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吳三桂統領著他的麾下騎兵千人作為朝廷平叛大軍的前鋒在大隊前探查。


    吳三桂心情極佳,好幾個總兵參將來爭搶前鋒的位置,他一個小小遊擊被督師朱大典相中,為大軍先鋒,可見對其的看重。


    沙河一戰,轉瞬就擊破叛軍,讓官軍上下軍心大振,什麽十萬之眾,什麽東江凶悍,遇上我大遼鎮就是個渣。


    遼鎮五千騎兵此戰後聲名大振,這幾年來,他們也是夠搓火的,同建奴的接連敗北,讓大明上下對遼鎮一片罵聲,什麽靡費國幣,什麽貪生怕死畏敵如虎,什麽戰力不堪一味避戰。


    大明上下文武說起建奴,不罵上遼鎮幾嗓子就不痛快,遼鎮簡直成了大明人的出氣筒。


    此戰過後,遼鎮自統兵的金國奇、祖大樂以下都是趾高氣揚,昌平、保定、天津、京營、山東等各處兵馬圍剿,屢戰屢敗,遼鎮一出,即刻斬將奪旗。


    說明什麽,說明遼鎮不是戰力不堪,而是建奴戰力太強。


    而遼鎮還是那個大明武力第一的大遼鎮。


    此番官軍上下軍心提振,人人喊著願為前鋒,當真各個爭先,當然朱大典可是對其他軍兵怕了,怕再一次被他們打臉。


    於是派出了吳三桂這個敢打敢拚的遼鎮的後起之秀。


    大軍行進的速度不快,因為有十餘門紅夷大炮要一同上路,因此速度快不起來,叛軍有數十門紅夷大炮,運到前線有個二十門就夠官軍喝一壺的。


    這大炮對明軍的陣勢還是破壞力十足的,朱大典隻能以毒攻毒,帶上紅夷大炮對轟,此外如果攻擊登州等大城,沒有紅夷大炮更是不可。


    吳三桂開始的時候很輕鬆,後來孔有德的襲擾讓吳三桂有些疲於奔命了。


    叛軍的數千騎兵不斷的襲擾官軍,讓吳三桂不敢離開大隊太遠。吳三桂有股血勇,但是頭腦可是一點不差,他不覺得自家一千騎兵就可以力敵孔有德的數千騎兵。


    因此他就在大隊前二十裏行進,絕不冒進。這樣走了十來天,突然,叛軍的大隊再也沒來襲擾,隻有叛軍的斥候同他們如影隨形。


    最近三天連斥候都不見,都沒了。要多幹淨有多幹淨,一個叛軍沒有了。


    接著手下俘獲了十幾個叛軍逃兵,他們言道叛軍被登萊軍的趙烈伏擊全軍覆沒了。


    吳三桂聽了大笑,這是什麽,誘我孤軍深入嗎,笑談,數萬叛軍被那個什麽趙烈一舉剿滅,不用剿滅,就是擊潰也是笑談。


    孔有德呀孔有德,你這個計謀當真拙劣。


    可惜。他麾下的幾個刑偵好手百般上刑,都是這般說法,直到死的不能再死了,這些叛軍還是這個說法。


    吳三桂也是感歎這個孔有德有一手,能弄出這些死士為其效命,咬牙熬著也不告發,可見其也非同尋常,算得上是個梟雄。


    感歎是感歎,他還是不慌不忙的行軍,你越是要我急。我越要穩,反正隻要朝廷大軍平推過去,再有一次大戰,就可以一戰而定。此時吳三桂的頭腦極為的清醒。


    這天臨近午時,前方夜不收來報,前方數裏的穀地發現數個堆滿人頭的京官,能有數千人,好像都是叛軍的。


    吳三桂即刻下令前往探查,多了這幾裏路。他真不怕孔有德的埋伏,大隊就在後麵二十餘裏,援助他極為迅快,就怕孔有德不來,隻要來了,他麾下纏住孔有德,後麵的大軍掩殺,又是一場大捷。


    吳三桂率領著七百漢軍騎兵三百夷人騎兵向前急進,當他們進入穀口,一股濃重的腐臭直衝鼻端,讓人緩不過氣來。


    吳三桂看到地上散布者兵甲的碎片和斑斑血跡,草地也被踐踏的七零八落,雖然經過數天的恢複還是能看出當時的遺跡。


    這是個戰場,沒錯還是很多騎兵大戰的場所,這個吳三桂太有經曆了,遼鎮可是有著大明最多的鐵騎。


    當他來到數個千餘人頭堆放的巨大京觀時,也是深深為之震攝,在京觀的前方放置一塊大石,上麵刻畫著殺人者恒殺之,荼毒百姓者死。


    這些大字警告的意味明顯,這是用數千顆血淋淋的人頭示威。


    關鍵是這些人頭是誰的,隻要曉得他們是誰的屍身就曉得書寫警告的是誰了。


    但是這些人的屍體全無,數千人頭、沒有屍身,太詭異了,讓經曆不少戰後慘象的吳三桂也是心中發毛。


    這不科學,按說,有了這些人頭,屍身也應該在這裏,就是數千屍身也不能憑空失蹤不是。


    吳三桂心中發寒就在這裏,太詭異了。


    前方的探馬回報,前方一個台子有個被淩遲而死的軍將無頭屍首。


    吳三桂趨前一裏多地,看到一個無頭的軍將屍首被掛在柱子上,身邊拜訪著破爛的魚鱗甲,身上被割的到處是傷口,如今傷口已經浮腫變形,整個身子也膨脹起來。


    吳三桂此時是萬分無語,這個穀地留給他的疑問當真是太多太多,他的頭腦想不清到底這數千人是誰殺死的,再就是殺人者是誰。


    吳三桂此時已經無心向前,他派出快馬飛報後麵的大隊,讓督師監軍定奪吧。


    雖說隻有二十多裏,但是依照四平八穩的龜速,大隊直到第二日過午才抵達。


    吳三桂昨日是在穀口外安營的,沒法子穀裏沒法待,那個味道太濃烈了。


    朱大典、高起潛、金國奇一到,即刻被吳三桂引領著眾人前往一觀。


    當他們來到穀內後,也被穀中詭異的場麵驚呆了,朱大典和高起潛更是從沒見過如此場麵,他們倆臉色蒼白,眼睛躲閃著那個巨大京觀,知曉了這個場麵就可以了,他們真怕看多了會當眾出醜。


    “大人,屬下以為這些人的屍身不會太遠,就在左近。”楊禦藩巡視了四周道。


    “嗯,楊總兵講講。”朱大典示意他繼續。


    “大人,數千屍身太過沉重,運到它處何用,屬下估摸還是在這裏。”楊禦藩一指地麵。


    眾人恍然大悟,對對,忘了這個茬了,埋在地下就可以了嘛,他們即刻派出軍兵四處查探。


    結果在官道右側發現了數個新近培高的土丘,上麵已經稀疏的小草,但是畢竟同其他地貌不同。


    待軍兵挖開一個大坑,裏麵都是戰馬的腐屍,再挖開一個裏麵出現了大量無頭屍首,他們身穿大明破爛戰袍,有的就是簡單的勁裝,還有破爛的棉甲、皮甲,不一而足。


    這太明顯了,打了多少交道的叛軍裝扮,這些軍將一看就看出來了。


    眾人嘩然,這是數千叛軍的屍首無疑了,那麽接下來就一個,誰做的,這不是阿貓阿狗,是叛軍裏戰力最強的騎軍。


    雖說前些日子脆敗於遼鎮騎兵手中,但是前幾番數次大敗官軍,這些騎軍居功至偉,乃是叛軍的頂尖戰力。


    在登萊誰有這般戰力,如果是官軍,他們早幹什麽去了。


    此時,吳三桂隻好將幾天幾個叛軍俘虜說的話交代出來。


    “趙烈?”從朱大典、高起潛到楊禦藩、吳襄、祖大樂、祖大弼盡皆驚詫。


    “趙烈不是宣川一戰損失慘重,傷亡過半了,如何還有如此多的軍兵。”高起潛第一個疑問道。


    朱大典意味深長的看看高起潛,看來萬歲對趙烈的猜忌是千真萬確的了,高起潛脫口就說出趙烈所部的境況,可見此番來此,萬歲爺交代了一些啊。


    “聽聞趙家海貿豪富,整補起來也不稀奇。”楊禦藩接著道。


    “絕無可能,這些叛軍騎兵戰力頗強,絕不是一般衛所兵能圍殲的。”祖大樂斜睨了一眼楊禦藩道。


    話裏的意思明顯,這幫子東江兵不弱,一般明軍不是對手,也就是我遼鎮。


    至於什麽傳出來的威震大明的趙烈,誰曉得有多少戰果是真的,虛報軍功在大明軍將來說都是行家裏手,誰曉得兵部點驗,趙烈花了多少錢糧打點的。


    楊禦藩臉上一紅,他可是數次敗在叛軍騎軍手中,祖大樂這話真是打臉,但是他還說不出什麽,如今遼鎮被督師和監軍因為泰山支柱,你個敗軍之將同他們衝突,看看這兩位爺向著誰。


    其他人也並不相信趙烈所為,太玄奇了,如果這是數千步軍,他們還有可能相信,這可是數千騎軍,流動性強,戰力也不錯,趙烈恐怕力有未及。


    不管怎麽說,這個疑問很大,眾人各懷心事統領大軍繼續上路。


    接下來的行程還是沒有叛軍的動靜,連叛軍的夜不收也是不見,讓朱大典等人疑神疑鬼,真是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


    幾日後,他們來到黃縣大營時,近萬的叛軍頭顱又一次展現在他們麵前。


    此番他們徹底無語了,也就是說近半的叛軍主力已經不複存在了。


    當然所有的一切還是指向趙烈,盤算一番登萊也找不出別的勢力了。


    此時趙烈所部的強悍讓眾將驚懼,難道趙烈以往戰績都是真的不成。


    就連進入關內後一慣跋扈的遼鎮諸將也是驚疑不定,難道這個威震大明的趙烈所部真的是如此勇悍。(未完待續。)


    ps:  感謝越騎100的打賞,感謝會稽山人、邊荒浪子、不在乎也、需要被救贖的靈魂、黎家大少爺、大明艦隊、三環少主、這個夏天有點忙、寰宇神隙、天涯芳草樹、沙之愚者、馬良與美人魚、沒有鳥的鳥、無自來、椅嶺散人、入夜夜晚的打賞,感謝訂閱打賞推薦的朋友們,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蒼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在夜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在夜半並收藏明末蒼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