銃稍遜,也堪堪可戰。將這般火炮鑄造三十門。限你等明年春季前完成,萬不可耽擱。”皇太極道。
“奴才遵旨。”兩個急忙應答。
“秉王上,隻是大炮耗費精鐵甚巨,此處人員、錢糧俱缺,奴才恐誤了王上的大事。”佟養性偷眼看看皇太極心情極佳。於是大著膽子回稟。
“緊缺的物件人員統合後報上來,孤王想辦法就是。”心情大好的皇太極一擺手,明國竊掠入庫的數十萬兩白銀讓其底氣十足。
“你就是鑄炮的匠頭。”皇太極看著麵前衣衫襤褸的明人工匠問道。
“回。。回稟王上,小。。小的正是。”工匠孟春如渾身顫抖的答道。
“嗯。休要驚慌,你領人鑄炮功成,本王不吝獎賞,賞孟匠頭白銀百兩,其他工匠每人十兩銀子。”皇太極笑道。
“多謝大王賞賜。”老孟跪伏於地叩頭不止。他從三岔屯被擄來以為自己就是農奴的命了。誰想到開荒沒兩天,就被抽調到此處鑄炮,又得到女真大王的賞賜,真是人生如夢啊。
其他的工匠也是三呼萬歲。
“其他軍兵每人賞五兩白銀。”皇太極接著賞賜。
拜謝歡呼聲更甚。
“此外,佟養性,孤王命你打製的明人火銃何時製成。”皇太極轉頭問道。這是從斥候戰中繳獲的破虜軍的燧發火銃,皇太極等人見過後即刻曉得他的妙用,下令同火炮一起仿製。
“王上,這個火銃中的一個彈片乃是擊發出火星引燃火藥的緊要,隻是如今奴才遍尋我大金的精鐵。也沒有找到如此堅韌的物料,奴才有罪。”佟養性惶恐請罪。
“這個不急,慢慢製造,“皇太極認為瑕不掩瑜,心情大好之下大加獎賞。“佟養性升任昂邦章京,丁啟明升任三等參將。”
“謝主隆恩。”兩人歡天喜地的跪拜,豬尾巴甩的亂飛。
大殿之上,皇太極高高上座,代善、莽古爾泰、嶽托、豪格、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澤、杜度、碩托等人集聚一堂。
皇太極威嚴的巡視一圈,眾人恭敬的仰望。包括代善和莽古爾泰也是躬身以待。他滿意的一笑。
“今日召集我等愛新覺羅族人,是有重大軍情處置。來人,傳李永芳。”皇太極道。
李永芳恭敬的彎腰碎步而入,跪伏於地。“拜見吾王陛下。”
“起來吧,將你所探查到的消息一一道來。”皇太極道。
“微臣遵旨,自孫承宗接任薊遼總督以來,與明國皇帝定下了在大淩河岸築城堅守的戰策,並與今夏開建,如今地基建完。護城河完工,預估明年夏天可以建成。”李永芳一一道來。
眾人聽聞登時議論紛紛,大淩河比錦州更加東北,接近義州和廣寧,也就威脅到女真繞道蒙古入關的側後,明國君臣的用心一望可知。
“大家夥都講講,如何應對此事。”皇太極笑道。
“臣請大王與臣萬餘精兵出陣大淩河,臣必將大淩河城堡摧毀,去了這個後患。”杜度上前道。
“嗯,杜度忠勇可嘉,暫且退下。”皇太極不置可否。
豪格、碩托、多爾袞等人提出的奪取大淩河據守圖謀錦州的建議也被皇太極一一否了。代善、莽古爾泰是冷眼旁觀,此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低調行事了。
“還請王上明示。”濟爾哈朗知情知趣道。
皇太極頷首,還是濟爾哈朗最為曉事。
“以往我大金攻打錦州、寧遠等處都是攻城為上,然遼鎮軍兵乃是明國精銳,家小大多在遼東,與我大金死命相搏,我軍屢攻不下,傷亡不小,因此,此番我軍不以攻城為上,而是待大淩河城建成後,舉兵圍困大淩河,逼明國援兵東來,我軍一舉破之,則大淩河不戰自下。”皇太極說出了自家的打算。
一眾人等好好思量,發現皇太極的籌謀甚為可行。
“王上,臣恐大淩河城中明軍與援軍裏應外合,我軍腹背受敵。”莽古爾泰還是不能看到皇太極如此得意,上前潑了把冷水。
“本王命人探查了大淩河城堡的大小,最多隻能容納三萬左右人丁,其中兵丁不過兩萬,如此能出城野戰軍兵不足一萬,諸位然否。”皇太極問道。
眾人盡皆點頭,一個大的城堡不可能都是軍兵,它要有百姓商戶為其效勞,如果明軍兩萬,去其老弱輔兵,能野戰的不過半數,其他的守城還可,出城是送菜的。就是莽古爾泰也沒有異議,這是明擺著的。
“如此,我軍一到大淩河挖掘長壕圍困明軍,如明軍大股援軍到來,我軍主力迎敵,留五千精兵監看大淩河之敵足以。”皇太極道。
眾皆點頭,五千精兵對上一萬明軍都是高看了明軍戰力,就是五千對上兩萬明軍也能一鼓而下。
“王上英明,隻要明軍野戰不敵我軍,我軍在大淩河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而借此戰可消滅數萬明軍,讓明國更加虛弱,王上可謂深謀遠慮。”濟爾哈朗佩服的五體投地。
其他人等盡皆拜服,皇太極哈哈大笑,他堅信自己謀略過人,以往不過是有人掣肘而已,從今而後,他才能真正讓大金隨著他的意願前行。
代善和莽古爾泰通過上番破關和此番大殿決策,也是明了他們與皇太極相差甚遠,遠不是皇太極的對手,日後隻能回縮自保萬不可輕動。
眾人離開後,皇太極獨留下了李永芳,因為他還有要事商議。
“李永芳,關於此番傷我數千族人的這股明軍,你可探查清楚了。”這是皇太極極為關心的,如果說此番征戰明國諸軍的戰力一探可知的話,這股明軍就是一個謎。
他的首領和軍兵出現的如此突兀,讓大金措手不及,也因此凡是與其接戰的軍兵盡皆敗北,甚至老六也敗亡其手,造成了女真最大的損失,也是此行最大的汙點。
皇太極登基以來,討厭一切失去控製的東西,而這股明軍他若是做不到知己知彼,那麽他還將失去掌控,讓他極為不安心,君王都有強迫症,尤其是有為的君王。
“秉王上,這數月來奴才派出大批人手進入京畿山東一帶探查,前些時日消息不斷傳回,”李永芳跪伏地上,象家貓一樣乖巧,“此軍自稱破虜軍,他的頭領乃是明國登萊靖海衛千戶趙烈。。”
說道此處,看到皇太極極為的驚詫,李永芳急忙解釋,“此人的父親乃是大明威海水師指揮使趙海明,此人頗有勇武,也與我大金有宿仇,他的二弟就是死在我軍手上,早在天啟五年夏,旅順一戰中給三貝勒爺造成數百軍兵損傷的就是此人麾下。”
皇太極眯了眯眼睛,他還記得莽古爾泰被父汗鞭撻的場麵,原來那時這個趙海明就與我大金有了恩怨。“接著說。”
“此人之子趙烈當年隻有十六歲卻是親臨戰陣殺傷我數名軍兵,可謂勇武,然則,這隻是大明兵部賞功所言,其中虛實還須探查。畢竟大明軍將謊報軍功實乃常事。”李永芳偷眼看看皇太極,隻見皇太極微微點頭,於是他放心的接著道,
“此番征戰之前,趙海明不知是否知曉了什麽,散盡家財招募家丁猛士,蓄養了三千餘家丁,其中騎兵一千有餘,其目的就是護衛其子趙烈,果然,登萊出兵後,趙烈奉召從屬於明國登萊總兵張可大麾下入京勤王,先後在固安、涿州與我軍接戰,讓我軍損傷不小。”
皇太極猶疑的看看李永芳,難道入關之事趙海明早有所聞,按說入關動員八旗聲勢浩大,明國有人察覺不奇怪,但是此番入關可見明軍全無防備,偏偏這個趙海明身處登萊卻做出如此反應,實在是讓人不解。
“再者,奴才發現趙家同鐵山之戰毀傷我軍甚重的濟州明人似有關聯。”李永芳再報一料。
“什麽。”皇太極驚詫莫名。(未完待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