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可是大明登萊總兵趙大人,朝鮮金尚憲拜見。”金尚憲急忙上前幾步拱手道。
按說金尚憲時朝鮮的禮曹判書,相當於大明的禮部尚書,就是見到大明的登萊總兵趙烈,也是他的官位更高些,何況朝鮮和大明一樣,都是文貴武賤。
但是,大明是朝鮮的上國,這個官位就不好類比了,而此時朝鮮急於求助大明,金尚憲怎麽敢托大。
“本將乃是趙烈大人麾下水師指揮使張鼓聲,我家大人隨同艦隊還停泊在海上。”
張鼓聲笑眯眯的拱拱手回禮。
他心道,沒有弄清楚你們朝鮮的打算前,誰敢讓趙大人親身赴險。
“哦,原來是張大人,”此番金尚憲回禮隨意了一些,看來此人是趙烈的麾下部將。“敢問此番有多少登萊軍前來出援我國。”
“好叫金大人得知,登萊總兵趙大人此番統領九千援軍前來援助貴國抵禦建奴的入侵,如今就停泊在外海。”
張鼓聲拱手道。
“多,多少。”金尚憲立時眼睛瞪圓了,他沒聽錯吧,登萊軍近萬來援,這是多少軍兵啊。難道是他歲數大了,耳朵聾了,聽岔音了不成,不能夠啊,他的漢話相當的純熟,不會出問題。
“趙大人統領九千戰兵來援。”此番張鼓聲大聲喊道,他看到麵前這個朝鮮老頭須發大半已經花白,也是以為其耳聾眼花了,因此特意大喊了一聲。
“好好好,此番朝鮮有救了。”金尚憲激動的熱淚盈眶,“多謝大明救助朝鮮之恩義。”
金尚憲鄭重一揖。
“金大人多禮了,朝鮮乃是大明的友邦,我家趙大人得知建奴入寇的消息即刻點齊兵馬越海而來。”
張鼓聲看著熱淚盈眶的老頭,心道這個老頭倒是一個性情中人。
“呃,”金尚憲此時方想起朝中諸位大臣的疑惑,為何大明登萊這麽快就得到消息,前來救援。“敢問張大人,胡虜入寇我國北方不過數天時間,趙大人怎的就已經到了仁川。”
按照航程,就是從登萊借著冬天強勁的西北風也得數日才能抵達此處,這就是朝鮮君臣最大的狐疑之處。
“哈哈哈,兵者詭道也,不止建奴在大明和朝鮮有細作,我家大人也有,建奴大軍還沒有集結,我家大人就已經得知,即刻聚將點兵,否則怎麽能這麽快就到達此處。”
張鼓聲爽快的回應道。
金尚憲點點頭,這倒也說的通,他想了想,引兵上岸也是無妨,如果是建奴所扮,那麽即刻快馬通曉漢陽,漢陽閉門守城就是了。
“如此還請趙大人統領大軍盡快登岸,胡虜凶猛,如今已經抵達平壤以北,我國危矣。”
金尚憲深深一揖。
“金大人放心,我即刻返回艦隊通秉趙大人。”張鼓聲回禮道。
張鼓聲即刻命令座船起帆返回外海。
金尚憲注視著兩艘巨大的海船先後起帆離開了碼頭,逆風向西緩緩駛去。
“盧節製使,命令一隊騎兵在碼頭外等候,如果來的是胡虜的漢軍,即刻快馬稟報漢陽王上,此事極為緊要,要配上雙馬。”
金尚憲九成九篤定這是大明援軍,但是還有個萬一呢,他性格剛烈,但是也是久經曆練,做事也極為謹慎。
盧元吉心頭一跳,急忙躬身領命,即刻安排人手,對於金大人的吩咐,他可是不敢怠慢。
午時中,正在盧元吉的大帳裏小憩一會的金尚憲被盧元吉叫醒,他被告之明人的戰艦來了。
金尚憲拖著酸痛的身子立即起身前往碼頭,他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長途跋涉對他已經是個苦差事。
金尚憲抵達碼頭時,但見仁川港西方黑灰色的一艘艘西夷戰艦鋪滿了海麵,高聳的主桅林立,巨大的風帆鼓滿前行。
這樣一個金尚憲從未見過也從未想過的場麵深深震撼了他,此時他已經不用看到趙烈本人,就是憑著這支龐大無匹的艦隊,他也不認為是胡虜假扮的,胡虜那些小小的海船可能嗎。
破虜軍的水師先是派出小艇探查了整個的仁川港的水深,發現所有的水師戰船就是最大的商船和宋級戰艦也能停靠。
於是泰山號當先靠港。
金尚憲和盧元吉敬畏的看著如小山般巍峨聳立的泰山號靠攏碼頭,這是在他們的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的龐然巨物,他們怎麽也沒想到能看到如此巨大的海船。
泰山號靠岸後,它上麵搭載的七個百隊的破虜軍軍兵開始登岸。
數百名軍兵動作麻利的從泰山號上順下,然後立即整隊,在金尚憲和盧元吉注視下,這些軍兵隻是數十息就排成一個齊整的大隊。
接著在軍將的號令下,他們將隨身攜帶的包裹打開,立即相互幫助開始披甲。
全部軍兵披甲完畢,一個黑紅色的軍陣齊整的肅立在金尚憲和朝鮮軍兵麵前。
這個小小的軍陣已經森森然震撼朝鮮眾人,金尚憲看看明人軍兵的全身護甲和昂然軍姿,再看看水師營裏襤褸萎靡的朝鮮軍兵,心中感歎到底是強大的大明,非小國寡民的朝鮮可比。
在軍將的呼哨下,這個軍陣分成幾隊,將碼頭防護起來,有朝鮮軍兵阻攔,即刻被明軍推搡到一邊。
“金大人,你看。。。”盧元吉請示道。
金尚憲一揚手,“將水師軍兵後撤,讓明人登岸。”
開玩笑,此時一切都要順著明人,這可是大王翹首以盼的大明援軍,可是不能惹著他們。
盧元吉發下命令,西海水師營的朝鮮水師軍兵立即向後撤,將碼頭和棧橋留給了明軍。
隻有金尚憲和隨從還在碼頭等候著。
泰山號離開棧橋,華山號、興凱湖號等一眾商船依次靠上碼頭。
大股的明人軍兵開始登陸碼頭,他們如同方才的明人軍兵一樣整隊披甲,看的金尚憲等人眼花繚亂。
直到天色今晚,近萬的破虜軍全部登岸,此時,幾個大的軍陣開始顯露出來,這都是上千人的軍陣。
但是如同此前的數百破虜軍一樣,都是齊整排列、披甲,然後安靜的坐下等候著。
他們的軍容深深震撼了金尚憲為首的朝鮮人,這可是近萬的全身鐵甲防護的軍兵,就是朝鮮全國的甲兵加起來也沒有這般多。
更讓人詫異的是這近萬明軍的整齊劃一,一看就是百戰精兵,絕非西海水師這般的烏合之眾。
此時郭子儀號靠上了碼頭,從船上下來了趙烈的衛隊,將碼頭的警戒接管過來。
接著李績號也靠上了碼頭,趙烈在近衛的簇擁下下到碼頭。
金尚憲看到趙字大旗在船上飄揚,怎麽還不曉得趙烈的座船,待得大批護衛簇擁著幾個軍將步下船頭,金尚憲急忙上前迎去。
“敢問哪位是大明登萊總兵趙烈趙大人,朝鮮金尚憲在此迎候。”
金尚憲上前深深一揖。
“金大人多禮了,大人乃是朝鮮的禮曹判書,當是本將向金大人施禮才是。”
趙烈一身哥特戰甲來到金尚憲麵前拱手還禮道。
趙烈給金尚憲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位趙大人怎麽這麽年輕,他多次去過大明,最後一次還是以使臣身份從登萊登陸,他見過的大明最年輕的二品大員也是三十多歲。
而麵前這個趙烈隻有二十多歲的年紀,長相和身量倒是一個武人的模樣,麵色微黑,身材高大健壯,一身亮白色戰甲,顯得極為的威武雄壯。
“在下代我王拜謝大明救援的恩德,從壬辰倭亂起,大明一向救助我朝鮮於水火之中,我朝鮮上下感銘五內。”
金尚憲再拜,語氣哽咽。
金尚憲這個人趙烈太熟悉了,杜立的軍情信報裏隻要提到朝鮮,往往就有此人,用後世話講,此人就是個親明派,嗯,鐵杆親明派。
在朝鮮朝廷內部幾乎一邊倒的同胡虜妥協的情形下,這個金尚憲旗幟鮮明的傾向大明,並提出不向凶蠻的胡虜的低頭,簡單的說來就是鬥到底也不屈服。
這樣的人簡直是破虜軍在朝鮮的天然盟友,當然要大力扶持。
“大明與朝鮮乃是兄弟鄰邦,當然須得相互扶持,本將聽聞朝鮮朝廷內部很多人對我大明的戰力嗤之以鼻,勸說朝鮮王倒向建奴,可有此事。”
趙烈點了點,暗示朝鮮的情形他可是一清二楚。
“呃,”金尚憲略一躊躇,決定還是實話實說,畢竟這位爺好像深悉內情。
“我朝內部確是有人提議同胡虜媾和,但是我家大王並沒有應允。”
金尚憲拱手道。
“哈哈哈,本將此來就是讓這些鼠目寸光之輩好好看看,我大明還是天一般的存在,誰敢小看大明,那是會付出代價的。”
趙烈的話可是有有些森森然的味道。
金尚憲大喜,他就是等著大明立威,他這一派在朝鮮孤立太久了。
“趙大人請入營休息。”金尚憲相讓趙烈。
“不用了,本將就在船上休整一晚,明日辰時即刻前往漢陽,畢竟軍情如火啊。”趙烈搖頭道。
金尚憲等再三請趙烈入營,好接風洗塵,趙烈都一一推脫了。(未完待續。)
按說金尚憲時朝鮮的禮曹判書,相當於大明的禮部尚書,就是見到大明的登萊總兵趙烈,也是他的官位更高些,何況朝鮮和大明一樣,都是文貴武賤。
但是,大明是朝鮮的上國,這個官位就不好類比了,而此時朝鮮急於求助大明,金尚憲怎麽敢托大。
“本將乃是趙烈大人麾下水師指揮使張鼓聲,我家大人隨同艦隊還停泊在海上。”
張鼓聲笑眯眯的拱拱手回禮。
他心道,沒有弄清楚你們朝鮮的打算前,誰敢讓趙大人親身赴險。
“哦,原來是張大人,”此番金尚憲回禮隨意了一些,看來此人是趙烈的麾下部將。“敢問此番有多少登萊軍前來出援我國。”
“好叫金大人得知,登萊總兵趙大人此番統領九千援軍前來援助貴國抵禦建奴的入侵,如今就停泊在外海。”
張鼓聲拱手道。
“多,多少。”金尚憲立時眼睛瞪圓了,他沒聽錯吧,登萊軍近萬來援,這是多少軍兵啊。難道是他歲數大了,耳朵聾了,聽岔音了不成,不能夠啊,他的漢話相當的純熟,不會出問題。
“趙大人統領九千戰兵來援。”此番張鼓聲大聲喊道,他看到麵前這個朝鮮老頭須發大半已經花白,也是以為其耳聾眼花了,因此特意大喊了一聲。
“好好好,此番朝鮮有救了。”金尚憲激動的熱淚盈眶,“多謝大明救助朝鮮之恩義。”
金尚憲鄭重一揖。
“金大人多禮了,朝鮮乃是大明的友邦,我家趙大人得知建奴入寇的消息即刻點齊兵馬越海而來。”
張鼓聲看著熱淚盈眶的老頭,心道這個老頭倒是一個性情中人。
“呃,”金尚憲此時方想起朝中諸位大臣的疑惑,為何大明登萊這麽快就得到消息,前來救援。“敢問張大人,胡虜入寇我國北方不過數天時間,趙大人怎的就已經到了仁川。”
按照航程,就是從登萊借著冬天強勁的西北風也得數日才能抵達此處,這就是朝鮮君臣最大的狐疑之處。
“哈哈哈,兵者詭道也,不止建奴在大明和朝鮮有細作,我家大人也有,建奴大軍還沒有集結,我家大人就已經得知,即刻聚將點兵,否則怎麽能這麽快就到達此處。”
張鼓聲爽快的回應道。
金尚憲點點頭,這倒也說的通,他想了想,引兵上岸也是無妨,如果是建奴所扮,那麽即刻快馬通曉漢陽,漢陽閉門守城就是了。
“如此還請趙大人統領大軍盡快登岸,胡虜凶猛,如今已經抵達平壤以北,我國危矣。”
金尚憲深深一揖。
“金大人放心,我即刻返回艦隊通秉趙大人。”張鼓聲回禮道。
張鼓聲即刻命令座船起帆返回外海。
金尚憲注視著兩艘巨大的海船先後起帆離開了碼頭,逆風向西緩緩駛去。
“盧節製使,命令一隊騎兵在碼頭外等候,如果來的是胡虜的漢軍,即刻快馬稟報漢陽王上,此事極為緊要,要配上雙馬。”
金尚憲九成九篤定這是大明援軍,但是還有個萬一呢,他性格剛烈,但是也是久經曆練,做事也極為謹慎。
盧元吉心頭一跳,急忙躬身領命,即刻安排人手,對於金大人的吩咐,他可是不敢怠慢。
午時中,正在盧元吉的大帳裏小憩一會的金尚憲被盧元吉叫醒,他被告之明人的戰艦來了。
金尚憲拖著酸痛的身子立即起身前往碼頭,他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長途跋涉對他已經是個苦差事。
金尚憲抵達碼頭時,但見仁川港西方黑灰色的一艘艘西夷戰艦鋪滿了海麵,高聳的主桅林立,巨大的風帆鼓滿前行。
這樣一個金尚憲從未見過也從未想過的場麵深深震撼了他,此時他已經不用看到趙烈本人,就是憑著這支龐大無匹的艦隊,他也不認為是胡虜假扮的,胡虜那些小小的海船可能嗎。
破虜軍的水師先是派出小艇探查了整個的仁川港的水深,發現所有的水師戰船就是最大的商船和宋級戰艦也能停靠。
於是泰山號當先靠港。
金尚憲和盧元吉敬畏的看著如小山般巍峨聳立的泰山號靠攏碼頭,這是在他們的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的龐然巨物,他們怎麽也沒想到能看到如此巨大的海船。
泰山號靠岸後,它上麵搭載的七個百隊的破虜軍軍兵開始登岸。
數百名軍兵動作麻利的從泰山號上順下,然後立即整隊,在金尚憲和盧元吉注視下,這些軍兵隻是數十息就排成一個齊整的大隊。
接著在軍將的號令下,他們將隨身攜帶的包裹打開,立即相互幫助開始披甲。
全部軍兵披甲完畢,一個黑紅色的軍陣齊整的肅立在金尚憲和朝鮮軍兵麵前。
這個小小的軍陣已經森森然震撼朝鮮眾人,金尚憲看看明人軍兵的全身護甲和昂然軍姿,再看看水師營裏襤褸萎靡的朝鮮軍兵,心中感歎到底是強大的大明,非小國寡民的朝鮮可比。
在軍將的呼哨下,這個軍陣分成幾隊,將碼頭防護起來,有朝鮮軍兵阻攔,即刻被明軍推搡到一邊。
“金大人,你看。。。”盧元吉請示道。
金尚憲一揚手,“將水師軍兵後撤,讓明人登岸。”
開玩笑,此時一切都要順著明人,這可是大王翹首以盼的大明援軍,可是不能惹著他們。
盧元吉發下命令,西海水師營的朝鮮水師軍兵立即向後撤,將碼頭和棧橋留給了明軍。
隻有金尚憲和隨從還在碼頭等候著。
泰山號離開棧橋,華山號、興凱湖號等一眾商船依次靠上碼頭。
大股的明人軍兵開始登陸碼頭,他們如同方才的明人軍兵一樣整隊披甲,看的金尚憲等人眼花繚亂。
直到天色今晚,近萬的破虜軍全部登岸,此時,幾個大的軍陣開始顯露出來,這都是上千人的軍陣。
但是如同此前的數百破虜軍一樣,都是齊整排列、披甲,然後安靜的坐下等候著。
他們的軍容深深震撼了金尚憲為首的朝鮮人,這可是近萬的全身鐵甲防護的軍兵,就是朝鮮全國的甲兵加起來也沒有這般多。
更讓人詫異的是這近萬明軍的整齊劃一,一看就是百戰精兵,絕非西海水師這般的烏合之眾。
此時郭子儀號靠上了碼頭,從船上下來了趙烈的衛隊,將碼頭的警戒接管過來。
接著李績號也靠上了碼頭,趙烈在近衛的簇擁下下到碼頭。
金尚憲看到趙字大旗在船上飄揚,怎麽還不曉得趙烈的座船,待得大批護衛簇擁著幾個軍將步下船頭,金尚憲急忙上前迎去。
“敢問哪位是大明登萊總兵趙烈趙大人,朝鮮金尚憲在此迎候。”
金尚憲上前深深一揖。
“金大人多禮了,大人乃是朝鮮的禮曹判書,當是本將向金大人施禮才是。”
趙烈一身哥特戰甲來到金尚憲麵前拱手還禮道。
趙烈給金尚憲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位趙大人怎麽這麽年輕,他多次去過大明,最後一次還是以使臣身份從登萊登陸,他見過的大明最年輕的二品大員也是三十多歲。
而麵前這個趙烈隻有二十多歲的年紀,長相和身量倒是一個武人的模樣,麵色微黑,身材高大健壯,一身亮白色戰甲,顯得極為的威武雄壯。
“在下代我王拜謝大明救援的恩德,從壬辰倭亂起,大明一向救助我朝鮮於水火之中,我朝鮮上下感銘五內。”
金尚憲再拜,語氣哽咽。
金尚憲這個人趙烈太熟悉了,杜立的軍情信報裏隻要提到朝鮮,往往就有此人,用後世話講,此人就是個親明派,嗯,鐵杆親明派。
在朝鮮朝廷內部幾乎一邊倒的同胡虜妥協的情形下,這個金尚憲旗幟鮮明的傾向大明,並提出不向凶蠻的胡虜的低頭,簡單的說來就是鬥到底也不屈服。
這樣的人簡直是破虜軍在朝鮮的天然盟友,當然要大力扶持。
“大明與朝鮮乃是兄弟鄰邦,當然須得相互扶持,本將聽聞朝鮮朝廷內部很多人對我大明的戰力嗤之以鼻,勸說朝鮮王倒向建奴,可有此事。”
趙烈點了點,暗示朝鮮的情形他可是一清二楚。
“呃,”金尚憲略一躊躇,決定還是實話實說,畢竟這位爺好像深悉內情。
“我朝內部確是有人提議同胡虜媾和,但是我家大王並沒有應允。”
金尚憲拱手道。
“哈哈哈,本將此來就是讓這些鼠目寸光之輩好好看看,我大明還是天一般的存在,誰敢小看大明,那是會付出代價的。”
趙烈的話可是有有些森森然的味道。
金尚憲大喜,他就是等著大明立威,他這一派在朝鮮孤立太久了。
“趙大人請入營休息。”金尚憲相讓趙烈。
“不用了,本將就在船上休整一晚,明日辰時即刻前往漢陽,畢竟軍情如火啊。”趙烈搖頭道。
金尚憲等再三請趙烈入營,好接風洗塵,趙烈都一一推脫了。(未完待續。)