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同杜立見了禮,李虎知趣的退向一旁,杜立是軍情司大總管,他來拜見將軍,恐怕有要事,他的事情告一段落,雖說有些事趙大人還沒講清楚,但不急在這一時。
“講講吧,什麽事。”遼南蒼鷺是少數幾個在遼東安置幾年的軍情司暗探,今年剛剛啟用,為了安全,蒼鷺一般不會發出信息,如發出了,那就是緊急軍情。
“秉大人,蒼鷺來信,建奴開始集結大軍,兩藍旗兩紅旗還有新成立的漢軍旗都已匯集,此行攻伐的是旅順,要將大明在遼南最後一個城池拿下。”杜立低聲道。
趙烈沒有言聲,他眯眼好好思量了一番,旅順不能丟,這塊地盤在趙烈心中可是有大用處的,明軍不講,隻要破虜軍占據了此處,就可牽製建奴不敢全力伐明,也就是說建奴大軍不敢全部入關。
即使建奴入關擄掠,將會被迫將大軍分為兩處,一處留在遼東防備破虜軍,而一部入寇大明,否則建奴高層不會放心。
這就給破虜軍集中優勢兵力聚殲建奴一部的機會,如今建奴有了漢軍旗定是實力大增,如同建奴決戰即使獲勝也是損失慘重,分而殲之才是上策。
其實趙烈等了這個消息很久了,原有的曆史上,建奴好像是早就攻下了旅順,並且在今年已經入寇大明。
趙烈隻是記得1638年,建奴是第四次入寇大明,而在此前,建奴是每隔兩年入寇大明一次,也就是1634、1636兩年都入寇大明。
至於為什麽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1638年,大明帝師孫承宗在高陽滿門殉國,大明忠臣宣大總督盧象升钜鹿同建奴血戰殉國,濟南全城死難。
忠臣義士總是讓人扼腕歎息,趙烈因此記住。
結果趙烈今年到現在才等來建奴攻伐旅順的消息。看來他的到來讓曆史改變了軌跡,從此以後,趙烈再也沒有洞悉先機的能力,隻能自行摸索前行了。
“李虎。即刻返回濟州,派出商船盡快趕赴石島,越快越好。”趙烈命道。
“屬下遵命。”李虎急忙領命而去,看來大人十分的急切,他一刻不敢耽擱。立即折返濟州,雖說他也是剛下船。
“大人,如讓登萊軍出援旅順不是更好。”杜立遲疑道,他可是知道,如今破虜軍在倭國和北華都在征戰,軍兵們比較疲乏,再者如今旅順明將張盤鎮守,破虜軍助戰不是太方便。
“杜立啊,其實本將也不想讓自家軍力受損,但是你也曉得大明調集軍兵的遲緩。別的不說,首先登萊得稟報朝廷,朝廷內閣和天子商議,然後下旨登萊,登萊巡撫派遣軍兵,等到軍兵出海,我恐旅順早已失陷了。”
趙烈嗤笑一聲,大明決斷的遲緩導致誤事不是一次兩次了。
“嗯,從石島調集中三千戰兵回返濟州吧,如今濟州增援石島。出兵佐渡,島內空虛日久不可啊,正好讓成立以來在濟州無所事事的北華備軍出兵旅順,正可見見血。也好成軍。”
出兵旅順,就是守城的曆練,正適合初戰,否則野戰時,備兵如何出陣。
杜立沒有言聲,這倒是。朝廷的決斷沒有多半月下不來,等到籌備,登萊軍從水路出發,到了旅順最快也是一個多月的事了,隻怕明軍堅持不了這麽久。
“趙達,派人立即通曉黃漢,命濟州鎮的三個戰兵千總整備,準備近日返回濟州。”趙烈吩咐道。
“此外,讓衛隊整軍,李績號整備,我要到登萊水城一行。”
趙烈下了一係列的命令,如今救急如救火啊。
“杜立,遼東安置的不錯,記住有功屬下的家眷要安置好。”趙烈看向杜立。
“大人放心,這個幹係這些人的忠心士氣,屬下不敢大意。”杜立道。
等幾人走後,趙烈走向李霖。
“夫君又要出征了嗎。”李霖臉上沒有了笑容,隻有一絲憂慮。
“是啊,建奴總是生事啊。”趙烈擁住她,安慰道。
李霖心中暗歎,婚後才幾日,就要分離,當真是不舍,但是她也早知道趙烈就是如此樣人,倒也沒有太多埋怨,這是她自己選擇的。
登萊巡撫衙門裏氣氛凝重,上首端坐著登萊巡撫陳應元,側位端坐著登萊鎮守使張國元和總鎮張可大。
下麵恭立的正是李明峪,他是通曉建奴將要大舉攻伐旅順消息的,如今趙烈從不進入登萊戰兵掌控下的登州城,因此有事相商都是李明峪代勞。
最初這事讓張國元暴跳如雷,但是拿趙烈無可奈何,如今眾人都習慣了,趙烈不來你能如何。
於是李明峪以布衣之身登堂入室,同登萊三巨頭會商也不是一兩回了,總算他曾任知縣,沒徹底讓陳應元和張國元丟了顏麵。
“李先生,這個消息可是屬實。”張可大一臉凝重道。
“千真萬確,至於消息來源大人沒說,我也就不曉得了。”李明峪笑著拱手。
“如此,本官即刻派人通秉朝廷,請天子和內閣諸公定下章程。”陳應元道。
他也是哀歎,登萊巡撫的位置甚是燙人啊,登萊都司如今被趙烈掌控,東江也被趙烈掌控一半,雖說離孔有德叛亂平定一年了,但是登萊很多地方還沒有恢複元氣,戰兵也就是勉強整訓完畢,大部都是新兵。
偏偏尚可喜趁機叛逃,此時建奴又來添亂,愁死個人。
“隻是巡撫大人,我家大人講,恐朝廷商議日久,等旨意到了登州,再行增援,恐怕旅順已經失陷。”李明峪正容道。
“這個無法,要曉得這是朝廷的章程,本官沒有朝廷的旨意,不能出兵,否則就是擅動刀兵,禦史台不會放過本官的。”陳應元搖搖頭。
大明最忌諱的就是無令調兵,為何大明對軍將防範甚嚴,就是為此。
他怎敢以身試法,也就是李明峪代表了趙烈,否則他真沒必要解釋有一下,不過是一介布衣。
“此事,怕是沒那麽簡單啊,如果張大人帶領戰兵出兵旅順,登州就是空虛之極,如果此時再有民亂,如何了局。”張國元陰陽怪氣道。
從他角度來說,如果張可大帶領重新組建的三千餘戰兵出陣旅順,那麽登萊還剩下什麽,恐怕就剩下趙烈所部了吧,如果趙烈有什麽心思,誰人可製。
也許從宮裏出來的原因,張國元凡事願意望壞處想,他對趙烈的怨念深重,因為這個武夫,如今登萊政令不行,登萊都司成為鐵板一塊,登萊巡撫對登萊都司已經失去掌控,對於一向以天子近臣忠臣自居的張國元來說絕不可忍受。
張可大沒有言語,張國元雖說怨念很重,但是從朝廷角度來講,如果戰兵盡皆出陣,登萊空虛,而趙烈又掌控登萊都司,擁有精兵數千,確實讓天子無法安枕。
李明峪笑眯眯的也沒有言聲,以往見麵,張國元的冷言冷語多了去了,如今他是如風灌耳,由他去了
“咳咳,”陳應元清清嗓子,事是這麽個事,但是話不能這麽說,“李先生說的倒也沒錯,如果報秉朝廷,恐怕耗時甚久,旅順恐不保矣,”
陳應元笑眯眯的看向李明峪,“如是趙指揮使即刻統兵救援旅順,本官即刻報秉朝廷,也好兩不耽擱不是。”
他擅自調兵那是不可,但是如果是趙烈出動麾下軍兵馳援旅順,朝廷和天子定會讚許,估摸最好兩敗俱傷才好。
張國元如夢方醒,嘖,看看,到底是陳應元這樣久經官場曆練的官僚,這個主意好啊,“是啊,趙烈大人麾下精兵數千,曾大敗建奴剿滅叛軍,此去旅順定能再立功勳。”
張國元連說話的語調都軟化不少。
“咳咳,趙大人的麾下連年征戰,折損甚重,家中也沒有多餘的錢糧整補了。”李明峪一副痛心疾首狀。
張國元暗地裏啐了一口,這個理由都讓趙烈說爛了,每次都能變出軍兵來,誰信。
“為國征戰嘛,此乃是大明軍兵的職守,想來趙大人定會體諒朝廷的難處。”陳應元笑嗬嗬道,態度極好,對於趙烈他如今曉得隻有懷柔,隻要趙烈不反,還能為國征伐建奴,那就是最好的局麵,至於以後,那是下任登萊巡撫的事。
“其實我家大人對建奴深惡痛絕,也想為國征戰,隻是唉,如今我家大人將所有的錢糧都用於衛所開荒上了,實在有心無力。”李明峪拱手有遺憾道。
“嗬嗬,又是銀錢,你家大人要多少錢糧。”張國元這個膩歪,陰陽怪氣又回來了。
陳應元和張可大相視一眼,嗯,有門。
“怎的也得十萬兩白銀。”李明峪偷笑道。
趙烈吩咐有個五萬兩銀子就行,李明峪作為與嶽父大人,當然得為自家閨女爭一爭體麵。
“你怎的不去搶。”張國元氣極敗壞。
“張鎮守,十萬可是不多,要曉得,登萊尚欠都司三月餉銀,去了這個也就是五萬銀子,旅順此去就是封海數月,我家大人要備足數月的米糧,這,這還多嗎。”李明峪很是委屈啊。
呃,張國元一時無語,這倒也是。(未完待續。)
ps: 感謝友大行、無自來200的打賞,感謝挽袖天下、不滅情火100打賞,感謝會稽山人007的打賞,其他老朋友不一一敘述了,昨天沒有注意出了漏洞,是尚可喜不是耿仲明叛逃,幸虧有讀者指出,感謝指正,向其他書友致歉,有時候真是自己檢查自己的書往往漏掉,無語中。
“講講吧,什麽事。”遼南蒼鷺是少數幾個在遼東安置幾年的軍情司暗探,今年剛剛啟用,為了安全,蒼鷺一般不會發出信息,如發出了,那就是緊急軍情。
“秉大人,蒼鷺來信,建奴開始集結大軍,兩藍旗兩紅旗還有新成立的漢軍旗都已匯集,此行攻伐的是旅順,要將大明在遼南最後一個城池拿下。”杜立低聲道。
趙烈沒有言聲,他眯眼好好思量了一番,旅順不能丟,這塊地盤在趙烈心中可是有大用處的,明軍不講,隻要破虜軍占據了此處,就可牽製建奴不敢全力伐明,也就是說建奴大軍不敢全部入關。
即使建奴入關擄掠,將會被迫將大軍分為兩處,一處留在遼東防備破虜軍,而一部入寇大明,否則建奴高層不會放心。
這就給破虜軍集中優勢兵力聚殲建奴一部的機會,如今建奴有了漢軍旗定是實力大增,如同建奴決戰即使獲勝也是損失慘重,分而殲之才是上策。
其實趙烈等了這個消息很久了,原有的曆史上,建奴好像是早就攻下了旅順,並且在今年已經入寇大明。
趙烈隻是記得1638年,建奴是第四次入寇大明,而在此前,建奴是每隔兩年入寇大明一次,也就是1634、1636兩年都入寇大明。
至於為什麽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1638年,大明帝師孫承宗在高陽滿門殉國,大明忠臣宣大總督盧象升钜鹿同建奴血戰殉國,濟南全城死難。
忠臣義士總是讓人扼腕歎息,趙烈因此記住。
結果趙烈今年到現在才等來建奴攻伐旅順的消息。看來他的到來讓曆史改變了軌跡,從此以後,趙烈再也沒有洞悉先機的能力,隻能自行摸索前行了。
“李虎。即刻返回濟州,派出商船盡快趕赴石島,越快越好。”趙烈命道。
“屬下遵命。”李虎急忙領命而去,看來大人十分的急切,他一刻不敢耽擱。立即折返濟州,雖說他也是剛下船。
“大人,如讓登萊軍出援旅順不是更好。”杜立遲疑道,他可是知道,如今破虜軍在倭國和北華都在征戰,軍兵們比較疲乏,再者如今旅順明將張盤鎮守,破虜軍助戰不是太方便。
“杜立啊,其實本將也不想讓自家軍力受損,但是你也曉得大明調集軍兵的遲緩。別的不說,首先登萊得稟報朝廷,朝廷內閣和天子商議,然後下旨登萊,登萊巡撫派遣軍兵,等到軍兵出海,我恐旅順早已失陷了。”
趙烈嗤笑一聲,大明決斷的遲緩導致誤事不是一次兩次了。
“嗯,從石島調集中三千戰兵回返濟州吧,如今濟州增援石島。出兵佐渡,島內空虛日久不可啊,正好讓成立以來在濟州無所事事的北華備軍出兵旅順,正可見見血。也好成軍。”
出兵旅順,就是守城的曆練,正適合初戰,否則野戰時,備兵如何出陣。
杜立沒有言聲,這倒是。朝廷的決斷沒有多半月下不來,等到籌備,登萊軍從水路出發,到了旅順最快也是一個多月的事了,隻怕明軍堅持不了這麽久。
“趙達,派人立即通曉黃漢,命濟州鎮的三個戰兵千總整備,準備近日返回濟州。”趙烈吩咐道。
“此外,讓衛隊整軍,李績號整備,我要到登萊水城一行。”
趙烈下了一係列的命令,如今救急如救火啊。
“杜立,遼東安置的不錯,記住有功屬下的家眷要安置好。”趙烈看向杜立。
“大人放心,這個幹係這些人的忠心士氣,屬下不敢大意。”杜立道。
等幾人走後,趙烈走向李霖。
“夫君又要出征了嗎。”李霖臉上沒有了笑容,隻有一絲憂慮。
“是啊,建奴總是生事啊。”趙烈擁住她,安慰道。
李霖心中暗歎,婚後才幾日,就要分離,當真是不舍,但是她也早知道趙烈就是如此樣人,倒也沒有太多埋怨,這是她自己選擇的。
登萊巡撫衙門裏氣氛凝重,上首端坐著登萊巡撫陳應元,側位端坐著登萊鎮守使張國元和總鎮張可大。
下麵恭立的正是李明峪,他是通曉建奴將要大舉攻伐旅順消息的,如今趙烈從不進入登萊戰兵掌控下的登州城,因此有事相商都是李明峪代勞。
最初這事讓張國元暴跳如雷,但是拿趙烈無可奈何,如今眾人都習慣了,趙烈不來你能如何。
於是李明峪以布衣之身登堂入室,同登萊三巨頭會商也不是一兩回了,總算他曾任知縣,沒徹底讓陳應元和張國元丟了顏麵。
“李先生,這個消息可是屬實。”張可大一臉凝重道。
“千真萬確,至於消息來源大人沒說,我也就不曉得了。”李明峪笑著拱手。
“如此,本官即刻派人通秉朝廷,請天子和內閣諸公定下章程。”陳應元道。
他也是哀歎,登萊巡撫的位置甚是燙人啊,登萊都司如今被趙烈掌控,東江也被趙烈掌控一半,雖說離孔有德叛亂平定一年了,但是登萊很多地方還沒有恢複元氣,戰兵也就是勉強整訓完畢,大部都是新兵。
偏偏尚可喜趁機叛逃,此時建奴又來添亂,愁死個人。
“隻是巡撫大人,我家大人講,恐朝廷商議日久,等旨意到了登州,再行增援,恐怕旅順已經失陷。”李明峪正容道。
“這個無法,要曉得這是朝廷的章程,本官沒有朝廷的旨意,不能出兵,否則就是擅動刀兵,禦史台不會放過本官的。”陳應元搖搖頭。
大明最忌諱的就是無令調兵,為何大明對軍將防範甚嚴,就是為此。
他怎敢以身試法,也就是李明峪代表了趙烈,否則他真沒必要解釋有一下,不過是一介布衣。
“此事,怕是沒那麽簡單啊,如果張大人帶領戰兵出兵旅順,登州就是空虛之極,如果此時再有民亂,如何了局。”張國元陰陽怪氣道。
從他角度來說,如果張可大帶領重新組建的三千餘戰兵出陣旅順,那麽登萊還剩下什麽,恐怕就剩下趙烈所部了吧,如果趙烈有什麽心思,誰人可製。
也許從宮裏出來的原因,張國元凡事願意望壞處想,他對趙烈的怨念深重,因為這個武夫,如今登萊政令不行,登萊都司成為鐵板一塊,登萊巡撫對登萊都司已經失去掌控,對於一向以天子近臣忠臣自居的張國元來說絕不可忍受。
張可大沒有言語,張國元雖說怨念很重,但是從朝廷角度來講,如果戰兵盡皆出陣,登萊空虛,而趙烈又掌控登萊都司,擁有精兵數千,確實讓天子無法安枕。
李明峪笑眯眯的也沒有言聲,以往見麵,張國元的冷言冷語多了去了,如今他是如風灌耳,由他去了
“咳咳,”陳應元清清嗓子,事是這麽個事,但是話不能這麽說,“李先生說的倒也沒錯,如果報秉朝廷,恐怕耗時甚久,旅順恐不保矣,”
陳應元笑眯眯的看向李明峪,“如是趙指揮使即刻統兵救援旅順,本官即刻報秉朝廷,也好兩不耽擱不是。”
他擅自調兵那是不可,但是如果是趙烈出動麾下軍兵馳援旅順,朝廷和天子定會讚許,估摸最好兩敗俱傷才好。
張國元如夢方醒,嘖,看看,到底是陳應元這樣久經官場曆練的官僚,這個主意好啊,“是啊,趙烈大人麾下精兵數千,曾大敗建奴剿滅叛軍,此去旅順定能再立功勳。”
張國元連說話的語調都軟化不少。
“咳咳,趙大人的麾下連年征戰,折損甚重,家中也沒有多餘的錢糧整補了。”李明峪一副痛心疾首狀。
張國元暗地裏啐了一口,這個理由都讓趙烈說爛了,每次都能變出軍兵來,誰信。
“為國征戰嘛,此乃是大明軍兵的職守,想來趙大人定會體諒朝廷的難處。”陳應元笑嗬嗬道,態度極好,對於趙烈他如今曉得隻有懷柔,隻要趙烈不反,還能為國征伐建奴,那就是最好的局麵,至於以後,那是下任登萊巡撫的事。
“其實我家大人對建奴深惡痛絕,也想為國征戰,隻是唉,如今我家大人將所有的錢糧都用於衛所開荒上了,實在有心無力。”李明峪拱手有遺憾道。
“嗬嗬,又是銀錢,你家大人要多少錢糧。”張國元這個膩歪,陰陽怪氣又回來了。
陳應元和張可大相視一眼,嗯,有門。
“怎的也得十萬兩白銀。”李明峪偷笑道。
趙烈吩咐有個五萬兩銀子就行,李明峪作為與嶽父大人,當然得為自家閨女爭一爭體麵。
“你怎的不去搶。”張國元氣極敗壞。
“張鎮守,十萬可是不多,要曉得,登萊尚欠都司三月餉銀,去了這個也就是五萬銀子,旅順此去就是封海數月,我家大人要備足數月的米糧,這,這還多嗎。”李明峪很是委屈啊。
呃,張國元一時無語,這倒也是。(未完待續。)
ps: 感謝友大行、無自來200的打賞,感謝挽袖天下、不滅情火100打賞,感謝會稽山人007的打賞,其他老朋友不一一敘述了,昨天沒有注意出了漏洞,是尚可喜不是耿仲明叛逃,幸虧有讀者指出,感謝指正,向其他書友致歉,有時候真是自己檢查自己的書往往漏掉,無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